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启大明-第4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扑入乌斯藏了,只怕不日便下西康,往雅州而来,若是丁容城手下的官兵抵挡不住,卫所军兵更不用提,我等如何自处?”

“文明兄,大明第一师抵挡不住?我兄想差了。”胡拱辰听着摇起头来,许多手脚都是他下令去做的,他哪里会不清楚?只不过是镇守中官陈清在这里,胡拱辰不方便说罢了,“只不过是水土不服吧,便是瘸狼的兵马来了,卫所军兵本地本土的,守着雅州,应能无恙。”

镇守中官陈清却是不以为然:“藩台,你跟容城先生也无宿怨,不过是要与中枢的大人物有个交代罢了,不若咱家去劝说容城先生离蜀,便教那大明第一师去都江堰那边驻下好了,看那些军兵形神枯涸,若是没个着落,只怕丁容城终归不肯罢休,不知又要生出什么事来啊!”

边上马显听着,也是附和,胡拱辰想了想,却教人去请巡按御史过来同议,那巡按御史虽没亲眼看着丁一抽胡拱辰耳光,但早就有人跟他学舌了,来了之后,倒是见胡拱辰并不太在意,他想了想便也道:“学生也是附议,便教那些军兵在都江堰驻下,请丁容城赴京就是。”

明朝的文人打架真的不是什么稀奇事,王翱当尚书时,都被吏部的主事抽过耳光,胡拱辰是有城府的人,不是街头混混,不至于为了这两耳光,去左右自己的决策和判断,不是人人都和丁某人似的,仇不过昨夜。

此时听着大家都同意,他也就点了点头道:“好,那便请文明兄和陈公公同去,若是丁容城肯听从劝说上京师去,便允那大明第一师在都江堰驻下收罗溃兵,以候兵部分派,公文下来之前,成都这边,便劝说士绅富户乐输粮草作军晌就是,但丁容城必须马上离蜀!”

让丁一上京师去,胡拱辰觉得就跟朝廷里的大佬有所交代了,哪怕给大明第一师弄些粮草,他倒是不怕的,成都本就是天府之国,二万左右的军队,又不是长期供养,户部总算还是会拔饷下来的,成都这边也不过等于给点地方补助,那有什么为难?

只教丁一入局,一切就值当了。

第八章转进(六)

自然的规则是很难违背,通常来说体型削瘦的人就是要比胖子能更好的适应高原,正如大体上女人会比男人更少地引发高原反应一样。这也是胡山当时为什么让挞马赤伊基拉塔带队去救援工宣队,因为他对高原的适应要比其他人强得多。

“准备好弹药和药品了?那么,老曹,我想你也不用我说更多了,这西来的一路上,该说的事,都已说了好几次,现在,马上出发。”丁一对着曹吉祥下达了命令,这也是他选择曹吉祥而不是文胖子的原因。

曹吉祥脸色有些不好看,他不是什么热血的青年,他有些磨蹭,实话说,他看着不象丁一麾下的新式军人,在这样的场合里,他并没有斩钉截铁地应答,而是涎着脸道:“少爷,能不能换个人去啊?老奴舍不得少爷啊!”

这让边上一个女性的营长看着感觉很恶心,她是容城书院出来的学生,而且也是书院里,丁一众多的崇拜者之一,她觉得面对先生的命令,就应该用生命去完成,所以她一并脚后跟,向丁一说道:“先生!学生请求替代曹处长……”

“善!少爷,咱家看这位,便是巾帼英雄、女中丈夫,这事交给她,当能圆满完成啊!少爷,六奶奶就要生小少爷了,咱家还要服待小少爷啊,您就让老奴留下吧?”曹吉祥听着有人愿意替他出任务,那是高兴得不行。

丁一摇了摇头,冲着曹吉祥轻踹了一脚:“滚。”

“那。少爷您保重,老奴就去了,以后小少爷、小少爷。定要寻个可靠的侍候着才行啊,可怜老奴这就要去为国尽忠,见不着小少爷了……”说着竟毫无节操地干嚎起来。

“嗯,我突然觉得这么让你进藏,许是不太好的。”

“少爷英明啊!太英明了!”曹吉祥听着大喜。

丁一撩起袍裾笑道:“我想是不是,咱们来单独教练一下格斗课目,然后再让你进藏……”

曹某人一听脸都绿了。退也几步到了马边:“少爷保重,老奴去了,有道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安能抛同袍生死于不顾?此去纵有险阻,咱家自有丹心一朵,敢教群丑易辟!”

