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东1628-第5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698年,波兰在波德哈伊察再次击败土耳其、克里木鞑靼联军,收复卡敏涅茨、波多利亚和基辅省、布拉茨拉夫省以及乌克兰西部等全部失地。

波兰常备兵力仅有数千人,主要原因是贵族议会不愿意维持一支庞大的常备军,这样做的目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钳制国王,避免国王在和平时期拥有一支庞大的军队以威胁贵族们的权利。

无力维持一支同等规模的常备军,导致在连续战争中,精锐部队的损耗无法得到及时和有效的补充,军队的实力和士气都大受影响。也不利于形成持续的军事优势,一些重大战果有时得不到扩大。

常备军数目偏低也意味着反击敌人侵略的进程较慢。在国家遭遇危机的时候,军队不得不在国会拨款前先借债。

所以当远东军横扫乌克兰,兵锋直抵波兰边境的时候,贵族议会居然还在相互扯皮,往往研究出一个议案,就会在表决的时候遭到个别议员否决而不得不无限期拖延。

好在乌克兰地区关系到很多波兰贵族的自身利益,通过这些贵族在议会中四处疏通,最后才终于通过了征兵法案,但是在议会拨款的决议中,再一次陷入僵局。

波兰贵族议会各方为了各自的利益又开始扯皮,又拖延了很长时间才通过了议案。可是时间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月。

接下来由国王瓦迪斯瓦夫四世宣布征兵备战,王国的第一次征兵,将在一六四六年春季结束,计划征兵三万两千人,由贵族议会拨款九千余万兹罗提用于征兵计划。

包括三十二个旗队的翼骑兵,共约四千五百名骑兵、三十二个旗队轻骑兵共约名四千二百名骑兵、二十个中队德国骑兵共约三千五百名骑兵、十个立陶宛骑兵团,共约一千二百名骑兵、九个大龙骑兵团,共约三千名骑兵。还有三十个步兵团,共约两万余名步兵。

另外,乌克兰地区的贵族,因为他们在乌克兰的利益,也纷纷雇佣了大批欧洲的雇佣军,组建了一支数千人的贵族联军。

但是总数高达三万余人的军队,组建工作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这其中征兵、购买军械、训练等等各种工作千头万绪。

因为没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常备军,使得波兰新组建的这支军队,组建工作非常混乱。为了加快组建的工作,连基本训练都只是应付一番,显得极为仓促。

十六四六年春天,当对面的远东军二十余万铁骑已经在波兰立陶宛王国边境集结完毕,各种军用物资早于去年冬天前,就已经全部到位,所有参战部队随时可以发动进攻。而此时的波兰军队刚刚开拔到边境地区。(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四十章停战谈判

原本波兰期望的欧洲联军,并没有及时赶到华沙,这也让波兰国王瓦迪斯瓦夫四世和众多贵族非常的失望。

直到这时,波兰贵族议会的众多议员才认识到战争已经离他们很近了,至少现在他们根本指望不上欧洲其他国家的支援。

去年秋天,瓦迪斯瓦夫四世就派出了特使,专门赶到维也纳面见了斐迪南三世,并带去了他的亲笔信,详细的描述了来自东方的鞑靼人即将占据整个东斯拉夫。

如今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也就是欧洲的最后一道屏障,只要波兰人倒下了,无数鞑靼人的铁骑马上就要踩着波兰人的尸体杀进欧洲。

费迪南三世对来自东方的鞑靼人非常重视,他专门回了信,并代表神圣罗马帝国向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做出了郑重承诺,尽最大的努力结束战争。

并尽量说服欧洲的天主教传统国家和新教联盟,团结在一起共同应对来自东方的鞑靼人。希望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耐心等待,明年春天欧洲联军就会赶到华沙。

费迪南三世为了结束三十年战争,也确实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他向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和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去信,表达了结束战争的愿望。

1637年,斐迪南三世刚刚继承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他就急切希望能与瑞典及其财政上的支持者法国实现和平,即使不得不在宗教问题上作出让步,因为整个德意志已经在战争中弄得民尽财穷,但是他不遂所愿,战火继续蹂躏了神圣罗马帝国将近十年。

