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东1628-第3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日本的实际耕地面积还是偏低,公司准备用几年的时间,逐步将日本各岛的人口,逐渐向辽东、外东北、南洋和印度等地迁徙,大规模开发这几个地方的农业资源。

另外,还会有大批的日本青壮,将会成为远东的外籍劳工,活跃在远东公司各地的矿山石场、公里铁路工地,从事高强度的劳动。

未来日本各岛的人口将会大幅减少,可能仅仅会保留原来人口的两成左右。只有各岛耕地所需的农民,沿海从事渔业工作的渔民,以及各地金银矿山的采矿工人。公司将会把日本建设成一个生态自然保护区,开发那里的旅游资源。

兴子和大批远东军的军属,陆续登上了停在岸边码头上的风帆船,缓缓的驶离了日本。她们趴在船舷的两侧,看着慢慢变小的陆地,眼泪也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她们心里很清楚,这一次的离开可能就是永别,也许今生再也不能回来了。

今年冬天的辽东极为忙碌,将近二百万的大明流民蜂拥而至,使得远东公司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这么多人光是吃喝拉撒,就是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

巨大的粮食缺口,一度让远东公司的粮食储备亮起了红灯。好在公司通过多种方式在各地购粮。首先是周成率领的那支远东历史上最大的购粮舰队,在暹罗的阿瑜陀耶王朝购买了几十万吨的稻米。五艘万吨巨轮和几百艘风帆船足足跑了两趟才算是把这些稻米运回了辽东。

马尼拉和巴达维亚也加大了粮食的进口,并对装载粮食的船只,在诸如关税和港口码头的各种服务费上给予了相当大的优惠。而且商务部对于各种紧俏的出口商品实行了严格苛刻的配额制度。

想要代理或是购买远东的各中商品,必须包括相当比例的粮食和农产品物资。使得大批来自阿拉伯半岛、奥斯曼帝国、波斯、欧洲和东非沿海的商船,都满载着粮食来到了马尼拉和巴达维亚,以及南洋各个港口。

因为远东公司大批收购粮食,使得粮食等农产品物资的价格被生生的炒高了不少。但是远东公司却并不在乎,不惜一切代价的到处淘粮。

军委会去年年底接连发动的朝鲜和日本战役,也缴获了数量巨大的粮食和各种农产品,光是粮食一项,足足有几十万吨,大大的缓解了公司的粮食缺口。

经过多方的努力,公司总算是熬过了最艰难的阶段。据统计,去年各个部门通过各种手段得到的粮食,不但满足了今年秋收之前的粮食所需,还极大的增加了远东的战略储备。

即便明年从大明接收二百万以上的流民,公司目前储备的粮食物资,也能基本满足需要。这还没有算上公司今年秋季的农作物收获,如果按照去年农林部的统计算的话,光是辽东各地收上来的粮税和贷款,也能支撑相当一段时间了。

除了粮食,近二百万流民还需要大批的其他物资,包括穿的衣服和鞋子,以及流民们越冬所住的房子,还有天文数字一般的各种生活物资,那一项拿出来统计,都能吓到一大片。

好在远东公司一向身家丰厚,各种物资的储备工作,从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实施。而且随着海参崴工业区各个企业的后续扩建工作的结束,工业部的各级企业的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大批流民在整个冬天,都没有出现物资供应不足的情况出现。

去年公司接收的流民,被济州岛、吕宋岛、南洋和台湾一共分担了大约几十万的流民,而且这些地区还自主筹粮和各种生活物资。如果没有这几个对方帮助收拢流民,那辽东的流民人数将超过二百万,那最后的情况还真就不好说了。

从辽河入海口一直往内陆延伸,辽河两岸建设了密密麻麻的营地。近二百万流民,都住在这些营区里。如今他们正在接受扫盲和冬训。(未完待续。)

第八百零八章流民营地的建设

今年远东公司接收流民的标准,照比以往相比,条件简直是天上地下。虽然住的也是木刻楞,但是一间屋子里足足三层的通铺,挤进去将近五十人,而且屋子还比以前的要小很多。

每人的服装标准只是一套棉衣、棉帽子、棉手套和棉鞋,木质的水壶和饭碗。铺盖更是只有一床寒酸的棉被,连个褥子都没有,更别说以前铺子上的毛毡了。屋内的温度很低,基本上是冻不死就行。

