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将军烈-第3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严厉刑罚,因此只下诏杀之,昨日康骨利已经被斩了!”

    台下康军顿时议论纷纷,哄闹起来。

    霍堪大喝道:“肃静,再有喧哗者,格杀勿论!”

    两百唐军精骑听到这个声音,手中长兵器往地上一顿,起身大吼:“嗬——”

    近五百康军被这气势吓得全都闭嘴不敢发声,一个个噤若寒蝉。

    霍堪见状很满意,继续大声道:“从今以后,康军只受我大唐调遣和指挥,军费粮草也全部由我唐军调拨。本将霍堪,是北庭都护府都护、行营节度使赵大帅任命的负责署理康军军务的人,是你们康军的直属上级,我的命令就是你们的最高命令,任何人不得违抗,否则杀无赦!”

    等旁边的粟特人把原话翻译一遍后,霍堪见台下没有太大的反应,顿时放心了,从旁边兵士手中拿过任命官文打开说道:“鉴于左军已经没有了主将,而主将之位又不能长期空置,因此现在本将任命原副将康巴利接任主将一职!从今以后,康巴利将军的话就是本将军的话,你们所有人都必须服从,不服从者死!”(未完待续。)

第641章 虚惊一场

    赵子良率两万唐军来到康国的消息不久就传到了大食国,这让大食国君臣上下都颇有些紧张,要知道并波悉林可是大食国战功数一数二的大将,连他都败在了赵子良手下,其他大食将军就更不敢说自己能敌得过赵子良了。

    去年并波悉林带着齐亚德返回大食国之后,大食国哈里发阿拔斯原本是要找借口杀他的,不过在听说他在东征的过程中大败而回,而且还损失了大量军队,只带着不到四千骑返回,阿拔斯马上就决定暂时不杀并波悉林了,作为呼罗珊总督的并波悉林手中只有不到一万的军队,已经对他的统治造成不了威胁,而且这次并波悉林惨败而回,打破了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神话,并波悉林的威望也因为这次战败而急剧下降,以前的积累的战功全在这一次战败中因损失了数万大军而消耗得一干二净。

    一个对于自己的统治再也没有威胁的大将,阿拔斯当然再也用不着费尽心机找借口去杀他了,留着他反而能向世人展示自己宽大的胸怀,于是并波悉林能够在呼罗珊省继续做他的总督。

    赵子良率两万精锐唐军来到康国取代曹令忠的消息不久就传到了大食国,大食国朝野上下大为紧张,在北方呼罗珊省首府木鹿城的并波悉林更是如临大敌,他很快得知有三千唐军精骑抵达了火寻国,领兵大将还是李晟这个曾经斩杀了他手下七八员大将的猛人,他还以为李晟的这三千精骑只是唐军前锋,后续唐军主力很快就会到来。

    并波悉林这样认为也不是没有道理,他一方面派人向大食国朝廷请派援兵,一方面自己在呼罗珊省整军备战。

    李晟带兵抵达火寻国之后一方面整顿火寻国兵马,收拢兵权,一方面派人打探大食国的消息,当得知并波悉林在木鹿城整军备战之时,他才意识到可能是自己带兵到来火寻国让大食国朝野误会了他来到火寻国的目的,对于火寻国的整军备战,李晟也不敢等闲视之,立即派人向远在康国的赵子良报告。

    ······

    萨末建城,城外唐军大营。

    赵子良顶盔贯甲、身披血红披风,手按宝剑站在点兵台上观看着校场上的唐军步兵正在演练阵法变化,在他身后左右两侧还站着不少唐军将校。

    这些步兵都是从北庭各军之中抽调出来的,如果不加操练重新磨合,一旦对敌,战斗力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必须重新操练,让各部配合默契,发挥出最大战斗力。

    观看了一阵,赵子良对旁边的独孤峻说道:“按照这种进度,再过十来天就磨合得差不多了!”

    独孤峻点头道:“不错,这些步军虽然是北庭各地抽调的,但都是采用了统一的操练方法和科目,对将士们灌输的都是统一的战斗思想和意识,因此这些兵将们磨合起来很快,如果是其他边镇的军队,只怕磨合都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

    这时岑参骑着一匹马跑进了大营直往点兵台而来,到了台下跳下马来到点兵台上,旁边早有人对赵子良说:“节帅,岑参军来了,只怕是有事!”

