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猎日1931-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面,濒临西太平洋国际航线,自古以来,是东南沿海一带通商的必经停泊点和中转站。

    吴宇对这座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可否认,如果在这个海岛上设置几十座炮台,处在南澳岛西面几公里处的汕头港就等于有了一道屏障,并且这道屏障是一个打不沉的战舰。退一步说,即便汕头遭到陈济棠的围攻,在海岛上的大口径火炮可以直接照顾前来进攻的敌军。有了这么理想的港口,吴宇当然不肯放弃了,建设汕头立刻成了歃血盟在内地发展的首要任务。

    想到做到,通知陈啸天将一些海南的基建工人运送到海岛上,抓紧时间构筑炮台,吴宇又开始琢磨如何将广东空军搞到手。如果不把广东空军搞掉,在那些苍蝇的骚扰下,建设速度肯定会大受影响。

    ps:本书签约……!疯道的动力来自于大家的支持!qq:821638669 qq群号:55535284

    广东空军可以说是代表了中国空军发展的历史,不过当时各军阀派系的争斗,对空军的发展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关于这一点,疯道觉得还是要转载些历史记录,以便大家了解当时政府的混乱和军阀的一己私心。

    广东空军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先生积极提倡航空救国,但因革命果实已被北洋军阀窃取,遂改在南方组织革命,并积极筹建革命空军。1914年,孙中山以旅美华侨杨仙逸协助国民党驻美洲总支部部长林森训练国民党空军人才,林森等发动华侨赞助,在纽约州拔夫罗市(buf falo)寇提斯飞行学校内(curtias flying school)倡办“中国国民党空军学校”。

    首期学生为张惠长、陈庆云、吴东华、叶少毅、陈乾、李光辉、蔡司度、黄光锐、谭南方等20人,施以美国式的空军军事训练,于1917年毕业,获得美国飞行证书。毕业后,在美国组成“中国国民党飞机队”,连同人机由杨仙逸偕同回到广州。其时孙中山护法南下,在广州成立革命政府,于广州东郊濒临珠江之大沙头开辟水陆飞机场,以杨仙逸为队长,这是孙中山正式创办革命空军的开始。

    1918年,孙中山派人设法购到两架飞机,以旅美鹤山籍归侨、机械专家李一谔与张惠长等人在广州将以前弃置的两架飞机进行修复,在大元帅府下设航空处,任命李一谔为处长,张惠长为副处长,这就是广东空军最初的组织,当时同在该处服役的有陈庆云、蔡司度、张恢寒等人。

    1922年6月,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变,北伐军回师广东,在韶关为叛军所败,转退入福建,飞机队汽油告磬无从补给,只得将全部飞机在始兴多塘铺机场烧毁。(这是陈炯明干的第一件阻碍空军发展的事)

    陈炯明叛变期间,留守广州的航空局被陈收编,任陈应权为航空局长,航空队则由林安与余百炯负责。

    1923年,陈炯明叛军在西路讨贼军进攻下退出广州,2月下旬,孙中山回抵广州,设立大元帅府,是为孙中山在广东第三次组织政府。3月,杨仙逸和招收的航空地勤人员林伟成、黄光锐、黄秉衡、杨官宇、聂开一、吴顾枝、李逢煊、邓亮、黄旋等先后抵穗。孙中山任命杨仙逸为大元帅府航空局长兼飞机制造厂长,以黄光锐为第一飞机队长、林伟成为第二飞机队长,杨仙逸在美筹款共购飞机10架,在滞留渥伦时被北京政府买通奸细烧毁6架,仅余4架经澳门运抵广州。稍后,又有周宝衡、胡锦雅、梅龙安、马瑞麟、陈协民、陈卓林、关荣(以上两人各带飞机1架)等人归来效命。(这北京政府黎元洪、曹辊也够厉害的)

    1923年7月,杨仙逸仿造j。n。…4型飞机主持设计制出第1架飞机,经过测验其操纵性能,稳定性和各项飞行参数均符合设计要求后,举行正式试飞仪式,由黄光锐驾机,宋庆龄搭乘上天,试飞成功,即以宋庆龄的学名音译成“乐士文”命名该机。“乐士文”飞机可挂50磅炸弹4枚,后座未有枪架设备,只能用手提机关枪上阵。

