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督军-第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马为一行,马蹄步伐半点不差,同起同落。慢步、快步、跑步、后退、过渡、半停止、推进、一连串复杂的队形变化,人与马融合成一体,在操场上演绎出优美的舞姿。

“洋……洋人?”韩荣心中,升起的第一个念头,便是这两个字:洋人。而转眼看过去,同僚中,虽然没人敢在太后面前失仪开口,可是脸上目瞪口呆的神态,证明他们与自己的想法一样。这种队伍,分明是只有洋兵出操时才有,几时金兵也有这么大的本领?

大金这些年办洋务,与洋人多有往来,韩荣也曾跟六王一起看过洋人出操,印象中,就算是普通洋兵,也没有这等整齐。大抵是那位阿尔比昂女天子生辰时,那支皇家卫队,才有这般高明手段。

他是知兵之人,自然看的出,就算是关外的马队,或者是当初那支令大金头疼无比的捻匪,对上这种马军,也难堪一击。即使只能练出这么一只马队,袁慰亭亦足以称的上干才。

只是他的念头还没转完,第二支步队,已经在马队之后走进来。黄龙旗迎风舒展,鼓号声悠扬。士兵们身高胖瘦俱都相若,甚至就连面相,都有几分相像。怀中皆抱步枪,甩臂抬腿,正步同起同落,军靴落地声铿锵有力,整齐划一。

士兵们边走,边在军乐的伴奏声中高唱着行军歌“为子当尽孝,为臣当尽忠。朝廷出利借洋债,不惜重饷来养兵。一兵吃穿百十两,六品官俸一般同。如再不为国出力,天地鬼神必不容……”

袁慰亭则在将台上晃动着旗号,在旗号指引下,一个个步兵方阵,整齐的走向太后所在的观礼台,每当一只部队走到观礼台前时,士兵则停下歌声,一起甩头看向观礼台齐声高喝“太后圣安!”

观礼台上,已经年近七十的慈喜太后坐于观操台正中,身着明黄旗袍,外罩玄缎坎肩,头上梳着两把头,下缀明黄穗。在旗头上,插着一只极为耀眼的双头玛瑙簪。岁月的斧凿,对于这个执掌金国权柄数十年的老妇人并无优待,在她的脸上已经看不到当年独宠天地一家春时的痕迹。

虽然每天用心的化妆,使用大量的补品,但是她的衰老,依旧掩盖不住的。只是那双老眼依旧炯炯有神,证明身体的主人精神健旺,生机勃勃,比起无数同龄老人,不知要强出多少。

不管是与国同休的亲王宗室,又或者是手握大权的封疆大吏,在她面前全都要谨小慎微,不敢有丝毫大意。即使她已经足够老了,却依旧如同一只没有失去爪牙之利的猛虎,随时可以将敌手撕成碎片。

她入宫时,金国的国事已衰,一生之中,更是经历过无数颠沛流离。然而不管是跋扈的军机大臣,还是手握兵权的疆臣大吏,最终都被她摆布于股掌中,一一臣服。

虽然不懂军事,但是毕竟也见过无数强军雄师。不管是当年的曾文正、左季高,又或者是现在仍在军机行走的章桐,都曾练出过号称铁军的雄兵。所谓的会操,秋操,她也见的多了,这次来,也只是走个过场,让外界看一下,自己身体仍然康健,不要因为自己即将归政而有什么不该有的念头。于观操上兴致缺缺,只是想着糊弄一阵就算了。

可是自从马队一出现,她的眼睛就猛的睁开了,古井无波的心,竟是动摇起来。以往从未有任何一支部队,能给她这么大的震撼,她心中竟是生起一个荒唐念头:这真的是大金国的军队?

不管她的人生经历多么丰富,却也敌不过时代差距。赵冠侯设计的阅兵方案是参考的他前世所在那个时代世界一等强国的阅兵仪式而来,纵然限于时间及物质条件,展示出的威风十中无一,也足以折服时人。饶是这位太后久经风浪,自诩泰山崩于前而不乱,此时,却是已经忍不住睁大了眼睛。

听着新军齐声颂圣之声,她的脸上,微微有了一丝笑容。即使自己归了政,人心也是在自己这里,皇帝,你需要走的路,还很长呢。

她开始对军操产生兴趣,不想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并在内心里做了比较,京师里的武胜新队,当年的神机营,他们出操自己都见过,可是没见过有谁,有这种面貌。就是这队伍走的如此整齐,京里那些军队可就万难做到。

那些马队身上的铠甲,听说是从泰西购进的,果然是一分钱一分货,阳光之下,光华闪闪,比起戏台上的行头还要顺眼,这样,才有个兵的样子。

马队、步队随后就是炮队。一门门大炮,炮管黝黑,在日光下显的格外威风。大小口径轻重火炮,绵延一条长龙,足有数百门之书。看着那些火炮,慈喜的脸色却又沉了下去,回头叫道“连英,袁慰亭军中,有这么多的大炮?”

