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将军烈-第5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的安排主要有两个,第一是接见礼部尚书李揆;第二是接见援军主将臧希晏、神策军军使卫伯玉、镇**军使骆元光、援军监军马成功、古同德、穆子和等人,都安排在上午”。

    赵子良点点头,对杜甫说道:“他们到了之后就让他们直接过来吧,不必另行禀报了!”

    “是,大王!”

    辰时刚到不久,礼部尚书李揆和左右侍郎就来了,在侍卫的带领下来到了王府正厅,赵子良正在快速处理朝廷公文和从新京发过来的紧急公文奏章。

    “微臣李揆拜见摄政王!”李揆拱手行礼,身后两侧的左右侍郎也分别自报姓名行礼。

    赵子良放下毛笔抬头道:“三位卿家今日来此有何事要向本王禀报?”

    李揆道:“大王,再过三天科举会试就要开考,但是到目前为止,科考的考题还没有定下来。微臣先是去问过宰相元载,后又问过太子关于考题的事情,但是元大人和太子都说对出题不在行,此事还得麻烦主考官,也就是大王您了!今日微臣过来就是想请大王把考题确定下来!”

    “哼,他们两个倒是想把自己的摘得干净,也把这个麻烦事推给本王,真正是居心不良!”赵子良语气颇为不满,但事情还是要做,科举考试马上就要举办了,只有三天时间,到现在为止,考题还没有弄出来,这也确实让李揆等人特别着急。

    赵子良想了想,拿出一张空白干净的纸张,开始用毛笔在上面写起来,一边写一边问:“考场准备得如何了?”

    李揆道:“已经全部准备妥当,但是花费的银钱还没有支付给工匠和材料商人!”

    赵子良闻言抬头道:“本王就知道你会在这个时候要钱!考场所需要的皂隶、衙役和杂役都安排好了吗?一共花了多少钱?”

    李揆连忙道:“都安排好了,只等考题确定就一切准备妥当!一共用去三万一千二百贯,超支了一千二百贯!”

    赵子良另外拿过来一张白纸,在上面写下一竖行字,然后盖上摄政王的印玺,把写好的纸张递过去说道:“凭着这个去户部领钱,多出来的二百贯是给所有负责科考期间安全、秩序和杂事的皂隶、衙役和杂役的生活补贴,花光为止,如果用得不够,则由你们户部自行贴补!”

    “是是!”李揆满脸喜色的接过纸条,小心翼翼放在袖子内。

    赵子良又接着在纸张写着,中途停停写写,一共用去了一刻钟才停下来,他放下毛笔对李揆三人说道:“本王想了一下,对今年的科考题目的分数做一个详细的规定和划分一下重点。考题的范围也做一些改变,咱们先说明经科,明经科主要考试儒家经典和口试,儒家经典的内容包括帖经和墨义,而口试主要考经问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条,对吧?”

    李揆点头道回答:“是的!”

    赵子良道:“好,这次明经科考试,考卷的总分数为一百分,帖经和墨义占三十分;经问大义十条,每一条一分;时务策三道,每道二十分,一共一百分。帖经、墨义以及口试的经问大义十条由你们礼部自行确定题目,本王来定时务策三道,第一道题目是像李忠臣这样的人,朝廷对他们不薄,他们为何要反?第二道题目,安史之乱爆发前夕,为何无地的百姓越来越多?第三道题,近年来,朝廷总是国库空虚,为何?”

    “咱们再说进士科,进士科的考试也要做出一些改变,卷面总分数同样是一百分,考试的内容主要是诗赋和政论,诗赋三十分,政论七十分。其中诗词十五分,这次的考题是以冬为内容作一首诗词、不限体裁和格律;歌赋也同样是十五分,以谷物为内容作一首歌赋,同样不限体裁和格律。政论题是进士科的重中之重,本王之所以要把它的分数定在七十分,是因为本王需要有见地、有韬略的人才,而不是读死书的蠢材!诗词歌赋虽然做得好,但它能安邦治国吗?不能!这次政论题的题目是藩镇,以藩镇为题写一篇政论!”

