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东1628-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都是我亲手挑的兵,我对你们充满了期望,这一个多月来,大家都很努力,我也很欣慰。可是那个小子说你们不行,都是样子货。我特么当时就火了,还跟他大吵了一架,差点打起来。”

他顿了下,又接着道:“可是事实证明那小子说的没错,你们还真像他说的那样,就是一群没用的废物。你们现在已经是军人了,不再是连饭都吃不饱的流民。我们大鱼大肉天天供着你们,不是让你们来这里当大爷的。被人说一句就特么像没魂了似的,不是废物是什么。怪不得那小子瞧不起你们,老子的脸都被你们丢尽了。”

一群流民听了高建国的话,都不约而同的想起了那天宋涛的话,一个个眼睛又红了,呼吸也急促了起来。

“瞅你们一个个那个熊样,哪还像个爷们。不想干的马上给我滚蛋,外面想进来的人,没有一万也有八千。别人瞧不起你们,就是瞧不起我,可是你们就不能为我长长脸吗。你们就不能争口气,好好训练,做出个样子来,让那个小子看看,你们不是废物,也不是窝囊废。”

大家被高建国刺激的热血沸腾,眼睛瞪得通红,尤其是王海生,牙齿都要被他咬碎了。他心里大声的告诉自己,王海生,你不是废物,你是爷们!爹!娘!妹子!你们等着,我一定要为你们报仇,杀尽这帮畜生。

高建国看到大家的情绪上来了,就回头大声喊道:“郝长峰,今天训练量加倍,完不成训练的晚饭取消,一旦还有消极训练的,一律清退,让他滚出教导队,我们这里只要爷们,不要废物。”

接下来的几天,训练量再一次加大,一天训练下来,一帮教导队的战士体力都承受着巨大的考验,很多战士甚至在政治学习的时候,直接就睡着了。

但是战士的训练情绪格外高涨,他们的心里都憋着一股火,想要拼命的发泄出来。王海生变化最大,变得沉默寡言,原来对谁都是一副笑脸的他,现在也变得非常严肃。

每当他要坚持不住的时候,他就会想起宋涛的话,紧接着又想起那个他一直不愿回忆的夜晚。想到这些,他就像疯了一样的大声喊几声,然后拼着命的坚持了下来。

这几天军医肖忠良忙得不可开交,已经有几个战士夜晚训练量太大受伤了。虽然都只是扭伤、挫伤,可是这可不是好现象。于是肖忠良就找到了高建国,让他消减教导队的训练量。

高建国根本不为所动,气得肖忠良大怒道:“你这是不讲科学的胡来,这要是在现代社会,你这样对战士,都能被撤职,哪有你这么练兵的,他们的身体坚持不了多久。”

听了肖忠良的话,高建国也不生气,笑道:“现在是明末的乱世,以后他们可是要上战场的,训练场上受伤,也比战场上丢命强。再有你别总提现代社会,那些蜜罐里泡大的孩子能和他们比吗。你做好本职工作,注意战士们的身体状况就可以,我心里有数。”

肖忠良一听就火了,和高建国大喊了一通,气得高建国关了他一天的禁闭。事实证明,高建国说的没错,这些战士能熬过那么多磨难活到今天,意志都很强。

不到十天的功夫,战士们就逐渐适应了节奏,虽然每天都非常辛苦,回到帐篷泡完脚倒在床上就能睡着,可是大家都渐渐的能完成这些看似苛刻的训练。而且伤病的情况也慢慢的控制了下来。

随着移民船队的最后一次到来,教导队在海洋岛的训练也宣告结束。他们也要随着船队回到海参崴,下一步的训练也要在海参崴进行。随同他们回去的还有最后一批几千名辽民,以及一直在海洋岛饲养的几百匹战马。

海洋岛基地继续存在,二排长贺平作为基地负责人,带领二排以及两艘武装渔船负责留守,明年春天海参崴的船队将再次到来,那时候袁崇焕将封闭东江镇的粮饷,东江镇各岛将会出现大面积粮荒,海参崴基地也将迎来第二次移民**。

