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沃轩辕-第1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千袭之。李定国新败,不敢战,遂败走。
    至屏山,又遭土人武装袭击,损失几十人。眼见士气不整,处处遭袭,李定国大怒,决意打一场胜仗重振声威。
    正巧附近一带明军、土兵、士绅武装组成一支一万余人规模的队伍,在副将常远的指挥下一路紧紧追来。李定国乃在屏山一带设下埋伏,袭之。常远不曾防备,一路耀武扬威而来,正中李定国的埋伏,大败,损失其部数千人,常远率领败兵退入屏山城,多派快使以求援兵。
    李定国抓获信使,却亲自带着一百余骑,穿官兵服装。入夜,来到屏山城下,骗开城门。后面大军蜂拥而入,见人便杀,常远亦不能脱,死战之下,大呼“我误朝廷”,自杀殉国。
    邻近县城闻听贼兵猖狂,血洗屏山,只恐自己也早同样下场,心中畏惧,乃联七县之力自保,又派人急赴成都,增请援兵。
    七县每家凑出五千兵,延请前兵部侍郎,三国诸葛武侯之后诸葛正统兵。不想诸葛正这人外表虽然谦和。实则狂妄自大。他素慕武侯之风,一把羽扇从不离手,却对七县士绅道:
    “那李定国势穷。虽破屏山,已成强弩之末,何足道哉?贼虽三万,我军三万五千,若以此胜之。见不得光彩。我今只带兵五千,便可以大胜贼寇!”
    众乡绅如何肯从?苦劝下诸葛正这才勉强答应。他诸葛大人既不残疾,也不老迈,却学着先祖的样子,命人做了一把小车,自己坐在上面,摇着羽扇,雄赳赳,气昂昂带着大军出征。只望一战功成,诸葛正之名天下尽知。
    李定国探知诸葛正领兵前来。乃故意放弃屏山,留五百精干之士于城内,以为内应,自己带大军埋伏在外,只待诸葛正自投罗网。
    果然,诸葛正到达屏山,却见贼人早已人去城空。大喜,虽然想自吹自擂一番。却又装出一副早有所料的样子,一边摇着羽扇,一边微笑不止。
    边上自有马屁精赞扬:“李定国闻大人之名望风而逃,虽武英王亦不如也。”
    “不可这么放肆,武英王何人。岂是我等可以比地?”诸葛正正色道:“不过。凡事若有谋略,能判断。善思考,不战屈人这四个字倒也勉强可以做到……”
    他只当李定国已经溃败,再不敢来,因此也不如何设防。他手下那三万五千军,却又哪里是什么正规军,到了夜里便沉沉睡去。
    入夜,城内五百兵一齐出,到处放火,又打开城门,李定国只引大军杀进城内,官兵顿时打乱,四下溃散,哪里能够约束得住?
    到了天亮,三万五千官兵皆被杀散,那位诸葛正也成了俘虏。被带到李定国面前的这位诸葛正,衣衫破碎,一把羽扇早不知去了哪里。满面的灰尘杂草甚是引人注目,问其,却原来是贼兵才一进成,他诸葛侍郎便六神无主,躲到了一堆乱草之中。
    李定国大笑,见诸葛正跪地哀求自己饶了性命,李定国却笑道:
    “我杀你如杀一狗。今且放了你回去,你只与我转告朱由斌,它日我必提辖大军,杀回成都,与我家陛下报仇!”
    他果然放了诸葛正一条命,可这诸葛侍郎早就在众乡绅面前夸下海口,哪里还有面子回去?却也不知躲去哪里,从此再无下落,只是这段故事却成为一段笑料。
    二次取了屏山,李定国命令士兵扎营,一边筹措粮草,一边整顿士兵,又多派人到处侦探,严防官兵反扑。
    随后,石柱宣抚使、总兵秦良玉接得“灭贼令”,一来她本是武英王地义姐,二来秦良玉又最是忠心报国,当即提点三千精兵,向屏山方向疾驰而来。沿途又多收拢败兵,至屏山时,其兵力已达两万余人!
    时年秦良玉已满七十,满头白发。众部将皆劝其不可亲身赴险,秦良玉却笑道:
    “国家中兴有望,武英王为恢复河山计,发灭贼令以告四方。论公,我是大明的总兵;论私,武英王乃我义弟,如何敢不接令?今若以风烛残年之躯以报国家,虽死何妨!”