看着曹吉祥带人策马而去的身影。边上那个容城书院出来的女营长。不禁对丁一说道:“先生,这曹处长,只怕是不太靠谱;学生喝了热粥,已恢复了不少,不如让学生带上一队人马,跟随其后……”

丁一摇了摇头道:“你以为自己是铁打的?赶紧带上你兵,把守好这城门,轮流休息才是道理。快去。这当口,我着实没心思给你做思想工作。服从命令!”这最后四个字,对曹吉祥来说是没有效果的,但对于容城书院出来的学生,却已经是可以让她咽下一切的意见,立正敬礼然后执行命令了。

这位营长的请战丁一没有应允,那是因为女性也不是就在高原上无敌,不论是丁君玥刚上高原的病倒,还是丁如玉现在昏迷不醒,从丁如玉的几个女性勤务兵口里,丁一都了解到,她们倒下的时间,恰好就是天葵来临的时间,在每个月的这个时段,女人总是特别的脆弱,也更容易倒下。而曹吉祥要比他表面上看起来更有本事和能力,这一点在他跟随丁一在雨林的那日子里,已经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胡拱辰对丁一很不客气,但是成都这西边城门的守将,在左右布政使走后,却就流露出和胡拱辰全然不同的态度来,他一点也没有因为大明第一师接管了西城门而愤怒,不单是给丁一搬来了椅子,还弄了个炉子在边上煮水泡茶,更夸张的,是支使了亲兵去操办了不知道什么东西,此时那两个亲兵提着硕大食盒,热气腾腾奔了回来。

“公爷、公爷,您老人家还没用午膳啊,这人是铁来饭是钢,小人也没什么好东西,这抄手也就个热乎劲,公爷您老人家……”他一边殷勤地张罗,一边小心翼翼地组织着措辞,因为两者的地位差得太远了,他真的生怕说错了一句话,冒犯了丁一那就不美了。

丁一看着这守将,摇头道:“你就不怕胡藩台知道了,给你难堪?”

“公爷是大英雄,难得真能见着,这是得写进族谱里的事,再说小人就一个蝼蚁似的人物,便是藩台真想起这茬,小人便说公爷之威,连藩台老大人都扛不下,小人一只蝼蚁,哪里扛得住?”这守将倒也诙谐,说得丁一也不禁露出笑意。

看他说到这份上,丁一也不拒绝,端起那碗抄手,对这守将说道:“承情。”但他却没有吃,而是站了起来,对那守将说道,“跟我来。”却是示意那守将把两个硕大食盒都提上,丁一便端着那碗抄手,行到把守城门那些大明第一师的士兵那里,打起一个抄手对士兵说道,“来,尝尝。”

那士兵哪里肯吃?丁一见着,便故意板着脸道:“嗯,试毒,帮我试毒好么?”

看着那送到嘴边的抄手,那士兵是含泪咽下,却见丁一又走向另一个士兵,又对他道:“来来,试毒。”这么一路走下去,一碗抄手也不过十来个,很快就分光,于是丁一便又从食盒里拿出一盘鸡肉,又是这么一路地给士兵喂过去。

丁一这么做,却不是跟当年帮陈三和杜子腾那帮弟子挑水泡一样,为了收买人心。

若是他身边有数十个弟子,甚至数百弟子的时候,那是可以这样的方式来赢得人心,但丁一现在不提海外,单是大陆上,已是两广、云远、关外大草原的实际控制者,用这种行径来收人心,就太低级了。

他之所以要这么做,是为了让大明第一师的军魂不灭。

不论怎么说,从藏地撤下来,这不是一个胜利。

就算在山南前线留下对方以十万计的仆从军或是裹胁的民众,就算是内部在扯皮拖后腿等等,不能否认的就是,大明第一师不得不转进了。从一次胜利走向另一次胜利,自然可以维持气势如虹,但在现时的处境,又被高原气候拖得如此凄惨的情况下,一个不慎,这支部队没有了那种一往无前的自信,失去了有我无敌的血性,那真的就完了。

所以丁一在用这种方式,告诉这些士兵,他们仍是值得信任的,他们仍旧是优势。

他是兵王出身的人,他清楚士兵的心理,知道他们需要什么。

右布政使马昌和镇守中官陈清的轿子到了城门下,看着这一幕,愣在那里,陈清喃喃道:“古之名将,解衣衣之,推食食之,不过如此啊!”

