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第4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招商局的事,两人张先生都很给面子,我心里高兴呢。”

虞恰卿笑道,又来了一句,“说来也巧,现在上海就数你们姓张的最风光了!看看,一个是新鲜出炉的铁路大王,一个是早已成名的纺织大王,一个是工商界举足轻重的银行家,和你们相比,我虞恰卿被人称为财神,还真是打光脚的财神!”

虞恰卿风趣的话让张静江他们呵呵一笑,虞恰卿说得没错,张静江、张孝若、张嘉璈三人都是上海最有实力的工商界人士,民间报纸把他们称为“上海三张”。

“过奖了,我就一个打工的,老板在上面呢。”

张嘉璈淡淡一笑,谦虚道。

“我们也是。”张孝若、张静江不约而同道,话一出,几人会心一笑,一点也没有看轻虞恰卿的意思。

如今南方工商业环境大为改善,主要得益于美华财团的资金技术,以及致公党政斧的苦心经营的南方关税同盟区,为民族资本企业发展扫清了障碍。

张静江“得到”了中国铁路公司、虞恰卿“分到”轮船招商局,这两人都是江浙财团的代表人物,由此可见,美华财团和江浙财团关系处在最甜蜜的时期。

趁着气氛融洽,张嘉璈把张家的兄弟们引荐给张静江等人,得到了张静江等人的友善回应。

张家兄弟能受邀来到嘉道理花园就说明了司徒南对张家的看重,张静江、虞恰卿他们都是人精,怎么不会给张嘉璈的兄弟面子呢?()

336初见杨永泰

楼下的宴会是热闹的。此刻,楼上司徒南的书房里却是另一种安静。司徒南正饶有趣味地看着上海的新市长——杨永泰。

在自己熟悉的**历史上,杨永泰这家伙很不简单,作为老蒋的幕僚长,老蒋的很多政策都出自杨永泰的手笔。

比如对付苏区赤军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策略就非常狠辣,成效卓著,可谓老谋深算。

对付赤军还是国内其他军阀,老蒋得势的背后都少不了杨永泰这个狗头军师出力!

有人甚至说,要不是杨永泰死得早,**的历史或许会改写,**最后未必会崩盘?

“金子总会发光的,但愿我没看错他!”

司徒南心里想道。

杨永泰心情颇不平静,走进嘉道理花园的一刻起,他的心就就难以平静,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为何被幕后的大老板看重,得以当上上海市市长?

抬起头,看了司徒南一眼,和很多美华系的**一样,眼前的男子也很年轻,不过三十来岁,面容清秀斯文,看起来没什么王八之气,稍稍特别的是长相有些西化,想到他有海外背景,杨永泰很容易想到“混血儿”一词。

让杨永泰惊艳的是,司徒南缔造的美华奇迹已经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武汉致公党政斧虽没北上一举统一全国,但所有人都知道,决定中国命运的肯定是武汉,而不是燕京!

“杨先生似乎有很多不解?”司徒南笑着问。

“为什么是我?”

杨永泰问道。

是啊,照理说,上海市市长这样的肥缺无论如何也落不到自己头上?自己既不是宋子文的嫡系,和美华财团不熟,又没做出什么让人惊艳的政绩,只不过纠集了政学系的一帮政客,跑到武汉抱人家的**罢了。

影响力固然有,但还不至于让人如此看重?更何况,自己还是这几天才知道致公党背后有只黑手,一直隐藏不露的就是眼前这个叫司徒南的人?

杨永泰目光从司徒南的脸上划过,又落在一旁的宋ml脸上。

除了司徒南,书房里还有外交部长宋ml,前任市长、军情局的副局长王亚樵,税警团总团长王庚,这三个人地位都不必杨永泰低。

这些人表情各异,作为主人,司徒南似笑非笑,眼神深邃,似乎隐藏着无数秘密——这是杨永泰的直觉!

宋ml似乎对杨永泰有些兴趣,不过注意力更多集中在司徒南身上,似乎一点也不掩饰和司徒南亲密关系。

而杨永泰的前任,王亚樵脸色冷峻,眼睛眯着,薄薄的眼睛后,用审视的目光打量着杨永泰,似乎想看看杨永泰这家伙何德何能能接自己的班。

这家伙是军情局的人,是条毒蛇,千万可不能得罪!

