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娘子在种田-第3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齐修远并没有读过朱熹的四书注解,他小时候启蒙的四书直接由先生讲义,而当时这本书还未在士林中有如此大的影响,等到长大,他虽然偶尔也翻翻四书,但他已有自己固定的理解,又是武将,自然不会再去翻阅那本书。

    他不太能理解为什么一本书注解类的书这么让人推崇。

    齐浩然告诉齐修远,读这本书的多是寒门学子,因为有的上不起学堂,请不起老师,而许多注解类的书不仅分散还不全,朱熹将四书注解出来,虽然是他一家之言,但对天下的寒门学子而言却算得上是天大的功德了。

    就是现在,穆扬灵也没否定他的贡献,但他的后人和程朱理学一派的人却包含着别的居心一味的推崇这本书,将其他读书人的注解和解析排挤在外,让众多读书人只认这一本注解,穆扬灵就算不是读书人也难免被他们的霸道气到。

    更何况,她清楚的知道只认一本书的后果就是思想僵化,穆扬灵是想让她的儿子们走向宇宙的,她不拘束孩子们的奇思妙想,现在他们年纪还小不显,长大后这些想法一定会和其他人固定的思想碰撞,到时候只怕孩子们会被人归为异类。

    穆扬灵知道盟友的关键性,所以齐浩然进宫前穆扬灵就一股脑的将这些担忧都丢给了他,并让他想办法把齐修远拉到他们这边来,只要皇帝也站在他们这边,他们还怕什么

    至于朱熹书中宣扬的忠君和孝顺思想,放眼望去,哪本书会宣扬造反言论

    而且这本书真要有用,为什么你们兄弟俩还会造反

    好吧,你俩没读过这本书。

    那为什么朝中读过这本书的前朝臣子依然给皇兄打工怎么没见他们跳出来自杀以全和景炎帝的君臣情

    说到底,不过是因为人是趋利的动物,所以,不要相信一本书有多大的作用,你要相信的是利益。

    朱熹的书能盛行是基于利益,它能让寒门学子以更小的成本考取功名。

    大家遵从书中的忠君思想也是因为利益,违反自然也是因为利益。

    。。。

第870章 圣旨

    读书人的事自然读书人更了解,所以齐修远把翰林院的学士召进宫商议这个圣旨应该怎么写。

    xinЫqi

    写好了圣旨却不是立刻发出去的,齐修远需要一个契机,只是还没等他运作,程朱理学一派的人就义愤填膺的闹了起来。

    其中以朱家人最为愤怒。

    朱熹才逝世没几年,他虽然也在朝为官过,但官职并不大,但他对朱家的影响力却不小。

    因为他注解四书,他在江南一带被崇为圣人,特别是寒门学子,提起他都尊称一声“朱子”,而其家人也受益良多,他们自然不希望朱熹的地位受到挑战,所以几位翰林学士的论辩传出来后他们是最为愤怒的。

    因为在论辩中,不少人都贬低四书注解这本书,这怎么叫他们不愤怒

    但朱家最大的官也只有五品,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自然不能当朝提出反对意见,所以他们就鼓动学生帮他们讨回公道。

    那些一直以四书注解为参考书的学生也害怕朝廷出“刁钻”的题目,所以纷纷响应。

    京城就在江南,所以皇上第一时间就知道了外面的动静,他准备好的圣旨此时就派上了用场,为了能够更明确的传达圣意,齐修远叫人在各地县衙门口一遍一遍的诵读。

    齐修远在圣旨中肯定了朱熹对教育事业的贡献,对方为四书注解的确给很多学子提供了方便,有一些注解甚至很精辟,就是当世大儒也有所不及。

    但这都是一家之言,课本中的知识有些是有固定答案的,但有些却是千人有千种解释,还不冲突,朱熹给出的不过是千万种解释中的一种,他希望读书人也要开拓进取,积极思考,而不是拿现成的答案糊弄别人和自己。

    至于大家担心的考题问题完全不是问题,因为除了策论,大部分题目依然会从四书五经中出,就算大家用的教科书,学的注解都是一样的,鉴于各人思想,文采都不一样,答案自然也不同,他们不会为了求异就出稀奇古怪的题目,这是科举,为国举贤才的考试,又不是儿戏。

