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东1628-第5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时代中原的百姓还是相对朴实,只要让他们得到了实惠,远东公司下一步的工作就能很好的开展下去。

所以公司进入大明的最初几年,将是极为关键的时期。公司对大批基层管理干部的要求,当然也就高了起来,所以才组织了这次大规模的二次冬训。

为了组织这次集训,公司也投入了大批的资源。而且公司各部门的领导干部也都深入到集训营地,亲自充当教员参与培训工作。

不论是那个时代,基层工作都是最难做的工作。基层工作点多、线长、面广,涉及千家万户,工作千头万绪。面对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

可是基层老百姓的所关注的利益,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可就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老百姓的眼里可能就是天大的事情。

王和、郭松等董事局的常委,原来都曾在体制内工作多年,也都是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对基层工作都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

他们深知现代社会基层工作的出现的各种问题,也知道只要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就能做好基层工作,这也是做好基层工作的重要原则。

想要把基层工作做好,关键还得靠人。所以对基层干部的培养也就变得非常重要了。要让公司的基层干部明确态度、合理分工,尽量细化工作责任。还要建立健全分工到人、责任到人的监督机制,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工作制度。

好在如今远东公司的基层干部在公司多年来的培养下,以及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下,都能具备踏实的工作作风,颇有股子老黄牛的工作劲头。

而且这个时代大明各地的基层老百姓,都是被地方势力剥削欺压的极为严重,他们吃不饱穿不暖,过着非常贫苦的生活,而且千百年来,他们已经习惯了,麻木面对着统治阶级的剥削,只要不被逼到绝路,都能忍气吞声的过日子。

这也对公司在大名各地开展基层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只要公司让他们过上了好日子,这个时代麻木的、朴实的、安分的老百姓,都会热烈的拥护远东公司。

即便如此,公司在大明各地工作的开展,依然会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也许在工作的初期,让各地百姓产生误解,甚至会在当地势力的煽动下,与远东公司进行对抗。可不管如何,公司也绝不会放弃基层,并牢牢的掌握住基层的主导权。

(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高级干修班

刘德贵夹着公文包向家走着,这次公司组织的基层管理干部二次冬训,他也赫然在列。只是因为他属于远东的高级干部,参加的是远东高级干部进修班。

但他也得住在进修班所在的营地里,每天早晨出操,晚上睡前还得晚点名。一切都和冬训一样,采用军事化管理。

当然,这次二次冬训的住宿和伙食待遇要好很多,参加集训的基层干部每月还有几天假期。毕竟都是在基层担任多年领导干部的人,组织纪律性都很强。

刘德贵这些基层的高级领导干部,在这次集训的过程中,学习压力非常大。所学的东西也更多更杂,很多时候都是王和、郭松这些公司董事局的常委和委员亲自授课。

好在他们都在各个领导岗位上工作多年,无论是理论和实际工作经验,都有着相当多的积累,应付起来虽然吃力,但只要用心刻苦,也都能跟得上进度。

刘德贵现在住在公司员工家属区大院,条件非常好。像他这样的高级干部的住宅和普通住宅楼不同,是独门独院的房子。

房子是三室一厅,足有一百五十多平,水、电和暖气等各种设施非常齐备,还有一部内部电话。因为两口子平日里都很忙,他们还从城里家政服务中心雇佣了仆妇和园丁,平时帮助他们收拾家务和照顾院子里的绿地花园。

刘德贵进了院子,和正在院子里侍候花草的王伯打了个招呼。园丁王伯和仆妇王婶是两口子,儿子在公司上班,原本想让二老安度晚年的。

可老两口以前都是农户家出身,平时根本闲不住,于是儿子就在城里的家政服务中心,帮着他们找了这个营生,工资不高不低,但活也不累,老两口天天还有个事干。

两家分店生意火爆,现在正在酝酿开第三家店,家里的鞑子娘们天天不忙到半夜是不着家的。反正家里的两个孩子都上学了,吃住在学校,两口子根本不用怎么操心。

刘德贵进了书房,坐在书桌前把公文包里的书本都拿了出来。开始认真的看了起来。自从进了高级干部培训班,他就感觉吃力了起来。

当然,这种情况在远东很普遍,远东各地的基层干部,无论职位高低,但是起点都差不多。就拿刘德贵来说吧,原本只是个大字不识的农民,刚来远东参加冬训才算是扫了盲。

后来做了基层干部,十几年下来刘德贵的文化水平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也高不到哪里去。可是对刘德贵他们来说,收获实在是太大了,而且他们也有着自身的优势,那就是他们在平时的工作中,都有实践的机会。

