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东1628-第3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想到啊,没想到……这个时代的阿三还是个土豪。

而且据乔海鹏说印度的纺织业也很发达,缴获的棉花和各种纺织品堆积如山,沿海的各个港口都快堆不下了,这也是远东目前急需的物资。每年公司接收两百多万流民,需要大量的布匹和棉花。还有大量的地毯和毛毯,你说印度那里热的天天都光着屁%股,要毛毯和地毯干毛啊。

反正不管怎么说,只要粮食问题解决了,那远东的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

流民的衣食住行,没有了衣服可以讲究,实在不行两个人穿一条裤子,也能对付过去。没有住房可以大量的建造木刻楞,那玩意耗时短还抗冻,而且以后说拆就拆,建造木刻楞的原木还能不断的重复利用,根本谈不上成本。

可是粮食这东西,真的对付不得。就算每人天天两碗稀粥,两百多万张嘴,一年下来也是一个天文数字。何况远东公司的员工、远东军官兵加在一起,多了没有,几十万总是有的,每年也需要大量的粮食。

会议室里的人,此时全都一下子轻松了下来,大家热闹够了,突然生出了一股极为疲惫的感觉。这两年大家的心里一直崩得紧紧地,现在乍一松弛下来,都有些疲倦,就想找个地方好好的睡上一觉。

王和看了大家一眼,拿起水杯在桌子上轻轻的顿了顿,然后笑着道:“喂喂……我说大家都精神着点,现在还没到放松的时候呢,印度那里的粮食再多,总得把粮食运到辽东才行吧。现在距离辽东封冻还有一个多月,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呢。”

高建国听了,也点了点头道:“老王说得对,我们的时间很紧,一点也耽误不得。我建议马上进行紧急动员。首先,在大明各地进行接收流民的船只,马上来着流民改变航向开往印度,在印度地区卸下流民,返航时装满粮食回辽东,在辽东卸下粮食以后,再去大明装运流民送往印度地区。”

胡伟想了下道:“那这样一来,印度地区必须加强民委会的管理力量,民委会现在也要进行动员,从公司各部门抽调精兵强,还要在各地抽调大批的基层管理干部,组建印度管委会,负责印度的流民接收和安置工作。”

王和想了下,然后和旁边的高建国耳语了几句,然后笑着道:“老郭,你去印度那边吧。现在李明、胡伟和老韩都走不开,我和老高还有一大堆事儿,只剩下你了。你去印度的主要工作,就是开发那里的农业资源,这是重中之重。”

郭松听了点了点头道:“我回去马上着手准备,这几天我就招兵买马,组建印度管委会。”

高建国沉声道:“你到印度以后,要和军委会情报部配合好,那里的情况很复杂,首先要保持我们在印度次大陆控制区的稳定,争取在两年内站稳脚跟。为了减轻辽东、外东北的压力,未来几年印度将接收大批的流民,你的工作很重,要做好思想准备。”

公司董事局委员会的会议刚一结束,公司又开始忙碌了起来。正在大明沿海接收流民的船只纷纷改变了航向,装载着大批的流民开往印度地区。

五艘万吨轮船也组成了一支庞大的舰队,在大明沿海晃了一圈,拉着满满当当的流民,然后浩浩荡荡的开往了印度地区。

郭松也开始在公司各个部门大肆招兵,以最快的速度组建了印度管委会,然后坐上了飞艇,迅速的赶往了印度地区开始进行先期布局,还有大批的远东基层管理干部和政工干部坐上了驶往印度的船只。

印度战区低龄不也在抓紧布置,在沿海地区建立大批流民营地,囤积了大批的粮食、布匹等物资。从战区各个部队抽调了一批骨干,负责管理近期涌向银的大批流民。

随着印度战区的电报不断的发回公司,远东众人也被一波波的惊喜弄得有些茫然。除了远东公司目前继续的大批的粮食、针织品和棉花等物资以外,还有在莫卧儿帝国的首都阿格拉城,以及其他繁华城市缴获的金银和各种珍贵的珍珠宝石、艺术品等物资,就已经彻底的颠覆了所有人的世界观。

