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将军烈-第5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独孤氏这么一说,代宗也觉得太子有些不争气,有统兵出征、扬名立万的机会,他却没抓住,反而差点把自己折进去。

    东宫。

    御医给李适把了脉,又翻开他的双眼眼皮查看眼睛,旁边杨绾着急地说:“这都快一个月了,殿下背后的箭伤已经好得七七八八了,最近几天殿下全身上下经常抽筋,呼吸困难,总是出汗,牙关紧闭,进食困难,须撬开嘴用圆管灌下方可。刚开始发作的间隔时间还挺长的,这两天频繁发作起来。太医,这到底是这么回事啊?你想想办法,快点让殿下好起来吧!”

    太医收回手起身问道:“殿下救回来的时候是清醒的还是昏迷的?”

    杨绾道:“昏迷的!”

    “失血多吗?”

    “刚开始不多,拔箭的时候流了不少血!”

    “伤口多深?是否清理干净?”

    杨绾为难道:“这这个本官就不清楚了,当时兵荒马乱的,所有人都在逃命当中,后来逃到一个小村子殿下就醒过来了,强行让兵士给他拔了箭矢,用清水清洗了伤口,由于担心叛军追来,因此没有上药,经过包扎之后就继续向洛阳方向逃走了。”

    坐在左边椅子上的代宗颇有忧心,对太医说道:“太子的病情到底如何?你给朕说实话!”

    太医不敢说,“陛下”

    坐在右边的赵子良这时说道:“本王看太子这症状怎么像是犯了破伤风啊?”

    太医看向赵子良,颇为惊奇,拱手道:“大王知道这病?此病在前辈所著医书《巢氏病源》中称为金疮症,所述症状与太子相差不多,却也有些差别!”

    代宗一拍椅子扶手说道:“既然知道了病症,太医,那就赶快开药吧!”

    太医一下去跪倒:“陛下,医书上虽然有这种病的记载,但并没有特效的药方,而且这病难治,死亡率超过九成五!”

    “什么?”代宗惊得站起来,指着太医大怒道:“你说什么?你的意思是说太子活不成了?那朕还留着你有何用?来人,把他拖下去砍了!”

    太医吓坏了,连连磕头:“陛下饶命,饶命啊”

    赵子良知道破伤风这病在古代的死亡率极高,即便到了后世,破伤风的死亡率也是非常高的,他出声说道:“陛下息怒,生气解决不了问题!太子的病总得需要太医来治疗,您把太医杀了,谁来给太子治病呢?”

    说完,赵子良对走进来的几个兵士挥了挥手,让他们出去,然后又对代宗道:“臣常年在军中,将士们受伤之后得这种病的不少,这主要是因为刀剑上有铁锈,受伤之后伤口没有及时清理干净所致,这种病有潜伏期,有的会在几个月之后发作,而有的几天之内就发作,病情有轻有重,就如同太医所说,一旦的了这病,死亡率极高,医者们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手段医治,我们现在只能希望太子能挺过这一关!”

    代宗脸色灰白,一屁股跌坐在椅子上,整个人像是受了极大的打击。

    六天后,赵子良正在王府大堂正厅处理奏章,杜甫急匆匆走进来拱手道:“大王,刚刚从东宫传来消息,太子殁了!”

    赵子良整个人一愣,不由自主站了起来。

第1065章 谗言

    李适的死让代宗大受打击,整个人像是老了十几岁的样子,他的年纪比赵子良还要小好几岁,但看上去已经年近六十的模样,在李适死后的几天时间里,他整个人恍恍惚惚的。

    代宗李豫是见过了生死的,他的父亲肃宗、兄弟建宁王、母亲章敬皇后都是死在他的面前,如今大儿子也死了,早些年他的第四子李遐早薨,因此这次李适之死让他格外伤心难过。

    李适不仅是太子,他还是尚书令,是宰相中排位第一的宰相,元载等人都要向后站,李适的死让有些人高兴,让有些人感觉失去了靠山。李适的兄弟们为此高兴,因为李适之死让他们有机会登上太子的宝座,而裴冕、杨绾、常衮等人却都失去了李适这个靠山。

    其实在做皇帝方面,肃宗李亨的性格比他老子李隆基、儿子李豫和孙子李适都合适,李隆基是人老心不老,到了晚年还能跟杨贵妃秀一把恩爱,把政事都丢在了一边;代宗李豫是被太监拥立起来的皇帝,也是唐朝第一个被太监拥立的皇帝,缺乏胆魄、决心和狠心、意志不够坚定;李适就有些儿女情长了。

