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将军烈-第1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河西给百姓们的生产和身后造成破坏!”

    王难得答应:“诺,末将稍后就派人去给哥舒翰下达命令!”

    赵子良又对郑三道:“如今已经是四月了,百姓们的冬小麦只怕已经全部遭到了吐蕃人的洗劫,把我们缴获的粮食分出一部分接济百姓们,另外大战之前我们已经播下了种子,但是被吐蕃人这么一搞,只怕很多田地播下的种子都遭到了破坏,现在时间还不算太晚,补救应该还来得及,马上组织人手,特别是要把那些俘虏都用上,重新把种子都种下去,水渠、水坝也要重新修整,把损失减少到最低!”

    郑三答应道:“将军放心,属下立即着手去办”。

    四月初三拂晓,赵子良在聂三娘的服侍下洗漱完毕,抱着已经大肚子的她,拍了拍她的背后说道:“为夫要带兵出征了,多则半月,少则三五日就回,你在家中别当心,小心点,保护好肚里的孩儿”。

    “嗯!”聂三娘轻声答应,把头埋在赵子良胸前,静静地听着他强有力的心跳声,“出征在外,一定要小心,不可逞强,奴家和肚里的孩儿还等你回来”。

    “放心放心,好了!让他们来给我披挂吧!”

    几个扈从被叫进来给赵子良穿上盔甲、戴上头盔,穿戴完毕,赵子良携聂三娘走向大门,聂三娘对跟在后面的努尔招了招手,努尔跟上来问道:“主母!”

    聂三娘对赵子良道:“夫君,如今城内已经安全了,留下十个扈从看家就行,让努尔跟你一起去,你们俩一起也有一个照应”。

    赵子良知道聂三娘担心他的安危,于是答应:“好,努尔,你去准备一下,我们在大门口等你”。

    “是,主人!”

    两人走到大门口,扈从们骑着马已经在门口排着整齐的队形等待多时了,乌力马和金钉枣阳槊已经被扈从们准备好。

    两人说一会话,努尔就扛着厚重的钢铁堡垒战甲和巨斧走了过来,一辆马车被赶过来,他的战甲和巨大的斧头就放在马车上,扈从们给他安排了三匹战马在路上轮流更换骑乘,否则一匹两匹战马根本载不动他沉重的身体。

    当天边露出一丝曙光的时候,赵子良带着努尔和四十名扈从抵达了南门瓮城,两千名骑兵和四千匹战马早已经等在这里,按照赵子良的要求,给每个骑兵配备两匹战马,在高速行军途中进行轮换,为的就是获得高速机动力和快速行军能力。

    没有任何的动员,赵子良直接挥手下令出发,城门缓缓打开,大军徐徐出城消失在黎明的夜色之中。(未完待续。)

第335章 落脚马蹄坳

    从番禾城到凉州城有两百里路,路况不是太好,如果是步兵行军,每日行军六十里已经是极限,军队数量越庞大,行军速度越慢,就数千人而言,要走到凉州城基本上要走三天才能抵达,而赵子良带的骑兵,虽然只有六百骑兵是精锐,而其他都是临时拼凑而成,但这也要比步兵快得多。

    赵子良的计划是傍晚时分抵达凉州城附近,寻找合适的地点让大军休息,待把围困凉州城的吐蕃军打探清楚之后,等到夜深人静之时再夜袭吐蕃军大营。

    白天行军二百里,如果是精锐骑兵,抵达后都还能够进行高强度作战,但是这支临时拼凑起来的骑兵队伍,能够在黄昏时分抵达凉州城附近已经是赵子良最高的期望了,他计划用几个小时的休息时间让他们恢复战斗力。

    河西走廊的风沙很大,赵子良等人的运气还算不错,在行军路上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漫天的黄沙遮住了几里以外的视线,这种天气很有效的掩护了行军途中的军队,不容易被吐蕃探哨发现。

    风沙大、再加上天气干燥,每隔一个时辰,嘴唇就开始干裂,不得不喝水解渴,好在这些唐军兵士大多都是生活在这附近,早已经适应了这里的气候,大斗军的组成是多民族混合,既有汉民,又有少数民族之人。

    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抵达凉州城附近,赵子良不得不严令大军在路上不得停留,吃喝拉撒全部在马背上解决,饿了啃干粮,渴了喝凉水、累了就睡在马背上,任由前面的袍泽牵着走。为了不让后面的人掉队,在出发之时,赵子良还下令让所有人都准备一根一丈长的绳索拴在前面一骑的马鞍上,如此一来就算有人累了睡在马背上,只要不跌落下来,就不会掉队。