    赵子良闻言转过神来,果见岑参疾步走过来拱手道:“节帅,李晟派人来报说并波悉林在呼罗珊省整军备战,根绝可靠消息显示,大食国朝廷也已经火速派了三万骑兵向呼罗珊而来!”

    “哦?”赵子良闻言思索片刻,对旁边负责操练的玄七吩咐道:“继续操练!”

    玄七答应:“诺!”

    赵子良拔腿就向台下走去,对岑参道:“走,我们回去再说!”

    一行人很快离开大营回到位于王宫的中军行辕,下马后赵子良把战马交给亲兵牵走,他一边走进王宫,一边问岑参:“李晟那边的情况如何?有没有控制火寻国兵权?”

    岑参道:“李将军派人带来了两个消息,一个是大食国的反应,第二就是他在火寻国的情况,他已经控制了火寻国的军队,获得了兵权,火寻国内上至贵族官吏,下至普通的百姓都还算安静,秩序良好!”

    赵子良点点头道:“李晟那边既然已经成功控制了火寻军队,那我们第一步控制粟特诸国的军队的计划就全部完成了,马上进行第二步,命令诸国的军队调换防区,按照我们事先的计划进行,你迅速拟好军令交给我签字盖印!”

    岑参跟在他身边连忙拱手答应:“诺,下官马上去办!李晟将军那边怎么回复?”

    赵子良道:“这事等我问完报信的兵士再做决定!对了,庭州那边有没有消息传来?征兵进行得如何?是否有人趁我不在庭州兴风作浪?”

    岑参道:“上午有飞哥传书过来,赵虎他们正在进行征兵事宜,已经招募了五千多人,再有两个月左右应该可以全部招募完成,这些天确实有人在暗地里串联搞小动作,不过很快被王灿他们发现并进行了处置!”

    赵子良表示肯定:“好!你回信给王灿,对于那些暗地里有人搞串联图谋不轨的人绝对不能姑息,一旦发现蛛丝马迹,要立即追查到底,有人可能隐藏得很深,必要时可以放长线钓大鱼,把那些人一网打尽!另外,提醒王灿,不要忽略了对各部部族的监控!告诉刘眺,把北庭都护府、行营节度使治所迁移到恒逻斯城的步骤要加快一些,各衙门、驻军可以暂时不必动,但是恒逻斯城的修建改造工程要加快了,这件事情就交给楚歌去操办,让他跟进一下,提供尽量多的劳力!”

    岑参答应:“诺!”

    赵子良来到大堂,见到了李晟派来报信的兵士,仔细询问了李晟率军在火寻国的情形,又问了与大食国有关的消息。

    让报信的兵士下去休息后,赵子良对众将和官员们说道:“大食国可能是误会我们要兴兵攻打他们,因此他们有些紧张,咱们才派三千人去火寻国,他们就吓得派了三万大军来,这么不经吓!”

    众将官员们闻言纷纷哈哈大笑。

    高适说道:“节帅,大食国呼罗珊省总督是并波悉林,如今他手上有大约一万人马,加上大食国朝廷派来的三万骑兵,共有四万人马,这可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兵力,我方该如何应对?”

    赵子良背着手在大堂内来回度着步子,思索片刻便说道:“大食国派兵过来,难道我们就一定要跟他们打?我看大食国派兵来呼罗珊省不是想要主动跟我们交战,应该是防备我们。这仗打不打在于我们,我们想打就可以打,我们不想打就不打!我想大食军应该不敢主动出兵!”

    玄八问道:“节帅,如果大食人胆子肥,真的主动出兵进攻我们呢?”

    赵子良眯起了眼睛,冷笑道:“那样正好,我正想看看这次粟特诸国还有哪些人立场不坚定的人,一并试出来一起做一个处理!让报信的兵士转告李晟,我们暂时不要主动招惹大食人,但派出必要的侦骑探哨探查大食军动向是必要的,如果大食军主动出击,让他率部撤退至安国境内待命!我军战术磨合还需要十来天时间,大食人真敢主动出击的话,正好让他们尝尝我北庭军的厉害!”

    “诺!”

