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女为后-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县各府。”
  两位大人忙起身行礼:“遵命。”
  等把事情都安排完,几位朝臣也都退了出去,大堂里便只剩下他们自己人在。
  颜青画才说起了盛天教的事,她细细给荣桀讲了一遍,末了才说:“要不是业康的那封来信,我们还不知有盛天教的存在,这次倒是要多谢陆安舟了。”
  荣桀同侯先生一样最恨这些伪教,一听便皱起眉头来,厉声说:“衡原还是国朝管辖,现在咱们轻易不好动,只是咱们溪岭和云州境内,务必不要叫百姓听信那些圣使的谣言,一旦发现有人传教,直接抓捕下狱,处以极刑。”
  对付这样的歪门邪道,只有比他更狠,才能彻底杜绝百姓上当受骗的机会。
  日子如流水一般逝去,一晃到了七月底,春日种下的早稻开始丰收。
  百姓们整日里早出晚归,却皆喜笑颜开。县衙里虽然要忙着征税,可大人们却都精神抖擞,一点都不知道疲倦。只看院中满仓满谷的粮食,他们心里就有了底,似乎什么都不用怕了。
  就在这百花盛开的时节,叶向北和雷鸣从云州赶回来了。
  新政令已经全部下发完毕,云州的新朝廷也步入正轨,不会再叫百姓受什么搓磨了。
  八月初,丰收阵阵,丹桂飘香,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节里,叶向北和顾瑶兰办了喜事。
  等到一应事宜热闹完成,叶向北才领着顾瑶兰上前面敬酒。
  叶向北今日十分开心,他喝了许多酒,还头一次当着外人面哭。
  他使劲拉着正在帮他挡酒的荣桀,重重地对着他鞠了一躬,举起酒杯沉声说道:“这杯酒我要敬荣哥,没有当年的他,就没有现在的我,也没有现在的瑶兰。我们两个绝对想不到,还有今天这样的好日子等着。荣哥,多谢你。别的话我不多说,都在这一杯酒里。”
  他说完,仰头一饮而尽,通红的眼睛里是滚滚热泪。
  荣桀拍了拍他的肩膀:“男人成家立业,自此就是一家之主了,做事做人都要有担当。你要做个好丈夫,也要做个好男人。你若是敢欺负瑶兰,你大嫂肯定饶不了你。”
  原本气氛还挺伤感,却叫荣桀这话一说,在场兄弟们不由哄堂大笑。
  颜青画白了他一眼,却也对顾瑶兰说:“对,他若敢欺负你,大嫂给你做主。”
  顾瑶兰原本眼泪都到了眼眶里,眨巴眨巴就要落下来,叫他们夫妻二人这一闹,又都硬生生憋了回去。
  颜青画今日难得喝了酒,她端起酒杯,跟顾瑶兰夫妻二人碰了碰:“祝你们白头到老,恩爱永久。”
  她开了个头,后面的兄弟姐妹们皆一起上前说吉祥话,最后叶向北喝的已经站不起身了,酒席才散。
  今日这般热闹开心,就连颜青画也略有些醉了,她挽着荣桀的胳膊,一路摇摇晃晃的往家走去。
  荣桀怕她摔倒在地上,便弯腰把她背了起来。
  她虽然现在长高了个子,人也健康结实,可荣桀还是轻而易举背起她来,连气都不带喘的。
  颜青画趴在他宽厚的肩膀上,抬头望着天上明月,她觉得舌头都不太好使,却还是絮絮叨叨说着话:“我记得小时候,父亲也曾这样背过我。那时候我们刚搬到杏花村,我嫌弃家里头又窄又小,家具也破破烂烂,晚上就哭哭啼啼不肯睡觉。父亲也从不去特地哄我,他只是把我背到在背上,一边在院子里溜达,一边给我讲月亮里嫦娥娘娘的故事。”
  “再去回忆,原来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颜青画感叹道。
  荣桀听了这话,便没着急回家,也背着她在院中溜达。
  “这有什么,便是咱爹不在了,不是还有我吗?以后福妹若是是想叫人背了,只管跟我说一声,我一定把你背的稳稳的。”
  这话真是说进颜青画心坎里去,她不由大笑出声,清脆的笑音回荡在池塘上边,惊起几只浅眠的蜻蜓。
  “你愿意背我一辈子吗?”颜青画问。
  “不愿意。”荣桀立即回了一句。
  颜青画一愣,伸手就要打他,却听他继续说道:“这一辈子哪够啊,我要背你生生世世。”
  颜青画心中仿佛灌了蜜,只觉得浑身的血液都烧起来,她紧紧抱住荣桀的肩膀,在他耳边轻声回了一个好字。
  是啊,这一辈子哪够呢?