    但皇上也说了,如果百张试卷中九十九张的答案都差不多,而另有一张不同,只要不是错误的答案,考官自然会优先给他高分,所以他鼓励学生能用自己的理解,而不是照搬注解。

    这个圣旨传遍了天下,引起了众多学子的讨论,尤其是江南学子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朱家人和程朱理学一派的人有苦说不出,因为皇帝并没有说朱熹不对,他赞扬了朱熹,只是觉得大家不该只认一本书的注解。

    而其他流派在这时候汹涌抬头,遏制住了程朱理学的反抗,让派别之争消弭于无形。

    说到底还是因为程朱理学刚刚抬头,还没来得及站稳脚跟就被穆扬灵一个无意的举例拔起来了,如今以朱熹的书为教科书的也不过是年纪在二十五岁以下的学子,并没有成长为一派官员,所以势力有限。

    而且,他的书也只在江南备受推崇,在其他地区刚刚抬头,还没来得及盛行,所以这一场风波才能来得快,去得也快。

    但齐修远却留心起读书人来,虽然他们没兵马可以造反,但引起的混乱依然能够使国家损失不少,而且因为读书人掌握着言论,更易挑起百姓的恐慌。

    齐修远没当过皇帝,但也知道任何领域都不允许一家做大,不然皇权很容易被限制或旁落。

    读书也一样。

    科举以儒家学说为主,但道家也占了一席之地,朱熹注解的四书显然更为推崇儒家,他又怎么能让朱熹一人独占鳌头

    所以齐修远将各位翰林叫进宫来,暗示他们也可以著书立说,朱熹能写注解,难道你们不行

    能考入翰林的都是过五关斩六将从科举那条独木桥上挤过来的,谁也不曾服气过谁,闻言都不由眼睛一亮,但几人也有苦恼,道:“臣等钱财有限,只怕”

    出书也是要钱的,他们要赚钱也得书能卖出去之后,在没卖出去之前,这出书的钱得他们先出,正因为如此,写书的人才不多。

    齐修远微微蹙眉,道:“此事朕会与户部尚书说说,看能不能拨一笔款子给你们。”

    翰林们感恩戴德的退下了。

    穆扬灵听说连忙进宫和齐修远道:“大哥,这出书的事就交给我吧,不用户部另外拨钱了。”

    以齐修远现在抠门的劲儿只怕拨钱也拨不了多少,事情已经做了九十九步,总不能在最后一步的时候出岔子,最关键的是现在程朱理学的人都知道这事是她挑起的,可恨她了,说什么她也不能让市场上依然只有一本注解。

    反正她有自己的书局,而且还是最先进的活字印刷,除了墨和纸张,工人和机器都是现成了,花销根本不大,只要书能卖出去,她这里就能赚上不少钱。

    而且,还能得了几位翰林学士的好感,何乐而不为

    齐修远却觉得穆扬灵是在为他分忧,很高兴的应下了,还道:“钱要是不够就和我说一声,我叫府拨给你。”

    穆扬灵连连点头,却不会真的问他要钱。

    齐浩然也说,“大哥多半只是说说,他现在抠门得紧,每一文钱都卡得很紧,你可千万别去问他要钱,不然回头他肉痛了又该折腾我了。”

    “放心吧,大哥就是硬塞给我钱我也不能要。”

    齐浩然好奇的问道:“你什么时候这么有自觉性了”

    “你懂什么,著书的都是翰林,未来十年内的科举题目可能就是他们出了,你觉得他们要是著书,买的人会有多少”穆扬灵哼哼道:“所以我才说一切不过是基于利益之上,你只管看吧,他们的注解一出来,朱熹的书就得靠后站一站了。”

    “这书太贵了寒门学子也买不起吧。”

    穆扬灵笑道:“放心吧,我这儿的成本只是别的书局的三分之一,定价不会太高的,但也不能太便宜,不然别的书局该恼羞成怒了。”

    。。。

第871章 合作

    穆扬灵让书局的管事找到了各位翰林家的管家,双方签订了合同,穆扬灵表示,只要是几位大人写的,她这边一律帮忙出书,不用他们提前付一文钱。新

    还暗示他们书局不仅可以出他们的注解,他们的诗文散记游记和各种读书心得都出,甚至有闲暇时写的话本,他们也出,服务之周到让众人受宠若惊。

    “诗文散记游记他们都出”有翰林怀疑的看着自家的管家问道:“这成本可不低,而且得花费多长时间啊,荣郡王府舍得投入这么多”

