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前在朝堂之上,刘胤就对引援东吴存疑,认为东吴并不可靠,但在诸葛瞻为首的朝臣一致支持之下,右将军阎宇提出来的向东吴救援的计划获得了通过。

    东吴的援兵倒是来了,但他们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攻打永安城,敲开了益州的东大门,永安城对蜀汉的意义无需再多说了,失去了永安,益州门户大开,整个东线无险可御,

    更糟糕的是,江州都督撤裁之后,从永安到成都,这一路几乎是无兵可御,现在蜀国的主力,都压到了北线上,如果东吴军队长驱直入的话,定然是所向披靡,如此一来,就连成都恐怕也难保得住了。

    刘胤忧心冲冲,带着罗袭直奔皇宫而去,现在蜀汉真的已经是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必须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来,至于能不能渡过此次危机,刘胤的心中也没有半点底。(未完待续。。)

第191章 难堪

    邓艾在阴平小道全军覆灭的消息隔了很久才传到了剑阁外魏军大营,听到这个消息,正在议事的魏军诸将皆是大惊失色,窃窃私语。

    许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以邓艾的能力,就算是遭遇到了蜀兵的阻击,终然不胜,至少也能保证全身而退,如今传回来的消息,邓艾的整个雍凉军全军覆灭,一个生还者都没有找到。不过据成都传回来的消息,蜀军在阴平道斩首万级,魏军将领阵亡的只有田章一人,而邓艾、邓忠、师纂则是下落不明。

    不过诸将皆明白阴平小道是何等的险恶,邓艾如果真是吃了败仗的,那可就是九死一生,但现在还没有找到邓艾等人的尸体,谁也不敢轻易地得出邓艾的生死结论。

    钟会的眼中掠过一抹异样的神色,不过是转瞬即逝,钟会用很沉重地语调对诸将道:“邓征西最早提出偷袭阴平小道的方案之后,本督再三斟酌,认为这个方案风险极高,曾劝邓征西冷静一下,放弃这个方案,但邓征西拒绝了本督的建议,一意孤行,本督也无法禁止,想不到时隔一月,竟有恶耗传来,惜哉痛哉!传令诸军,降旗向邓将军致哀。同时传本督将令,任何人胆敢再违抗军令,擅自行动,一律军法严惩。”

    诸将唯唯诺诺地应了,有邓艾前车之鉴,恐怕没有敢再违抗钟会的命令了。

    钟会要的这是这个效果。钟会今年才三十八岁,受到司马昭赏识,才平步青云的成为了关中都督镇西将军。在这之前。钟会一直是以幕僚的身份参与到诸如征讨毌丘俭、诸葛诞叛乱行动的。被人称之为魏之张良,曹髦夺权失败,钟会在其中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名士嵇康被杀,也是钟会谋划的。

    正是由于司马昭对钟会的倚重,才有钟会空降到关中军任都督之事,而且司马昭更是委以钟会灭蜀大任。

    同邓艾不同,由于钟会是临时调任关中都督的。所以帐下并无多少心腹将领,更缺少号令一出万人同死的慷然之象,这一点,钟会显然是比不过邓艾的,邓艾在陇西治军多年,拥戴者无数,而钟会只能凭借着晋王司马昭给他的令符约束诸军。

    但对于那些桀骜不驯的将领而言,如果没有令人信服的战绩或高人一等的手段,要他们从心底里勤敬畏空降而来的长官,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邓艾的败亡或许就是一个机会。借着这个机会,钟会肯定要好好地敲打一下以胡烈为首的关中系将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钟会要让所有的人都知道,邓艾就是悖逆的下场。

    至于邓艾的败亡,则早已在钟会的意料之中,接到成都方面青鸟的密报,钟会就知道邓艾完了,穿过七百里无人的艰险小道,突然遭遇到一支以逸待劳等候已久的军队,这种结果,闭着眼睛也能想象出来。

    唯一让钟会有些意外的是,田章居然会被蜀军给斩首了,按照钟会的命令,田章只需尾随邓艾即可,不给他打头阵,必要的时候,才会出手抢夺邓艾的功劳或者是削夺其兵权。但让钟会搞不清状况的,是田章居然死了,那么他统率的两千人马想必也是金军覆灭。

    与之相反的,钟会却发现本该阵亡的邓艾父子却没有了踪迹,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不地邓艾却不担心,阴平小道亘古人无人通行,邓艾就算是侥幸逃得过一死,部下全灭,对自己而言更无任何的威胁了。

