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将军烈-第3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校尉见高仙芝这么说,就没有再遮遮掩掩,直接说道:“诺!卑职奉命带兵在城内巡逻,却发现此城被我们攻下来之后,竟然还有一处地方守卫森严,没有器械投降或是逃散,卑职立即带兵围上去缴了他们的兵器,发现这些竭师国的兵将守卫的是一处偌大的库房,卑职抓住守卫这库房的竭师国官员,经过审问,得知这库房竟然是碣师王勃特没的宝库,这些年勃特没带兵劫掠周边国家,所得财富全部囤积在这库房之内,卑职命人打开库房走进去一看,发现库房内的金银、铜钱、珠宝、玉器和各国宝物堆积成山,除了一些需要特别护理的宝物之外,其他财物全部露天堆放,数量数不胜数!卑职发现那库房内竟然堆放那么多的财物,不敢怠慢,立即下令封存了库房,并派兵严加看守,然后就赶来向将军禀报了,不知这批财物要做何处理?”

    高仙芝听闻平白无故缴获了一大批财物,脸色上顿时呈现出一副贪婪之色,眼神之中也是精光大盛,但是他很快想起边令诚还坐在旁边,这个消息既然被边令诚知道了,那么这批财物只怕不能独吞,无论如何也得分给边令诚一份,既然如此,还不如索性做得大方和磊落一些,他扭头对边令诚抱拳道:“边大人,没想到还有这意外之喜,这批财物到底有多少,不如请边大人一起跟高某去看看如何?”

    边令诚刚开始听见这个消息,贪婪之心也大起,不过他还是压制得很好,以免吃相太难看被人瞧不起,现在高仙芝邀请他一起查看那批财物的数量和成色,他当然是求之不得,不过他还是假意推辞道:“这······不太好吧?”

    高仙芝大笑道:“哈哈哈,边大人,正所谓见则有份嘛,走走走,一起去!”

    边令诚见高仙芝这么说,当即也放弃伪装,大笑着起身与高仙芝一起走出了大殿,出了宫门之后,两人骑马带着大批兵马向勃特没的私人库房方向而去。

    众人很快来到库房门前,高仙芝挥手对亲信校尉道:“打开库房大门!”

    “诺!”

    库房大门被打开之后,高仙芝和边令诚二人走了进去,其他将校和士兵都留在外面。

    此时正是夜间,库房之中也没有点灯,但是库房内却是如白昼一般,两人发现原来是库房的顶部和周遭墙壁上镶嵌着十几颗硕大的夜明珠,这些夜明珠仿佛一个个功率极大的灯泡把整个库房照得如白昼一般。

    仅仅只看见这些夜明珠,高仙芝和边令诚两人就已经是目瞪口呆了,再看见在夜明珠的照耀下,大半个库房内都被堆放成山一样的金银和各类宝石占据着,而这些金银和珍珠宝石在夜明珠的照耀下散发着闪烁光芒。

    这光芒太迷人,数量如此之多的财宝,任何人站在它们面前都不能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更何况是高仙芝和边令诚这两个贪婪之人?

    两人就站在这成山一样的金银珠宝面前一副呆泄的样子,都不能自控地嘴角流下了涎水,两人傻呆一样的走到财宝全面,伸出颤抖的双手抓起一块块金砖、一把把珍珠和宝石,那贪婪之色尽显于脸上。

    良久,两人神色自如的从库房内走出来,边令诚忍不住说道:“高将军,杂家觉得知道此事的人越少越少,你觉得呢?”

    高仙芝点点头,看着亲信校尉问道:“此事除了你之外,还有谁知道?”

    “除了卑职之外,还有四个亲信手下以及此前守卫这处库房的竭师国兵将、官员!”

    高仙芝淡然道:“能知道这件事情的人只有这里三个,我和边大人,再包括你,至于其他人,一律秘密处决!这件事情交给你去办,不许走漏半点风声,否则本将军就为你是问!”