在她身后,一左一右侍立的,正是其身边倚为臂膀的两名亲信太监,大总管李连英、二总管崔玉贵。这两人都是一身蟒袍,但是崔玉贵头上所戴者为蓝翎,而李连英头上所戴的,却是一根双眼花翎,足以证明在太后心中,终究是大总管重于二总管。

听到招呼,李连英连忙上前施礼道:“老佛爷,这些都是砌末,跟咱畅音阁、颐乐殿那几口井是一个意思。都是找人做的假招子,好看,没用。吓死袁慰亭,他也不敢在今天把真炮拉出来啊。再说,他手上也没那么多真家伙,这就是为了好看的,真东西绝没有这么整齐,也没那么顺眼,数量更少的可怜。听说一共也就三五门炮,给老佛爷看的话,他就丢人了,咱大金也不露脸。”

“我就说么,他没这个胆子。荣寿,你看看,这队伍如何?”

她问的是身旁一名四十几岁的中年女子,这女子乃是恭王的长女,后被太后加恩封为固伦公主,继以文宗嗣,赐乘黄轿,与太后的关系比亲生骨肉更好。只是金国此时的公主格格,婚姻多不幸福,荣寿公主也未得免。

择婿时,太后做主,将她许给了一个看上去不错,但身体不怎么好的驸马,没过几年荣寿就守了寡。有了这份亏欠心理,太后对她就更是优容,是以连观操,也带着她一起出来。随行的文武,都在稍远的地方,能在太后身边的,就只有这公主一人。

这位公主并非侍宠而骄,无所顾忌的狂妄之徒,相反素来谦和,谨小慎微,事关军国大事,就更不敢多说一句话。听到太后动问,连忙道:

“皇额娘,女儿不懂得军事,可是不敢乱说。”

慈喜怜爱的责备了一句“这孩子。咱们娘两个说话,又传不到外面,就随便说说,又有什么可怕的。我也不懂得军事,可是既然在这个位子上,哪怕不懂,也得装出懂来的样子。你要是说你不懂,下面的人,就敢糊弄你,欺负你不明白。皇帝眼看就要亲政,你再见他时,考考他,看看他学没学会装样子的本事,这个学不会,可是管不了这么大的一个天下。”

“额娘见教的极是。女儿看来,这兵倒真是不错的,方才打靶的时候,那靶上的枪眼,比起武胜新队,也差不了多少。”

“不是差不了多少,是强的多。”慈喜太后脸上并无表情,只有在她身边的人,能从她的语气里听出一丝得意

“这点小心眼,在我面前还差了点火候。他们是有心让着武胜新队,前面将靶子打的像蜂窝似的,却故意有几枪甩到了外头,这是好枪手才有的本事。承漪那个饭桶手下,只有与他一样的饭桶,哪有这等人才。这袁慰亭带兵是很有一手的,形若奔涛,立如直木,当真是强军风范,你看,就连那‘挂面’也那么威风。”

这当口抬下过来的一个步兵方阵,走在前面的将领,是个须发皆白的老将,一身官服整洁,步履坚实有力,俨然廉颇、黄忠一般的老辈英雄。

荣寿公主被慈喜太后逗的想笑却又不敢笑出来,只好强行忍着“额娘,您说的是这老将姜桂题吧?没想到,他这笑话连您都知道了。”

这名带队的老将,是新建陆军步队左翼翼长兼第一营统带姜桂题,他虽然看上去威风,实际出身本是捻匪。文墨不通,连自己的名字都认不清楚。走在街上,见挂着招牌挂面,以为是有人拿他的官讳出来开玩笑,闹了老大笑话,在宫里都有所闻。

只是这支方阵步履坚实,法度森严,并没有半点匪气。就连姜桂题,也一派上将军威风。若非熟悉内情之人,绝不会想到,此等威武的将军,居然是盗贼出身。

慈喜太后又回头招呼了李连英“连英,你看这队伍眼熟不眼熟?”