    在快速行军的过程途中。由于每个骑兵都配备有双马,因此随时可以换坐骑,马歇人不歇息,不过人可以在马背上休息吃东西喝水,马匹不行,战马必须要停下来进食喝水,不过赵子良规定每四个小时休息半个小时让战马进食喝水,骑士也可以趁这个时间解决生理需要。

    作为这支骑兵的将领,赵子良的任务是最重的。他需要派出斥候队在前方侦查,斥候队每隔半个小时就要派人回来报告前方的路况和侦查到的详细情况,有时候赵子良要根据侦查到的情况调整行军路线。

    除此之外,赵子良要时时控制行军速度和节奏,行军太快了会大量消耗战马和骑士的体能,如果太慢了,就不能在黄昏时分赶到凉州城外围。

    下午申时,大军还在继续向凉州城方向前进。为了节省乌力马的体力,赵子良给自己另外配备了两匹战马。都是汗血宝马级的战马,其中一匹驮着他的战神盔甲,另外一匹驮着马甲、干粮、马料和饮水,而他自己则穿着一件普通的皮甲,背后挂着披风,最大程度的减少乌力马的负担。

    赵子良此时策马奔驰在大军中间右侧。正拿着水袋往嘴里灌了一口水,这时从前方快速奔驰来一骑侦骑,赵子良看见过勒住战马停下。

    侦骑奔驰过来停下禀报道:“启禀将军,前方十里处就进入凉州城管辖的地界了,距离凉州城已经不足五十里。暂时没有发现有吐蕃军的踪迹”。

    赵子良沉吟片刻,下令道:“侦骑把探查范围扩大至二十里,派人去凉州城探查情况,同时寻找可以供大军隐藏之地!”

    “诺!”

    待那探哨走后,赵子良召来传令兵下令:“给马璘传令,全军减速慢行!”

    “遵命,将军!”传令兵答应一声,立即策马去给马璘传达命令。

    马璘是副将,主要负责执行赵子良下达的军令,执行命令可不是一件轻松的活,特别是要把命令传达到所有人,并且快速有效的执行,这是一个非常锻炼人的职位,这也是赵子良任命马璘为副将的原因,马璘是可造之才,赵子良把他带在身边有着培养他的想法和打算,马璘也不是傻子,他毫无背景,父辈们在军中的关系早就中断,他知道赵子良带他在身边,并且给他压担子的初衷是欣赏他,打算栽培他,对于这种提携、栽培,马璘怎能不感恩戴德?因此他格外的用心,很多时候他没有理解赵子良的意图、或做得不够好、或思虑不周,赵子良却丝毫不讲情面的训斥、甚至是严厉的惩戒,他都毫无怨言,因为他知道赵子良之所以对他那么严厉,是想让他长记性、多学点东西,是为他好。

    命令传达下去之后,全军减速至正常行军速度,骑士和战马都可以趁此机会休息,慢慢恢复一些体力。

    又行军半个小时,再次有侦骑飞奔而来,这次换了人,这侦查骑兵向赵子良报告:“将军,已经派人前往凉州城查探,被派人去的人还没有回来,我等探查到东南方向二十里有一处三面是断崖、中间是空地的戈壁,像一个马蹄形,那地方在河西堪舆图上叫‘马蹄坳’,距离凉州城三十里左右,风沙被马蹄坳三面的断崖阻挡,位置也比较隐蔽,大军应该可以在那儿歇脚”。

    赵子良当即下令:“传令马璘,全军向马蹄坳进发,侦骑探哨的侦查范围扩大至马蹄坳方圆二十里之外!如果发现吐蕃军探哨,在没有被他们发现的情况下,注意隐藏躲避,如果被发现或躲避隐藏不了,就要毫不犹豫将对方格杀并迅速回来报告”。

    传令兵和这侦查骑兵同时答应,随即转身离去。

    侦查骑兵、夜不收这两个职业可不是那么好干的,侦骑负责白天的侦查,而夜不收则负责夜间的侦查和警戒,遇到敌军侦查骑兵,并不是首先要将对方杀死,须知对方也不是没有做出一些安排,例如半小时要派人回报一次,如果侦骑半小时不回来报告侦查情况,就说明出了事情,一般情况是被耽搁了,严重的情况是被敌军侦查骑兵给干掉了,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侦查骑兵最好是不要杀死对方探哨,否则就是暴漏了自己军队的位置,等于告诉敌军你来了!躲开敌军的警戒探哨和游骑兵继续向前靠近敌军侦查到有用的情报才是侦骑探哨的真正任务。