    李豫的心很脆弱,当年李适的母亲沈珍珠被叛军掳走,李豫伤心挂念了很久,后来在洛阳找到了沈珍珠,却因为皇祖父玄宗的不允许而把沈珍珠留在了洛阳,以至于沈珍珠再次被叛军掳走之后下落不明了,他才知道后悔。他不得不把感情转移到独孤氏的身上,在独孤氏这里,他找到了慰籍,他是一个感情专一的人,尽管跟宫中其他妃子、宫女一共生了二十个孩子,但他的感情这些年一直放在独孤身上,但他内心潜意识当中并未忘记沈珍珠,并把这种思念的感情转嫁到儿子李适身上,而李适却死了,可见对他的打击有多大。

    望着双眼无神、整个人都有些傻呆的代宗,独孤氏劝道:“陛下,吃点吧,人死不能复生,陛下再伤心难过,太子也活不过来了。陛下还是保重龙体要紧,臣妾和膝下这么多皇子皇孙都指望着陛下呢,您要是有个什么三长两短,臣妾等该如何是好啊!”

    代宗回过神来,叹道:“哎让你担心了!你说这好好的一个人怎么就没了呢?”

    独孤氏道:“陛下,这一切都是命啊!”

    两人正说着话,一个太监走过来行礼道:“陛下,裴相求见!”

    “裴冕吗?宣!”

    “遵旨!”

    裴冕很快到来,向代宗和独孤氏行礼:“老臣拜见陛下和贵妃娘娘!”

    裴冕是三朝老臣,玄宗时期给哥舒翰做过行军司马,资历上很丰富,性格忠诚勤勉,悉心奉公,但此人和其他很多官员一样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就是不识大体、贪财,他当任宰相期间卖官鬻爵,度尼僧道士,以储积为务,在官场上造成了很不好的风气,御史台这些时间一直在查他,由于他前些日子跟着李适去了前线,调查事宜一度中止。

    独孤氏点了点头,很识趣的回避,向代宗打过招呼之后转身离去。

    代宗问道:“裴卿家,你今日来见朕有事吗?”

    裴冕下拜道:“陛下,老臣冒死前来向陛下告御状,请陛下为太子做主啊!”

    代宗一惊,连忙抬手:“你快起来,慢慢说,到底怎么回事?”

    “是,陛下!”裴冕起身,说道:“太子以前虽然有过天下兵马元帅的头衔,但众所周知,太子并不知兵事,这次太子在朝堂上说想带兵平定李灵曜之乱,是想立功,有这种想法也是正常的嘛!摄政王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老臣就纳闷了,别人不清楚,他摄政王还不清楚战阵之上对于一个毫无领兵作战经验的人来说是多么危险的事情嘛?他明知道让太子领兵去打李灵曜有危险,却想都不想就答应了,他这么做到底是事先早就有这种想法,还是临时起意?他完全可以以太子不通兵事为由拒绝,可他的态度实在太过令人怀疑!”

    代宗的心砰砰直跳,“你的意思是摄政王是故意让太子带兵去打李灵曜的?目的就是要借叛贼的手除掉太子?”

    裴冕道:“除此之外,老臣想不出其他可能性!要知道打仗并非儿戏,那是要死人的,而且成千上万人死去,摄政王会不清楚这其中的厉害关系?给太子挂一个元帅的头衔就行了,完全可以另外委派大将统兵,他却让一个外行去统带内行,这不可疑吗?”

    代宗虽然性格柔弱、耳朵根子软,但他并非是可以任由别人忽悠的人,他疑惑道:“好,就按照你的分析,就算摄政王真是怀有这种心思,但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朕有二十个儿子,就算适儿死了,朕还可以立其他皇子为太子!”

    裴冕听了这话不由急得跳脚:“哎哟,我陛下啊,您怎么还不明白呢?其他皇子能跟太子殿下相比吗?太子在朝中有一大帮老臣帮衬,在朝中的话语权极重,摄政王很多不当的施政举措都遭到过太子的反对,他因此怀恨在心啊!其他皇子虽然随时可能被立为太子,但是他们在朝中并无根基,就算他们被立为太子,在朝堂上也根本就没有话语权,先是俱文珍等人或被杀,或被关在大牢,后来元载一派的势力受到连续打击,损失惨重,元载现在当起了缩头乌龟了,只有太子能跟他对抗,恰巧李灵曜造反,这正好给了他一个除掉太子的机会,也怪太子太急着立功表现自己了,赵子良正愁怎么让太子统兵,太子没有跟老臣等人商量就擅自做主表示要统兵平叛,这不正好撞了赵子良的刀尖上吗?”

