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将军烈-第3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仆骨怀恩疑惑道:“真正原因?难道不是亲疏之别?”

    “放屁!”白孝德大怒,“将军取消的你差事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你的心里的想法太多了!你是一个领兵将军啊,你竟然质疑主将的军令,这大帐内无论换做是谁坐在里面统帅大军都不会容忍你这种人存在,而你还好好的站在这里,是因为你是将军的学生,否则你早就被拖出来斩首示众了,你懂吗?而你作为将军的学生不但不维护他的权威,反而拆他的台,你说你想干什么?这是一个学生对待先生的应有态度吗?”

    仆骨怀恩张了张嘴,却是说不出话来,一声叹息后抱头蹲在了地上。

    此时大帐内,高适对赵子良拱手道:“将军,城内几乎没有什么完好的房屋了,中军行辕如果移驻城内,只有王宫最合适,可是”。

    赵子良明白高适的意思,这康国王国是康国王的宫殿,从某种意义上来也可说是王爵才能入住的宫殿,如果赵子良把中军行辕设在王宫,是否有些犯忌?

    赵子良却是不在乎这一点,这里又不是中原,是番邦外国,就算入住王宫又怎么啦?又没有住进皇帝李隆基的皇宫,只要康国王没意见,他才懒得这些所谓的忌讳呢!

    赵子良转头看向站在左侧的康国主,问道:“康国主,本将军向你借一间宫室做中军行辕,你看如何?”

    康国主连忙站出来行礼道:“将军说什么借呢?王宫内宫殿虽然不大,但数量很多,将军可以随便使用!”

    赵子良点头,看向高适,说道:“既然康国主答应了,此事你速去办吧!”

    “诺!”

    赵子良对昭武诸国的国主们说道:“这里没诸位什么事了,诸位可以先回去,等会有人告知你们一起随军入城”。

    诸国国主纷纷行礼后告辞离去,各回各的营地,边令诚要与这些国主们商议安抚百姓的事情,因此也离去。

    赵子良等这些人走后,对独孤峻说道:“此间战事大体也要结束了,即便还有战事,也是小规模战事,不会影响大局。麻烦先生替我向朝廷写一份捷报。在捷报的末尾,还要向朝廷询问如何处置这昭武诸国的国主们,他们毕竟在大食人到来之时反叛了大唐,并与大食军一通攻打了安西军,如果不加以处置,只怕对此等之事日后还会发生”。

    独孤峻拱手道:“此事易尔!”

    说完,独孤峻当场就拿起毛笔在旁边写起来,很快就写完了捷报,呈现给赵子良看了一遍,赵子良认可,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并盖上了印鉴,封好之后派出三名信使日夜兼程赶往长安,一同被送去的还有他单独写的一份关于在昭武诸国之地设立都护府、对这里进行实际统治奏疏。(未完待续。)

第628章 接掌北庭节度使

    转眼到了八月上旬,只不过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唐军已经全部占领昭武诸国全境,并波悉林和齐亚德带着残余四千人马仓惶逃回了大食国。

    八月初二,赵子良召集北庭和安西在昭武诸国的主要将领和官员们前往萨末建城王宫议事。

    赵子良说道:“如今我们已经重新掌控着昭武诸国,大食人的势力也基本上全部铲除,如今战事已然结束,我大军长期在这里,每日的消耗不是一个小数目,尽管朝廷还没有下旨,但我北庭大军也是应该返回的时候了!曹将军,这昭武诸国原本就是安西都护府管辖范围,我北庭军也不好继续留在这里,不日就要班师返回庭州,至于你们安西军·······不知曹将军有何打算?”

    曹令忠看了按边令诚,见其在闭目养神,显然是不想说话,只得对赵子良说道:“如今朝廷的旨意还没有下来,说实话,曹某也不知道怎么才好。依曹某自己的想法,曹某还是想早点带着大军返回安西,这里既然已经没有大食军的威胁,自然还是要留给各国国主自行署理为好!”

