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将军烈-第5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裤、风雪帽、厚实的鞋袜,让兵士们随身携带,以备不时之需。

    主力大军依然留在加德满都休整一天,斥候营行动迅速,从加德满都到界河有两百四十里的路程,斥候营只用了一天就赶到了界河边上,现在已是八月下旬,气温还稍高,河水深、流速急,兵士们只能一个一个踩着用绳索做支撑的小软桥过河,好在河对面并无吐蕃兵驻守,吐蕃人也未曾知晓西秦军会从这里进攻。

    斥候营过河很顺利,两条又粗又长的粗麻绳被从泥婆罗国河岸牵到吐蕃这边,这条麻绳用来加固软桥,为攻城营抵达后架设大型桥梁做准备。

    斥候营的任务并不于此,他们在位攻城营做好前期准备之后,留下一些人驻守桥头,剩下的人迅速北进,控制了北面二十里外山坡上的小村,他们必须让这个村子里的吐蕃人无法把西秦大军到来的消息传递出去,此后斥候营还要分散开来,迅速把吐蕃左如下分如区域内兵力分布情况侦查清楚,特别是郎克塘、定日、马拉塘、贡塘、思达藏、曲桑达这几个吐蕃人主要的居住点的驻军情况查清楚。

    二十七日上午,西秦军主力正在做着从加德满都出发前往界河的准备,泥婆罗国王率文武百官带着数千头牛羊来到军营外求见。

    赵子良得到报告后让人请他们进入军营,国王卡马见到赵子良后行礼道:“陛下,我国子民们大多信奉婆罗门教,认为万物有灵、众生平等,有的人不幸托生为牲畜。按照我们泥婆罗国的习俗,大军出发征战之前应当宰杀牲畜,一是用来祭奠军旗,祭告上苍保佑;二是帮助它们早日托生,此乃大慈大悲之善举!今日大军出发,小王和所有文武大臣前来为大军送行,特带来牛羊一共一千头用以祭奠军旗,预祝大军旗开得胜,还请陛下准许!”

    泥婆罗国是宗教氛围极为浓烈的国度,这里号称“神比人多,庙比房多”,每当到了节日,泥婆罗国的子民们都要宰杀牛羊,用以祭奠神灵。

    这次征伐吐蕃过,泥婆罗为了表示与西秦一条心,也尽一尽属国的义务,派出了三千人的军队准备跟随西秦军一起作战。

    赵子良闻言大手一挥:“准了!祭旗仪式,我西秦大军也一起参加!”

    卡马连忙道:“多谢大王!只是如此一来,牲畜的数量就不够了,按照仪式的规定,每一杆大旗至少需要两头牛和八只羊祭奠,按照大旗的树木,至少还需要三千头牛羊,请陛下允许小王下令再带三千头牛羊过来!”

    “好,速去办理,今日下午未时大军就要出发,正午之前一定要把祭旗仪式举行完毕,不可延误了出发的吉时!”赵子良挥挥手吩咐道。

    “是!陛下!”

    一个小时过后,又是三千头牛羊被赶进了大营,被兵士们圈起来围在一起。

    仪式开没有正式开始,营地上就响起了“咚咚咚”的鼓声,此时举行仪式的所有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大军将士们按照号令在大营空地上集结起来,在举行仪式的东西南三面摆成整齐的方阵,北面是看台,中间空出一大片空地,赵子良、卡马国王和双方都军方大将以及官员们鱼贯入场,依次走上看台就坐,赵子良坐在正中间的一座宽大宝座上,卡马国王坐在其右侧下首,他后面是泥婆罗国的文武大臣,赵子良的左侧是西秦军文官武将们。

    地上插着许多杆大旗,都是营级以上军旗,这些大旗在微风吹拂下不断飘扬,每一杆军旗下都摆放着一些冬瓜、麦苗、红粉、糕饼等以及各式精美的银器、铜器。空气中散发浓烈的焚香气味,这在仪式还未正式开始之前就让所有西秦军将士们感觉到一丝神秘和萧瑟。

    每一杆大旗的旁边都插着一根粗木桩,木桩被稻草捆绑着,一名祭祀站在一旁,还有几个光着膀子、肌肉发达、孔武有力的壮汉站在一侧,他们就是宰杀牛羊的屠夫,基本上都是由军中悍勇的兵士充任。

    巳时到了,一个泥婆罗国官员来到卡马身边低声说了几句,卡马点点头,起身对赵子良行礼道:“陛下,时辰已到了,祭旗仪式是否开始?”