    大军抵达马蹄坳刚刚扎营完毕,太阳已经没入了地平线,吃过干粮之后赵子良下令全军抓紧时间休息,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拔营。

    河西白天和夜间的气温相差很大,如今已经是四月,白天气温已经很高,但是夜间却很冷,而为了不被吐蕃军发现,赵子良下令不准生火,所有人不准卸甲、兵器不离身、马不卸鞍。

    这营地也没有立起任何一座帐篷,就连赵子良也是席地而坐,为了保持体温,其他将校军官和兵士们都是紧挨着自己的战马取暖休息,为了指挥方便,以一伙十骑为单位集中在一起互相取暖。

    别看没有立下营寨,但这两千人马在赵子良的指挥下散布在马蹄坳这个凹形戈壁湾里,队形却十分的严整,就算有敌军偷袭,大军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成军阵并发起反击。

    赵子良吃过干粮、喝过水之后,却是有些担忧,侦骑探哨、夜不收已经派出去那么久了,为何还不见回转?是不是遭遇了吐蕃军侦骑被杀死?

    正在担心之时,马璘从快步走来禀报道:“将军,被派去凉州城探查的夜不收回来了!”

    赵子良立即道:“快让他过来!”

    从地上起来拍了拍手上的沙尘,赵子良就看见马璘带着一个骑兵走了过来,那名夜不收禀报道:“将军,我等偷偷潜行到凉州城附近的时候,吐蕃大军刚刚结束攻城准备回营,随后我等又侦查了吐蕃军大营的情形,按照吐蕃军大营内的营帐数目和大小来算,围困凉州城的吐蕃军大约有四万五千人,兵力主要集中在南门、东门,其中南门外有一万人、东门外有三万,而西门紧邻赤水,吐蕃军只部署了五千人,北门之北是大沙漠,吐蕃军没有部署兵力!”

    赵子良听了这夜不收的报告,摸了摸下巴说道:“吐蕃元帅莽布支倒也通晓兵法,知道围三阙一,可这没有被堵的北门之外就是大沙漠,就算守军从北门撤走,进入大沙漠之中只怕也是凶多吉少,看上去是一条生路,却依然也是一条死路!吐蕃军甚至都不用派兵追击,如果守军从北门逃走也是送死,只不过晚死一两天罢了!”

    马璘道:“将军之言一针见血!”

    赵子良问道:“吐蕃军主帅营帐立在哪座城门外?粮草大营在何处”

    那名夜不收说道:“主帅大营在东门外、粮草大营在南门外五里处!我等探查得很清楚,我等事先抓了三个舌头,据舌头交代,吐蕃军的主帅大营设在东门外,围攻凉州城已经有半月,这期间损失了一万余人,受伤也有五六千人,而凉州城守军伤亡也不少,后来我等剥下了三个吐蕃舌头的衣甲,装扮城吐蕃兵士混入了吐蕃军营地之内进行验证查探,发现那三个舌头所说基本属实”。(未完待续。)

第336章 兵分两路

    十几个将校围坐成一圈,都没有言语,只是看着黑暗中的赵子良的身影抱着胳膊来回度着步子,谁都没有出声打扰他思考。

    赵子良思索着,夜不收和侦骑探哨没有与吐蕃军安排在外围的警戒探哨和游骑兵发生接触和交手,吐蕃军应该还不知道自己这支骑兵的到来,自己可以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关键是这一场偷袭怎么打才能取得最大的战果,如果能够与城内守军来一个里应外合,就能可以给吐蕃军来一份大礼,说不定可以一举击溃吐蕃大军,现在的问题是就算北门没有被吐蕃军围困,但也安排了人马盯着,而且要走北门,还必须穿过重兵围堵的东门外的吐蕃军营,所以想要与城内守军联系几乎是不可能的。

    主帅营帐在东门外,有三万吐蕃军拱卫,而粮草大人则在南门外,有一万吐蕃军拱卫,到底是先打粮草大营还是先打主帅大营?或是同时打主帅大营和粮草大营?那么谁来打粮草大营,谁来打主帅大营?马璘能不能单独领兵接下攻打粮草大营和主帅大营的任务?这些问题都让赵子良一时间下不了决心,尽管马璘在武举会试的地榜争夺战中名列第二,但是那毕竟只是考试,而现在却是真正的战场,是要死人的,死的还不止一个,如果出了纰漏,很可能会全军覆没,这个后果不是什么人都能够承担的!

