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心灵太极-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点,只要你不失公允,就不能怀疑。众声喧哗中,柯云路继续他的思考,洋洋洒洒地写,自自在在地活,状态好得惹人羡。《心灵太极》里柯云路以他聪慧练达的文字告诉我们,当我们真正会工作,真正知道如何活在当下时,我们就能身心愉悦,就能获得赤足在沙滩上玩耍的孩子般的欢乐。   
  柯云路玩起“心灵太极”   
  先是《大长今》挂上“感动你我的励志传奇故事”之名,结合韩国传统文化来励志。接着柯云路本周刚刚上市的新书《心灵太极——现代工作革命》,将中国传统的太极拳始终贯穿全书。这是否意味着结合传统文化的励志书将成为励志书发展新的趋势?传统文化遇上励志书,无疑为已经大热的励志书再添了一把火。 
  书作者柯云路: 
  “没人能像我这样写” 
  在素有风向标之称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前推出《心灵太极——现代工作革命》,对柯云路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前日,记者就此专访了他。 
  不是转型是转换题材 
  记者:你以前写的小说《新星》在全国引起轰动,大家一直把你看作小说家,而现在这本新书是教人怎么减压的,这能否看作你的转型之作? 
  柯云路:这个问题这么多年来我老是被记者问到,这不能叫转型,只是转换题材,每个时期我的创作重点不同而已。我的爱好很多,哲学、心理学、文学,在我这里是三驾齐驱。在几个爱好之间,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做一个转移,隔一段时间我又会写小说了。 
  记者:有人说你写这样的书是因为你江郎才尽了。 
  柯云路:哈哈,我有好多不同类型的书要写呢,就是苦于没有时间。我写作25年了,写了40多本书,要才尽早就才尽了。 
  “没人能像我这样写” 
  记者:为什么你涉足减压励志类的书? 
  柯云路:这其实是一本计划外的书,本来我的计划是写一本小说的。我周围的朋友遇到压力和烦恼时总喜欢找我倾诉,我在开导他们的同时也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方法论,受益匪浅的朋友们都鼓励、催促我把我的心得写成这本书。我也希望把我几十年的感悟和大家分享,帮助更多忙碌的人解决问题。 
  记者:你是不是觉得这类的书特别受读者欢迎才写的? 
  柯云路:当然是因为受读者欢迎我才写的,事实证明也是如此。我在接受你采访前去北京新闻台做节目,那里的员工每人买了一本我的书。这本书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面市当天就卖出20多本,非常火爆。 
  记者:你觉得你写这样的书与别人有什么不同? 
  柯云路:没有人会像我这样写,市场上的减压书都是教人怎么休息、教大家听音乐这些很平常的减压方法。只是谁不知道要休息啊,人们不休息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了,使劲干活还觉得自己干得少了。我这本书就是要解决大家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中的焦虑,这样事半功倍了,自然有时间精力休息,休息好,才能更好地工作。 
  加入传统元素更亲切 
  记者:你为什么会想从“太极”的角度写新书? 
  柯云路:这是我最早的思路。我希望深入浅出地写实际操作性强的关于工作革命的书,书中有一套方法论,我给这个方法论起了个名字,就叫“心灵太极”,它能够解决心灵和生存、工作关系的问题,它一点都不复杂,人们一拿到书马上就能运用到实际中。 
  记者:是不是还有一个原因,感觉励志书加入中国传统的元素会更受欢迎? 