边上有胡拱辰派来的心腹幕僚,听着酸溜溜地说道:“不过沽名钓誉罢了……”

马昌听着失笑,向那幕僚问道:“听藩台说,你是宣德年中举的?”

那幕僚听着右布政使问话,便点头道:“是,学生是宣德……”

但没等他报出中举是哪一科,马昌就截住了他的话头说道:“他是景泰年的探花。”

只一句就够,就让胡拱辰的这个幕僚低下了头,低声说道:“学生妄言了。”

宣德年的举人或者需要沽名钓誉,但丁一是景泰年的探花。

进士已是翘楚,一甲探花,绝对的学霸,对于读书人来说,已是绝对的仰望。

单单这一点,丁一就不需要用到亲手推食的地步来沽名钓誉,没必要,军兵在大明是极底的地位,而探花绝对是士林光芒四射的明星。

更何况,探花,只不过是丁一身上,最为不足道的一顶冠冕。

当那两个食盒空了之后,丁一走下了城墙,跟在他身后的守将哽咽着说道:“老大人,可您自己还没用膳啊!”

丁一听着,端起食盒里,那碗吃完了抄手的汤,喝了一口,笑道:“味道不错,谢谢。”

那守将看着,泪水就垂了下来了,他突然自己先前三十年白活了。

人是有需求层次,一个将要饿死的乞丐,通常很难会去考虑气节之类的问题。

一个底层的军户也很少会去思考尊严的问题,他们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让上面的百户、千户看自己顺眼一些,看着丁一的举止,那些被大明第一师的士兵,驱赶到城门边的军户,他们只是感动,只是落泪,只是喃喃道:“咋没让俺们遇着这等好的大人啊!”

但能把守一门的守将,他也是千户职衔的人了,他会考虑自己人生的定位。

他跟着丁一走了这么一圈,看到的是平等的尊重。

不是爱兵如子,丁一就象是这些士兵里的一员,他与这些士兵有着如兄弟一般的尊重和融洽。

这倒是丁某人所没有预料到的附带效果,那就是城门推食食之的一幕,让成都的百姓、士子,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丁一,这个年代的华夏的百姓,往往对于品行好的人,有着先入为主的信任感,通常会认为清官主张的不会坏,而对于丁一,在看到这一幕的成都人,便觉得人品这么好的人,自然就是好官!

“见过容城先生。”右布政使马昌向着丁一拱手行礼。

而镇守中官也作揖道:”见过少爷。“

他们的神色与之前有所不同,有着一种不忍的感觉。

如果不忍告诉身患绝症的亲人,他已无药可医、不日西归的真相。

第八章转进(七)

因为他们看见了刚才这一幕,丁一这样的人,至少在马昌和陈清的心中,是值得尊敬的,是不应去受那样的逼迫,去走到那样的结局的。他们知道是什么样的结局,与天下士大夫为敌,只有一个结局,身败名裂的结局。

”说吧。“丁一很平静地微笑着,向他们这么说道。

陈清长叹了一声,向马昌说道:”文明兄,还是,还是你来说吧。“他着实是不忍对丁一说出口来。

马昌很无奈,但他不得不说,虽然他可以教边上那胡拱辰的幕僚开口,但那幕僚不够资格来说这种事,这里够份量开口的,只有他或陈清,所以他只好开口:”藩台的意思,是教大明第一师驻到都江堰那边去,收罗溃散的兵卒,等候着兵部的调派,在兵部公文下来之前,成都这边会教富户募捐一些钱粮,给予大明第一师那边一点帮补。“

丁一点了点头道:”承情了,条件呢?“

“先生要离蜀上京。“

”好,等曹吉祥赴藏把人接回来,我就上京师去。“

”先生,藩台等不了那么久。“马昌说得有些艰难。

“那么,等大明第一师驻到都江堰,我就启程吧。“丁一并没有太大的反应,缓缓这么说道。

陈清苦笑道:”如晋少爷,藩台也等不得那么久。“

“明白了,我明日就启程。”说罢丁一抬手行了礼,却就叫上几名亲卫。往雅州方向奔去。

这时在马昌身边,一直沉默的那名胡拱辰的幕僚,开口说道:“他不知道。上京是取死之路么?”