    赵子良说完把写好的纸张递给李揆,李揆接过去看了看,说道:“大王,如果如此划分卷面分数,可能会遭到学子们的非议啊,毕竟那些学子十年寒窗苦读”

    赵子良抬手打断他:“本王知道你要说什么,没有大量的阅读书籍、广泛的调查研究和深入的思考,是绝对不会写出什么好策论的,没有学问、没有见地、没有韬略的人是不可能混到高分数的,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你们回去做准备吧,记住考题内容一定要注意保密,若是考题泄露出去,你们三个全都回家种地去!”

    “是!”

第1001章 训诫

    打发走了李揆等礼部官员,赵子良接下来又接见了臧希晏、卫伯玉、骆元光和监军马成功、古同德、穆子和等人。

    “后天大军就要出征了,几位将军有什么话要跟本王和皇帝说吗?”赵子良问道。

    臧希晏作为主将,自然首先要表态,说道:“承蒙摄政王和陛下看重、信赖,把如此重要的领军作战任务交给老将,老将不能拍着胸脯打包票一定能平定李忠臣叛乱,只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就算把这把老骨头交代在襄阳一带也在所不惜!”

    赵子良点点头,看向卫伯玉和骆元光,卫伯玉和骆元光一起说道:“臣等一定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以解襄阳之围、解大王和陛下之忧!”

    赵子良沉吟片刻后说道:“本王当年统兵时,时常对麾下将校们说,一个军人,无论你有多高的武功、无论你有多深的智慧和谋略,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服从命令,服从、服从、再服从。如果一个将军不服从上级主帅的命令、不服从朝廷的调遣,这样的人就算能力再强,也不能被提拔重用,因为他不会成为国家的栋梁,反而会成为国家的祸患!李忠臣这个人在安史之乱之乱中是有大功的,他武功高强、作战悍勇,你们看看他现在在干什么?朝廷的举措稍微不让他的满意,他就要扯旗造反,如果朝廷官员大将们人人都像他这样,这天下还能安宁吗?对于这样的人,朝廷绝不会姑息,以前朝廷是怎么做的,本王管不着,但是现在是本王主政,任何对抗朝廷、不服从朝廷调度、不遵守、不执行朝廷政令的地方官员、节度使、领兵大将都将会受到无情的剿灭,无论他以前有多大的功劳,都不能弥补他所造成的过错!臧将军,本王把这次接触襄阳之围、平定李忠臣之乱的作战任务交给你来负责,就是对你能够完成这次作战任务表示信任,前线战况和军情瞬息万变,只有你这个统兵大将才最了解最新敌情,本王和朝廷不会越过你去指挥卫伯玉和骆元光或是其他任何将军,在朝中只有本王有权利对你下达诏令,其他任何人的命令都是无效的,如果有人不通过本王对你下达命令,你可以拒不接受!你只需要对本王、对摄政王府负责!”

    臧希晏抱拳沉声道:“老臣明白!”

    赵子良又看向卫伯玉和骆元光,说道:“你们一个是神策军使、一个是镇**使。卫伯玉,上次朝廷要调你去江陵任太守,你麾下的将校们却拒不奉诏,怎么,你们神策军的功劳可堪比天高吗?竟然拒不奉诏?这是朝廷大忌,也就陛下仁慈、好说话,若是在本王手里,本王肯定先把闹事的将校全部斩首示众,再来找你这个主将算账!你是怎么带兵的?到底是你这个主将不知情,还是你故意暗中指使的?这件事情毕竟不是在本王主政之后发生的,之前的事情,本王可以既往不咎,但是今后若再出现在这种不奉诏的情况,就算你不知情,本王也绝饶不了你这个主将,你的部下不奉诏,你这个主将无论如何也难辞其咎!”

    “还有你骆元光,你义父骆奉先伙没干过一件有利于朝廷的事情,还伙同俱文珍等人结党营私、蒙蔽圣听、陷害忠良、祸乱朝纲!这些事情,皇帝没有治他们的罪,本王也不好越俎代庖,但是这并不代表本王今后会纵容他们,若他们再敢有上述行为,本王绝饶不了他们!太监是什么?太监就应该呆在宫中好好伺候皇帝和娘娘们,别想那些不该想的东西!当然,阉党是阉党,你是你,本王不会因为你义父是骆奉先就对你区别对待、把你归于阉党阵营,你能做到镇**军使一职,这期间可能有骆奉先使过力气,也有你自己的努力,但同样有朝廷对你的栽培和信任,不管骆奉先有没有对你任职镇**使出过力,你能爬到今天这个位置不容易,本王希望你能对得起你自己的努力和朝廷对你的栽培及信任!”

