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将军烈-第6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玄十八心头一凛,感觉到有些不妙了,看来对方的势力已经庞大到有些超出了他的想象,他这边抓人是在深夜进行的,而且还进行过掩饰,这才过去多久,就有人得知了消息?还知道他没有证据?

    在曹应祥的带领下,二人来到了太极殿,并被他安排在最靠近殿门便位置站好,此时大殿上李和赵子良正在接见渤海国和日本国使臣的朝拜。

    玄十八拉了拉旁边有个官员低声问道:“这位大人,这什么情况?怎么渤海国和日本国都突然先后派来使臣?这些年好像没听说他们再派使臣过来的啊啊!”

    那官员见玄十八是被曹应祥领进来的,又没有见过,就猜到他应该是随从赵子良从西秦来的官员,于是低声道:“还不是渤海国和日本国听说摄政王御驾抵达了长安,他们才急急忙忙派使臣过来的,前些年渤海国被浑将军打得屁滚尿流,要不是大军准备不足,不适应长时间在东北苦寒之地作战,早就把渤海国打趴下了,这次他们肯定是听说了摄政王御驾抵达了长安,担心摄政者会兴兵攻打他们,因此才派使臣过来临时抱佛脚的!”

    玄十八恍然大悟:“我说他们这次为何屁颠屁颠的跑过来呢,原来如此!对了,这两国使臣副使都是什么路数?竟然这么嚣张?”

    那官员撇了撇嘴:“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渤海国的使臣叫大义信,此人乃是渤海国国王大钦茂的弟弟,被人称为王弟,富有才干、文韬武略不在大钦茂之下,而且年富力强;此外,随行副使是大钦茂的族弟大元义,二人都有枭雄之姿”。

    “日本国这次派来的遣唐使藤原葛野麻,副使石川道义。据说这藤原葛野麻的妹妹藤原上子是日本恒武天皇的皇后,藤原葛野麻是天皇的大舅哥,因此受到重用!”

    玄十八嘀咕道:“原来都是皇亲国戚!”

    这时大殿上的日本国使臣藤原葛野麻对赵子良和皇帝行礼后说道:“皇帝陛下、摄政王殿下,我国天皇陛下此次派小臣前来一是来朝见皇帝陛下和摄政王殿下,敬献贡品,以示我大日本国对天朝的尊崇,贡品有上品珍珠十斗、海兽皮五十张、海兽肉三百斤、海兽肾一百副、鱼翅五十斤、金锭三百枚、艺伎十名!礼单上这些贡品都有两份,分别敬献给陛下和大王,还请笑纳!”

    赵子良道:“恒武天皇有心了,孤和陛下都很高兴,来人,收下日本国敬献的贡品!”

    曹应祥上前接了礼单后退到了一边。

    藤原葛野麻又说道:“陛下、大王,小臣此次率团而来还有一件事情,我们日本国一向仰慕中原天朝的文化,以前曾多次派人来学习,这次我们也是抱着学习的态度而来,希望能被天朝允许接纳,为两国友谊架通桥梁纽带!”

    “可以!”赵子良答应,对朝臣中一人喊道:“太学院大祭酒何在?”

    “臣在!”一个头发胡须都花边的老头儿站出来拱手答应。

    “既然日本国派来学生向我大唐学习文化,太学院可安排他们入院学习,跟其他学子一样一视同仁对待,但我朝不负担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所需之费用,一切由他们自理!”

    虽然还要花钱,但藤原葛野麻还是很高兴,赵子良既然答应让留学生留下来学习,就表示两国关系还可以维持下去,这是他此次率团赶来长安的最大目的。

    “多谢大王!”

    不过赵子良却突然说道:“不过孤听说日本国国王自称天皇,既然日本国臣属与我中原天朝,为何还敢自称天皇?你此次回去之后转告贵国国王,立即把称号换掉,只准城国王,不准称天皇,否则就是我对大唐皇帝不敬,明白吗?”

    众臣听了这话感觉十分解气、舒坦,就连懵懂无知的皇帝都显得很高兴。

    藤原葛野麻顿时苦瓜着脸,“大王,这天皇之称是自古以来就有了并且一直传下来的,怎么能说改就改?擅改天皇称号的话,肯定会引起民愤啊!”

    赵子良立即阴沉着脸说道:“这么说日本国这次派使团过来朝见纯粹只是做做样子,实际上心里根本对我天朝没有丝毫敬畏之心喽?”