此时神圣罗马帝国已经注定失败,德意志的诸侯分裂已经成为必然。东方的鞑靼人来到正是时候,若是现在能体面的结束战争,对神圣罗马帝国的哈布斯堡王朝无疑是有利的。

克里斯蒂娜女王1632年因为父王战死继承王位,但是最高总理大臣阿克塞尔·奥克森谢纳与克里斯蒂娜女王的政见不同,他认为三十年战争持续下去对瑞典最有利。

而女王却希望尽快结束战争,在她看来神圣罗马帝国已经失败,瑞典王国已经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一切。

接到了费迪南三世的信,克里斯蒂娜女王很快做出了回复,希望派出特使与神圣罗马帝国商谈应对东方鞑靼人的事宜。

而且她还向法国正在当权的宰相马扎然去了一封信,希望法兰西能与瑞典王国一道和神圣罗马帝国进行停战谈判。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现在刚刚八岁,目前由太后奥地利的安娜摄政,但是掌握实权的是黎塞留的忠实接班人马扎然。

这时他分别接到了费迪南三世和克里斯蒂娜女王的来信,之后他权衡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同意与神圣罗马帝国进行谈判。

去年瑞典军在波希米亚大败神圣罗马帝国军,法军又于纳林根会战击溃神圣罗马帝国军,德意志领土大部份已经被占领,可以预见的是,战后德意志必然会陷入了分裂,不管如何这场战争都已经达到了法兰西的战略目的。

至少现在进行谈判,法兰西王国将处于主动地位,如果能从谈判桌上为法兰西争取到最大的利益,谁还愿意继续打仗啊。

而且马扎然为了应付战争的需要,向金融家预支款项,允许他们征收捐税和收取国家的收入作为交换条件。这些包税商从中获得巨利,已经引起了贵族的嫉妒和人民的愤怒。现在他正在为了应付国内的各种矛盾,弄得焦头烂额。

神圣罗马帝国和法兰西王国和瑞典王国为了停战谈判,都派出了国内的强势人物,所以谈判进行的并不顺利,法瑞两国和神圣罗马帝国为了各自的利益纠缠不休。

法兰西和瑞典两国根本不在乎东方的鞑靼人,反正有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和神圣罗马帝国在前面顶着,目前最急迫的应该是他们,所以两国提出了非常苛刻的条件。

虽然斐迪南三世想要体面的结束战争,但是面对法兰西和瑞典的漫天要价,也不由得愤怒不已,所以也对东方鞑靼人的威胁不管不顾了。

其实就算斐迪南三世对来自东方鞑靼人的威胁,也没有太过在意。毕竟这个时代的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的实力非常强,怎么也能抵挡住东方的鞑靼人一年半载的,目前体面的结束战争才是最重要的。

结果双方一谈就是几个月的时间,直到第二年才最终达成了初步的协议,和历史上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相比,神圣罗马帝国付出的代价要少很多,而且战争结束的还算体面。

谈判结束以后,三国才开始研究应付来自东方鞑靼人的威胁,都决定出兵支援华沙。但是口号喊得很响,实际上都不是很积极。

虽然各自派出了部分兵力,组成了一支一万余人的欧洲联军,但是却磨磨蹭蹭的在维也纳呆到了第二年的春天,欧洲联军还没有最后组建完毕,物资给养、武器弹药还在多方筹备,联军官兵也都在庆祝战争结束,早就没有了什么战意。

波兰国王瓦迪斯瓦夫四世和众多贵族盼星盼月亮,也没有盼来欧洲联军的到来。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的贵族议会,也终于意识到了危机。

王国开始举国动员,第二批征兵三万名的议案顺利的一次通过,拨款也迅速的到位,贵族议会终于发挥出了历史上最高的效率。

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还征用了大批的青壮组建了五万余人的波兰志愿军,大都是由波兰的农奴组成,武器铠甲什么的统统没有,平时当作壮丁,打仗的时候只能做炮灰。

但是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乌克兰正集结着十余万远东军西部战区的主力,三十余万蒙古预备役民兵和游牧支队的牧民骑兵。还有近两百多艘飞艇,数百门各种口径的火炮和千余挺搭枪卡,随时可以发动进攻。

西进战区的战争准备早已完成,南北两路各个参战部队都在整装待发,只等西部战区司令员宋涛的一声令下,无数铁骑就将横扫白俄罗斯和波兰。(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上帝与你们同在

