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东1628-第2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尼拉这里汇聚的财富,简直是金山银海,还有远东那让人疯狂的奢侈品,所有这些都让贪婪的西方殖民者垂涎不已,所以原本在东方一直明争暗斗的三国西方殖民者,因为远东的出现慢慢走到了一起。

他们纷纷把马尼拉和远东的情况报告给国内,使得三国都对遥远的东方关注了起来。尤其是这几年在欧洲贵族和王室风靡的远东奢侈品,早就在欧洲引起了轰动。

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方遇到挫折,让荷兰举国上下都感到震惊。荷兰东印度公司非常强大,是真正“全民所有”的公司。

荷兰东印度公司有两种股东,不参与管理的“participanten”和参与管理的“bewindhebbers”,在当时是公司股权、经营和管理上的创新,它创造了一种有限责任的股份公司。

公司在阿姆斯特丹创立时,当时的荷兰市民,上至荷兰女王,下至平头百姓,几乎全体荷兰人都或多或少的拥有公司的股份。

人们只要愿意,不用出太多钱,就可以购买公司的股票;而不管是皇室还是百姓,在投资和获利上的权力,是完全平等的,可以一齐起从席卷欧洲的香料贸易中赚钱。

荷兰东印度公司有近5000艘船,近100万雇员。而当时荷兰在全球的商船总数竟然达到了15000艘,海上马车夫可不是说着玩的。为了解决东方的困局,荷兰东印度公司选择和英国东印度公司结盟,准备共同应对东方的贸易挫折。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全名是“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它是由一群有创业心和有影响力的商人所组成。这些商人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他们的对东印度的15年的贸易专利特许。公司共有125个持股人,资金为7。2万英镑。

1608年,公司的船到达苏拉特,并在那里建立了一个贸易点。此后两年中,东印度公司得以在孟加拉湾赛葵的默吉利伯德讷姆建立了它的第一所工厂。由于公司在印度登陆后报告说获得了很高的利润,促使英皇詹姆士一世向其它公司颁发了特许状。

两家东印度公司还拉上了已经日落西山的葡萄牙人,去年春天他们就已经坐在了一起,共同商讨对策。为了改变目前的困局,他们派出了大量的商船来到了马尼拉,收集各种情报。(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八章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

英、葡、荷三国东印度公司,为了搜集东方马尼拉的情报,花巨金雇佣了大批欧洲的专业情报人员,这些情报人员在马尼拉呆了大半年,终于把马尼拉的情报收集得差不多。他们将带着马尼拉的各方面情报,准备依靠今冬的东北季风回到欧洲。

马尼拉的休闲娱乐区,一间充满异国情调的茶楼里,几名西方商人坐在了一起。他们分别是英、葡、荷三国东印度公司的负责人,还有总部派到马尼拉的情报头子。

这些情报头子都是三大东印度公司高价雇佣的人,他们平时很少露面,所有情报都由他们带来的情报人员,以及他们公司驻马尼拉商馆的人员负责收集,他们的身份只是来自欧洲的普通商人。

像商人聚会这种情况,在马尼拉很正常,所以他们并没有引起马尼拉安全部门的重视。马尼拉负责公司外部安全的部门,全称叫远东公司吕宋国土安全局,隶属于远东公司政法委员会。

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监视马尼拉各国商人的异常情况,还有就是监视吕宋岛内部的情况,跟过去国安机关一样。原本这个部门隶属于情报部,可是公司很多员工都极力反对,他们认为让周比利负责公司内部的监视,大家都不自在。

所以董事局委员会,经过多轮磋商和投票,最后国土安全局与公安、司法、廉政公署等部门,统一归政法委管辖,政法委直属的上级部门是公司民委会。

情报部的周比利、丁兴浩和钱兵三人多次在董事局委员会上陈诉,希望大家重视国安部门。但是大部分委员,包括军委会的很多委员,都不希望情报部执掌国安。所以国安部门这几年一直有政法委负责管理。

国安局在各地建立了大量的机构,人员也培训了不少,弄得挺像那么回事,颇有点FBI的样子。但实际上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毕竟没有太专业的人员。

使得这几年马尼拉被渗透的很厉害,三国情报人员轻易的就弄到了不少远东公司有价值的情报。这个时代的欧洲,战乱频繁,几十个国家相互渗透,也培养出大量专业的刺探情报的人员。

这些情报人员虽没有现代社会那种高科技设备和手段,但也有他们的特点。很多专业人员都是活跃于欧洲各国之间,非常有经验的人员。

沃尔姆端起精致的茶杯喝了一口,然后笑着对包厢中的三名情报头子说道:“不来东方还真喝不到纯正的茶叶啊。先生们,你们就要回去了,不知诸位马尼拉有什么收获吗?”