    “不是,不是,大王息怒,小臣这次回去一定把大王的话带给我国天皇”

    “哼,你们是要天皇的称号还是要安宁,由你们自己选择,一年之内,若本王得知日本国主还在使用天皇的称号,孤一定兴兵讨伐!”

    藤原葛野麻心里哇凉哇凉的,以前中原朝廷没有拿得出手可以进行远洋航行的大船,因此日本国不担心中原打到日本去,但是现在不同了额,中原朝廷有许多大型战舰,这些战舰每一艘都能够航行到日本国甚至更远的地方,中原朝廷对日本的攻击随时可以进行。

    赵子良又看向渤海国使臣大义信,问道:“渤海国使臣大义信,大钦茂这个老东西让你们二人给陛下和孤送来了什么?”

    大义信立即拿出一份礼单念道:“国王命小臣等给陛下和大王敬献熊一头、熊掌五对、猛虎一头、虎骨一副、虎鞭两副、鹿茸十副、上等兽皮三百张、百年老参五支、灵芝五斤我国国王听说摄政王回到长安,本想亲自前来朝见,但奈何年事已高,已无法远行,特遣小臣等前来拜见,国王说我国与中原天朝是一衣带水的关系,希望日后能够与大唐继续和睦相处、加强通商和文化交流往来!”

    赵子良道:“大钦茂倒是一个有远见的人,但是当年本王命他出兵协助大唐攻打新罗,这老小子竟然以种种理由推脱,这摆明了是不给孤面子,如今我们两国的战事虽然停了下来,但并不代表孤咽得下这口恶气”

    大义信连忙道:“大王息怒,我渤海国承平日久,百姓们都不想再起干戈!大王天威远播,诸国臣服,我国国王也为当年之事后悔莫及,但事已至此,也只能尽力补救。此次我国国王命小臣带来请罪书,请大王原谅我国国王当年之过错,请大王过目!”

    赵子良当即大手一挥,让旁边一个大臣接过请罪书就念了起来,大义信和副使大元义的脸色要有多难看就有多难看。

第1283章 最终裁决

    “这请罪书写得还算深刻,词句显然是进过仔细斟酌过的!”赵子良表示了肯定,看向左右两侧的文武大臣们,问道:“诸位卿家,尔等以为我大唐应当怎样对待渤海国此次派使团前来请罪之事?”

    当即就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臣站出来拱手道:“陛下、大王,老臣以为我大唐作为天朝上国应该有包容的气度和宽阔的胸怀,正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既然渤海国王大钦茂对当年之事知道错了,也愿意改正,并且表示永远臣服我大唐,老臣认为应该予以宽容和优待,况且这次使团送来这么多贡礼,说明他们的态度还是不错的!”

    哪只这老臣刚刚说完,又有另外一个大臣站出来反对:“陛下、大王,臣不赞同对渤海国予以宽容和优待,当初大王可是明确下达了让他们出兵协助攻打新罗国,日本国远在海外还情有可原,但渤海国与新罗近在咫尺,却以种种理由抗旨不尊,对于这种现象,臣认为绝不能姑息,倘若其他部族也跟渤海国一样,我大唐还有什么天威可言?大王的旨意对于周边部族和属国岂不是毫无作用?”

    这话一出,立即引来了不少大臣的附议,纷纷站出来支持,不过也还是有一部分人支持不追究、要宽容和优待渤海国的意见。

    大家争论了一番,赵子良看向卢杞和关播问道:“二位相爷,你们认为呢?”

    卢杞眼珠子转了转,对关播示意道:“关相,还是你先说吧!”

    关播沉吟一下,站出来拱手道:“陛下、大王,微臣认为既然大钦茂派来使臣过来请罪并进献了不少宝物,这说明对方确实是由悔过之意的,我们如果再兴兵攻打,这就显得我大唐气量太小了,而且有欺压之嫌。所以,微臣认为还是应该予以宽容和优待,但是大王的和大唐的天威不可冒犯,必须要对渤海国做出处罚以示惩戒!对渤海国的惩戒,微臣有几点想法:第一,让渤海国割让扶余府、长岭府、鸭濠府、南海府这四府之地给我国;第二,让渤海国派出王子前来长安为质!第三、渤海国每年纳贡一千万金元给我国!”

    渤海国副使大元义闻言忍耐不住,当即大怒:“不可能,你们简直欺人太甚,我渤海国绝不会答应的!”

    赵子良没理睬他,看向卢杞:“卢相爷,你说呢?”