“佛爷,奴才眼拙,没看出来……”

“糊涂……你想想,这般整齐的人马,就像刀裁斧剁似的,像不像当年八里桥的洋人……”

李连英这才恍然大悟般的点着头“是了!这些兵若是穿上洋人的军服,就与那洋兵一样了。就连他们敲的锣鼓经,都是洋乐……”

“那不叫锣鼓经,那叫军乐。当年,咱们的兵只要一听到这乐声,两腿就软。现如今,咱们终于也有这样的兵了,祖宗有灵,苍天有眼,我就算是死,也有脸去见大金列祖列宗了。”

慈喜一边说着,一边取了手绢擦着眼睛,似乎是想起了当年那场大火,以及离开人间的丈夫。曾几何时,只当金国天威不在,泰西诸国注定要强于金国,却总算等到了今天,大金也有一支这样的强军。若是当年有这等兵在,百年心血的园子,又怎么会被人说烧就给烧了?

荣寿忙在旁安慰着“皇额娘,保重身体。这兵强马壮,是一件高兴的事,您可不该伤心。您看这队伍,都是多壮啊,方才那马队,那甲胄,把女儿的眼睛都快晃花了。那马蹄子走的,都一般齐,可是没见过这等好手段。有这等强兵在,是祖宗保佑,是您老人家用人得体,将来大金子民,都要念您的好处呢。”

“念我的好处就不必了,他们心里不盼着我早点死,我就知足了。可是不管他们怎么想,有了这等强兵,我总算是给皇帝留下点家底,省得他将来做不好事,怪我这个当娘的,没给他留下什么。”

慈喜转头朝李连英吩咐道:“告诉他们,停了操练,列阵等赏。我要好好的赏赏他们,还要亲自去看看他们。要仔细看一看,我们大金未来的强兵是个什么模样。”

“佛爷……您可要保重身子。”荣寿连忙拉着慈喜的胳膊,却被慈喜一把推开“没事,我的身子结实着呢,别看你比我年轻,真要论身子骨,你还不如我呢。连英、玉贵扶着我下去看看。”

她一动,所有人就没人敢留在观礼台上,全都跑了下来,在前面当着引马。而新建陆军的军官则是在路上跪成两行,口内一连喊着迎接太后。

赵冠侯虽然只有七品,但因为有袁慰亭的安排,却也有资格迎驾,且能跪在第一排,比起许多五六品的官员跪的还要靠前。

太后经过,并不允许抬头,只能低头看脚。见无数双官靴之后,两对官靴夹杂着一双花盆底过去,便知道是太后路过,对于这位独掌大权的老妇人,赵冠侯自知是结交不上的。脑子里想的,却是今天晚上,是不是可以告个假,回去看看寒芝。

可是就在这三人刚刚过去,一声轻响,一支透体赤红的双头玛瑙簪就落在了赵冠侯面前。

第一百零四章 凤簪落地 重返佛山

“袁慰亭!”慈喜太后的兴致极高,在两名太监的搀扶下,一个一个方阵看过去,只见士兵衣着整齐,刺刀闪光,军靴全擦的光可鉴人。士兵个个腰背挺直,显的极有威风,心里便觉得欢喜。回头喊了一声,袁慰亭立刻便跪倒在地,等着吩咐。

“你的兵带的不错,歌也编的好。当年曾文正剿发匪时,也是给自己手下的儿郎编练歌曲,教他们做人的道理。你好好干,将来的成就,或许也不输给他。”

“臣不敢妄想有文正公的荣耀,只想着能为国出力,为太后分忧,粉身碎骨,再所不辞。虽然如今的军事,与当初不同,阵法兵器,都有变化。但臣坚信,有两点是不变的,一是忠,二就是勇。只要部队有了忠勇二字,自可百战百胜,天下无敌。”

“好!你果然知兵要,忠勇二字,说的尤其好!”慈喜太后满意的点点头“你现在除了担着新建陆军总统以外,身上的官职,还是津门道吧。这可不行,太低了。我做主,从即日起,封你做直隶按察使,仍管新建陆军,将来,与直隶总督携手,给朝廷练好大军,朝廷亦不会亏待于你。”

“臣叩谢太后圣恩!”袁慰亭摘了头上的顶戴放在一边,趴在地上,接连磕起头来。

在金国官场体制中,提刑按察使是个极为重要的岗位,其管理刑名的本职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是个官场升转的要紧跳板。想要做总督巡抚者,必要先为监司,经过这一层之后,才能升转督抚。

袁慰亭以未曾进学之身,能做到道台,已属不易,这次慈喜做主,将他放了实缺臬司。将来按规升转,大有希望升为督抚,于他这种出身而言,已经算是贵不可言,也就由不得他不欢喜!

