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启大明-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骥。

所以王骥马上就派人去跟先前丁一所说的商行联系,至于所谓约定的双方练兵比试演习的胜负,谁在意它?这就是高层和基层的区别了,这个时候不论是王骥所选的一千士兵。还是丁一所选五百军兵,都正在各自教习监督下挥汁如雨,而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这场他们视为荣誉之争的演兵,其实上。对于双方的统帅,都已无意义。

“不必过分亲近丁容城。便是他于军务之上指手划脚。也不必为难他,如老夫所料无差,来日方长。”王骥对着麾下的将校叮嘱着,南京的机务?王骥这宣德年就当上兵部尚书的人,还真没当怎么回事了。

平静的南京城,有着许多的暗流涌动。

有一些人。他们也许是无意地制造了这种暗涌;而有许多人,身不由已的被推动到他们从来没有想到的位置。例如被丁一选拔的那五百军士,从开始的出工不出力,到开始找茬然后被治服。到现在的服从教习的指令,老老实实每天晚上识字读书,他们此时并不知道,自己从此就也打上了丁一的烙印。

至于丁一,他很开心。

因为他终于可以找到了绿矾,大批量、可持续供应的绿矾。

“先生,这药您还是用一用吧?”魏文成端着刚煎出来的药,自己取小碗试了,又隔了半炷香,没有什么不良反应,才端了进来。他感觉丁一真的是药不能停啊,魏文成有些疑心着,是不是毒素还有残存,以至于先生的脑子不太清楚,为何弄点不值钱的石头,就乐得跟老家村口的二傻子一德性?这反差太大了好不好?平时是模拟着首辅气度,突然就乐得全无仪态啊!

丁一摇头道:“喝什么药?让你去给我弄点绿豆汤来,赶紧去整治啊,那玩意才是解毒的,喝什么苦药汁!老实交待,绿豆汤你是不是自己全偷喝了?做人不能这样,在京师的时候,为师可是绿豆汤管够,让你们敞开了喝的……现在让你来侍候为师,你居然就把绿豆汤全偷吃光了,你这逆徒啊!”

魏文成苦笑着,这还是他的先生么?这腔调,不就是二傻子么?再说魏某人也是行局的大使,会下作到偷吃完整锅豆汤么?丁一看着他这表情,笑道:“哈哈,办正事你有交代,调乐说笑你就不如刘子坚了。坐、坐!站在那里干什么?”

“先生,到底那绿矾,弄来有什么用啊?”魏文成实在忍不住了,这玩意就是黄金,也不见得丁一就会失态成这样啊!他是想了许久不得其解的,到底这玩意有什么稀奇?不禁坐下问道,“难道那东西,关系国*运?”

丁一听着,脸上嬉笑终于收敛了,想了想,对魏文成点头道:“对。”

他没有再说,魏文成也就没有再问。

因为有了绿矾就有了硫酸、有了硫酸就有硝酸、紧接着就是黄色火药时代的到来!

当整个民族脱离黑色火药时代,进入黄色火药时代的时候,热火器将统治战场,而游牧民族将无法再带给华夏伤创——或者说,黑山白水的苦寒,草原大漠的风霜所磨砺出来,体魄上的彪悍与凶残,再也无法弥补文明、科技上的差距。

“那是一个时代的基石。”丁如晋握着魏文成的肩膀,郑重地对他说道,“为师没有疯,相信我,也许现在无法让你看见我的预言,但只要你我不死,三年之后,你就会开始明白;十年之后,你已不需要考虑是否相信我,或是能不能明白,因为,你将看到,一个新的时代。”

魏文成不太懂丁一的意思,他也不知道什么时代基石,他选择了相信丁一。

只是在走到房间时,他已汗湿重衣,他理解不了什么叫时代基石,但一个新的时代,在他的头脑里,大约就是等同于,一个新的朝*代。他不敢往下去想了,他甚至觉得,这是为什么丁一会不要跟其他六个师兄弟说起其实自己没事的根源,魏文成觉得先生所谋者大,所以要掂量掂量门下弟子的心性……至于丁一到底是不是真的如他所想?他不知道。而他所知道的事,那就在他的人生里跟随着丁一,是最为明智的选择,那么,他会继续坚持这个选择。

“你到底是谁?”平静下来的丁一,看着放在案几上那袋干硬的饼,还有几竹筒的水,开始思索救下自己的那位女人,到底是什么人。有仇必报,有恩也须还,这就是丁一为人处世的原则。

