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东1628-第4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要是在以往,草原上的牧民为那颜们出去打仗,死了就死了,谁会管他们的孤儿寡母,不去霸占他们的妻女,就已经算是厚道了。

可是为了远东卖命,受伤的牧民,都会得到很好的救治,还能获得一枚勇敢勋章。这枚勇敢勋章不但关乎荣誉,还有一些福利待遇的,虽然不是很多,但也是深受远东军广大官兵的推崇。如果受伤致残,会被发放残疾证书,这个证书会一生受用,甚至家属都会受益。

这次阻击战役牺牲的牧民,他们都被追认为烈士,他们的家属也就成了军烈属。这个就更牛逼了,军烈属享受的各种待遇在远东军也属于最高的那种。

为了这次参战游牧支队伤亡牧民的抚恤工作,远东公司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但是取得的效果却是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尤其是散布在外西北地区的各个游牧支队的广大牧民,全都深受鼓舞。草原的汉子哪有怕死的,只要让他们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叫个牧民都敢去为远东卖命。

远东军政治部也趁着这个契机,在外西北草原的各个游牧支队大肆宣传这次阻击战役的英雄事迹,以及远东军对伤亡牧民的抚恤力度,起到了超出以往很多的宣传效果。

西伯利亚的冬季终于如期而至,温度逐渐降至零下三四十度,偶尔寒流来袭,温度甚至会低至四五十度的极寒程度,那真是吐一口痰,落地都能听见“啪”的一声。

因为吐出去的痰在落地的过程中,已经被冻住了,落到地面的时候已经成了一个冰坨子。还有更悬的,据说在极寒地带撒尿都要拿个棍子,不断的拨弄,要么马上就会被冻住。

不管是真是假,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这样极寒的环境里生活,会是怎么样的一番景象。

好在远东公司对这样极端气候,早就有了各种的应对措施。首先就是公司在西伯利亚各地区的驻军、基层中队的衣食住行方面的问题,公司都做了大量的准备。

西伯利亚各地区驻军和基层中队的住房虽然也是木刻楞,但是却加了很多的保暖措施。比如在木刻楞的内墙挂了大量的毛毡,还有火炕的结构也做了改进。

木刻楞的地面也做了保温防寒处理,就连遮挡风雪的门帘子也换了更厚的面料,而且屋顶采用角度更大斜坡,即便再大暴风雪也不用担心垮塌。

西伯利亚最不缺的就是煤,现代社会的俄罗斯,煤炭资源也主要分布在其亚洲部分的西伯利亚地区,西伯利亚各地区的驻军,早在夏季就组织了勘探队,根据现代资料在西伯利亚各地区寻找煤矿。

然后征用大批的当地土著为远东挖煤运煤,还用原始的土法进行洗煤和选煤,在西伯利亚各个主要河流的沿岸储备了大批的煤炭。

刚刚组建不久的西伯利亚内河船队,整个夏天都在不断的忙碌,将大批的煤炭送抵了各个河流的主要码头、驻军营地和后勤基地,还通过便利的水路交通,为各个基层村落送去了越冬的煤炭。

西伯利亚各地的驻军官兵和基层中队的土著,越冬的冬装也是与以往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是制式的寒区军大衣,照比远东军配发的普通军大衣,更沉了更保暖了。

棉大衣的外面采用耐磨挡风的帆布面料,内衬着棉花,最里面的一层是还带着原毛的羊皮。虽然稍稍有些沉重,但是即便在零下四五十度,穿着这样一件羊皮棉大衣也没什么问题。

除了羊皮棉大衣,西伯利亚的部队官兵和土著,还穿着一套棉袄棉裤,一套秋衣秋裤,腿上帮着原毛羊皮护腿,脚上穿着的是厚厚的羊毛袜子,套上一双长筒的原毛牛皮靴。

头上套了一个羊毛头套,再戴上一顶羊剪绒的羊皮帽子,一条羊毛的围巾,手上是一副厚厚的原毛羊皮手闷子。极寒的天气到来时,还可以把羊皮棉大衣的兜帽套上,在把羊毛围巾一捆,再冷的天气也敢在外面过夜。

