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东1628-第5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代官方手工业使用的劳动力主要有三种,一是工部和内府各监局控制下的民匠,这是具有专业造作技术的劳动者,是官方手工业的骨干。

一种是都司卫所控制下的军匠,这是具有军器生产技术的劳动者,是官手工业的次要力量。还有一是户部控制下的灶丁,就是各地官方盐场的工人。

强制劳役下的工匠们,其社会地位也特别低。工匠因为世代不得转业,永受奴役,所以极受歧视。他们除非获得最高统治者皇帝的特许,不能脱籍,超登仕流。

明代的工匠,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遭受这样的虐待,这就使他们必然要和剥削者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明代工匠斗争的主要形式有怠工、“失班”、隐冒和逃亡。

明代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嘉靖八年,鉴于“各府、州、县工匠,近多冒替影射,随解随逃,徒以累民,而公家不得实用,”因此,建议“纳价以助大工,每匠一名,照旧例每季纳银一两八钱”,也就是工匠可以以银代役。

这也让明朝的匠户获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工作自由,提高了他们劳动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生产力和社会关系发展得更快,也促进了明代后期资本主义因素的迅速增长。

但是各个卫所军匠却没有这个待遇,因为各个卫所的军匠把他们当成自己手下的奴隶,对他们进行疯狂剥削和压榨,使得这些匠户比军户还要凄惨。

远东进入中原以后,四处疯狂收刮的东西只有两样,一个是粮食,另一个就是各地的工匠。南方兵团长江舰队在江南劫掠大批粮食的同时,也劫掠了无数的工匠,连带着他们的家人都被一网打尽。

远东军进入中原北方地区以后,对各地藩王宗室、勋贵外戚进行清算的时候,对他们府上的工匠也是全员接收。还有各地的官方作坊、藩王勋贵名下产业的作坊,都有着大批手艺精湛的工匠,这些人都没有逃过远东的“毒手”。

公司进入中原以后,最大的收获就是收拢了大明官方和民间的大批手工业者,也就是明朝的工匠。这些人也都没有逃过远东的收刮,纷纷举家被送往海参崴,成为各个企业的学徒工。

民委会工作组的各个基层单位,还组织各个卫所的军户对大批军屯耕地进行秋翻,并利用公司运来的资源,帮助军户们休整房屋。

因为卫所的土地都是由常年耕种,军户们的房屋虽然破旧,但是怎么也比那些破败地区的残垣断壁要好,所以远没有那些破败地区的工作量大。

而且各个卫所的军户们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尤其是吃饱了肚子以后,爆发出了令人震撼的工作热情,对远东公司各个基层单位的领导都是非常拥护,所以各地卫所的工作开展的非常顺利。

各地卫所的民委会工作小组,首先进行的工作就是根据卫所留下的资料,对各地卫所军屯的耕地进行详细的统计。

在统计的过程中,一旦发现各地士绅官僚占据军屯耕地的情况,就会派出远东军部队对这些土地强行收为国有。其中很多时隔多年牵扯不清的土地,也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对这部分土地强行没收。

趁此机会,公司民委会还组织力量,对各地士绅侵占官田的情况,进行了严厉的审查。对各地士绅官僚所霸占官田,也进行了强制没收,把这些耕地和治下的佃户奴仆全部收归国有。(未完待续。)

第一千三百零九章深化基层工作

远东军的清算行动,虽然也引起了部分地主的反抗,但是却没有得到各地所有士绅阶层的支持。

大明的土地总额足有一百多万顷,其中的大明皇室的官田和藩王宗室、勋贵外戚的封地只占据了十分之一,各地边镇、卫所的军屯耕地也占据了大约十分之一,剩下的十之七八都是民田。

经过各地士绅阶层的多年兼并,如今大部分民田都掌握在他们的手中。所以那些被兼并的民田才是他们的核心利益,而侵占军田、官田和兼并民田毕竟是两回事,他们当然不会因为这点事情,与远东公司纠缠不清。