    秦良玉大义若死,闻者无不感动落泪,皆愿随秦良玉以效死命。
    李定国知秦良玉勇猛,不敢怠慢。在屏山派排开阵势,严阵以待。秦良玉到达,见贼军阵型排列整齐,指挥有方,乃命其堂弟秦双邦引军五百冲突。
    不想正厮杀时,冷箭射中秦双邦面门,秦双邦咬牙苦战,冲突一阵,力不能支,为部下救回。秦双邦伤势沉重,才回本阵便已死去。
    秦良玉大恸,却翻身上马道:“我夫、我兄、我弟、我子,皆为朝廷而亡,今老身岂能独活天地之间?众军,我先去了!”
    说着,秦良玉拍马抡剑,只管向贼军杀去。部下大骇,一个个皆不要命的跟在主帅身后,向贼军方向汹涌而去。
    不想那沿途收拢来的败兵中,有个姓赵的游击,却是个贪生怕死之徒,召集兵士说道:“她自想死,我等何必陪葬,不如散去!”
    那些败兵被他鼓惑。竟是一哄而散。
    秦良玉势单力孤,却是毫不畏惧,只带着三千部下拼死一战。李定国命大军团团围住。战至傍晚,秦良玉部几乎死伤殆尽,她叫过部将雷蟠说道:“今日我决死为国捐躯,你且冲了出去,找到我那义弟。让他提点大军为我复仇!”
    雷蟠下马三拜,也不说话,上马便奋死冲出。
    不多时,秦良玉之三千兵皆亡,贼军却刻意留下秦良玉,只将她围在其中,但听一声号令,李定国走了过来,说道:
    “老夫人英勇之名,天下闻名。今虽七十。却依然一勇如此,李定国拜服。不若你我联手,共图大事如何?”
    秦良玉横剑在手,笑道:“我乃堂堂大明总兵,岂能事贼!”
    说着把剑只在自己颈上一抹,一缕忠魂,永卫大明江山……
    李定国哪想到这女子性烈如此。连连叫苦不迭,顿着足连声说道:“老夫人何必如此。你不肯帮我便不肯了,李定国敬重你,当时便放你走,哪里敢为难于你,老夫人。是我李定国害你了……”他心中又是后悔又是悲伤。命人小心看护秦良玉尸首,选了四个精干地士兵。一路护送其遗体回到成都。
    适朱斌正好欲离开成都,先得雷蟠送来噩耗,不几日又其姐遗体,愣了半晌,忽然口喷鲜血,向后便倒,当时就昏了过去。边上众将急忙救治,朱斌醒来大悲:
    “老姐姐,我只想到将灭贼令传布四方,哪里想到你以七十之身犹自征战。你非死在贼兵之手,你,是死在我朱由斌的手里啊!”
    边上将领无不落泪,那雷蟠却反而大笑,众将怒目相对,就听雷蟠笑道:
    “王爷,我雷蟠口信已经带到,赵游击临阵逃脱,致有今日之败,夫人待我恩重如山,我却背主逃亡,大丈夫者,有何面目活于天地之间,我去也!”
    他忽然奋身一跃,一头撞在边上大石之上,以死殉主……
    不想更惊人地事情却又发生了。那四名护送秦良玉遗体回来的士兵,对着秦良玉的尸体“咚咚”磕了几个响头,却对朱斌说道:
    “我等亲眼目睹夫人忠义,心中佩服。大元帅命我等小心护送夫人,奈何天地炎热,夫人遗体终究起味。我等上对不起大元帅之托,下对不起夫人忠义,只得以死谢罪!”
    这四人人人抽出匕首,只望心口一插,当场全部倒在血泊之中。
    众将都呆在了那里,朱斌却叹息不止地道:“贼人中亦有忠烈之士,这四人与我江南军相比,又差到哪里去了,好生安葬了他们吧!”
    于是派人向朝廷请令,追增雷蟠为兵部侍郎,征南将军,义烈伯,成都土地,又把秦良玉葬了,将其英勇事迹一体送到朝廷,只请朝廷赐封。
    那四名贼军士兵,却皆被封为总兵。于雷蟠一起葬在秦良玉周围,永护夫人。
    日后,此事传到李定国耳中,李定国只长叹道:“老夫人忠勇无双,武英王仁德大义,这大明地江山不可动摇了。我等今日所为,只可聊尽人事,以报陛下之恩……”
    未几,朝廷圣旨已道,武英王所请之事一盖照准,并追增秦良玉为:
    “明上柱国光禄大夫镇守四川等处地方提督汉土官兵总兵官持镇东将军印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保忠贞侯!”