西伯利亚地区所配发的铺盖是一个原毛羊皮棉睡袋,褥子是厚厚的毛毡。这样的一身装备,就算在西伯利亚最寒冷的极寒天气里去外面工作,也没什么问题。

以往西伯利亚的土著,在寒冷的冬季一般是不会出门,但是现在驻守在西伯利亚各地区的远东军官兵、各个中队的土著等人,还特意在这样的极寒天气里组织当地的土著进行冬训。

远东军各部队也没有闲着,始终在各地进行寒区训练。甚至部队还组织了一次远程的野外拉练,经历过那一次拉练的老兵,后来有人写了一部传记,专门介绍了当时恶劣的条件,让人无不感叹当时的情况是如何的艰苦。(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八十三章野外驻训

虽然远东几乎扫荡了所有西伯利亚的俄国据点,但远东军依然没有在西伯利亚三大河流上游地区驻军,也没有在那些地区建立基层村落。

现代社会俄罗斯著名的奥伊米亚康村庄,在1885年2月以67。7℃的正式记录获得了北半球冷极的号。此村子仅有几百人居住,每年一月的天气平均是50。3℃,1962甚至出现71。2℃的最低温度。

据说这样的低温,让活鱼只要离水10秒就马上结冻了!不过令人惊讶的是,它的夏季最高温纪录竟然还可以达到34。6℃,可说是温度落差最高的地区了。

苏联时期,居住在西伯利亚的人普遍长寿。因为这里完全纯净的空气和水、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饮食等传统因素很可能在这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16世纪晚期开始,俄国探险家在不到一百年里,几乎踏遍整个西伯利亚,这的确是个奇迹。他们往前走一段路,走到走不动了就建一座城堡,作为后来者继续往前走的起点。

当然,如此顺利的占领,与当地原住民数量稀少大有关系。那只是些森林里的狩猎者,估计人数从来没超过几十万,却居住在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广大空间,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远东军虽然占据了西伯利亚地区,但也和俄罗斯一样,仅仅据守着三大水系极其主要支流等地区。而东西伯利亚、中西伯利亚等广大山地森林地区,还有很多没有探明的地区。

与极寒的西伯利亚地区相比,外西北地区的草原荒漠地区,虽然温度没有那么低,但是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上,在这个冬天依然难熬。

刺骨的寒风呼啸着扫过草原,瞬间就能把穿着棉大衣的牧民吹个透心凉。一旦遇到暴风雪,草原上基本呆不了人了。

李山河带着一个排的战士,正在齐膝深的雪地里艰难的跋涉着。官兵们都穿着厚厚的军大衣,带着头套、棉帽子、围巾和手套,还要佩戴风镜,防止在一望无垠的雪地呆久了造成雪盲症。

雪地对日光的反射率极高,可达到将近95%,直视雪地如同直视阳光,由于这种症状常在登高山、雪地和极地探险者上发生,因此称作雪盲症。

脚上当然还要穿上宽大的雪履,便于在齐膝高的雪地里行走。即便如此,走在厚厚的积雪上面,依然要小心翼翼。很多起伏不平的地方,往往是窝风的洼地,暴风雪会在这里堆积数米深的积雪,一旦掉进这样的雪窝子里,还是非常危险的。

参与巡逻的部队,一般都是以排为单位组成一个巡逻小队,再配属一辆雪橇马车,携带巡逻小队所需的粮食等补给物资。

李山河现在是西北野战军骑兵五师的一名中士班长,按照远东军的规矩,每个排的一班长,还要兼任着排士官长,平时负责帮助排长管理全排的训练和日常工作。

虽然被选进了骑兵师,但他也和他们二叔分开了,二叔因为参加了西北野战军士官培训班,如今已经是西北野战军野战师的一名排长。

而李山河则是被选进了西野新建的骑兵师的教导队,成了新建骑兵师一名中士班长。虽然按照他二叔的话说,别看他现在只是个中士班长,可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西北野战军属于全装全员骑兵部队。

就算是野战师也都属于骑马步兵部队,除了战斗开始,其余的时间都要在马上。所以骑兵部队以后才是西北野战军中坚力量,只要在那里熬出头,未来不可限量。

西北野战军自组建了两个骑兵师以后,又相继组建了四个新建骑兵师,经过近一年的训练,为了更好的锻炼队伍,早日形成战斗力,新建的四个骑兵师,于去年秋天都通过一次远距离的拉练演习,来到了外西北地区驻训,并在那里越冬。

随着冬季的到来,外西北地区的草原荒漠地区普降暴雪,整个草原瞬间变成了一片雪白,为外西北各地的游牧支队,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西野各部队也纷纷参与到救灾的行动中,忙碌了一个多月,终于胜利的完成了救灾任务。各部队干脆也没有返回驻地,就在各个救灾地点进行野外驻训。