    管家低头道:“可那是书局管事亲口说的,奴才觉得堂堂王府也不可能骗人,这事对老爷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所以就签了,您看”

    “签了好,”翰林摸着胡子笑道:“注解需要慢慢整理,这诗文散记却不用,老爷我书房里就有不少,回头我整出一沓来你送去看看他们是否刊印,要是真的印出来了,就说明他们所言不虚。”

    其他翰林显然也是这样想的,所以第二天书局的管事就给穆扬灵送来许多书稿,穆扬灵翻阅了一下,点头道:“不愧是翰林出身,随便拿出来的书稿质量和数量都是上等,既然他们肯试,你们就赶紧叫人刊印,每本印上五百册,给每位翰林送一册去,其他的分送到各个分店,价格上优惠一些。”

    这些年书局积累下不少活字,可以说除了个别特别生僻的字外,每个字模都积累有二三十个,而常用字则达到了五六十,按照部首比划分门别类的放在架子上,要取用非常的方便快速。

    现在要印一本书并不像以前一样要把整本书雕刻下来再刷印,而一字之差就会毁于一旦。

    书局人手充足,加上江南其他分局也收到书稿刊印,互相合作之下,不到三天就把所有的书稿都刊印成册了。

    穆扬灵让人将书给各翰林送去,大家都以为王府书局是先刊印了自己的,自然洋洋自得,结果第二天才知道大家是一起收到的书,回家再听到管事说书店已经上了他们的书不由大惊,“王府这是投入了多少人手,怎么可能这么快”

    管家就说,“小的听说是他们用的印刷法不一样,叫什么活字印刷,早几年在北地就盛行了,不过各个书局都不愿改变印刷方法,因此除了王妃的书局就只有一些北地的小书局用这个法子。”

    没办法,雕版印刷发展到这时候早就成熟,哪个书局不是藏版丰富

    他们根本就不用重新刻字也能与大家竞争,而版坏了再雕一版时间上也绰绰有余,但这样一来,呈现在市面上的书就很少有新书,大多是旧内容不断刊印。

    少部分新书也卖得很贵。

    翰林们拿到簇新的书籍,叹道:“荣郡王妃心思灵敏,难怪能独得荣郡王的宠爱。”

    此时,方致远也在感叹,荣郡王妃能有那样的见识和这样的手段,难怪能独宠王府后院,还得到皇上的敬重。

    今天太子和世子把他们做的调查整理好交给了他,上面是图表对比图,有牛的人家的收入及耕作情况,没有牛的人家的收入及耕作情况,一目了然,下面还有分析及一些推测。

    方致远从来不知道问题还可以这样被解答,沉思之下难免将小熊当初的那个问题写在宣纸上,小儿子跑来交功课时就看了去,那小子不敢来问他,就去问他母亲,“为何农民辛苦劳作一年,依然温饱不继”

    方夫人当然不会让孩子自己去找答案,而是告诉他士农工商的阶级划分,告诉他只要努力读书,农民成为耕读人家,或考取功名或举孝廉就可摆脱农的身份,就可更进一步,让家族脱贫致富

    方致远想着那个低调的几乎不出现在官眷交际中的王妃,想着那位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

    看着面色有些难看的夫人,方致远就叹道:“行了,我也不是怪你,只是你不该和孩子说这些。”

    “我说这些有什么不对”方夫人着恼道:“难道我让孩子读书上进还有错了”

    “你让孩子读书上进没有错,但你的答案和孩子的问题简直是牛头不对马嘴,你这样会让孩子不知所以然,难道他科举答题也要这样答非所问吗”

    方夫人面色一红,她不觉得自己是答非所问,但丈夫是太子少傅,学识渊博,他说答案和问题不相符,那自然是不相符的了,她有些着急的道:“我真的会影响到孩子那你不早说,早知道我就不胡说了。”

    方致远挥挥手,道:“行了,这事我会处理的,你别焦心了。”他牵着小儿子的手回书房,把他收起来的作业给他看,摸着他的脑袋道:“有空你也跟着管事去我们家的庄子里走走,问一问庄稼的收获情况,或许能有所得,”

