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烽-第3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姓参与热情高涨,军队自然也不能落后!督军府一声令下。驻扎各地地部队纷纷开始动员起来投入到抗灾除雪的任务中去,守卫边界的兵马也贡献出力所能及的量疏通道路。恢复通讯联络。
    奉天城,高勇率领家人也走上街头参与除雪大行动,其余官员也在各自管片上辛苦劳作。真正的冰天雪地,真正的自然风光,可是忙碌地人们无暇他顾。只想着尽快将雪除净,恢复奉天交通,恢复商贸往来。
    刚刚进入幽州没多久的卢植望着眼前情景感触良多◎民劳动地场面古今少有,甚至可能上溯到刀耕火种的炎黄时代。听着振奋人心的号子,凝望挥汗如雨的民夫,卢植的心头泛起阵阵涟漪,“北方已然如此,朝廷还有什么消?就算取得了洛阳又能如何?难道还能对抗民心所向?还能对抗高勇手中那数十万百战劲旅?”摇了摇头叹息一声,卢植不知道答案,也不想知道答案。踩着雪走进范县,孤单地背影只留下一句话:“但愿我的选择没有错,儿呀,你可要争气啊!”
    两日大扫雪,让许多人彻底了解了北方三州的真正量。一夜之间动员二三百万民夫投入一项工作,这在历朝历代都绝无仅有,更不用说早已式微言轻地朝廷了!如此强悍的动员能力一旦用到战争上,那可怕的情景无人敢想!而最令人登的还有民众的向心力,官府号召、百姓呼应,如此官民鱼水情放眼天下无人拥有。仅凭这一点,北方便已经立于不败之地!无论有心无心,反正这一场大雪让一些人暂时打消了念头、熄灭了野心,老老实实的蛰伏下来等待下一个机会这对尚不知情的高勇来说福祸未定!
    二十五日,众高官再聚一堂,每人面前除了改制草案外,还有自己撰写的一份建言稿。
    如此大事关系国计民生,肩负重则的他们谁也不敢有半点疏忽。
    “主公,对于草案的绝大部分规定我等没有异议,只是在土地转让相关条款上尚未取得一致!”沮授作为总欠人,已在昨日组织了一次讨论,激烈辩论下来统一了大部分口径,唯独在土地转让上互不相让。
    陈群起身道:“群认为二百亩上限过小,如若一年之前,或许刚刚合适。然而自从新式农具推广以后,仅一个民夫便能独自耕种超过二百亩土地,而据统计,冀州超过六口的户数高达四十余万,随着时间推移,单户丁口将继续增多,由此推知,二百亩土地不足耕种!于是,将有部分人被迫进入市镇工坊做工。”
    “这有何不好?”赵胜反驳道:“分流百姓,使其一部分进入市镇务工,一部分仍耕种土地,既有利于人口流动,还能促进工商发展,一举多得!”
    “荒谬!”管宁不悦道:“古人云:农者,国之柱石!怎可轻易触动?主公,切不可使民夫轻易离开土地,否则粮食何来?无粮则民饥,民饥则心乱,心乱则祸起!宁认为当效仿古制,每户至少五百亩!”
    “啊?”田畴大嘴一张,“万万不可!五百亩抵得上中等富户,放在以前”田畴没敢继续往下说,可一双眼睛却望向高勇。
    高勇呵呵一笑:“继续,各!”
    赵胜抢过话柄道:“五百亩一户两丁不足以耕种∝要雇佣民夫。如此一来,工商业用工何来?劳力都去务农,何人来做工?况且如今各地工坊用工缺口逐渐增大,工人一旦流失,必使工商受损,官府税收锐减!别忘了。如今官府岁入一大半仰仗工商二业的贡献!”
    “这”管宁明知道赵胜会拿税收说事,又看到田畴不住点头,只得张了张嘴,再也无力反驳。的确。牵扯到官府税收的稳定,任何理由都要掂量掂量,特别是他地教育经费直接与官府税收挂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时,法官国渊出言道:“渊赞同赵兄建议,田亩上限不可过多。然二百亩似乎确实略少。因此,渊有一建议。何不根据户内男丁数确定田亩上限?比如两丁三百亩,三丁以上封顶四百亩,多出来的人可以进入工坊谋生。如此一来既能保证粮食产出,又能提供充足的工人!”
    “好!就依此法!”国渊的建议最符合高勇的设想,原本允许土地适当转让的目地就是增加耕种效率。使农户向农场转化,同时为工商业提供劳动力,借以保证官府的税收稳定。“具体规章可逐步完善。
    其实田亩上限并非限定为四百亩。五百、六百亦无不可,当然前提是征得农户同意并到官府备案,且农户家中也需有相应的男丁,否则便要酌情回收!”
