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沃轩辕-第2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十挺连珠铳被集中地放到了战场。二十个黑洞洞地枪口,正在那发出无声的警告,这里,是黄泉路的入口,这里,才是死亡之路的真正开始……
    在它们的身边。后面,几千枝火枪已经举了起来。一会战场上就会下上一场“暴雨”,用火药铺洒的“暴雨”,让女真人这一辈子也永远无法忘记地“暴雨”。
    “景平三年三月初六,天气有一些寒冷。不过还能让人接受。鞑子在这一战,一开始就动用了他们全部的一万二千名骑兵,企图一举摧毁我们的阵地!
    不管吴三桂是个什么样的人,但我和同僚们一致认为他真的非常勇敢。从始至终,那面大旗一直没有倒下过,而吴三桂也始终都冲在队伍地最前面。若是要比这份胆气。在明军中,只怕也只有少数的几个人可以和他相提并论。
    当炮火杀伤结束后,可怕的连珠铳在龙默寒的命令下开火了。连珠铳的威力,当初在演习的时候我们曾经亲眼看过。可是在战场上,却带给人一种与演习时完全不同地震撼。
    我看到鞑子的骑兵一个接着一个从马上栽了下来,好像割草一样。那副场面完全只能用壮观两个字来形容。或者是可怕?我真的无法确切地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我看了眼身边的同僚,他们的脸上也都一个个的浮现出了震惊,难以置信的表情……
    只有督帅脸上什么也看不出。好像他早就预料到了这种情况一定会发生地。他的手指有节奏地在刀把上弹着,过了会他忽然转过头来对我说:还不行。连珠铳的威力还远远没有达到我的要求。回去后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他的话已经完全不再关心战场上地胜负,而是已经在考虑将来地事情。但当时我无法相信,还有比连珠铳更加可怕的武器吗?当刀枪相搏地时候,伤亡的数字总能大概控制住一些。可是新式火器地出现,战场上火枪对刀枪的较量。只能用屠杀来形容了……
    鞑子惨烈的伤亡。已经无法用一个确切的数字来说明了。他们战马的奔跑,也随着血腥的杀戮而渐渐放慢了下来。而我能清楚地看到。一直在军中飘扬的那面吴字战旗,似乎也凝固在了战场上。握着战旗的那个人,好像完全被眼前的一切惊呆在了那。
    好容易,费劲千辛万苦,付出了无数人的生命,大约有五六百鞑子其中终于接近了我们,但是,随即而来的,是上千条火枪的无情射杀。我看到鞑子在马上用娴熟的技巧躲避着致命的攻击,但很快连他们自己也发现错了。
    一排火枪之后,紧接着就是第二排火枪出现。当侥幸躲避过了第一轮攻击的鞑子,长长舒了一口气从马腹下抬出头,满心欢喜地以为脱离了死亡的威胁,但很快,他们就满脸震惊的从马上栽落到了地上,在句绝望和痛苦中死去。
    仅仅两轮的射击过后,那些冲上来的鞑子们不是人中枪栽落,就是战马发出悲鸣倒在地上。近六百名的鞑子骑兵,能从地上爬起来的,我亲自数过,已经只剩下了四十六名。他们哇哇大声叫着,从地上爬了起来,挥动着手里的武器想要和我们的士兵拼命!
    上刺刀,这是在我耳边响起的一个声音。
    我们的士兵们,将随身携带的刺刀装到了火枪上,然后狠狠地扎向了那些冲上来的鞑子。鞑子们总是以为,只要冲到了明军士兵面前,失去了火器优势的明军士兵一定不是他们的对手。可惜他们遇到了督帅亲自发明的刺刀。
    这些鞑子全部被刺刀从前胸穿过,有的人甚至被十几个刺刀刺中。四十六个人,没有一个能够生还的。刺刀,这是我第次看到刺刀在战场上的威风。
    战斗就已这样的方式结束了。鞑子一万两千名骑兵,在火炮、连珠铳和火枪的联手打击下,几乎全军覆灭。而我们的伤亡,微小到了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
    一直到了现在,我还无法相信那一天发生的一切。热兵器对冷兵器,必将取得压倒性的胜利。督帅的这句话,在这场战斗中呈现得淋漓尽致……”
    这是一篇大明大将军黄飙所写的文章,那一天发生的战斗,已经全部纪录在了这篇文章之中。当很多年后再次回味这篇文章的时候,当时的战斗场面似乎还能清晰地映在每个人的面前。那血与火的洗练,那枪炮对刀枪的较量……
    吴三桂呆呆地看着身边的一切,硝烟已经散去,那面残破的大旗依旧握在他的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自己的骑兵呢?那一万两千名骑兵到底去了哪里!