旁边的英国商馆负责人皮特,对几个情报负责人笑着道:“各位应该会有很大收获吧,我希望回到欧洲后,大家能共享各种情报。”

葡萄牙商馆负责人洛佩斯也点了点头,对几个情报头子说道:“这几个月辛苦大家了,我相信你们已经得到了我们想要的,毕竟各位都是专业的。诸位放心,回到欧洲公司对大家对有所回报的。”

他说完就看向了对面的一位白发老者,对方面无表情的道:“这几个月我们已经收集了大量马尼拉以及吕宋岛各地有价值的情报,回到欧洲我自会向贵公司有所交代。但我奉劝你们,虽然马尼拉是我见过的最富有的地方,但你们还是不要轻举妄动,远东很强大。”

他说完旁边的一个秃顶老人放下茶杯,然后沉声道:“具体情况我会回到欧洲的时候,与贵公司进行交流。马尼拉不宜强攻,但是想打也不是没有办法,马尼拉的军事防务很强,但是内卫却很一般。”

另一个严肃的中年男子,也点了点头道:“我们只是受雇于诸位的公司,收集马尼拉的情报才是我们的职责,至于贵公司有什么想法,并不是我们职责范畴。诸位,如果今天只有这些事情,那恕我失陪了。”

他冲包房中的人点了下头,然后就离开了。两名老者也相继告辞,离开了茶楼。包房内只剩下三国商馆的负责人。

看着三个情报头子的离去,沃尔姆苦笑着说道:“马尼拉确实是一座让人欲罢不能的城市啊,说实话,我在这里呆的都不想回欧洲了。远东公司有着出色的管理能力,以及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西班牙人在这里呆了几十年,马尼拉依然萧条。可是远东仅用了几年,就把这里建成了一座汇聚财富的繁华海港。

这座城市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城市,也是最繁华的城市,我们一旦对马尼拉动手,就要做好承受远东公司的怒火的准备,远东公司处事一向霸道,只要招惹了他们,我们将面临着他们暴风骤雨似的报复。我只是想知道,你们有没有决心和远东战斗。”

“我们当然有决心,远东公司的那些奢侈品就足以让我们下定决心了。和马尼拉的财富相比,马尼拉这座城市更为重要。先生们,这里汇聚着东西方的财富,我们东印度公司和远东相比,简直就是一群乡下人。

连我都佩服远东公司,短短几年的时间,就把马尼拉弄成这个规模。光是他们在马尼拉每年收取的各项费用,就已经是一笔数之不尽的财富。若是我们打下了马尼拉,如果三家共管的话,每年的利润可想而知。”

听了皮特的话,洛佩斯笑着摇了摇头道:“皮特先生,我承认你说的很有诱惑力。可我们在东方的战舰、商船加在一起,只有几百艘,士兵也就能动员几千人,你拿什么和人家打?他们控制着东亚的海盗,几千艘东方的戎克船甘愿为他们驱使。

这几年我们公司在东亚损失了几十艘船,至今都是下落不明,而且我们怀疑澳门,也是远东做的手脚。他们能两次打败西班牙,实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的多。难道诸位没有看到过入港的大铁船吗?我真不知道远东还隐藏着什么实力。”

皮特想了下,然后笑道:“这一次我也会跟随公司的船队返回欧洲,我会向公司汇报马尼拉的情况。据说公司已经有意向王国说明东方的重要性,争取让国王签发更多私掠许可证,争取让那些皇家海盗都到东方来。

我们还可以在新大陆、欧洲大肆宣扬东方的富有,动员各地的海盗来到东方,加勒比人、摩尔人、北欧人,世界各地的海盗都向东方汇聚,让这里成为海盗的天堂。远东公司光是应付那些海盗就会焦头烂额,到那时候我们会有机会的。”

