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女生存手册-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愣头愣脑的小沙弥便接过签诗看了,与五娘子解释,“施主这一签是姻缘签,看签词的意思,倒不大像是什么好事,您所求的乃是虚无飘渺之物……这桩婚事怕是不成了。”

    六娘子禁不住吃吃的笑,五娘子看了她们姐妹一眼,急得跺脚,“哪个求的是姻缘签了?我求的分明是科考!我……我……我想知道大姐夫这一科能不能考中!”

    去年的乡试,乃是皇上整寿加开的恩科,今年才是正科,大姑爷也的确已经启程去杭州准备应考。

    六娘子倒是止了笑,“这是应当的,我们都该为大姐夫拜一拜,愿他这一科能中!”

    小沙弥却坚持,“若是做学签解,就更不通了,南无世界若虚舟,不用张帆任去留,俄闻晓唱丝纶后,月落空垂一钓钩,这签诗意境飘渺,不沾红尘气,所求者多半也是虚无缥缈之物,若求佛缘的,才算是求中了。施主求签时,心意怕是不诚吧?或许是那位尊亲今年出了什么事,不能应考,也是有的。”

    五娘子就住了口蹙眉不语。

    倒是六娘子有些不悦,“哪有您这样说话的,大姐夫人都到杭州了,哪里会不应考!”

    “这样虚无缥缈的东西,计较什么,成与不成,还不是看大姐夫自己。”七娘子只好打圆场,又格外多看了五娘子一眼,“还是去枫江楼看河景要紧。”

    五娘子便丢了赏封给那小沙弥,追着两姐妹出了屋。

    “看河景看河景!这里的签一点都不准!下回我们到观音山去!”五娘子犹有些不快。

    七娘子心中不由一动。

    以五娘子的粗疏,又哪里会想得到给大姑爷求签?

    再说,未出嫁的女儿为姐夫求签,始终也有几分怪异。

    七娘子就想到了封锦。

    不过,张先生说封锦年纪太小,这一科还是不会放他出来应考。

    七娘子就看着五娘子笑了笑,附和着,“下回去观音山——还没有去过!”

    #

    几个小娘子之前到寒山寺来上香,没有不来枫江第一楼看河景的。熟门熟路,撩起湘裙次第上楼。五娘子推了樟木雕八仙的窗子,就与六娘子挤挤挨挨,在向着河边的一扇大窗前抢着看河里来往的行船。

    运河这一段已进了苏州,一向极是热闹,河里行了无数小船叫卖小吃杂货,又有远自广州装了洋货来的大船,在小船群中缓缓前行。

    船上水手不乏高鼻深目者,六娘子与五娘子看得大呼小叫,嬉笑声传了老远,难得地现出了孩童的天真。

    七娘子独立在一扇小窗边,望着窗外的景色,不由也会心一笑。

    大家女眷,一向很少出门,尤其是她们这样的小娘子,一年能有次把两次出门的机会,已属难得。

    更不要说是看着这些最底层的老百姓,忙忙碌碌地挣着自己的生活。

    虽然衣衫破旧,蓬头粗服,但毕竟这些人脸上的笑就是笑,懊恼就是懊恼,要行便行,要停便停,当街可以咆哮大喊,也能纵声大笑。

    比起这些深宅大院里锦衣玉食的花瓶小娘子,他们要活得简单得多,也更自在得多。

    七娘子就不期然有几分悲哀。

    纵使今世锦衣玉食,仍与愿难足。

    谁叫她身为女儿?又是这样的一个庶女。

    七娘子就淡淡地叹了一口气。

    不论在哪里,都要好好活下去。又何必一味伤怀已经注定失去的东西?这一世,她也不是没有收获。

    她就慢慢地合上小窗,踱到了枫江楼临着寺内的那一面。

    寒山寺毕竟是千古名寺,寺内的风景,也称得上优雅,远远有几个小沙弥正担了水往斋堂行去,淡青色的袈裟掩映在山水小径里,远远的就像是一抹烟。

    楼下烹茶的几个小沙弥就议论起了今日的水,“到底还是虎丘的石泉水泡茶好吃。”

    “到虎丘大半天的路,哪个闲了无事给你担来泡茶?”

    “今日阿谁招呼客人?”