    “你们两个都听好了,自从臧将军被任命为这次平叛大军的主将,他的命令对于你们来说就是最高命令,只要本王和摄政王府的诏令与臧将军的军令没有冲突,你们都必须无条件服从臧将军的指挥!若是违抗军令,臧将军可先斩后奏!”

    卫伯玉和骆元光听得背心直冒冷汗、心中发紧,立即同时说道:“我等必服从臧将军的指挥,绝不敢违抗军令!”

    赵子良又看向监军马成功、古同德、穆子和等人,说道:“你们是监军,马成功是平叛大军的监军,与臧将军平级,古同德和穆子和分别是神策军和镇**的监军,本王现在跟你们重新定义监军的权利和责任,军中军法司、军纪执法队、督战队归你们指挥和管辖,你们的责任就是监察军纪、监督将领、军官和兵士们对本王以及摄政王府的诏令的执行、防止军中将领、军官和兵士通敌、叛乱!你们可以参加所有军中会议、军情通报,对作战方略可以提出自己看法和意见,对主将的作战方案可以表示质疑,主将也必须给出明确的解释,但你们不能干涉主将的决策、指挥和对军队的操练计划!军中军纪归你们管辖,有人违反军纪,你们有权直接介入调查,主将和副将以下将校,你们有权先停止其职务,限制其人生自由,再立案调查;副将和主将若违反军纪,你们必须先向其提出警告,再行文摄政王府,等待摄政王府的指示!若有人通敌和企图发动叛乱的嫌疑,副将和主将以下将校,可以先停止其职务,限制其人生自由再进行调查,但是必须要有一个时间限制,五天之内若不能查出更进一步的证据和线索,就必须放人。若是副将和主将有通敌或企图发动叛乱的嫌疑,必须要有明确、板上钉钉的证据,才能采取强制措施停止其职务、限制其人生自由,军队的指挥权自动由当前军中军阶最高的将领接管,而且你们无权擅自处置他们,要立刻行文给摄政王府,由摄政王府定夺!”

    “几位将军,本王更改监军的权限和责任,并不是要故意针对某个人,而是因为这是我朝廷大军进行军制改革所必须要进行的内容,今后所有朝廷大军都会进行这么规定。这样做,一方面减少了以前监军干涉主将指挥的弊端,另一方面也能够对那些意志不坚定的将军进行监督,防止他们犯错!很早以前,玄宗皇帝就问本王,说你对部下这么严厉,难道不担心他们内心怨恨你吗?本王告诉玄宗皇帝,我宁愿他们怨恨我,也不想日后他们犯下杀头之罪时后悔莫及!你对部下严厉,严格要求他们,并不是不近人情的表现,反而是爱护他们,本王早就对部下说过,朝廷培养一个出色的将军不容易,什么叫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个名将的成长,必然伴随着千万麾下将士的牺牲,将军们行军作战的经验就是靠麾下将士们的尸骨堆积起来的,作为军队的高层将领,你们必须要爱护好麾下将校、对他们严格约束和监督,防止他们犯下不可饶恕的过错,这是保护他们,而不是苛刻!若因为你们的纵容和袒护,让他们偏离正道,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责,等到朝廷要追究他们的时候,你们能干什么?继续袒护,还是跟着他们同流合污?你们去外面问问,看看百姓们是如何看待朝廷大军?兵过如匪啊!他们看见朝廷大军的反应是畏惧如虎,而不是拥戴相迎,大唐军队的形象已经败坏到这种程度了,这难道不是上位者的责任吗?”

    臧希晏听了赵子良的话之后抱拳道:“这些年军中的军纪确实败坏了,有些将领为了获得麾下将校的拥戴,对他们违反军纪的行为进行纵容,有些人甚至还纵容麾下将士在行军途中或战斗结束之后劫掠百姓。老将虽然知道,但已不在军中,也无力做什么。如今老将承蒙大王和陛下看重信任,老将可以向大王承诺,在出征期间,老将绝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一旦发现,就请监军立即执法,以儆效尤!”

    卫伯玉和骆元观也立即表态:“微臣等也坚决拥护大王的决定,尊重监军在军中的执法和监督权力,对违反军纪的行为绝不纵容和包庇,对有通敌嫌疑和企图叛乱的行为也绝不隐瞒和袒护,支持监军在这类案件上彻查到底!”