    没有人可以告诉他,他的身边,除了满地的尸体,悲哀鸣叫的战马,剩下的,已经仅仅是剩下了不到一千名心丧若死的清军士兵。
    绝大部分的骑兵阵亡、负伤,一部分失踪了,所谓的左右两翼,在战斗最关键时刻,突然出现在明军侧翼的作战方案,完全失去了意义,而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笑话。明军士兵正排着整齐的队列向这里压来,他们手里的火枪上,清一色的都上了雪亮的刺刀。现在轮到大明了,那面血色的大旗正明军中高高飘扬。而在战旗下的那个人,吴三桂看清了:
    朱斌!
    忠勇武英王朱斌!
    吴三桂悲哀地笑了一下,他又胜了。山海关他就胜了一次,现在笑到最后的依然是这个人。难道在他的面前,自己永远只能是一个失败者?
    也许两次战斗唯一不同的,是当初在暴雨的帮助下,失去了火器优势的明军胜得很险,但这一次的战斗,朱斌所取得的胜利,却是具备压倒性的全面的胜利。
    风愈发地刺骨了,吴三桂身子微微的颤抖着。结束了,就这么结束了吗?尸体、鲜血、死亡,自己所获得的,难道只有这些?大明,大清,他已经知道谁能最后的站在那了!
    第三卷 大地风云 四百二十 杀光满狗方罢手!
    本图书由aitxt(优乐美。“小果”)为您整理制作 ai txt。c om:2008…12…3 14:50:33 本章字数:4363
    战场上渐渐平静了下来,朱斌的脸上露出了一些微笑。血色大旗在空中猎猎飞舞,骄傲地看着这片被献血洗刷过的战场。远处的清军大营,仿佛也看着了大明帝国的骄傲,看到了一个庞大王朝的诞生。一切与大明为敌的,势必在这最强的呐喊下颤抖!
    这次明军没有和以往一样,稳步消化胜利果实。而是在歼灭了清军一万余骑兵主力后,顾不得打扫战场,即迅猛地向前推进。在那,还有着几万的鞑子士兵等着他们去消灭。他们要把大明的战火,一直燃烧到鞑子的“国都”:盛京。
    完全失去了战场主动的清兵,开始混乱地向热窝尔撤退。清军整个退军已经显得杂乱无序。明军的枪炮声不断在身后响起。就如同一声声催命的呼喊。丧失了斗志的他们,现在唯一所想的就是如何尽快的离开这个可怕的地方。
    三月十六日,清军残部全部退到热窝尔城。十七日,明军尾随其后抵达热窝尔城。二十日至二十二日三天的时间,明军完成对热窝尔的攻击准备。三万明军将士,数百万火炮陈列于热窝尔城下,随时都可以完成对热窝尔的最后攻击。
    附近久受鞑子欺凌的汉人百姓,终于等来了这一天,大明王师来了!那雄赳赳,气昂昂的士兵,那威武不凡的火炮,那穿着新颖军装的将军们。还有那个在辽东百姓嘴里,一直只流传于传说故事中地,甚至已经演变为神话故事的,大明忠勇武英王朱由斌!