    赵子良摇头道:“曹将军,不是我赵某人要多管闲事,这昭武诸国在大食人打过来的时候可都是做了攻打安西军的帮凶的,这可是大罪。如果朝廷将来下旨要让你把这诸国国主们都带去长安论罪,你交不出人来,如何向朝廷交代?日前本将已经给长安的捷报中曾上书询问了此事,现在时日尚短,只怕捷报还没有抵达,我看曹将军还是暂时率部留在这里为好,等朝廷的旨意下来了再做定夺”。

    曹令忠听了赵子良的话之后考虑了一阵,觉得赵子良的话有道理,于是他也不急着率军返回了,决定等朝廷的旨意下来了再说。

    八月初五,赵子良班师返回庭州,曹令忠率安西军一万四千人留在萨末建城,同时安西各部番军共一万两千多人也陆续返回。

    从高仙芝出兵恒逻斯以来,安西军一共损失了六千余人,其各部仆从番军损失了八千人左右,赵子良统帅的北庭军几乎没有什么损失。这次如果不是路途太过遥远,而且后勤上不及极为困难,再加上没有朝廷的旨意不能随意率军出征攻打别国,赵子良还真想率军杀到大食国。

    从八月初五启程,赵子良统帅北庭军赶到碎叶水中下游与玄一统领的五千骑兵进行汇合之后一路东返,到九月初二才回到庭州。

    赵子良在家中陪着妻儿好好玩了几天,到八月初十才正式去兵马使衙门当值,官员们在赵子良刚回来时不敢上门打扰他与家人团聚,等他上值之后,官员将校们都纷纷来到兵马使府求见,有送礼的、有恭贺他打了大胜仗的。

    九月十二,赵子良在兵马使府与各级官吏商议今年过冬的事务安排,这时大儿子赵雷身披盔甲、手按宝剑快步走了进来。

    赵雷和赵霆两兄弟如今一个十三岁,一个十二岁,两人都生得人高马大,前几日赵子良回来后,两兄弟就缠着他说要从军,这两兄弟的武艺都练得不错,赵子良就给他们两人安排了差事,让赵雷在兵马使府做校尉,主要负责门禁,而赵霆则被他打发去了瀚海军做一个小兵历练。

    众人刚才还在议论纷纷,看到赵雷按剑走进来顿时都不出声了,赵雷走到赵子良身边俯身附耳低声道:“父亲,刚才南城门处派人来报,说安西都护府副都护、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将军奉命进京述职,在途中听说您已经返回庭州,特意绕道过来想见您一面,现在人已经进城,就在来兵马使府的路上”。

    “哦?”赵子良一愣,点点头,对大堂内众官员道:“过冬之事今日暂且议到这里,明日咱们继续,诸位都回去吧!”

    “下官等告辞!”众官员起身纷纷告辞离去。

    打发走官员们,赵子良对赵雷道:“走,随父亲去衙门外迎一迎高将军!”

    “诺!”

    高仙芝虽然有些贪财,在赵子良看来,这不是什么特别大的毛病,身处在这种时代,做官不为财的人还真不多,高仙芝虽然爱财,他本身却不是庸才,而是一个很有军事才能的大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是赵子良为何亲自出门迎接的原因。

    在府门外等了一小会儿,果然看见一队几十骑从大街左侧慢走过来,领头的就是全身戎装,肩缚藏蓝色披风、留着长须的高仙芝。

    赵子良一甩披风立即走下台阶迎上去,抱拳道:“仙芝兄,一别多年,别来无恙乎?”

    高仙芝从马背上跳下来,笑着抱拳还礼道:“多谢赵兄弟挂怀,高某无恙!日前经过张三城守捉,无意中听说赵兄弟已经率部返回庭州,这次奉诏去长安述职,前途未卜,某想来想去在这碛西之地如果真有人值得我辞行的话,唯有赵兄弟一人而已!”

    “能得将军高看一样,赵某倍感荣幸!仙芝兄,我们入内说话,请!”赵子良说着侧身到一边。

    “请!”

    两人进入府衙内在后面的内堂奉茶,一边喝着茶一边叙旧闲聊,没多久就说起这次与大食军的战斗。

    高仙芝叹道:“此战也怪我太大意了,不管他人怎么说,我心里还是清楚的,如果不是我大意,如果能及时发现葛逻禄人与大食人的勾结之事,这一仗不会败得这么惨!”