流民每天的伙食标准,也和以前无法相提并论。每天早上一碗参杂着地瓜块、干菜的玉米面粥,中午除了一碗玉米面粥,多了几个地瓜。晚上还是一碗玉米面粥,但可以分到两个玉米面饼子。

至于副食就是大白菜、土豆和萝卜这老三样,数量还不多。还有一些咸菜、泡菜,偶尔会分到一些咸鱼。赶上年节了,能吃到大锅的肉汤、骨头汤,每个人可以分到几块鲸肉、牛羊肉。

近二百万的大明流民,对远东公司的管理水平本身就是一次极为严峻的考验。这个时候,又是胡伟临危受命,接过了这个重任,负责远东的流民接收工作。远东各地的基层干部和火枪民兵骨干,几乎被抽调一空,全都陆续被抽调到流民营地参与流民的管理工作。

即便如此,流民营地的工作初期阶段,管理工作依然比较混乱。主要的原因还是流民的数量太多,而且流民的成分极其复杂。当初在大明为了救活更多的流民,以往的各种程序,包括登记、净化、甄别都统统简化,后来甚至干脆直接往船上塞。

很多工作都是流民到达辽东才展开的,所以才造成了初期比较混乱的局面。因为这次崇祯大旱,流民的成分有所不同。往年大明流民的成分绝大部分都是农民,相对比较好管理。

可是这次近二百万流民中不光是农民,还有工匠、手工业者、小商小贩、书生秀才等各行各业。当然,很多嘎杂流痞的社会闲杂人等,更是充斥在流民之中。

首先是对所有流民进行登记备案,对流民的自然情况进行初步的统计。这个工作千头万绪,需要做大量繁琐的工作,耗费的人力和物资非常大。

女人和孩子首先会被隔离起来,从她们下船开始,就被送往独立的营地安置。女人接收完净化和体检,会被送到辽东各地,与公司各部门的移民员工和众多辽东的农户结合,组建新的家庭。

分配的过程简单得不可思议,基本都是采用抽签、抓阄,甚至是摇号等方式,来决定她们今后的命运。所有人对新的家庭都没什么抵触的情绪,毕竟在这样的乱世,好好的活下去,才是人们首先要考虑的事情。

至于那些孩子,远东更加的重视。不惜耗费巨资,建立了大批的学校。因为学校建设的速度过快,后续的工作根本无法跟上。有的连起码的师资力量都不具备,也都把学生先一股脑的塞了进去。

就算不学习知识,也要先让孩子们有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这些孩子才是远东未来的希望,想要在这个时代建立一个新世界,只能踏踏实实的从基础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的做工作,整个过程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除了妇女和孩子,然后就是特殊性的人才了。比如木匠、石匠、瓦匠、铁匠和篾匠等这个时代的传统工匠,他们会被挑选出来,分配到公司各个部门的下属企业里,充当学徒工,培训一段时间,以后会成为远东新一代的产业工人。

还有像郎中、厨师、裁缝、吹鼓手、书生秀才、纺纱工、漂染工、缂丝工、织锦工等手工业者,也会被挑选出来,他们也将会被分配到各个部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在公司的各个岗位上为远东公司贡献力量。

最后是流民中表现良好的积极分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考核,也会被提拔上来,担任各个小队负责人的副手,进行重点培养。他们都是为人正直、踏实肯干的那类人,在流民营地初期那段混乱时期,这些人为了稳定大家的情绪,都起到了一定的带头作用。

所以他们也比较容易冒头,毕竟在那么混乱的环境里,还能起到一定的表率作用,说明他们具备被提拔培养的条件。他们以后是远东公司基层干部的苗子,经过一番锻炼,积累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就可以在明年的流民营地,担任各级小队、中队的基层领导干部。

