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第4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耽误行程。

大桥南侧的武昌已经计划靠近大桥地方修建一座新码头,和北岸的汉阳铁厂的码头隔岸相望。不过汉阳铁厂的码头自己用来运送大宗货物,比如铁矿石、煤炭、钢板、铁轨、机械、甚至武器,一般不对外开放,包括民生轮船公司。

而民生轮船公司的大本营在汉口码头,汉口码头更开放自由,船只很多,大小类型都有,有国内的客运商船,也有外国的商船,一派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盛景。

在汉口登岸,虞洽卿有些吃味,因为规划整齐、一水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大码头长约近公里,除了美华的货运码头,客运码头近三分之一居然为民生轮船公司所有,却偏偏没有轮船招商局的影,什么时候轮船招商局也能在这打下立足之地呢?

“人很多,汉口码头把十铺还要阔呢!”杜月笙咂咂舌道,提脚从船上下来,好奇地观察这座新城市。

349武汉初印象

“民生轮船公司也是近一两年才成立,现在看来武汉小半客运市场都被他们占了,在长江航线上不得不说它将是轮船招商局的主要竞争对手。”

毕竟有美华财团支持,民生公司从诞生开始就披上了半官方的色彩,这让民生轮船公司在和太古、怡和、日清等洋行竞争取得一定优势。

虞洽卿摇摇头,他没说货运,因为货运市场是因美华公司以及美华系的企业为主导,煤炭、钢铁、机械、石油等大宗商品进出都有美华系自己经营,如萍乡煤矿公司、美华钢铁公司、美华石油公司、美华化学等,他们有自己的船队,这块市场连民生轮船公司都插不进去,更别说别的人了。

人货进出井井有序,忙而不乱,虞洽卿一边看一边又点点头,心想汉口航运市场发达,给民生轮船公司提供了发展的机遇,至于对民生轮船公司同样重要的上游的重庆,则被虞洽卿自动忽略了。

轮船招商局还是要立足上海,很有必要加强和民生轮船公司的合作。虞洽卿暗暗决定道。

杜月笙站在虞洽卿身边,看着忙碌的码头,他脑里却有另外一种奢想,西南的鸦片顺江而下,汉口就是鸦片贸易途最大的节点,控制了这里,还不财源滚滚……

可惜,这只是奢想!一想到青帮的困境,三鑫公司连番遭到税警团的“祸害”,杜月笙就头疼起来,只好收起不恰当的心思。考虑该如何打通上面的关节。

“来了!”

虞洽卿笑着走向正迎着他走来的卢作孚。抓着的手道。“没想到你亲自来接我,实在太感谢了。”

“民生公司虽和轮船招商局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欢迎来到武汉,财神爷!”

卢作孚笑道,在上海嘉道理花园的时候,他们见过面了,也认识了。接着又向杜月笙打招呼。

刚走出码头,身后一声低沉的汽笛让虞洽卿心头一震。那是火车的声音,声音之洪亮犹如尽在咫尺。

“码头怎么有火车啊?”杜月笙奇怪道。

“最近我们和铁路公司开办海陆联营,出了汉口码头就是汉口火车站,因此码头也和粤汉铁路连接起来,实现了海陆联营。如果你下了船就坐上火车,两三天一溜烟就可以跑到广东那边去了。”

卢作孚笑着解释道。

杜月笙和虞洽卿一看,正如卢作孚所说,他们面前不远处就是一片宽阔的广场,广场对面一栋五层高的大楼,上面写着汉口火车站几个大字。大楼看起来很新,混凝土结构。有很多玻璃窗,风格简洁明朗又实用。

虞洽卿点点头,认同卢作孚的观点,海路联营便捷高效,节约运输成本,也就是美华公司才有这样的本事主持这项计划。

如今南国的铁路航运等公共事业都控制在美华公司,美华两字比政府更能赢得商人的尊重。

“火车站一个星期前落成的,当时张老过来剪裁,连宋总理也来了!”卢作孚简单说了说火车站落成当天的盛装,虞洽卿听了很是向往,可惜他当时在上海忙着整顿轮船招商局。

“真让张老干成了此事啊!”虞洽卿兴奋道,如果海伦联营推广到上海,作为美华公司的关联企业,轮船招商局能从美华系企业接到大量运输订单,别的不敢说,大生公司的纺织品运输订单轮船招商局是很希望得到的。

“张老现在忙得很,不仅要忙铁路公司的事,也要常常参加政府的财经会议。这不,我昨天才见了他一面,知道你们要过来,正好我有空,便主动请缨过来接你们了。”