    
第94章 立国
  似是秋日还未曾来; 眨眼功夫便到了冬日。
  颜青画还没来得及回忆起秋天是如何如流水般逝去; 北边的局势就变得紧张起来。
  国朝开始陆陆续续从汉阳关撤兵; 顺天府的往来调动也比往日要频繁许多,连和一接到消息; 便直接过来同荣桀汇报。
  荣桀听罢; 说道:“看国朝的意思; 确实是要往东部撤离,只是要撤到哪里还未可知。”
  “最近鲜卑各部的动作也比以前多频繁,想必汉阳关撑不了多少时日。”连和也说。
  荣桀同颜青画对视一眼; 颜青画沉思片刻; 叹了口气:“原我们还猜朝廷兴许是想往衡原退,但衡原现在是什么情形,我们看不清; 想必朝廷也不会那么清楚。有盛天教盘踞在那里,朝廷去了也只怕是肉包子打狗; 有去无回。”
  一说起盛天教荣桀就觉得头疼,所幸盛天教还没染指溪岭和云州,要不然荣桀早就派兵了。
  他们溪岭这边对盛天教是防范甚严; 巡查紧密; 以前派过来的圣使都被抓了; 是以衡原那边就再也不敢往他们这边派人,老老实实缩在自己领地里; 有点井水不犯河水的意思。
  也正是如此; 荣桀也不好随便向衡原出兵; 若是有什么动作,总要有个借口才可以。
  不过国朝最近动作却是多,一旦鲜卑的铁骑踏进中原,百姓就要遭殃了。
  荣桀左思右想,终下定决心,他说道:“现在中原几方势力,除去我们,就剩业康了。既然陆安舟之前善意给咱们提醒,这次咱们也礼尚往来,先把国朝的动静透给他,看他是如何想的。”
  陆安舟是温和派,一向不主张以武制敌,现如今业康境内老百姓自给自足,陆安舟也并不想再扩大势力,在叶轻言病逝之后,几方人马倒也算相安无事。
  可这个短暂的平静,似乎也已经快要维持不住了。
  颜青画皱起眉头:“国朝这一动作,实在是破釜沉舟,他们如果真要往东撤,放弃中都的百年基业,也是得需要相当大的勇气。”
  只是国朝自己跑了,却把祸水东引,让溪岭直接暴露在鲜卑的铁蹄之下,到时候他们就要全力以赴,对抗鲜卑了。
  这件大事,溪岭的几个将军们心里都有数,因此哪怕最近没有战事,也一直招揽新兵操练旧兵,从不敢懈怠一日。
  荣桀想了想,吩咐道:“阿和,等夫人写完信,务必要叫可靠的人送到陆安舟手中,陆安舟并未直接掌管业康的兵权,我担心他收不到这封信。”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业康也已经四分五裂,各自为政,那就麻烦了。
  之后荣桀又叫来其他几个将军,询问他们最近新兵的训练情况。便是他们如今不算强横,荣桀却也一直惦记着溧水的百姓,时刻谨记鲜卑在一边虎视眈眈。
  在他心里,同鲜卑这一仗迟早要打,只是时间早晚不同。
  因此哪怕拿下了云州,他也一刻都不停在练着兵,想让自己更上一层楼,随时准备迎战可怕的敌人。
  见下首几个将军皆肃穆而立,荣桀沉声道:“最强横的敌人还在汉阳关那,我们两方迟早要交手,还请各位牢记于心。”
  “现在还未天下太平,中原战事不断,还有许多百姓活在苦难之中,我们哪怕救不了所有人,也要尽自己力所能及做到最好。”
  在场将领们心中皆是一凛,纷纷拱手应道:“诺,谨遵大人教诲。”
  随着秋收进入尾声,业康的回信也才飘到琅琊府。颜青画拆开依旧厚厚的信封,仔细品读起来。
  她边读,脸上表情变换不清,荣桀却没催她,只安心等在一边。
  等到她把一整封信都读完,又口齿清晰地给荣桀重读一遍,这才分析道:“这么看来最近他们业康局势并不稳定,因陆安舟主张以仁治国,业康的兵力一直都不算强盛,哪怕掌管军权的吴将军同他一向不太对付,这一点也赞同他。因此在盛天教的扰乱下,最近业康朝中也乱成一团,陆安舟难就难在手里没兵,没办法直接平息这场骚乱。”
  这么看来,这个吴将军的态度也很耐人寻味。
  陆安舟自己没办法平息动乱,只能剑走偏锋,求救荣桀,想请荣桀跟他一起铲平盛天教,不叫它再祸害百姓。
  虽说是一起出兵,可业康的兵实在不及溪岭一半多,且大多没怎么经过战事,能不能上场还是一回事,便是把业康的士兵全派出来,也统共没有多少人。
  这还不是最要紧的,要紧的是陆安舟想法虽好,可调兵遣将的事却不是他说了算。业康的兵权都握在上将军吴正手中,如果他不同意,那陆安舟这个联合发兵的构想便会化成泡影,根本不能实现。
  他们原来便知道陆安舟无法全权主事,派去的暗探也只说业康百姓大多还跟以前一样,跟陈朝统治时没甚区别。只是没想到局势会发展成这样,陆安舟显然已经坐不稳了。
  荣桀叹道:“到底是书生意气,我原以为业康所说的以仁治国是实行仁政,可我万万没想到他们文武两派分而治之,这样陆安舟有任何想法,都不好实施,想必如今新政都推行不下去。陆安舟作为一国之首,却使唤不动士兵,这能稳定的下去吗?”
