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沃轩辕-第1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斗在双方都未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提前爆发。
    其时,郭飞、刘风部六千二百众,多以骑兵为主。是日,天色难得放晴,江南军的火器,从永平之战开始,第一次在战场上发挥出了巨大的优势。
    由刘风指挥的三千“火突骑”,将冷兵器时代的骑兵作战,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火突骑骑兵先以火枪射击,只一轮齐射,冲在最前面的数百蒙古骑兵,便几乎伤亡殆尽。
    后面督战的阿济格被完全震惊在了那里,那是骑兵吗?不,那不是骑兵,骑兵是什么。疾如风、快如电,雪亮地钢刀在敌阵中来回冲杀,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骑兵!可对面那些江南军的骑兵算得了什么,哪有骑士拿着火枪杀人的?
    巨大的伤亡让最前面的蒙古军队急红了眼,蒙军地指挥大将固蒙赤尔热急红了眼,嗷嗷叫着亲自指挥着两千余名士兵向敌人猛扑了过去。
    可惜。迎接着固蒙赤尔热的,是又一轮新的射击,火枪声声中,成批成批的蒙古士兵倒在了硝烟之中,他们甚至没有看清敌人的模样……
    “火突骑,出击!”
    刘风拔出战刀,厉声呼道。
    那些火突骑骑兵,将发射完火药的火枪背负身后。齐齐拔出战刀,在刘风地指挥下,山呼海啸,迅速和蒙古兵绞杀到了一起。
    巳时,黄飙部、郑天瑞部赶到参战。时江南军兵力已达三万,阿济格果然下令全军出击,为了最大限度地限制江南军巨大的火器优势,阿济格下令各部不按建制,自行作战,与敌人缠在一起。使江南军在火器的运用上不能随心所欲。
    这一命令还是非常明确地,随后赶到的龙默寒部,面对层层绞杀在一起的明清士兵,果然心存顾忌,在胜局已定的情况下,不再像在山东战场一般下令射击。而只是命令其所属火器营士兵在外围警戒。不使一人一卒漏网。
    午时,朱斌所亲自指挥的主力到达,战场上的胜负这时候已经没有任何悬念了……
    敌人在成批成批地减少,但这群阿济格指挥的敌人,还是迸发出了最大的战斗力,在同伴大量地阵亡,即将被歼灭的情况下,依然在那咬牙苦撑……
    万军中。只见一个满清的年轻将领,挥动着马刀来回冲突,勇不可挡,转眼间。竟已有十数个江南军士兵死在他地刀下。
    “鳌拜!”
    朱斌忽然双眼通红,咬牙切齿地道:“前次伏击于我,使我爱将关涛捐躯,这番又在我军中逞威,谁人给我把这狂徒拿下!”
    一语方落,边上闪出大将何凯,厉声叫道:“鳌拜,认得大将何凯吗?”
    那鳌拜在军中听到喊声,忽然大笑:“我如何不记得你,当日边关酣战只时,你于我有一箭之仇,今日正好做个了断!”
    鳌拜吼声连连,挥动战刀只管向何凯扑来。何凯却把枪挂在一边,张弓搭箭,略瞄一瞄,便是接连三箭射去。鳌拜既有满清第一勇士之称,身手何等了得,接连拨去三箭,正待还射,忽见他大吼一声,莫名其妙的便从马上跌下……
    何凯心中惊异,忽就见身边龙默寒收起火枪,交还手下,束手站在一旁也不说话,何凯顿时勃然大怒:“你如何敢抢我之功!”
    “有火器在,又何必费那么大的力气?”那龙默寒淡淡地道:“我也不和你抢功,那鳌拜未死,这功便算是你的了吧。”
    说着他扭头就走,何凯心中愤怒,却无可奈何,就见几名士兵拖着鳌拜来到面前,那鳌拜只是腿上受伤,性命却无大碍,一见何凯便大骂道:“这般偷袭算什么好汉子,有本事咱们真刀真枪地杀上一场!”
    何凯也不搭理他,径自将鳌拜带到朱斌面前,说道:“督帅,这鞑子乃是龙默寒以火枪射下,于末将却并无半分干系。”
    朱斌微微一笑,可等眼睛转向鳌拜,却变成了森森杀机:“鳌拜,鳌拜,当日你追杀于我,杀我爱将,可曾想过有今日?”
