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女生存手册-第1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七妹妹!”她叫得极亲热,几步就上前握住了七娘子的手,“啧啧啧,我瞧瞧我瞧瞧,真是江南水乡走出来的姑娘,这通身上下就是惹人怜爱,叫我看了,恨不得搂在怀里亲一口!” 

  七娘子倒是被敏大奶奶的气派闹得有些不知所措,略带了一丝尴尬,“大嫂客气了……” 

  两边就笑着见过礼,又说了几句吉利话,七娘子才请敏大奶奶在主位坐下,又让七姨娘在偏位上坐了,三人说些闲话。 

  七姨娘人虽然玲珑,话却不多,七娘子更不是聒噪的性子,满屋子就听到敏大奶奶一个人的声音,“听娘说,上回有幸进宫随班行礼贺皇后受封,见了宁嫔一眼,真真是风华绝代,那一股娇憨的气质,连皇后都爱,宴席上还特地赏赐了宁嫔三杯酒……统共宫里的那几个主位,都没有宁嫔那么大的面子!” 

  夸奖六娘子在宫里的体面,是最好不过的马屁,七姨娘脸上顿时绽出了笑容,“虽说我身份低微,但自小把宁嫔带大——这孩子没有什么才华,无非就是仗着一张脸讨人喜欢,唉,跌跌撞撞,不意竟然有了这样的运气进宫服侍,我是日夜悬心,就怕她无知,冲撞了贵人,自己获罪倒没什么,连累了杨家,倒是她的罪过了!” 

  敏大奶奶眼神一闪,又满不在乎地一笑,“连累不连累的,七姨奶奶是过虑啦,宁嫔的性子讨喜着呢,我娘亲时常进宫陪太后、太妃说话的时候,提起宁嫔,都说是后宫难得的开心果,虽说眼下还无宠,但毕竟皇上还没出小祥,等出了周年,有宠不过是早晚的事!” 

  七姨娘和七娘子不由就交换了一个眼色。 

  这位敏大奶奶,倒是难得的通透。 

  杨家的几个亲戚都有丧事在身,无事不能出门,六娘子品阶不够,也无法随心所欲地打发人出宫和娘家通消息,欧阳太太若是能够时常进宫与太后太妃说话,现阶段对杨家来说,当然有很大的价值。 

  敏哥自然不是简单人物,而这位敏大奶奶,看来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 

  七娘子不禁有些不解:既然敏大奶奶这样通透,又怎么会放任南音在自己之前受孕。庶子生在前头,将来可有无穷无尽的麻烦事在后头等着…… 

  不过,这到底是二房的家事,七娘子也无意置喙。 

  正自出神时,敏大奶奶又和七姨娘说起了权仲白。 

  “您也知道,我娘身子骨不好,去年十一月就犯了几次病,要不是为了侍疾,我是一定一早就登门给伯母请安的——改日,等出了年节,一定上门给伯母赔罪——这话又说岔了,废了千辛万苦,请了权神医上门,哎呀,权神医架子大啊,手指才一粘我娘的脉门,就冷冰冰地说,‘世伯母平日里心事就重,疏于保养,这一向似乎饮食上又不能安耽’,把我娘四十多岁的人了,说得脸红耳赤的。自从前头那个短命的二少奶奶过世,二少爷就像是换了个人,五年前来扶脉的时候,笑面迎人,叫人如沐春风……” 

  一边说,敏大奶奶一边瞧七娘子,就连七姨娘都不禁瞥了七娘子几眼。 

  大老爷虽然下了决定,要把七娘子许配给桂家,但是他也不是三岁小儿,没见过桂含春,是肯定不会把消息放出去的。 

  敏大奶奶这一番话,完全是出于好意。 

  七娘子冲敏大奶奶感激地一笑,敏大奶奶眼神一亮,就拍着手笑,“看看,咱们家七姑娘这一笑——七姨奶奶别生气,比宁嫔也差不了多少嘛!” 