  陆安舟看似天真,但据探子回传的消息来看,陆安舟其实也不傻。如果当初他没允诺吴正兵权,吴正又怎么会为他奔走,用尽全力把他捧上监国之位?当年陆安舟为自己利益舍了一半的权利,短时间内还好,时间一长就成了最要命的掣肘。
  而业康立国至今,吴正也依旧没反,倒也算是对陆安舟仁至义尽了。
  “陆安舟或许不是个好首领,却是个好官好人,他一心为民,他无法放任盛天教残害百姓,哪怕要借我的势,他也甘愿为之,甚至不去管引狼入室的后果。”荣桀笑道。
  他说自己是狼,倒是说的正大光明,颜青画瞥了他一眼,低声道:“不管他怎么想,我们肯定不能再放任盛天教了,今日他能入侵业康,他日不能满足只在两省敛财,紧邻的我们就要遭逢大难。”
  从心底里诱惑一个人,蛊惑一个人,最是简单,哪怕盛天教手里没有强横兵力,他们却有数不清的信众,难道荣桀还能跟同平民百姓动手不成?
  事已至此,几位将领商量之后,大家还是决定开春过后便出兵衡原。
  然而刚至冬日,紧邻溪岭和云州的川西就遭了雪灾,鹅毛般的大雪压垮了刚长出来的幼苗,也压垮了刚刚熬过饥荒的川西百姓。
  因为荣桀的溪岭和云州牢牢挡在川西身前,致使川西无法同朝廷互通有无,来往政令已经断了半年有余,川西的这一场雪灾彻底绝了川西布政使的所有希望,他望着空空荡荡的粮仓,心里头百般纠结。
  直到接连有百姓在家中冻死,他才咬牙下了决定。十一月底,川西的投诚书发往琅琊府。
  投诚书上写的清清楚楚,若荣桀愿意接管川西,还请迅速派兵救灾,川西已经支撑不了多久。若他们实在无法救灾,明年便会有大批流民涌向溪岭和云州。
  荣桀当即就坐不住了,立即派叶向北和邹凯帅兵五百,带银两和粮食奔赴川西,务必要在年节前稳定住灾情。
  然而似乎是好事多磨,随着川西的投诚,十二月初的时候,宁河布政使也递了投诚书,上说宁河愿意脱离陈氏朝廷,归顺荣桀麾下。
  从去岁夏日至今,他们一路东征北战,先是占领整个溪岭后,又打败叶轻言使云州归顺荣氏。
  自此之后,考虑修生养息,他们都未再出兵。
  倒是未曾想到,川西与宁河会主动投诚,不用费他们一兵一卒。
  不过就一年多的光景,荣桀麾下已有四省,领土之内已有百万百姓。
  又一年小年夜,宴席刚开,暖意正浓。
  侯先生就领着文武百官,异口同声向荣桀贺喜,刚从川西赶回来的叶向北手捧玄黑长袍,恭恭敬敬披到荣桀身上。
  随即,侯先生一个头磕下去,嗓音洪亮而悠远:“给越王殿下请安。”
  随着他的声音,朝臣们异口同声道:“给越王殿下请安。”
  次年正月初一,荣桀于琅琊府称越王,以越为国号,以琅琊府为国都,从今年起,改元安盛元年。
  次日晨,荣桀连下几封册封诏书,立妻子颜青画为越王妃。
  另立邹凯为大将军,雷氏兄弟为左右将军,连和为锦衣卫都指挥使。且立叶向北为左丞相,侯先生侯儒为右丞相。
  与此同时,越国首立女子为朝臣,侯右相夫人李氏素芳为越王府内官,顾瑶兰为红英将军,统帅红缨军。
  随着这一条条册封诏书下达,新成立的越国改头换面,从安盛元年正月初一伊始,正式成为中原之国。
  正月初三,颜青画陪同荣桀登上城楼,迎接百姓朝拜。
  城墙上,荣桀握住颜青画的手,在她耳边说:“以前听闻凤栖梧桐的典故,我一直觉得这都是传说,并不可信。可如今看来,却又不得不信。”
  他顿了顿,望着她的眼眸璨若星河。
  “福妹幼时离中都,千里迢迢来到梧桐镇杏花村。兜兜转转这许多年,我们还是从梧桐镇起了家。今日我为王,你便为妃,不是凤凰又是什么?”
