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将军烈-第1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子良这才起身,又拱手说道:“陛下,宵禁令从高祖太宗时期就一直执行下来的,从来没有停止过,所以说执行法令就等于是执行陛下的圣旨,这没有什么区别······”。

    还不等赵子良说完,高力士立即叫道:”放肆,这如何没有区别?执行法令也不能执行到陛下身上,赵子良,你到底是何居心?”

    赵子良继续道:“陛下,您同意执行的法令,自己却不遵守,朝中大臣、皇亲国戚、勋贵功臣们当然也会想他们是权贵,也可以不遵守,如此法令还有效力可言吗?只对普通老百姓有作用的法令还是真正的法令吗?这会让百姓心里不平衡,时间长了会出大乱子的!陛下,严格执行朝廷颁布的法令是维护陛下统治的最重要的手段,法令失去效力,陛下统治的根基就会动摇,陛下的圣旨也会逐渐失去作用,奉诏的人会越来越少,微臣这么做完全是为陛下着想啊,还请陛下明鉴!”

    李隆基听了这些话良久不语,高力士这个时候也不敢乱叫了。过了好几分钟,李隆基才开口说道:“爱卿的意思,朕明白了,如果按照法令执行,朕会被如何处置?”

    赵子良犹豫了一下,说道:“按照宵禁令规定,在无战争期间,宵禁开始之后,还在大街上夜行之人,除非有紧急公务者,一律重打二十大板、监禁三日,罚款铜钱三贯!”

    李隆基叹道:“难道你真的要打朕二十大板,监禁三日?”

    赵子良在来之前早就想好了对策,立即对高力士发飙:“高力士,你好大的胆子,明知道长安城内要实行宵禁,明知道宵禁时间被抓住了要受到重罚,你为何不劝告陛下早早回宫?今日之责任,理应由你全部承担!来人!”

    几个看守的兵士跑了进来答应:“将军有何吩咐?”

    赵子良指着高力士:“此人违反宵禁令,拖出去重打二十大板,监禁三日,罚款铜钱三贯,如果他没钱,明日派人通知他的家人拿钱过来,还要对他的家人进行严厉的训斥,防止他再次违反宵禁令!”

    “诺!”两个看守兵士拖着高力士就往外面走去。

    高力士吓得哇哇大叫,兵士们才不管他是谁,叫还不是不叫,只管拖着他往行刑室而去。

    “啊,赵子良,你好狠心,我·····我饶不了你······”

    李隆基看得面面相觑,赵子良这才对李隆基行礼道:“陛下,今夜您只怕回不了宫了,就算微臣送您出去,只怕没走几步,您又得被巡街的巡逻队抓回来,府衙内的宅子虽然一直空着,但一直都有人打扫,凉席被褥一应俱全,如果陛下不嫌弃,微臣让人弄几个小菜,陪您一起喝两杯?喝完了直接到头就睡,醒来就是明日早上了,那时微臣再送陛下回宫”。

    李隆基回过神来,听见从刑房传来高力士惨叫的声音,忍不住笑了笑,点头道:“正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啊!高力士挨打总好过朕挨打!行,带路吧!”

    “陛下请!”(未完待续。)

第256章 又遭弹劾

    右卫将军府内有一套宅院是专门配给他和家眷居住的,不过这是公家的宅院,如果卸任、调任或被革职,宅院就得腾出来还给公家,赵子良只是一般中午在这里休息一个时辰,平时都是回家过夜,也只有有重大事件陛下在府衙坐镇的时候,他才在这里过夜。

    赵子良引着李隆基来到内宅的前堂坐下,又吩咐人去准备酒菜和房间,一个家丁送上来开水、茶具和茶叶。又点上熏香,熏香点燃后,蚊子很快就被熏蒸走了。

    泡茶在这个唐朝这个时期还没有出现,唐朝这时喝茶还是煮茶、煎茶、喝茶汤,茶圣陆羽如今才七岁呢!

    赵子良用开水泡茶的一系列工序和步骤让李隆基看得目瞪口呆,十分惊讶。泡好两杯茶之后,赵子良端了一杯送到李隆基面前:“陛下,尝尝,这是微臣新创的泡茶法,先闻其香,再小浅尝一小口留于唇齿之间,然后再入喉咽下”。

    李隆基按照赵子良说的步骤端起茶杯凑在鼻孔下闻了闻,只感觉一股浓郁的清香扑鼻而来,整个人都沉浸在这种香气之中,令人陶醉不已。

    再浅尝一小口留于唇齿之间,毫无半点涩味,只有满嘴芳香,沁人心脾,一口茶咽下,整个人精神大振,思维从未有过的清晰之感。

    李隆基整个人都呆住了,“这这······”。

    赵子良笑道:“陛下,感觉如何?”

