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启大明-第2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某误国啊!”景帝一提起,犹是咬牙切齿地往御案上一拍,愤怒地道,“老而不死,是为贼!”他根本就无法冷静下来,猛然站了起来不停地走动着,似乎唯有这样才能将心中的怒火发泄出来,“贪功邀战!师老无功!恬不知耻!”

无他,因为几份奏折都送到了京师来,与东缉事厂和锦衣卫的信报两相比较之下。别说景帝,任何一个正常智商的人,都会看出问题了:石璞抛开丁一。指挥部队作战,然后贪功被诱;赵辅星夜回援,强攻不下,被创数处,去请丁一主持大局。

这算是一节,如果单是这一节,景帝也不至于气成这这样。大致就是石璞战略上的失误罢了,这沙场上谁能保证毫无失误?千古名将飞将军李广,还走错路呢不是?大抵景帝还会教兵部这边。指派兵马去救援石璞吧,以免又一大员失陷于广西。

但是接着第二节:丁一不顾自身违旨的安危,马上调动正在准备遣散的大明第一师新军,上了奏折给皇帝。说是决不能让石璞陷在广西。不然朝廷威信何在?哪怕他救出石璞之后再被朝廷问罪,也胜过太子太保石璞被侯逆杀害或俘虏。

这计较景帝倒是很感动,觉得丁一这人不论如何,还是识大体的。

丁一也是雷厉风行,第二日就派人潜入重围去与石璞接头,教景帝恶从胆边生的,却就是石璞托这冒死潜入去接应的壮士送出的奏折:居然说他自己是以身为饵!然后吸引侯逆的兵马,以便决战!还说丁如晋领兵去援是他早前定下之计。更为无耻地。是说什么此战若有不逮,其责应尽归于他。若是有功,应归丁如晋……

这不废话么?石某人到了这关头,还煮熟的鸭子嘴硬,还在想着身后名——此战有不逮,还要他说么?这责任难道不是全该他负?难不成还指望一开始就被圈禁在怀集的丁如晋来帮他分担?丁某人若是能力挽狂澜,难不成石某人还涎着脸真要分润一份?以身为饵,景帝简直觉得石璞在污辱他的智商了,真以为皇帝蠢到会看不出来这子虚乌有的计策?

加上京师之中御史以昔年旧事弹劾石璞贪功,更让景帝一时间对石璞厌恶到了极点,但也不至于让景帝暴怒到这样,贪功,是有这样的事,说不好听,人之常情吧,皇帝只要不太傻,下面官员干这种事,也不至于一无所知,又不是头一回对吧?

但锦衣卫和东缉事厂的信报一来,说是石某人入城之后,根本就不考虑仍然被围的三千军马,一觉睡到日上三竿;倒是丁如晋为了避嫌,第二日自己就回怀集去呆着不提,还派了千余人入山,看那模样是要救那三千军马。

这倒也仍然是可忍受的,国家这么大,自然既有丁一这样的能臣,也有石璞这样混资历的庸官。皇帝这点气度也没有,怎么能在龙椅上坐下去?问题是石璞接着上了个奏折,说是丁一擅杀苍梧县知县等官吏,又说丁一纵容暴民掠夺士绅云云。

不提丁一那奏折里,附带民众指纹的招供笔录,厂卫那边的信报都分明说道:苍梧县自知县以下一众官吏皆附逆,图谋献城于贼!石璞这是要干什么?替附逆的知县鸣冤?也就是说他脱困之后,不思云救援仍被困的军马,却是不惜代价要搞死丁一了。

景帝如何能不怒?石某人军略无能,他忍;石某人贪功,他忍;石某人庸碌,他忍……但总有个底线,哪能这样的?把丁如晋搞死了,后面怎么弄?石某人明显感觉对于侯逆就是束手无策啊!

“不当人子!”景帝依旧在骂。

倒是于谦拈须笑道:“如晋也不见得干净到哪里去。皇帝想想,石某人不至于浅薄到这等地步吧?依老夫看,事实倒大致就是如此,只不过石某人这第一封奏折,很难说如晋在其中,有没有使手脚的。”

景帝听着,无力地长叹了一声,石璞也是数朝元老,当然不至于弱智成这样,中间或者有什么内情,只不过一切印鉴无误,就着着实实是石璞上的奏折啊,景帝以手抚额良久才开口道:“当日朕与如晋闲言,彼言道:胜利者不应受指责。朕问其为何?安不闻求全之毁?彼言道:若毁,则世渐无胜者。今日细思,方知其言不虚啊!”他放下手来,转身望着于谦说道,“无论其中多少曲折,若责备如晋,与莫须有何异?天下臣子,安有忠心王事者?”