    赵子良抬手一挥:“开始吧!”

    “是!”泥婆罗官员答应,高声大喊:“吉时已到,祭旗仪式开始!”

    一个穿着僧袍、戴着僧帽、胸前挂着骷髅骨、手腕和脚踝处都戴着髑髅、额头上画着三条灰色线条的老主祭盘腿坐在空地的中间,双手合十,祭司们蹲在他身边空地上嘴中念念有词,一会儿吹法螺,一会儿摇铜铃。

    老主祭睁开眼睛起身,从一个祭司手中拿过一把香点燃后插在香炉中,又从银器中抓了一把花瓣丢在水盆之中。

    这时有兵士们不断把牛羊牵过来,老主祭抓起一些花瓣塞在一只羊的耳夺里,并边低声念叨什么,赵子良见状指着老主祭问卡马:“主祭在跟牲畜说什么?”

    卡马恭敬地回答道:“大意就是告诉牲畜,它们这一世做牲畜是为了偿还上一世的孽债,今日就送它们重新轮回,下一世要做一个好人。另外让它们给极乐世界的神灵捎去口信保佑我大军出征一路所向披靡!”

    赵子良忍不住道:“想不到这仪式的讲究还挺多的!”

    这只山羊被两个壮汉拖到一杆大旗旁边按在裹着稻草的木桩上,一个膀大腰圆的屠夫提着弯刀走过来,他伸手摸了摸羊颈,手起刀落,山羊便瞬间身首异处,这时鼓手立即急促的擂鼓,“咚咚咚”,按住羊的两个壮汉立即拖着羊身飞快的围着旁边的军旗以顺时针方向饶行三圈,羊头被摆放在了军旗下,羊的眼睛半睁半闭着,耳朵轻轻的抖动着,耳朵中的花瓣掉了出来。

    一只只被主祭叮嘱过的山羊被兵士们牵走前往每一杆大旗下宰杀,主祭的速度很快,在每只羊身上花费的时间不会超过五秒,羊就被牵走宰杀掉。

    当三千多只羊被全部宰杀完毕之后,祭旗仪式的重头戏就开始了,从现在开始宰杀的是牛,第一头水牛被牵了过来,这是一头老牛,走路都已经一颤一颤的,一双不断滴着泪的眼睛不停地凄凉地大量着周围的人群。

    老主祭又像刚才的一样如法炮制了一番,这牛被牵到一杆大旗旁的木桩边栓起来,屠夫又上场了,他这次换了一把厚重雪亮的大砍刀,先围着牛转了两圈,站定后将大砍刀举过头顶,腿部、腰腹和臂膀瞬间依次发力,大砍刀在空中划出一条弧线,如一阵微风吹过一般,牛首随着刀光落下也一起落地,牛颈处喷出大量的鲜血,牛身轰然倒地,几个壮汉立即拖着牛尾和牛后退围着大旗绕行三圈,牛首很快被摆放在大旗下,吐出了最后一口气息。

    宰杀牲畜的场面不断重复下去,一直到正午时分才完全结束,各军旗下已经摆满了牛羊头,每一头牲畜被宰杀,祭司们都要念咒、鼓手和乐手们要擂鼓奏乐,仿佛又有一个灵魂升天了一般。

    当所有牛羊都被宰杀之后,赵子良对卡马国王:“这些牛羊如何处理?”

    卡马说道:“陛下,当然是进行烹饪,让将士们饱餐了一顿之后上路出征了!”

    赵子良马上吩咐道:“好,传本王令,立即烹饪牛羊肉食,让将士们饱餐一顿,吃不完的肉食交给辎重营制作成肉干带走,作为将士们的干粮!”

    “是,陛下!”

    数千条牛羊的肉食,这次真是让将士们美美的饱餐了一顿,所有人都分到了足够的肉食和一大碗骨头汤,有些感到可惜,说:“这么美味和丰盛的肉食,竟然没有酒,真是一大憾事!”

    旁边有人笑骂:“你就知足吧,现在是去准备打仗拼命,还想喝酒?等打了胜仗再说吧!”