杨永泰暗暗告诫自己。

来上海前,他对王亚樵有所了解,王亚樵虽卸了上海市长,但一点也没有失势,反而自己要想尽快掌握上海,还离不开王亚樵的支持。

税警团总团长王庚无疑是其中分量最轻的,见杨永泰看过来,王庚友好地笑了笑。

他对杨永泰的态度要平和些,不像前面的几位需要杨永泰仰视。

税警团背后是财政部,王庚从张作霖手下一个小小的警察厅长南下一跃成为税警团总团长,显然背后也有来头,这样的人也要杨永泰交好才行。

这些来头不凡的人中,最重要的还是司徒南,尽管司徒南身上没有咄咄逼人的气息,但说话是最有分量的,他说话时,连宋ml、王亚樵等人也很少插嘴。

杨永泰的目光又回到司徒南脸上,他在等司徒南的解释,为什么会看重自己呢?

“有人说杨先生有卧龙之才,所以我向子文推荐了你。如今见杨先生天庭**,是多智之人。上海华洋杂居,情况复杂,杨先生的才智应该能用得上。”

司徒南淡淡一笑,好像是在解释。

这解释似乎有敷衍的味道,杨永泰却不好继续追问,他不知道是谁向司徒南推荐了自己,很想问是谁那么好心把自己推荐出去的?

想到这,杨永泰的目光忍不住落在王亚樵冷峻的脸上,王亚樵是个特务头子,自己的底细估计早被他查得一清二楚了吧?

杨永泰隐约想出了答案。

“卧龙之才?怎么没听说过?”宋ml有些惊讶地看了杨永泰一眼,没想到司徒南对这个家伙的评价那么高,于是疑惑的目光又落到司徒南脸上。

司徒南微微摊开手,似乎无奈地耸耸肩,一点没有解释的意思。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司徒南的确很难解释,为什么他从来不认识杨永泰,却一口咬定杨永泰有本事,并且信任杨永泰,有时候只好用半是开玩笑的方式回答别人的疑问。

“大上海的计划,杨先生应该知道了吧?”司徒南又问道。

“是的。因为身负重任,我有些惶恐。”杨永泰凝重道,脸色却是坚定。

“呵呵,惶恐大可不必,做事但求尽力,问心无愧就好了。”

司徒南淡淡一笑,鼓励地看了杨永泰一眼,“杨市长,大上海建设计划和宝山新港工程就靠你多多费心了。”

“没错。我也希望杨市长大胆作为,不辜负党中央和总理对你的信任。”

宋ml叮嘱道,相比于司徒南,她的语气更公式化些。

“卑职一定聆听宋部长的教诲。”

杨永泰忙不迭点头道,态度很是恭敬,如果能搭上眼前这个中国最有权势的女人,他的前途也无可限量了。

相比于神秘的司徒南,杨永泰了解的不多,只知道对方美华财团的幕后老板,在致公党内人脉很深,要不是带着宋子文的嘱咐来到上海,他还不知道有这样一个人呢。

司徒南的出现,多少颠覆杨永泰对国内政坛的认识,从迷雾重重的美华财团露出的一些信息看,这个财团对致公党**有超乎想象影响力。

如果把美华的影响力放大到全国范围,杨永泰感觉到商人阶层的力量正迅速崛起,正改变中国的传统,多少印证了梁启超说的“千年以来前所未有的变局”。

悄悄看了看司徒南,这样一个念头很自然地闪现在杨永泰的脑海里。

又听到司徒南道:“杨市长上任的第一件事可能有点奇特,最近美华基金会和海南莺歌海盐场实施加碘盐计划,要在上海、武汉、广州三地收集百姓的尿液样品,得到平均数据后,盐场就会生产加碘盐,向全国推广。”

杨永泰脸色一囧,没想到自己新科市长上台第一件是竟然是“收尿”?”

“该死的莺歌海盐场!”杨永泰心里吐槽了一句,他是广东茂名人,莺歌海盐场在海南,隔海相望,杨永泰自然知道莺歌海盐场,南方关税同盟区一半以上的盐就产自莺歌海盐场。

司徒南开了口,杨永泰无法拒绝莺歌海盐场的加碘盐计划。

“这是件好事,加碘盐能预防一些疾病,在欧美各国已经是成例多年了。”

宋ml道,适时显示她的博闻,宋女士的形象一向都是亲民的,在民生方面的当然有所关心。

只是她看杨永泰的眼神似乎有些调笑的意思?

一旁的王亚樵和王庚都不做声,心里暗笑——新市长一上台就着急收尿,肯定让上海市民一个惊喜!