每年公司都会开办学习班,主要就是为了提高各地基层干部的文化水平。而且远东公司提拔干部之前都要进学习班,如果无法通过结业考试,基层干部是无法获得提拔任用的。

所以远东的基层干部们平时都非常注重自主学习,甚至有的人还经常去当地的夜校补课。毕竟人往高处走,每个人都希望进步。

但是这一次公司对高级干部培训班的培训,对刘德贵他们来说,难度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得多。这也是公司在进入中原之前,对各地高级干部的一次考验,关系着他们今后的工作岗位。

刘德贵他们这些高级干部班的学员,在基层工作这么多年,当然非常清楚这各学习班的意义,所以所有学员在培训的过程中都非常的认真,课下更是极为刻苦。

没办法,为了自己的前途,大家都在卯足了劲拼命的消化吸收培训的课程。虽然大家接受的都很吃力,刻却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的。在这样的竞争氛围里,所有人都不想掉队,所以学习的热情也格外高涨。

其实就算是傻子,也都意识到了公司组织这次大规模集训不简单,之后应该会有大动作,而且具体的情况有人已经猜到了。

刘德贵当然属于知道内幕的人,即便他猜不到,宋涛、丁为国这帮人也都有意无意的向他透露过,所以这个时候不拼,等公司进入中原就真的掉队了。

华夏历朝历代的中原王朝,都沿袭着中央集权制度,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将这种****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但是各朝对于地方的管理,也始终沿袭着“皇权不下县”的管理方式。也就是中央所派遣的官员到知县为止,县以下没有任何行政单位。

实际上就以县为界,将中国的政治结构划分为县以上的“中央集权”和县以下的“自治体制”,负责沟通两者之间的关键阶层就是绅士。

由此提出中国政治结构的双轨制,一方面是自上而下的皇权,另一方面是自下而上的绅权和族权,二者平行运作,互相作用,形成“皇帝无为而天下治”的局面。

这种制度在王朝初期,往往会产生不错的效果,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制度的弊端就会逐步显露出来。

明末的例子就非常明显,尤其是明成祖时期,规定举人以下没有做大官的份,断绝了他们的仕途。限制胥吏的出身,使得胥吏遭人看不起,也就是“流品”,只能让童生和秀才中没有出路的人来当胥吏。

底层官吏的期望值没有了,那他们也就变得自私自立,不在心怀忧民之心,也不在对上层的为命是从。可一切案件和政策的实施都得靠他们去办理,然而结果却是根据他们的利益花样的应付。

这样一来,地方士绅阶层与胥吏相互勾结就成了普遍现象,而各地的官员想要治理地方,又离不开胥吏和乡绅的支持,即便大明地方官员想有所作为,也要维护胥吏和乡绅的利益。

远东想要打破这种状况,就要控制基层,重启炉灶,培养自己的基层管理干部。至于大明士绅阶层和官府胥吏等地方势力,是绝对不能任用提拔的。

当然,这样就会使得公司在大明开展基层工作的初期,会变得困难重重,甚至举步维艰。即便如此,公司也打定主意,绝对要死死的抓住基层的控制权。(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少年军校

刘德贵揉了揉后腰,抬头一看墙上的挂钟,发现已经是半夜十一点多了。他站起来,伸了伸胳膊,活动下身体,刚想收拾下书桌,书房的房门被推开了。

原来是家里的鞑子女人回来了,老刘笑嘻嘻的说道:“呦……你还回来了,我以为今晚我要独守空房了呢。”