“虽千万人,吾往矣!”马昌说着,泪涕皆下。

胡山的身体素质很不错,在离开了藏地,又有正常的饮食之后,他已经能下地了,尽管腹部那道还没愈合的刀口。依然让他不得不弯着腰。但他已开始和几个略有好转的参谋,开始处理分派大明第一师的军兵。

这让丁一回到雅安时,很有些感动。胡山向来很沉默,也不爱出风头,他很少意气风发的做些什么出人意表的事,但他总是一声不发地努力办好丁一交给他的差事。不过这一次。胡山开口了,从来不好争权的胡山对丁一说:“先生,师叔不合适留在这个位置。”

丁一望着他,轻声问道:“你需不需要再考虑一下?”

“不,先生。”胡山很坚定地摇了摇头,他沉呤了片刻对丁一说道,“师叔不适应担任新式军队的指挥官,她更接近和符合于旧式大明军旅的将帅。特别是师叔潜意识里,对于督师文臣的敬畏。这样会很麻烦。特别是在现时这种景况里。”

“详细一些。”丁一皱起了眉头,这是他原本从来没有考虑到的问题,他不是全能全知的所在,不可能顾及每一个细节,更为重要的是王越这个原本的史上名将,在丁一的调教之下,没有谁可以说,王越不能胜任新军的部队长。

何况丁如玉在平黄萧养时,无兵无钱她都硬把黄萧养的大军挡住,丁一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问题发生。

胡山从鼻孔里呼出一口气,在丁一面前打如玉的小报告——不论他是否承认,这都是一个不变的事实——很让他有些压力,但他这样的人,开口之前已经想了许久,不到不得不说的地步,是不会开口的,而一旦开口了,就不会只说一半:

“师叔不会用参谋,就算制定了作战计划,基本也是随意性很大;喜欢越级指挥;总是认为思想工作是婆婆嘴巴,不痛快;对于军队的指挥理念和思路,过于陈旧,总是习惯建立防线式、长城式的防御系统;不愿意主动寻找战机,而更倾向于把自己放在防守者的位置上;对于督师文臣那边的命令,师叔的服从性很强,我和丁君玥、邢大合都提过这问题,师叔总是以您不在华夏,一旦翻脸的话,两广根基不保为由来劝说我们,也就是这样一次次的让步,石某才会得寸进尺……”

丁一听着胡山的报告,不由得点起头,胡山说的这些问题,有一些是指挥风格的问题,而大部分的确就是旧式军队将领和新式军队指挥官的区别。事实上丁如玉在指挥冷兵器作战上,的确要显示出其不凡和天赋,在这后期只有二千士兵,而且弹药耗尽的时候,仍能守住防线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但她和王越不一样,她不是丁一的学生。

在这个以丁一为核心的利益团体里,她是因为爱,还有从小和丁一的相依为命养成的依恋,而走在一起的,跟信念、信仰没有关系。她跟王越是完全不同的,后者是认同了丁一的理念之后,并理解、接受了丁一所推导的模式,从而把丁一带来的现代化的管理概念和建军思想落到实处。

“我明天离开的时候,会带如玉走。大明第一师就交给你,坚持住。”丁一没有再问下去,只是很平淡地对胡山这么说了一句。他也没有去问胡山,为什么发现了丁如玉这么多的问题以后,仍然执行她下达的命令。

因为胡山是军人,丁一教育出来的军人,他和王越一样,都是能理解并把那些理念落到实处的,军事民主只能在决策以前,当部队长下了决心之后,就必须去执行和服从,所以就算不认同,他也依然会服从命令。

丁一在离开成都府城的时候,除了仍卧榻不起的丁如玉和她的三十来个贴身亲卫之后,只带了吴全义一个人,因为其他人基本都走不开了,要让大明第一师重新回复元气,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而在离开成都不远的官道上,那位和丁一同年进士的巡按御史。就已候在道边。

“如晋兄,我也要上京述职,不知道如晋兄可否方便同行?”他这么向丁一问着。指着边上的车马,却也是携带了家眷的。

丁一看着就失声笑了起来,然后点了点头。

世事巧,不可能巧到这份上。

这边丁一被逼着,以给大明第一师驻扎为由,让他即日就离蜀上京,恰好这巡按御史就也要上京述职?

“从哪里开始安排的?”丁一在重新上路之后。笑着向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