另外还有数量巨大的精工巧匠,就更让远东公司的众人欣喜若狂了。这可都是远东目前最需要的人才,别看他们没文化,但是只要进了公司的各个部门,锻炼几年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产业工人。(未完待续。)

第八百八十五章印度工匠

远东公司各部门全都行动了起来,大批船只满载着大明北方的流民,浩浩荡荡的来到了印度沿海地区,每天都有大批来自东方的船只,在加尔各答、马德加斯、第乌、苏拉特、本地治里、孟买、拉哈里、达卡等港口停泊。

大批流民被驱赶下船,然后被送进沿岸的流民营地进行净化、分发物资,他们将马上进行扫盲和集训,当然也少不了全方位的政治思想教育。

只是这些工作,暂时由印度战区的远东军各部队抽调的骨干管理,因为印度地区情况复杂,在印度地区的大明流民训练的标准,将比辽东流民的要高不少,甚至快赶上远东火枪民兵的训练强度了。

几个月的集训下来,新组建的一个个流民中队,其实也相当于成建制的火枪民兵连,每个流民中队都将配发十几支前装火枪和一批弓弩、盾牌和刀枪等冷兵器。

要求每名流民都能熟练的掌握冷兵器的使用和火枪的射击要领。每个流民中队的住处也将被设计成简单城寨,遇到外地入侵,流民中队可以拿起弓弩刀枪和前装火枪据寨自保,有点武装开拓团的赶脚。

今年远东公司将向印度次大陆运送超过五十万的大明北方流民,明年开始,公司将逐步增加人数,在印度地区的恒河平原、印度河流域和孟加拉地区大规模屯田。

但是问题也随之出现了,那就是大明流民的到来,势必要挤占印度地区原住民的生存空间。尤其是印度河流域、恒河平原和孟加拉地区,自古就是南亚次大陆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如何占据大批印度原住民的耕地资源,这绝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大明的流民数量不多,还可以暂时应对,一旦明年开始,大批的大明流民陆续赶到,到那时必然会引发巨大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势必会在远东控制区造成巨大的混乱。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远东公司责成军委会情报部,不惜一切代价,着手解决这个问题。情报部可以使用任何方式,即便毫无道德下限,公司也不会过问,但前提是要保证控制区印度原住民的稳定,不能超之过急。

远东几乎出动了公司所有的海运力量,在印度卸下大批的流民,然后装上大批的粮食,返航驶往辽东。在辽东地区封冻之前,远东的海运力量还可以往返两次,但运回辽东的粮食,足够远东坚持到明年的春天了。

虽然辽东等北方海岸封冻了,但远东公司的海运力量,整个冬天都会往返于印度到东方的航行,大批的船只会把粮食等物资运到济州、长山岛、海洋岛等地囤积起来,方便明年向辽东地区转运。

自从远东在印度战役中缴获了数量巨大的粮食等物资,远东公司董事局的各位委员,全都跟打了鸡血似的。甚至有人提出了加大接受流民的建议,好在高建国和王和等人还算冷静,没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远东公司今后再也不能超之过急了,步子大了,绝对会扯到蛋的。远东公司就因为步子太大,蛋疼了足足两年多。勒着肚子的日子,远东可再也不想过了。还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稳步前进吧。

目前公司终于走出了困境,主要的工作就是消化这段时间的胜利果实,大力开发东北、外东北的各类资源,让公司尽快的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打好基础,按照预定的计划逐步推进,争取在三年内,彻底将公司制定的未来华夏版图控制在远东的手中。

还有就是开发印度、南洋等地的农业资源,保证公司的粮食供应。这个时代,却什么也别特么缺粮,一旦没有了粮食,什么都玩不转。

与大批粮食一道被运回辽东的还有大批印度的工匠,他们刚一下船就被早已等候在码头的公司各部门盯上了。

这些来自印度的工匠都是印度战区司令部,在印度各地精挑细选出来的,手艺极为精湛。包括铁匠、木匠、石匠、首饰匠、皮匠、泥瓦匠、铜匠、刺绣工匠、军械匠、木刻和石刻匠等等很多种类。

这些来自印度的各类工匠,在上船前就接受了登记、净化等工作,一个个剃得精光,然后被送进淋浴室,被一帮敢死军官兵用硬毛刷子狠狠的蹂躏了一次,一个个差点掉了一层皮,可是这帮阿三怎么洗也是黑不溜秋的样子。