卢作孚热情地招待虞洽卿杜月笙一行人,准备把他俩安顿在汉口东方华酒店。

下船没多久,虞洽卿就带着杜月笙去铁路公司总部拜访张静江。

“汉口繁华不下上海。”坐在车里,看着宽阔的车道的混凝土主干道,道路两边高楼耸立,差不多都有十来层高,比起上海外滩也不遑多让。

这让杜月笙不得不惊奇,看来自己真小看了天下人,总觉得什么东西上海的是最好的。

“呵呵。汉口这里集了美华系的各大支柱产业的总部或者分部,美华石油、美华矿业、美华银行、美华贸易、美华不动产、美华化学、武汉工业集团、国铁路公司等大工业巨头,除了两广,就数武汉这边美华投入的资金最多了,应该说比两广、上海还要多。

你看,前面那栋楼是美华基金会的,旁边是先施百货公司,再过去就是金融街,国乃至世界性的银行央行都有。”

卢作孚坐在副驾驶位置,一边热情地回头给杜月笙和虞洽卿两位上海客人介绍汉口最繁华和骄傲的大街——汉口美华路。

杜月笙向外张望,果然看到了央银行、国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等建筑,或高或低,样式各异,共同点就是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大玻璃窗,处处体现出现代化气息,很是气派。

相比之下,汇丰、怡和、花旗、日清、德华等外资银行洋行固然有特色,但在气势上要逊色一筹,比不上众志成城的美华系金融、工业企业,可见美华财团在南国地区如日天!在亚洲地区,也就汇丰、三菱两家财团能和美华相提并论了。

杜月笙不知道该如何来形容此刻内心的震撼,在上海的时候,没少听说过美华这两个字,美华系的企业在上海也比比皆是,但在纷纷扰扰的上海,感觉没有此刻震撼!

“这个财团太恐怖了!无所不在啊!这才是美华公司大本营,上海的那些其实不太算什么?”

杜月笙小声地嘟哝了一句,心想:怪不得上海的三教流都不敢跑到美华公司去收保护费呢?

声音不大,虞洽卿和卢作孚都听到了,两人都没有反对,反而认为这话说的很对。毕竟,这里有汉阳铁厂!百万吨钢铁造就了这个国家的铮铮铁骨!

“我去过南华,美华在那边的影响力有过之而无不及。”

虞洽卿嘴里突然冒出了一句,心里突然想起美华财团流传出来的一句话,很少人知道,却很震撼——东印度公司统治印度,而美华公司统治着国和南洋。东印度公司没了,而美华的暗夜君王却一直潜在南海那深藏的海底,他的影响无处不在!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美华,但了解的总不够,走得越远就越能体会它影响深远!

如果说汉口是一片高楼大厦,那么汉阳就是钢铁的世界!

站在一座二十多层高的大楼前,看着大楼上“东方华酒店”的铭牌,杜月笙不禁回头问了问卢作孚一句:“这里也有东方华酒店?”

“嗯。”卢作孚点了点头,“听说纽约也有,不过我没去过。”

出了电梯,进入楼顶的总统套房,虞洽卿和杜月笙很喜欢这里的楼顶观光,透过明净大气的金属玻璃窗,武汉美景尽在眼底,刚才还为之振奋的汉口码头和汉口火车站现在被他们“踩”在脚下,就连几公里外的长江大桥也看得清楚。

“据说外国间谍最喜欢爬上华酒店楼顶观察汉阳铁厂和汉阳兵工厂!”

卢作孚手里拿着一个望远镜,往汉阳铁厂方面看了一眼,见杜月笙好奇的样,便把望远镜递给杜月笙。

杜月笙不用望远镜也看到卢作孚所说的那片宽阔的工厂,只是望远镜看得更清楚,尽管只是大概看了个轮廓,心里却是震撼,汉阳铁厂高炉耸立,浓烟滚滚,厂房密密麻麻,绵延十数公里,火柴盒一样大小的车辆在厂区穿梭不停,好一片灰色的钢铁世界!

杜月笙一时忘神,看了久久不语,没发现身后卢作孚回头看了虞洽卿一眼,两人默契一笑。

嘟嘟嘟——

一声高亢的怒吼,杜月笙看见一个钢铁怪兽喷着浓烟驶入汉口火车站!

“奇怪的火车?”

“那是装甲列车!上面载满了大炮、机枪,可以沿着铁路到处跑!”