    “诺!”众人齐声道。
    “主公,还有一事需要请示,土改之后,原冀州占地超过上限的大户人家该如何疵?”陈群担心土地上限会影响大户民心。
    高勇嘿嘿一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若大户人家能够确保田亩全部得到耕种,则适当增加上限也无不可,但暂定不得超过三千亩!超过者,凡用于耕种地征收财产税,非耕种的加倍征收!不止田亩,房屋也一样,超过一定规模的全部征收财产税!”
    “妙!”贾诩一声称赞,“以官府的名义劫富济贫!”
    “怎么能是劫富济贫呢?”高勇露出两颗虎牙:“这叫做缩小贫富差距维护民生安定!”
    核心问题拍板后,其余的小问题也很快得到解决,毕竟在座的都是聪慧之辈,随便哪一个放到外面都是众势力争抢地热门人物。
    “冀州乃是此次变革的重中之重,务必谨慎小心,要秉持平和公正地态度进行。官府监督下的耕地转让乃是古往今来第一次,其中必然牵扯到诸多问题,消诸公精诚团结紧密合作,把这项造纲姓的革新推广下去。我的目标很简单,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础上吃小农户向中等农户乃至小农场转化,以求提高耕种效率,让更多地人投入到工商业中去!此乃核心,也是最基础的原则!发展工商业,促进安居乐业!”高勇将自己心里的想法详细阐明。
    最先点头地是赵胜,其次是田畴,而最后默许的仍然是管宁,不过看那脸色也是迫于无奈。
    微微一笑,高勇起身道:“文锦、子泰、友若、长文、子扬、子尼六人负责整理各方意见,两天后呈报预案第二稿!”
    二十六日雪后天晴,任霜身着淡黄色衣裙拉着小乔的手走在奉天大学的石路上,细心的为其介绍学园内的人文风景。“快看这里,此乃管公亲笔题写的名句,激励学子奋发向上!这里是国法官的题词,告诫立志入仕的青年才俊定要遵纪守法,否则法不容情!”任霜的声音很轻柔,仿佛阳春三月的微风,带给人迷醉之感。
    小乔睁大美眸,显然也被学园内的美丽景色吸引,红扑扑的小脸上洋溢着灵动的笑容。“姐姐,前面那一片开阔地是湖吗?”
    “那里啊?呵呵,乔妹妹好眼光,那可是奉天大学内最有名的一处风景未名湖!”任霜骄傲的说道。
    “未名湖?怎么会选这个奇怪的名字呢?”小乔困惑道。
    “这个嘛,就得问高大将军了,因为湖的名字是他亲定的!不过,未名二字的确饱含深意,用来代表这方湖水恰如其分!来,这边走!沿着石阶,夏天湖水四周随处可见读书入迷的学子,也有悄悄幽会的恋人。等妹妹考上奉大,也可以拉着夫君来此游玩,别有一番风情!”任霜小心翼翼的踩在平整如镜的雪地上,发出吱吱声响。
    小乔不紧不慢的跟随,可心绪却已经飞到了炎热的夏季。“姐姐,听你的口气,是不是也曾有此经历?”
    任霜咯咯一笑:“傻妹妹,夫君整日里忙于军务,哪有闲情逸致来这里游玩,我也期盼的很呢,要不到时我们三人一同前来?”
    “好啊!有姐姐在,小郭子啊不是,是夫君也会安分许多了!”正说着二人来到了湖边,饮杨柳垂岸’刻围栏,还有那错落有致的花坛’墩,雪景之美一览无余!湖的对面,一块一人多高的大石矗立,上面是高勇的亲手笔迹未名湖!
    深吸口空气,小乔发现自己已经深深的喜欢上这里了,“姐姐,明年小乔也要报考奉天大学!到时候不但能够徜徉湖畔,还能与姐姐们朝夕相处!咦?姐姐快看,大石旁边有脚印?居然有人来的比我们还早!”