因为远东的船只都装满了粮食,这帮工匠只能被安置在甲板上。自小就生在炎热热带的他们,被海风差点吹成风干鸡,这一路可遭老了罪了。

好在远东公司把他们当成了宝贝,每人都分发了一套物资。包括一套新衣服、一条毛毯、一个装满了生活用具的背囊。而且每天三顿饭的标准也不错,至少能吃得饱饱的。

这些工匠到了辽东下船后,又被仔细的甄别了一番,重新进行了登记入册。然后才把各个部门的负责人放了进来。远东各部门的负责人为了争夺这些来自印度的能工巧匠,当然免不了一番撕逼大战。

反正只要从印度来的工匠刚一下船,登记甄别以后,瞬间就会被各部门一扫而空。远东各部门的技术产业工人,大多数都是以各地的工匠为主,其中包括大明、日本、朝鲜、南洋等地哪的都有。

千万不要小瞧这个时代的工匠,他们也许大字不识一个,也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是一步步熬出来的。他们从几岁就被家里人送去跟大师傅做学徒,或是有着家族传承,被自己的家人手把手的教导出来的。若是没有些天赋,或是不能吃苦耐劳,早就被师傅和长辈一脚踹跑了。

所以这些工匠的手艺不但扎实,而且技术精湛。只要接受公司各部门一段时间的培训,就能尽快的进入角色。往往不到一年就能成为各部门的学徒工,再在各个岗位上经过一两年的实践,往往都能成为公司合格的技术产业工人。

远东公司各个部门近几年发展的非常快,但是技术产业工人的缺乏,也再次制约了公司的发展。虽然公司在海参崴建立了大批的各类职工技校,可是依然无法满足公司各部门的需要。

这次从印度送来的大批工匠,正好解决了公司各部门的燃眉之急。印度地区自古就不缺工匠,远东军消灭了莫卧儿帝国之后,就开始在印度各地大肆收拢各类工匠,现在正源源不断的送到辽东。(未完待续。)

第八百八十六章河套根据地的秋收

远东公司通过印度战役,彻底的解决了一直困扰公司的粮食问题,使得远东终于度过了公司自打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危机。

公司上下解除了后顾之忧,顿时焕发出了惊人的工作热情,各种工作的进度明显加快。每天都有无数的船只,满载着大明北方的流民,或是粮食布匹等物资,往返于辽东与印度的两地之间,印度和辽东沿岸的港口天天都是万帆云集。

有了印度战区运来的大批粮食、棉花和布匹等物资,远东公司今年接收的流民,条件当然也提高了不少。而来到了印度的大明流民,因为这里的各类物资极为丰富,所以他们和辽东流民相比,各种条件也要好不少。至少这里的气候宜人,不用考虑冬天越冬的问题。

这个秋天,远东各地都是一幅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此时的河套地区秋收刚过,今年补种的玉米、地瓜和土豆,因为误了春播的时节,再加上小冰河时期的特殊天气影响,以及都是新开垦的耕地,所以平均亩产量并不理想。当然,这也在根据地之前的预料之内。

河套地区新开垦耕地都是在河套平原和土默川平原的黄河两岸,根据地组织数万流民,总共在黄河两岸开垦了近二十万亩荒地。

北上集团军横扫漠南草原的蒙古各部,缴获了大量的牛群,除了大部分送往辽东地区以外,生于的全部投入到河套地区,做为流民开荒的耕牛使用。

这可把河套地区的大明流民吓到了,他们长这么大还没有见过这么多牛呢。现在可好,远东公司的牛简直遍地都是。所有的牛群专门还有蒙古基层牧民帮着照顾,使得河套根据地的开荒速度非常快。

河套根据地还在黄河沿岸配置了上百台蒸汽机组动力的水泵,日夜不停的对沿岸新开垦的耕地进行灌溉,所以根据地的耕地基本没有受到大明北方严重干旱的影响。

再加上农作物种子都是公司农林部种子培育中心的优良品种,而且有周林等农林部派遣一批技术人员,一直下到第一线,天天在田间地头忙碌,使得根据地今年的秋收产量还是不错的,基本达到了之前的预期。

