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蝴蝶效應之穿越甲午-第1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提尔皮茨惦记上了中国的潜艇了!
    孙纲知道了提尔皮茨的来意,又想起了一件事。
    在一战和二战都曾经让人又恨又怕的“无限制潜艇战”的始作俑者,就是面前的这位“圣诞老人”!
    想不到在今天,提尔皮茨居然来向自己这个半吊子的海军“请教”潜艇的知识!
    “不瞒您说,我在海军鱼雷艇部队任职期间,就对潜艇很感兴趣,那应该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提尔皮茨似乎回想起了自己在海军时的岁月,眼睛慢慢放出了异样的光芒,“那时,潜艇还都是各国海军不屑一顾的东西。但我却不那么认为,我曾经和同伴们说,将来总有一天,你们会意识到,来自水下地威胁,比来自水面的威胁要大得多。”提尔皮茨感叹道。“可我没有想到,有一天,在古老的东方,中国海军会让这种武器发挥出令人吃惊的威力。”
    听了提尔皮茨的话,孙纲一时间竟然有些失神。
    如果说历史前进的轨迹已经被自己弄地“蝴蝶效应”改变了的话,但是有一些东西,还是会以它既定的发展方向前进!
    德国在一战和二战时弄的潜艇战可以说威震天下,让世界海军只要说起德国潜艇就感觉到心惊胆战,而潜艇的大规模运用。最早正是从提尔皮茨开始的!
    而现在,德国“公海舰队之父”正坐在自己面前向自己“求教”。
    历史上是什么指引着提尔皮茨注意到了潜艇的潜在作用他已经没办法知道了,他现在很清楚,自己今天和提尔皮茨的谈话,也许会极大的左右提尔皮茨今后地作战思想,甚至影响到德国海军未来的发展方向!
    他们谈话引起的“蝴蝶效应”的作用。其实不比他改变了甲午海战的结局起的作用小!
    那么,究竟要不要让德国人了解潜艇地重要性?德国海军有了规模庞大的潜艇部队以后,对中国有利还是有害?
    他必须在现在就作出决断!
    他现在第一次有了“世界因我而变”的感觉。
    “阁下您在想什么?”提尔皮茨看着孙纲眼神有些飘忽不定的样子,不由得奇怪地问道,
    “伯爵阁下的话让我想起来了我在潜艇部队里的时光,真是令人难忘啊。”孙纲地脑子在飞快的转着。这一会儿他已经拿定了主意,笑道,“伯爵阁下既然这么感兴趣,我就给伯爵阁下说点我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伯爵阁下是海军元老,我在海军的时间和阅历根本不能和伯爵阁下相比,说的不对的地方,伯爵阁下可不要见笑哦。”
    “参政阁下您太客气了,”提尔皮茨郑重地说道。“一个人的年纪并不能说明什么。多少年之后,人们会记得一个创造过战争史上的奇迹的年轻勇士,而不会记得一个一生碌碌无为地老将军。”
    听了提尔皮茨的“恭维”,孙纲笑了笑,说道,“可多少年以后,也许人们会记得伯爵阁下,而不会记得我。”在他们俩说话的这会儿,孙纲已经决定了,把潜艇的“秘密”告诉这位德国“公海舰队之父”。说动他给德国弄一支强大的潜艇部队出来。让德国海军具有能够在全球同英国海军争霸的实力!
    当英国海军和德国海军打得两败俱伤筋疲力尽的时候,他们的目光就顾不上东方了。那时,也就是躲在暗处的中国真正以大国的身份屹立于全球地时候!
    “您为什么这么说?参政阁下?”提尔皮茨现在还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之间地谈话会在以后给全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他听了孙纲地话,不解的问道,
    “因为,您手中有我所没有的东西。您可以为未来的德国建立一支无比强大的潜艇部队,您有贵国皇帝陛下的全力支持和信任,又有足够的资源和技术,还有富有智慧和创造力的德国人民,”孙纲叹息了一声,带着一丝悲哀的神情说道,“而这些,我都没有,中国海军的那支大潜艇部队计划,对我来说,只能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了。”
    “我看到中国正在发生着一系列可喜的变化,您还年轻,不必要为此而感到忧虑。”提尔皮茨对孙纲安慰道,接着又小心翼翼的问了一句,“我听了您的话,是不是可以这么认为,您非常重视潜艇的作用?”