所有的流民登记在册,然后就是进一步的甄别。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将流民中的毒瘤清楚干净。因为流民营地的人数实在是太多,尽管管理的很严,也制订了各种严苛的营地规章制度,但是因为初期工作太多,各级管理人员数量不足,对营地内的情况不了解等原因。

让营地内的一些流民,感觉有机可乘,就开始在营地里肆无忌惮了起来。他们属于最难管理和甄别的类型,平日里在社会上厮混,做惯了欺行霸市、偷奸耍滑的事情。

这些人在流民营地初期的那段混乱的时间里,在营地内称王称霸、欺凌弱者。有的几个无赖霸占屋子的底层通铺,把其他人都赶到了二铺三铺,有的在食堂抢夺别人的实物,还有的拉帮结伙在营地里称王称霸。反正这些人是坏事做尽。

公司对各个流民营地的管理的比较严,制订了很多苛刻的规章制度,对敢于违反规则的人,抓到一个处理一个。但是初期的工作太多,远东公司的各级基层干部都没有全部到位。

而且这些社会上厮混多年的嘎杂流痞,都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在远东工作人员的面前,一个个乖巧的像个孙子,等人一走他们就摇身一变,成了一个无赖地痞。

尤其是在净化的过程,就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时候有人起了一个头鼓噪一番,大部分不明真相的流民就跟着盲从,局面瞬间就变得混乱起来,甚至出现了几次严重的踩踏事件,造成了严重的伤亡。

光是处理这种类似的工作,就耗费了公司大量的精力。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公司经过研究决定,对隐藏在流民中的这些害群之马,进行狠狠的打击,争取把他们一次性的铲除掉。

但是想要铲除这些毒瘤,就要做大量的调查取证工作。公司从各地调来了一批农户中的积极分子,经过一番培训,陆续安置在各个流民营地内,深入到流民之中了解情况。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基本掌握了营地内的各种情况。(未完待续。)

第八百零九章大明根据地的问题

公司掌握了切实的情况以后,马上调集了附近的守备部队,在各个流民营地里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严打。行动实在深夜进行的,很多隐藏在流民队伍中的害群之马,都在床上被抓了起来。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公司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次严打行动也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共处理了一万余名违纪的流民,光是枪毙的就有近千人,还有数千人被送到了苦力营,他们以后的命运,将是一辈子在暗无天日的矿坑下度过。

远东的铁血手段,铲除了流民中的一些害群之马,大大的震慑了流民营地中众多不安分的流民。使得各个流民营地接下来的工作迅速得以好转。

为了迅速稳定营地里的情绪,为了近二百万人流民的安全,这个时候,就算杀错也绝不能放过。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流民营地的各项工作也终于走上了正轨。当然,这段时间走了很多的弯路,也吸取了很多的经验教训,很多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基层管理干部,在这段时间里积累了很多的工作经验,迅速的成熟了起来。

尤其是冬训工作开始以后,所有流民的精神面貌迅速得以改观。远东公司民委会宣教部和军委会政治部联合在一起,成立了政工工作组,对流民营地开展了全方位的政治思想工作。民委会和军委会抽调了大批的政工人员,建立一支强大的政工人员队伍,来到各个流民营地,深入基层小队和流民们进行谈心交流。

每间屋子里都会挂一个播音喇叭,每天从早上就开始播放各种节目。每天晚饭后一个小时的政治宣讲,每周观看一次露天电影,每个月两次的诉苦大会。平时还有各种宣扬远东公司政策的书报、画册供流民们传阅。

每个流民营地四处都张贴着各种标语,从流民居住的木刻楞,到食堂、操场、围栏到处都有,甚至连厕所的墙壁上都涂满了各种口号和标语。可以说各种宣传手段层出不穷、无孔不入。

在这样的环境氛围里,别说这个时代的大明流民了,就算是现代社会的人,置身在这样的环境里,时间一长也难免会中招。脑白金当年就是这么发家的。

当然,政治思想工作的力度如此之大,投入的资源也相应的增多,据公司统计,政工工作组的几个月的投入,仅次于粮食等物资的投入。可想而知,远东对政治思想工作是多么的重视。