河套地区的土地当然无法和辽东和外东北的黑土带相比,腐殖质的积累和有机质合量不高;尤其是新开垦的耕地,如果没有足够的肥料,会造成进一步的减产。

为此公司在草原上动员了大批的基层牧民,收集各种牛羊马粪,成群结队的向河套地区运送,草原上就属这东西最多了,在很短的时间里,大批的牛羊粪便就在黄河两岸堆积如山。

周林和公司农林部的技术人员,组织流民在根据地大肆制作土法有机堆肥。经过数万流民不断的努力,使得根据地的近二十万亩新开垦的土地,有了足够的肥料。

堆制堆肥是一种古老的技术,不需精确的计算和高深的技巧,制作非常的简单。而周林和农林部的技术人员,采用的是现代社会的堆制有机肥的制作方法,添加了不少化工原料,不但加快了堆肥的发酵时间,还大大的提高了堆制有机肥的肥力。

用牛羊粪便做原料土法生产的有机堆肥,富含有机质和各种营养元素,以羊粪的氮、磷、钾含量最高,和秸秆、杂草、落叶、泥炭和干土等材料混合,再添加适量的氰氨化钙等化学原料,促其发酵,然后覆盖上破席,以避免肥份丧失。

土法堆肥不但可以提供植物养分,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并能使土壤中钙、镁、铁、铝等形成稳定络合物,减少对磷的固定,提高有效磷含量,还能改良土壤结构。腐殖质胶体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降低容重,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协调水、气矛盾,提高土壤的保肥、保水力。

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利因素影响,但是今年河套新开垦的近二十万亩耕地的各种农作物的产量,都基本达到了之前的预期。其中玉米的平均亩产将近三百斤,土豆平均亩产五百多斤,地瓜的亩产更是达到了六百多斤。

这样的亩产量在根据地的众人看来应该算是比较低了,但是参与秋收的广大流民却都是大喜过望。他们种了一辈子的地,就算风调雨顺的年景,亩产数百斤已经很牛逼了。

河套根据地的秋收结束后,并做了一次详细的统计,入库的秋粮总共达到了三万余吨。在如此不利的条件下,河套新开垦的土地居然也能有这样的产量,让河套根据地上下非常的振奋。

这也给了大家莫大的信心,证明在河套地区大规模屯田,把河套根据地建成西北的塞外江南,还是能够实现的。

结束了秋收工作,河套根据地也开始为即将发动的宁夏战役做准备了。经过情报部发回的消息,今年河套根据地的秋粮收获还算不错。宁夏平原也属于河套地区的一部分,也就是历史上俗称的“西套”。

宁夏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远自秦汉时代起,居民已在这里开凿沟渠,引黄河河水灌溉,农业十分发达,素有“塞外江南”、“塞上粮仓”之称。即便崇祯大旱期间,大明北方数省无一幸免,可宁夏平原因为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却丝毫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河套根据地在这几个月,也一直在为宁夏战役做着积极的准备。为此公司还聚集了一百多辆各式卡车,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支援行动,每辆车后面还挂了节车厢,都装的满满当当,千里迢迢的从辽东克什克腾部,一路开到了归化城。

为河套根据地运来了包括各类蒸汽机组模块化标准构件、内河蒸汽甲板驳船的模块化标准构件、武器弹药、各类生产工具等大批的物资。

除了大批的各类物资,公司还运来了一部分粮食,以及大批的棉花、布匹,各部门也派来了一批不同岗位的移民员工,对河套根据地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未完待续。)

第八百八十七章战前准备

归化城黄河沿岸的小型造船厂的岸边,一艘艘刚刚组装完毕的蒸汽内河甲板驳船。都是造船厂利用公司近期通过长途汽车运输送到河套根据地的模块化组件组装起来。目前河套根据地已经拥有蒸汽内河甲板驳船百余艘,另有大批拖拽的无动力驳船。

近段时间,西北野战军司令部还在农闲期间,在根据地的数万流民中挑选了一批青壮,组建了两个流民后勤支援大队,总人数共一万余人。

对他们进行了严格的集训,主要的训练内容就是基础队列,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