    “毫无疑问,在这一点上,我和伯爵阁下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孙纲说道,“如果我手里的潜艇再多一些,日本就没有机会再向我国发动第二次入侵,俄国太平洋舰队就可能不复存在了。”反正现在他要让“圣诞老人”相信“潜艇无敌论”,那咱就别客气了,有大的就别扔小的了。
    提尔皮茨忙细问端详,孙纲开始滔滔不绝的给德国“公海舰队之父”卖弄起自己的潜艇方面的知识起来。
    其实他说的有好多事也并非是卖弄,毕竟,中国可以说是世界上大规模使用潜艇作战的最早的国家,在潜艇的如何使用和战略战术方面,也只有南美的智利可以得望项背。
    孙纲告诉提尔皮茨,中日甲午战争时,他自己第一次率领潜艇作战,就在两艘巡洋舰的掩护下,偷入日本的长崎港内,布下了水雷,并用鱼雷击沉了日本新买回来的阿根廷装甲巡洋舰。
    在日本发动第二入侵中国的战争时,他又用手中的潜艇部队成功的切断了日本到朝鲜的海上补给线,使入侵朝鲜的日军陷入进退不得的困境,一直到战争的结束。
    尤其中国潜艇在战斗中捕掠了大量的日本商船,给日本的经济也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在很大程度上也加速了日本的败亡。
    在后来发生的抗俄战争中,偷入海参崴港内的中国新式潜艇也给俄国太平洋舰队以沉重打击,如果不是他在战前没有准备,又加上海军经费紧张,把五艘主力潜艇都“租借”给了智利海军,其它舰队的潜艇北上不及,以至于自己手里只有两艘新潜艇可用,俄国太平洋舰队弄不好就会让他全部打沉在港内了。
    “可惜目前我国的潜艇远航能力有限,但如果补给基地足够的话,伯爵阁下您不妨想象一下,即使俄国波罗的海舰队能够东来,到了我国海域,他们也不会有太大的作为,”孙纲说道,“在我国潜艇部队的袭击下他们将无法保持住自己的优势,再面对我国主力舰队的正面攻击,他们的最后结局应该是不难猜测的。”
    听了孙纲的话,提尔皮茨连连点头,“不过,照您说的,如果真的有了能够远洋作战的潜艇部队,似乎就没有必要去花费巨资建造一支主力舰队了。”提尔皮茨说道,“潜艇似乎就可以取代主力舰的位置了。”
    “不是这样,”孙纲摇头说道,“潜艇部队可以极大的削弱对方的海军力量,改变双方的力量对比,进而影响整个战争的进程,但是单纯依靠潜艇部队的偷袭,是不可能取得制海权,也是不可能赢得整个战争的。制海权的取得,以及整个战争的胜利,这个任务,最终还需要主力舰队来完成。”
    “那就是说,对战争整体而言,主力舰队之间的决战还是不可缺少的?”提尔皮茨问道,
    “正是这样,”孙纲笑道,“打个比方,伯爵阁下,一个无赖也许可以对一个壮汉进行偷袭,并取得一定的成功,但要想彻底击倒这个壮汉,必须得让一个和对手体格差不太多的人来完成。”
    “但是可以让无赖在决斗发生之前好好的消耗对手的体力,当对手的体力下降到最低的时候,即使无赖的体格和对手差得太多,但只要他找一个和对手差距不算大的帮手,就可以轻松的将对手击倒,赢得战争的胜利。”提尔皮茨露出了一个满意的笑容,说道,“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您比我更有条件实现这一切,”孙纲说着,叹息了一声,象是在为中国的现状而感到惋惜,“而我,只要能实现保住中国海岸线安全的愿望,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四百二十九)对“恐怖活动”的回击
    (四百二十九)对“恐怖活动”的回击“的确,中国目前缺少的是战列舰和大型的装甲巡洋舰用于海上防御和保证航路的安全。''”提尔皮茨看着孙纲,象是明白他的“困难”,笑着说道,“我已经和贵国尊敬的执政阁下在贵我两国的一些合作方面达成了共识,德意志帝国非常愿意继续保持和中国的传统友谊,并加强军事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我想,参政阁下也是这么想的,不是吗?”