    “妙,妙不可言!”李隆基已经完全沉醉在茶香的余韵当中了。

    酒菜上来后,茶水撤下去,几碟小菜、两个小酒盅和两双筷子,小菜很可口。李隆基吃得赞不绝口,与赵子良两人就像多年老友一样时不时的碰碰杯。

    次日清晨,赵子良将李隆基和他十二个带刀护卫护送到皇城门口,看着他们走进朱雀门才松了一口气,只是可怜的高力士却被打了二十大板,还得在临时拘押所关上三天才能被放出来。这次可是把这个老太监得罪狠了,不过能完美的解决此事,就算得罪高力士也是值得的,难不成还真的把李隆基打二十大板?只能把责任都推到高力士身上。

    十月初一,大明宫紫宸殿,小朝会。

    “有事启奏好,无事退朝!”刚从左金吾卫右卫将军府的临时拘押所放出来的高力士忍着背部和臀部伤痛坚持陪着玄宗上朝。

    礼部尚书崔烈崇出班道:“陛下,臣礼部尚书崔烈崇有事启奏!”

    玄宗吐出两个字:“准奏!”

    崔烈崇道:“陛下,荆州府上奏。前宰辅、现任荆州大都督张九龄已经于五月初病逝!”

    “啊——”丹陛下众臣闻言个个大惊,不少人出声叹息不止,而李林甫等人却是内心高兴得不得了。

    李林甫虽然恨得不跳起来庆祝一番,但此时早朝堂上却是不敢乱来,他心里激动得大喊:“哈哈哈······这老东西终于死了!”

    张九龄可谓是李林甫在政治上的最大对手,想当初张九龄为宰相时就看出李林甫此人乃奸佞之人,因此处处将其压制,不让其获取高位。李林甫却通过收买玄宗身边的太监宫女能时刻得知玄宗的动向和想法,了解其心思。因此每每行事和言词都很得玄宗赞赏,玄宗几次对张九龄说想提拔李林甫,张九龄都进行阻拦,如此这般次数多了,玄宗就认为张九龄妒贤嫉能,因此很不高兴。终于又一次实在忍不住撤了他的宰相之职,把他贬到荆州做都督,张九龄经过此事身心大受打击,身体也大不如前,四月底五月初的时候。赵子良回去时候拜访他,他不久就回老家探亲,就在老家病倒了,再也没有起来,没过几天就一命呜呼。

    玄宗听了礼部尚书崔烈崇的禀报,久久不语,他是深知张九龄的才能的,当初把张九龄贬去荆州做都督,也是一时气愤,事过之后他又有些后悔,不过他身为一代帝王,自然不能承认自己做错了,时间长了,他也差点忘了张九龄,要不是今日崔烈崇禀报,他还真没想起来。

    想起张九龄昔日的功劳,玄宗很是惋惜,对丹陛下群臣道:“张九龄官至宰辅,居功甚伟,诸位爱卿,想想给他一个什么谥号才能体现出他的功绩,待下次大朝会之时再详细议一议!还有其他事情吗?”

    这时又一个声音响起,这声音很是年轻:“陛下,臣侍中御史颜真卿有事启奏!”

    玄宗看了看走到大殿中间的颜真卿,点头抬手道:“颜卿,有事奏来!”

    颜真卿举着芴板躬身行礼道:“陛下,臣今日要弹劾一人,此人乃是新任左金吾卫右卫将军赵子良!”

    玄宗听了心里一慌,心想该不是前几日夜间宵禁被抓一事被此人得知了消息吧?如果此事捅出去,那朕颜面何存?

    心中虽然不停地打鼓,可玄宗还是不得不让颜真卿说话,他打定主意,如果是与那日夜晚之事有关,就立即打断此人说话,想清楚之后他沉声道:“赵子良才升任左金吾卫右卫将军不到一个月,你弹劾他什么?”

    “陛下,臣弹劾他名目张胆指使麾下巡逻兵士收取街头商民之姓钱财,任何犯事之人被抓入左金吾卫大牢都要被罚银钱,他因此中饱私囊,数额巨大,败坏朝廷声誉,实在有辱斯文!臣请将其打入天牢、革职查办!”