经过几天的航行,移民船队终于开进了海参崴的金角湾。高建国和宋涛已经离开了两个多月,他们站在船上看着海参崴北岸,目瞪口呆。

此时的海参崴北岸已经是一片热闹的大工地,几万人都在那里四处忙碌,而且各种工程机械好像也多了不少。海湾北岸已经变成了一条几百米的码头,有几个巨大的吊车,正在往码头上安装各种机械。金角湾西部拐角处还有几个船坞正在紧张的施工。

他们走的时候,正是基础建设阶段,那时候这里乱七八糟,一条条深沟纵横其间,土堆得到处都是,一下雨满地都是稀泥。可是现在这里的地面已经平整完毕,一条条柏油马路把海参崴北岸勾勒出一个个几何图案。

这段时间先遣队得到几万劳动力的支援,再加上几千日本劳工和数百本地的临时工,工作进度非常快,供水、排水、供暖管网已经建成,还按照公司对海参崴的规划方案,把开发区的交通道路、港口码头、仓储区基本建设完毕。

移民船队缓缓的停靠在码头上,高建国和宋涛等人走下了二号登陆舰,受到了先遣队基地众人的热烈欢迎,李明和高建国、宋涛热烈的拥抱了一番,就和他们一起回到了先遣队指挥部。

大家分头坐下以后,李明笑着道:“这两个月你们在外面可够辛苦的,好家伙,一下子就给我们弄了这么多人回来。听说宋涛还杀了不少的鞑子,你小子行啊。”

宋涛摆摆手,笑着道:“我现在杀鞑子已经杀上瘾了,我杀的正嗨呢,还想留在海洋岛基地,可是老高偏把我给弄回来,把他的老部下贺平留在那里,他这就是以权谋私,任人唯亲。”

高建国举起茶杯就要甩过去,吓得宋涛一下子躲到了李明的身后,大声道:“老高,你以权谋私,任人唯亲就算了,现在还想杀人灭口。”

大家看到宋涛这个活宝,都是哈哈大笑。李明也笑着给了宋涛一拳。

“你正经点,我们这还有一大堆正事呢。对了老高,听说你在那里已经把教导队搞起来了,刚才我看到他们了,不错啊,这才多长时间,已经有点样子了。再养成一年就差不多能拉出去了。”

高建国也笑着道:“都是好苗子啊,我回来准备把教导队扩大,建立二期教导队,第一批300人,按一个班长两个班副,直接在二期教导队带班,每个排配给两个干部,组成两个步兵教导营。凑足1000人,好好的训练半年,能有个样子就不错了。”

乔海鹏也笑道:“老高我跟你商量个事呗,我们海军也要建一个教导营,和你们的人一起训练,你看行不,不用你们帮着训,你们帮着管理就行,他们上舰之前,我想让他们在你那里打个好底子。”

高建国想了下道:“那倒是可以,但我说好啊,在我那里可以,但是进了我们的门,就得守我们的规矩,还有就是训练量必须要一样,别让我们的兵看着心里不平衡,反正就是和我们一个样,别搞特殊化。”

乔海鹏笑着道:“我就是这意思,我怕我底下那些家伙不认真,他们都只重视专业性,对新兵训练不是很感冒。”

第六十章基地建设

李明也加入了进来,他笑着道:“钱兵那小子现在准备建立公安内卫系统了,现在他的人手也不够,你们是不是也帮着他们训一批,现在基地人太多了,好在这些辽民还比较好管理。但是以后就不好说了。”

高建国想了下道:“那就建立武装警察部队,负责基地的治安守卫工作,如果不着急,我们就从教导队淘汰一批人,让他们做这支部队的骨干,再想办法训练一批辽民出来。组成我们的内卫部队。

他们也一定要接受严格的军事化管理,这个马虎不得,别到时候培养一批黑狗子出来。人数吗,我看新建一个营,下设四个连,每连150人,两个连负责要地防护,两个连负责治安巡逻。”

李明和乔海鹏一听,也觉得有道理,乔海鹏道:“海军也建一个营吧,也按600人算吧,三个月的基础训练结束,就让他们上舰,他们以后是我们四艘机帆船的主力,初训完成我们就带他们上舰,一边教学一边实习。估计四艘机帆船怎么也要明年下水晒装,到时候他们就能用上了。”

“对了,商明也跟我说了,炮兵也要训一批人,一个连就可以,人可能都挑好了,好像都是识字的辽民,应该是培养炮兵指挥观察的苗子吧。”