    鳌拜为人硬气,正想破口大骂,忽然也不知怎么的,脑海中忽然想到了那个死在自己手中的关涛,还有那个至死都带着微笑地小七子,他的身子竟然打了个哆嗦……
    战场上清军的战局已经基本溃败,阿济格尽到了自己最后的努力。蒙古军被全线杀散,死的死,伤的伤,降的降,就连大将固蒙赤尔热都成为了对方的俘虏……
    两翼游击地汉军,真正成了“游击”,和中军始终若即若离,怎么也不肯向中央靠拢。
    唯一还在那作战的,就是八旗的五千清兵,可是在江南军地追杀下。这五千人正在每时每刻减少,眼看着一个个士兵倒在了敌人的刀下。阿济格地心便像是被撕裂了一般…
    这时,汉军统帅智顺王尚可喜和续顺公沈志祥二人,带着两百多名士兵奔来,一见到这两人,阿济格发怒道:“我命你二人多次向我中军靠拢,你等却为何数次抗命?”
    —
    “回英王。”尚可喜抬着头说道:“江南军势大。我军早晚必被全歼,既然这样,却又为何要做无谓牺牲?”
    阿济格心里一怔,似乎隐隐预感到了什么:“那你二人来此却又为何事?”
    尚可喜和沈志祥对望了一眼,似笑非笑地道:“英王啊,你看这咱们就快要大败了,武英王痛恨的是你们金虏,我们好歹都是汉人。武英王或许会放过我们,不过,咱们心里还是不太踏实,想着问王爷借一点东西……”
    阿济格情知有变,对身边护卫使个眼色,冷冷地道:“要借什么东西?”
    “借王爷的身子一用!”
    随着尚可喜的一声大喝,两百人士兵得到命令,一拥而上,团团围住了阿济格。那阿济格身边卫士虽然忠心耿耿,但只得十来人。如何能抵挡得住?只顿饭功夫便已死得干干净净……
    看到阿济格被捆绑上来,尚可喜笑道:“王爷,这可实在对不住了……”
    “尚可喜,沈志祥,你这两个狼心狗肺的畜生。”阿济格一边挣扎一边骂道:“我大清给你二人异姓封为王公,可你等却判我大清。我便做鬼也饶不了你们!”
    “阿济格,省省吧。”沈志祥拍了拍他:“其实,我现在心里比你还要害怕,我害怕武英王会不会饶了我们,万一……嘿嘿,只怕你我得一起上黄泉路……”
    随着汉军的反正,阿济格地被擒获,山海关下的这场战斗很快就进入了尾声。五月初一申时。江南军发起总攻,申时三刻,战斗全部结束。
    在这场歼灭战中,一万蒙古军死三千五百人。被俘五千余人;五千清军,阵亡高达惊人的四千三百多人,其余全部成为了俘虏,自英王阿济格起,竟无一人漏网!
    这是彻头彻尾的歼灭战,两万满清的军队,出了几百人趁乱逃出,几乎就是全军覆灭,这对于任何一个朝廷的军队来说,都是一次最沉重的打击!
    当阿济格被押到朱斌面前的时候,朱斌忽然笑了,这是江南军抓到地满清第一个王爷,随着江南军反击的开始,天知道将来还有多少满清的王爷、贝勒会成为自己的俘虏……
    阿济格默默地站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输了就是输了,没有什么好怨恨的,他唯一痛恨的,就是被自己人所出卖!
    看着跪在自己马前,低头瑟瑟发抖的尚可喜和沈志祥,朱斌倒没有想到这两个著名的大汉奸,居然这么快就成为了自己的俘虏,回顾左右笑道:“这次倒当真有趣,抓了满清的两个王爷,一个公爵,还顺便捞了个什么巴图鲁,也算是我江南军战史上最值得纪念地一次了。”
    “武英王。”尚可喜跪行上前两步:“我二人当初降清,实属无奈,今眼见武英王发十万雄兵平定天下,我等安敢还以身侍贼,故阵前起事,以接应武英王之大军……”
    “停,停!”朱斌挥了挥手:“这些好听的话权且不要说,你给我说说看,满清在永平折了两万六千人,又在山海关折了两万人,现在能战的还有多少兵力?”