这就是皇帝的无奈了,除了开国之君以外,皇帝向来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来的。

天下是他的,乱搞?那就灭亡吧,宋高宗不就这么干,南宋就一直衰弱至灭亡嘛。

无论他多不爽丁一都好,无论这件事里,丁一是否搞了鬼都好。

景帝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那就是不去找丁一的茬,因为一旦找丁一的茬,丁某人都恪守臣道到这份上了,督广西,打胜仗,无故就撤他职,要他散尽新军,圈禁怀集,他都老实听了;救石璞之后,老老实实又回怀集呆着,也不为自己表功……这样都容不下,那皇帝容得下谁?

于谦宽慰地点了点头道:“天子圣明。”

“依沐家旧例吧,着丁如晋永镇广西。赐铁券丹书。赐姓,封伯。”景帝叹了一口气。

于谦摇了摇头道:“若如此,恐如晋将效沐晟旧事。”沐晟旧事,指的就是明成祖登基后,沐晟乘新皇改元、全力刷新朝政之机,疏言麓川平缅宣慰司差发银之“后续认者,难于为额”,请求朝廷减免其在原额六千九百两基础上,所追加的一万八千两差发银,获得明成祖允准。

也就是要求朝廷少收税,不收税。不单单是成祖年,到了英宗在位时的,正统十一年七月沐昂曾因云南连遭天灾,又是上奏“停征云南各卫拖欠正统九年分被灾屯地子粒”等类似的事情。

“若有所请,皆准之。”景帝咬了咬牙,却是马上就这么说道,只不过停顿了一阵又说道,“着石某即刻随宣旨中官回京!下旨问如晋,若将三万边军尽归其麾下,一年之内能否平定广西?若不可,则三万边军开赴云贵平乱,广西按如晋先前谋策而行。”

这倒就不是景帝小心眼,而是三万边军南下拿的就是双饷,要是陷在广西却又无法加速平乱的进程,那朝廷支付不起这一大笔军饷粮草等等的花费啊,大明朝虽然富足,但架不住英宗前两年败了一次家,又弄了一次京师保卫战,又是四处平乱……

于谦苦笑道:“圣上,此事恐须从长计议啊!”之所以派石璞去广西平乱,不单是原先景帝不打算真的把广西给丁一养老,也不单是觉得丁一平定广西的战略,所花耗的时间太长。最重要的是丁一搞的官绅一体纳粮、免田税、论道堂等诸般事务,伤损了士大夫阶层利益!

所以一大堆的弹劾奏折,甚至还有提请丁一回来坐镇都察院——给他升官让他别去治民了。当其时,景帝和朝廷诸大员都没有认识到广西战局之所以能胜,是因为丁某人的能耐,而不是侯大苟真那么好打。

所以才有了石璞率边军南下的事。

“若是教如晋永镇广西,只怕这官绅一体纳粮、论道堂等等……”于谦点到即止,意思景帝也是明白的,就是叫丁一去做,这些东西恐怕丁一就会在广西全境推而广之了。到时士林的叫骂,士大夫阶层的压力,就得皇帝来背了。

景帝也许有千般的不好,不过有一条终归是不变的,就是他要做的事,不论压力多大,他总会想方设法,多不要脸都好,他也一定要去做,不论是囚英宗,易太子,都是一样的。而这遭逼到无奈,他同样也抛出这一招:“若有能臣,可替如晋永镇广西。”

永镇,全家都过去啊,如沐王府一样。

有了前布政使被杀的例子,有了如果不是丁一去救,率领数万边军的石璞差点死掉的例子。谁去永镇广西?谁愿意全家搬去广西,被侯大苟来个“冚家铲”全家死绝埋骨广西?

第三章永镇广西(二)

这可不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以身殉国的事,这是要全家过去,举家殉国啊!要是五五之数,只怕还有人愿意去赌赌,毕竟永镇广西,好大的诱惑;可这是除了丁某人,谁都讨不了好的地方。

读书读傻的人,大明朝里不会没有;但能混到士大夫阶层里,还能在朝廷说上话的读书人,可真还不见有读书读傻的人呢!景帝来这么一招,立时弹劾丁一的声音就突然静了下去,似乎大家都在一瞬间忘记了这件事。

说来也是无他,千古不易的道理:手中有兵,境内有匪。本来这两条在朝代的末年足以成为生存的根本,但在这大明还没明显走向衰落的时代,是还不够的,那么便还有两条:于国奇功,天下闻名。

这四条,足以让一切声音变得苍白,何况于景帝还下旨:谁乐意谁去广西“冚家铲”!

