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东1628-第4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他说到这里,已经有些哽咽,说什么也说不下去了。刘德贵端起酒杯和他撞了一下,两人几乎同时把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本拉灯抹了把嘴,深吸了一口气,然后说道:“老娘临死的时候,都是笑着走的,我特么也知足了,我本拉灯这条命就是远东的,以后我儿子、孙子也为要远东当兵。”

刘德贵点了点头,然后为本拉灯斟满了酒。

“兄弟,我这辈子都没想到,有一天能当上这么大的官,管理着十好几万的人。老子以前在家就是一个土里刨食的农户,一辈子受人欺负,别说娶媳妇啊,就连吃饭都吃不饱。自从我儿子生下来的那天起,我老刘这条命就是东家的了。“(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四十六章西南野战军

刘德贵仰头喝了一口酒,笑着说道:“我这辈子真的知足了,公司对我们怎么样,大伙心里都有数。据说这几年大明北方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公司每年从大明接收大批的流民,光是大批的抢粮就耗费的海了去了。

公司救活了数百万的流民,这可是积德的大造化。我在德惠地区管理着十几个支队,都是新安置的大明流民,如果不是公司把他们接过来,他们都特么得死在大明。现在这些流民都分了地分了房,过上了他们几辈子都求不来的好日子。”

本拉灯也点头道:“是啊,我老家那里,乡亲们的日子就也好多了。以前我们住在桦树皮搭的破棚子里,冬天就别提多难熬了。现在家家户户都住在了木头房子里,再冷的天也不怕了。如今也没人欺负我们了,每年吃的用的都不缺。现在公司只要喊一嗓子,山里的老少爷们都能为公司豁出命。”

两人多年不见,一起喝了大半宿的酒,天蒙蒙亮的时候才睡。

刘保国正式接到军委会的命令,就开始着手组建西南特战军基干部队。其实这个旅级的基干部队,就是西南野战军的教导队。

因为西南野战军未来面对的是极为恶劣的山地环境,所以在西南野战军大规模组建之前,必须要培养一支熟悉山地作战的干部士官骨干。

山地部队一般都是在高山或类似复杂地形下进行作战。所以部队必须具备山地环境下的作战能力,必须掌握在恶劣山地环境下所需的攀爬技巧和求生技能。

山地战是最危险的作战形式之一,战斗人员既要和敌军交战,同时也要对抗极端的天候和危险的地形,适应高山、高原和雪山等恶劣的环境。

山地环境在任何时候都是危险的,山体滑坡、严寒、强风、闪电等等情况都会对战斗人员造成额外的威胁,在某些连驮畜都难以通过的陡峭斜坡上的行军、运输、医疗后送等等都势必消耗大量的资源。

为了适应山地战的需要,山地部队的士兵往往经过严格的训练,可以很好地掌握登山、攀岩、高原救护等生存技巧,并且能够在复杂的山地环境下完成作战任务。

山地作战对专业军官指挥能力要求高。山地作战同平原丘陵作战的很大不同在于地理因素已经变成了一个难以克服的因素。

所以,山地部队的基层军官必须有优良的素质,熟悉山地战特点,同时身体素质过硬,具有较高的战术素养,可以胜任在以若干单兵组成的小组为单位进行的独立作战,并且,具有非常好的团队领导能力和协调能力。

目前军委会里具备山地作战能力的部队,也只有特战队了。但以前也仅仅是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和熟悉基本的山地作战理论。山地实际作战经验也都很缺乏。

刘保国面对这样的情况,只能先选拔出一批好苗子搭建出西南野战军教导队的架子,然后慢慢的摸索,通过严格的训练,逐步掌握各种山地作战的能力。只有建设一支具备山地作战能力的干部士官骨干队伍,才能让西南野战军形成战斗力。

今年侦察兵训练中心的学员,素质还算不错,其中东野一百多山地师的外东北土著战士,绝大多数通过了第三阶段考核。刘保国将把这些人打包一起带到中南半岛。

另外,刘保国还将从参加过中南半岛战役的武士集团军中,选拔一批优秀的骨干,和一百多通过侦察兵训练中心考核的山地师学员,共同作为教导队山地作战的教官,负责培训西南野战军基干部队骨干。