    赵子良摇头道:“高兄此言差矣,你顶多只是失察,如果真要追究,这是监军边令诚的责任,他是监军,军中有人勾结外敌造成战败,他的罪责最大!再者,葛逻禄人临阵反叛之后,是他最先率后军不战而逃,从而引发军心涣散······高兄如果有需要,我可以向长安上书澄清此事”。

    高仙芝连忙道:“多谢赵兄弟,那边阉在长安背景通天,就算把此事捅到皇帝面前,只怕也不能把他怎样,因为这件事与他结仇不值得,这件事情我已与边阉达成妥协,只能把罪责全部推到葛逻禄人的身上了”。

    赵子良见高仙芝这么说,也不好再多事,只能点头道:“既然如此,我就不再多管闲事了,如果高兄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只管开口!”

    “多谢!”

    高仙芝当天在城内驿馆住了一夜,赵子良要留他多住几天,但高仙芝执意要走,说是长安方面催得急,不能耽搁,赵子良无奈,只能任他和亲兵护卫们离去,并亲自送出十里外才返回。

    高仙芝走后过了半个月,朝廷的旨意就抵达了庭州。

    前来宣旨的太监是赵子良的老相识——程元振,皇帝派他来宣旨,可以看出程元振在宫里并不怎么得宠。

    因为有朝廷旨意抵达,赵子良派人去都护府把被他架空的王正见请了过来,由他来接旨,毕竟王正见还是名义上的北庭行营节度使。

    被派去的人刚走,程元振却对赵子良笑道:“将军,这圣旨也与将军有些关联!”

    赵子良眉头一挑,纳闷道:“哦?与我也有些关系?”

    程元振笑道:“当然,这次与大食人大战,将军是主要参与者之一,怎么会没有关联?”

    赵子良马上问:“圣旨上怎么说?”

    程元振摇头笑道:“请将军恕杂家先卖一个关子,待会将军就知道了!”

    没过多久,王正见就被请了过来,程元振是认识王正见的,见到王正见一副憔悴萎靡的神态,忍不住问道:“王使君如何变成这副模样了!”

    王正见不好对程元振说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被赵子良架空了权利心情郁闷之下才形体消瘦成这样的,毕竟这种事情说出去别人也不大相信,再者这对于他而言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他只是勉强笑道:“本官已经病了有一段时间了,身子总不见好,倒是让程公公担心了!”

    程元振连忙道:“哎呦,王使君可要保重身子骨啊,圣上对使君还要委以重任呢!”

    王正见当即对长安放心拱手道:“臣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程元振点了点头,左右看了看,问道:“北庭方面重要大员都来了吗?”

    赵子良道:“人差不多都到齐了,不如开始吧?”

    “那行!”程元振说着就往香案前一站,从旁边个小太监手中接过明黄色的圣旨展开开始念起来,王正见、赵子良等北庭方面的重要官员和将领都一起下拜听旨。

    原来这封圣旨的大意是原安西副都护、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入朝迁右金吾卫大将军,安西副都护、四镇节度使一职由王正见调任,王正见调任之后,北庭都护府都护、行营节度使一职由赵子良升任。

    王正见听完圣旨后大喜,只感觉神清气爽,心中郁闷之气全消,他早已经被赵子良架空,如今调去安西便能摆脱赵子良的控制了,如何能不高兴,当即叩首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其他官员也纷纷高呼:“万岁!”(未完待续。)

第629章 捡来的便宜

    王正见领了圣旨之后欢天喜地地离去,留下官员也都纷纷向赵子良祝贺,赵子良打发走官吏们之后,正要设宴找到程元振,程元振笑着上前拱手道:“恭喜赵将军了!”

    赵子良却道:“升官我当然高兴,只是此事让我有些不解,不知能否请程公公解惑?”

    程元振喝着茶,笑道:“杂家如果知道自然会告诉将军,将军想知道什么?”

    赵子良起身在内堂踱步,一边走一边说:“节度使一职是封疆大吏,我听说李林甫为了防止边镇节度使进入中枢取成为宰相取代他的位置,因而自己辞去了朔方节度使,举荐了安思顺接任朔方节度使之职,以他与我赵某人的过节,他怎么会看着我接任北庭节度使?”