但他一时间之间,无法在脑海里把这个人的影子,和过往记忆中某个身影找到重合。

他拿起那袋饼,一个个发硬的饼子,看着都让丁一感觉到牙齿发酸。

丁一仔细地看着那些,这些干硬的饼,也许对其他人来讲,只能得出口感不佳、能填饱肚子之类的讯息,但这对他来说,还有更多的东西可以从这饼上读出来。倒如这些饼的质地并不一致,有的发黄,那是面粉质量不好;有些是白面所制;有几个却又是混着山药与野菜的粗糙窝头……

这些饼不可能全是她做的。

很可能,这个女人,就是魏文成他们搜寻不到的女庙祝。

只有庙祝之类的人,才可能收罗种类如此繁多的饼。

因为土地庙是谁都可以去上供磕头的地方。

恐怕,那几个白面所做的饼,才是她自己做的,否则在那种小村落里,用白面来做饼,然后拿去供土地爷,恐怕那村里没有人富足到这样的程度……而就在丁一拿出了所有的饼来查看时,他突然发觉,袋子上有一块补丁,有点不太对劲。

翻开袋子可以看到,里面并没有破,为何要打上这块补丁?

丁一拆开了这块补丁,里面有着一张夹在防水油纸里的信笺,薄薄的一张,不是斑谰薛涛笺,也非吴中洒金纸,而是竹纸。大约应是泾县连四纸那一脉,虽单薄,却强硬,如那夜负着丁一,咬牙行走的山路上,那个倔强而单薄的侧影。

字或未必如其人,但所择之纸,往往便是心中自画之像。

看着这封信,丁一终于想起是谁。

风黄氏。

风三公子的侍妾里,最为让人不敢轻视的女子。

她知道风闲不是好人,但他于她有葬父之恩,所以她就报他的恩,在丁一面前,她甘一命换他一命,事了之后,情断义绝,不苦求,不乞怜,不受赠金,或者她的三观不太正确,大是大非上,不应该和风闲这等人在一起。

但丁一敬佩这位女人,这样的女人。

信并不长,字不好,甚至还有错别字,这年头女人能识字,并不太多。

说的是大约半年之前,有人用近乎绑架的方式把她“请”到了土地庙,而她也重新见到了风闲。她认不出风闲来,直到后者开口,用那她熟悉的嗓音说出一些别人无从得知的往事,她抚摸他的脸,那不是易容手段做出来的妆容,是生生用刀刻,用沙磨,把一个倚红楼的头牌相公的脸,整治成七十老翁的手段。

她知道他向来对这张脸是极自负的,而风家被连根拔起之后,他也仅有这张脸了。

他毁了自己仅有的全部。

第四十四章幽怀恨无句(十四)

而当风闲开始服用一些药物,把自己本来极为不错的嗓音,弄得沙哑难听时。她更加可以肯定,他必然不会是无缘无故这么做。她问过他为什么要让她来这里?他对她所说的话,是说生死之间,只有她是唯一可信的,请她来这里,只想在人生最后的时间里,可以有一点依靠。烂船还有三斤钉,别说风家,抄家也不可能抄得干干净净,风闲身上,还是有些没被抄查出的产业。他把这些产业的契约都给她,她拒绝了,虽然她按风闲所请留下来做起女庙祝。

“妾当日应死而生,是为欠汝一命;今彼欲谋汝,妾当还汝一命”这就是她信里所写的话,也是她留下当女庙祝的原因,“君若见此笺,则已离险地,不必相寻,妾已自去,自有手脚能活……”

丁一想起了拄着拐棍颤颤悠悠的九叔公,若按这信里说的,那不就是膝盖受过刑的风三公子么!马上唤了魏文成入内,教他亲自去查,那火场废墟里,九叔公的膝盖骨,是不是受过刖刑。

当魏文成从那村落里检视了九叔公的尸骨之后,一切就解释得通了,与丁一有不共戴天之仇的风闲,用他最后的一切资源,雇佣阿七和那个二太公给他担保入籍,还有那些护院想来也是花钱雇佣来的打手。风三公子有理由,有足够的仇恨来行刺丁一。

陪着一起去那村落堪查尸体的谢雨城,看着那具焦黑的尸身,不觉感叹道:“这个风闲,唉,也是可怜,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却又是过盛的正义感与热血。在自我煽动着那年轻的心,腔调里,竟透出几许对那风闲的同情来。

这让魏文成皱起眉头,并不一定因着他们是丁一的弟子,就要妄顾黑白和事实的真相。弄清来龙去脉是怎么一回事,这一点是没有问题的。但若有人企图行刺自己的先生——以这个年代的习俗和传统,还有丁一和他们之间,真的与父子关系差不了多少——并且差点成功的情况下,而且南京城里除了魏文成、王骥和他的幕僚之外,其同门师兄弟都以为丁一重创未醒不能视事的时候。去同情凶手?