这几年刘保国一直负责管理侦查训练中心,对历届毕业学员中的好苗子都比较了解。所以他也利用这个优势,在各部队抽调了很多军事素质优秀的干部士官。

另外,军委会还为刘保国配置了不少内部员工,都是带兵经验丰富的干部,他还从特战队调走了几个原来陆战队的手下,最终完成了西南野战军基干部队的组建工作。

当然,目前这支旅级的基干部队,只配置了基本的骨干,也就是几百人搭了个骨架。但是这些人的素质都是百里挑一的人才,大部分干部士官都曾经出身于侦察兵训练中心,虽然大都是仅通过第二轮考核的学员,但在“地狱”里通过第二轮考核的人,军事素质绝对不容小觑。

还有一百多山地师的外东北土著官兵,以及两百多刚刚参加过中南半岛战役,具备丰富山地作战经验的敢死军部队的骨干,作为西南野战军基干部队的教官。

而且军委会在现代社会期间,就收集整理了大批山地作战的资料,包括意大利阿尔卑斯山地部队、二战“黑色雪绒花”德国山地猎兵部队和美、印、瑞士等国的山地部队的情况,都准备的很充分。

具备了这么多的条件,虽然组建西南野战军面临着重重困难,但刘保国还是充满了信心,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把西南野战军顺利的组建起来。

营口港,刘保国带领近千名西南野战军基干部队的骨干,正等候在军港码头处准备登船。所有官兵正站着整齐的队列,接受李明和高建国等人的检阅。

军委会对西南野战军的组建非常重视,高建国和李明专程赶到营口港,为即将前往中南半岛的部队进行欢送。

本拉灯站在队列里,听着激昂的军乐曲,心里无比的激动。尤其是他和战友们看到了远东军两位主帅,心里更是激动地不能自已。

当部队陆续登船以后,李明和高建国与刘保国站在码头上,看着登船的一个个官兵,也都是非常振奋。

“保国,西南野战军的组建工作,我们就交给你了,希望你能努力工作,客服一切困难,早日把西南野战军带出来。”

刘保国听了高建国的话,连忙一个立正,然后庄严的敬了一个军礼。

“请军委会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李明也笑着道:“你也登船吧,到了那边有什么需要,尽管提出来,军委会就是你的后盾。”

(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四十七章筹备小组

就在刘保国迅速的进入了状态,带着大队人马离开了沈阳,前往中南半岛开始组建西南野战军的基干部队的时候。

在沈阳的张宇飞也接到了通知,李明还正式的和他进行了谈话,弄得他一时间有些接受不了。毕竟在特战队散漫惯了,一下子改变有些无法适应。

特战队的官兵虽然和其他人相比,几年来基本没有怎么提拔,军衔职务都不高,但是在公司军委会却始终处于比较特殊的位置。

因为宋涛的不着调,特战队平时工作都是由刘保国来负责,其他人和宋涛都差不多,这些兵王一直比较散漫,属于公司最自由自在的部队。

除了刘保国,那就数张宇飞还多少像那么回事,以前在特战队他也是刘保国的副手,刘保国执行任务的时候,张宇飞就会负责特战队和侦察兵训练中心的工作。

李明找到张宇飞的时候,在谈话的过程中,张宇飞一直处于比较抵触的情绪,张宇飞不愿意接手中央警备团副团长的职务。

他心里明镜似的,一旦接受了这个工作,那他以后就别想再这么自由自在了。从无到有组建一支具备现代军队特征的中央警备团,那特么得做多少工作啊。

“大哥,你饶了我吧!求你放我一马,我哪有那个能力啊。你让我干什么都成,这个我真干不了。王小杰和刘悍东都比我强,我看他们可以,反正我不干……”

李明苦口婆心的说了半天,发现这货还是油盐不进,顿时就怒了。

“张宇飞,你特么给我听好了,老子现在代表军委会和你正是谈话,这也是军委会几十名常委和委员经过慎重考虑,才最后做出的决定,你以为是闹着玩吗。”