    未时末,大军出征,上路启程!这次西秦军出动了第九军团一万两千八百人、山地营三千人、征召的老兵五千余骑兵编成临时第九十九军团,另外泥婆罗国派了三千山地步兵一起跟随作战,总兵力有两万五千人,其中普通步兵三千人、山地兵六千人,骑兵一万六千人。

    八月二十八,攻城营抵达了界河便,并迅速开始扎营,随之砍伐树木开始搭建大型桥梁,斥候营在离开之前已经做好了前期准备,对原来的软木桥进行了加固加宽,这极大的方便了攻城营的作业。

    二十九日,大军抵达并度过了界河,通过界河后在二十里外的村子扎营休整三天,从精神和体力上来说,西秦军将士们并不需要休整,但是突然增加了海拔高度,赵子良认为还是需要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将士们适应。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让将士们适应了高海拔地区才能尽量减少高原反应的情况发生。(未完待续。。)

第945章 决意亲征吐蕃

    兴汉五年(公元767年)五月十五,大朝日。

    朝会开始之后,岑参作为政务院首相先出班奏报:“大王,截止本月初十日,我西秦的北线丝路已经全部修建完工,从新京城一直到可萨都护府的刻赤港这一条路已经全线贯通,包括乌古斯和花刺子模境内的路段都已经修建完毕,这沿线上一共大小三百六十一个驿站也全部修建完毕,驿兵也都进驻。各国商旅来往已经方便了许多,根据统计,近日来这条路线上的商旅人数增加了三成左右,按照这种趋势,往后商旅的数量还会依次递增,只要维护好这条商路上的安全就能保持商旅的数量不会下降!”

    赵子良点头道:“非常好!天竺的路修建得如何了?”

    “回大王,天竺已经修筑完成两条贯穿南北的宽阔道路,每条路宽十丈,这两条路修建贯通之后,加强了我们西秦内陆与天竺都护府的联系,同时也让天竺都护府内部的经济活动更加频繁了!目前从吉苏都护府和泰西都护府分别到天竺的两条道路也正在修建当中”。

    赵子良点头道:“不错,你们要给相关的负责官员们请功,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大的工程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肯定想了很多办法!”

    “是,大王!”

    这是陈青站出来禀报道:“启禀大王,截止本月初二,扩军计划第一批招募五万人的任务已经完成,目前这五万人正分布在我西秦各地军营进行整训!根据计划,这五万人将在三年内完成所有的军事科目训练和思想教育的改造,然后再分派到各军团服役!不过从附近的几个军营收集到的情况显示,这一批新兵的素质很高,完成训练的进度要比计划快了两成,如果这个进度一直维持下去,可能不需要三年就能完成所有军事科目的训练和思想教育的改造!”

    赵子良惊奇道:“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陈青抱拳道:“大王,微臣等一开始也对此疑惑不解,后来经过调查发现,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我们西秦在各地普及私塾、书院和学堂有关,这批新兵中最差的也读过三年私塾,读书最多的兵士是从一些大学堂毕业的!从前我们招募的兵士不识字,甚至很多人连左右都分不清,这给训练上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但识字和读过书的兵士不同,他们接受能力要强很多!”

    赵子良闻言笑着对文官大臣们说道:“看来我们普及教育、让百姓们脱离愚昧的举措还是很有好处的嘛,连兵士们的训练进度都可以得到提高!本王不知道后世之人如何评价本王,但本王自信,我们大力发展教育的举措绝对是不会错的,这是泽被苍生和万世的丰功伟绩!”

    众大臣纷纷歌颂功德:“大王英明!”

    “大王!”高尚出班,向赵子良拱手道:“启奏大王,根据最近从河西传来的战报显示,马将军和白孝德将军已经兵围凉州城,破城指日可待,距离平定河西叛乱也不远了,如果朝廷出兵从东面进攻陇右地区,那么解决此次叛乱应该也不是难事!不过微臣认为就算平定了这次的叛乱,事情也没有完,吐蕃人一直以来骚扰大唐边界,已经不是一两年了,就算我们这次帮助中原朝廷平定了叛乱,等再过三年五载,吐蕃人又再度侵袭陇右地区和河西地区,我们岂不是疲于奔命吗?想要彻底解决这件事情,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吐蕃的势力彻底铲除,消灭它!如今吐蕃内乱,诸部各自为政,正是彻底解决吐蕃问题的最佳时机,若等到吐蕃出现英明之主统一吐蕃军政大权,那时再想解决就不太可能了!”

    赵子良看向其他大臣和将领们,问道:“诸卿家以为高大人之言如何?”

    大臣和大将们都互相低声交头接耳讨论起来,但是没有一个人主动站出来对此事发表意见和看法。

    赵子良一看这样不行,必须点名才行,于是指着岑参道:“岑参,你是政务院首相,咱们先不从军事角度来分析这件事情的可行性,你仅从政治、外事等各方面来说说这件事情是否可行?”