    钟会是一个极具权力欲的人,司马昭既然委任他主持伐蜀大业,他岂又能容忍邓艾、诸葛绪与他平起平坐,先收拾掉了诸葛绪,吞并其部下,二来解决掉最为难缠的邓艾,整个伐蜀军权便由三足鼎立之势,变成了他钟会一人独揽大权。

    至于还算听他话的田章,钟会多多少少有些遗憾,不过钟会很快就释然了,田章的生死也无关打紧,只要能吃掉邓艾,钟会就感觉到付出多大的代价也是值的的。

    接下来,就是如何拿下剑阁,直取成都了。

    这个计划原本在邓艾提出偷渡阴平小道之间钟会就有了初步的设想,不过邓艾一意孤行地前往阴平小道,这个计划就完全地搁浅了。不过钟会是断定邓艾此路不通,所以他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前线上来,而这个计划,也在钟会的脑海之中臻于完善。

    对付姜维,显然不能用简单的方式,在半路上设个包围圈,撤离剑阁之后,等姜维跳入圈套之后,聚而歼之,姜维熟读兵书。这么做,无疑是拉低姜维的智商,都快成为一个笑话了。

    所以钟会在他的这份计划中,做出了详尽而周全的布署,细到从何处退兵,在何处设伏,何人为明攻,何人为暗取,都精密地考虑过了。这份计划,几乎是无懈可击,钟会踌躇满志,意气纷发,现在整个伐蜀的十五万大军,尽在钟会的掌控之下,

    以退为进,诱剑阁的姜维出战,顺势将汉中几个没有攻克的据点给拨掉,钟会自认为是完美无瑕,只要姜维敢来追击,保证可以将姜维团灭。解决掉姜维,取剑阁便是易如反掌,而剑阁到成都,除了几座关隘之外,基本上就是一马平川了。

    不过,类似于这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钟会却未敢自作主张,他必须地获得司马昭的首肯。这一点,也就是钟会比邓艾高明之处。邓艾善做主张,纵然胜了,也会受到猜忌,倘若败了,那就是咎于自取。

    于是,六百里的加急文书,记载着邓艾在阴平小道全军覆灭的情形和钟会详尽的作战方案,一路出斜谷奔长安,转道洛阳,直接就递到了司马昭的手中。

    一场大雪笼罩了京城洛阳,洛河上下,冰封雪裹,天地之间苍白一色。

    年关将近,洛阳城宽阔的街道上行人来往稀少,偶尔几个行人也是踏着没入脚踝的积雪,步履匆匆。

    暮色来临,空寂的街道上一骑快马疾驰而过,急骤的马蹄踏雪而行,激起一片雪雾,朝着晋王府的方向驰去。(未完待续。。)

    ps:  正版读者十分钟后再看

第192章 出兵

    其实诸葛瞻今天在朝堂之上也是十分地尴尬,虽然是当初向东吴求援是阎宇提议的,可诸葛瞻在中间也是力挺的,如果说有人要为此而负责任的话,诸葛瞻也是逃不了干系的。不过以诸葛瞻的身份,刘禅自然不能加罪,也就没人去追究了。

    但诸葛瞻心里却也很难受,说到搬东吴救兵,诸葛瞻是没有一点私心的,魏军大举犯境,姜维独力难支,如果这个时候东吴能出兵救援,那无异于是雪中送炭。

    可结局却不是诸葛瞻所料想的到的,雪中送炭的没有,倒是来了落井下石的,吴国这背信弃义的行为,让诸葛瞻的处境维艰,往简单里说,是诸葛瞻错信于人,误将奸佞当做良人,往深层里说,是你诸葛瞻无识人之慧,治国策略出现重大失误,当首辅大臣完全不称职。

    诸葛瞻感受到了肩上的压力,决策失误带来的后果非常地严重,现在也只有他挺身而出,担当起重任了,谁让他是武侯之子,顶着诸葛亮的光环,别人可以退缩的时候,唯独他不能。

    刘禅是一阵欣喜,又是一阵忧虑,关键的时候诸葛瞻能挺身而出,也不枉自己这么多年栽培于他,但刘禅同时也暗暗担忧,诸葛瞻担任的可是卫将军,掌管宫廷禁军,如果他要出征的话,那可是要带走大部分的御林军。一想到要削减宫廷的禁军,刘禅就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诸葛爱卿若去,成都的安危若何?”

    诸葛瞻道:“陛下放心,臣领军前往。成都有辅国大将董厥领军。自当安稳如山。”

    刘禅无可奈何地点点头。事已至此,成都的御林军,的确是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调动,但现在局势已真的是万不得已,成都除了御林军,几乎没有什么可调之兵了。不过刘禅还是对诸葛瞻单独领兵有些不放心,道:“何人可与诸葛卿同去?”