看到李明怒了,张宇飞连忙以标准的军姿站了起来,但是脸上却是一派悲壮的情绪。

李明瞪了他一眼,深吸了口气道:“你心里想什么我清楚,我这么跟你说吧,公司以后发展会越来越快,每个人都要为远东贡献力量,你就别想美事儿了。我们军委会在和你谈话之前,也是进行过详细的考察,军委会之所以选择你来接受这个职务,是因为宋涛和保国,以及特战队的其他人向我们推荐的。

我今天和你正式谈话,就意味着军委会已经做出了最后的决定。老子和你谈话就是和你打声招呼,但你要明白,这不是和你商量,这是军委会下达的命令,你不接受,就是违抗军令。麻痹的,惹急了我,老子给你发配到兴凯湖农场种地去。”

张宇飞听了李明的话,脸上的表情非常的悲愤。

“司令员,我接受命令……这帮王八犊子竟然商量好了把我给卖了,老子也不能让他们得好了。大哥,那我是不是就可以充分调动特战队的资源。”

李明听了顿时乐了,他点了点头道:“你放心,特战队的人都要听你调遣,若是有谁敢起刺,你尽可以告诉我,老子就把他发配到兴凯湖农场种地。公司对中央警备团的组建非常重视,当然不能只让你一个人折腾,军委会肯定会对你大力的支持。

而且我是团长,林华是参谋长,我们还把资历最老的刘江调过来给你当政委。你就放心大胆的干吧,军委会看重的是你的能力,希望不要辜负军委会的期望。在组建中央警备团的初期,我会尽量参与,林华和刘江也会全力帮助你,你不要有顾虑。这十年来,你们这帮家伙也该为公司出出力了,以前那样的日子别想了。”

张宇飞听了点了点头道:“放心吧,司令员我会尽量做好的。哼……既然这帮家伙把我给卖了,那也别怪我不讲究了,都别他娘的给我躲清闲。”

接受了命令的张宇飞,动作也非常快。在林华和刘江等人的协助下,第二天,中央警备团筹备小组就已经建了起来。

张宇飞把特战队的一帮兵痞召集了起来,每个人都安排了繁重的工作,使得特战队的一帮兵痞怨声载道,大家纷纷想要造反。

李明适时出现了,把一帮想造反的兵痞一顿臭骂,然后放下了狠话。无论是谁,要是敢起刺的话,军委会都将严肃的处理,结局当然很凄惨,都将被发配到兴凯湖农场去种地。

特战队一帮兵痞的造反行动,还没开始就被李明镇压了下来,一个个认命的接受了任务。张宇飞可算是找到了机会,把他们这桶折腾啊。

原来一个个散漫惯了的特战队员,天天都忙到半夜。王小杰和刘悍东他们纷纷给宋涛打电话诉苦,可是宋涛也给他们一通臭骂。

“还特么反了你们啊,爱干不干,不干都给老子来大西北,这里的工作更艰苦,老子天天就睡四五个小时。麻痹的,都是老子惯的,还嫌累……老子现在天天在大西北喝西北风,我特么跟谁说去。”

中央警备团就建在沈阳市郊的侦察兵训练中心,部队组建的初期阶段,主要由张宇飞、林华和刘江共同主持。

公司对中央警备团的组建工作非常重视,高建国、李明等军委会的常委和委员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到过去帮忙。

因为近水楼台的原因,只要中央警备团需要的物资和兵源,以及各部队优秀的干部士官骨干,都会得到军委会第一时间的大力支持,所以中央警备团的组建工作非常顺利。

中央警备团的武器装备,大部分都是以现代武器为主。因为这些装备都封存在沈阳,所以根本不用从各地调拨。沈阳还是军委会的大本营,其他战备物资也非常充分,部队各方面的硬件绝对没问题,可以说是随拿随用。

但是中央警备团属于远东公司的御林军、禁卫军,对部队官兵的甄别工作,光是政治审查这一块,就是一件非常耗费精力的事情。

中央警备团筹备小组近期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甄别挑选各地部队的优秀兵员,然后进行细致的审查,这可是关系到公司重要部门和机构,以及两千多名内部员工的安全问题,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大迁徙

1642年的春天,远东公司到处都在进行大规模迁徙。今年中原北方各地草原上的大部分游牧支队,都将向西部的哈萨克汗国方向迁徙。只留下部分前线游牧支队,散布在蒙古高原北部一带继续游牧。