    卢杞只能硬着头皮站出来拱手道:“大王,臣赞同关大人的建言,但臣认为关大人提的条件太不附和实际了,渤海国的国土面积并不太大,产出有限,让他们每年拿出一千万金元纳贡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根本就拿不出来这么多钱!”

    赵子良这才把目光转向渤海国正使大义信,问道:“大义信,你说呢?”

    大义信语气坚定道:“大王,我国已经认错了,还送来了赔礼,而且还是国王亲笔书信请罪,如果天朝还是咄咄逼人,这就不是天朝上国的风范了!而且我渤海国虽然地少民少,但我渤海国子民绝不会任由别人欺负!”

    赵子良听了这话突然勃然大怒,猛的一拍御案,“放肆!多年以前渤海国就已经上书表示臣服于天朝,我大唐也正是册封渤海国国主为王,渤海国国王还有我大唐的正是官职名称,作为属国,既想要得到天朝的保护,却又不想做一些应尽的义务,你认为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作为一个臣子,却不服从朝廷的旨意,这是什么行为?你认为孤和大唐帝国的权威就是被你们这些番邦属国用来一次次试探底线的吗?若你们渤海国仅仅想要以一纸请罪书就抹平这件事情,孤很负责任的告诉,不可能!关相的意思就是本王的意思,三个条件,第二个条件不能更改,第一个和第三个条件可以谈,但不能抹掉,这就是孤的最终裁决,你若不想谈,可以,立即滚回去,咱们兵戎相见,就算以我大唐举国之力,也要灭亡渤海国,屠尽所有渤海国人!”

    大义信终于感受到了赵子良强硬的作风,大唐短时间之内也许拿倭国没什么办法,毕竟有大海之隔,但是对渤海国,大唐随时可以出兵攻打!如果他不答应谈判,那么赵子良就有足够的理由让朝廷上下所有人都支持出兵攻打渤海国,到时候赵子良一纸诏书下达,不会有任何掣肘,以举国之力,不只是说说而已!

    大义信如遭雷亟,身子像抖筛子一样抖个不停,脸色煞白得没有一丝血色,他很清楚,以小小的一个渤海国,绝对是无法抗衡大唐以举国之力攻打,更何况赵子良背后还有一个西秦国,尽管赵子良已经把西秦王位让给了儿子,但谁也不会怀疑他能够调动西秦兵力。

    “陛下、大王此事事关重大,小臣小臣无法做主啊!”大义信跪倒在地上用尽全身力气喊了出来。

    赵子良根本不为所动:“无法做主?那你有什么资格做使臣?来人,带他们下去,三天之后开启谈判!关播,由你来代表朝廷负责谈判事宜!”

    “遵旨!”

    渤海国的正副使臣在撕心裂肺的叫喊声中被带出了大殿,文武大臣们都感觉到了赵子良的天威,在对待周边番邦和部族的态度上,赵子良这个摄政王明显要比本朝历代先帝都要强硬,甚至历代皇帝之中都找不到一个能够像赵子良这样的人。

    岂知,赵子良又突然看向我国使臣藤原道:“藤原,若无其他事情,你们也可以走了,你们的出使任务已经完成,不日就可以返回倭国,记住孤的交代,你们没有其他的选择!”

    “嗨!”藤原等人弯腰鞠躬,然后在太监的带领下退出了大殿。

    渤海国和倭国的使臣虽然走了,但朝会并未结束,赵子良见皇帝坐在宝座上不停的打着哈欠,转身对皇帝道:“陛下若是累了,可先行返回内宫休息”

    皇帝大喜,站起来道:“哎呀,太好了,这里真是太无趣了,正好朕要去玩鸟儿,你们继续啊,朕走了!”

    皇帝拍拍屁股像小孩子一样蹦蹦跳跳从侧面小门跑出了大殿,几个太监立即追上去:“陛下慢些,慢些,等等奴婢们”

    大臣们一阵无语。

    这时延王李玢站出来拱手道:“摄政王,玄大人已经到了,本王就是想知道他到底审出来什么了?难道就仅凭那个疯了的贾荣的一面之词就要将一个宗室国公、太子太师逮捕吗?如果是这样,朝廷大臣们的安全岂不是都成了问题,岂不是要人人自危?这朝廷还有法度可言吗?是不是李唐宗室王爷国公们现在已经沦落到任何人都可以欺负地步?这天下还是李唐天下吗?”