    尚可喜哪里敢有丝毫怠慢,赶紧将自己所知道的一五一十全部说了出来。
    那满清的朝廷,满八旗共有三百零九个个牛录又十八个半分牛录;蒙古八旗为一百一十七个牛录又五个半分牛录;汉军八旗为一百五十七个牛录又五个半分牛录。
    满,蒙八旗间常不满员,经常出现一个牛录仅指挥一百二十到一百五十人的现象。
    而满洲八旗有男丁五万五千三百二十丁,蒙古八旗则有二万八千七百八十五丁,而入关数年间,若满、蒙八旗地每牛录兵数满员,总数为六万人左右。
    我在汉八旗中,三顺王和续顺公的兵力,并不包括在汉军八旗里面,汉军八旗全部,加上恭顺等三王、续顺公沈志祥部,两部合计约十万人。
    当然这并非满清全部,尚有两部分未统计入内。一为包衣家仆,其虽不能算为正规兵士,但也多凶悍善战之辈。诸王贝勒每当出征,总是私带家中的仆人或其他闲散之人,充当士兵,每每多能建功。
    第二为外藩兵马,及外藩蒙古军及高丽军,这两部人马加在一起又不下七八万众。
    尚可喜一心想要立功,说得非常仔细,朱斌听着点了点头,说道:“这么说来,此两次决战,只是把满清打残了,却还没有打废……”
    随即,点了点阿济格和尚可喜等人:“把他们全部先押回京师,待这事情全部了结,江南军大军回师之日,我再行考虑如何处置这些人……”
    山海关决战的胜利,让多尔衮丢失了几乎全部的辎重粮草,不光是两王一公被擒拿,而且连高丽国王的世子,被充当人质,次番出征当随军笔录的李滞也成为了俘虏。
    “高丽世子李滞恭祝忠勇武英王大捷,扬我大明国威,忠勇武英王千岁、千岁、千千岁!”那李滞为人乖巧,叫到朱斌纳头便拜。
    “起来吧。”朱斌摆手说道:“我知你高丽虽然臣服于清,然心中实为我大明之臣,李滞,你便留在我的军中,权且充当随军文书,将来有朝一日我还放你回到高丽!”
    第三卷 大地风云 二百六十七 边关四大镇将
    本图书由aitxt(优乐美。“小果”)为您整理制作 ai txt。c om:2008…8…31 18:19:35 本章字数:4251
    来,朱斌虽然从来对高丽厌恶,但目前的局势,高丽自己大忙,而实事求是的说,这个时期的高丽还是一心向着大明!
    当初大明崇祯九年,皇太极正式由汗改称皇帝,改国号大清,族名满洲。他事先将此事通报高丽,希望高丽参与劝进。
    高丽闻讯大哗,对满清积累近十年的憎恶、羞辱情绪一并迸发。高丽臣僚纷纷痛切陈词,“使彼虏得知我国之所秉守,不可以干纪乱常之事有所犯焉。则虽以国毙,可以有辞于天下后世也”。
    在一片慷慨激昂的气氛下,仁祖拒不接见后金使团,不接受其来书。后金使团愤然离开汉城,沿途百姓观者塞路,顽童或掷瓦砾以辱之。
    该年四月,皇太极在盛京正式举行称帝大典,高丽使臣罗德宪、李廓拒不下拜。皇太极非常气愤,认为这是高丽国王有意构怨,决定举兵再征高丽。
    该年十二月二日,皇太极亲自统帅十万大军亲征高丽。清军渡江后,扬野战之长,舍坚城而不攻,长驱而南,仅仅十二天便抵达王京城下。皇太极下令用火炮攻城,同时清军又攻占了江华岛,俘虏王妃、王子、宗室七十六人,消息传来,见大势已去,仁祖只好求和。
    正月三十日,仁祖率领群臣出南汉山城,徒步前往汉江东岸的三田浦清营拜见皇太极。伏地请罪。皇太极降旨赦之。高丽朝廷中主战最坚决地洪翼汉、尹集、吴达济三人被清军索要,在沈阳就义,号称“三学士”。此役为高丽历史上著名的“丙子虏乱”。
    丙子虏乱之后,高丽成为清朝的附属国。世子李滞长居盛京,另外一质子则由凤林大君和麟坪大君轮流担任。同时高丽还要岁贡黄金百两、白银千两、白苎布二百匹、各色绵细二千匹、各色细麻布四百匹、各色细布万匹、米万包等等。
    而在历史上大明灭亡后,李朝王室一直进行各种追思活动。仁祖不忘宫中焚香望阙之礼。时朝鲜君臣认为。“我朝三百年来,服事大明,其情其义,固不暇言。而神宗皇帝再造之恩,自开辟以来,亦未闻于载籍者。宣祖大王所谓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实是真诚痛切语也”。
    李朝孝宗甚至倡议北伐。以光复大明江山,只是后来各种原因北伐之举遂罢……
    那李滞听了朱斌的许诺,顿时大喜,伏在地上拜道:“下邦属民,若得能回国家,必然上报国王,以念武英王之大恩。我高丽历来为大明属邦,屡受金虏欺压,今得江南军依为臂膀,则高丽回归天朝不远矣……”
    朱斌让他起身。赏了身江南军的孝服,命其为崇祯戴孝。一面又让兵进山海关,嘉奖了林庆宗、孟志轩、李建标等人之功,便召麾下众将进入山海关商议军情。
    第二日,就看一将来报。原来,朱斌分兵出的一万八千人。除八千人增援山海关,另一万人却已在墙子岭设下埋伏,多尔衮退到时,却被伏兵四出,一轮弓箭火器之后,多尔衮大败,遗尸两千余具,向满清地境狼狈撤去。那伏兵却又追杀一阵。得了无数马匹、刀枪、战旗,这才得胜而归。
    众将闻听大喜,李天齐当时就说道:
    “武英王,我军接连在永平、山海关大捷。歼灭金虏无数,此时金虏已成残兵,何不趁此大好天赐良机,整点兵马,一举杀到盛京,拿得那金虏皇帝,以安先帝在天之灵?”