远东公司自从进入中原以来,并没有对各地士绅兼并土地的事情采取什么行动,而且今年中原地区各地的秋赋,依然由前明的官僚系统执行收税。

这也让各地的士绅地主阶层纷纷长出了一口气,按说远东刚刚进入中原,他们在这方面应该有所收敛,可是结果却依然没有什么改变,甚至这些士绅官僚趁远东在中原立足未稳,采用大肆瞒报等手段,疯狂从中渔利。

士绅阶层的贪婪,也让远东公司的所有内部员工看清了他们丑陋的嘴脸,这次就连一直对大明士绅抱有好感的内部员工都彻底的死心。

因为今年中原各地的秋赋,照比前明崇祯年间足足低了三成。至于原因,各地呈报上来的都是什么各地多年战乱,民不聊生,天下百姓早已不堪重负。

而且各地官僚还纷纷上折子,并由内阁的几个阁老游说远东高层。说什么前朝无道,致使天下纷乱,流贼四起,百姓流离失所。如今新朝入主中原,应该减免天下赋税,只有这样才能让天下士民归心。

公司现在没心情,也没时间跟他们扯皮,只能一边派人与他们虚与委蛇,一边加大力量开展基层工作。

反正早晚要和他们进行彻底清算,收拾他们并不急于一时。大明中原北方地区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公司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把什么工作都做好。

工作只能一步步的慢慢来,首先就是把现有的工作做好做实,脚踏实地打牢基础,一步一个脚印的在中原彻底立足。

目前远东在中原控制的地区,包括皇室官田、藩王勋贵的封地和卫所的军屯田,还有各个偏僻地区的撂荒土地,大约占了大明所有耕地的两成左右。

改变这些地区的底层百姓生活状态,也是远东公司目前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远东公司在进入中原以后,开展基层工作的主要突破口。

争取在今年冬天,投入一切人力物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不遗余力的对这些地区展开大量的工作。

当然,首先做的就是让控制区的底层穷苦农户、军户和匠户,在入冬前能吃饱穿暖,能住进越冬的房子,让这些地区的所有底层穷苦百姓,对未来充满希望。

公司各地的基层管理干部带着广大迁徙的佃户、官田封地的佃户,以及各个卫所的军户,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重建家园,复垦荒地,在入冬前基本完成了之前的计划。

对于公司没有完全控制的地区,远东各地的基层管理干部也没有闲着。他们深入到基层的农村的底层贫苦的农户家,对各个地区的百姓进行一次详细的人口登记普查。

他们在登记的过程中,会与这些贫苦的百姓聊家常,考察广大农户的生活情况,尽最大的努力为他们解决生活上的一些问题。

在考察的过程中,还秘密的收集了很多各地土豪劣绅,平日里为祸乡里、鱼肉百姓的证据,为明年的“严打”做准备。

公司还调集了大批的物资,在入冬前为这些底层的贫苦农户、佃户送去了一些余粮和副食品,宣传远东公司的政策。

军委会动员各地驻军、武装警察部队和火枪民兵,帮助他们做一些修补房屋、平整道路、维护农具,还派出部队的卫生队,深入到农村乡镇,为各地的老百姓进行义诊。

公司还号召各地民委会工作小组,学习临清州守备区的工作经验,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切实做好基层的各项工作。

中原城镇的情况相对复杂,虽然和农村相比生活水平要高一些,但还是有很多人依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各地民委会工作小组也根据公司董事局的指示,纷纷在北京、洛阳、西安、太原、天津等大城市,以及各个州城、府城成立了劳动服务公司,主要吸收城镇的底层贫苦人群。

公司对他们进行短期的集训,主要在城内负责清理街道、收运垃圾等工作,并重新整合了城区的劳动力市场,对车、船、力、脚等工作进行了统一整合。

以往各地城镇这些工作都由黑恶势力控制,他们勾结官府各级胥吏,对这些底层的劳动力进行大肆盘剥。整个行业被他们弄得乌烟瘴气,人员成分也是鱼龙混杂。

公司成立了劳动服务公司以后,有了远东公司的支持,这些经过培训的底层劳动力的利益得到了保障,每天的薪酬再也不会被地痞无赖肆意克扣,日子当然要比以往好上很多。

远东劳动服务公司的福利待遇也非常高,所有劳服公司的员工,都享受远东公司的医疗福利,保险福利等等多种保障。

从明年春天开始,公司就就将开展一次大规模的“严打”活动,主要就是针对各地的农村的土豪劣绅和恶霸地主,对他们以往犯下的各种罪行进行彻底清算。公司还要对城内的各种从事非法勾当的黑恶势力、不法商贩和官府的恶吏衙役一网打尽。