    “大方丈亲自去萧大人府上诵经,二方丈来招待客人。”

    几个小沙弥的声音里都还带了稚嫩,说起大方丈、二方丈,仰慕之情,都快要满出来。

    “萧大人上门请了三四次!”也不知在炫耀给谁听。“前朝他家里有鬼作祟,听讲是被打杀的一个小丫鬟,朝朝日日在院子里飘荡,晾出去的衣服,收进来就是一股血腥味!有两三个姨奶奶不在意,穿上去就是一场大病。”

    “听大方丈讲,这是极厉害的魇镇,要诵念七七四十九日金刚经方才好得。”小沙弥就笑,“诵经班子又有事做了。”

    话锋一转,又开始议论今日的斋饭,“又轮到明净师兄做饭,盐也舍不得多放两颗。”

    “明净师兄自己晚上跑出去买五峰斋的猪头肉嚼,斋饭哪里还煮得经心。”

    七娘子就关上了窗户,回身倚着板壁出起了神。

    眼底波光流转,无限思绪,隐隐露出。



巧合

    杨家的几个少爷是十月底进的苏州。

    今年收成不好,年景也差,全年都没有多少雨水,运河不少河段都接近干涸,几个少爷在路上就耽搁得久了些。

    到底是自家侄子,前几年也是看着长起来的,不论大太太还是大老爷都很高兴。

    两位少爷头天进了翰林府,第二天早上就由二太太领着来给大老爷、大太太请安。

    七娘子也就第一次见到了这三个堂兄。

    大少爷杨善敏今年十三岁,生得十分高大,已是可以与大老爷比肩了。这几兄弟都生得很像母亲,虽然不算多俊秀,充其量不过端正,但圆脸上似乎天然就带了微微的笑意,并没有富家少爷惯见的傲气。

    九哥的一张瓜子脸,比之就有些过于纤巧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九哥与七娘子的长相,渐渐也有了明显的差别。七娘子要更纤弱一些,九哥就有了男子汉的样子,可无论如何,这一张瓜子脸是甩不掉的了。

    二少爷、三少爷就在大少爷的带领下,给大老爷和大太太行礼。

    “多年未曾相见,着实想念。”大老爷呵呵笑,“你们父亲可好?”

    “父亲安好。”杨善敏回答得中规中矩,“就是挂念着大伯与大伯母,请小侄转致问候。”

    这孩子虽然才十三岁,但应对谈吐,已经有大人的样子了。

    就算是李家出名稳重的十郎,比起来都要少了一份大方。

    大老爷看着大少爷的眼神里,就多了几分赞赏,“好,看你谈吐有致,举止大方,想来这几年在京城也没有白住。”

    大太太却是冲二少爷与三少爷招手,“达哥,弘哥,路上可曾累着?”

    二少爷杨善达与三少爷杨善弘就靠到了大太太身边,一派自然的亲昵。“谢过大伯母惦记,路上虽然颠簸,但也不算什么。”

    九哥站在大太太身边,似笑非笑地看着两个堂兄与大太太的天伦景象。

    七娘子也并不十分讶异。

    在九哥出生前的那段时间里,大太太对两个侄子,肯定是关怀备至。

    九哥出生后没有多久,三个堂兄就跟着父亲上京了,对他们来说,大太太当然是最和气,最可亲的伯母。这份印象即使是多年后,也不会淡忘的。

    大太太总算还记得九哥。“见过姐妹了没有?这是你们四弟善久,想当年你们上京的时候,他还是个奶娃娃呢!”

    三个少爷连忙过来和九哥互相厮见。

    九哥就一个个的行礼,礼数周全,举止稳重,“善久见过大哥,二哥,三哥!”

    大太太又介绍,“别的姐妹,以前也都见过了,六娘子那时候还小,怕是也不认得几个哥哥了。”

    六娘子就有些羞怯地上前见过了几个哥哥。

    “七娘子是九哥的双生姐姐,从前一直住在老家,你们怕是没有见过。”

    七娘子笑着给三个哥哥行了礼,三位少爷自然也有还礼。

    看得出,他们对这些姐妹们并没有多在意,行过了礼,二少爷和三少爷就又偎到大太太身边。

    七娘子不由就看了二太太一眼。

    她坐在客位上,一脸欣慰的笑容,正擦着眼角,盯着自己的三个儿子看个没完。

    就连八娘子也是一脸的喜悦,病容都消散了不少,满眼里只有自己的几个哥哥。

    大老爷的面色却有些深沉下来。

    二太太最大的毛病,就是做得太直接了。

    就算没有人会不懂这几个少爷回苏州的用意,但也不必一见面就做得这么明显吧。

    就连大太太都有几分看不下去。

    和二少爷、三少爷又亲昵了几句,她就嘱咐九哥,“虽然几个哥哥今天刚到,姐姐们可以不必上学,但你还是要去读书的。时日也不早了,还是快过去吧,免得先生又要罚你的功课。”