    小儿子低头丧气的应下了。

    此时,小宝和小熊却开心的在床上打了几个滚,喊道:“我们终于自由了”

    李菁华刚踏入门槛就听到这句兴奋的喊话,她挑着眉进来,点了两个孩子的额头道:“让先生知道给你们放假,你们却是在床上打滚,看他们还同不同意给你们休假。”

    小宝立马滚进母后的怀里,撒娇道:“母后,您可不能告诉先生们,我就是高兴的,这才一时忘形,我们一会儿就要去做作业了。”

    小熊也爬起来连连点头,“先生给我们布置了好多好多作业。”

    怕李菁华不相信,小熊还跳下床拿了作业给她看,垂头丧气的道:“昨晚这些作业起码得要一天的时间,我们两天的假期一下就去了一半了。”

    小宝也心有戚戚焉的点头,“所以母后,我们一点也不自由的,刚才我们就是乱喊的。”

    李菁华被他们逗笑不已,“行了,我是吓你们的,小熊,赶紧收拾一下,你父王一会儿来接你出宫,宝儿,今天你就跟着你四叔去弟弟家住,你们明天不是要去庄子吗从你弟弟家那儿走要方便一些。”

    小宝欢呼一声,边让宫女收拾他的书本和作业,边和小熊咬耳朵,“我们明天早点出发,还能去庄子里打野兔。”

    。。。

第872章 太宠

    穆扬灵把五个孩子打包送上马车后狠狠地松了一口气,本来还有些担忧伤心的小夏氏见了不由哭笑不得,“你就这么不待见这几个孩子呀。新蛧首发”

    “他们太闹腾了,这两天差点把王府给拆了,送他们去庄子上也好,让他们好好收敛一下性子,以为离开我们就好玩了”

    小夏氏担忧,“我只怕他们没大人在身边更无法无天了。”

    皇上同意改了上学的时间,几个孩子为了庆祝这几天可是闹腾的不得了。

    小熊因为还要进宫读书还好,三个小的却每天一睁开眼睛就在院子里“喔喔”的叫着,还拿出自己的零花钱到厨房“买”了许多好吃的在院子里摆起了“野餐”。

    他们要是自己热闹也就算了,偏还拉着他们玩买卖的游戏,非要他们装作顾客去买他们的食物才行,折腾得她们筋疲力尽的。

    在家里有她们压着尚且如此,到了庄子里,要是没她们看着还不知道要闹成什么样呢。

    穆扬灵却一点也不担心,道:“放心吧,我让祝良跟着他们去了,他们要是出格祝良肯定能压住他们,不然把他们身边的下人全都调走,他们也就闹腾不起来了。”

    三个小孩子正为可以彻底的离开大人们而兴奋着,小狮子眼睛闪亮的握拳,“我们终于逃出狼窝了”

    小安和虎头连连点头,觉得天地都开阔了几分,蓝天白云也更蓝更白了。

    他们一到京郊的庄子就风一般的冲进去,然后跟着庄子里的几个小孩一起去池塘里捉泥鳅,小宝和小熊虽然也很想去,但还是强忍住,自觉的先去看过学堂的情况,然后就去看粮仓,问他们今年的收成情况,然后一一记录下来。

    他们可是答应了皇上要做一份今年和去年的粮食收成对比表,完不成下次再想来庄子玩就难了。

    当然,这份对比仅限于这个庄子,更多的对比两个孩子就爱莫能助了。

    而齐修远此举也不过是为了让他们对此心中有个数,并不指望从他们这里拿到什么数据。

    当两个孩子问过所有的庄户,将数据都填上后,天色也暗下来了,而三个孩子也浑身是泥的被带到了他们跟前。

    小宝张大了嘴巴看排排站在面前的三个泥孩子,一时说不出话来。

    小熊却习以为常的把东西放下,大手一挥对下人们道:“去烧水给他们洗澡。”

    他们在家里的时候都能弄得满身泥土,更别说在庄子里了。

    虎头一抹脸,虎头虎脑的问道:“大哥,娘亲呢”

    小熊皱皱鼻子,道:“你怎么又忘了,娘在家里呢,没跟我们一起来庄子。”

    三个孩子一同扭头看向黑乎乎的外面,黑夜中好像张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