  柯云路:当然吸收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本书最大的特点,这样读者更熟悉亲切,也更容易接受。书中用24式太极拳贯穿全书,读者打完这24式太极拳,也就掌握了轻松工作的方法。太极拳的开放兼容能力极强,它综合了东方传统智慧,也吸收了近代西方文化的精粹,蕴含了我们民族的生存之术、生命之道。读者在它的一招一式中就会明白:如何让工作漾出游戏的欢乐,如何不昏沉散乱陷入僵局,如何迁移烦恼沉着应对,如何心气内敛灵感勃发。 
  出版界黎波: 
  励志书需求大好书少 
  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黎波是出版界的大腕,他在策划出版《心灵太极——现代工作革命》之前,就做了个市场调查,发现市场上减压励志类的书有100多种,三大类,一类是完全从国外引进的教人如何放松的;一类是学术味道很浓的,从理论上讲压力是怎么回事的;还有一类是中国人自己写的,举例说明遇到什么问题该怎么做的。“像《心灵太极——现代工作革命》这样结合传统文化,由浅入深的,有一套方法论的书在市场上是第一本,也是我们看好它的最大原因。”黎波说。 
  一眼就觉得是好书 
  黎波把柯云路的新书归为减压励志类,“其实新华书店是把它放在减压心理学一类的。这类的书在西方有《心灵鸡汤》,中国却一直没有特别好的书。”第一次看到柯云路新书的书稿,黎波感觉这是一本能让读者很快进入状态,容易接受的减压励志书,尤其将传统文化与励志方法结合得特别好,“肯定会有市场。” 
  事实证明了黎波的想法,该书在上市前先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朗诵了书的内容,本来只计划播15天的,没想到听众的反响特别热烈,电台又延长播出了一个星期。那时候书还没有上市,大家买不到书特别着急,纷纷打电话到出版社询问,“出版社的电话都要被打爆了。”新书本周一上市就登上了畅销书排行榜。 
  励志书为何畅销不衰 
  谈到励志类书籍为何会如此畅销不衰,黎波解释说,书市的特点是读者和作者一起变老,很少有人既能抓住青年读者又能抓住老年读者,“像韩寒的读者群在20岁左右,15岁的人就不可能看他的书。符合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人阅读兴趣的书,80年代出生的人不会喜欢,70年代出生的人可能会看不懂。”从这个意义来说,减压励志类的书什么年龄段、教育段的人都能用,需求量也特别大。 
  黎波表示,现在很多出版社都意识到市场上对这类的书有需求,但不知道需求具体是什么。在做读者调查时,黎波也发现这类需求在读者中非常散乱,因此出版社把握这类书的选题就显得很难。很多读者去书店很多次,都找不到合适的、好的减压励志书,也就不买了。这就造成一个怪现象,读者对这类书需求量很大,出版社却看不到好的销量,对出版这类书也没有信心。 
  柯云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长篇小说《新星》《夜与昼》《龙年档案》《芙蓉国》等均引起轰动。他广泛涉猎多学科,将哲学、心理学、文学融会一体,因此作品在各个阶层拥有广大读者。他的人类学专著《人类时间》别具一格,《超级圈套》曾在商界风靡一时。特别是他的关于现代人成长的一系列方法论著作都曾引起热潮。 
  《心灵太极——现代工作革命》:柯云路借着意味深长的寓言故事,拈来我们司空见惯的心理案例,阐释现代减压解困的真谛本质,精心设计行之有效的操作步骤。他告诉读者,人要善于没有额外支出地工作,要善于消除多余焦虑地工作,要善于全面减压地工作,要善于事半功倍高效率地工作,要善于拿得起放得下在工作与休息间随意跳槽地工作……(吴海虹)     
  柯云路博客文章   
  陈逸飞失误在哪里   
  焦虑过多的时代我们怎么办?(一) 
  陈逸飞英年早逝,一头跌倒在自己拍的电影里。 
  天才夭折,社会自然一片叹惜。接着便都说,他人生失误。 
  失误在哪里?有人说他贪心,当然不是贪财那种贪心,是贪图更大成功。有人说他失误在玩命工作,玩了多少年还执迷不悟。还有人说他实在看不清楚,比起他已经取得和可能取得的艺术成就,一部“理发师”区区几何,犯得着吗?至于说到陈逸飞还要和姜文较个劲,就更认为是小题大作没道理了。 
  议论陈逸飞的个个比陈逸飞清醒,似乎人人都不会再犯陈逸飞的错误。 
  孰不知人人旁观者清,人人身在其中就又都犯糊涂。 
  一个陈逸飞倒下了,千万个陈逸飞还在没轻没重地接着玩命,有的可能比陈逸飞还不清醒。当代各种各样的过劳死、猝死屡见不鲜。陈逸飞这样的天才会用脑过度猝死。长途货运司机也会趴在方向盘上心跳骤停。 
  这是怎么了? 