高建国听了李明的话,点了点头道:“炮兵的人才很重要,正好现在有炮,他们也能练一练,有商明他们教导,应该能**出一批好苗子。也让他们把挑好的兵都送来吧,这些炮兵和海军、武警一样,初定为三个月,基础训练足够了。”

李明听了高建国的安排,也比较满意。现在他们的军事人员实在是太少了,基地的辽民人数已经接近6万,好在高建国在海洋岛把那些嘎杂流屁的不良分子都清理了,不断纯洁了辽民的队伍,也大大的震慑了这些辽民。

而且远东公司对他们也不错,无论是伙食,还是生活上对他们都比较关心,还为他们提供医疗服务,现在远东公司医疗组已经通过虫洞进入了另一时空。

李明站起来,笑着道:“我领你们去铁路组的施工现场去看一看吧,你们到了那里一定会很震撼。”

高建国和宋涛一听,顿时就来了精神,跟着李明就出了指挥部。现在因为有了柏油马路,大家的出行已经可以骑自行车了,公司现在财大气粗,从瑞士订制了一大批军用山地自行车。

分为两种型号,一种是豪华型,为远东公司员工配备,自重仅15公斤,采用了很多高科技的技术。另一种是普通型,为以后远东公司的机动部队配备。只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简单,而且坚固耐用,易损件都是采用特钢制造。自重也只是22公斤。可以承载80公斤的物资,每天行进150公里以上。

他们骑着山地车,来到了金角湾东北部的一片山脚下,这里紧挨着开发区的存储区。此时正有几千名日本劳工进行紧张的施工。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看到李明他们来了,连忙带着几个工程技术人员走了过来。

他们和李明他们一一握手,那个中年人笑着道:“李明,这里你是天天都要跑一趟啊,比我们这些铁路组的人都着急,弄得我们压力很大啊。”

听了对方的话,李明也笑道:“我能不急吗,现在海参崴物资集散地的货物都已经堆成山了,光靠着每天那些卡车,还不知道运到什么时候呢。我联系的那批通用物资和被装仓库的物资,也都等着装车呢。现在东西不送过来,我的心就放不下,你说我能不急吗。”

李明转过头,发现旁边的高建国和宋涛,已经被这里的景象惊呆了,这里密密麻麻几十道铁轨排列着,而且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山脚下,这个工程可真不小。

他和那个中年人走到高建国他们身边,为高建国他们介绍了一下那个中年人和铁路组的几个工程技术人员。

“老高,这是我们铁路组的组长李达,这阵子铁路组已经在这里奋战了近两个月,现在终于有了些样子了。”

李达和高建国他们简单的寒暄几句,就笑着道:“我们这里在这里按照编组站的形式,建立了一个车辆停放场,共三十条铁轨,每条铁轨可以停放100多节货运车厢,其实说白了就是把来不及卸的物资有个暂时停放的地点。对工程要求并不高,所以我们的施工速度很快。

对于一些基地急需使用的物资,我们在这个简易编组站的两侧,修建了两个物资装卸平台,每天可以保证两侧路轨上二百多节车皮的装卸工作。现在海参崴基地的铁轨和另一时空对接完毕,而且已经试验成功,完全可以通过虫洞进行物资的运送。到时候从现代社会的物资的运送速度,就可以大大的提高。估计再有一个星期,这里就能投入使用。”

高建国被这个庞大计划震撼得目瞪口呆,这里足足可以停放几千个车皮啊,那得是多少物资。但是高建国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急忙问道:“李明,这么多车皮一下子消失了,会不会引起别人的警觉。”

李明笑道:“瓦列里帮我联系的那一批废旧铁路物资里就有大量的车皮,我们先用这些车皮把我们在海参崴仓库的物资,先行送达到这里。至于剩下的物资,我们会在最后几天,集中力量,用最快的时间全部通过虫洞。然后我们就关闭虫洞。海参崴分公司也会随之关闭。”

大家听了李明的话,也明白了李明的意思,都心照不宣的笑了起来。

李明领着高建国和宋涛离开了铁路组,又去了附近的农业组看了看。农业组携带大量现代社会的农作物种子进入海参崴基地,他们在工程机械的帮助下,在金角湾南岸用一百多辆农用拖拉机开垦了近两万亩荒地,现在有几千名辽民正在那里日夜耕耘。