每次旅一级的部队驻地的巡逻任务,都会派出数支巡逻小队,分别在驻地周围大片地区进行巡逻,今天李山河带着一个排的战士组成巡逻小队,要在营区周围进行大范围的野外巡逻。

其实这个时候,野外巡逻的意义并不大,毕竟整个草原都被厚厚的大雪覆盖,部队驻地周围根本没有什么威胁存在。其实巡逻的过程也是锻炼部队在雪地行军的能力。

远东军西野新建的几个骑兵师,在野外驻训期间,一直按照战备值班的标准,对部队进行严格管理。部队绝对不能松下来,偶尔的放松可以,但时间不宜过长,而且马上就要紧张起来。

现在部队不但要进行全天训练,平日里内务卫生、勤务制度、营区纠察、执勤岗哨等等工作抓的依然很严,而且部队始终是以战备执勤状态来要求。

李山河带领着战士们已经在附近区域巡逻了将近几天,明天就要赶回驻地了。今晚将是他们最后在野外宿营。

几天来的巡逻,战士们都很辛苦,好在最后一次宿营,并不需要巡逻小队在野外建立宿营地,而是在部队驻地不远的一个游牧大队宿营。

这个游牧大队正是骑兵师参与救灾的那个基层单位,所以每次骑兵旅的巡逻小队经过这里准备在野外建立宿营地的时候,都会被热情的草原汉子连推带拽的拉到游牧大队热情的招待。

为此开始经过这里的巡逻小队,还特意用电报向旅部进行了请示,旅部领导也专门向师部做了一番汇报。

毕竟师西野的正规部队,对草原上民族习俗并不了解,所以官兵们也非常谨慎,生怕部队官兵触犯了纪律。他们专门咨询了附近蒙古主力骑兵师,才得到了满意的答复。于是每次巡逻小队经过这里的时候,都会选择在这个游牧大队宿营。

(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八十四章热情的牧民

当李山河带领着排里的战士们赶到游牧大队时,游牧大队顿时热闹了起来。大批热情豪爽的蒙古牧民,蜂拥着跑了出来,热情的拉着战士们的手,把他们拉进了一个个蒙古包。

因为草原上的“白灾”频繁,远东公司也改变了原本以游牧中队为单位越冬的习惯,改由以游牧大队集结在一起,共同越冬的方式。

这样一来,草原上就算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白灾,原本游牧中队在救灾时,再也不会出现人手少而影响的情况。

如今北方草原的各个基层游牧支队,在越冬期间都是以大队为单位进行统一集结越冬。所以每到冬季,草原上的牧民越冬地反而变得非常热闹。

李山河被大队长拽进自己的蒙古包,对他进行了热情的款待。自从草原上的底层牧民跟了远东公司,草原上的物资相对丰富了许多。

像茶叶、面粉、盐糖、调料、烈酒等主副食品,像锅碗瓢盆、剪刀菜刀、水缸坛子等生活用品等等各种物资都已经走进了普通牧民的家。

如今到北方草原上的牧民家做客,首先端上来不是羊肉和美酒,而是一碗浓酽的奶茶,旁边还有“奶豆腐”、“奶皮子”、“黄油”和“奶渣子”等等。

草原上只要有远东的基层游牧支队,就一定能闻到浓郁的奶茶飘香。牧民们每顿饭,首先上来的就是一碗热腾腾的奶茶,取于自然又融入智慧的奶茶,别具荡气回肠的的塞外风情。

牧民们游牧生活非常艰苦,一路饥渴劳顿,来一杯高热量高营养的奶制品,就是最好的体能补充食品。尤其是现在正值草原上的寒冬时节,喝上两碗奶茶。能顶上大半天,又抗冷又抗饿。

蒙古牧民在草原上逐水草而居,食畜肉、饮畜奶,是当之无愧的“牛奶专家”。每个草原上的蒙古妇女,都是熬制奶制品的能手。

每个蒙古包的外面都支了一个大铁锅,下面是储存了一冬天的干牛粪,放到铁锅下面是草原上最好的燃料。

新鲜牛奶倒进铁锅里在不断的加热,这牛奶都是从自家奶牛挤下来的极为新鲜。当牛奶被熬制的分出层次,上层是黄色的油水,底下就是豆渣子一样的碎渣。

蒙古妇女们一边煮奶,一边把表面的浮起的黄油和渣子捞到旁边的坛子上,通过一个简单的滤网,把油脂漏下去。剩下的奶渣仍然倒回锅里继续翻炒。

锅底下豆付渣似的碎块,经过不断的炒制,逐渐凝固成一团。现在用专门制作奶豆付的方形模子,把炒好的奶豆付盛进去,压实。这是装好的奶豆付,用了大半桶的鲜奶做出来的,纯度非常之高。

其实奶豆付就是草原上传统的储存多余鲜奶的方法,不管是这种刚刚出锅的湿漉漉的奶豆付,还是晾的几乎没有水分像砖头一样硬的干奶豆付,营养都是非常高的!把牛奶里的精华一点都不浪费的保存下来!