    经小乔提醒,任霜急忙往去,视线所及,除了那一排浅显的脚印外,还有一张绝美的容颜,清雅淡静的双眸中隐藏着些许哀怨虽然那位少女听到声响头也不回的飞奔离去,可是任霜却愣在当场,脑中那埋藏许久的回忆开始苏醒,“好熟悉的脸庞,好像”
    '  '
第四章 冷酷寒冬(6)
    然广大乡村百姓仍在按照老习惯享受悠闲惬意,但是中的人们却已经适铀快节奏的生活。醉露书院天刚蒙蒙亮,乡间只闻鸡鸣犬吠之时,城镇里的家家户谎经燃起了油灯,一缕缕炊烟伴着晨曦悄然升起,形成淡淡的薄雾笼罩城镇。吃过早饭,父母们将孩子送往学校后便赶奔各自的工坊。在这些普通百姓心中,上班做工已经与在家务农一般无二,都是养家糊口,都能丰衣足食,所谓高低贵贱不过是一些凡夫俗子的偏见而已。况且,为这种腐朽思想摇旗呐喊的《士报》早已难觅踪影,如今已是《商报》、《新报》的天下了!而就在不久之前,官府特批的第一份期刊面世了。《半月谈》由高勇亲自签批,甄家、王家欠,官府负责监督,内容涵盖面极广,包括时事要闻、政策分析、经贸形势、商品价格等等,其内还特别开辟了《焦点访谈》栏目,针对百姓感兴趣的大事专访各部主官,以期沟通上下,将一些无法通过公告传达的信息用普通的语言描述出来。
    《半月谈》一经推出便得到高度认可,第一期试刊原计划印制五百本,谁知不仅百姓反响强烈,连商贾、官吏也报以极高的热情。一时间街头巷议,一本《半月谈》成为炙手可热的宝物,甚至有的酒肆、饭馆为了招揽生意,专门出资聘人在馆内阅读讲解∵论的量是巨大的,迫于人们的强烈请求,只能一再加印,截至二十二日。共计刊印两万三千本!
    身为幕后推动量之一地高勇当然不会放过期刊那引导舆论的量,为此特别撰文,除叙述刚刚取得的草原大捷外,还适当的涉及到即将开始的深层次变革,一方面利用舆论削弱反对量,一方面借机倾听百姓心声。时代不同。人们的要求也不相同,高勇可不消好心办坏事,到头来砸自己地脚。来自后世见多识广的他深知一条道理:无论何时,稳定高于一切!
    眼下。随着月末的临近,《半月谈》第二期即将收尾。昨日傍晚,甄瑶再次亲自登门求稿,一来借高勇声望提高期刊认知度和销量,二来得知高勇又将举行婚礼,故而提前携带礼物道贺新禧。不过。令高勇感到奇怪的是,此番甄瑶前来并未带着老管家。站在他身边地是一位婷婷玉立、美貌无双却又充满亲和力、带给人温馨感觉的少女!然而,真正吸引高勇注意的不是少女的身姿和容颜,而是她头戴的一支蝴蝶发簪!
    “老朽冒昧前来,耽搁了高将军处理政务,还望饶恕则个!”甄瑶上了年纪。醉露书院可仍旧不改脸上的笑容,虽说笑容之中多了几条皱纹,可却能带给人信任亲和。
    “甄老这样说可就折杀晚辈了!”高勇伸手邀请道。“无法亲自登府探望已经是晚辈地过失了!来,请到客厅详叙。甄老的来意勇已猜出七八分,并提前作了些准备。”一边引路,一边对跟随身侧地书童道:“快去准备从扬州带回来的上好茶叶,按照我交给你的方法泡制。再去取来书架上那一套平沙落雁茶具!”书童伶俐的点点头,转身小步跑进书房准备去了。
    甄瑶见此呵呵赞道:“好一个伶俐乖巧的小书童!高将军不但军事、政务尽皆精通,连府上地仆人也教导有方。令人好生羡慕啊!”
    “哪里哪里!”高勇急忙解释道:“此皆内人之功劳,想勇一年大半时间在外奔波,多亏了几位夫人在家操持,才让勇有了如此一处修身养性的美好家园!”
    听到高勇之言,少女双眼闪过一丝悸动,目光变得好奇起来,每每趁着二人不注意打量府内一草一木,仿佛偷吃的小孩,俏丽地表情可爱至极。
    甄瑶手捋须髯微笑着紧随高勇的脚步进入客厅。将军府甄瑶来过不下十次,可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时而温馨”而恢宏”而威严”而悠然,更随四季交替变换,令人心生赞叹:这才是天人合一啊!