    代宗心里七上八下,仔细一想,裴冕的话也不是没有根据,但是他还是不敢相信赵子良会这么做,他摇头道:“你说的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朕还是觉得不大可能,太子是元帅,元帅受伤或者战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摄政王就算要算计太子,用这个办法的变数太大,按照他的一贯行事作风,他不会这么干”。

    裴冕不由抚着额头,叹道:“陛下啊,您别被赵子良的表象给迷惑了,您想想,如果太子殿下没事,只要他吃了败仗,赵子良都有足够的理由治他的罪啊,如果赵子良剪出了太子在朝中的势力,那么整个朝堂上就是赵子良一个人说了算了!到时候他如果要做什么,谁能拦得住?这太下迟早都得改姓啊!”

    代宗被裴冕说得有些心浮气躁,起身摆手道:“行了,你先回去吧,朕累了!”

    李豫虽然赶走了裴冕,可他的心却无法平静下来,裴冕的话总是在他耳边萦绕,作为一个帝王,他最在乎的当然是自己的皇位,如果不是他实在没有办法解决藩镇叛乱以及朝中复杂的局势,他当然不会把军政大权委托给赵子良,可从裴冕的话来看,赵子良的所作所为好像已经在威胁他的皇帝宝座和统治地位了。

    内心激烈的斗争让李豫情不自禁的捏紧了拳头,指关节都捏得发白了,独孤氏端着一碗燕窝走过来看见李豫的神情有些不对劲,担心的上前问道:“陛下,你怎么啦?”

    李豫回过神来,换忙掩饰:“哦,没事,没事,你端的什么?燕窝啊,朕正感觉饿了!”

    站在门外伺候的一个太监把殿内刚才发生的事情看得和听得一清二楚,轮值的时间结束之后,他立即离去。

    摄政王府,练武场。

    赵子良拿着枣阳槊与护卫军统领马遂打斗得不亦乐乎,两人骑在马背上你来我往杀得不可开交,不到一会儿工夫,马遂就招架不住了,败下阵来,打马退到一边抱拳道:“大王神勇,微臣不是对手!换张将军上吧,微臣实在撑不住了!”

    赵子良时常跟军中大将们过招,主要是为了活动筋骨,到了他这个境界的武技,与一般人较量已经没有什么作用了,他平时主要通过频繁的体能修炼以保持身体机能不退化,并努力试图更进一步,另一方面通过打坐在脑海中修炼自己作战技能的意识,在这两方面的修炼每进行到一段时间之后就以意识驱动身体来做试验,看看自己的战力是否得到了提高。

    赵子良向虎牙军统领张贲和选锋军统领赵北同时招了招手:“你们两个一起上!”

    以二打一,张贲和赵北并不觉得是耻辱,他们都知道单凭一个人与赵子良过招根本就撑不了几招就会落败,两个人一起上还可以多撑几招,要知道在过招的过程中,赵子良是绝对不会放水的,他们这些大将虽然每次都被赵子良打得鼻青脸肿,但都很高兴,因为每次跟赵子良过招在武技上都会有一些进步和感悟。

    张贲和赵北两个人上马与赵子良接战,一共只撑了十二招就双双被赵子良打落下马,但却没有受伤。

    “今日就到这里吧!”赵子良说着跳下马来,两个壮汉兵士跑过来把他的枣阳槊抬走了。

第1066章 提拔王子颜

    玄十八匆匆走过来对赵子良抱拳道:“大王,关东那边传来消息,郭子仪抵达洛阳之后接管了元帅府,不过元帅府已经成空架子,太子带过去的主要官员在他受伤之后都跟随他回到长安,因此元帅府已经没什么得力的官吏,郭子仪上书说请大王派一些官吏过去充实元帅府!另外,李晟将军已经率部赶到了荥阳,并与李灵曜大战一场,李灵曜大败,损兵一万八千人,退回中牟死守,李晟将军因麾下大多都是骑兵,无法进行攻城作战,因此只能退回荥阳待命休整;郭子仪上书请求大王把李晟部归于元帅府指挥,并允许元帅府自行招募兵马,用以平叛!”