慈喜太后又对李连英吩咐道“发纹银二十万,犒赏今日会操之将士,这笔钱我来出,不用动部款。告诉他们,只要肯为国出力,刻苦操练,朝廷不会有负于他们,荣华富贵,指日可期。”

“太后圣明!”

操场上,新军齐刷刷跪下去,感谢着慈喜太后的恩典。可是在她身后,两名太监总管彼此交换了一下眼神,都流露出一丝焦急的情绪。

他们两人乃至荣寿公主此时都已经发现,太后头上那支双头玛瑙簪已经不翼而飞。这件首饰乃是慈喜极心爱的物件,否则也就不会在这个场合戴在头上,若是自己能看到掉在哪还好。偏生方才就没人注意,这时再想找,怕是就难了。

老佛爷等到发现簪子不见,必然要让人去找,搜检操场还是小事,关键是她万一要一动气那就大为糟糕。

作为她的心腹总管以及得宠的公主,这几个人有一个共识,一个接近七十岁的老人,就如同眼下这个国家一样,已经老朽不堪,禁不起折腾。对她而言,想方设法哄着她高兴,让她顺气,就是最大的好处。要是让她生了气,真的气坏了身体,远比一只簪子的损失更为严重。

可是这个时候,谁也不能转身去找簪子,甚至连提醒她丢了东西都不合适。至于一众大臣,或是没有注意,或是注意到,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提醒一句,势必做了恶人,不提醒,将来也没有自己的责任,也就都乐得装瞎,只把眼睛瞟向直隶总督王文召。

偏生此老年纪与慈喜相若,身体却是大不如这位老妇人,老眼昏花,耳朵重听,连御前奏对,若是距离稍远,都不知道皇帝太后说的什么。于他而言,根本就看不见太后掉了东西。大家对他使的眼色,就更没作用。

慈喜这时见士兵齐声跪谢,颇有些得意,吩咐道:“摆驾,我们回去。”

可就在她转过身,刚刚要走上观礼台时,一名跪在路边的新军军官,忽然向前一扑,迎面拦在了路上。

这个变化出乎所有人意料,就连袁慰亭的脸色都是一变,他当然认的出,拦在路上的人是谁。可是却想不明白,一向冷静有智的赵冠侯,这是抽的什么疯,又是唱的哪一出。

李连英几乎出于本能的,将身子向慈喜面前一挡,几名侍卫的手,已经放到腰刀上。却被慈喜轻轻一推李连英的腰“躲开。这是在万马军营里,难道还有人敢行刺?问问他,要干什么?”

不等李连英开口,赵冠侯这时已经将双手高举过头,一支红玛瑙簪子,在他手上反射着太阳的光芒。而赵冠侯则抖足丹田气喊道:“凤簪落地,重返佛山!”

李连英的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发现的笑容,看来这个小子,果然有点门道,怪不得十格格能相中他。袁慰亭也长出了一口气,提到嗓子眼的心,终于放下了。

慈喜这时也看到那枚簪子,抬手摸了摸头,也就发觉自己竟然把最心爱的首饰掉落了。摇摇头“老了,不服是不行了。年轻的时候啊,这东西只一松,自己就知道了。现在岁数大了,可是不中用了,居然几时掉的都不知道。我说连英,你躲开,让我看看他。好小子,有胆子,会办事,嘴也甜。要是胆小的或是心黑的,拣到手里不说,我回去之后,怕是要别扭半天。”

有了她这句话,大家就都放了心,李连英接过簪子,慈喜则前行几步,来到赵冠侯面前道:“抬起头来,让我看看你。”

“谢太后。”

赵冠侯拣起簪子时,就已经想了该怎么办。以他的阅历,要想讨好一个老妇人,其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过去是没有机会,现在有了机会,自然就要抓住,青云之路就在眼前,自然是没道理放过的。

当他抬起头来,见眼前是一张苍老的面孔,就不敢多看,只一抬头,就连忙低下。慈喜却笑道:“别害怕,武将就得胆子大,那样才好立功。我问你,你叫什么名字?”

“臣,赵冠侯,拜见老佛爷。”

既然称臣,必不在旗,慈喜点点头,又问道:“多大了?”

“一十九岁。”

“成亲了没有?”

“已然成亲。”

“成家了啊,那就该安心做事业了,像你这么聪明的,肯定有造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