    8月下旬,飞机队挺进博罗东江一带,协同陆军攻打惠州,因惠州城垣坚固,乃计划以水雷改装航空炸弹进行轰炸,9月20日,杨仙逸在梅湖白沙堆前线改装水雷,失慎爆炸,杨仙逸与长洲要塞司令苏从山、鱼雷局长谢铁良以及飞行员吴顾枝、马瑞麟等百余人罹难,孙中山追认杨仙逸为陆军中将,后国民政府命定每年9月20日为“航空纪念日”,举行纪念活动,直至广东空军归并中央后方才取消。

    10月,陈友仁接任航空局长,所属飞机制造厂改为飞机修理厂,厂长一职初为李其苏,不久改派周宝衡接充。

    围攻惠州时,陈炯明以飞机空袭防不胜防,乃派遣奸细至大沙头飞机厂场库纵火,烧去飞机和器材一批,“乐士文”号也被焚毁。(这是陈炯明干的第二件阻碍空军发展的事)

    1923年年底,周宝衡、黄光锐、杨官宇与陈友仁意见不合,均一度离职转任市公安局交通督察,陈秀继任飞机修理场厂长。

    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7月,广东军政府改组为国民政府,统辖军事委员会,下设海军局、航空局、军需局、参谋团及政治训练部等机构,继续发展革命空军,其时留学英美德法日各国的航空华侨丁纪徐、黄毓沛、黄毓铨、谭秀、刘植炎、方景山、谭颂云、周诚、吴建文、蔡钳等众多航空各部门技术人才,也陆续回到广州投效空军服务。8月李糜回苏,由张治中继任局长并兼任军事飞机学校校长,张静愚为党代表,航空局内设军事、航政、总务三个处。从苏联购买“德??哈维兰”式飞机6架、“爱弗罗”式和“容克”式各1架亦运抵广州,机身上概书“中山”两字,时人称之为“中山航空队”。杨官宇为飞机修理厂长,国民政府空军分为三个飞机队,蔡司度、陈秀、关荣分任队长。

    “四??一二”政变后,蒋介石在南京组织国民政府与武汉政府对峙,5月,南京革命军总司令部又设航空处,任黄秉衡为处长。黄秉衡从衢州至南京,接收了残留的敌飞机和人员成立航空处,这是南京政府建立空军的开端。以后改组为航空司令部,以张静愚为司令。以后的航空署、航空委员会,一直到现在台湾的空军总司令部,都是由此基础循序蜕变逐渐成长起来的。

    孙中山在早期革命屡遭失败之后,开始改变利用军阀打军阀的作法,创建革命军队,除黄埔军校外,也建立了空军学校培养航空人材。1924年9月,军事飞机学校成立,校址设在广州大沙头。

    军事飞机学校第一期学生10人,来源为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生刘云、王叔铭等7人,又在飞机修理厂吸收唐铎等3人,于11月入学,尔后边学习边参加东征之役。

    1924年11月孙中山北上后,航空局苏联顾问李糜将军兼首任军事飞机学校校长,1925年8月李糜回国,带同第1期生刘云、王叔铭、唐铎、朴太厦、王翱、冯荀6人赴苏进修。继由张治中任航空局长兼军事飞机学校校长,续办第2期。该期分设飞行、侦察两班,每班学生10人,于10月开学。

    1926年4月,张治中调回黄埔军校任职,黄秉衡接管军事飞机学校,聂开一为政治指导员,加派黄光锐、陈卓林、关荣为飞行教官。8月,黄秉衡另有任务,校长一职改由黄光锐继任。其间第二期学生因参加北伐,或抽调出校担任其他工作者颇多,至1927年1月仅有毛邦初、李玉英、张廷孟、龙文光、刘铁仙、李乘云、金震一7人参加毕业典礼领取证书,任少校飞行员。3月,这期毕业生毛邦切、龙文光、张廷孟、刘铁仙、李乘云5人被选送苏联深造,同时大批校干部也遣赴苏联接受强化教育,进一步提高军事素质,学校业务暂告停顿。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时,李济深以总参谋长名义留守广东。1927年3月,航空处长林伟成被派赴苏联考察航空及采购飞机,这时中苏关系日渐恶化,再购飞机一事遂成泡影。林伟成出国期间,由陈卓林代理航空处长。

    1927年冬,留学苏联的空地勤干部黄光锐等次第回抵广州,林伟成在苏联购机不成,转往法国购得“贝来盖”飞机10架和“爱弗罗”、“么兰”飞机各1架。但因林伟成、陈卓林等购买这批飞机涉嫌贪污,为李济深所不满,均被撤职。

    1928年1月,张惠长复任航空学校校长,公开招考第三期飞行学生160名,但当时一般人仍认为航空为危险之事,故投考者并不踊跃,而录取条件体检和学科考试较为严格,只收了35名于4月入校。

