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4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转运困难,朝廷特许在味县建立官仓,将收缴的粮赋贮存在官仓之内,不必北运。数年的积存下来,味县官仓存粮已经是一笔很庞大的数目了。

    刘胤也是在翻阅了各地粮赋的信息之后,才发现南中居然存贮着一大批的粮草,这无疑给刘胤的大迂回作战提供了一个物资上的保证。

    这种大纵深大迂回作战,最困难的就是粮草补给,解决了这个困难之后,剩下的事就已经不能再称其为困难了。

    根据现在所掌握的情报,吴国的交州和广州并没有多少的驻军,也就是说吴国对交州广州的这条防线,根本就没有重视过,如果汉军派出一支轻骑部队,便可以轻易地横扫交广诸郡了。

    为什么会派出骑兵,那是因为刘胤此刻从中原调兵的话,迂回到南中,攻下交州广州,再回兵荆州,如此跨越七八千里的行军,如果是步兵的话,至少也得半年时间,这还不算上打仗,一旦战事胶着,攻城不克的话,拖的时间会更长。

    所以刘胤特意地安排轻骑部队,以骑兵的速度,可以大大地缩短进军的时间,最多两个月的时候,便可以完成上述行程。

    第七路人马刘胤选派了战斗经验最为丰富的虎骑军和白虎军,合计三万兵马,另外火器营也将拨出一半的人马来,随同征进。

    骑兵野战无敌,但攻城作战始终是一个弱项,如果交州的吴兵龟缩在城池隘口拒不出战的话,再精锐的骑兵恐怕也是无计可施,有了火器营的协助,那就事半功倍了,任何坚固的城池,恐怕也挡不住火器的攻击,这种骑兵加火器的组合,横扫天下都没有什么问题。

    至于统兵主将,刘胤没有安排其他人,而是由他来亲自带队。

    决定一出,诸将是纷纷反对,皆认为刘胤是大都督,运筹帷幄足矣,何须还干这种辛劳远征之事,派一偏将领军即可。

    此次出征交州,难度不在如何攻城略地,而是在迂回行军上,由于交州一带汉军根本就没有涉足过,对那边的地理状况气候条件完全的不了解,除了刘胤自己领军之外,他确实想不出有什么合适的人选来担当此职。

    刘胤笑呵呵地对诸将道:“你们都认为这是一路偏师,无关紧要无足轻重,其实,这第七路人马才是进攻吴国的核心所在,这支偏师运用的好,完全可以成为一支直捣敌人心脏的奇兵。”

    其实这么些年来,这些跟随刘胤多年的心腹之将对刘胤的了解也是极深的,凡是刘胤决定了的事,是很难轻易做出改变的,刘胤很快召集虎骑白虎二军,做好了出征前准备。

    临行之前,刘胤暂时委任傅佥为六路伐吴大军的总指挥,各路大军都做好出征的准备,进入一级战备状态,等候出征的命令。

    而后,刘胤就率领虎骑军白虎军,离开了洛阳,向南中进发。

    由于是轻骑而进,只用短短的十余日,刘胤就已经是重回成都了,不过刘胤在成都没有做丝毫的停留,径直南下,前往南中。

    当年挥师北伐,离开南中,屈指算来,已经是十五个年头了,南中对于刘胤而言,也仅仅只是匆匆的过客,当年的南中,还是一片荒芜之景,如今再临南中,却发现这里阡陌纵横,良田万顷,一派繁华富庶之景。

    这无疑是那十五年前的那一次迁徙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几十万汉人百姓的涌入,不仅给南中带来的是稳定的农耕人口,更带了先进的农耕技术,十五年来南迁百姓和当地居民辛勤劳作,将这千里烟瘴之地变成了鱼米之乡。

    刘胤不禁是唏嘘感叹,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当年仅仅是一念之间的事,带给南中的变化却是天翻地覆的。