    长久受到鞑子压迫的附近一带汉人百姓,以前只在私底下传说着大明出了一个英雄,一个敢和鞑子真刀真枪对着干。并且屡次打败鞑子的大英雄,在这些百姓的心目中,这个大英雄就是自己的救星,现在,他们终于看到了。
    真是太年轻了。一个如此年轻地王爷,带着同样年轻的将军们,再加上数万年轻得让人羡慕眼红的士兵们,这,就是大明的军队吗?百姓们知道这支军队战无不胜,知道这支军队从关内打到关外。从关外打到这里,早晚有那么一天,盛京的城楼上也将飘扬起大明地战旗。
    这位年轻的王爷为人和气得很,随时都可以看到他出现在军营内外。有的时候起风了,他还会招呼着军营外的百姓们,来到自己的营中,喝上两口热茶,吃上一个鸡蛋。和百姓们一起聊聊当地的风土人情,民间趣事。一点架子也都没有。
    开始时百姓们都还有些畏惧,那毕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王爷啊。可到了后来,百姓也都和王爷熟悉了起来,说话间也都少了很顾忌。一个个都把他当成自家人似的。有什么事都喜欢跑到军营里和大明的这个王爷唠叨上几句。
    负责安全工作的亲卫队长,倒是显得非常的不高兴。这么多的百姓,万一其中混进了一两个满清的刺客,王爷要是掉了一根头发,谁能负得起这个责任?可当他嘀咕着把心里的担忧和王爷说了后,这位王爷倒不错,眼睛一弹说道:
    “哪有那么多地刺客?这都是咱们大明的子民,受了那么多地苦,找我来说叨说叨难道还有阻止他们吗?真要有刺客的话,那也是你这个卫队长的事情。我告诉你,只要有一个百姓被阻在了军营外见不到我,嘿嘿,我就拿你是问……”
    和百姓们的交谈也并不是一无所获,朱斌从他们嘴里得知,这座热窝尔城从皇太极初登基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建造,几万汉人百姓参与到了热窝尔城地建造之中,起码有数千人为了这座城累死,热窝尔城根本就是用汉人地鲜血和生命造成的。
    而比较严重地问题是,在这座城里目前还有两万余汉人百姓,在清军败退进来之后,很显然,城里的汉人已经被鞑子挟持做了人质,以图抵挡住明军强大的炮火。
    这一招的确非常歹毒,本来在明军的攻击构想里,以强大的炮火轰击热窝尔城,尔后在彻底摧毁这座城池后,以最小的代价,顺利地夺取该地。
    但随着汉人百姓的情报,这一作战构思已经变得复杂起来。一旦毁灭性的炮火开始之后,在杀伤城内守军的同时,势必也将对汉人百姓造成伤亡。而且是重大的伤亡。
    魏重义亲自观测了热窝尔城,但狡猾的鞑子,只要发现明军有任何攻城的企图,立刻会驱赶着大量的百姓走上城楼,而汉人百姓们的哭声,让大明的这位炮神也觉得一筹莫展。
    魏重义很坦然地告诉武英王:“如果要强行攻击的话,只要一天的时间,我就能把热窝尔城给彻底打烂,可要我做到没有百姓伤亡,在我看来,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并且炮火一旦全面展开的话,城内的无辜汉人百姓的伤亡将使极其巨大的!”
    朱斌听了有些头大,而很多亲人还在热窝尔城内的百姓,不断地跑来哭诉,请求明军尽快把他们的亲人,从城里救出来,更加让朱斌觉得这事的棘手。
    满清境内的汉人百姓,受鞑子奴役已久,现在好不容易盼来了自己的军队,这就是他们的希望,要是在这一战,让他们的家人大量伤亡,那他们对明军的热情,很快就会低弱,甚至在某些别有用心人的挑唆下,还会变成一种怨恨。
    正在头疼的时候,却有位当地的汉人百姓前来求见武英王。这人六十来岁的样子,看起来一个人蓬头垢面的样子,拖着一双破鞋,说起话来的时候却精神十足,一见到武英王地面。也不管对面之人的身份,张口便骂了起来:
    “天朝大军至此,为何还不攻城?难道与金狗私通焉?”
    朱斌哭笑不得,要说自己和鞑子私通,那可真是天大的笑话了。满朝文武官员,自己是天字第一号的杀鞑子派。这次一路战斗过来。所作所为哪一点不是为汉人在报仇?可见这老人家气呼呼的样子,朱斌赔笑把他请到了上座:
    “老先生请上座,若有甚气,只管冲着本王发好了……”
    这为老先生当真不客气,指着朱斌的鼻子。骂道:
    “辽东本为辽东都司,于本朝太祖爷洪武八年立图明朝版图,我明朝在辽东都司共设二十五卫又二州,其中二十五卫是汉人聚居区,二州是少为其他各族聚居区。我大明统计人口时往往只统计汉人口,盖其因只有汉人才负担赋税。对其余各族可谓宽大仁德。
    辽东自古以来就是汉族聚居区,其古为九州之一地幽州之地,居民以汉人为主,仅二十五卫中的金州卫一卫在洪武年间就有人口四万五千六百余人,全部之二十五卫在明洪武年间就有汉人口一百余多万,这还不算驻屯的军户及其家属。
    武英王,洪武年间就有一百多万啊,若正常繁衍。至今不下七八百万众,可是武英王。武英王,你看看,你看看啊,现在这里还有多少辽东原住的汉人了啊!他们去了哪里,你不知道。老朽我可以告诉你!