  前两天,在文摘报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就吓人一跳:《安逸是生命的杀手》。还有这么混账的题目吗?一看,明白了,说的是太平洋上有一个小岛国瑙鲁,人口没几个,却有取之不尽的天然鸟粪出口,年年进项颇丰。岛屿上的居民都被国家包着医疗教育不用发愁,每年每人还要发数万零花钱,吃苦卖力的活儿都雇外国人干,岛上的人无所事事,安逸无聊,结果闹得肝病、心脏病很多,平均寿命也远低于一般国家。 
  我当时在这篇文章的标题上加了两个字“过多”:“过多安逸是生命的杀手。” 
  安逸在彼国是过多了,在此国太少了。 
  在中国,标题该换成“过多焦虑是生命的危机”。 
  一对比瑙鲁,中国国情一清二楚:人口太多,人均资源太匮乏。这么多人挤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彼此的竞争自然激烈。再加上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范围内争夺一己之地也十分艰巨。 
  可以说,目前中国是个“焦虑时代”。 
  一听焦虑,先别逆反。焦虑首先是好事,有焦虑才有动力。都不焦虑,像瑙鲁人那样闲着,人生没戏,中国没戏。从心理学上讲,“一定的”焦虑能调动人的动力。老鼠知道猫在洞外,有点焦虑,会斗智斗勇,注意安全,更好生存。高三的学生有点焦虑才会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名牌大学。哪家的孩子一点不焦虑,天天叫人推着都不起床,那就完了。 
  可是,“过分的”焦虑就要毒化我们的心灵,进一步摧残我们的身体,最后屠杀我们的生命。 
  看清楚这个又欣欣向荣又充满生存危机的焦虑时代,是最要紧的。 
  每个人都被裹挟在这个玩命奔前程的潮流中。 
  认清这个焦虑的大背景,一方面受着它的刺激,获取着人生的动力,另一方面警惕地制约过分的焦虑,避免生命的夭折,这实在是当代每一个中国人应有的生存智慧。 
  陈逸飞没看清这一点,一脚迈空,先失误在这里。 
  (原载柯云路的博客: //blog。sina。/m/keyunlu)   
  傅彪为何没能留下来   
  “相对贫困”的驱动与困扰(二) 
  我喜欢傅彪,喜欢他银幕上一个个鲜活朴实的形象,报上说,傅彪生活中也是个厚道老实的人,可惜,他那么快就走了。 
  演艺界朋友和影迷们为他送行,场面蔚为大观。 
  说起他的离开,差不多的舆论是:他纯粹是累的,第一次手术后就该好好歇着,不能再玩命出场。发出议论的人似乎比傅彪清醒。还有人说,傅彪拍了那么多戏,按说挣的钱不算少了,再拼命不值。有人便解释,他也不光为挣钱,更是因为热爱艺术。但生命只有一次,即使为了更大成就,也不值得贴上命干。报上又说,傅彪贷款买了大房子,作为名牌演员,摊子不小,耗资也大,都得靠拍片撑着。 
  聪明人会说,何苦呢?摊子小点,房子小点,不就都有了吗? 
  那么,傅彪为何看不清呢? 
  著名制片人张纪中在傅彪走后说,社会要关心演艺人,他们面对的压力非常人可以想像。你在这个圈子里混,就不可能挣脱圈内的许多游戏规则。 
  一般人会觉得这话不得要领。演艺明星又非社会弱势群体,没有人拿鞭子抽着他们去拍戏,是他自己鞭策着自己去拍戏。说来说去,演艺明星或者各行各业精英要学会自己爱护自己。 
  可是,这年头为什么自己爱护自己很难做到?明明命是自己的,为什么都忘了? 