    大少爷就忙对大老爷道,“伯父,父亲来的时候,也曾叮嘱我们,要好生念书……”

    “不差这么一时两刻的!”大老爷哈哈大笑,一脸的欣慰,“知道你们刻苦,但才到家,也要陪陪母亲,再说读书的事。”

    九哥就上前拜别父母,“善久去读书了。”

    小脸蛋绷得紧紧的,好像谁欠了他钱一样。

    七娘子见大太太只顾着和二太太说话,就忙给九哥打眼色。

    就算明知道几个哥哥回来的意思,也不好就端出脸色来给人看。

    说到底,这里头的事也并不是九哥端个脸色就能解决的。

    九哥就轻轻地长了口气。

    走了几步,又回过神来,“娘——”拖长了声音,一脸的爱娇,“中午我想吃山楂汁拌小王瓜!”

    山楂汁和小王瓜在这个季节都是难得之物。

    大太太就板起脸,“也要厨房有才能给你做不是?”

    九哥就嘟起嘴,哼了一声,“娘就会敷衍人。”

    大家都不由得轻笑起来,大老爷有些不高兴,“叫你去念书,还这么磨磨蹭蹭的,找打?”

    大太太反而回护起来,嗔大老爷,“儿子想吃个小王瓜,也不是什么大事。”和颜悦色地哄九哥,“若是有,就一定给你做,娘再不骗人的。”

    九哥就露了笑,欢欣鼓舞地牵着立春的手,出了堂屋。

    大太太与大老爷相视一笑。

    “这孩子。”大太太的话里多了几分疼爱。

    九哥毕竟是大太太一手带大,这么多年下来,哪里没有几分真感情。

    大老爷就起身向二太太告辞,“今年各处都不太平,衙门里事情多,先走一步。二婶今日就在我们家用饭吧。”又看了看几个侄子,微微一笑,“现在都念完四书了吧?”

    大少爷杨善敏就连忙恭敬地回答,“连小弟在内,都已经念完四书五经了,正学《集注》。”

    大秦取士,于八股文之外,尚加考诗词歌赋,八股文的指定教材就是朱圣人的《四书章句集注》,当然应试蒙童也要先把四书五经通读数遍,倒背如流了,才能开学进阶教材,九哥就还在基础教育的扫尾阶段,尚未念完四书五经。

    大老爷沉吟不语,对二太太点了点头,出了堂屋。

    大老爷一走,屋内顿时活泛了起来,至少五娘子就一下没了个拘束。

    “大堂哥在京里可曾见过二姐!”一下就迫不及待地打探起了二娘子的近况。

    大太太也顿时来了精神,目光灼灼地望住了敏哥。

    “男女有别,虽然也去定国侯府走动过,但自从二姐有了身孕,就没有再见过。”敏哥犹豫了一下,坦然告知。

    达哥与弘哥也没有别的话,一副以大哥为马首的样子。

    大太太就有些失望。

    不过,这三个男孩都过了十岁,敏哥十三,达哥十二,弘哥也有十一了,的确也不大方便进内帏走动。

    七娘子也松了一口气。

    不知道是消息传达不畅,还是二太太本人没有看清大太太的心思,这一关,几个少爷应付得不能说太好。

    二娘子在京里能依靠的杨家人,无非就是这几个少爷。

    尽管年纪不大不小,但也总应该时刻派人去问候着,才能起到撑腰的作用不是?

    七娘子就留神打量这三个堂兄。

    二太太说他们老实,也算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

    长子敏哥大方沉稳,虽然不能说很机灵,但也是应对得体。

    次子达哥一脸的温顺听话,但眼珠子一轮,也有些隐约的机灵。

    三子弘哥笑嘻嘻的,一时也看不出他的性子,但是有大姑爷这个真正的老实人在前,很容易就能分辨出这三个孩子与老实木讷都有一段长远的距离。

    几个孩子都聚在大太太身边说话,看得出,两个弟弟都很服膺大哥,大太太有问什么,都是敏哥挑头回答,达哥弘哥不过附和而已。

    五娘子却有些看不上这几个堂兄。

    “二姐在京里也就只有这几个兄弟。”她和七娘子说悄悄话。“也应该多走动走动嘛!”