见杜月笙有些惊愕,卢作孚一点也不惊讶,笑着解释道。最近这列火车成了武汉的热门话题,偶尔会出现在汉口,据说是装甲兵在训练。

装甲列车从汉阳兵工厂里驶出来,后面拉着二十多门大炮,火车上数百名官兵荷枪实弹。上海流氓耍的水果刀和森冷的机关大炮比起来,差距够大的!

“原来是装甲列车啊!在上海时听洋人说过,没想到今日在这看到了它!真是闻名不如见面啊!”

虞洽卿饶有兴趣,举起望远镜,看了看道。

杜月笙一时没有作声,暗想:这样的怪兽大概沪汉铁路修好也能跑到上海吧?这样的利器,大概也是武汉政府不怕洋人的底气吧?

嗯,投资铁路很值得考虑,如果青帮某一天不想受灭顶之灾的话!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杜月笙知道这次武汉之行即将是自己命运的转折点!

350火红的汉阳,忐忑的杜月笙

ps:这是很久前的存稿,上传前犹豫了十几分钟,心中忐忑,害怕希望,害怕辜负,害怕……我肯定被人问候很多次了,谁叫我是个不负责任的人呢?有时也挺狠自己的。

这次,至少更新10章,不然自己剁手指!

以下是——

尽管昨日在酒店套房里已经远眺过汉阳工业区,对汉阳铁厂有了整体的印象,总不如身临其境来得深刻些。

走入汉阳,杜月笙的心就噗通噗通地跳个不停,这次他终于大开眼界。他坐在通勤车上脸色涨红,身体隐约能感觉到铁厂传来的炙热,风吹进车窗时才感觉到一丝清凉,好让他稍微清醒一会。

他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高炉,脑子里还停留着铁水出炉时那壮观的画面,感觉太神奇了,铁水从里面流出来凝固成块,源源不断,不停地吞噬着矿石焦炭。

这座城市有着和上海滩不同的力量——工业。虞洽卿自认为见过识广,也不得不为汉阳铁厂的发展之快惊讶。

他们刚刚看到的是竣工不久的第5号高炉,容积近1000立方,是当前世界最大的高炉,年产生铁80万吨,相当于1918年以前日本全国钢铁产量总和!绝对是高大上,没有比它更大的高炉了。

技术来自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商——伯利恒钢铁公司,1000立方的容积,这个数字当初项目筹划的时候司徒南一度担心。如此庞大的设计容量连美国人惊讶中国人的冒险精神。因为美国本土都没有建成。伯利恒钢铁公司其实是拿这个项目做实验。

实验成功,世界最大的高炉在中国建成,伯利恒钢铁公司备受鼓舞,为了应对需求越来越大的美国钢铁市场,他们毫不犹豫复制第二座第三座类似的高炉,直到后来二战结束后才出现超过1500立方的高炉。

5号高炉在汉阳建成后,日本八幡制铁也羡慕并且着急,因为汉阳铁厂已经赶上并超过八幡制铁厂。成为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体。

着急的日本人也要上马新高炉,他们咬牙也要上。

值得一提的是,武汉政府从日清公司手中收回了大冶铁矿,如今日本人已经不能从大冶铁矿得到铁矿砂了,当初被肢解的汉冶萍公司完整地回到了中国人手中。

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只要发力就能取得成效,汉阳铁厂就是其中的典范,日本资源匮乏,他们羡慕嫉妒恨就不难理解了。“没想到日本人吞下的东西也得吐出来啊!”

虞洽卿坐在杜月笙身旁感叹了一声。见杜月笙有些不解,便向他解释背后的缘由。

当初汉冶萍破落时美华公司只买下铁厂和萍乡煤矿。汉冶萍公司因欠了日清公司的债务不得不用铁矿砂来偿还,大冶铁矿则在日本人手中。

北伐后形势改变,汉阳铁厂成了国家重点工程,政府就强硬收回了大冶铁矿,大冶重新成为汉阳铁厂的一部分。

背后的斗争故事引起杜月笙的兴趣,他有些不解问:“那日本人岂不是亏大了?”