    并又再封其为“镇守蜀地一应众仙之首”。
    加封郑天瑞的夫人,秦良玉的孙女马丢儿为一品诰命夫人,加“忠义公主”,承石柱总兵衔,不必到任,搬之成都,为秦良玉守孝。
    初,贼李自成攻入北京,先帝崇祯殉国。消息传来蜀地,秦良玉服孝痛哭,几次昏绝,其哀大动左右。张献忠流贼此时尽陷楚地,又向四川杀来。
    贼数十万长驱直犯夔州。秦良玉驰援,由于众寡太悬殊,兵败而去。
    张献忠占领蜀地,只有遵义、黎州及秦良玉的石柱地区未归其手。慑于秦良玉威名,张献忠部无一兵一将敢于入犯石柱。投降张献忠的明朝官员向各地土司送去伪政权印信,各地土司大多畏惧接受。秦良玉接到印信,马上当众毁之,慷慨对使者言道:
    “吾兄弟二人皆死王事,吾以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地步,怎能以残余之年以事逆贼!石柱一地有敢从贼者,族诛之!”
    为秦良玉下葬那天,大雨倾盆,似为老夫人送行。江南军各级将领,成都士绅百姓,闻听夫人忠烈之名,又是武英王地义姐,竟然空城而出,再送老夫人一程。
    其时,赵游击落入法网。郑天瑞亲自操刀,斩其首以血祭老夫人。马丢儿于坟前哭得昏厥几次,见者泪如雨下……
    后,蜀地多有老夫人之庙。因朝廷册封其为“镇守蜀地一应众仙之首”,故都以“蜀神庙”名之。庙内老夫人居中,雷蟠自后而立,四名忠烈贼兵两边侍奉。
    因老夫人下葬那天大雨,民间传说每逢雷雨交加之日,老夫人并部下便会显灵,游弋于蜀地,惩奸扬善,因此恶人每当雷雨天便会心中发慌,默念老夫人之名,痛下决心洗心革面。
    “蜀神庙”多有来求神拜佛者,但凡善良人士,所求无不灵验。名声传开,便连京师等地,也多有人不远万里而来拜者……
    后人又有诗赞扬老夫人节烈:
    “血占夔门白杆开,奇兵端合自天来;杨侯祸蜀终殃楚,左帅同名愧将才。荐享为全巴子国。勤王想上帝平台;年年报赛如韩岳,赢得乡人醉百回!”
    第三卷 大地风云 三百零七 定贼四令
    本图书由aitxt(优乐美。“小果”)为您整理制作 ai txt。c om:2008…12…2 13:42:26 本章字数:4240
    李定国在屏山三战三捷,蜀地震动,其后李定国因怕朝廷举大军报复,乃主动放弃屏山,率部下不时游击于蜀地,袭扰蜀地各县!
    这一来,让新上任的总督三省剿匪重任的定南伯郑天瑞大怒,尤其是妻子马丢儿祖母,老夫人秦良玉的殉国,更是让他对李定国切齿痛恨,决意要消灭李定国而后快。
    郑天瑞很快就下达了“连坐令”,所谓连坐令,即凡三省之地有一人通贼者,全家连坐;有一人事贼者,全家一体同罪。
    他又下令,蜀地各府、县广招乡兵,一见贼来,立即禁闭城门,鸣狼烟告警,邻近县必须在一个时辰内出兵救援。凡失去城池者,救援不力者,该城官员一律免职归乡,罪重者杀无赦!此是为“死保令”!
    在“死保令”下令后,李定国攻击茨莱县城。该城县令适逢老婆即将生产,乃亲自护送其回乡下保胎。不想正在这个时候贼兵攻城,茨莱县令不在,该县乃丢,贼军大肆劫掠之后而去。
    上报到郑天瑞处,定南伯大怒,喝令斩之。该县令平素多有口碑,百姓官员为其求情,不许,乃斩。郑天瑞又启用县丞替之。
    其后贼复攻茨莱。茨莱令率众百姓死力护城,男女老少无不上阵,甚至连茨莱令的老婆孩子都一齐助战。邻近县城闻得急报,各自出兵,但见漫山遍野皆是乡兵百姓。李定国大惊。不敢战,贼乃退。
    战毕,茨莱令二子皆亡阵中。郑天瑞赏其百金。好言安慰,又调其幼子于自己身边,充当随军文书以示嘉奖。
    “死保令”下达之后,郑天瑞再下“严军令”,他整合蜀地各地朝廷官兵十七万人。又请朝廷调陕西、山西、山东等地官兵二十万人,以三十七万大军,分做七个大营,各辖一块地方,又在七营分别任命一个“总将”,稳步前进,步步压缩。
    其“严军令”规定,有士兵见贼不前者,兵死;有将领见贼退避者,将死;有军队使贼从其辖地逃脱者。总将死!