    刘胤立刻上前奏道:“臣愿领军助诸葛都护一臂之力。”

    诸葛瞻略感诧异,自己和刘胤的关系并不融洽。而且刘胤与侍中张绍走得很近,张绍是姜维一系的人,理所应当地诸葛瞻就把刘胤视作姜维派系,双方政见不一,明争暗斗由来已久,但这个时候刘胤能挺身而出,确实出乎诸葛瞻的意料。

    事实上诸葛瞻会错意了,刘胤虽然和张绍比较亲近,但他却不是姜维派系的,虽然说刘胤和诸葛瞻的关系并不和睦。但在国家大义面前,刘胤可真没有在乎什么个人的恩怨。何况他来诸葛瞻,也谈不上有多大的恩怨。

    以刘胤对诸葛瞻的了解,诸葛瞻的品格是勿庸置疑的,在国家危难之时敢于临危受命,严辞拒绝邓艾的招降,怒斩邓艾派来的使者,最后父子双双殉国,成全了诸葛一门三代忠烈的美名。但在关乎蜀汉存亡命运的锦竹之战时,诸葛瞻表现出来的低级军事素养同样令人瞠目结舌,放弃有利地形,放弃坚守城池,避长扬短,与实战经验丰富的邓艾在平原地带进行决战,几乎比纸上谈兵的赵括还要愚蠢。

    诸葛瞻就是属于那种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人才,诸葛亮中年得子,去世之时诸葛瞻只有八岁,除了诸葛亮的名望之外,诸葛瞻几乎没有继承到什么,相反的在刘禅的刻意安排下,诸葛瞻的仕途一路顺风,最后更是位极人臣,宫廷之中的政治权谋诸葛瞻或许不缺,但军事素养战斗力只有负五的渣渣带兵出去打仗,刘胤第一个不放心。

    要知道,诸葛瞻所要面对的对手是吴国的最后一位名将陆抗,虽然陆抗现在还没有成名,但刘胤知道,这位可怕的对手绝对不是诸葛瞻所能匹敌的。

    所以刘胤才挺身而出,蜀汉现在已经是输不起了,诸葛瞻领御林军出征,倘若再兵败的话,蜀汉就真的到了要灭亡的地步。

    此时阎宇也出班奏道:“臣也愿率本部人马随同诸葛都护出征,戴罪立功。”

    刘禅很是满意地点点头,看来危难之时,忠勇之士还是不少,遂道:“好,准奏,着右将军阎宇、安西将军刘胤随同卫将军诸葛瞻出征讨伐吴逆,朕在宫中坐等诸卿凯旋。”

    出征的班子很快就确定了下来,以诸葛瞻领衔挂帅,右将军阎宇和安西将军刘胤为辅佐,蜀汉共调集了四万五千人马,准备征讨来犯的吴人。

    其中刘胤军有三营,一万五千人,阎宇此次从永安带来的军队有两营,一万人,剩余的两万人马,则是调动了羽林右部督李球的羽林右军和虎贲中郎黄崇的虎贲军。兵曹尚书张遵作为接应使负责整个出征大军的后勤保障。

    黄崇是黄权之子,当年夷陵之战时,蜀军兵败,在长江北岸防御曹魏的镇北将军黄权被隔阻,不得已而降魏,按律其家人就要获罪,但刘备只说了一句“是朕负黄权,权不负朕也”,其妻子才得以幸免,刘备待之如初,仍以黄权俸禄养之。黄崇长大之后,入仕为尚书郎,后兼任虎贲中郎,能担任禁军统领,也足见后主对其的信任。

    刘胤对黄崇还是有一些印象的,历史上黄崇跟随诸葛瞻出征,此人激励士气到是把好手,在他的鼓励之下,蜀军众志成城,视死如归,而且黄崇对军事的见解也是高于诸葛瞻的,赶赴涪县之前,就曾涕泪横流地劝谏诸葛瞻,要他迅速抢夺有利地形,把邓艾挡在平原以外,但刚愎自用的诸葛瞻未纳忠言,最终导致绵竹惨败,而黄崇同李球张遵一道也战死殉国了。

    如果诸葛瞻肯听劝谏,或许蜀汉的命运能重新改写,但是历史从来没有假设,诸葛瞻自负聪明,但却被自己所误,丧师辱国,蜀汉政权也为之覆灭。

    邓艾为刘胤所败,绵竹之战也就不复存在,但历史却又有着惊人的相似,陆抗前来搅局,诸葛瞻率军出征,同样的,也是蜀国面临生死存亡之局。(未完待续。。)