鞑子女人白了老刘一眼道:“少在那里说风凉话,家里的买卖我不张罗,还能指望你这个大老爷管啊……”

女人一句话,就把老刘干没电了,他嘿嘿笑道:“咱家现在也不缺那仨瓜俩枣的,差不多就行了,看你天天忙忙叨叨的,我看着心疼,也不落忍。”

“呵呵……拉倒吧……你天天忙得跟什么似的,我要是再不找点事情做,不得闷死我啊。”

老刘一听,心里顿时明白了,女人这心里还是有怨气的。

他嬉皮笑脸的走过去,搂住鞑子女人笑着道:“嘿嘿……老婆,这么些年辛苦你了……”

女人假装挣脱了下,然后认命似的让老刘搂着,幽怨的说道:“谁让你那么忙……一年到头能在家呆几天,家里的买卖,还有两个孩子不都得我来管。”

刘德贵听了女人的话,心里非常的愧疚。自从当上了地区管委会主席,他就变得更加忙碌了,一年能在家呆大半个月就不错了。

女人感觉到了刘德贵的愧疚,撒娇似的把头埋在男人的怀里,笑着道:“好了……其实我挺愿意天天管着两间铺子的,也不觉得累,只是总看不到你,心里想……”

老刘猛的一把将鞑子女人抱了起来,急匆匆的来到卧室,将女人扔在了床上。女人从床上翻过来,媚眼如丝的扭动着身体,眼神炙热的能融化一切。

看到自己女人如此的状态,刘德贵早就浑身燥热,三两下除去了衣服,急火火的冲上了床。

风雨过后,刘德贵躺在床上抽着烟,鞑子女人则是趴在他的怀里,满足的闭着眼睛。两人都不说话,就这么静静的抱在一起。

刘德贵把烟掐灭,叹了口气道:“明年春天,我的工作可能会调动……”

女人猛的抬起头,满脸期待的问道:“会调回沈阳吗?”

刘德贵摇了摇头,然后叹了口气道:“估计会更远吧……”

女人失望的看了刘德贵一眼,又把头埋在他的胸前。

刘德贵抚摸着女人的秀发,想了一下道:“你关了两家铺子,和我一起去新的地区上任吧。如果你在家里闷,公司也会酌情安排你的工作。”

听了刘德贵的话,鞑子女人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摇了摇头道:“再干两年吧,等你在新的地区稳定了,我们娘们孩儿再去吧。”

刘德贵又叹了口气,然后又点上了一根烟,狠狠的抽了一口。

“那好,这次我去的地方估计会很远,而且条件也很艰苦。你们过两年再去吧……”

鞑子女人抬起头看着满脸愁容的男人,笑着安慰道:“那这次培训之后,你是不是又要升官了。”

刘德贵点了点头道:“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会再进一步。”

说到这里,他又叹了口气,苦笑着说道:“只是让你和孩子受苦了,这次到了新地区,估计要比现在更忙,想回来也会很难吧。”

鞑子女人的脸在刘德贵的胸前摩挲着,嘴里嘟囔着道:“前几年,你一走就是两年,家里不还是得靠我一个人张罗。没事,等你在那边稳定下来,我就关了铺子,和孩子去你那里,省得一家人总是这么分着。”

刘德贵点了点头,用手抚摸着女人的脊背。然后就感觉到一只热乎乎的小手伸到了他的身下,女人妩媚的看了他一眼,也钻进了被子里。

他闭着眼睛享受着女人的温存,身体也扭动了起来,原本满心的忧愁,也瞬间被一股极为愉悦的感觉所取代。

第二天,刘德贵离开了家,来到儿子的学校。

他的两个儿子都已经上了初中,小儿子的聪明刻苦,学习成绩非常优异。今后肯定会继续深造。他也是刘德贵家的希望。

可家里的老大就不省心了,虽然不傻不笨的,可成绩却一塌糊涂。好在这小子虽然学习不咋地,可是身体素质却很好,简直是体壮如牛,还是学校足球队的主力。

而且刘德贵现在也算是高级干部,公司对他的子女比较照顾,所以老大以后也将会被送进远东公司的少年军校。

少年军校是公司组建新型军事学校。在校学习的学生,都是一些身体素质非常优秀,文化课成绩还不尽如人意的孩子。

但是想进这个少年军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少年军校对学苗的入学要求控制的极为严格。首先是烈士遗孤、伤残军人和重大功勋官兵的子弟,还有公司高级干部、劳模员工、积极分子、关键岗位的技术人员等。另外,还有一些从大明各地收拢的大批身体条件优异的孤儿。