    御史身负监察、弹劾百官之权,他这样的御史在朝堂上弹劾某个官员再正常不过,也没有越权,实在是做着自己的本分工作,不过他最后却说要见赵子良打入天牢,革职查办,这就有些越权了,经过赵子良上次在朝堂上反驳了兵部侍郎多管闲事、不守本分、代替皇帝做决定的事情之后,李隆基也意识到自己在朝堂上一直被朝臣左右想法和思想,因此十分敏感。而大臣们要弹劾某人,往往在陈述某人的若干罪状之后再建议皇帝要如何如何处置,长期以来养成了这种习惯,一时间也改不过来。

    只见李隆基皱起了眉头,不悦道:“就算赵子良有罪,如何处置也是朕的事情,还轮不到你来指手画脚!”

    颜真卿这时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吓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连声道:“陛下,臣无心之过,请陛下恕罪!”

    这时又一个御史站出来行礼道:“陛下,臣弹劾左金吾卫右卫将军赵子良自上任伊始就大肆排除异己、任用私人、专横跋扈、大搞一言堂,整个左金吾卫右卫将军府都成他的一个人的,别人根本就说不上话,大将军马振远更是被其架空,对右卫将军府之事务根本就插不上手!”

    李隆基沉默片刻问道:“你们二位可有证据?”

    “有!陛下,这是相关人员的证词”两人分别从袖子中拿出一卷写满字迹的丝帛呈上去,高力士看着有人弹劾赵子良,心里很是高兴,急忙走下丹陛取了两卷丝帛送到皇帝御案上。

    李隆基先后拿起两份证词各看了一遍,放下后下旨道:“宣赵子良即刻觐见!”

    一声一声宣召赵子良即刻进宫觐见的声音从紫宸殿传出去,从殿内传到殿外,在从殿外传到宣政殿,再从宣政殿传到含元殿,又传到丹凤门,立即又丹凤门的太监听到后带人赶往左金吾卫府衙。

    不久,赵子良全身披挂来到紫宸殿觐见皇帝:“微臣赵子良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子良,又有人弹劾你,说你上任左金吾卫右卫将军之后竟然名目张胆地指使巡逻兵士沿街收取商民之钱财,还敲诈勒索犯人的钱财从而中饱私囊;另外还有人弹劾你上任后大肆排除异己、任用私人、专横跋扈、大搞一言堂,你有什么话说?”

    吗的,又来了!赵子良心中大骂,当即拱手道:“陛下,这些罪名,微臣一概不认!兵士向摆摊的商民收钱是收的管理费用和清洁费用,每人每天一文钱,不摆摊不收钱,用于请人打扫清洁和兵士们维持秩序,至于收取犯人的钱财,主要是为了惩罚,有些人不怕挨打,特别是对于那些犯事情节较轻者,又达不到坐牢程度的犯人,罚钱是最好的惩罚手段,这些钱并非是我赵子良一个人装进了腰包,也并非左金吾卫右卫将军府其他人得了去,而是如了将军府的账目,用于在逢年过节给将士们发放奖赏、府衙各项开支,说某中饱私囊实则是诬告。说某排除异己,纯属扯淡,那些人都是不服从号令、不遵守典章军纪、执法不严、不作为,这些人留着有什么用呢?留着他们只会让他们糟蹋俸禄、占着茅坑不拉屎,对于这样的尸位素餐之辈,越早清除越好;说我任用私人,这种说法对也不对,我是从左监门卫调了两个人过来,都是有才能之人,俗话说得好,举贤还不避亲呢,某调用两个有才能的人,这就怎么啦?说什么专横跋扈,我又如何专横跋扈了?执法严厉一些,对于那些不服从号令的下属将校官吏打了板子就是专横跋扈?还有什么大搞一言堂,这算是罪吗?如果这个朝廷上同时有多个可以做主的人,到底要听谁的呢?这朝堂不是要乱了套吗?所以,陛下,对于这些弹劾的理由,微臣一概不认”。(未完待续。)

第257章 停职

    赵子良为自己辩解后,却见朝臣之中有一人站出来,此人约莫五十余岁,留着长须,额头宽阔,相貌堂堂,一看就知道是一个深沉刚毅、富有才干之人,只见此人向玄宗行礼后说道:“陛下,臣监察御史杨慎矜赵将军所言不无道理,弹劾也要有弹劾的确凿证据,否则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污蔑朝廷大将,岂不叫人心寒?日后还有谁敢为朝廷做事,还有谁忠于陛下和朝廷?”