    赵子良点头道:“你们能这么想,本王就放心了。诸位,大唐不能再乱下去了,百姓们已经够苦的了!历史不是由本王和再坐的诸位创造的,而是由天下黎民选择的,即便没有我赵某人,没有你臧某人、卫伯玉、骆元光,也依然会有其他人会这么做,只要天下黎民百姓选择安宁,就会有人站出来结束战乱,为天下生民立命!反之,社会风气败坏、朝纲不振、官场腐化丛生、百姓苦不堪言,百姓们就会选择战乱,通过战乱结束从前的政治格局和统治,重组社会资源进行分配,如此百姓们才能活下去,社会才会进步,文明才能得到发展。不同的是,如果我们先这么做了,留在史书上的名字就是我们,包括我、你们!”

第1002章 送行

    十月十五,援军在长安城城外的灞桥军营完成集结,粮草军械和其他军用物资都已经准备妥当,随时可以出发。

    赵子良在臧希晏、卫伯玉、骆元光以及监军马成功、古同德、穆子和等人的陪同下检阅了准备发出的神策军和镇**将士,检阅过程中,两军将士们的精神面貌让赵子良颇为感慨和失望,如果是十年前的唐军绝不可能有这么差劲。

    此时想要对这两支军队进行重新整训,没有半年以上的时间是绝不可能达到他的要求,而现在大唐最缺的就是时间,为了尽快解除襄阳之围,这支援军必须要尽快派出去。

    检阅完成之后,赵子良一声令下,大军出发。臧希晏、卫伯玉、骆元光以及监军马成功、古同德、穆子和等人随即率领大军出了灞桥大营,向商州方向开进,赵子良和摄政王府诸人一路送行。

    几人骑马走在大军的最前面,臧希晏对赵子良说道:“大王,老将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梁崇义,如果郭子仪没能说服他,而他反而跟叛贼李忠臣联合起来对付我这一支援军,我们就会很危险啊!”

    赵子良点点头道:“本王也考虑过这种状况,你在大军抵达襄阳之前一定要派人潜入襄阳城内与哥舒曜联络,让他知道援军已经来了,一方面增加襄阳城内军民的抵抗决心,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哥舒曜伺机对围城的李忠臣部反击,李忠臣的军队数量虽多,但精锐少,其他都是拉壮丁来充数的,乌合之众而已,战力有限,就算郭子仪没有说服梁崇义,梁崇义反而与李忠臣联合起来对付我军,那你要根据实际情况先攻一路,本王认为,打李忠臣肯定要比打梁崇义容易得多,梁崇义的兵马虽然少,但都是来在世时留下的善战之兵,而李忠臣的兵力看似多,但战斗力已经被大量的新冲入军中没有经过操练的新兵拉下来了,柿子总是要拣软的捏嘛,先想办法拖住梁崇义,与襄阳城内的哥舒曜里应外合攻击李忠臣部,打垮了他之后,你再和哥舒曜联手对付梁崇义!退一万步讲,即便你部不敌梁崇义部或李忠臣部,也要坚持到底,尽量保存实力据称而守,本王和朝廷不会不管,一定会尽快派出下一波援兵过来,对于李忠臣这样的叛贼,本王和朝廷已经下定决心坚决铲除,无论有多困难,所以就算暂时再艰难,你们也要坚持到底!”

    臧希晏等人纷纷抱拳道:“臣等明白,誓死与叛贼周旋到底!”

    又走一短路,赵子良叹道:“诸位将军,你们说人生这一世到底是为了什么?”

    赵子良这个问题让臧希晏、卫伯玉、骆元光以及监军马成功、古同德、穆子和等人一时间都颇为感慨,但又说不上来。

    只听赵子良继续道:“大丈夫生于世间,追求的无非是名和利而已!名就是名声,利就是钱财和权力。首先要满足最基础的生存问题,本王和诸位都不用为生存问题而烦恼吧?诸位人人都有大房子住,自己的薪俸和朝廷的赏赐足够诸位几代衣食无忧了吧?再说女色,诸位哪一个不是妻妾成群?生理需求的问题,诸位都没有!如果你还处在对财物和女色的追求过程中,那你的人生境界真的还很低级。钱财和女色对于本王和诸位来说已经没有那么大的诱惑力,到了咱们这个位置上,要多少钱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