  这个敏大奶奶,实在是个妙人。 

  七娘子对她就额外多了几分热情,因大太太必须别室静坐,不与亲戚相见,久坐难免不便,就起身邀敏大奶奶到后院进茶。 

  “今年守孝的人家多。”她一边走一边和敏大奶奶闲话,“不然大年初一,也没有这样安静,京里亲戚毕竟要比苏州更多……” 

  敏大奶奶一边走一边好奇地左顾右盼,“可还不是?大年初一自己亲戚走走,还算好的了,初二初三,忙得简直不可开交,就是今年初三,还要带着姑爷回门。” 

  提到敏哥,她的声音里就出现了一点微乎其微的不耐烦,好像在谈一只不听话的小狗,虽不惹人喜欢,却又不好丢弃。 

  七娘子不禁侧目。 

  这么一个爽快利落有北方豪气的女子,虽说长相上不能说多出挑,但至少也不惹人讨厌。娘家又殷实……以敏哥的性子,怎么就和她处不来!又让十一郎避之唯恐不及…… 

  “说起来。”她就和敏大奶奶谈起了李家,“自从上京,也很少听到李大人的消息了,不知道十一世兄明年春天还要不要下场应试。” 

  提到自己这个表哥,敏大奶奶更是嗤之以鼻,“嗳,不瞒七妹,我是真看不上你们江南的男儿家,表哥大好男儿,在江南学的那都是什么,一身的算计。我说,这女儿家算计,是没有办法的事,一辈子就困在茶杯大小的宅院里,见的都是这些人,不算计有什么办法?可男儿家就不一样了,表哥在李家不开心么,大可以考个武举从戎,要些本钱经商,卯足了劲要考进士做官多分家产——有什么意思!” 

  七娘子简直被敏大奶奶说得无言以对。 

  难怪敏哥和十一郎都不喜欢她,女人太爽快利落,反而很难得男儿的喜欢。 

  她就微微笑,“大嫂的性子,倒是很有几分西北的爽脆,不像是京里出身的少奶奶。” 

  敏大奶奶一拍腿,“可不就是在西北长大的?我们家祖籍山西,我自小在祖父膝下长大,十三岁才来了京城。” 

  她一时竟沉默下来,又慢慢地叹了口气。 

  “京城虽是个好地方,可京城的女儿家,往往就不讨人喜欢。” 

  七娘子顿时心有戚戚焉。“大嫂说得是……” 

  她忽地唐突地顿住了话头。 

  看敏大奶奶眼里的泪花,就晓得她所说的那句话,并不是七娘子所想的意思。 

  京城的女儿家不讨人喜欢,竟然到了这个地步,以至于连敏大奶奶的眼泪都逼出来了? 

  她不禁皱起眉头。 

  又细细地打量了敏大奶奶的穿着打扮,在心底回味起了她的行为举止。 

  # 

  过了上元节,这年就算是告一段落了,大老爷开始照常进宫轮值办差,大太太还是在家苦挨着她的孝期,七娘子又继续自己平静的生活。敏大奶奶特地上门给大太太陪了罪,就又回娘家伺候欧阳太太去了,只是给七娘子送了两次时鲜果品,七娘子自然也打点礼物回送不提。 

  承平元年的正月反常的平静,按理说,在昭明二十五年,皇上还有些不便,不好大展身手——以年号来说,那毕竟还是先帝统治的年头,一脉相承,纵使有什么要变革的地方,也都要留到承平元年来颁布。但元年元月,皇上却似乎没有一点变革人事的意思,成日在后宫消磨时间,连阁老们都不见了,倒叫朝廷上下,有了一股别样的紧张气氛。 

  大老爷虽然面上不显,但情绪也罕见的现了紧绷,虽然还维持着名士风度,但杨家有几个糊涂人?两个姨娘都看出来大老爷情绪不好,无事时决不在外走动,偏偏大太太一无所觉,只是忙着为五娘子预备催生礼,又派人和二娘子互通消息,将产婆送到了平国公府,更是在家日日求神拜佛地许大愿——五娘子是五月初有的身子,算起来,进了二月就随时可能生产。 

  两个高层都有心事,杨家的气氛说不上轻松,但较之在江南时的腥风血雨,却又已经算得上平静。七娘子早练就了一身本领,心若止水,只是在后院静候那一天的到来。 

  进了二月,桂含春也终于进了京城。 

  他是以受赏的名义进京的,朝廷自然安排驿馆招待住宿,头一日晚上才进的京城,第二天早上就打发人来给大老爷请安,偏巧大老爷一整日都在宫中轮值,桂含春也要到兵部有事,大太太索性约了二月初十请桂含春过来吃饭,男丁有大老爷陪客,大太太不出面招待,就不算是越礼。 

  桂含春自然答应,二月初十一早,他就上门拜见了大老爷,在外院与大老爷说了半日的话。 

  大太太早已严阵以待,将七娘子叫到身边坐着,又架了屏风,“你也亲眼看一看含春的样子。” 