    李林甫身兼数职,不仅在朝中当任宰相,还遥领安西大都护、单于副大都护、朔方节度使等职,安西大都护和单于副大都护可以遥领,这两个职务已经没有什么实权,但是朔方节度使一职乃是边镇实权一把手,这个位置绝对不能长期遥领甚至空置,否则会出大问题,太子、朝中其他大臣甚至是皇帝都不会任由朔方节度使一职被李林甫遥领太久,朝廷迟早要派其他人前往灵武接掌朔方节度使一职,李林甫是宰相,当然不能亲自去灵武上任,因此李林甫自己先交出了朔方节度使一职的职位,并举荐了安思顺当任朔方节度使一职。

    有资格当任朔方节度使一职的人不止一人,为何李林甫都要举荐安思顺当任朔方节度使一职?因为当朝有资格当任朔方节度使的“番将”唯独安思顺一人,正因为他是番将,李林甫才举荐他,如果是汉将,李林甫才不会举荐,也不会允许汉将当任朔方节度使一职。

    自从唐朝开国以来,番将之中出现了不少有名有才的番将,如阿史那道尔、契苾何力等人忠勇有才略,都不曾当任边镇节度大将,唐朝都是以重臣领节度使以节制这些番将。在开元年间,张嘉贞、王晙、张说、萧嵩、杜暹等人皆以节度使入朝出任宰相,李林甫鉴于以前有边镇节度使入朝当任宰相的先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不得不想办法阻止边镇节度使入朝,于是他就想到如果让那些番将当任节度使,他们就没有机会当任节度使了,因为这些番将大多不识字,且由于是异族人,朝廷是无论如何不会让这些异族人当任宰相的,所以只有重用番将,才能阻止边镇节度使入朝当任宰相,这是为什么李林甫经常建议玄宗皇帝重用番将的真正原因。

    程元振听了赵子良的问话,看了看左右,赵子良知道他的意思,立即对儿子赵雷道:“赵雷,你们都下去吧!”

    赵雷和周围服侍的人都退去之后,内堂只剩下赵子良和程元振了,程元振这才说道:“将军应当知道,这些年李林甫独揽大权,圣上怎么可能没有察觉?只是圣上却又离不开他,因此才放任他这么多年。最近这两年,圣上对李林甫疏远了一些,对贵妃娘娘的堂兄杨国忠颇为宠信,依杂家推断,圣上是想启用杨国忠掣肘李林甫!”

    赵子良点头道:“杨国忠确实有这个条件,他是贵妃的堂兄,靠山硬得很,李林甫要对付他还真得掂量一二!可是这又与我刚才说的有什么关系?”

    程元振喝了一口茶,笑道:“当然有关系,最近李林甫与杨国忠的矛盾越来越大,朝廷在北庭节度使一职由谁接任的问题上争吵得很厉害,李林甫举荐了李光弼,杨国忠与李林甫不对付,因此持反对意见,他向皇帝进言说李光弼是将军您的学生,如果让李光弼接任北庭节度使一职,岂不是让学生做主官,让老师为副?这是何道理?再说,李光弼是番将,如今安禄山兼任范阳节度使、河东节度使、卢龙节度使,安思顺当任朔方节度使、哥舒翰当任陇右节度使兼任河西节度使,鲜于仲通当任剑南节度使,我朝十大边镇节度使,番将已经占了一大半了,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而将军您又是哥舒翰、李光弼、安思顺等人的座师,只有让您当任边镇节度大将才能镇得住这些悍将!杨国忠说完之后,太子殿下也站出来说话,力荐由您当任北庭都护、行营节度使,圣上于是采纳了太子殿下和杨国忠的建议!”

    赵子良听了之后点点头,心里琢磨起来,太子李亨竟然跟杨国忠联合起来了?看来李林甫这人实在坏得没朋友了,连杨国忠这样的人都会跟他反目成仇。

    “以李林甫与我的过节,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让我出任边镇节度的,原来我这个北庭节度使一职还是杨国忠、太子与李林甫斗法的结果,他们两边斗得你死我活,却是让我这个旁人捡了一个现成的便宜!”

    程元振笑道:“这也是杂家为何要恭喜将军的原因了!”

    “来来来,程公公,喝茶喝茶,这北庭地处偏远之地,好茶没有,不过这里却是也有特产的,我已经叫人去弄了,待会让你尝尝!”

    程元振对赵子良所说的特产颇感兴趣,问道:“不知是何特产?”

    “你吃过就知道了!”

    赵子良让人送来的是烤全羊,烤全羊在北方很多地方都有,但是在北庭这里却又大不相同,主要是它的味道和烤制方法,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