洛佩斯笑了下道:“这倒也是个办法,如果你们英国的私掠海盗来到东南亚,那这里就热闹了,我们还是有机会的。我们还可以让法国、丹麦等国加入进来,增强我们的力量。”

沃尔姆又喝了一口茶,然后淡淡的道:“远东就是海上的突厥人,他们不可能死守吕宋,早晚有一天会向南发展。一旦他们占据了爪哇和香料群岛,我们赖以生存的香料贸易就会受到沉重的打击。

未来他们还可能冲出马六甲,占据印度和阿拉伯,远东和奥斯曼帝国,就会把欧洲和东方的陆海商路彻底断绝。现在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如果真到了那一天,对我们的公司将会是灾难性的。先生们,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必须要团结起来为东方的利益而战斗。”

洛佩斯和皮特听了沃尔姆的话,脸色都变得凝重了起来。他们何尝不知道啊,一旦远东占据了马六甲、印度和阿拉伯,欧洲通往东方的海上商路就会被彻底断绝。

1453年5月,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从此伊斯兰教一直牢牢的控制住了通向欧洲大陆的桥头堡。这是对基督教信仰的一次重创,十字军的光荣成为了泡影,上帝的光辉也不能阻止异教徒把他神圣的教堂漆上耻辱的绿色。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让地中海的贸易繁荣化为乌有。突厥人封锁了东西方贸易,这让欧洲损失惨重。君士坦丁堡被易名为伊斯坦布尔,从此索非亚大教堂被改为了清真寺。从此通往欧洲腹地的大门被伊斯兰文明牢牢掌握,擎着新月旗的突厥铁骑随时可以涌进欧洲,向基督教徒发起冲锋。

此后250年中,奥斯曼帝国始终像欧洲人的梦魇一样萦绕在他们的心头。

但东方的丝绸、瓷器和香料却始终让欧洲人为此魂牵梦绕,为了生存,为了财富,一批又一批的探险家还是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征程。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仅仅又过了6年,即1498年达伽马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路,1519年麦哲伦完成了首次的环球航行。至此,世界的轮廓基本已经被勾划出来,大航海时代也随之到来。

如今东方的海面又出现了一个远东公司,如果让他们控制了马六甲、印度和阿拉伯,那一百多年来,无数欧洲探险家的努力,将全部化为乌有。

随着冬季的到来,马尼拉的各国商船都陆续离港,趁着东南亚的东北季风向欧洲驶去。一艘艘风帆船纷纷杨帆起航,踏上了茫茫的旅途。宋涛带领远洋舰队的全体人员,也在一天的凌晨,登上六艘风帆船,趁着夜色缓缓驶出了马尼拉湾。(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九章乌鸦嘴

宋涛率领的远洋探索舰队刚刚离开马尼拉湾,荷兰商馆就已经得到了消息。一个荷兰商船队于清晨也离开了马尼拉向南方驶去。

马尼拉繁华的背后,隐藏着的很多西方殖民者的探子,可是吕宋国土安全局,并没有有效的甄别出来。马尼拉正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每年来到马尼拉的各国商人非常多,这就造成了甄别的难度。

对普通商人的管理,马尼拉各部门倒是井井有条,可是面对那些经验丰富的专业情报人员,就力不从心了。现在远东主要的任务是对外,所以周比利和丁兴浩都被安排在情报部。

其实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远东从上到下,除了情报部的周比利和丁兴浩,都对控制区内部的监视比较反感,更不用说重视了。而且远东一直呆在荒僻的海参崴,迄今为止也只是占据了辽东,基本没有来自外部的威胁,并没有内部安全的紧迫感。

远东内部是以辽民为主体的移民,都是集中管理,流动人口基本没有。所以没有形成内部安全的观念。就算情报部现在都以外部情报网络为主要工作,也忽略了来自控制区内部的威胁。