    赵子良看着李玢极为气愤的控诉,说道:“延王和诸位宗室王爷和国公们的心情,孤很理解,逮捕李勉是孤同意的,孤当然也不愿意这么做,李勉在宗室当中也是少见的有才干之人,当年还是本王亲自点将让他从太常少卿出任京兆府尹的,此后一路升迁,做两任宰相致仕,对重现大唐盛世荣耀贡献颇大,孤当然也不相信,甚至不愿意相信他是谋逆之人,但朝廷之事绝不能感情用事,根据调查显示,李勉有重大嫌疑,孤不能因为他是宗室国公、太子太师、也不能因为他在宰相任上有功于国就徇私枉法!正所谓真金不怕火炼,查一查又有何妨?如果他真与谋逆案无关,孤一定会还他一个公道,给他正名!”

    李玢拱手道:“摄政王言辞中肯,本王感慨莫名,但是玄大人的手段未免有些太下作了一些,直到现在为止,臣等依然不知道李勉被关在哪儿,竟然是谋逆案,又牵涉到一个宗室中人,为何不能正大光明的审问,而要藏起来秘密审问?倘若有些人要暗中栽赃陷害又如何是好?而且,本王对摄政王任命玄大人负责这件案子很是不解,就算是谋逆案,这也是我大唐之事,玄大人是西秦官员,负责这件案子似乎有些不妥吧?”

    这话等于是在公开跟赵子良叫板了,而且还说得头头是道,理由充分,赵子良连发作都不能,毕竟他只是摄政王,是一个外姓人,不是皇帝!

    赵子良压制内心的怒火,脸色平静的说道:“孤之所以要让西秦的官员来负责调查这件谋逆案,是因为谋逆案牵涉甚广,不说其他人,就只说李勉,他的身份地位已经是非同寻常,一般的大唐官员哪有资格来调查他?而且种种迹象显示这件案子的背后势力太过庞大和复杂,谁也无法保证朝廷官员当中有多少人已经被他们渗透收买,朝廷之中任何一个官员接手这件案子都要担心受到打击报复而不能全心全意查个水落石出!玄十八何在?”

    玄十八立即站出来抱拳答应:“臣在?”

    赵子良面无表情问道:“查案就查案,为何要搞得神神秘秘?人关到哪儿去了?为何不关在天牢?”

第1284章 与宗室交锋

    玄十八额头上渗出了汗珠,回答道:“回大王,此前王驾鹤在天牢撞墙自尽、贾荣被逼得装疯卖傻,臣认为幕后主谋能够在那么短的时间内采取行动,天牢守卫狱卒已经有人被收买了,一定有人接应配合。但臣毕竟不是大唐官员,无法对天牢守卫做出调查和调整,倘若把李勉也关在天牢,臣无法保证他的安全,若他也遇害,这条线索就彻底断了,再想找到新的线索将难上加难!通过王驾鹤撞墙自尽一事可以看出,王驾鹤和贾荣是在谋逆案之中是重要人物,否则幕后主谋不会这么急不可耐的在他们刚刚关进天牢的当天就出招,而且从王驾鹤和贾荣满门被屠一事可以看出,幕后主谋有多么凶残和可怕,为了让他们闭紧嘴巴,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这是已经失去理智和疯狂的表现!”

    赵子良扭头看向李玢问道:“延王和诸位宗室王爷国公,这下你们都清楚了吧?孤掌权这么多年来遇到的刺杀不知凡几,可这次的性质完全不同,虽然孤的两个王妃在这次刺杀事件中身陨,孤的确很痛心很愤怒,但这不是孤真正大动干戈的原因,原因诸位都知道,他们竟然囚禁军中大将、谋夺兵权、起兵叛乱!这是绝对不能容忍和妥协的,你们是大唐的宗室,如果叛乱成功,对你们有什么好处?你们也将是叛贼屠杀的对象!诸位,你们要搞清楚你们的身份,孤现在维护的是你们李唐的基业,你们应该跟孤站在一边坚决反对这种有损大唐基业的叛乱,而不是在这儿添乱!”

    李玢一张老脸涨得通红,心里只想骂娘,却又不能骂出口,压下心中怒火,拱手道:“好,既然摄政王这么说,本王也不想别人在背后骂,但是本王认为抓人的理由有些牵强,据本王所知,贾荣已经疯了,一个疯子的怎能轻信?难道就凭一个疯子的话就要对一个朝廷重臣、宗室国公动手?朝廷还有法度可言吗?”

    赵子良道:“好,既然延王这么说,那就让我们看一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