    客厅的中央摆放着一个精致的瓷盆,里面的土壤泛着油光,其上栽种七支嫩竹,一节一节碧绿晶莹,仿佛是翠玉雕琢一般。
    “这”饶是见多识广,甄瑶也不禁满头问号。翠竹他不是没见过,可生长在北方又是在冬季就见所未见了!“翠竹生北地?高将军是如何做到的?神奇,太神奇了!”少女与甄瑶一般无二,瞪大的双眸闪耀着点点星光,碧绿可人的翠竹显然已经打动了少女的心。
    “说难亦难,说简亦简。原理易掌握,可工序着实繁琐,而且迄今尚未完全成形。这七绣算是其中生长得最好的。”高勇微笑着解释道。
    甄瑶绕着翠竹转了一圈,点头道:“美哉!奇哉!等翠竹大成之日,老朽一定再来叨扰!世言寸阴寸金,殊不知,在北方的冬季,寸绿亦如寸金啊!倘若隆冬时节屋内摆放这样一盆美景,惬意舒怀,心情也将随之舒畅!”在甄瑶说话的同时,少女似有不信,悄悄伸出两指夹了夹绣叶。醉露书院本以为瞒过了正在说话的二人,谁知
    高勇突如其来的想要逗一逗少女,便佯装不见,只等她白玉般的手指夹上竹叶的刹那突然开口道:“翠竹可是真的?”
    少女全副精力放在竹叶上,本能的回答道:“竟然是真的!啊!?”说完才意识到不妙,急忙用手掩嘴,傻呵呵的望向高勇,反倒把高勇弄了个不大不小的尴尬。
    “儿,不可无理!”甄瑶见状急忙训斥道。“请高将军恕罪,此乃我侄女,自幼饱读诗书博学多才。后来将军创立了奉天大学,她便软硬兼施迫得我那弟妹答允其报考【以为考不上就罢了,谁知她竟然高分录取!哈哈,说来也宽慰人心。宓儿选修的乃是商学系。如今毕了业,开始吃打
    生意。”说到这,甄瑶似乎已经忘记了请高勇恕罪自道:“结果大出预料,商学院教授的知识果然是大智慧地结晶,于商贸有大用途。仅仅一年时间。宓儿竟然把家族生意带上新的高度!用课本上的话叫什么来着?”
    “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高效率的生产流程,完备的物流系统,从原料地选择购买到货品的出售及相关服务〖要做到有规有矩、权责明确!”少女第一次开口竟然是一整套的经营理论,若是旁人再次绝对无法相信这些话竟会出自一位不足二十岁的少女口中!
    可是此时地高勇想的却不是这番理论,毕竟他们皆出自自己手中,他在想的是眼前的少女居然是甄,《洛神赋》的原形,而且更与自己有过一面之缘!不错。
    正是那蝴蝶发簪,只是没想到当初的小女孩已经长大“时光如水。日月如梭啊!”
    甄瑶、甄听到高勇突然冒出这一句同时一愣。还好高勇反应地快,急忙街上话题:“学得很好,深得商学精髓!”
    高勇在掩饰,却仍让甄发现一丝端倪,美目一亮熠熠生辉‰刚入门时判若两人。甄瑶看看高勇,又看看侄女,总觉得二人有些奇怪。
    “老爷。茶已制好!”书童麻利的平端托盘走入厅内,将上面地一整套茶具逐一摆放桌上。
    高勇轻咳一声,信步来到桌旁介绍道:“此乃最近试制成功的茶具平沙落雁,精雕细琢的工艺,浩美的自然之景,白沙绿水,雁落霞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说完,高勇开始用自己摸索出来的一套动作斟茶。“茶,集轻身换骨、提神醒脑、养神护体等诸多功效于一体。实乃天下第一饮品!前汉时多有人以茶礼客,然而动乱之后北方已难觅其踪。幸而高勇前番下扬州,无意中于一湖畔山丘寻得茗茶,故而派人日夜守护小心栽培,并将摘取地茶叶烘培之后运来北方。名茶产地号龙井之乡,故而此茶亦名龙井!请”
    高勇介绍之时,茶香已经飘散厅中,提鼻一闻,顿觉神清气爽,“淡雅之中略含清香!妙哉!老朽曾闻煮茶十法,亦有幸遍尝茗茶,然而今日方知茶之一道博大精深!”言罢,走上前来端起茶杯,先轻闻茶香,后细细品尝在是
    “神奇!”甄瑶双目放光,只赞两字。甄也学着细品起来,“香!有些热,入嘴丝苦咦?苦尽甘来!”
    “哈哈!”高勇笑道:“茶之一道,勇才刚刚摸索。饮茶如饮食,不同制法,不同滋味!待正事结束,勇赠送甄老茶具一套,龙井三两!”
    听到三两,甄眨了眨眼睛,俏皮道:“大将军富有四海,为何只有区区三两茶叶相送?”
    “不得无理!”甄瑶急忙喝斥,脑门上也见了汗珠。虽说高将军年轻又好说话,可谁都只到当官者最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