    3月,张惠长升任第8路总指挥部航空处长,陈庆云任副处长,先后组成两个飞机队,第1队以黄光锐和胡锦雅为正副队长,第二队以杨官宇和陈友胜为正副队长,改由周宝衡任航空学校校长。并积极增加空军装备,购回美制“莱茵”飞机2架,“华可”飞机6架,“么斯”教练机6架。

    1928年夏,飞机修理厂厂长卢维溥利用从法国购回备用的发动机设计制成一架教练机,由于他与飞行员一向不和,以致无人愿意试飞。他自驾该机在大沙头飞机场上高速滑行,卒将该机撞毁,飞机修理厂厂长一职改由梅龙安继任,扩建为东山飞机制造厂。是年底出产“羊城”各号飞机,陆续交付使用。

    10月,航空学校录取了第3期乙班飞行学生65名,以补足该期学生原定名额;又录取机械班学生50名,同时到校入伍。

    为了宣传“航空救国”,提高国人对航空事业的认识,航空处举行环国长途飞行,分两次出航,水陆并进。第一机组人员由张惠长率同杨官宇、黄毓沛(航空学校教育长)、杨标(机械师)组成,采用“莱茵”陆机,起名为“广州”号,于11月11日从广州大沙头飞机场,途中降落武昌、南京、北平(今北京)、奉天(今沈阳),续飞天津、上海、南昌,然后于12月18日回航广州。第二机组人员由陈庆云率同黄光锐、周宝衡、梁庆铨(机械师)组成,采用“莱茵”水机,起名为“珠江”号,于12月8日从广州珠江河面,沿海岸线北飞,经汕头、福州、杭州、宁波等地上空直达上海,续飞汉口、长沙、桂林、梧州于12月30日回抵广州。这两机的环国长途飞行,冲破了省与省之间各自为政的微妙局面,且曾访问当时尚未易帜的东北,对全国的航空事业均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1929年初,李济深在南京被蒋介石扣留,陈济棠接管了广东的军政大权,所属航空处处长张惠长、航校校长周宝衡、第1队队长黄光锐、第2队队长杨官宇等人事不变。此时各省都到广东招募航空人员,张子璇、陈神护、李仲唐赴云南任飞行教官,黄社旺去了东北空军,黄秉衡、聂开一投奔南京,林伟成、陈卓林则受任于桂系。航空学校第3期甲班学生32名毕业,从此国内人才辈出,改变了单靠华侨归国投效的状况。

    9月,张惠长被蒋介石调用,任命为南京政府航空署长仍兼第8路军总指挥部航空处长,名义上由黄光锐代理处长,实际事务则由该处科长刘植炎把持。

    11月,广东空军参加了粤桂战争,配合陆海军将攻入广东的粤桂军队击溃回广西。12月,唐生智部通电反蒋,蒋介石从广东空军抽调胡锦雅率同“华可”飞机2架和“莱茵”飞机1架转场许昌,配合蒋系军队进行讨唐作战。

    由于空军在作战中显示一定的威慑力量,陈济棠便积极发展空军,拨款购进“华可”飞机(宽体)6架,“道格拉斯”飞机7架和“亚维安”教练机6架。是年底,黄光锐升充第8路总指挥部航空处长,内设军事、副官、储备、经理、编译等科室,下辖飞机第1队,由胡锦雅任队长,邓粤铭为第2队队长,陈友胜为第3队队长。

    1929年冬,张惠长想自兼航空学校校长,周宝衡拒不交付,鼓动学生罢课离校,结果周宝衡反而失败,校长周宝衡、教育长黄毓沛、飞行主任丁纪徐均离职,由张惠长兼任校长,刘植炎为教育长,学生20人被开除,风潮扰攘月余始告平息。张惠长虽任校长,但学生中分拥张拥周两派,均心存芥蒂,张遂将校长职务交杨官宇代理。

    6月,杨官宇调去南京航空署组建第4航空队任队长,广东航空学校校长一职交由刘植炎代理。

    1930年6月,广东空军派出以邓粤铭为队长的飞机队北上参加中原大战,炸死豫鄂军前敌总指挥樊钟秀。

    8月8日,福建厦门五通侨办民用航空学校经费支绌停办,该校干部李逢煊率学生11名转来广东航空学校第4期插班续学,并携来“依古力”教练机3架,不久李逢煌在广州飞行失事殒命。

