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胤真的很感动,什么叫手足情深患难兄弟,这便是最好的明证,同富贵的兄弟不是真兄弟,只有在患难之中,不离不弃,那才是真正的铁杆兄弟。

    刘胤注意到右边的赵家军每人腰间系着一条白带,赵卓身上也同样系着,刘胤很清楚,他们是在为赵广挂孝,赵广在沓中为姜维大军断后,血战疆川口,以身殉国。赵卓的父亲赵统在几年病逝,现在赵家的当家人,便是赵卓了,赵云永昌亭侯的爵位于便由赵卓来承袭。

    “卓弟,令叔刚刚过世,本该是你守孝之时,就劳烦你兴师动众,这……”刘胤满含歉意地道。

    赵卓慷然地道:“我二叔为国捐躯,死得其所,如今国难当头,正是我等后辈效力之时,岂可因家事误国事!”

    刘胤叹道:“卓弟真不负子龙将军之后也!”

    张乐不满地道:“大哥你光称赞卓弟,俺爷爷张飞可是季汉第一猛将,咋不见你也夸夸俺?”

    刘胤呵呵一笑道:“令祖父翼德公当年长坂当阳之时,一声断喝,当阳桥断,河水倒流,百万曹兵莫敢近其身,如此豪情盛迹,也只待追忆了,乐弟若真有乃祖一成之威,何愁魏兵不灭。”

    张乐眼珠子瞪得贼圆,有些气急败坏地道:“小瞧我是吧?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你们走着瞧,到了战场上,让你们瞧瞧张爷的厉害!”

    刘胤和赵卓哈哈大笑,反正他们平常也开玩笑开惯了,你别说,张乐急眼的模样倒和传说中张飞的模样没啥两样。张飞性格鲁莽刚烈,嫉恶如仇,还真有几分遗传在张乐的身上,不过这小子那股猥琐劲儿,还真不知从跟了谁。

    “乐弟,你带这么多人来,令尊大人可否同意?”赵卓现在当家,带多少人来就是他自己一个人说了算,张乐可不然,他父亲张绍可是当朝侍中,一举一动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张家公然地派出如此多的家兵来支持刘胤,想必也是张绍权衡再三之后的结果。

    张绍在朝中的地位特殊,因为他既不属于益州本土派,又不属于荆襄派,而是资格最老的元从派,现在元从派渐式衰微,包括关家、赵家、简家、糜家,已经很少在朝中担任要职了,唯有张家地位超然,主要的原因还是张家乃是不折不扣的外戚。刘禅的两任皇后,都是张飞的女儿,虽然外戚的地位已经不能和东汉时期同日而语了,但再怎么说,张家在蜀汉朝中,也是根深蒂固。

    那日朝议之时,也是唯有张绍站出来说了几句公道话,促使刘禅下令江油涪城加强守备,刘胤和儿子交好,张绍也清楚的,但这远不足成为张绍支持刘胤的理由,张绍不与群臣同气连枝,足见其政治立场与诸葛瞻这些人大相径庭。至于张家派兵的事,想必也是张乐的一再坚持,赵卓守孝之时尚且能带兵出战,张乐岂可甘于人后?

    果然张乐呵呵一笑道:“我家老爷子当然不同意了,可经不起我软磨硬泡,他也只好答应了,不过最多我也只能带两百个家兵,再多就不行了。”张家底蕴深厚,单论私兵部曲的规模,就远不止两百人,张绍肯派出两百人来,多半也是张乐死缠烂打的结果。

    不过张乐笑眯眯地道:“不过,我可是带了好东西的。”

    “什么好东西?”

    张乐笑而不语,一挥手,便有家兵呈上一付弓弩来。

    刘胤的目光立刻就被这付弓弩吸引住了,普通的弩刘胤认识,但这付弩分明于普通的弩有着本质的区别,弩槽是宽头样式全封闭结构,从外面根本就看不到里面的结构。

    元戎弩?刘胤心头一震,这弩莫不就是传说中的诸葛连弩?元戎弩是蜀国单兵武器中最为先进也是攻击力最为强悍的武器,是诸葛亮一手主持研发的,一发十矢,威力惊人,多具连弩集中使用,可以形成一个死亡扇面,曾经在对魏作战中,取得过赫赫战绩,木门道伏击战中射杀了曹魏名将张郃。

    不过,为了防止失窃,元戎弩一直都被军方列为高度机密,无论是制作工坊还是保管仓库以及军队中的配发使用,都有着严格的管理规定,一般的人根本就无法接触到这种武器。刘胤到三国都有大半年的时间了,对元戎弩也是只闻其名不见其物。

    你别说,张乐这小子还真有本事,不知道从那儿搞来了元戎弩?