    岑参被点名了,不得不站出来拱手道:“大王,咱们西秦与吐蕃诸部并未建立外交关系,而且吐蕃诸部对河西走廊的侵袭以及对北天竺不时的侵袭都严重侵犯了我西秦的利益,在这方面来说,臣是不反对对吐蕃诸部用兵的!以目前我西秦的国库情况来看,支持一场对吐蕃战事的压力并不大,但是微臣担心吐蕃的地势不利于我们进攻”。

    赵子良摆手道:“这是军事方面的问题,既然在政治上、外交和经济上来看,我们对吐蕃诸部开战并没有不妥,那么现在我们就从军事角度来看征伐吐蕃的可行性,军机院的大将们,你们认为呢?”

    第六军团长玄一站出来抱拳道:“大王,臣认为我们如今攻略吐蕃要比当年容易十倍不止!”

    赵子良露出笑容,抬手道:“说说你的理由!”

    在西秦诸多大将中,仅有少数大将曾跟随赵子良深入过吐蕃腹地,只有这些人才对吐蕃有彻底的认识,,这些包括勃勒罕、选一等人,就算是楚歌、李嗣业、陈青等人都没有资格说这种话。

    玄一说道:“当年臣曾跟随大王深入过吐蕃腹地,对吐蕃高原的环境有过深刻的认识!从陇右和河西地区向吐蕃进攻,是由低向高处进攻,我们承担的困难何止万千?仅仅是高原反应就让大军止步不前,而且进入吐蕃境内之后,各种高低起伏、终年积雪难化山势就让人望而却步,在更高处寒冷能把人直接冻僵,因此朝廷虽然屡次对吐蕃用兵,但始终只能维持在陇右地区,也只有当年大王率领我们深入过吐蕃腹地,我军的兵锋推进到通天河一带!如今的情况与当年完全不同了,我们进攻吐蕃的方向已经不仅仅只限于从北向南进攻!若我们现在要对吐蕃用兵,有几条进攻路线可以攻我们选择:第一条当然是从陇右河西一带;第二条是从安西都护府走葱岭进入小勃律和大勃律,以大勃律为进攻前沿驻地;第三条路,从北天竺原健驮罗国东进,从喀切山口进如吐蕃的羊同部;第四,从北天竺借道泥婆罗国,从泥婆罗国境内进入吐蕃,而且从这里进入吐蕃,距离吐蕃国的都城逻些城很近,臣认为,这四条进攻路线,第四条路线是最容易的!进攻路线的多项选择让我们已经不必对吐蕃的战略进攻始终由低向高。”

    “其次,我们兵器比从前锋利、盔甲比从前更坚固!”

    “再次,我们拥有了棉衣这种御寒之物,就算天气再冷,它也能让将士们保持体温,不会轻易被冻僵!”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不用再被掣肘,我们想打就打,想走就走,中原皇帝和朝廷再也不能强令我们撤军!”

    赵子良一拍御案,说道:“本王此生最大的憾事就是明明有两次机会可以彻底解决吐蕃的威胁,但就是因为政治上的原因,让本王这两次攻伐吐蕃之役都功亏一篑!既然咱们无论是从政治上、外事、经济上,还是从军事角度上来看,攻伐吐蕃都不是问题,那么这次本王绝对不放弃这次机会,本王决定亲征吐蕃!政务院尽快拨付军费,军机院各官衙迅速行动起来,调动兵力!”

    玄一抱拳道:“大王,若要选择第二、第三或第四条路线进攻吐蕃,必须要有足够多经验的山地和高原步兵!如今我们有过高原训练的山地步兵只有三千人!”

    赵子良点头道:“不错,这三千人是由段秀实统领的,三千人确实少了一些!短时间要训练一批兵士似乎不太可能。当年跟随本王攻打吐蕃时的老兵们大多都已退役,很多人都已经成家生子,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再拿起刀枪,能不能再适应高原上的环境和气候!”

    李嗣业站出来抱拳道:“大王若坚持要亲征吐蕃,可以下诏征召这些老兵们重新入伍,大王最后一次进攻吐蕃距离现在也才过去九年,而且当年的兵士们都是年轻人,现在他们年纪最大的也才四十岁左右,年纪轻的也才二十多岁,正当壮年!只要经过两三个月的操练,即可成军!”

    赵子良当即一拍御案,大喝道:“好,传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