事实证明,投入的越大,效果也越好。经过远东公司几个月的政治思想教育,绝大对数流民的思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转变,即便是个别聪明人早就看出了些什么,也已经不会影响大局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以后扎根于远东的流民,远东的思想,会在他们的心里根深蒂固。使得远东治下的百姓,思想和公司保持高度的一致。

随着冬训的全方位展开,众多流民营地的秩序也越来越好,流民们经过冬训,逐渐学会了遵守纪律,自身素质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冬训的同时,大规模的扫盲工作也在紧张的进行,几个月的冬训结束以后,绝大多数的流民都基本掌握了最基本的读写能力,并具备了十位数内的运算。

总的来说,远东公司去年的流民接收工作,应该算是比较成功的。虽然最初阶段因为对崇祯大旱的形势估计不足,工作造成了一定的滞后,甚至引起了相当长时间的混乱和无序。而且粮食等物资,也面临巨大的缺口,但是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还是圆满的完成了移民接收工作。

远东公司控制区内,包括辽东、济州岛、吕宋岛、南洋、台湾等地,总共接收安置了二百余万流民。并通过各种努力,收购、缴获了百余万吨粮食和农产品物资,极大的缓解了公司粮食储备不足的问题。

虽然公司已经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收拢了二百多万流民。但是面对大明北方数省的大面积旱灾,造成的庞大流民潮,公司收拢的流民数量也仅仅是杯水车薪。未来几年,公司还将会继续加大收拢流民的力度,不遗余力的收拢大明各地的流民。

通过去年的流民接收工作,公司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吸取了去年接受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教训。今年的流民接收工作,将在春节后就开始积极准备,争取救活更多的大明灾民。

和公司的流民接收工作相比,李明在大明境内的工作,就要艰难了很多。虽然去年在晋中盆地劫掠了八大汉奸晋商,缴获了大批的粮食等物资,但是除了粮食,其他各种物资依然面临比较大的缺口。

吕梁山根据地因为成立的比较早,频临晋中盆地等几个比较富裕的地区,所以比较容易收集物资。而且公司还可以通过沂水水道,大规模的进行补给物资。所以今年吕梁山根据地的各项工作还算比较顺利,共收拢六万余名流民。

但是公司在大明其他地区的几个游击支队,面临的困难就比较大了。其中太行山、沂蒙山等几个根据地的基础设施,因为缺乏物资,而影响了建设的进度。虽然通过劫掠大明各地的地主官僚,囤积了部分物资,几个根据地收拢的流民数量,一共才不到十万。

当时制定的计划,大明各个根据地总共要收拢五十万流民,现在连一半都没有达到。主要原因还是物资严重不足,如此巨大的物资缺口,根本无法得到公司的有效支持。

而且各个游击支队发展建设的也比较慢,因为流民的素质较低,如果没有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打一些防御比较差的地区还能勉强应付,可是这样的地区,也都是相对落后,根本无法收集足够的物资。

明年开始,各个根据地将加大活动的范围,扩大根据地的规模,收拢更多的流民。李明还将前往河套地区,建立河套根据地,在大明北方扎下一根钉子,为未来公司入主中原做准备。(未完待续。)

第八百一十章难熬的冬天

因为根据地流民的数量越来越多,山西游击支队的各个分队,如今已经齐装满员。各种武器装备也都分配到位,各分队的指挥员和政工干部,以及基层的骨干士官,也全部进入了角色。

从去年入冬开始,山西游击支队就一直组织新兵进行基础训练。经过几个月的苦练,山西游击支队的新训官兵,因为根据地的条件所限,虽然还无法达到东军新兵的考核标准,但也是按照支队司令部制定的训练大纲,严格训练了几个月,已经基本可以应对大明官军的威胁。

山西游击支队还组织根据地的流民,进行了几个月的扫盲和冬训。六万多流民也是以小队、中队、大队和支队的编制进行整编,在山西游击支队中轮流抽调骨干,作为流民冬训的教官。

经过几个月的冬训,山西支队根据流民在冬训中的表现,挑选了一批积极分子,组建了共两万人的四个民兵支队。

吕梁山根据地目前共收拢六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