    张乐得意洋洋地道:“没错,这玩意就是大名鼎鼎的元戎弩,一般人可真见不到它。这也是我堂兄做兵曹尚书,管着军械仓库,才偷偷地借出来两百具。我家老爷说了,有这玩意,纵然打仗赢不了,保命是没啥问题的。”

    刘胤不禁大汗,这仗还没打,张乐就先想着逃命了,不过这也是张绍爱子心切,生怕他唯一的独子有什么闪失,才暗地里让张遵给张乐调了两百具元戎弩让他防身。张遵是张飞长子张苞的儿子,现任兵曹尚书,正是主管着军械。

    虽然这多少也算是假公济私,但刘胤又何须在乎这个,如此一来,给刘胤倒是增加了不少信心,自己的火器加上元戎弩,就算兵力对比悬殊,也足够邓艾喝一壶的了。

第121章 以退为进

    张乐和赵卓的到来,给刘胤增添了不少的信心,刘胤的部队,也由五百多人暴增到了九百多人,小一千人的作战单位了,基本上达到了刘胤的要求,尤其是是张乐携带来的两百具元戎弩,在伏击作战之中,那可是大杀器。

    张家军和赵家军编为一曲,安平王府和马家的私兵编为一曲,两曲为一部,刘胤手下的部队也算是满建制了。原本刘胤有一曲人马,自己只能当曲长,现在晋升为一部人马,这两个曲长的指挥位置自然就是张乐和赵卓了,而刘胤毫无异议成为总指挥。

    万事俱备,只等十月到来。刘胤可不想高调行事,毕竟蜀国境内还遍布着大量的魏国间谍,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有可能被他们知晓,如果邓艾事先掌握了有军队不利于他的行动而更改了行军路线,刘胤或恐将会徒劳无功。

    就算是北上,刘胤也将宣称是前往剑阁援助那儿的守军,反正江油在前往剑阁的途中,到达江油之后,再更改行程也来得及。

    这样或可迷惑那些低层次的魏国间谍,但真正厉害的间谍或许已经掌握了刘胤的真正动向,这一点无疑让刘胤最为担忧。

    但愿前线的重重关卡或许可以阻碍情报的传递吧。

    不管如何,刘胤此行已经势在必行,单等开拨的那一日了。

    ┄┄┄┄┄┄┄┄┄┄┄┄┄┄┄┄┄┄┄┄┄┄┄┄┄┄┄┄┄┄┄┄┄┄┄

    剑阁的战况陷入了胶着,魏军强攻不克,渐生疲惫,汉中阳安关虽然拿了下来,但汉、乐、黄金这三座要隘却还在蜀军的手中,再加上蜀军尚有多股游军在活动,不停地滋扰后方,袭击魏军的运输线,这无疑让本来就因为道路艰险粮草转运困难的魏军后勤部队雪上加霜,魏军真的到了让姜维预测的“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

    这让钟会很是头疼,攻坚战无疑是最难打的,拿下阳安关,多少有着运气的成份,如果不是蒋舒在城内叛乱,胡烈完全没有可乘之机,至今汉城、乐城、黄金三大要隘还在蜀军的控制之下,这三座要隘卡在沔水的要道上,让钟会如芒刺在背。汉中诸城都难以攻克,更别说比之险要十倍的剑门关了,而且这儿聚集了几乎蜀国的大部分主力部队,短时间内拿下剑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钟会在武力不济的情况下,又动了他的笔杆子,写信给姜维,劝其投降:“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

    钟会的文采是不错,可惜他用错了地方,姜维接信之后,连看都没有看,就扔进了炭盆里化为了灰烬。

    眼看着寒冬将近,十几万魏军拥挤在白水至剑阁狭隘的谷道上,地理的关系,数量庞大的魏军根本就施展不开,而这么多大军每日的粮草消耗也是极为地惊人,虽然说为了此次南征,魏国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光是关中陇西集存的粮草,就足够十八万大军吃上一年的。可粮草再多,运输环节出了问题,依然还是无法解决前线缺粮的窘境。

    粮草匮乏,军心自然不稳,久攻不克,士气必然低落。

    见拿不下剑阁,钟会已是萌生退意。不过这个退并不是退回关中,而是退守汉中。汉中除了汉乐黄金三城之外,都已经落到了魏军的手中,钟会此次回兵,就是想要解决掉这三城的问题,清除后顾之忧。同时,也可以引蛇出洞,现在姜维龟缩在剑阁不出来,钟会拿他没有一点办法,只要魏军后撤,姜维定然会前来追击,野战之中,钟会才可以发挥魏军人数上的优势,乘势歼灭追敌。只要能消灭姜维的大部或一部人马,再取剑阁就轻松的多了。