“听说你有个绰号叫倒霉鬼?果然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绰号。你他娘的以后离老子远一点!”魏文成冲着他说了这么一句话之后,就一言不发地走开了,有些人,有些事。真是再多说一句,都嫌多余。

当魏文成去向丁一禀报。再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出现了幻觉。

因为丁一坐在那里。端着那杯茶,与半个时辰前他离开时,那乐得二傻子一样的举止,又是截然两人。不过魏文成开解着自己,还是现在的先生感觉正常一些,看着就让人觉得心里踏实。所以他也就决定不再去提方才丁一的失态。

听了魏文成的汇报以及推断,丁一笑了起来,摇头道:“或者真的就是这样吧,而世间事又是无巧不有。替风闲作保的阿七与二太公,也全都烧死在火海里。嗯,这样民间还能生出个传说来,唤作是‘因果终有报’或者是‘塞翁失马’的实证?让你手底下的手跟下这事,在没有新的线索以前,就先这样吧,不必再于此事花费心思。”

丁一有许多事要做,无论是将让他可以得到硝化甘油的绿矾,还是丁如玉受封赏之后任职的地方,或是已到出手就不愿吐出来的五百军兵如何名正言顺地纳入麾下,书院建立的资金和师资……甚至草原上,陈三是否能按照原先的计划,整合出一支可靠的军马来。每一件事,都有着足够的理由来占用丁一的精力和时间。

一个死掉的风闲,一次未遂的刺杀。

丁一真的不太可能为它去花费太多的精力了。

他已经开始在写奏折,准备送上京师禀报遇刺这件事了,当然,他不会提起风闲,这个事情,肯定会被丁一归结到瓦剌人的身上去。

正如王骥所说的,他在试探,试探着朝廷对他的反应,景帝对他的看法。

尽管丁一的遇刺到开始露面只有两天的时间,但朝廷的反应,足够让丁一看清很多东西了。如果这是景帝乐见其成的事,那么就会算到丁一的折子上去以后,才会一并处置批示;若是景帝还要点脸,那么无论是魏文成那天晚上派出送给于谦那封用文字写成的信件,或是锦衣卫当晚就上报的文字,都会让景帝和朝廷,在第一时间回应批复出个办法来。

这会左右很多事情,如果可能的话,丁一不想放弃容城这个根据地,因为很多东西都有了雏型,一步步慢慢完善起来,会比重起炉灶省事无法倍;但如果景帝连最后一点脸面都不留的话,丁一不会冒险,远遁淡马锡,再看看找机会能不能去进入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捞上一块地盘和人才,顺便收上一些大洋马,积蓄力量之后再回来,也不失为一个选择。

这对于丁一来讲,才是要紧的事,至于这场刺杀,他实在没有空闲再去理会。

但刺杀,于杀手来说,却是他们职业生命里的全部。

几日之后,在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应该已经葬身火场的瘦子阿七,便坐在天下江山第一楼上,与胖子老六对饮。胖子的话仍旧很多,他的语气依旧很焦灼:“这次亏了!那村落的二太公,咱们资助了他们家三代的暗桩啊!老七,万幸你没事,要不然的话,哥哥真不知道怎么办……算了吧,反正风闲也死了,咱们也做过事了,就回报上去,这事办不了,把钱退回给那死汉奸太监便罢了。”

阿七没有说话,只是微笑着用一块小小的油石,打磨着左手手心的老茧,他现在不再做农夫装束了,便是腰间那佩玉,便能值上数十亩良田。这几日里,双手的老茧已打磨尽了,只是原来长茧的地方,还有浅浅硬皮印记,再过上几个月,连那印记也消尽了,便看不出这是一对插过秧、犁过地、挑过粪桶的手。