司徒南一点没有调笑的意思,反而有些重视,在他心里,盐务和茶叶同样重要,在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毕竟在**,盐挺不便宜的,不像百年后那样一块五一包随处可买。

美华投入巨资开发莺歌海盐场几年后,现在迈入高回报期,每年从中获得三四千万元的收益,这不得不引起司徒南的重视。

“美华实验室最近还研制出味精,打破了曰本味之素垄断中国人的厨房,张嘉璈家里好像开酱园的吧?找个机会和他们谈谈!”

司徒南心里想道。

“王庚,听说昨天你扣了青帮的船,杜月笙没找你麻烦?”司徒南转过头又问王庚。

“我巴不得他来找我麻烦呢?我们不进入租界,法国人也奈何不了我们。”

王庚有些得意道。在他的策划下,税警团出动水警队,在吴淞口查扣了青帮的一艘鸦片船。这会估计杜月笙等人都在骂娘了。

“那就好,继续保持。”司徒南鼓励道。

“还得注意曰本人的动向。上海的曰本鸦片商人也不少,他们最是麻烦,最近从台湾过来的鸦片也不少。”一直默不作声的王亚樵出言提醒,说到曰本人,他眉头皱了一下,似乎感觉到为难。

“是啊,曰本人最麻烦!阴险又不讲道理。我看有必要加强在福建的军事力量,把空军和潜艇调一部分到福建去。嗯,还有税警团,缉私队也要动一动!”

“福建的缉私队就不要期望了,那些家伙不参与鸦片运输就不错了。”王亚樵冷冷一笑道,撇了撇嘴,似乎很是不屑。

福建海军的那帮人从北洋过来,得不到武汉**的信任,所以海军改革后,相当多的福建海军军官被赶到缉私队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广州黄埔和武汉中央两个系统培养的海军,尽管这支力量很微弱。

司徒南看了王庚一眼,又转向宋ml,见他们眼神都有些不屑,心里叹了口气,无论海陆空,从北洋过来的人都很难得到致公党的认可。

始作俑者是司徒南,他宁愿相信英德等国的军官和单纯的青年,也很难相信浸染了太多圆滑气息的北洋过来的老油条,所以一直把持**海军的福建系根本得不到新**的重用。

“回到武汉你就和子文提一提吧!”司徒南对宋ml道。

杨永泰听了暗暗心惊,从司徒南轻松的口气中,宋ml和王庚一点没有反驳的意思,他就知道司徒南对军界也有常人难以想象的影响力。

咯咯!

敲门声传来,何永元进来催促道:“老板,再不下去,下面的那帮人就要上来了!”

“好!这就下去,让上海的大亨们都来认识认识我们这位新市长的风采!”

司徒南笑着起来,拍了拍杨永泰的肩膀。

杨永泰心头一凛,暗暗感激,明白很快自己就要在嘉道理花园亮相了。

司徒南一下楼梯,全场瞩目,在司徒南旁边,杨永泰一下子也感觉到不少人的目光在关注自己。

张静江、张孝若、张嘉璈、虞恰卿,这些人都是上海的风云人物,都是上海市政建设委员会的成员,大上海建设计划就是由建设委员会负责的,市长只不过是明面上的代表而已,自己这个新市长在他们面前没太多骄傲的本钱。

司徒南自然地走上主席台,来到麦克风前,双手下按,下面很快安静下来。司徒南道:“今晚宴会的主题有两个,一是讨论大上海建设计划,二是为新市长杨永泰先生接风洗尘。”

很简单的开场白,说完就请杨永泰上台。

杨永泰微微一愕,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要上台。很快反应过来,吸了口气,自信地走上台去演讲。

“你这个主人倒是偷懒,随便一句话就打发了。”

宋ml悄悄对来到身旁的司徒南道,此刻的她,有些享受在司徒南身旁,隐约做女主人的身份,一点没有要出风头的意思。

“呵呵。出风头的事不太适合我。”司徒南淡淡一笑道,样子从容优雅之余,也有些懒洋洋的味道。

身处金碧辉煌的嘉道理花园,他心中感叹,这座宫殿他从嘉道理家族手中购买回来,后来送给林一民夫妇,林一民夫妇住了很短一段时间便去了武汉,又把嘉道理花园送回给司徒南。

“这家伙似乎看起来不怎么样?”

司徒南感觉手臂被人碰了碰,回过头来,正好看见一张洋人的脸,不是小嘉道理是谁?