    玄宗听了沉吟片刻,将御案上两卷丝帛交给高力士:“给赵子良,让他自己看看!”

    赵子良从高力士接过丝帛,却见高力士脸色狞狰,眼神阴狠,就知道这老太监一直对自己下令打他板子的事情怀恨在心,于是心里更加警惕,把两卷丝帛上的证词都看了一遍后,赵子良顿时大笑起来。

    “哈哈哈······可笑,真是可笑啊!”

    “咳咳!”玄宗咳嗽两声,沉声道:“赵子良,别太放肆,有话就说,朕敢保证,这里没人能够随便诬陷你,但是你别太放肆,否则朕绝不轻饶!”

    赵子良也意识到自己这副做派确实有些过分,于是收敛起来,向玄宗拱手道:“陛下,这也叫证词吗?这上面有大半证人都是受过罚的犯事之人,他们本身就是当事人,有资格作证?至于另外一少部分,微臣都不知道这些都是什么人,听都没有听过,这些人说的话也能信?谁知道他们是从哪儿找来的?陛下,不知您是否听过一句话,叫做‘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些人想让微臣心甘情愿的认罪,还请陛下让他们拿出确凿令人信服的证据。人证、物证要齐全,难道他们说谁有罪,谁就有罪了?那这天下还有天理吗?还要王法有何用?别有事没事乱弹劾别人,是吃饱了撑的,还是唯恐天下不乱?”

    赵子良也确实没有想到朝臣之中竟然还有颜真卿这号人物,也不知道颜真卿此时在朝中做御史。更没想到颜真卿会首先站出来弹劾他,他之所以知道颜真卿这个人,是因为此人在后世的名声太大了,后世很多读书人写字所采用的字体就是颜体,颜体就是颜真卿创出的一种书写字体,这在后世可谓是如雷贯耳、大名鼎鼎。

    从颜真卿在后来的安史之乱中的表现来看,此人的忠诚度是无疑的,不过有时候人在朝中也是身不由己,赵子良知道颜真卿可能已经成为李林甫和牛仙客一党。否则也不会带头出来弹劾。

    至于杨慎矜这个人,赵子良不是很熟悉,只是知道此人好像因为没有依附李林甫而被李林甫嫉恨,时常被李林甫在朝堂上攻击,此时此人站出来替他说话,赵子良可不认为杨慎矜真的是秉持公正之心,估计此人很有可能有着就是敌人的敌人是朋友这种想法。

    玄宗斟酌良久,开口道:“暂时停止赵子良左金吾卫右卫将军职务。太子何在!”

    太子李亨一愣,他没想到皇帝会叫他的名字。却是不敢怠慢,立即站出来行礼:“儿臣在!”

    玄宗道:“在赵子良停职期间,由你负责调查此案。不可干扰左金吾卫右卫将军府的运转,以前赵子良在时是如何做的,以后照旧!”

    “遵旨!”李亨答应一声,退到了旁边。

    玄宗又看向赵子良道:“赵子良。在你停职期间,可以自由活动,但不可离开京师!”

    赵子良心里暗自叹了一口气,这就是皇帝的权利啊,一言而决。想怎样处置就怎样处置,全凭自己的想法。他只得行礼道:“遵旨!”

    赵子良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被停职查办,上任左金吾卫右卫将军还不到一个月,自己对左金吾卫右卫的整顿才刚刚开始,初显成效就遭到了如此巨大的阻碍,也不知道自己被停职之后,自己上任时所定下的规矩还能不能执行下去,如果能执行下去,也不枉自己费了这么大的功夫,也不枉自己得罪了这么多的权贵,如果自己被停职之后,左金吾卫右卫还恢复到之前的样子,这么多天的努力就算是白费了。

    虽然很是遗憾和郁闷,但赵子良此时也是感觉到无官一身轻,当天下去就把职务卸下,与右卫将军府交割了工作,把兵符上交,下午就带着家人出城回了城外的庄子居住,平日里加紧苦练武艺、骑战和骑射功夫,夜间秉烛读书。

    九月十五的大朝会上,玄宗下旨追封张九龄为司徒、荆州大都督,予谥文献。消息传遍天下,大唐许多有识之士都为张九龄的去世惋惜不已。

    赵子良这日在庄子里的靶场练习骑射,管家王儒捧着一个木盒子走过来禀报:“将军,这是您让我找铁匠用精铁打造的,已经打造好了,就是不知道您是否满意,如果不满意,我再让铁匠重新打造”。

    “哦,拿来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