“老七!”胖子愈加焦急起来。

阿七看着自己的左手,这几年的劳作,还是使它的骨节变得粗硬、皮肤变得枯干,看来是要花些功夫浸泡药酒才行,他收起油石,冲胖子举起手中的酒杯略一示意,一饮而尽,放下杯子方才开口道:“不急,再说出手了,这事终归得有个交代。”

风闲的意义,在于可以让人找到理由,快速地结案。

丁一杀过很多人,也得罪过许多人,一个风闲死了,还有很多个风闲可以找到。

如果没有出手的话,阿七因为对于丁容城的敬仰,也许会把这桩事拖到过了期限,然后不再有人去办;但出手了,就得有交代,否则的话,无名就不是杀手无名,无名就成了籍籍无名。

而杀手最好的交代,就是目标的死亡。

“三哥手下那几个小孩子,也练了几年吧?”阿七冲着胖子说道,“你去要几个给我使唤吧,成不?这事总归是要办的。”

胖子犹豫了一下,摸着下巴想了半晌道:“成,我去问问。”

“六哥你也不必太担,就算三哥不点头,咱们还有别的法子,人总不能被尿憋死,对吧?”

阿七很从容地微笑着,一点也无法从他身上,看出行动失败的沮丧来。

一个好的杀手从来就没有失败,有的只是死亡,或是自己,或是目标,或两者皆然。

他打磨掌心的老茧,也打磨新一轮的刺杀计划。

并非他的心理变态或是对丁一有着什么刻骨仇恨。

只是杀手的人生。

本就是——

杀人为生。

那么皇帝的人生,以何为生呢?

答案就是皇权,所有的皇帝,一辈子的工作,就是在维持皇权的强势和尊严。

工作做不得好的,例如汉献帝、阿斗、李后主等等,青史一一记载了他们工作的无能,不论他们是否努力;又例如李隆基,开始工作努力,弄出开元盛世,觉得自己可以退休了,接着就开始疏懒,于是皇权的强势和尊严逐渐的减弱,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安史之乱就暴发出来,归根结底也就皇权的衰弱而导致了这个下场。

景帝很珍惜这份工作,得到这份工作以后,不惜把前任关起来,以免被炒掉。

所以他也在乎皇权,当收到魏文成给于谦的传信之后,于谦便进宫去向景宗禀报此事,景帝听着于谦的汇报,气得当场摔了两个杯子,咆哮道:“老而不死为贼!他怎么敢让丁如晋在南京出事?到底是瓦剌人行刺丁如晋,还是他王某人不受朝廷派出的巡按御史监督!哼,丁如晋是知兵的,朕看怕是发现了某些军伍之中,王某人不想让人知道的事情……”

“皇帝慎言!”于谦马上就冷眉截住了景宗的话头,身为皇帝背后这么非议臣下,绝对不是好事,今日可以非议王骥,明日又如何不能非议于谦?便是于谦再看不起王骥,他听见景帝这话,也不会坐视不理。

第四十五章幽怀恨无句(十五)

景帝之所以容忍丁一,除了丁某人敢说真话之外,还有最关键的一点,丁一从不涉及皇权的威严,所以景帝再不爽丁一,也可忍他,也可以找到丁某人让他欣赏的角度,而王骥明显就不一样,至少在景帝看来,丁一的遇刺就是王骥嚣张不服皇权的表现:“不是说他要跟丁如晋演兵定胜负么?嘿,就他那本事,一千对五百,便是朕也觉得,丁如晋稳操胜券!王某人不甘认输……”南京总督要弄死巡按,这不就是要割据的前奏么?景帝又想起这王骥统兵,却是英宗所授命的,于是便愈加愤怒,很有点口不择言了。

于谦再一次为他看不起的王骥辩护:“王尚德虽不堪,不至如是。”这已不是王骥和他于大司马之间的问题了,这是皇权与相权、臣权之间的问题。如若让景帝插手去处置王骥,那便如洪武年间,朱元璋这个工作狂在位时一样,完全剥夺了相权、臣权,诸部尚书就是皇帝的大秘书。

文官集团绝对不会愿意再经历太祖、成祖时期的政治氛围。

所以于谦必须为王骥分辩,不能再让皇帝发挥下去,无论景帝真的关心丁一,还是试探着要从大臣手里夺回相权都好,这个话题,都应该停下了,于谦清了清嗓子,他的咽喉问题仍旧没有怎么改善:“如晋此时不知身在何处,是等上一两日,看看后续情况如何,还是……”

“不行!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