    时任建宁的太守张勤早已接到了上面的命令,亲自出城迎雍王大驾。

    刘胤到味县来,最为关心的就是味县官仓的贮情况,这里的粮草贮备将会是决定刘胤征吴成败的关键。

    张勤自然也知道刘胤的目的,他早已准备好了粮仓的帐薄,以供刘胤来查看。

    刘胤看过之后,点了点头,张勤的帐薄和朝廷那边的高录完全吻合,没有任何的秕漏,刘胤表示很满意,当即令人接收了这批粮草。

    此行刘胤轻装简从,目的就是为了尽快地抵达南中,而他进攻交州,最大的倚仗的就是这批粮草,有了如此坚实地后盾,征伐交州,不过是弹指挥间的事。

第1323章 这太守还是由你来做

    汉军几乎不用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布山城,除了那几名守城的兵卒之外,根本没有什么人会在这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就来到城门口,汉军的偷袭小分队出手又快又狠,那几个守城的兵卒惨遭割喉,就连惨叫声都来不及发出。

    汉军控制了城门之后,立刻起后面的罗尚发信号,等候已久的罗尚便率骑兵一拥而上,杀入了布山城中。

    三千骑兵引起的动静自然是不小,但等布山城中的人发现情况不妙的时候,汉军骑兵已经大部杀入了城中。

    郁林太守名叫展平,汉军入城的时候,他正搂着美艳的小妾呼呼大睡,当手下的兵士报之有敌袭的时候,展平是一脸的懵逼,有敌袭?这tm的是在交州,那来的敌人,难不成是南夷作乱?

    郁林郡紧靠南夷,不过这些南夷平时安份守己的很,只要不去夷窝里招惹他们,他们很少会出来作乱的,就算有少部分的夷人闹事,那也成不了规模,展平只需派兵前去镇压一下,很快地就能摆平了。

    所以展平也不太慌张,从容地穿上衣服,这才离开了屋子,刚想到外面看看情况如何,一队骑兵是呼啸而来,将太守府给团团地围住了。

    展平顿时两眼发直,这那里是什么夷人作乱,南夷总是穿着那种花花绿绿的衣服,可眼前的骑兵则是清一色绛红色的军服,展平好歹也是出身在荆州的官员,一看这些骑兵不正是季汉的军队吗,我的天,他们怎么跑到这儿来了?

    展平慌忙是伏地而降,他当然很清楚,凭现在他手中的这点人马,还不够人家塞牙缝的,负隅顽抗的后果只能是死路一条。更何况现在汉军骑兵已经入城,失去了城防之后,还抵抗个屁,趁早投降保命要紧。

    太守都降了,剩下的那些官吏和兵士自然也都不傻,纷纷地是缴械投降,整个郁林郡内,就连一个抵抗的人都没有。罗尚下令汉军把守四门,飞报给刘胤。

    刘胤的大军和先锋部队相隔也就不过半日的路程,听闻罗尚已经拿下了郁林郡,刘胤便令大军加快行程,赶到了布山城。

    在罗尚的控制之下,布山城倒是也井然有序,除了飘扬的汉字旗外,让人感觉不到布山城有什么变化。

    太守展平一直到现在也没有搞懂汉军是如何神兵天降一般地出现在郁林郡的,不过疑惑归疑惑,他可没胆去问,只有老老实实地蹲在那儿,等待着传唤。

    现在展平心里也比较忐忑,尽管他投降的比较快,但天才知道汉军会不会饶过他的性命,一想到他成群的妻妾还不知将会嫁给何人为妇,展平心中便是痛如刀绞。

    可现在他不过是砧板上一条鱼而已,生死可由不得他,到了这步田地,他也就只能是听天由命了。

    就在展平胡思乱想之际,有汉兵前来提他到了大堂之上。

    展平晕乎乎地来到了自己熟悉不能再熟悉的太守府大堂上,还没等他瞧见堂上之人是何模样,就听身边的兵士喝道:“还不快叩见雍王!”

    雍王?展平顿时被雷了个外焦里嫩,他好歹是吴国二千石的官吏,又如何能不知道季汉雍王刘胤的大名。雍王的名号,等同于是一个传奇,只不过展平以为自己一个吴国的边郡太守,和雍王这个鼎鼎大名的人物这一辈子也不会有什么交集的,现在雍王居然来到了郁林郡,自己这阶下之囚,做的一点也不屈。