    大食国的反应是迅速的,三万骑兵日夜兼程赶路很快赶到了呼罗珊省木鹿城,暂时划归在并波悉林的麾下。

    时间已经过去一个月了,但驻扎在火寻国的三千唐军精骑没有任何动静,唐军后续大军也没有到来,这让并波悉林感到困惑。

    并波悉可以等,但是大食国朝廷派来的三万骑兵不能等,三个万夫长建议主动出击试探唐军的反应,总不能让数万大军驻扎在这里空耗粮秣。

    并波悉林虽然是主将,但却不能独断专行,三个万夫长又是哈里发派来的大将,他们一起向并波悉林施加压力,并波悉林也毫无办法,他不想再被阿拔斯猜忌,因此只能无奈同意主动出兵试探唐军。

    五千大食骑兵越过边境线深入火寻国境内,但却发现唐军竟然沿着乌浒河上游向安国撤退,消息传到木鹿城之后,大食军三个万夫长不顾并波悉林的反对,执意要大举出兵追击李晟部。

    随后,三万大食骑兵进入火寻国境内烧杀掳掠,抢夺牛羊马匹、金银珠宝无数、还抓走大量年轻女子,紧接着大食军继续沿着乌浒河向东南方向追击唐军,攻占火寻国全境之后又继续进入安国境内。

    得到消息的赵子良并未有任何动作,这时粟特各国的一些贵族、部族首领们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了,早已暗中盯着他们的唐军细作立即把这些情况上报,赵子良迅速采取行动,把这些人全部逮捕,再顺藤摸瓜揪出一大批人之后,对这些人处以极刑。

    解决了粟特内部不稳定因素之后,赵子良正要领兵西去与大食军在安国境内决战,哪知并波悉林可能已经猜测到了他的意图,以非常严厉的语气命令三个大食军万夫长撤军返回大食国内,这一场仗却又没能打起来。

    不过唐军的计划并未被打乱,粟特各军换防的计划依然如期进行,李晟受命率兵返回萨末建城,留下一个副将统领一千骑兵返回火寻国驻防,派往其他各地的唐军也陆续撤回大部分,只留下少量兵马驻防当地,起到监管异地驻防的粟特军的作用。(未完待续。)

第642章 成立泰西都护府

    到了天宝十一年八月,唐军对粟特各国驻军进行换防的事宜全部完毕,在政治上进行全面控制粟特各地的步骤和计划也在逐步进行。

    先是粟特各国一些对唐军不友好的权臣都受到了镇压,紧接着是一些不怎么听话的贵族和部族首领被抓进大牢,家产被抄。

    在除掉了这些反对强烈的声音之后,赵子良派往粟特各国的官员开始拉拢各国亲善大唐并且在当地德高望重的各国大臣和贵族,让他们继续出来做官治理当地,同时也不放松对一些隐藏起来的反抗者的追查。

    这个时代虽说有族群抱团的传统,但是几乎任何一个民族都还没有形成意识,就连文明最高的东方大唐王朝和西方拜占庭帝国也是如此,赵子良对粟特诸国进行的在政治上全面接管政权的计划并未受到太大的阻扰,粟特诸国的权贵们在威逼和利诱之下,很没节操地配合了赵子良派去的官员。

    天宝十一年九月十五,赵子良召开军政会议,被派往粟特各地驻防的将军和主持民政事务的官员都纷纷返回参加此次会议。

    这次军政会议的规模很大,几乎从庭州随同赵子良一起来到萨末建城的排得上号的军方将领和官员都有参加,加起来竟有上百人。会议的地点就在原康国的王宫,也是现在赵子良处理公务的临时场地。

    宽大的大堂之上,官员们站在右边,武将们站在左边,都在小声议论,这些人当中有很多人都是从粟特各地赶回来的,都在交流在治理粟特各地时的所见所闻和心得。

    “节帅到——”

    大堂上的所有官员将校听到声音都安静下来,待看见赵子良全身披挂、手按宝剑走进来都起身抱拳躬身高呼:“参见节帅!”

    赵子良在案桌后坐下,摆手道:“免礼!”

    众人纷纷直起身道:“谢节帅!”

    赵子良看着退到两侧的众官员将校说道:“诸位大多都是从驻地和粟特各地任上赶回来的,一个个都说说你们在任这段时间的政绩和成效吧!”