相比之于京师的朝廷诸君,石璞的心情要好得多。都峤山那三千军马都被营救出来了,山地旅二零一团可谓是捡了个大便宜,他们入得都峤山兜峰峡谷的时候,杜子腾教七八人拿着铁喇叭,由那些狼兵、盘族教官领着爬到各处悬崖高岭,以镜子反射日光为暗号,一齐发声吼叫:“奉阿傍罗刹法旨,上天有好生之德,午时三刻尔等若不散去,将降五雷正法诛邪!再于三更拘魂炼魄!”

这要有正宗道家或佛家的人等听着,只怕会活活笑死。阿傍罗刹、法旨、五雷正法、拘魂炼魄。这是一锅大乱炖么?都哪跟哪啊,全是风牛马不相及,扯不到一块的东西啊!可惜义军大多是无产阶级或流氓无产阶级。大字都不识一个,会写自己名字的人都少有,谁去研究佛道典籍?

昨晚逃得生天那数百义军老底子,听着就慌了,他们亲历过排枪的射击;郑昂的几十亲信也是胆寒,他们是看着邢大合和杜子腾手中火光电闪,然后自家兄弟就一个个倒下。别说那是火器,火器有连发的么?百虎齐奔也不是这样啊,也会有浓烟啊!至于昨日山谷口三十公斤黄色炸*药爆炸之余活下来的千来人。那是立时就仓皇逃窜了,有几个没跑,是当场惊得尿了裤子,有两个吓得胆破。就这么死在那里。

这就是跨时代科技的威摄力了。因为完全不是这个时代的底层人民可以理解的威力,他们很容易就将其往鬼神那方向想过去,然后就开始脑补,尤其当那些喊话的人一齐发声,更如群山咆哮一般,只喊了两遍,那些义军就散了大半。

这时代有什么办法,在不点烟花火炮的情况下。七八个山头,大家一起异口同声唢喊?

根本就没有。所以这也是不能被义军所理解的事,于是同样也被脑补成丁容城的神通。

喊了三遍,杜子腾带着侦察分队摸了过去,竟是几千义军跑得一个不剩。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就极好地体现在这几个破铁喇叭,几小块镜子吓退数千敌军上面。不单是义军,连着那些被救的边军,回到梧州府城之后,晚里都点着香烛,向怀集方向叩头,说是叩谢阿傍罗刹救命之恩。

石璞不知道这些事,就算知道他也不会在意,对他来说,军兵是愚昧的,是不可使知之的群体,他们只要听号令去冲杀就可以了。他的快意,是在于丁一拒绝了他派去怀集传令的手下。

包括这些日子里,赵辅手下那三四千边军和先前随着石璞守梧州的五六千边军里,有近四千人加入了忠义社,被围于都峤山兜峰峡谷的三千边军,更有四五百人宣誓加入秘密组织天地会,石璞也是一无所知的。

他在意的是,终于有理由可以折腾丁一了。

于是他马上吩咐幕僚开始炮制奏折,参劾丁一不听宣调,知会共商军议,却以有旨意不得擅离怀集为令拒绝前往梧州,甚至还举出例子,说是上回丁一不也是没有旨意就去梧州了么?彼时怎么不考虑有旨意不得擅离?更是引经据典,指责丁一曲解圣意云云。

石璞并不知道,这封他觉得可以好好杀一杀丁某人势头的奏折,把他自己折进去了。

本来皇帝的意思,是教他随宣旨中官回京便罢。

当朝廷收到这份奏折时,无论是丁一两个义兄,李贤和商辂,或是身为丁一先生的于谦,都是火冒三尺;连和于谦极不对付的吏部天官老王直,看着这奏折也气得胡子发抖大骂道:“石仲玉无耻!”至于首辅陈循包括次辅等内阁大臣,也是愤慨不止。

所谓犯了众怒就是这样,官场上有一些事,再不爽也不是不能做的,例如于谦收了丁一为亲传弟子,有一些事他就不得不去为丁一兜着,要不然如何对得起这先生二字?天下人看着,或是说天下士子看着,谁会有他于大人的好话?

丁某一就算不容于朝廷都好,他可刚刚把老石璞救了出来,就算朝廷要治他罪,石某人怎么也得上个折子替丁一分辩一下,哪怕只是形式上走一通,也才算交代得过去?这才几天,又是抢功折子,又是参劾折子,石某人到底得多不要脸?这等白眼狼,谁愿意与之为伍?