    展平双腿一软,以标准的五体投地的姿势给刘胤行了一个叩拜大礼。刘胤轻轻地摆了摆手,叫他起来说话。

    于是乎展平已站了起来,不过他的双腿明显地在发抖,战战兢兢,汗如浆出。

    刘胤微微一笑,按理说这展平好歹也是一郡太守,二千石的官吏,再怎么说也是见过世面的人,现在居然怕成这个样子,倒是好笑。

    刘胤传唤展平过来,主要的目的就是询问一下交广一带的情况,做为一郡太守,对交广上层的情形还是应该知晓的,如果找普通平民或低层军吏,是很难问到有用的信息的。

    展平对刘胤的问询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半句都不敢有所隐瞒。

    现在交广二州实力最强的是驻守在交趾郡龙编的交州牧陶潢,他手底下大约有两万多的军队,其次便是驻守番禺的广州刺史徐旗,拥有一万多人,至于象郁林太守这样的郡守,手中大多只有二三千的兵马,分驻在各地郡城之中。

    也就是说除了龙编和番禺尚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之外,其余各郡,不过是如土鸡瓦狗一般,汉军可以轻易地对付。

    刘胤对展平的态度很满意,问询完毕之后,轻描淡定地道:“这郁林太守,还是由你来做吧,所以郡县的官吏,只要肯归降大汉的,一律离任。”

    展平闻言,感激涕零,原本前途未卜的他居然还能官复原职,在他看来,能保住性命已经是最大的恩典了,继续地担任郁林太守,这样的好事展平估计做梦也不敢想。

    展平又一次地跪伏在地,叩首拜谢,连声表示要忠于大汉,誓死不悔。

    刘胤淡然地一笑,这种软骨头他平生见的太多了,对于他们发誓赌咒表忠心的话,刘胤半个字都不信,这些人不过是墙头草,那儿刮风往那儿倒,真要是吴国的军队反攻倒算,毫无疑问,第一个投降的便是他。

    可刘胤不在乎,这次进军交州,他其实只是一个过客,并没有准备在交州常驻,也暂时没有接手交州的准备,所以攻下来的郡县,刘胤暂时只能是交给这些投降的吴国官吏来执掌,就算他们心怀二志那也无所谓,等将来灭掉吴国之后,交广二州肯定是要大洗牌的,到时候再清算也不迟。

    进入郁林郡之后,刘胤便没做过多的停留,很快又整点起兵马,向下一个目标苍梧郡的广信城发起了进攻。

第1324章 先灭援兵

    ps:稍后更正,大约两点……………………………………………………………………………………………………………………………………………………………………………………………………………………………………………………………………………………………………僵局的时候,对于守城的汉军一方来说,是十分有利的,吴军现在困于粮草,作战的时间有限,毕竟二十万人马的粮草开支,绝对不是一个小的数目,尽管陆抗已经下令朱琬在洛阳周围强征粮草了,但刘胤似乎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在洛阳的周围实施坚壁清野,能迁走的百姓都迁走了,现在已正值春荒时节,地里面青黄不接,是以朱琬虽费尽心机,却也搜罗不到多少的粮草。而这点杯水车薪,丝毫解决不了吴军的燃眉之急。

    陆抗做主帅,承受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孙歆负责攻城,他一门心思放在攻城上即可,但对于陆抗而言,方方面面的事务都需要他来考虑,粮草的问题,和关东军的协调问题以及荥阳汉军和洛南汉军的问题,这些方面,都是陆抗需要考虑和处理的。

    随着粮草的消耗殆尽,留给陆抗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攻城的事宜没有任何的进展,而周边的局势已变得恶化起来,荥阳那边,关东三王虽然又抽调到不少的兵马前来,但想要对付汉军的王牌骑兵军团,关东三王的军队显然是不够用的。

    而洛南这边,也没有什么好消息传来,孙秀虽然已经北上鲁阳了,但指望他能不能拖住洛南的十几万汉军,陆抗心中一点底也没有。

    孙楷地道攻城的计划早就禀报给了陆抗,虽然陆抗认为地道攻城不太靠谱,但在目前的这种情况下,地道攻城也是一个为数不多的选项,至于最后能不能出奇兵奏效,陆抗也不敢确定,现在的形势,只能是死马当活马医了。

    还好现在象地道攻城这种攻城的方式,进展得还算是十分的顺利,比目前的情况上来看,汉军并没有察觉到吴军的行动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这对孙楷而言,无疑是最大的利好,现在吴军已经将地道挖到了洛阳的城墙下面,只要再坚持个三两天,吴军就可以从地道内进攻洛阳,发动偷袭作战了。