小嘉道理是美华财团的代表人物之一,宋子文、林一民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政斧后,美华开始进入小嘉道理时代。

“这么现在才来?”司徒南问道,有些不悦道。

“被沙逊那帮家伙缠住了,多喝了两杯。正好谈起大上海建设计划,便和他们聊了两句。”

小嘉道理呵呵一笑道,他是犹太人,沙逊也是犹太人,上海的犹太人不少,嘉道理家族和沙逊家族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沙逊家族有英国背景,和汇丰银行走得近,嘉道理家族原本也亲近英国,现在是美华财团的代表人物之一,更倾向于中国、南华和美国。

两个犹太家关系不错,常常成为美华财团和英国财团联系的纽带,这是犹太人独特的生存方式。

“是沙逊那家伙啊!有机会劝他结束鸦片生意,不然税警团就去扫他的货!”司徒南半是开玩笑道。

“让你失望了,老沙逊早已经洗白了,现在当家的小沙逊对上海的房地产生意更感兴趣。”

小嘉道理微笑道,心里暗想:老板一点也没有变,还是那么讨厌鸦片商人,看样子似乎不太喜欢沙逊。()

337和小嘉道理一席话

沙逊家族和嘉道理家族一样,在鸦片战争时期就随英国商船到东方冒险,相继获得成功。老沙逊靠鸦片生意发了家,后来转向房地产,南京路一带有大量的房产。

“是吗?”司徒南又问,语气轻描淡写,好像上海最富有的商人沙逊在他眼里也不过如此。

“沙逊毕竟是英租界有头有脸的人物,可不是法租界的黄金荣那个小瘪三可比的,要是传出去,名声可不好。

公共租界要比法租界规矩些,像沙逊、太古、怡和等鸦片集团如今不再涉及鸦片生意,转向经营航运、贸易、金融等行业,这些英资企业转型比较成功。

而在法租界,法国人一般把鸦片生意交代他们的中国代理人——青帮负责,法国人还是要点面子的。倒是曰本人脸皮比较厚,他们在闸北、虹口一带活动比较猖獗。”

小嘉道理分析道。

“嗯?黄金荣不是早几年死掉了吗?”司徒南有些疑惑道。

小嘉道理微微一愣,拍了拍额头,恍然大悟道:“我记错了,我说的是杜月笙。黄死后,青帮的鸦片生意就落在了杜的头上了,做的还不错。”

司徒南点了点头,心道:差点以为黄金荣那个鸦片佬诈尸呢?当年黄金荣和卢筱嘉两人为了一个戏子在共和舞台大打出手,自己好像浑水摸鱼,暗中派人干掉了黄金荣,让卢筱嘉背了黑锅,好几年都不敢出现在法租界,怕被人报复。

这背后的故事司徒南不说,小嘉道理自然不知道。

做了几年的军火生意,小嘉道理对上海工商业大体了解的。只不过在小嘉道理看来,黄杜这样的流氓不过是小角色罢了,记错一个名字没什么大不了的。

美华公司私底下也有毒品生意,致公党政斧禁赌没收的鸦片大多交给了美华公司,每年美华公司在内地的秘密工厂生产的吗啡绝对不是小数目,大多数用于制药,也有少量出口到海外。总得来说,在致公党治下,鸦片销售受到极大程度打压。至少表面如此。

小嘉道理不清楚司徒南扮演怎样的角色,不过致公党的禁毒政策肯定和司徒南有关。

“这样说禁毒政策不会影响我们和英国人的关系了?至少不会再来个鸦片战争什么的?”司徒南又问道。

“应该不会!去年还在上海召开禁毒大会呢。”

小嘉道理肯定地点点头,鸦片虽然赚钱,只不过是小道而已,成不了大气候,就像英国人做海盗起家,但真正成就曰不落帝国的是工业革命,而不是一味在海上抢劫。

致公党一向开明,和腐朽守旧的清廷大不一样,主动打开国门,发展工商,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从中获得巨大利益。相反,中国北方的鸦片问题才严重呢。

小嘉道理又道:“相比于鸦片,英国人更关心还是中国铁路,沙逊等人都向我打听中国铁路公司,他们都有投资的意向,正好解决我们资金难题,你看……”

小嘉道理试探着问道。

最近上海事情比较多,税警团进入上海、吴淞要塞军演、大上海建设计划等大动作不断,致公党政斧的一系列组合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