这两万亩耕地种植了5000亩土豆,10000亩玉米和4000多亩地瓜。另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各种疏菜。以后还会种植大量的东北大白菜和青红萝卜。估计今冬的能储存土豆4000吨、玉米4000吨、地瓜8000吨。再加上秋末的大量东北白菜、青红萝卜,今冬就能基本满足60000多名辽民和日本劳工的粮食需求。

李明为他们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农业组的情况,然后伸手向南面一指,笑着道:“农业组的人还在海参崴南部的俄罗斯岛开辟了一个家禽家畜养殖基地。公司进了一大批品种优良的家禽家畜。这个养殖基地今年计划建立一个蛋鸡养殖场、一个种鸡孵化中心,一个养猪场、一个乳牛场,一个肉鸡养殖场。对了,在那里还建了一座菌类栽培基地,现在也在紧张的施工之中。

农业组的规划很大,在入冬前还要弄一些蔬菜大棚,争取在冬季保证基地新鲜蔬菜的供应,明年春天他们将继续扩大耕地规模。如果我们以后要是向北发展,他们还要在兴凯湖南部建立大型农场,开发兴凯湖周边的农业资源。

明年他们要在海参崴北部建立一个畜牧基地。我们在俄罗斯进了一大批纯种的顿河马,还在东北各地进了一批的铁岭挽马,准备建立军马养殖培育中心。另外,我们还引进了一些优良的种牛和种羊,现在这些大牲口也都暂时放在了那个岛上。”

高建国和宋涛听了李明的介绍都很振奋,高建国笑着道:“公司临海总部那里现在准备的怎么样了?”

“临海那边现在只剩下王和、石明峰两名常务董事,他们领着公司各个部门的技术人员,还有采购部、物流中心、海运组的部分人员留守善后,其余常务董事和公司其他人员已经全部赶到海参崴。

临海公司总部的工作已经接近尾声,面对国内的采购工作基本结束,而且物资大部分都已经运抵海参崴,需要通过货轮运输的物资也已经全部装船。我明天就要赶回临海公司总部,几天后就要带着船队通过虫洞到达海参崴基地。”

高建国笑着道:“很长时间没有见到王和了,我都有些想他了。虫洞现在情况怎么样?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吧。”

李明摇了摇头,凝重的道:“现在看,暂时还没什么问题,但是接下来就不知道了,几艘万吨级的货轮,还有几千节的车皮,我的压力很大啊。”

宋涛急道:“靠……你什么意思?别运着运着虫洞再一下子消失了。不行,我得跟着你,要不到时候,我们哥俩一个在明朝,一个在现代社会,那我不得想死你啊。”

高建国笑骂道:“你特么乌鸦嘴,尽说这不吉利的话。你小子的心思我还不知道,你就是想和李明回临海。得了,你跟着去吧,你小子最近表现不错,跟着回去看看吧,省得我天天看着你烦。”

宋涛听了顿时就来了精神,大声道:“老高,你就是我亲人啊。”李明看了他们一眼,也笑道:“行,宋涛跟我回去吧,以后怕是也没机会了。再回去恐怕就要带着兵回去了。”

听了李明的话,大家都沉默了。虫洞消失以后,他们就会彻底的和现代社会失去联系。虽然他们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但此时还是有些微微的失落。

第六十一章重回临海

来到海参崴的几万辽民基本都适应了这里的新生活,他们表现的很安分,对于分配到的工作,都能保质保量的完成。

这些辽民都历经过很多磨难,现在终于有了个安身立命的地方,非常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公司提供了住所,虽然简陋但是也能遮风挡雨,而且一天三顿饱饭,还发了那么多的生活用品,上哪里找这样的好日子。

李明和先遣队以及基地各部门经过研究,在高建国提供的花名册的基础上,又重新归纳整理了一套完善的户籍制度。每个辽民都有完整的身份档案,档案里记录了此人的所有信息。

每个辽民都配发身份认证标牌,上面有照片,标牌里有一个芯片,记录着这个辽民的各种身份信息。就连上食堂打饭,都要出示标牌,通过划卡才能领到自己的食物。

李明他们还把辽民重新整编,每千人为一大队,大队长由公司员工担任。下面以百人为单位,组成一个个生产队,让大家选举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