  七娘子却依旧提不起一点兴头。 

  如果说她对权仲白还有那么一丝基于感恩的关心,对桂含春,却是只剩下当时在百芳园里模糊的一点印象了。 

  事已至此,只要桂含春还有个人样,两家的婚事也就一定会结成了。杨家七个女儿,前六个无不是盲婚哑嫁,也就是五娘子在婚前见了见自己的夫婿。当时的年代,与其说女人是嫁给男人,倒不如说是嫁给他的家庭,把自己的终身幸福,寄托在屏风后的一眼上,是极其荒唐无稽的一回事。 

  反正有娘家的一点后盾,在哪里,她都有信心立足,是桂家还是权家,有什么关系? 

  索性就和六娘子所说一样放开手——说来也好笑,与她最是息息相关的婚事,却是七娘子唯一没办法为自己做主的。当然,要抗衡也不是不行,只是就算抗衡了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她总不能一直靠着封锦。 

  桂家家风严正,人口简单,三个儿子都是嫡出,继承顺序严明,就算有什么糟烂污,也不会比杨家更丑恶。既然如此,七娘子还有什么好挑的? 

  在这样平静若死水的心情里,七娘子就等来了屋外的通传,“桂家少将军请见太太,给太太请安。” 

  大太太忙也端正了坐姿,露出了一抹略带兴奋的笑意,“还不快请进来!” 

  桂含春于是大步进了内堂,给大太太行礼,“小侄见过世伯母。” 

  他身量挑高了不少,龙行虎步,举动虽得体,却自然而然带出了军人特有的肃杀,行过礼,便抬起脸将面上的疤痕暴露在大太太同屏风后的七娘子眼前,容色极为平静,“多年未见,此时相逢,本应欢欣……” 

  这是在拜见带孝长辈时特有的叙哀礼,有孝在身,本来不应该见客,但时移俗易,齐衰不杖期的孝,过了头三个月就可以与客人相见,只是不能主动上门拜访。这来拜见的客人,就要与主人叙一叙丧亲的哀苦。 

  这都是多年的古礼,今人相见,多得是不尊礼节的,只看桂含春这一句话,就能晓得他实在是个知礼之辈。 

  大太太顿时有了一丝激赏,一边细看桂含春的容颜,一边请他起身就坐。“先父已是耄耋之年……” 

  又怀念了秦帝师几句,才问桂含春,“在西北的几年,过得不容易吧?” 

  桂含春不禁就摸了摸面上的疤痕。 

  这疤痕虽然说不上太丑陋,但也绝不悦目,肉像是被削平了一块,使得两边脸颊不大对称,又带了这一块胎记一样的暗红,就让这青年看起来多了几分狰狞。 

  他容色平静似水,“西北居,大不易,含春也早已惯了这刀头舐血的日子。” 

  七娘子就觉得很有趣。 

  虽然权家与桂家和杨家结亲的意愿都相当积极,但看来这两个当事人都别有怀抱,并无意于自己。 

  权仲白怀念亡妻,这也很正常,毕竟当年他言谈中就流露出了对三小姐的深情。 

  桂含春也是没了当年的腼腆——好在七娘子也从不自作多情,她与桂含春相见时年纪还很小,她不觉得桂含春有可能喜欢上当时的自己——不过,这来给未来的岳母相女婿的时候,容色这么平静,话里又不离一个血字……怎么看,都不像是对这门亲事很热心的样子。 

  大太太自然也不是毫无所觉。 

  她不禁就皱了皱眉头。 

  正要说话时,外头却又有了人声,却是梁妈妈的声音,一路往里响了过来。 

  “桂将军!”她匆匆向桂含春行礼,“奴婢行事无状,多有叨扰,请桂将军恕罪!” 

  也不等桂含春回话,就紧了几步,在大太太耳边轻声说了几句话。 

  大太太神色顿时一动。 

  “这就发动了?”她难掩惊讶,又有了些忧虑,“——还早了点吧?” 

  七娘子顿时会意:是五娘子已经临盆了。 

  五娘子要生产,大太太如何还有心思和桂含春应酬?桂含春也甚有眼色,不一会就告辞了出去。大太太只急得和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坐立不安团团乱转,口中念佛之声不绝于耳,又派了梁妈妈来回传递消息,下了死令:“有一点什么事,都要打发人回来告诉我。”一天连饭也不曾好生吃。 

  到了夜里,更是不安起来,“生了这么久,怕是孩子要不好!” 