    “是,卑职明白!”(未完待续。)

第590章 悲怆

    且不说高仙芝和边令诚两人得到一笔巨额的意外之财,并且二一添作五之后各自暗自欣喜不已,一边屯兵在碣师国大吃大喝,一边等待朝廷旨意,好不快活。

    高仙芝大胜竭师国的消息传到大唐腹地和周边各国之后,高仙芝的威名一时间传遍天下,在西域的声威也直追赵子良,他的军事作战实例也被赵子良拿来教导麾下将校。

    在北庭兵马使府西侧的一间房子里,几十个北庭军将校规规矩矩的坐在椅子上,面前小桌上都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摞兵书。

    兵书历来都是被将门世家视为珍藏和稀世宝物,不是直系血缘亲属以及通过正式拜师的弟子,一般的将领都不会把兵法传授给他人,只因兵法谋略历来被视为一旦掌握就可以产生极大破坏性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掌握的人越少,对天下的危害就越大。

    但是在北庭这里,自从赵子良全面接管了北庭的事务,把王正见供起来当作傀儡之后,他就开始组织北庭各军将校进行定期的军事指挥技能培训,这一次高仙芝大胜竭师国的战例也被拿来当做典型作为素材教导众将校。

    赵子良站在最前面,身后挂着一幅巨大的大唐堪舆图,旁边还悬挂着一幅放大版的安西都护府管辖范围和周边国家地图。

    这幅地图不同于大唐堪舆图,它看起来像是刚刚绘制出来不久,更用极为精细和精准的线条画出了葱岭周边的地理地形,每一个只要能叫出名字的小山、小河、小溪、山峰、峡谷、深涧、树林、大路、山间小道都被标注出来。

    “竭师国的位置大约在这里!”赵子良用细长的木棍在地图上一处画着红色圆圈的位置比划了一下,又在小勃律国所在位置比划了一下,说道:“这里是小勃律国,位于雪域高原的崇山峻岭之间,道路极为难行,整年都是冰雪覆盖,从安西前往小勃律,很多路段都有随时可能会滑下万丈深渊的危险,胆小之人根本不敢前行,不过竭师国与安西的距离要比小勃律更远,安西军前往竭师国有两条路可以走,第一条路就是走拔汗那、石国、曹国等昭武诸国进入竭师国,这条路地势平坦,行军速度要快得多,将士们也不会很疲惫;第二条路就是上葱岭,大军抵达小勃律之后还要通过更为难行的终年冰雪覆盖的险峻山峰、深涧和河流,最后才进入竭师国,这条路从来没有大军走过,只偶尔有僧侣通过这条险路来往于大唐和天竺,大军想要通过这条路抵达竭师国几乎不可能,但是高仙芝却偏偏选择了这条极为难走的道路,而舍弃了容易走的另一条路,诸位认为高仙芝为何要这么做?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几十个将校之中有大约一半人举起了手,赵子良往举手的人当中扫了一眼,发现不怎么喜欢动脑子的黑人巨汗努尔竟然也举手了,于是点了他名:“努尔,你说说,高仙芝为何要选择这条难走的路?”

    努尔站起来摸了摸光亮的硕大脑袋道:“我想除了他脑子傻了之外,再没有其他原因了吧?”

    屋内众人闻言顿时大笑:“哈哈哈······”

    赵子良看着努尔的模样,脸色顿时如同便秘一般,气急而笑道:“哼,我看你的脑子才傻了,如果高仙芝的脑子都傻了,这世上之人的脑子就没有一个是正常的,你给我坐下!”

    努尔又摸了摸脑壳,一副不情愿的样子坐了下去,惹得众人都是一阵大笑。

    赵子良咳嗽两声,众将校便不敢再笑了,他扫视众人一遍,问道:“谁来说说高仙芝为何这么做?”

    赵子良看见仆固怀恩犹犹豫豫地举起了手,便指着他道:“仆固怀恩,你来说!”

    仆固怀恩不敢自己想的答案是否正确,于是有些不自信,说道:“可能是因为高仙芝在雪域高原的山地之间行军有了一些经验吧!”

    赵子良听了,说道:“这个答案有些接近了,但还是不是全部,还有谁来说说?玄一,你来说!”

    玄一站起来道:“将军,我认为高仙芝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走另外一条比较容易走的路容易被竭师国察觉,竭师**队的战斗并非不堪一击,由于常年征战,尽管兵力人数不是很多,但高仙芝想要以万余人取胜却也不是一时半会可以打胜的!”

    赵子良点点头,“回答得不错,白孝德,你来说说你的看法!”

    白孝德站起来道:“末将的看法与玄一的不谋而合!”