    假如姜维继续龟缩在剑阁不出来,那也无所谓,只要魏军吃掉汉乐黄金这三个点,荡平蜀国在汉中的残余势力,扼守阳安关,到时候蜀国再想反攻汉中就试比登天了。

    只要将汉中这块前进基地牢牢地掌握在魏国的手中,那就是等于是在蜀国的头上悬了一把,时时刻刻地威胁着蜀国的安全,魏军一方面屯兵于汉中,一方面大规模地征调粮食入汉中,彼时兵精粮足,再攻剑阁,岂不是易如反掌?

    这个计划钟会早已是谋划了许久,每个细节他都已经反复斟酌过了,看来明天该召集众将议事,公布这个方案了。

    以退为进,估计也是魏军现在能采用的唯一有效的方案了。钟会自信再也没有人能拿得出来比他这个方案更好的方案。

    “启禀都督,征西将军邓艾求见。”就在此时,帐外脚步一响,中军官进来禀报道。

    “邓艾?他来干什么?”钟会略皱了一下眉头,嘀咕了一声,虽然此次伐蜀,钟会手下的兵马最多,甚至比另外两路邓艾和诸葛绪加起来还多,不过兵多并不意味着邓艾和诸葛绪就得听命于他,这三路大军之间,完全是互不统属的。

    这种安排,完全是出自司马昭之手,司马昭是何等样的人,腹黑至极,将所有的兵权交到一个人的手中,他如何能安心,如此三人分权,相互掣肘,才艰避免出现意外。司马家的位子是怎么来得,司马昭清楚的很,许多人不是没有野心,而是没有机会,只要有机会,再忠心的奴才也会露出他的爪牙。

    钟会也罢,邓艾也罢,这些人都是司马昭手上的棋子,用来攻城略地打头阵的,但司马昭同样地提防着,这些棋子有朝一日不再想做棋子而想做下棋的人,司马家既然能从曹家手里窃取了天下,又岂能容第二个司马家出现。

    当然,战事未定,钟会就算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也不会在这一刻显露,他现在想的更多的是如何与邓艾争功,三路大军伐蜀,谁先攻克成都谁将是首功,钟会自然不肯把这样的机会让给别人。

    “有请!”钟会整了整衣冠,亲自迎了上去。

第122章 各怀鬼胎

    钟会在帐内相候,不多时,邓艾全身甲胄而入,与钟会见礼,倒很是客套。不过钟会看得出,邓艾脸色铁青,面有不忿之色,只是不好当场发作罢了。

    “将军此来,所为何事?”钟会倒是彬彬有礼,儒雅有度。

    邓艾沉声道:“钟都督,诸葛绪身犯何罪,要将他打入槛车,押解到洛阳去?”

    在缰川口斩了赵广之后,邓艾的大军立刻向东进军,直扑阴平桥而来,想与诸葛绪的军队前后夹击,围歼姜维于桥头。但邓艾来迟了一步,诸葛绪被姜维忽悠出了桥头,此刻蜀军早已扬长而去。邓艾正准备与诸葛绪合兵一处,向白水前进,继续追击姜维,但听闻到钟会的大军已经取了阳安关,气势如虹地向白水而进,姜维一看大事不妙,放弃了白水关,退守剑阁。邓艾于是驻兵阴平桥头,没有与钟会的主力汇合。

    钟会手下就已经有十万大军了,剑阁道狭隘难行,钟会的人马都已经施展不开,邓艾决定不去凑那个热闹,何况邓艾很清楚钟会这个人,外宽内忌,功利心极重,取了汉中之后,气势正旺,当仁不让地去夺剑阁,欲成就伐蜀第一功。

    可邓艾很清楚,剑阁是那么好的攻的吗?且不说姜维手中尚有主力大军,单凭剑阁的雄险,不耗个三年两载根本就打不下来,钟会急功近利,焉能得逞。

    邓艾经营陇西多年,一直窥视着蜀中,曾多次派人潜入蜀地,绘制详尽的蜀中地理图,就是为了有朝一日以备伐蜀之用,对于益州的山河地理,邓艾甚至比蜀国人掌握地还详尽。邓艾知道,在剑阁之西,有一条险峻山路可直通江油,现在钟会的大军被阻挡在剑阁不得寸进,如果能从阴平小道巧出奇兵直袭重镇涪城,姜维就会面临腹背敌之境,再取剑阁易如反掌,如果进展顺利的话,还可以直接威胁成都。