  连带着大老爷、七娘子都无心做事,陪着大太太担惊受怕。到了后半夜,大老爷才打发七娘子去睡,“不要走了困。” 

  却也到底有了一丝忧色:就算是初产,骨盆开得慢,这十多个时辰,孩子也该落地了…… 

  好在到了第二天侵晨,喜讯就送到了大学士府:五娘子生了一对双胞男孩,母子平安。 

    ……………:出门一次被螨虫咬得厉害,啧,浑身痒得很,坐立不安的。 
  今晚草草吃了一点清炒藕片(脆生生的好吃),还有些卤味配了大半碗稀饭~ 


166、得意 

    大太太这一喜自然是非同小可,不要说是她,就连大老爷连日里也是面上带笑——一举得男,母子平安这八个字,在现代或者不稀奇,但在古代,却是多少贵妇人求之不得的造化了。 

    京城习俗,小外孙的一啄一用都由母亲娘家提供,大太太自然是早预备了男女两套,却不想这双胞子出生,襁褓倒是不敷应用,又忙着请二娘子手底下的两间纤秀坊分号加班加点,加倍赶制出了无数精致的襁褓衣裳,又因为出生是在冬日,还做了金线绣的小斗篷……虽说不上穷奢极侈,却也是尽量豪华。 

    “这两个宝宝要是能够站住脚,我们家五妹在许家可算是扬眉吐气了!”上门给大太太请安的敏大奶奶一语道破真谛,“本来就是正儿八经的世子夫人,按理这国公夫人病了,就应该让世子夫人执掌家务,仗着是新媳妇,活活压了一年,这不是现在儿子也有了身份也有了,娘家也硬气了?七妹你别不信,这往后的许家,可就是咱们家五妹的天下了!” 

    五娘子出嫁的头一年,可说得上是吃尽了婆家的苦头,婆婆孱弱无力回护,太婆婆一力打压,几个妯娌不是冷眼旁观就是落井下石,娘家远在千里之外,又自飘摇,上回七娘子见她,她才会那样凄苦地诉说,“当人媳妇不容易。” 

    可如今就不一样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大老爷高升阁老,自己生了一对男丁传宗接代,大太太又摆明车马要给五娘子撑腰,每回送东西给平国公府,都恨不得敲锣打鼓叫人来瞧瞧自家的女儿是多矜贵……倪太夫人就算有千般不喜,怕是也压不住五娘子。更别说几个妯娌,如今最大的屏障,也就只剩自己嫂子的身份了。 

    “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嘛。”七娘子笑着为敏大奶奶加了一杯茶,“让大嫂久候了,娘许久没有出门做客,难免要加意打扮……” 

    大太太身上有孝,自己都不敢进产妇门探望,免得冲撞了小孩,七娘子又没出嫁,不好独自上门,这对双胞胎洗三就是敏大奶奶代表娘家人上门探视,一来二去,倒是让两人迅速地熟稔了起来——敏大奶奶性子直爽,倒是不得大太太的喜欢。 

    “这算得了什么。”敏大奶奶挥挥手,不以为意,“我娘家有个表妹,那才叫折腾,每次出门不打扮两个时辰,是绝不肯罢休的,我就不耐烦起来,我说你长得这个样子,也有闲心打扮?再打扮也是这堆草料,瞧瞧人家达家的姑奶奶,不施脂粉也是仙女下凡一样的,就凭你,打扮两个时辰那也是东施效颦。” 

    话尤未已,大太太就出了内堂。 

    脸色还有些不好看,“再不走,要误了时辰了。” 

    就一马当先,掀帘子出了堂屋。 

    七娘子和敏大奶奶对视一眼,都不禁抿嘴一笑。 

    敏大奶奶真是深得粗豪二字精髓。 

    不过,也是因为正经婆婆不在京里,自己娘家又硬,和婆家关系又好,又是娇滴滴最得宠的小女儿…… 

    她的思绪一闪即逝。 

    也就和敏大奶奶一道追着大太太出门上了暖轿,换车往平国公府而去。 

    大太太过了年就满了八个月的孝,当时人守孝,斩衰三年也不过是二十五个月出孝,齐衰不杖期一般都服八个月就可以除服,她本待是要正经守满一年,免得挨秦大舅的训,此时五娘子一生产,却是再按捺不住,今日才过了十天月子,就要带着女儿、侄媳妇上门去探五娘子了。 

    “若是在从前,是肯定不会上门的,生女儿,也不会上门。”敏大奶奶又有一套说辞。“这生了儿子,竟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