    11月,航空处设交通科军办民航,开辟了广州至梧州航线,至次年5月,因应时局之变,所有派出的飞机和人员概调回原单位,就此停办。

    1931年年初,南京政府反对蒋介石软禁立法院长胡汉民于汤山,两广宣布反蒋,于5月另立国民政府,原第8路军所属部队扩编为第1集团军,陈济棠任总司令,同时将海空两军划出,自成独立军种体系,由张惠长建立空军总司令部,任总司令,黄光锐任空军总司令部参谋长。部设参谋、政训、航政、技术、经理、总务等处和其他科室,扩编两个飞机大队,计划成立9个中队,实际成立5个,每中队配备9架飞机。黄光锐兼第一大队司令,胡汉贤为参谋长,下辖第一中队队长邓粤铭,第二中队队长丁纪徐,第三中队队长陈友胜。胡锦雅任第二大队司令,陈卓林任参谋长,属下第四中队长谭寿,第五中队长刘植炎。嗣又成立空军教导队,以邓粤铭为队长。第一中队中队长由谭寿继任,第四中队长改以谢莽升充。航空学校改称空军学校,委杨官宇为校长,教育长刘植炎。此外附属单位如:地面掩护队增编为空军警卫团,以张子璇、刘耀寰为正副团长;医疗机构扩大为空军医院;修建和开辟了天河、从化、唐家湾、太平等地飞机场等等。并订购“霍克”、“阿姆斯特朗”、“安拉士”、“可塞”等型号飞机近30架,更新空军部队装备。

    12月4日,粤方国民党四全大会第十一次会议决议:“为防止武人跋扈,平时不设陆海空军各总司令”,但张惠长拒将已成立的独立空军归第1集团军统辖,于翌年1月17日由他领衔联名发出“空军誓不参加内战,不再为任何个人工具”的通电。

    是年底,广西第四集团军选送来广东空军学校代训飞行的学生30名和川省保送的学生13名,共计43名编为第六期乙班肄业。

    1932年2月10日,广东空军派第2中队长丁纪徐率领飞机队(约15架)从广州北飞,支援十九路军淞沪抗日,机队抵达杭州后,曾几次配合南京空军对日机展开空战和轰炸敌军军事目标,副队长黄毓铨和队员赵甫明在空战中牺牲。5月中旬,广东飞机队撤回广州。

    陈济棠为了重新掌握海空军大权,于4月底撤销海空两个军的总司令部,各编为司令部,隶属于第一集团军。命黄光锐为空军司令,胡汉贤为参谋长。重建后的广东空军司令部设参谋处,处长陈卓林;政训处,处长杨鹤龄;航政处,处长陈有胜;经理处,处长关荣;技术处,处长陈秀;总务处,处长黄其彬。下辖第一队队长谭寿,副队长林佐;第二队队长丁纪徐,副队长郭汉庭;第三队队长陶佐德,副队长刘益国;第四队队长谢莽,副队长邓显刚;第五队队长吴建文。7月,胡汉贤改任航空学校校长,由林福元接任参谋长。空军医院院长曾恩涛,航空掩护大队大队长刘耀寰,东山飞机修配厂厂长梅龙安。

    其时,海军总司令陈策对改隶不满,命飞鹰舰等驶往海口,与海军陆战队相结合,实行独立反抗。陈济棠令空军派出丁纪徐率飞机5架飞赴海口,将飞鹰舰炸沉,并摧毁海军布防工事和补给基地,迫使海军就范。空军悍然参加内战的行为,备受海内外爱国人士谴责。

    1933年春,黄光锐等一行赴美国考察航空,发动华侨捐助飞机。两年间计输入“霍克2”20架,“波音”9架,“斯汀逊”6架,“dc 2”1架,“福克沃尔夫”3架。还有供训练用“柏力根”、“斯蒂曼”、“郎宁”、“弗力提”等飞机20多架。

    1933年夏,郊区牛栏岗白云飞机场和建筑物次第落成,航空学校迁入启用,从化、英德、韶关、南雄、梅县、海口、北海、茂名等地也大事修建或新辟飞机场。还开办了华侨班,以便归国华侨接受转变成为军人的教育,后又聘请外籍顾问5人设立军官班,抽调空勒干部实施空军各兵种技术战术和模拟实战的专门训练;成立机械人员养成所和空中摄影所,分别培养专业人员,以刘**为空中摄影所主任,吴建文调充机械人员养成所主任,所遗第5队长由敖伦继充,副队长蒋其炎。增设飞机第6机队,以马庭槐为队长,副队长何泾渭。

    对于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