公司内部员工的子弟中,有愿意从军的子弟,也将会被送进少年军校,其实都是军委会这帮兵痞的孩子,以后当然要子承父业。

这样一来,少年军校就变得炙手可热了起来,只要达到标准的员工,都会争着抢着把孩子送进少年军校,在那里接受三年的军事化教育。

大伙心里都清楚,少年军校中可有首长家的孩子,如果和首长家孩子成为儿时伙伴,那以后的路就好走多了。

而且进了少年军校,成绩优异的学员,将会被送进军事学校继续深造,即便结业考核没有达标的学员,也会被分配到警察、武装警察和守备等二线和准军事部队担任士官。

对于远东的普通员工来说,自己的孩子就算再孬,能进这些单位,一辈子也就不用愁了。如果再争点气,进了军委会的各大军事院校,那以后出来就是远东的军官了。

远东的少年军校共有四个,分别位于沈阳、海参崴、马尼拉和河套根据地。河套根据地的少年军校组建最晚,是近几年才建立起来的。而且据说条件最艰苦,管理最严格,训练最残酷。

但是目前河套根据地少年军校,现在却是深受公司的重视。因为组建最晚,规模也最大,设施也最完善,军校的教官和师资力量也最强。

更为重要的一点,未来公司内部员工的孩子,以后都将会被送到艰苦的河套根据地少年军校学习。因为有宋涛等人的照顾,刘德贵家的老大以后将被分在河套根据地少年军校。

而且公司内部员工条例里明确规定,所有内部员工子女,以后都将接受最精英的教育方式。孩子七岁开始就要入学,一直到高中都将在寄宿制学校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

每年都要组织他们在各地的进行各类的夏令营,地点包括农村、厂矿、牧场等最荒僻艰苦的地区。每年冬季寒假期间,还要进行一次半个月的冬训。

所有内部员工的子女,即便是学习优异的孩子,高中毕业以后,也要进入河套根据地少年军校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正规新兵军训,这其中也包括女孩子。

不但如此,内部员工的子女,在参加工作之前,还会在河套根据地的偏远农村进行三个月的实习,实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在最艰苦的基层农村的体验生活,女孩子同样不能幸免。

这个规定的提案一经提交,就在公司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提案在董事局委员会经过数次投票,最后也只是微弱票数获得通过。

最后又在春季会议上,公司董事局又召集了所有内部员工,进行了一次全体员工表决,也仅仅是多数票通过而已。

即便提案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才获得通过,可是董事局委员会依然顶住了压力,做了大量的工作,坚持通过了提案。而且在公司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严格的执行这项规定。

孩子们在上学期间,组织的各种夏令营和军训,主要是增长他们的见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可是高中毕业后进入少年军校军训,那可就是一件要命的事情了。

这三个月孩子们的训练强度,虽然比不上正规部队的训练量,但对于这些自幼生活优越的内部员工子女来说,绝对是一次严酷的考验。

届时将由远东董事局的常委亲自管理,训练结束以后也由他们进行考核,没有通过考核的人,将进行复训,然后继续补考,直到达到考核标准。

内部员工子女在基层农村体验生活,整个过程也是非常艰苦的。首先家长不能跟随,每个孩子不得私自携带任何东西,所有的生活用品都由公司提供。

他们将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在偏远落后地区的普通农户家里,和农户们一起居住、劳动和生活。而且绝对不会是一场真人秀似的闹剧,是真的体验生活。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