    孙纲当然明白提尔皮茨说的这个“交流”是什么意思,德国现在肯定希望从中国取得和潜艇有关的技术资料和战术经验,而中国目前需要德国帮助训练陆军并建立“参谋本部”,以及在德国建造战列舰,双方既然都“互有所求”,正好可以“互通有无”,取长补短。
    接下来,孙纲和提尔皮茨关于两国在军事领域的合作在一些细节方面达成了具体的协议,并弄了个“备忘录”出来,虽然这并不是正式的协议,但以目前提尔皮茨对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影响力,应该可以说这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他们一老一少越谈越是投机,孙纲还和提尔皮茨谈起了飞艇,德国的“齐柏林”飞艇在历史上可以说是大大的有名,虽然在一战中起的作用并不大,但本着把“圣诞老人”一气忽悠倒的原则,孙纲又开始和提尔皮茨大讲起飞艇的好处来。孙纲对提尔皮茨说,飞艇的军事价值虽然没有潜艇那么大,但作用仍然不可低估,他讲起了自己同俄军在双城子的战斗。当时中**队和俄**队的阵势犬牙交错,由于侦察手段有限,当时难以知道敌军主力地准确位置。只能依赖于各军将领的“心有灵犀”相互配合。如果当时有飞艇地话,飞艇可以在空中停留很长时间,就能够准确地发现并及时通报敌军的位置和动向,那样的话,他就可以采取主动,而不会被敌军围困住了。
    孙纲还和提尔皮茨讲起了自己攻打海参崴的战斗,当时如果他手上有飞艇的话。可以用飞艇对海参崴进行长时间的炸弹轰炸,即使不能给俄军的炮堡造成有效地伤害,也会给俄军的心理造成极大的震骇,影响俄军的战斗意志。因为没有人能够受得了来自天上的没日没夜没完没了的轰炸。他的言下之意其实就是说,如果中**队当时装备了飞艇的话,说不定海参崴就让他给打下来了。
    “所幸我国飞艇已经研制成功。现海陆军都有装备。”孙纲对提尔皮茨说道,“伯爵阁下如有兴趣,我可以安排伯爵阁下参观一下,我觉得,贵国海陆军亦应多多装备才是。”
    “您的建议非常好,和您谈话,简直是一种享受。”提尔皮茨对孙纲说道,“如果可能,请参政阁下帮我安排乘坐一下贵国的飞艇可好?我很想亲身体验一下。”
    “这没问题。”孙纲说道。“不如这样,伯爵阁下体验完飞艇之后,我还可以安排伯爵阁下去旅顺体验一下潜艇,伯爵大人如果有这个兴致的话。”
    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天,既然提尔皮茨这么主动“配合工作”,孙纲索性就让这位德意志帝国海军大臣尽兴而归。
    提尔皮茨的眼睛顿时放射出兴奋的光芒,可能他意识到自己地这个样子有些不妥,立刻恢复了常态,但这一切。却全被孙纲看在眼里。
    “那我就多谢参政阁下了。”提尔皮茨说道。“我感觉,我们两国两军之间的合作。一定会非常的愉快和成功,也一定会进一步加深我们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
    “我国即将要举行海军会操和海上阅舰式,我希望德国海军能够参加,并且能够见到您和迪特里希将军。”孙纲说道,“我国已向贵国发出了正式邀请,我想再提醒您一下,呵呵。”
    “我一定尽力参加,”提尔皮茨说道,“如果我本人因故不能去,您的朋友迪特里希将军也一定会去的,请您放
    两个人正说着话,外面却突然传出来了仿佛闷雷一样的爆炸声音。
    孙纲在心里暗吃一惊,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表面上却不动声色的十分平静,连看都不看一眼。
    提尔皮茨却有些吃惊,他透过窗户循声望去,现在的天色已经黑了下来,远处却清晰可见灿若云霞的红光。
    “发生了什么事?阁下?”提尔皮茨不由得问道,
    “噢,没什么,是我授权地一支部队正在捣毁叛乱分子地巢穴,”孙纲不经意地向那边溜了一眼,“他们可能动用了火炮,”他叹息了一声,“我命令他们夜间行动,就是害怕给民众造成恐慌,可他们还是没有能够做到安静,唉,真是没办法。”孙纲“无奈”地看着提尔皮茨说道,“我想,德**队遇到同样的事,应该做得比我们好多了。”