自从奥斯曼帝国横扫东欧,匈牙利王国就分裂为三部分,分别被哈布斯堡王朝、奥斯曼帝国,以及奥斯曼帝国的附庸特兰西瓦尼亚公国控制。

如今匈牙利王国仅剩下斯洛伐克地区归属神圣罗马帝国管辖,面对东方的鞑靼人,匈牙利与波兰一样,也是一副如临大敌的景象。

好在有喀尔巴阡山属于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斐迪南三世派出重兵驻守在喀尔巴阡山脉的各个隘口,严防鞑靼人越过喀尔巴阡山脉。

斐迪南三世还在波西米亚公国进行了动员,在当地的青壮农民中进行征兵。东方鞑靼人已经兵临波兰边境,波兰一马平川,鞑靼人的骑兵若是战胜了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兵锋就会直抵波西米亚公国。

此时整个欧洲也许只有波兰人最紧张,毕竟鞑靼人的马刀已经横在了他们的面前。就算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哈夫斯堡皇帝,都不不是那么急迫。

如今神圣罗马帝国和法兰西、瑞典正在组建一支万余人的欧洲联军部队,准备前往华沙支援波兰。但是直到一六四六年的春天,欧洲联军依然没有组建完毕。

欧洲联军包括瑞典的一个军团,共三千六百余名步兵,其中三分之二配备了新式的轻滑膛枪,以齿轮打火枪来取代火柴点火射击。这种新式火枪由单兵就可以完成装填弹药,使射击速度加快。另外,瑞典军队还为军团加强了一个炮兵分队,配备十二门新式的三磅军团炮。

法兰西军队派来了四个团,共五千余名步兵,还有一个加强的炮兵分队。配备了新式滑膛枪和三磅、六磅野战炮。神圣罗马帝国组织了几个步兵团和两个胸甲骑兵团,以及一些火炮、辎重分队。

欧洲联军的给养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哈夫斯堡皇室提供,联军的统帅是法兰西王国的蒂雷纳子爵,瑞典陆军元帅兰格尔伯爵和神圣罗马帝国西斯坦伯爵为副统帅。

一六四六年四月,欧洲联军才磨磨蹭蹭的离开了维也纳,向华沙方向挺进。可是大军刚刚进入波西米亚公国,前方就传来了消息,鞑靼人已经发动了进攻。

据说此次鞑靼人东侵,公派出了二十余万铁骑,对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发动了猛烈的进攻,西乌克兰边境的刚刚组建的波兰军队,遭到了鞑靼人骑兵的突袭,四万余名官兵仅有数千名骑兵逃回了华沙。

目前鞑靼人铁骑正在横扫波兰和白俄罗斯,敌军骑兵前锋已经插到了华沙城下,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危在旦夕。

面对突如其来的消息,欧洲联军司令蒂雷纳子爵顿时大吃一惊,他连忙召集了两位副司令兰格尔伯爵和西斯坦伯爵商讨对策。

对于二十余万鞑靼人的铁骑,他们都感觉头皮发麻,欧洲联军这一万多人即便杀到华沙城下,也无法解华沙之围,可能连欧洲联军都得填进去。

所以只能放弃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希望波兰军队能多坚持几天,为欧洲各国动员集结兵力争取一些时间。

于是欧洲联军司令蒂雷纳子爵决定在波西米亚公国建立防线,然后派人回神圣罗马帝国、法兰西和瑞典三国,把波兰的战败危急的消息告知国王。

然后向德意志各路的选侯、公国散布消息,让各地的贵族领主迅速的进行动员,并在波兰边境建立防线。

其实还没等欧洲联军的信使出发呢,神圣罗马帝国的选侯、公国等领地,就已经知道了波兰前线的消息,已经开始进行动员征兵了。

三十年战争之前,神圣罗马帝国境内有三百九十个公国、侯国、宗教贵族领地、自由邦、自由城市、骑士领地。战后更是分裂成三百多个邦国和一千余个骑士庄园领地。

神圣罗马皇帝已经徒有其名,甚至连德意志邦国的盟主都称不上,帝国皇帝其实就是以奥地利为中心的哈布斯堡君主国的统治者。

如今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诸侯各自为政,他们的领地有如一个独立的王国。在这样的时刻,德意志地区势必变得无比的混乱。

东侵的二十余万鞑靼人铁骑,任谁听了都无法淡定。可即便如此,他们依然无路可逃,因为他们的家人、土地和财富就在德意志,只能拼尽全力守住自己的领地。

整个德意志都动员了起来,尤其是和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接壤的西里西亚公国、波西米亚公国、摩拉维亚侯国、萨克森选侯国、勃兰登堡选侯国和卡缅主教区,更是举国动员,几乎全民皆兵,连老人、妇女和孩子都被征用了。