还有熬成蜂窝状的奶皮子,这是草原上最最昂贵的食品,因为制作起来使用大量牛奶,享有奶中黄金的美誉。一般只有尊贵的客人来做客,或是节日的时候,才会拿出来食用。

李山河喝了两碗热乎乎的奶茶,原本已经冻透了的身体,瞬间暖和了不少。他又吃了一些奶制品,游牧大队大队长的家人,也端来了新煮的手把羊肉,热气腾腾的一大锅,让人看着就食欲大振、

连日来在大雪覆盖的草原上巡逻,李山河早就精疲力竭,天天吃压缩饼干和肉干、干菜熬煮的“糊糊”早就吃腻了。

如今看到一大锅的手把羊肉,当即迫不及待的接过一大块趁热吃了起来。反正上级领导已经下达了命令,到了牧民的家里,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吃得越多人家越高兴,千万不能装模作样,那会引起草原牧民的反感,影响部队和地方牧民的军民鱼水情。

冬季的草原温度极低,还会伴随着大风暴雪,所以每顿饭都少不了“奶”和“肉”,这样的高热量的食物必不可少。

这要是在以前,也只有草原上的部落那颜贵族们,才能享受的这样的待遇。可是现在远东控制的北方草原,至少在吃的方面,就连普通的牧民家里也能享受到贵族一样的水平。

为什么草原上无数的蒙古牧民对远东公司如此的拥护,为什么数十万蒙古骑兵甘为远东驱使,而且战斗勇猛,不怕牺牲。

说到底还是因为远东公司让他们过上了好日子,如今远东公司一声令下,无数蒙古牧民会心甘情愿的为远东公司抛头颅洒热血。

吃饱喝足以后,李山河和全排的战士也不客气,直接倒在牧民的蒙古包里呼呼大睡。部队的装备、物资都会在这里得到妥善安置,根本用不着战士们操心。

驻地部队的官兵来到了牧民的家里,你就当成自己家就对了,越是这样,草原上的牧民就越踏实越高兴。

这些远东军的官兵,是在他们在雪灾期间,从很远的地方特意风尘仆仆的赶过来,专门帮助他们救灾的人,所以牧民们对战士们掏心挖肺的好。

这一觉直睡到下午,李山河和战士们才纷纷的醒来。战士们虽然在牧民家里吃喝睡觉都不拿自己当外人,可是唯一让他们手足无措的,就是草原上众多蒙古妇女的实在太热情了。

每当远东军的官兵来到他们的蒙古包做客,众多草原上的蒙古妇女,无论是大姑娘还是小媳妇,全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穿着民族特色的服饰,亲自伺候这些尊贵的客人。

远东军西野新建骑兵师的战士们,大都是规规矩矩的汉家子弟,哪受得了这个啊。全是十七八岁的后生仔,被一帮蒙古大姑娘、小媳妇围前围后的,一个个小脸通红通红的。

尤其是有些胆子大的蒙古妇女,还不时的用她们胸前的两个波涛汹涌的大灯,不断对这帮小处%男的身上蹭啊蹭的,把一帮小鲜肉弄得头都抬不起来了。

也不对,上面的头虽然都低下了,可下面的头却纷纷抬起来了……(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八十五章难忘的一夜

骑兵师一个排的巡逻小队,被热情的牧民分别拽进自己家的蒙古包,每人身边都围着一帮大姑娘小媳妇,一个个被撩拨得不行不行的了。

蒙古包迅速被一帮蒙古妇女霸占了,蒙古男人们纷纷借故离开,然后再也不见了影子。这些远东军骑兵师的战士们只能独自面对这些如狼似虎的蒙古妇女。

这个情景简直是小鲜肉掉进了盘丝洞,那经得住这些热情似火的蒙古女人的蹂%躏,不到一会儿的功夫,包括李山河基本已经迷迷瞪瞪的了。

李山河衣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