第193章 先生有何高见

    刘胤赶回了东郊大营,按照约定,大军将在明日五更出发,所以刘胤回营之后,就下达了紧急集结的军令。

    “大哥,要出征了吗?”张乐一听到打仗的消息就浑身来劲,这家伙,还真是唯恐天下不乱。

    刘胤点点头,吩咐道:“你速回安平王府,请艾先生请来,要注意,低调一点。”虽然说成都基本上没人认识邓艾,但刘胤一直很谨慎,邓艾在安平王府,深居简出,此番请到军营来,刘胤也是低调的很,给邓艾安排一个低阶的主记职务,相信也无人能注意到他。要出征打仗了,象邓艾这样的智囊,可是刘胤的最大倚仗。

    张乐二话不说,转身而去,刘胤也回到了主帐中,脱掉了朝服,准备换上戎装。

    一回身,刘胤不禁是吓了一跳,不知何时,魏雪舞已经是悄无声息地站到了他的背后,她穿了一身亲兵的衣服,却也难掩她的俏丽,她的手中,正捧着那套马家祖传的麒麟锁子甲。

    “我说过多少回了,这些小事我自己来就好了,不用劳烦你。”刘胤说道。

    魏雪舞狡黠地一笑道:“谁叫我现在是你的亲兵,为将军更衣可是亲兵应尽的义务。”

    刘胤微微一笑道:“那可真是大材小用了,以雪舞姑娘的身手,百万军中取上将人头亦非难事,现在却只能委屈你做个亲兵。”

    魏雪舞淡然地道:“天地之大,我孤身一个弱女子,却无处为家。蒙将军收留。雪舞已是感激不尽了。”

    刘胤知道又触及到了她敏感的神经。其实这个女孩已经是很可怜了,身负家仇血恨,为了复仇,将自己的青春整个儿的都埋葬掉了,如果有可能,刘胤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帮助她。

    “雪舞,很高兴你能放下这段仇恨,人的一生中。应当有更美好的东西,而不应该只有仇恨。”

    “比如呢?”魏雪舞闪着长长的睫毛,似笑非笑地看着刘胤。

    “呃——”刘胤呛了一下,他还真没有准备来回答她的问题,他想了想,一本正经地道:“比如说,亲情呀,友情呀,当然还有爱情——你还年轻,还有追逐幸福的权利。”

    “如果我说我的幸福一直就在某个人的手中。你说我该怎么办?”魏雪舞明澈的双目如秋水般深沉,直勾勾地盯着刘胤。

    刘胤大窘。雪舞的眸光是那样的肆无忌惮,让他浑身不自在起来,她的这个问题让刘胤真的是无法做答。

    这个时候魏雪舞却又轻笑一声,将铠甲放在几案上,娇笑道:“你紧张什么,我又没说是你?好了,我走了,铠甲我放这儿了,你自己穿吧。”说罢,扭身而去,步履轻盈。

    刘胤轻轻地吁了一口气,苦笑着摇了摇头,真不知道将这么个女人放在自己的身边到底是对还是错,魏雪舞时而冷艳,时而娇媚,冷艳时清高孤傲,一付生人莫近的模样,娇媚时却如沐春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都说红颜祸水,还真是不假。

    不过刘胤每次同她在一起的时候,却总有一种心跳加速的感觉,连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她真是一个特别的女人——刘胤将思绪收了回来了,换好了麒麟锁子铠,刘胤来到大营之中,击鼓点将。

    鼓声隆隆地响了起来,安西军各营的将士立刻是集结起来,镇军将军傅佥、虎步中郎将高远、虎骑中郎将邓朴均是在第一时间赶了过来。

    “是要准备开拨了吗?”傅佥他们显然已经是知道了永安失守的消息,见到刘胤,傅佥第一句就直问军情。

    刘胤点点头,沉声道:“吴将陆抗已经攻陷永安,朝廷已着令卫将军中都护诸葛瞻领军出征,我军亦在出征之列,明日五更便将开拨。”

    虎骑中郎将邓朴显得忧心冲冲,驸马都尉邓良是其兄长,此番出使吴国,现在吴人背叛,邓良是陷在吴营中生死未卜,或有谣言传出邓良已经变节投降了,还有传言说邓良宁死不屈,已经被吴人杀害了,不管怎样,邓朴得不到确切的消息,急得是团团转,不知如何是好。

    “邓中郎不可听信谣言,令兄颇有气节,绝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