    邓艾遂同诸葛绪商议进军之事,那知诸葛绪对邓艾的这个计划并不感冒,坚称自己受命攻击姜维,不敢擅做主张,拒绝了邓艾的提议,移兵剑阁,与钟会汇合。

    结果刚到剑阁,就被钟会给拿下了,喝令推出斩首,诸葛绪当时就蒙了,急问何故,钟会怒斥诸葛绪丢了阴平桥头,致使围歼姜维的计划流产。诸葛绪有口难辨,得众将告免,钟会才暂时饶了他一命,打入槛车,押解到洛阳交给晋王司马昭处置,至于诸葛绪统率的三万兵马,则被钟会全数收编。

    邓艾听到这个消息很是恼火,常言道胜败乃兵家之事,诸葛绪虽然有过错,但远没有到撤职查办的份上,钟会分明是借着这个由头,行吞并之实,扩大自己的兵权。

    钟会的这一举动,让邓艾深感忧虑,都说兔死狐悲,邓艾虽然恼火诸葛绪不停自己的话,但如今他落到这般下场,邓艾也是深表同情。更何况,诸葛绪今日的下场未必就不是邓艾异日的下场,谁敢保证谁就是常胜将军,一旦打了败仗,就给钟会落了吞并的口实。

    于是邓艾带了十几骑,从阴平驻地赶到了魏军剑阁大营,质问于钟会。

    钟会不慌不忙从容地道:“诸葛绪擅自调动兵马,致使围歼姜维的计划成为泡影,如今剑阁强攻不克,此皆是诸葛绪之罪也,某受命于晋王都督伐蜀诸军,功过奖赏,岂可徇私?诸葛绪已经押赴洛阳,交由晋王处置,邓将军如果认为某处置不当的话,可向晋王质询。”

    邓艾这回可是无言以对了,洛阳离此远隔千山万水,向司马昭质询?纯粹是扯淡。沉默了片刻,邓艾以言语挑之:“都督得了汉中,乃朝廷之大幸也,逆蜀现在人心惶惶,都督何不趁势进军,直取成都,成就不世之功。”

    钟会心里冷哼一声,暗道;你以为我不想,要不是姜维死守剑阁不得寸进,我早就打到成都了,还用你在这儿说风凉话。不过面上却是神色如常地道:“姜维依险固守,急切之下剑阁难以攻下,却不知邓将军有何良策?”

    邓艾推托道:“都督英明果烈,深谋远虑,岂……岂可无计?”

    邓艾说话有些结巴,这让钟会不禁是暗暗嘲笑,不过钟会是一个城府很深的人,自己的计划不可以轻易地向邓艾坦露,继续道:“邓将军身经百战,对蜀军状况了如指掌,还请将军不要藏私,都是为了伐蜀大业,你我当推心置腹,共谋大计。”

    邓艾沉吟了一下,道:“以愚之见,可引一军从阴平小道直取汉德阳亭,偷袭涪城。涪城乃是蜀中要隘,一旦有失,必可掐断剑阁至成都的交通,彼时姜维定然会回兵救援,剑阁守军力量削弱,都督便可乘势而取剑阁,倘若姜维不救涪城,便可趁虚而取成都,成都若失,蜀之亡矣,姜维空守剑阁已能奈之若何?”

    钟会只是略略点头,道:“将军果有妙计,只是阴平小道险峻异常,从此路进军,还须得谨慎一些才是。不如这样,将军今日远来,鞍马劳顿,暂止歇息一日,等明日某召众将商议之后,再行定夺如何?”

    于是邓艾拱手告辞,钟会嘱咐中军好生给邓艾安排住处。

    钟会的心腹将领田章就在帐下,他们的对话听得一清二楚,邓艾走后,田章便对钟会道:“阴平小道险峻无比,蜀军如有防备,邓艾还不知道如何个死法,都督何不应了他,邓艾若败,整个伐蜀大权,便尽落都督之手,何乐而不为?”

    钟会轻轻地摇摇头道:“现在尚不能确定蜀军在阴平小道有无守军,如果被邓艾偷袭得手,破蜀第一功岂不就要落在他的手中,此事还需斟酌斟酌。”

    就在此时,帐外有人入内禀报道:“启禀都督,蜀中有密报传来。”

    钟会接信拆开一看,初时眉头紧皱,顷俄展颜笑道:“大事可成矣!”

第123章 进军!进军!

    田章一头雾水,钟会含笑道:“刚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