马尼拉是远东唯一的开放性城市,公司唯一的国土安全部门就设在这里,人员足有近百人,每天也在各个关键的地点监视,可工作大都流于形式,行使的职责更多偏于公共安全方面。

这两年马尼拉城活跃着很多英、荷、葡等国和地区的情报人员,他们收集了很多有价值的情报,可以这么说,这些西方殖民者对马尼拉,甚至吕宋的各种情况,都非常熟悉。

而远东情报部因为外籍专业情报人员的缺乏,只是在巴达维亚、万丹、科伦坡、果阿等地设立了情报机构,虽然工作做得不少,短时间内形成完善的情报网也不现实。

所以远东对几个西方殖民国家的渗透并没有做出积极的应对,毕竟他们都是以海外商人的身份进入马尼拉的,而且远东在欧洲并没有情报来源,甄别这些商人根本无从谈起。

宋涛的远洋探索舰队,一路满帆借助强劲的东北季风向南全速行驶,宋涛为了安全起见,决定把科伦坡作为第一个补给的港口。所以他们没有在爪哇、加里曼都和苏门答腊各地的港口停泊,驶出马六甲海峡直奔印度洋而去。

远洋探索舰队的六艘风帆船,经过海参崴造船厂的改进,无论是航速还是操控性能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使用了大量现代化帆具索具,升帆降帆速度是这个时代帆船的几倍,操船水手的数量也只相当于以往的一半。

尤其是船底都刷上了沥青、防腐漆,还铺设了铜板,使得风帆船船底的阻力减小了很多,船速自然照比这个时代的风帆船要更快。等宋涛他们驶出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的时候,跟在舰队后面的几国商馆的船队,才刚刚驶抵加里曼都附近海域,距离宋涛的远洋探索舰队,已经足有几天的距离了。

几个船队在巴达维亚停泊了以后,把这个情况报告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巴达维亚总督对此非常重视,连忙派了快船向印度方向追了过去。可是几下里这么一耽误,宋涛的舰队已经领先了几天的路途。

一帮白皮都是扼腕叹息,在马六甲海峡这样的狭窄海域,绝对能截住远东的这几艘风帆船。远东的风帆船、火炮都是几个英、荷、葡等几国最想了解的东西。为什么远东舰队的实力那么强大,在东亚洋面上总是百战百胜。

这其中一定有原因,所以他们都一直想在马尼拉刺探信息,只可惜远东的战舰并不在马尼拉港停泊,而是有自己的军港,平时戒备森严,无论海面还是陆地只要有人敢于接近五百米红线,就地击毙击沉。

这也让几个国家的探子无从下手,后来他们花费了巨大的代价,才得到切实的消息,原来远东公司内部由两套系统组成,民事和军事完全是两个系统,平时两个系统都是自主运营,

这个消息让白皮们郁闷不已,也一直在处心积虑的想通过各种手段,得到马尼拉军事方面的情报。可是一直都收效甚微。

远东这支舰队的出现,让几个国家的情报人员非常兴奋,他们当即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争取在马六甲海峡这段复杂的海域截停这支舰队。毕竟这里是荷兰的势力范围,哪怕是击沉远东的舰船,远东公司也不知道。

哪怕截获一艘远东的舰船,也会让他们掌握远东海军战舰的第一手情报。谁知道远东舰队的速度太快了,而且他们也并没有在爪哇、苏门答腊的传统港口补给,而是一路冲出了马六甲。

远洋探索舰队旗舰舰长,由经验丰富的范比特为船长,其他几艘战舰的副船长也都由一名经验丰富的荷兰人担任,各船的水手都是以曾经做过海盗的战士为主,荷兰人为辅的配置方式。所以舰队远航的经验虽然不足,但船长和战舰的主要岗位,还都是有经验丰富的官兵担任。

舰队出了马六甲一路非常顺利,大家的心情也都不错。宋涛和舰队司令部的一帮人站在甲板上,迎着咸湿的海风,享受着远航的快乐。

舰队民委处的处长洪书磊笑着道:“没想到这一路还真挺顺利,要是这一路都能这么风平浪静就好了。”

旁边的丁兴浩摇了摇头,肃然说道:“这不可能,印度洋平均深度为3839。9米,不包括属海的平均深度为3872。4米。最深为9074米。这一路风暴少不了,我们要做好思想准备啊。”

宋涛本来心情挺好,但是被丁兴浩弄得瞬间没了情绪,他气得说道:“老丁,你就不能让我们高兴一会儿,非点儿让大家紧张。”

大家都被宋涛的话逗乐了,也没把丁兴浩的话当回事。可是到了傍晚时分天气突变,乌云密布,狂风暴雨随之袭来,海面就像开了锅似的,几艘风帆船在汹涌的洋面上颠簸不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