并在各地召开公审大会,让他们接受所有百姓的审判。目的就是为了狠狠的震慑中原北方传统的封建势力。

当然,想要在这个时代建立一个完善的法治社会,可不是发动几次运动就能彻底解决的。其实根源还是出在人们的思想上,想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切任重道远。

(未完待续。)

第一千三百一十章1644年的冬天

随着中原地区普降第一场小雪,一六四四年的冬天也终于到来了。小冰河时期的低温恶劣天气的影响已经逐步淡去,使得今年冬天并没有几年前那么寒冷。

这也让中原各地的农户们心里都松了口气,心里纷纷祈盼着明年能有一个好年景。这些年的极端恶劣的天气,已经把中原的百姓祸害苦了,像山陕等地区甚至是接连几年滴雨未下。

对于远东公司控制区的农户来说,今年冬天是他们最幸福的一个冬天,很多人直到过了很久还担心这一切都不是真的,生怕一觉醒来,又回到以往那种吃不饱穿不暖的艰苦岁月。

公司各地的基层单位在入冬前,就完成了控制区的越冬准备工作。不但让所有迁徙的佃户都住进了修缮一新的房子,大批荒芜废弃的土地,也基本复垦完毕。

前明皇室的官地和藩王勋贵封地内的佃户,以及各个卫所的军屯地的军户,也在公司各地基层单位的带领下,在入冬前将所有的土地进行了大面积的秋翻,而且还将他们的房子进行了一番修补和改造。

如今远东控制区的所有佃户和军户,都已经和远东公司签署了土地承包协议,正式成为了公司治下土地的承包人,在未来十年的时间里,他们将成为国家的“佃户”,每年秋天收获粮食的两成,用来缴纳地租和赋税,并且将承担一部分劳役。

他们还接受了公司的贷款协议,并得到了大批粮食种子、棉衣铺盖和农具工具等贷款物资。面对如此丰富的物资,苦了几辈子的农户都有些不知所措,心里非但没有多少惊喜,更多的是担忧和害怕。

以贫农、雇农为主体的佃农,都是绝对的赤贫阶级。在封建社会的环境里,地主具有绝对是统治和支配地位,他们强势专行、说一不二,疯狂的压榨治下的佃农。

赤贫的佃农起早贪黑的忙活一年,缴纳了地租剩下的余粮还不够一家人糊口。至于什么穿的用的、孩子的教育什么的根本不敢去奢求,若是赶上灾荒年或是得了疾病,那就意味着家破人亡、卖儿卖女。

当然,佃户们也可以向地主家借粮借钱,可那都是高利贷,利滚利根本还不上。拿喜儿抵债,绝对不仅仅出现在戏本上,在封建社会那可是普遍现象。

如今东家为他们分发的东西,有能让他们填饱肚子的粮食,有越冬的棉衣铺盖,还有精致的农具工具,这些东西比往地主家的都好。

问题是这些东西可不是白给他们,是东家借给他们的,这么多东西可怎么还啊。以前在地主家灾年,为了填饱肚子向地主家借了几十斤米,或是家人得了疾病借了几两银子,几年利滚利下来,这辈子就别指望还上了。

好在东家厚道,这些东西可以分十年慢慢的还。而且东家说了没有利息,每年可以用大伙收获的粮食代为偿还。

虽然公司对控制区广大农户的政策非常优厚,但是在两份协议中都有明确的规定,所有签署协议的土地承包人和贷款人,在未来十年的时间里,远东公司对他们有绝对的管理权。

而且所有农户必需遵守远东公司制定的所有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如有违反公司将依据法律法规,公司有权利对违反规定的农户进行惩处。