如果从空中俯览,必然会被草原上壮观的景象,震撼的目瞪口呆。

在北方广袤的草原上,无数蒙古牧民正驱赶着大批的牛羊,一路向西迁徙。铺天盖地的牛羊马群几乎铺满了草原,还有一辆辆载满物资的马车,连绵不绝的一眼望不到边。

一个个游牧支队的马车队伍排着长长的纵队,车上装的最多的是牧草饲料和粮食等物资,以及蒙古包、暖棚等生活物资。

这几年远东公司各地都在大规模推广普及种植优质牧草,草原上的众多游牧支队更是已经开展了几年的时间。如今各地的游牧支队都储存了大批优质牧草的干草饲料。

远东公司的游牧支队每到一个草场,都会组织支队的男女老少在草场大规模种植各种优质牧草。对于草原上的牧民来说,每到寒冷的冬天之前,储存足够的优质牧草,绝对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

所以每当各个游牧支队组织大家种植牧草的时候,根本不用动员,所有的牧民都非常积极上至几十岁的老人,下至十岁八岁的孩子,全都会参与进来。

优质牧草的再生力强,一年可收割多次,虽然草原上的条件较差,无法精耕细作,但是每亩牧草都能刈割数千公斤以上。

刈割好的优质牧草,经过土法干燥技术晾晒成干草,被捆扎成一个个密实的草垛,会被分配到各个基层的游牧中队,然后在更换草场的时候,装到马车上高高的摞起来,跟随各个支队在草原上四处游牧。

为了配合草原游牧支队的大规模迁徙,公司这几年也不断的加强各个游牧支队的运输力量。大批四轮、双轮马车源源不断的装备到草原各地,使得草原上各个游牧支队的运输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强。

如今草原上的游牧支队,自身的补给能力也很强。除了储存了大批的优质牧草,还储备了各类的肉干、鱼干和干菜等食物,而且公司也在迁徙之前,为他们发放了大量的炒面,足够各个游牧支队迁徙时所需的食物供给。

另外,各种毛毡、皮毛等御寒物资,工具、农具等生产工具,铁锅铁桶、坛坛罐罐等生活物资,经过几年来公司的不断补充,也都配置的非常齐全。

从最东面的********草原,一直到漠北、漠西草原上的各个蒙古游牧支队,大部分都在向西、向西……今年冬天之前,他们都将赶到巴尔喀什湖一带的草场越冬。

明年开始,远东公司的游牧支队就将向中亚纵深挺进,一路杀到里海东岸、波斯地区,甚至杀到东欧平原,像他们的祖先成吉思汗那样横扫东欧和中东。

与此同时,大明沿海地区,无数的风帆船停泊在海面上,密密麻麻的风帆几乎连成一片。一艘艘装满了流民的内河机帆船不断从云梯关黄河出海口入海,然后将流民转运到风帆船上。

装满流民的风帆船,开始升帆,在负责领航的小型快艇的引领下,缓缓的向南方驶去。

这个季节辽东的气温还比较低,所以还没有正式开始接收流民,但是正在积极的准备中,很快就会有大批的风帆船铺满北方的海面,源源不断的向辽东地区运送流民。

印度、南洋等地区因为气候的关系,已经开始派出大批的船只,来到大明沿海接收流民。大批大明北方的流民,被如狼似虎的远东军驱赶上船,然后被运往远方。

来自大明各地的流民,可能意识到再也回不到家乡,所以整个登船的过程,充满了极为悲凉的气氛,流民拼命的哭喊着、嘶嚎着,很多人冲着老家的方向跪拜磕头,场面非常的压抑。

崇祯大旱已经有几个年头了,可是丝毫没有结束的迹象。华北,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这些地区都连旱五年以上,旱区中心所在的河南省,连旱七年之久。

晋、陕、冀、鲁、豫严重干旱还伴随着蝗虫灾害和严重的疫灾,使灾情更趋严重。1640年以后北方降雨增多,转变为北涝南旱。

在这期间瘟疫流行、蝗虫灾害猖獗,直到1646年才逐渐好转,大量灾民弃耕逃亡,很多村庄变成无人村。自然灾害导致了经济的全面崩溃,并激化了社会动荡。

历史上北方很多地区的人口,灾后统计只活下来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