  我们就不得不研究一下我们手中驱赶自己的那根鞭子。 
  鞭子好像握在自己手里,其实又握在社会手里。 
  每个人都不由自主鞭策自己,因为社会的竞争在督促你。在小百姓看来,傅彪成了明星,可以悠着点了。孰不知,他和所有人一样,比下有余了但还可能比上不足。他眼里一定还有比他更有成就的艺人。一个人总往高处比,内心就难免不平衡,就有对自己现状的不满,就有继续奋战的动力。 
  其实全社会大小人物都如此。 
  人人都处在比下有余比上不足的状态中。人人都在不平衡。人人都因为不满而充满了玩儿命的动力。在几十年前那种“一大二公”的平均主义农村里,农民可能吃不饱肚子,但是,家家户户穷着,也就没有什么不平衡。现在温饱有余,看着村里村外的人有了钱,特别是看到城里有更富得多的人,内心自然就不平衡了。想勤劳致富的有,想谋取不义之财的也有,这在经济学上说,是人们不能忍受的“相对贫困”。 
  当一个人活得比别人差比别人穷时,当一个人相对别人社会等级低时,心理不平衡是非常难忍受的。为了消除这种痛苦,人们才有了积极进取的动力。 
  谁被这种不平衡折磨得厉害,谁求成功的动力就强。 
  那些生来富贵高人几等的小孩,长大动力相对就小。 
  中国时下处在发展中,人们充满发财的梦想,相互攀比十分刺激。在每一个城市,每一个领域,包括每一个企业,都交织着密集的“不平衡”。不管多么成功的人,都有比上不足之处。一个领域内顶级成功的人,还会因更顶级人物的成功而不平衡。人人都活在“相对贫困”中,知足常乐早就成了古董。 
  这样,我们就可以回到对傅彪的惋惜上了。 
  他明明已经是相当成功的明星,为什么生病之后还歇不下来? 
  在这事上,谁也不要做旁观者清的聪明人。其实,都可能当事者迷。不信,到那些大公司看看,那些已经做到董事、总监或者部门经理的年轻人,明明累得已经爬不动楼梯了,也绝不听你的劝,干事时悠着点。为什么?因为与其忍受比上不足的不平衡的痛苦,不如宁肯这样累着。哪怕累得身体差点,也不能比别人升迁慢,比别人月薪少,比别人买房买车晚。 
  人人都是这么干的。 
  傅彪病后,亲朋好友肯定也劝过他多歇,但没能劝住他。现在,我们想劝全社会的人都从容点,爱护生命,也未必劝得住。在目前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忍受不平衡的耐受力差,心灵脆弱,许多人都会在怕活得不如别人的相对贫困中难受,而宁肯透支生命。 
  我们只有从社会文化入手,让人们知道,生活的质量等级除了金钱成功之外,还有一定的悠闲与自由,善待自己生命是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人们的盲目才可能减少。这时,关爱演艺人才有可能多少变成一句关怀所有人的实话。 
  关键在文化。 
  (原载柯云路的博客: //blog。sina。/m/keyunlu)   
  张靓颖的选择与经济学原理(1)   
  人生成本别忘了核算(三) 
  在超女中我投张靓颖一票。 
  张靓颖歌唱得好,人也善良。听说她在单亲家庭长大,与母亲相依为命,是个勤奋好强又不侵犯他人的温和女孩,站在舞台上神情中有时还露出稍许的孤立无援。倘若现在问她,这么多年认真又努力走过来的路,朝思暮想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答案不用猜就能知道,那就是如何成功。这在人人奋勇当先争着出人头地发财致富的年头很自然。现在出了名,你再问她当下摆在心头的第一件事,大概还是事业如何发展:和谁签约,如何唱好歌,做不做广告,拍不拍影视,等等。说来说去,如何事有所成,恐怕还是张靓颖想的头一件事。 
  但你要接着问她想的第二件事是什么?第三件事又是什么?她一定也有她的冷静考虑。因为,她在超女火爆的旋涡中表现得比较有自制力。用她自己的话说,她显得比其她超女闲一些。因为她“一直都拒绝了一些公司的安排”,她说“要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好了,在状态好的情况下再来做工作”。对于“凉粉”们希望她“身体工作两不误”的帖子,她也颇有回应。这样一个张靓颖,在第一考虑事业之后,第二、第三一定想到健康,想到安排母亲,想到其他一些该想到的。 
  按照张靓颖的性情,这样的选择应该很自然。 
  可是,她有没有可能做其他回答呢? 
  第一,考虑如何成功,更名满天下。 
  第二,还是考虑如何更成功,更名满天下。 
  第三,还是如此。 
  张靓颖想必不这样极端。 
  然而,生活中我们会听到李靓颖王靓颖这样一二三同凿一个坑的极端回答。 
  我认识一个女孩,今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