    这话一出,众将多有赞成者。朱斌心中虽另有想法,却也不禁被这建议所动,正沉思间,忽然一人说道:“不可,此事万万不可!”
    视之,却是军师黎风。只听他说道:
    “武英王,列位将军,我军虽连战连捷,但亦已成疲兵,永平损兵近两万,山海关又有损失,此刻将疲兵惫,不宜再战!”
    “我们累,鞑子也累啊……”朱斌慢慢说道:“况且,从永平到山海关,我等以疲兵追疲兵,不也取得了大胜?”
    “王爷,那不一样。”黎风上前一步道:“我军目前作战,皆在我大明境内,无论是物资补给,兵员补充上皆得保证,若是深入金虏境内,那么则情况将大不相同!”
    他看了眼众人,说道:“我军连续作战,损失颇大,士兵现在迫切地是需要休整。各位试想,若是此刻进军,则金虏面临亡国之危,势必空前团结在一起。其尚有包衣家仆、蒙军、八旗军合兵十数万,若是拼死一战,则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在我,谁胜谁败犹未可知……”
    “恩,这话有些道理。”朱斌若有所思地道:“多尔衮已经被打残了,如果我们不打,为了追究这次战败责任,嘿嘿,满清自己内部必然乱起来,可我们现在打了,却等于是给了他们一个联合起来抗敌地机会……”
    “王爷英明。”黎风笑道:“我闻多尔衮大权独揽,金虏朝廷中不满之人甚多,他连皇太极的儿子豪格都敢如此对待,可见骄横跋扈到了什么程度。他本来常胜之将,又是兵多势大,旁人自然不敢碰他,可现在失败了,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各位可以想一想,等到了那时候,金狗们你打我,我打你时候的样子……”
    朱斌脸上露出笑意,似乎已经预见到了什么。
    当初皇太极遗留下的空位,只有三个人具备继承的资格,代善、豪格、多尔衮。但实际上竞争最激烈的是后两人。就这两人来说,豪格居长子地位,实力略强,这不仅因为他据有三旗,而且由于代善和济尔哈朗已经感到多尔衮地咄咄逼人。从而准备投豪格的票了。
    可是多尔衮却兵行诡招,本来两黄旗大臣图
    索尼、图赖、锡翰等议立豪格,密谋良久,并找到济求他地支持。而两白旗的阿济格和多铎也找到多尔衮,表示支持他即位。并告诉他不用害怕两黄旗大臣。
    双方活动频繁,气氛日益紧张,首先提出立豪格的图尔格下令其亲兵弓上弦、刀出鞘,护住家门,以防万一。
    。两黄旗大臣已经迫不及待,他们一方面派人剑拔弩张,包围了崇政殿;另一方面手扶剑柄,闯入大殿。率先倡言立皇子,但被多尔衮以不合规矩喝退。
    这时,阿济格和多铎接着出来劝多尔衮即位,但多尔衮观察形势,没有立即答应。多铎转而又提代善为候选人,代善则以“年老体衰”为由力辞,既提出多尔衮,又提出豪格,可意见模棱两可。豪格见自己不能顺利被通过,便以退席相威胁。
    两黄旗大臣也纷纷离座。按剑向前,表示:“如若不立皇帝之子,我们宁可死,从先帝于地下!”
    代善见有火并之势,连忙退出,阿济格也随他而去。多尔衮见此情形。感到立自己为帝已不可能,迅速提出他的意见,主张立皇太极幼子福临为帝,他自己和济尔哈朗为左右辅政,待其年长后归政。这一建议,大出众人所料。
    既然立了皇子,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