    赵子良压了压手,让他们都坐下,然后把一张白纸挂在墙壁上,拿起毛笔在上面写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天下数十名将校识字的不多,只有小半人,有人念出来。

    赵子良放下毛笔说道:“这就是高仙芝此次攻打竭师国的战术思想,‘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或者还要加上千里奔袭就更为贴切了!这个战术思想其实并不稀奇,我国与吐蕃国历年交战,很多领兵大将都用过这一招,例如当年的信安王李老将军就用过,千里奔袭石堡城,吐蕃抢夺石堡城时也用过同样的方法战术,战术不会过时,就看你怎么用!用敌人意想不到的方法突然出现在敌人的后背攻之,从安西穿过飞鸟绝技的葱岭高原,长途奔袭竭师国,竭师国君臣都认为唐军不可能从这么过来,因为根本就没有人办得到,但是高仙芝却偏偏办到了!这是为何?因为他有在山地行军的丰富经验,他才敢走这一条路,换做是其他人,根本没胆子这么做!所以,想要实施某种战术,就一定要是否有条件进行,如果没有条件,又要执行一种战术,就想办法创造条件,实在不行,那就只能放心,否则不但不能打胜仗,只怕还没有开打就败了!”

    一堂课讲完,将校们纷纷告辞离去,赵子良刚回到府内,就看见王灿正等在大堂内,问道:“有何消息?”

    王灿道:“朝廷发了旨意,命高仙芝班师回安西,册封了勃特没的哥哥素迦为新的竭师王!另外还有一个消息,前剑南节度使、现任户部尚书章仇兼琼病故了,鲜于仲通接替成为剑南节度使,杨贵妃之兄杨钊向皇帝请求改名,皇帝赐名杨国忠,并允许他出行持剑南节度使旌节”。

    说完,王灿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双手递上说道:“这是王忠嗣将军去年去世之前给将军写的书信,因物是人非、又路途遥远,至今才送过来。王将军去世之前,将军恰巧领兵在大食国接应大食赫拉公主,回来后又与王正见有了嫌隙,卑职等当时都没想起此事,直到王将军的儿子派人送来这份书信,末将才想起,特来禀报”。

    赵子良盯着王灿手中的书信,悲从心起,突然勃然大怒:“如此大事,尔等为何现在才禀报?”

    王灿惭愧,下拜道:“卑职失职,请将军惩处!”

    赵子良也知道此事其实怪不得王灿,去年他才从大食国返回,就与王正见产生了嫌隙,双方互相猜忌、明争暗斗,当时双方都得不可开交,哪里有时间去关注这些事情,因此此事也被王灿等人给忘了。

    叹了一口气,赵子良把王灿扶起来道:“算了,此事怨不得你,你且起来吧!”

    王灿哽咽道:“多谢将军不罪之恩!”

    赵子良接过书信拆开看了一遍,王忠嗣在信中说普天之下唯有赵子良一人懂他,人生得此一知己,夫复何求?他说他被削去兵权贬到汉东郡不怨皇帝,怪只怪他不懂为臣之道,不懂进退之道,才落得如此下场,他说他的使命已经完成了,接下来就看赵子良的了,希望他能够作为唐军的中流砥柱,维护大唐正统,他感觉北方的安禄山似有不臣之心,且安禄山又身兼数镇节度使,封疆大吏中的封疆大吏。一旦此人有异心,只怕大唐江山危矣!他希望赵子良盯着安禄山,一旦此人造反,要及时剿灭,以免其为祸中原。

    赵子良看完书信感叹不已,王忠嗣写这封信的时候已经是数度遭贬,处境极为艰难,在身处那种环境,他都还在为大唐天下忧心,这才是真正的忠诚良将,可惜玄宗皇帝猜忌之心太重,连李林甫这等拙劣的诡计都看不穿,白白祸害了一代名将。

    王忠嗣并未在信中写自己的处境如何,也对他在汉东郡任上的情况只字不提,赵子良看完信后抬头问道:“王忠嗣将军是怎么死的?”

    王灿摇头道:“此事末将已经派人去查了,但是还没有消息传来,但是根据王将军的儿子派来送信的人说,王将军死得很突然,就像·······就像是暴毙而亡的,末将问他,他只是摇头,显然对王将军的死颇为忌讳!”