    当然,这“悄悄话”声量不小。

    大太太就皱起眉头。

    七娘子忙掐了五娘子一把,笑着把话圆了过去。

    “男女有别,你问几个哥哥二姐的事,倒还不如问问他们许家表哥的近况。”

    五娘子白了七娘子一眼,真个就问敏哥,“大堂兄,那你离京前见过许家表哥吗?”

    敏哥有些尴尬,“一直闭门读书,很少和表兄弟来往来着……”

    有了二太太的关系,许家和杨家二房也算是亲眷,不过关系到底要远了一层。

    再说,二老爷不过是翰林编修,虽然前程无量,现在的官职终究也还是小了些。与许家来往起来,就比较拘束了。

    敏哥和许凤佳当然不会太亲近。

    弘哥却眨巴着眼,“五妹妹惦记许哥呀?”

    虽然比九哥还要大几岁,但或许是有兄长在前的关系,弘哥一说话,就露出了天真无邪,“许哥上半年就跟着表姨夫去天水了,我们哪里还能见到呢?”

    大太太和二太太不免都关心起来,一起问,“怎么就去天水了?”

    说起来许凤佳今年也才十三岁,就算许家要培养一个少年将军,也还太小了吧?

    弘哥就摇了摇头,“也是听说的,并不知道缘由。”

    “三姐夫去天水练兵,这我是知道的。”大太太难掩诧异,“怎么凤佳这孩子也被带在身边?三姐夫此番去天水,可不是……”

    今年天下大旱,西边的戎族随时可能东犯,与其说平国公是去练兵的,倒不如说他是去坐镇西北,以防戎族异动的。在这种随时可能爆发战争的时候把许凤佳带在身边,难道许夫人就不会担心?

    “像许家这样的武将世家,还不都是从血海里爬出来的富贵。”二太太却有些不以为然,“凤佳既然是世子,就要学会领兵作战,一味藏在深闺里,那是爱之适足以害之。”

    七娘子不由得对二太太刮目相看。

    没想到二太太居然说得出这样有哲理的话。

    “虽说如此,到底凤佳身份尊贵,可不是闹着玩的。”大太太却是一脸的担心。

    敏哥抿唇一笑,“大伯母,您就放心吧,表姨夫心底有数的……这次他可就带了世子一个人,几个庶兄都没有份。”

    大太太也就住了口,眼神闪动,思忖了起来。

    过了一会,自失地一笑,“是伯母老了,心思没有你们这群孩子灵动,这么简单的道理都看不懂。”

    几个小娘子也都恍然大悟。

    “也好。”二太太看了七娘子一眼,“恐怕这一次出去,凤佳的性子会沉稳得多了!封了世子,也就不能像以前那样荒唐啦。”

    七娘子心中暗恼。

    二太太真是无时无刻不忘提醒大太太浣纱坞前的事。

    她就顶了顶五娘子腰侧。

    五娘子还在回味敏哥的那句话,被七娘子一拧,一个机灵,回过神来。

    “没想到表哥这么有本事!”她一脸的神往,“我尚且没回过老家呢,他已经先去天水啦!”

    “桂家怕是也有些不舒服吧。”大太太倒是没有留意二太太的话,就被五娘子的说话分去了心神。“西北一带一向是桂家的地盘,现在三姐夫被派去练兵,多少有些分权的意思……”

    这就谁也不知道了,几个人都没有接话,大太太也放下了这个话头,和敏哥又说了几句话,就露出了疲态。

    众人纷纷告辞出来,二太太要领着三个儿子去家学听听先生讲课,八娘子要回家吃药,众姐妹便四散了各自回房。

    七娘子原本要直回西偏院,却被五娘子一把拉住了搂在身边,两姐妹进了百芳园里。

    “掐我掐得倒挺使劲的么?”五娘子声音虽小,气势却不弱,“拿姐姐当枪使,亏你好意思!”

    七娘子被五娘子搂得肩膀生疼,挣了挣才道,“五姐不要这样,多不好看……就是我想拿五姐当枪,也得五姐心甘情愿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