    其实地道最难的那一段已经是挖了过去,最难的那一段就是护城河下面如何来挖,稍有不慎的话,就很可能挖通护城河,那样不光是这条地道废了,那些正在挖地道的士兵,也将会被活活地淹死在里面。

    这当然是孙楷必须要克服的一个难题,洛阳的护城河连通洛水,既宽且深,地道挖到护城河下面的时候,就必须要十分地小心了。孙楷采用“u”型的方法,即挖到护城河下面的时候,采用往向下深挖的段,以避开上方的水流。

    吴军的地道可不光是挖出一条通道来那么简单的,首先这条通道必须要保持通畅,不能出现塌方透水的状况,一边向前掘进,一边还得使用大量的梁柱来做支撑,这样的地道也就经久耐用,就算是大部队从这儿通行的话,也可以支撑得住。

    现在吴军已经掘进到城墙下面了,最难的那一段已经是挖了过去,剩下的,就是在城内选择好出口,一切便可大功告成了。

    ┄┄┄┄┄┄┄┄┄┄┄┄┄┄┄┄┄┄┄┄┄┄┄┄┄┄┄┄┄┄┄

    刘胤这几天也分别登上洛阳各处的城墙来巡视一番,补遗拾缺,看看有什么未竟的事宜。刘胤很自然地就看到了距离东面城墙不远处的吴军营帐。

    按理说,吴军的营地一般会选择距离城池有一段距离的地方下寨,这样的话,就可以避免守城的军队突然发动袭击,从而打乱吴军的计划。

    其他的三面倒是比较正常,只有东面的吴军营地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了,不过刘胤起初也没有太当回事,毕竟这样的驻营方式也不是没有见过。

    但刘胤很快就发现了,每天攻城结束之后,吴军后撤之时,并没有全部进入到这些营帐之中,反而是退向了比较远的另一处大营,这让刘胤感到十分地蹊跷,莫不是这些营帐另有用途?

    想到此节,刘胤的脑海之中便迸出了三个字:地道战!

    采用挖隧道攻城的战例在历史上并不少见,事实上,只要围城达到数月的战斗,都会有挖地道攻城的这些手段,但挖地道终究是一种辅助的攻城手段,难不成吴军会在短短的十余天有限的进攻时间里采用这种费时费力得不偿失的方式?

    于是刘胤便立令在城中挖坑数眼,埋下巨瓮,让士兵藏身在其中。这种方法是用来对付地道攻城最为有效的手段了,只要吴军有所行动,潜入瓮中的士兵便可以听到一些异响之声,并根据传来的响声,进一步地确实地道的方位。

    果然刘胤的怀疑得到了确实,在瓮中监听的汉兵可以清晰地听到地底下传来的动静。

    得到确切消息的刘胤并没有立刻采用行动,而是进一步地监听吴军的动静,以确实吴军地道及出口的具体位置,并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对付地道攻城,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用水攻,只要引城内的池水或井水入地道,里面有多少的人都是白搭,都会被活活地淹死。刘胤确定了地道的位置之后,便引洛阳城内的池水到了地道附近,既然要玩,那就玩一票大的。

    终于,在瓮中监听的士兵听不到了任何的声音,禀报给了刘胤,刘胤也就明白了,吴人的地道已经是完工了,白天吴人未必敢行动,只有到了夜间,趁虚而动,才会发起进攻。

    是夜,孙楷亲自率领数千精兵,陆续地进入到了地道之中,准备在半夜三更之时,对洛阳城发起突然地袭击。

    但就在这个时候,灾难突然地从天而降,不知从何处来的大水,突然之间涌入了地道之中,水势汹涌,整个地道都被灌了老鼠窟,几里长的地道之中,密密地涌入无数的吴军,此次就连一个挣扎活命的机会都没有,池水猛灌下来,数千吴兵活活地被淹死在了地道之中。

第1325章 强龙难压地头蛇?

    两路吴军采用东西夹攻之势,对围攻广信的汉军发起了进攻,根据探得的情报,此次侵入交州的汉军共计三万余人,目前是兵分两路,一路进攻广信,另一路进攻桂林。

    听到进攻广信的汉军只有一万五千人,陶潢略微的松了一口气,想来刘胤也是颇为托大,只有三万人还要兵分两路,如果刘胤集中三万骑兵攻打广信的话,无疑让陶潢有些难办,现在交趾这边出两万兵,南海那边出一万兵,再加上广信城中的三四千人马,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