    一两千人的军队覆灭对于一定层面来说不算什么事情,但是赵子良深知此次自己带兵来的初衷最少也要解除凉州之围,最好当然是大破吐蕃军,而如果在全军覆没的情况下都不能解除凉州之围,那这两千人岂不是白死了?

    赵子良正思索和权衡之间,副将马璘忍不住问道:“将军,末将有一事不明,吐蕃军是从南方来的。而且凉州城西面有赤水,南面地势较高,按理说吐蕃军应当把主攻方向放在东西门或南门,主要兵力也应当部署在南门外,取水也方面一些,可是吐蕃主帅为何在东门外部署了三万大军,而在南门外只部署一万,在西门外赤水边只有五千兵,这不符合常理啊!”

    赵子良听了马璘的问题,说道:“这很好理解。西边有赤水,吐蕃军直接占了赤水军大营,只需要部署少量兵力,城内守军就不可能从西边跑掉,而南边距离水渠弯最近,把粮草大营放在南门外用一万兵拱卫,同时围住南门,也可以配合其他各门进行攻城,吐蕃主帅莽布支把主力放在东门外是有考虑的。东面与陇右地区相接,河西节度使辖下的宁寇军在凉州东北方向千里处,白亭守捉在凉州以北沙漠边缘五百里处,这两处驻军虽然都是用来防备北方突厥人的。但是如今凉州遭到围困,如果宁寇军和白亭守捉得到消息,极有可能前来增援,所以在东门这边部署重兵可以达到一箭三雕的目的。分别阻挡来自陇右地区、宁寇军和白亭守捉的军队,如果部署得当,还可以围点打援!”

    马璘和其他将校顿时恍然大悟。有人忍不住道:“想不到吐蕃蛮子莽布支竟然有这等兵法谋略,看来此人不好对付啊!”

    赵子良沉声道:“莽布支当然不好对付,此人是吐蕃国的小论,也就是副相!大论坌达延更加难缠!此番大战,我大唐输得一败涂地,其实也不冤,一方面我方轻敌大意,疏于兵事布防,另一方面对手太强大了!而且河西与陇右各自为战,互不统属,再加上消息传递太迟,等吐蕃人攻陷我河西大片土地,消息传到陇右已经太晚了!”

    众将校听了赵子良的话都默默在心里回味,其实他们自己心里也有很多疑惑,大唐军队历来不会有这么不堪,为何这次会一败再败,还被吐蕃人围住了凉州拼命攻打?敢情是上层太大意了。

    将校们在想着心事,而赵子良此时也有些犹豫不决,这次来到的这些将校能力都有限,马璘又在经验上有些不足,如果王难得、哥舒翰、张守瑜等人有一个在这里,他都不会这么发愁。

    有一个校尉问道:“将军,我等接下来要如何?派人与城内联系的可能性不大,估计派人可以进去,但肯定出不来,去了也是白去,而且还容易暴漏我军已经到来的事实,让吐蕃军有所防备!”

    赵子良点点头道:“不错,为今之计,我等只能单干了!”

    沉吟片刻,赵子良终于还是下定决心,下令道:“原六百骑老兵由本将军亲自指挥,马璘,明晨寅时由你率剩下的一千四百骑,每骑准备一支火把,去偷袭吐蕃军位于南城门外的粮草大营,一定要焚毁吐蕃军粮草大营,只准成功,不许失败!你可有信心完成任务?”

    马璘是年轻人,年轻人渴望被认可、渴望建功立业,也有冲劲,但是缺少的是机会,而机会不是随时都会到来,如果上头信任,给机会,就得紧紧抓住,一旦抓不住机会,上头就不会再信任。

    马璘是聪明人,赵子良带他在身边担任副将、又让他单独领兵去夜袭吐蕃军粮草大营,他很清楚赵子良要承担多大的压力才能做出这样的决定,只有铁了心要提携他才会冒着这么大的风险让他开始独挡一面。

    马璘起身走到赵子良面前下拜道:“将军信任,属下必不让将军失望,如不成功,马璘提头来见!”

    “好!”赵子良起身,对周围将校下令道:“传来下去,让将士们好好休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