    官员们一个个站出来讲述自己在赴任这段期间如何打击强势的当地权贵、如果拉拢近亲大唐且又有威望的官员和贵族、如何丑化以前的国主、又如何打击反抗者。

    在官员们都说完之后,将军们又一个个站出来讲述自己在驻地粟特军的监控以及对当地反抗势力的打击、对大食国渗透势力的打击等等。

    赵子良听完文官武将们的述职情况,点头道:“看来诸位这些时日都是有些成绩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已经对粟特各地从政治和军事上大体完成了全面控制,现在也是时候成立泰西都护府!”

    众官员和将校们纷纷附和:“是啊是啊,早就应该成立泰西都护府了!”

    独孤峻站出来对赵子良拱手道:“节帅,如今粟特各地的情况良好,成立泰西都护府的时机也已经成熟,而且成立泰西都护府对我们统治粟特更加名正言顺!”

    所有官员将校都看着赵子良,眼神之中充满了热切和希望,毫无疑问,成立泰西都护府之后,这些人的官职都会水涨船高,毕竟现在这里的大部分官员和将校的职位名称都是归属在北庭都护府之下,如果成立泰西都护府,他们在这里就会有正是的官职,品级也会随之提升。

    赵子良看来案桌上的案卷看了看,抬头说道:“那就择日成立泰西都护府,按照皇帝的旨意,泰西都护府归属在北庭都护府管辖之下,葱岭高原以西、千泉山脉以南的所有大唐势力范围都属于泰西都护府管辖,泰西都护府成立之后,由本帅暂且兼领都护一职。本帅不可能一直留在这里,毕竟北庭事务繁多,从西突厥之地到金山以南、从咸海以东道伊州以西的事务都要经过本帅之手处置,所以在本帅不在泰西都护府期间,需要一个副都护协助本帅处置粟特各地军政事务,本帅将会向朝廷举荐独孤峻大人当任泰西都护府副都护、高适大人当任节度判官、玄一当任兵马使、仆固怀恩当任兵马副使,泰西都护府的其他官吏和将校在都护府成立之后再行任命,成立泰西都护府的典礼就由独孤大人和高适大人来操办,时间尽量定在这几天,让这次刚回来的官员和将军们都能够参加!”

    独孤峻和高适两人立即站出来拱手答应应答:“诺!”

    赵子良又看了一眼案桌上的案卷抬头说道:“泰西都护府成立之后,我们将恢复高宗年间在这里设立的州郡,但不设都督府,直接由州府衙门处理当地政务、治理地方,州的最高官员为太守,这些州郡分别是休循州(拔汗那国)、大宛州(石国)、曹州(曹国)、康居州(康国)、贵霜州(何国)、木鹿州(东安国)、安息州(安国)、南谧州(米国)、却沙州(史国)、至拔州(俱密国)······”。

    三天后,泰西都护府成立,府衙就设在原康国王宫,当天举行了盛大的典礼,受邀的有原康国贵族、富可敌国的粟特商人、一些部族首领以及大唐在此地的大小官员和军方将领。

    泰西都护府成立之后,赵子良很快就签署泰西都护府第一号公文,废除原粟特各国国号,分别成立州郡太守府管辖原粟特各国故地,每个州郡都要唐军驻防和粟特军异地驻防,异地驻防的粟特军受当地唐军将领节制,当地太守有权调遣当地大唐驻军和粟特局加强官府的统治和镇压反叛,但无权过问驻军内部事务,驻军将领的任命由泰西都护府直接任命,主管官员为正副兵马使。

    泰西都护府的成立、取消原粟特各国国号,成立各州太守府处理当地政务、治理地方使得唐朝对粟特之地的统治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加强。

    接下来,赵子良开始给庭州方面行文,把从日后从中原方面迁徙过来的流民分流一部分迁徙到粟特,由泰西都护府进行规划和安置,粟特之地的百姓原本就并非全是粟特人,还有不少大食人、突厥人、吐火罗人、其实吐火罗人就是突厥人的后裔,而粟特人是月氏人的后裔,在这片土地上,民族繁杂,语言众多。

    泰西都护府为了加强统治、方便行政和官吏,开始大力推行汉语,一些官员在处理公务之余,还专门筹办学堂教授当地的各族百姓读汉书、识汉字。为了进行文化传播,泰西都护府都护赵子良还专门签发政令宣布从今以后读汉书识汉字的粟特人在官方举办的科举考试之中获得名次和录取的人有优先做官吏的权利。

    原本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