  颜青画心里一阵温热,她抬头望向荣桀,眼中有星星点点的泪光。
  “只要我荣桀不倒,你就永远是咱们越国独一无二的凤凰。”
  颜青画只觉得眼中模糊一片,两个人的气息交织在一起,仿佛空气都是甜的。
  “你想凤栖梧桐,我想潜龙在渊,似都是真理。”颜青画笑道。

    
第95章 新朝
  这一年忙忙碌碌; 他们先后领兵溪岭、云州、川西以及宁河四省; 随着各省统一政令结束,元月里朝廷便也歇了朝; 荣桀给朝臣们放了假; 准许文武百官沐休至上元节; 正月十六才开大朝。
  大家辛苦一年; 好不容易有机会休息; 自然乐得轻松自在,便纷纷窝在家里,无人再来王府打扰越王夫妻二人。
  荣桀并不喜大兴土木; 他拒了朝臣上折新立王府的提案; 依旧住在未曾修缮的布政使司里,当然,这里已经改名为越王府; 不再被称为府衙。
  王府前后各加一队亲卫,每日轮值守护,若无诏令,谁都无法随意进出王府后宅。
  上元节这一日; 已改名为勤政殿的大堂; 大清早就摆了十来种元宵,若是朝臣想讨个喜气; 可早早过来吃一碗; 也好保新一年团团圆圆。
  这一日颜青画醒的很早; 她同荣桀洗漱完毕就去前厅用早膳; 他们夫妻二人的早膳也是元宵,馅料比去年的更足,味道也更细腻一些。
  颜青画只简单吃了几个,便同荣桀笑道:“我记得去岁此时,我们也是在这吃的元宵,这一年可过得真快。”
  是啊,日升月落,斗转星移,时光流逝的速度飞快,仿佛一眨眼的功夫,新的一年便又到来。
  荣桀见她吃得开心,不由也笑:“一会儿用完早膳,我们再去小祠堂拜一拜吧。”
  去岁这个时候他们两人就去了小祠堂,今年也依旧如此。
  便是改元立国,自立为王,荣桀这个人也依旧没怎么变,他还是那个颜青画熟悉的他。
  小祠堂依旧还是那样安安静静的样子,去岁时刚刚修葺过,今年荣桀便未让重修,他们父母本就不是奢华之人,想必也不会欢喜。
  只是新立的礼部尚书曾经上过折子,言说:新朝已立,四海清平,王上应当修太庙祭祖,以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灵。
  然而如今局势不稳,荣桀也并不喜这般兴师动众,回家同颜青画商量过后,便一致同意压下这份折子,一切照旧即可。
  西北的慕容鲜卑虎视眈眈,东北的陈国依旧以□□大国自居,衡原的盛天教还在耀武扬威,而业康内里却蠢蠢欲动。这还不是最好的时候,想必便是他们不祭祖,祖宗也不会怪罪他们。
  因此,这个小小的祠堂便保留下来,成了他们夫妻二人平日里告慰先祖之地。
  今日他们依旧一人端了一碗元宵,端端正正摆放到案桌前。等两个人行了礼上过香,这才退了出来。
  上元过后,次日便要早朝。
  这是越国立国之后,头一次的大朝,从上到下都很重视。
  李素芳提前几日便忙碌起来,领着下人把勤政殿里里外外都打扫干净,便是雕花门扉的边角也都擦了,保证一丁点灰尘都无。
  为了让大殿里气派一些,李素芳早早就安排定制香炉宫灯,也按荣桀夫妻二人的喜好雕好御座。雕刻御座的木匠手艺精湛,眼光独到,到底也没让荣桀挑出什么毛病来。
  颜青画的凤椅跟御座是一对的,摆在一起看起来很是般配。
  正月十六这日清晨,天气清和,阳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