    赵子良一时间有些神情恍惚,从送信之人的表现来看,王忠嗣的死肯定是颇有蹊跷,对方不愿意说,肯定是不想惹麻烦,他现在才真正体会到兔死狐悲的感受!(未完待续。)

第591章 无功而返

    王忠嗣的死讯对赵子良的打击很大,一连数天都没有进一粒米,他把自己关在房里,谁拜访都被拒之门外。

    这几天赵子良一直在想,如果说几年前皇甫惟明的死还可以说与太子有那么一点点关系,毕竟他当年是出身太子东宫,是太子身边的亲信,但是王忠嗣却不同,他是玄宗养大的,是玄宗的养子,在年幼之时也只是与太子李亨的关系稍好而已,李林甫把他划归太子一党进行陷害,玄宗猜忌他却是有些牵强附会了。

    赵子良知道王忠嗣此人其实与他以前一样,不懂得藏拙,一心想着靠打胜仗建立功勋,为大唐开疆拓土、保家卫国,凭借战功博得功名和高位,但实际上不懂得藏拙和官场经营之道,他和王忠嗣一样,在朝中势单力薄,王忠嗣比他要危险得多,因为王忠嗣的军权太重了,身兼河东、河西、朔方和陇右等四镇节度使,自唐朝开国以来,从未有人有如此之大的兵权,就连当年太宗皇帝李世民身为天策上将之时也没有,正是因为如此,玄宗才开始对他不放心,开始猜忌他。

    但是不可否认,王忠嗣是战功赫赫、真正伟大的军人,他所表现出来的忠诚是好无私心的,如果连这样的人都是如此凄凉和悲哀的下场,那么这个王朝还有什么前途可言?从零星的消息得知王忠嗣是“暴毙”而亡,但这个“暴毙”到底是得了急症重兵无药可救而亡呢,还是被人无声无息地害死而亡呢?这个赵子良暂时不得而知,说王忠嗣是得了无药可医的急症而死,倒也不是不可能,王忠嗣受到他效忠的对象的猜忌,这无疑是摧毁了他心中的信仰,一个人的信仰如果坍塌,有可能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打击而一蹶不振,身体被病邪入体而亡也是常有的事情,如果说他是被人突然暗害而死的话,这种情况也是有可能的,王忠嗣被贬去汉阳太守之后,等于是完全被剥夺了兵权,在地方上有没有官场人脉,那些地方官害怕李林甫的权势,完全不配合王忠嗣,王忠嗣就算有通天之能也无法一个人治理地方,后来他又被贬为汉东郡太守,再次被地方官员给孤立起来,又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被下面的官员给架空成摆设是绝对有可能的,势单力薄之下,有人趁机暗害他,这种情况也不能派出去,特别是李林甫等人,他们绝对有能力、也有胆量干这种事情,反正王忠嗣已经没有了玄宗的宠幸,被玄宗给抛弃了,一个被皇帝抛弃的大臣,他的死活还有谁会过问呢?至少躺在杨玉环的温柔乡里的玄宗就不会。

    赵子良把自己关在房间不见任何的事情让他的亲信部将和官员们都很是担心,他是这些人的领头人和核心,如果他出了什么事情,他们这些人又该何去何从?他们不敢想象,这件事情太重大,这些人很快都在赵子良的府邸汇合了。

    直到三天后,赵子良才脸色憔悴的从书房里走出来,这让陈清莹和聂三娘以及几个孩子都高兴得落泪,庆幸他终于从书房内出来了。

    一脸几天不吃不喝,又不洗漱,赵子良全身上下都臭了,得知楚歌、王灿、郑三等亲信们已经在府上等待和担忧了好几天的事情之后,他匆匆洗漱一番后吃了点东西就赶到了外堂。

    楚歌、王灿、郑三、白孝德、仆骨怀恩、李晟、高适、独孤峻、刘眺、陈青和龚仁等人看见赵子良终于走出了书房,一个个都大喜过望,纷纷站起来抱拳行礼、打招呼。

    “将军”

    “将军,您可终于出来了,这下好了”

    “卑职等终于可以放心了!”

    众人一边七嘴八舌的说着,一边打量着赵子良,见他脸色憔悴,精神有些萎靡,但是眼神之中却多了一丝说不清和道不明的东西。

    赵子良抱拳还礼对大伙笑了笑,压手让众人都坐下,说道:“这几天让大家担心了,某多有过意不去,现在没事了。这几天节度使府和兵马使府的公务因为某的原因都耽搁了不少吧?”

    独孤峻站起来拱手道:“请将军放心,这几天没什么重要的公务,都是一些日常事务,我们已经给处理了,节度使府和兵马使府并没有停止运转。这几天王正见那儿也没有什么动静,他很老实,看样子好像已经认命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