“这倒没,日清公司虽然失去了大冶铁矿,不过也得到了补偿,每年能从汉阳铁厂购买生铁,直到还清大冶铁矿所欠日方的债务。日本人直接得到生铁不用把铁矿砂运回本土,反而节约了不少成本。”

虞洽卿摇摇头,心想围绕着汉冶萍,美华公司和日清公司背后的三菱、三井财团另有交易也说不定,这里面还牵涉到南华,日本从南洋进口石油、橡胶等战略资源都绕不开美华公司。

据说大冶铁矿回到汉阳铁厂后,南华也放开向日本出口石油橡胶等资源的限制。这背后的故事虞洽卿不太清楚,面对杜月笙的疑问,虞洽卿不好说得太深。以杜月笙的地位,似乎还不够格知道美华财团的秘密。

“原来如此,这生意双方都没吃亏。”

杜月笙道。

“从长远来说,斩断了日本控制汉冶萍的手,为汉阳铁厂发展扫清障碍,不比再受制于人。”

虞洽卿评价道,很是赞赏汉阳铁厂,5号高炉投产不到两个月,凭借强大的生产能力很快就完成了日清公司的合同。

说到这,虞洽卿有些激动,感叹道:“这个5号高炉年产生铁80万吨,汉阳铁厂能年产钢铁超过百万吨大半都靠它。

铁厂是真正的大事业啊,在这美华可谓不余遗力,加上南边广州的铁厂,嗯,南京那边的马鞍山钢铁投产也就还有两三年,也快了,全中国加起来一百几十万吨的钢铁产量不比日本少了。”

杜月笙听了心里一突,听着虞洽卿的分析,震撼之余也有些紧张,突然想到了一句话——

钢铁即国家。

这话常出现在报纸上。照虞洽卿的说法,汉阳铁厂产那么多钢铁,武汉政府骨头越来越硬了?敢和洋人掰手腕了?

嗯,好像是这样。国内局势发展肯定是好的,不然自己和青帮的日子就不会越发难过了。

杜月笙郁闷地想到。

又听到虞洽卿道:“宋子文敢从洋人那收回海关,提高关税,打击租界走私,国内钢铁工业和军工业快速发展给了他底气。”

虞洽卿看了杜月笙一眼,语气停顿了一下,劝道:“三鑫公司的生意,能断还是断了吧?不少字早断比晚断好,免得人家将来记恨你。”

杜月笙微微瞪大眼睛,张嘴想说什么,嘴皮动了动,却没说出来,长长地叹了口气。

青帮之所以得势,得益于上海的特殊位置。在租界,除了洋人。就数青帮了。他杜月笙靠什么发家。还不是鸦片?

租界表面上是禁烟的。实际却不然,杜月笙身在租界,自然不太担心致公党一时半会插手租界,不过没有内地市场,黄浦江上还有税警团巡逻艇,三鑫公司的生意差了很多。

杜月笙家底丰厚,还熬得住,怕就怕人家将来清算你啊。虞洽卿的话算是说到杜月笙心里去了。

“怎么能说断就断?手下的弟兄都要吃饭呢?”

杜月笙苦恼道。

流氓身份肯定要洗白的。只是让杜月笙放弃鸦片生意,简直是用刀子挖他的肉。

虞洽卿不说话了,静静地看着杜月笙。

杜月笙心里满是踌躇,也不说话了,场面一时安静下来,他抬头看了一眼远处5号高炉庞大的身影,喷出的浓浓黑烟弥漫天空,似乎成了笼罩在他心头的阴霾。

突然间他羡慕虞洽卿,这大概是属于商人的时代吧,可惜我卖的的是大烟。如果我不卖大烟了。做其他生意也能做得好吧?不少字

毕竟上海的工厂、商行越来越多了,没有低关税。国货流行,许多工厂主都发财了,没理由自己比他们差吧?不少字

生意要多开几门,不能单靠鸦片了。

杜月笙心里想道,如今上海建设大热,商机无限,房地产、港口、贸易、娱乐、还有报纸都是杜月笙比较看好和投资的行业。

前提是,他要改善和致公党政府的关系……

或许是心里多了些对美好前景的期待,虽然无法立刻痛下决心,杜月笙心情变得轻松起来,参观钢铁生产的兴致重新回到他身上。

虞洽卿他们又到了热轧钢厂,从高炉生产出生铁,生铁经过转炉或者平炉炼成钢,粗钢经过精炼,添加微量元素排除杂质,得到高质量的钢材,钢材再送到热轧钢长加工,这中间已经经过一些列长长的流程。

虞洽卿曾经考察参观过汉阳铁厂,对这里不陌生,他对杜月笙介绍展现在他们面前的一片宽大的厂房:“这里就是热轧钢板厂,据说是从美国进口的亚洲最大的热轧钢板生产线,武汉造船厂的钢板就是这里生产的。”

“洋人不少啊!好像比法租界还要多。”

期间杜月笙见厂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