进入冬季以后,公司各地控制区的基层单位,开始组织所有十五岁至五十岁的青壮农户进行冬训。

因为人数太多,当然无法和当年辽东的冬训相比。冬训的教官都是由各基层单位的火枪民兵担任,训练效果也就那么回事,其实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农户们的组织纪律性。

冬训的地点也都在各个中队的附近,每天训练时间仅有一上午的时间。训练的强度很低,主要是队列和体能。每天下午进行的是扫盲、政治学习和各种农业技术学习班。

其中扫盲的文化教员由各国中队的中队干部担任,时间是两个月。所有农户在这段时间,必须熟记并书写五百个以上的常用汉字,还要熟练掌握十以内的加减法。

两个月后讲进行考核,如果没有通过考核,将进入夜校继续学习一个月,第二次考核没有通过的话,承包土地的地租将会上涨半成。

虽然公司在中原各地的扫盲运动,要求并不高,但对于这些几辈子目不识丁的底层农户来说,绝对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所以公司才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标准,并且以增加地租的方式来督促他们。事实证明,增加半成地租对于这些农户来说,就跟要了他们的命一样。

所以在两个月后的扫盲考核中,绝大部分农户都通过了考核,即便有个别的没有通过的,也都通过了第二次考核。

公司对中原各地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非常重视,为了加强各地基层单位的力量,公司宣教部和军委会政治部都派出了大量经验丰富的政工干部深入到各地的基层乡村。

远东军各地驻军的政工干部也都被抽调一空,全部深入到各地基层,帮助各地基层单位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中原各地基层开展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将一直持续到一六四五的春天,时间长达五个月,全方位、大密度的对控制区的所有农户进行狂轰滥炸。

争取在明年春天之前,尽最大努力打破一直禁锢在他们心中的封建思想枷锁,让他们彻底的脱胎换骨。

经过多年的摸索,远东公司已经发展出一整套系统的政治思想工作的方法,在多年的实践工作中,也总结了很多成熟的经验。

在几个月的政治思想教育活动中,公司政工干部们通过诉苦大会、讲古论今、广播报刊、电影戏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无数中原底层贫苦的农户大开眼界,仿佛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

远东公司投入了大批的物资,让公司在中原控制区的所有百姓,都真正的做到了吃饱穿暖,为此公司耗费的各种物资只能用天文数字来形容。

这也为公司开展政治思想活动创造了坚实的基础,再强大的洗脑运动,再振奋人心的口号,也比不上生活条件的切实改善。(未完待续。)

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农林部的规划

在冬训的过程中,除了扫盲和政治思想教育,公司还在农林部派出了几乎所有的专家技术人员,深入到中原控制区的各个基层单位,手把手的教授广大农户们现代农产品的种植技术。

公司还在辽东等地抽调了大批的基层农业技术员,直接下到各个中队、大队,扎根在基层面对面的帮助广大的农户,了解玉米、地瓜和马铃薯等新型农作物的情况,并为他们详细讲解现代种植技术。

农林部在公司来到这个时代之前,就在现代社会做好了规划。1628年经虫洞来到海参崴以后,根据这个时代的实际情况,利用十几年的时间,对公司未来在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的农化规划,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和调整。

中原长江以北、长城以南地区,虽然土地条件不如东北、外东北,但是多属于亚热带季风和暖温带季风和暖温带季风气候,日照时间充足,夏季雨水充沛,故农作物多为一年两熟。

公司在辽东、外东北地区,以及公司在海外的各个控制区,推广现代社会的优良种子和先进的种植技术,到目前为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如今在辽东等地水肥充足的情况之下,玉米的平均亩产能达到将近一千斤,春小麦的平均亩产也已经达到了七百斤左右,已经接近或是达到了现代社会的平均水平。

所以公司农林部在中原地区,依然还是以玉米、地瓜、小麦和马铃薯这几种农作物为主。毕竟目前公司农林部主要的任务,就是让中原的老百姓吃饱肚子。

农林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探索,目前已经在辽东、外东北、中南半岛、南洋、印度等地区,建立了百余座现代化的种子培育中心,每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