    赵子良接过侍卫递过来的毛巾擦了一把汗,坐在旁边的椅子上,对玄十八说:“回复郭子仪,朝廷已经派了一些官吏前往洛阳,目前已经在路上了,很快就会抵达!另外,李晟部不属于朝廷军队编制,为避免发生摩擦,不能把李晟部的统辖权归于元帅府辖下。李晟部只服从摄政王府的指挥”。

    “朝廷军制正在进行革新,今后不再允许统兵大将自行招募兵士,招募兵士的事情由兵部统一进行并操练,操练的新兵达到要求之后就会分派到各军补充各军缺额的兵力,因此不允许元帅府自行招募兵勇”。

    “出征在外的军队,朝廷会调拨军费,由出征军队派人自行向民间购买粮草和其他军资,购买价格按照市场平价购买,并具有优先权,民间商人必须配合,不得推诿,或由当地官府负责协助筹办,所需费用从军费中支出。朝廷兵部只负责供给兵器甲胄弓弩箭矢、军服军被和鞋袜!”

    “最近几个月之内朝廷各军正在进行整训,兵部在全国各地招募新兵的事情正在进行当中,因此洛阳方向暂时没有兵力增援,只能就地防守,若要进攻叛军,只能从淮南和淮西向汴宋方向进攻!等到朝廷各军整训结束,朝廷就会立即派出军队增援!”

    赵子良的这些规定,可以说给军队将领增加了多项限制,让他们不能再私自招兵,也不能私自向民间或当地官府征收军费,军饷军费、军备后勤、兵员都由朝廷统一供应,同时在权利上互相制衡,还有监军监察军纪,这就等于掐住了军队将领的咽喉,不听话就捏死你!

    旁边有一个小吏,迅速把赵子良说的这些记录下来,玄十八点点头,问道:“大王还有何吩咐?”

    赵子良想了想,想到了李元淳,当即说:“发出诏令给李元淳,本王想了解河阳军遭遇埋伏的详细情况,让李元淳回京述职!永平军偏将刘洽在守卫州期间指挥若定,用弱势兵力抵挡了田悦的强大攻势,颇有才干,调任孟州防御使,在元帅府听用,河阳军暂时由刘洽统领!”

    河阳军只剩下五千余人了,编制很不完整。赵子良这么做的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撤销河阳节度使一职!玄宗、肃宗以及代宗前期为了平定或征讨叛军,任命了一大堆节度使这种封疆大吏,虽然对平叛颇有好处,但却也遗祸无穷,毕竟不是所有节度使都是忠诚于朝廷的,赵子良现在这么做也是给他们擦屁股。

    “明白!”

    高尚这时匆匆走过来拱手:“大王,微臣有要事禀报!”

    赵子良知道高尚不当场说出来,肯定是不方便,因此对玄十八点头道:“就这样,你去办吧!其他人都去忙吧”。

    众人纷纷散去,赵子良背着手沿着练武场走动,高尚跟上说道:“刚才从宫中传来消息,裴冕秘密去见了皇帝!”

    “哦?他说什么?”赵子良毫不意外会有人在皇帝面前进谗言,这种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裴冕对皇帝说大王是故意让太子去关东统兵平叛的,目的是打击太子势力,太子并不通晓兵事,而且又年轻气盛,取胜的可能性很小,如果太子战败,大王就有理由对太子动手,若太子在战事中遭遇不幸,这正中大王的下怀!”

    赵子良听了这些话,表情很平静,“皇帝什么反应?”

    高尚道:“根据内线的判断和分析,皇帝尽管没有相信裴冕的话,但是皇帝的心却乱了,对大王的信任开始动摇!如果内线的判断和分析正确的话,微臣担心会出事!”

    赵子良停下,站在原地沉默半响,转过头来对高尚说:“该来的终究会来,躲都躲不掉!派人去传王难得之子王子颜来见本王!”

    高尚拱手:“是!”

    “等等!”赵子良叫住高尚,想了想后说道:“算了,王难得当年做过我的副手,安史之乱期间又在我麾下作战,算起来本王在朝中与朝廷大臣们的关系,除了臧希晏之外,就数他跟本王的关系最融洽了,本王还是亲自去一趟看看他的后人!”

    王难得在宝应二年病逝了,生前累封琅邪郡公、出任英武军使,死后被追赠潞州大都督。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