    而郑天瑞为严肃军令,特别在各营成立了一个督战队,队长由江南军将领担任,但违犯军规者,当场处死,决无商量余地!
    军令森严,法度无情。这七营人马哪个再敢怠慢?第二营曾与李定国部相遇,连战连败。稍露怯意,督战队连杀三名游击。终使该营将士死不退让,尸横遍野也不敢后退半步。除了强大的江南军外,李定国还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悍不畏死的军队。大奇之下不得不率领部撤退。
    后来当李定国知道了这道“严军令”,不禁仰天长叹:“我只道朱由斌是我义军天生地死对头。不想郑天瑞亦是如此!”
    而其后郑天瑞的第四道命令又发布了。即为“恩赏令”。其令规定,凡各地军民有杀一贼取其首上报者。赏银一两;有向官兵报告贼军行踪,消息确凿者,赏银百两。其“恩赏令”中的赏格规定得极其明确,使人能一目了然。而李定国地赏格,则被定在了一万两银子……
    这接连发出的四道命令,史称“定贼四令”。
    另贼司令的严格执行,使得百姓军民既畏又喜。很简单的道理,剿灭不出力的罚,出力地赏,甚至是大赏,赏罚分明,谁人敢不出力!
    而这也给李定国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他所率领的队伍,不但再也筹不到粮,抓不到丁,并且每到一地,还没有来得及喘上一口气,消息早就不知道如何传了出去,漫山遍野的百姓、士兵蜂拥而上,疲惫不堪的贼军哪里还能应战……
    李定国三万人的生存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了,粮食已经告罄,不得已,李定国下令杀马充饥,但这样又能维持多久了?而让李定国最为痛恨的,却还是不是郑天瑞的“定贼四令”,而是那个倒戈一击的刘文秀。
    那刘文秀与李定国一样,很早就跟着张献忠一起征战了。对义军,尤其对李定国的脾气、如何安营扎寨都了如指掌,因此便如阴魂不散地疯狗一般死死地咬住了李定国!
    最让人愤怒的,是刘文秀利用在过去的地位和影响,加上大西军目前严重的困难局面,让不少原大西军将领倒戈,趁着夜色,趁着李定国不备的时候悄悄大批逃亡。
    到八月底九月初的时候,李定国身边的力量,已只剩下一万余人。
    但是困难地条件,并没有吓倒李定国,他根据目前局面,果然决定退出蜀地,向云贵方向撤退,争取在那打开局面,但在此之前,想要稳定住日渐涣散的军心,他必须要打一个胜仗!
    在考虑良久之后,李定国将目标锁定在了突得最前地刘文秀部身上。一来为了打击一下官兵日渐嚣张的气焰,二来也是为了惩治一下叛徒。但这样的基调下,如何用好仅有的力量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他将所部分为两个部分,七千人交由最为信任的大将甘子龙率领,埋伏在预定战场两侧,看信号及时出击,自己只带着三千人在正面战场排开阵势,迎战随后追来地刘文秀。
    次日,刘文秀督军赶到,两军在战场拉开阵型,时李定国三千人,刘文秀所部万人,在兵力上占据了压倒性地上风。
    战场上旌旗飘扬,两个曾经的兄弟互相对望良久,李定国忽然说道:“刘文秀,你我本都是大西国地将领,为何今日却背叛大西国?”
    刘文秀不断冷笑:“我拿你当兄弟看待,你可这样待我?张献忠死了,你却根本不通知于我。反而还假借他的名义,命我断后,你算是什么兄弟?”
    “当日情况危急。我哪有空和你多解释?”李定国有口难言,他却还想做最后一次的努力,劝说道:“刘文秀,回来吧,你我再一起作战。我把这大西国地皇帝来让你做,我甘为你的麾下一将,共同努力,如何?”
    刘文秀大笑起来:“你这话来蒙骗谁?我好好朝廷将官不做,却去与你继续为贼,过那亡命天涯的生活?李定国,看在兄弟一场,我劝你一句。江南军锐不可当,武英王英明神武,继续当贼早晚必亡。赶快下马投降吧,我在武英王和定南伯面前竭力保你性命!”
    听他一口一个“贼”,李定国再也忍耐不住:“你既然为了荣华富贵愿意侍奉朝廷,李定国地人头就在这里,来拿吧!”
    刘文秀手中长枪向前一指:“严军令,取李定国人头者,赏银万两。官升三级,冲!”
    这场战斗很快就在两个昔日的兄弟之间爆发了……
    那刘文秀部自归顺朝廷之后。武器精良,军粮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