当年东方的鞑靼人,对于所有的欧洲人来说都好像一场噩梦,鞑靼人所过之处尸骸遍野,每攻下一座城市,只留下女人工匠,其余人全部杀光。虽然奥斯曼帝国也曾在东欧肆虐,但与蒙古人根本无法相比。

此时四分五裂的神圣罗马帝国弊端也终于暴露了出来,那就是在这样极端危机的时刻,虽然整个德意志地区各地都在备战,但是就如同一盘散沙似的,根本无法集中所有的力量和资源,只能被远东军各个击破。

好在神圣罗马帝国哈夫斯堡皇帝费迪南三世得到了波兰战败的消息后,毅然决然的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名义,号召德意志所有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东方的鞑靼人。

德意志的众多诸侯这才彷佛找到了主心骨,纷纷表达了效忠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费迪南三世的意愿,也愿意服从哈布斯堡皇室下达的命令。

费迪南三世紧接着下达了第一个命令,所有公国、选侯国、宗教贵族领地、自由邦、自由城市、骑士领地的贵族领主,在各自的领地进行大规模动员,然后组建军队前往西里西亚公国境内的奥德河西岸集结。

与此同时,德意志各个天主教教会、新教团体领袖也纷纷号召本地的教民,拿起武器抵抗来自东方的鞑靼人,保卫自己的家园和教堂,上帝与你们同在。(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秘密结盟

法国首相马扎然接到联军的统帅蒂雷纳子爵的亲笔信,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神圣罗马帝国为了能停止战争,将洛林内梅林、图尔、凡尔登几个教区割让给了法国。

目前法兰西的数万部队还没有回国,正在这几个地区休整。马扎然马上向驻扎这几个地区的法军下达了命令,让他们马上开拔,前往波西米亚公国集结,向欧洲联军统帅蒂雷纳子爵报到。

瑞典克里斯蒂娜女王接到消息以后,马上召见了总理大臣阿克塞尔。奥克森谢纳,与他一起研究应对方案,这个时候两人的意见倒是没有什么分歧。

因为神圣罗马帝国割让给瑞典的西波美拉尼亚地区,就在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的西北部。此时那里还有两万多瑞典军队驻扎。弱国鞑靼人的铁骑杀进波兰,那西波美拉尼亚地区必然将直面鞑靼人的马刀。

好在参战的瑞典军队主力正在不莱梅等地区休整,所以克里斯蒂娜女王直接向西波美拉尼亚地区的瑞典军队迅速向西撤退,与从不莱梅东进的瑞典军队汇合,在勃兰登堡选侯国集结待命。

几天以后,二十余万东方鞑靼人已经杀进波兰,并围困华沙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欧洲。

天主教会号召欧洲所有天主教联盟国家出兵支援波兰,抵挡东方的鞑靼人的入侵。各个新教势力的主教也呼吁所有新教国家出兵地域来自东方野蛮人的入侵。

西班牙以及尼德兰地区的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以及北欧的丹麦,中欧的瑞士等国也相继表示出兵,但是却并没有进行大规模动员,只是分别派出了部分军队东进德意地区,加入到欧洲联军的行列里。

就连英国也派出了刚刚组建的新模范军,包括两个团的骑兵和四个团的步兵,以及两百名龙骑兵,共六千余人。

新模范军由奥利弗。克伦威尔组建,装备先进,英勇善战,刚刚组建不久,就在今年六月内斯比之战中,战胜了王党军,战斗力非常强悍。

因为远东军无数铁骑大兵压境,欧洲天主教联盟和新教势力基本放下成见,西欧各国也暂时把各自的利益放在一边,双方的矛盾都转移到了远东公司的身上。

德意志地区各个公国和选侯国的军队,依然按照教派不同分成了两大集团,但是为了抵抗他们共同的敌人,这个时候必须团结在一起并肩作战,争取在这一次战役中挡住东方的鞑靼人。

正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一封来自奥斯曼帝国苏丹易卜拉欣一世的亲笔信,让他欣喜若狂。

奥斯曼帝国派出了特使,专程赶到维也纳与斐迪南三世进行面谈,承诺愿意与神圣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