    杀光了。他们全被金狗杀光了啊!金狗酋首努尔哈赤曾经下令,但凡遇有村庄者。里面只要住着汉人,金狗下马便杀,不可使一人活命。只这一道命令,辽民便几乎被屠杀殆尽。努酋曾经下令,但凡汉人稍有过错,其子孙亲属便要被满门杀尽。
    大明天启五年,我汉人不堪忍受金狗压迫,乃大起事。努酋派兵弹压,成千上万的汉人遭到血腥屠杀,他们地头被挂在旗杆上,他们的尸身任由风吹雨淋,不准收尸,他们的妻儿为奴,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武英王,这些你都知道吗?
    武英王,咱们侥幸活下来的汉人,忍受着无休止的耻辱,等啊盼啊,就是为着等到朝廷有一天能够发大兵于此,杀光满狗,为我汉人报仇雪恨啊。可是现在满狗就在眼前,你为什么停兵不打了啊。武英王,为死去的汉人报仇啊!”
    说到后来老人家早已泣不成声,虽然他误解了自己地想法,但朱斌却一点也没有怪他的意思。受苦受难的汉人啊,从现在开始,再也没有任何人能欺凌于你们。
    在满狗残暴的统治下,辽东原住汉人几乎大部消失。但他们是如何消失的,自己那个时代的一些“历史学家”,却根本就避而不谈。反而还大肆歌颂什么满狗皇帝的伟大,满狗入关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等等之类狗屁之话!
    朱斌很想把这些所谓的“历史学家”,也一起拉到这个时代来亲眼看一看。看看他们地父母家人被屠杀,看看他们的妻子姐妹被侮辱,会不会还一味地对满狗歌功颂德!看看一面还会不会人模狗样地为满狗皇帝大唱赞歌!
    满狗酋长做下的这些罪恶,严重地破坏了辽东生产。让这一曾经是“田人富谷,泽人富鲜,山人富材,海人富货”,“家给人足,都鄙廪庾皆满,货贿羡斥”的富饶地区,竟弄得人丁锐减,田园荒芜,庐舍残破,百业凋敝,社会混乱!
    还有那多次的大搞杀穷鬼杀富户,血腥对待汉人的行为,血泪之痛令人发指!
    由于满狗酋长多次叫嚣和实施杀穷鬼杀富户杀不服之“尼堪”(汉人),整个辽东地汉人都被满狗酋长屠得几乎干净!侥幸没被屠杀地辽东汉人都沦为了满狗的奴隶,这也是最早沦为通古斯人奴隶地一批汉人!
    但就算是这样,汉人的反抗也从来没有停止过。老人家所说的天启五年的汉人大起事正是其中一个反抗的高潮。
    大明天启元年三月,后金军进驻辽东以后,掠民为奴,加深了辽民的苦难。辽东军民一向有着勇于斗争的传统,对后金军当然是更加痛恨,因此尽管后金国汗、贝勒实行抗拒者杀、家口为奴的高压政策,滥施屠掠,血腥镇压,辽东军民仍然挺身而起,英勇反抗满狗!
    就在辽阳失陷后金兵据城的恶劣处境下,城民也未俯首帖耳甘做顺民,而是针对后金贪婪好掠的传统恶习,“放火焚家,锅、瓮、窗纸,尽皆毁坏”,以示自己的强烈抗议。
    此后,镇江兵民起义,擒捉驻城游击佟养真父子,金兵往剿,广宁附近山区居民三万余人坚守山寨,拒不降金,复州民集议反金,约请明兵来援。各地武装斗争风起云涌。
    而逃亡也是汉人反抗的一个手段,不管汗、贝勒如何巧言劝诱和严格控制残酷屠杀,包衣阿哈和一般汉民,就是不定居,就是要逃走,不断地逃,大批地逃,根本无法能够控制。
    终于,在天启五年间,那位满口仁义道德的满狗酋长努尔哈赤,终于以汗谕的形式,正式堂而皇之的下达了屠杀令,而这也最终激起了辽东汉人最大规模的反抗。
    努酋不光是个屠夫,而且是个最大的骗子。
    万历四十六年四月十三日,努酋长以“七大恨”告天,誓师征明,十五日抵抚顺。努酋采用了诱骗之计。他遣人于抚顺马市传说:“明日有三千达子来做大市”,次日寅时,果来叩市,“诱哄商人军民出城贸易”,随即“乘隙突入”,轻取抚顺,
    接着又取东州、马根单等城堡台五百余,掠人畜三十万,编降民千户。二十一日,击败辽东总兵官张承胤、副将颇廷相来援之兵一万,杀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及千把总等官五十余员。
    杀!杀!杀光满狗方罢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