于是,犯了众怒的下场,就是石璞终于在梧州府城见到了丁一。

听着丁一过来,石璞倒是就出迎于门外,微笑着一副宽厚长者的慈祥,心中却冷笑着腹诽:现时才服软,现时才来梧州?迟了!只不过他一开口却是说道:“如晋啊,老夫是望眼欲穿啊,这广西平乱的谋略,一路都盼着你过来一起参详……”

丁一规规矩矩地行罢了礼,方才低声道:“玉公,有天使同来。”

石璞毕竟年纪大,加上心思不太正有点走火入魔,一路都在想着怎么整治丁某人,直到丁一提醒,才发现丁一身后还跟着一大串人,有中官,有文官,只听那中官冷冷说道:“太子太保、两广总督、工部尚书石璞可在?嗯,接旨吧。”

奏乐、开中门、置香案等等琐杂事务缺一不可,当然宣旨之前,念丁一于国家有功,脚腿披创旧疾症重,特赐免跪也是一如以往的。但这圣旨宣罢,石璞当场就昏了过去。因为旨意不是如他所想,如何把丁一撤职法办或是发往军前效力。

而是把他石某人一撸到底,免了两广总督不提,连工部尚书衔也撸了,太子太保的荣衔也削了,然后“念其年老昏庸……派员押解,即日发回原籍……命当地官府严加看管,不得有误……”这不是退休啊,是开除公职,还要当地官府监管。

这就是犯了众怒的下场,丁某人救了他石老头儿,结果被这么争功不说,还往死里整,要是个无脚蟹倒也罢了,问题人家是正经八百的探花郎,几个状元都与丁某人有师生之实,开了几间大书院,弟子数千;还是太皇太后义子、大司马亲传弟子、十万铁骑之中救出上皇的功臣,石某人敢这么搞,以后还有谁他不敢搞的?

“玉公,保重身体啊。”丁一极为真诚地扶起石璞,低叹道,“怎么的会如此?这朝中有奸邪!玉公亲历沙场,不避刀矢,安能如此下场?学生身为士林中人,如何能坐视?玉公,此乃乱命!学生要上表朝廷!”

石璞气得一口血当场喷了出来,把一部雪白胡须染得鲜血,他戟指着丁一,半晌说不出话来,这时却就有吏部、刑部的官员过来了,有人赔笑劝着丁一,有人搀扶石璞到边上,低声与他说道:“汝好自为之,丁容城奏折上,从不曾有半句害尔之辞!”

历经数朝的石璞本是聪明人,只不过是他着实看不惯丁一,或者说,他根本无法接受自己是靠着丁一救援才活下来的事实,这时被人这么一说,冷静下来细细一推敲,哪里想不通自己犯了众怒?不禁又是一口血溢了出来,苍凉笑道:“原来如此,竟是自取其咎!罢了!”

推开搀推着他的人等,踉跄行到丁一面前,勉力长揖:“如晋,汝是正人,这其中许多关节,你、你不晓得啊!是老夫对不起你,莫怪朝中诸公,唉,想不到,想不到为官数十载,今日方明白,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真谛!如晋……”他把着丁一的手,嘴唇颤动着,似乎想从丁一的眼中找到一丝慌张或得意,但他终于没有找到,能对付得了测谎仪的丁一,如何会在他面前露出什么马脚?何况本来丁一真的就没说过他半句坏话,石璞终于深吸了一口气开口道,“汝太直了,如晋,今后万事要细思……世间人,终不是人人如你一般,只存公心……”

丁一一副不太明白的模样,但持礼极恭地送了石璞出得府城,还送了两封银子给押解石璞的官员,又硬把石璞的一个侍妾也弄到牛车上侍候石璞,刑部的人本来是要把石璞的幕僚、仆役、侍妾这些身边人都扣押起查问的,结果也只好卖丁一面子,石璞坐在牛车上,真个老泪纵横,一路北去,只喃喃道:“老夫愧对如晋啊!”

阳光把丁一的影子拉得极长,他站在梧州府城城门口,望着石璞远去的牛车,低声地说了一句身边丁君玥等人,谁也听不懂的话:“不作死,不会死啊。”

第三章永镇广西(三)

每一番日落,每一日升起,落下的是往昔只堪追忆。丁一并没有沉溺于这种官场上勾心斗角的胜利,甚至他有些下意识地拒绝去玩味这种胜利,因为他深知这会让人上瘾,没有什么比起胜利更容易让人上瘾的了。

丁一在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