    “只要您明天向民众做好解释工作,是不会有什么麻烦地。”提尔皮茨没有正面回答孙纲,而是很谨慎地回答道,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孙纲说道,“那天让伯爵阁下受惊了,我向您保证,从现在起,再也不会发生同样的事。”
    “这么说参政阁下已经开始采取强有力的回击手段了。”提尔皮茨看着他说道,“在一些非常的时期,必须得采取非常的措施,”孙纲说道,“我不能眼看着一小撮人破坏掉国家来之不易的和平安宁,这是我绝对不能容忍的,那些人将为他们的行为付出惨重的代价,”他看着提尔皮茨,露出了一个“残忍”的笑容,“甚至于是他们的生命。”
    “我理解您为恢复国家的安宁所做出的努力。”提尔皮茨似乎让他的表情给吓了一跳,点点头说道,“我们都是军人,军人的职责就是保卫国家和人民,我能够预见到,一个不一样的中国在东方出现。”
    “希望这些不会影响到我们之间的合作。”孙纲看着提尔皮茨,意味深长地说道,“我也希望在西方,能够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德国。”
    “我们都在为自己国家的强盛而不懈努力,参政阁下,”提尔皮茨似乎明白了他话里的意思,说道,“我想,我们是会成功的。”
    送走了心满意足的提尔皮茨,孙纲看了看远处红光渐息,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
    很快,军情总处和内务部队的人就向他报告了行动的详情,以及新发现的情况,他随即不动声色的安排了下去。
    照这样下来,那么以后恐怕每天晚上,他都得晚睡一会儿了。
    第二天,政务院召开全体会议,商量怎么对付这些越来越猖狂的“恐怖活动”,李瀚章和赵尔丰的遇刺让李鸿章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愤怒,但孙纲昨晚采取的回击行动在他们看来,也太狠了些。
    根据孙纲从军情总处统计上来的报告,昨天夜里他们找到了“宗人党”在北京秘密活动的一处据点,居然是前清王府别馆,这些“恐怖分子”在那里策划下一次的活动,正好被军情总处的特务人员和詹淑啸的内务部队包围,“彼等以小枪从屋内丛击,又向外飞掷土制药弹,我兵不得入,乃以雷筒轰击之,为我所毙者一百六十三人,生获一十六人,内有少妇幼童各三人,有二人带伤脱逃。”现在正在全力追捕当中。
    李鸿章知道,目前华夏共和国成立未久,根基未稳,若不采取强有力的手段回击,很可能会让民众对新政权丧失信心,但如果应对的手段过于激烈的话,又怕会在民间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反弹,张之洞和刘坤一对此也是疑虑重重,害怕因此引发“民变”。他们指责警务部办事不力,孙纲这时候替警务部长岑春煊说了句公道话,“国家大乱初平,百废待兴,警政亦然,警务部初立,诸事尚属得力,若使警政行之全国,尚须假以时日,不可苛求速成。”他然后借此机会提出,“莫若另设安全署,受以特权,专司此等危害国家及民众安全之事,于全国及海外秘侦乱党,以防患于未然为职命。闻泰西诸国及俄罗斯美利坚皆有此等机构,法意良善,国之大变,往往因之消弥于无形,我国当从速仿效之。
    李鸿章等人对此都表示赞同,然而对在全国范围内成立这个“安全署”的人员构成颇有些不放心,他们都知道中国的“办事人员”的素质,成立这样一个机构虽然有利于国家政权的稳定,但这帮人一旦有了较大的权力,难保不会利用这些“特殊权力”为自己谋利,如何能够做到既能维护国家安全,又不致于弄出来“扰民”的“**土壤”,确实是一个很不好办的问题。   

(四百三十)“安全总署”成立
    (四百三十)“安全总署”成立对于李鸿章等老头子们提出来的这个事,孙纲也是知道的,所以他在提出来这个建议之前,已经想好了办法。''
    那就是,想办法从制度上来防范可能出现的“以权谋私”现象。
    他提出来的具体办法是,安全署成立后,不可能一下子弄来一大批训练有素的“特务”,所以安全局的骨干人员是从军情总处里面出的,也就等于是从军情总处分出来一个“安全署”,为了做到行事隐秘,安全署的人脱离军情总处后,平时将不再以官方的身份出现,而是“混迹于民”,他们发展的雇员也都是从民间招募,“以家世清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