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启大明-第4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为重要的是,一休居然隐居到对马,也就是说,他认为丁一会从对马开始对倭作战。

“后来,先生始终没来,和尚也觉得,是不是自己想得太多了?直到楯冈的道顺奉先生之命,回日本求见幕府不果,找到了和尚的头上来,和尚就知道,先生是肯定要来的,不过道顺没有什么信物、公文,虽然和尚帮他引见给幕府里的人物,终究以为是道顺的妄言。”

一休说,长叹了一声,吟诵出一首诗来:“请看凶徒大运筹,近臣左右妄悠游。蕙帐画屏歌吹底,众人日夜醉悠悠。”这是嘲讽幕府醉生梦死的意思了,这诗原本是在一两年后的应仁之乱所作,但因着丁一的对倭问罪,却就提前面世了。

“倭人行刺学生义母,此仇不共戴天,和尚回去吧,不必多费口舌。”丁一当场就截住了一休的发挥,要不是这货说自己叫一休,丁一见都不会见他,现在看着也跟记忆里那个一休全无联系,留他在这里干什么?

一休号称淫酒淫色亦淫诗,在日本算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物,不过在丁一面前,压根就没有发挥的余地。丁一这话说完,轻轻挥了挥衣袖,身边警卫已然把一休搀起,眼看要把他架下船去,却就听着一休挣扎跪下道:“当日先生遣道顺前往传令,然道顺未能见得将军,先生是名动天下的大英雄,言而有信不在话下,和尚乞先生赐多一次机会,由和尚去见将军,把话传了!”

当日丁一叫那两个留了活命的忍术高手去问幕府将军,说的是:“臣服,或是死?”

结果那两人离了天台山,又要为非作歹,道顺就按丁一的吩咐,杀了他们两人,自己回日本去,但幕府将军也不是一个中忍想见就能见的,就算后来他找到一休,而且一休也相信他,可一休总不能去找幕府将军,说是有个中忍,自称奉了大明少保忠国公的命令来找幕府将军宣布吧?所以也只能引他见着幕府“奉公众”之类的官吏,连“近习”都见不着的。

丁一挥手教警卫员停了下来,看了一休半晌,对着这位七十上下的老和尚长叹一声道:“好。童年时也算是听着‘聪明的一休’的故事长大,今日就算了结这因果。七天之后,先下伊岐。再入肥前。还有,和尚不妨将我在这里的消息,告诉斯波义敏一声。”

“是!是!”一休连连磕头,又向丁一请求道,“求先生遣使同往。”

就是怕自己说话不够份量了,毕竟他是能见着幕府将军,但人家也当他是个方外之人,不跟他计较罢了,军政大事。要以一休的身份,劝说得动,那是扯蛋了。丁一听着点了点头,还没开口,刚刚送一休上船来的那朝鲜少年李舜臣,就出列道:“先生,舜臣愿往!”

丁一想着这家伙在第一团任营长,刚才的厮杀里居然毫发无伤,看来就算不是那位朝鲜名将。也是个有福之人,反正出使日本也不是什么大事,便点了点头,于是李舜臣就和一休和尚驾了一艘小船。往伊岐方向而去,暂且不提。

这时对马岛上,倭人有生力量。已清剿得差不多了,尽管对马的五岛。约七百平方公里,但丁一看着。刚才那上千人,应该就是倭人在岛上的全部兵力了,要知道就是千百年后的现代,对马区域也不过五万人口不到。

苏欸已搭了通讯船上旗舰来,手捧方才作战之时,那杆小小的三角战旗,向着丁一敬礼道:“先生,末将前来领罪!”

“这是你从广西集训队出来之后,到特种大队任排长,带领你那个排,在大明第一师,侦察科目大比武中,夺得团体第一的奖励吧?”丁一看了一眼那面小旗,冲着苏欸点了点头道,“留着吧,以后就作为外籍军团的帅旗了。”

“是,先生!”苏欸很激动地向丁一再次行礼。

丁一这是把外籍兵团三万多人,交给他统帅的意思了,他跟在丁一身边这么久的日子,大致上丁一说话的腔调,还是知道的。果然,丁一又向刘吉说道:“起草文件,解除苏欸警卫团参谋长职务,任命苏欸为大明四海大都督府外籍兵团事总兵官;任命四海大都督府参谋处副处长、济州巡抚李秉,兼督外籍兵团参谋事,并提督军纪事;解除丁君玥警卫团团长职务,提督外籍兵团后勤事。”

在大福船上的外籍兵团第二团团长赵二虎,听着曹吉祥来宣布这消息之后,气得一拳捶在船板上:“操他娘!你们这班不带种的货!要他妈的早点上船冲上去,何至如是!”那些先前抗命不愿登船的第二团士兵,低着头不敢望向赵二虎,不过还是心里暗喜的,毕竟不用去生死边缘走一趟。

不料随着曹吉祥过来的李秉,却对赵二虎说:“下官提督军纪事,汝欲试刀乎?”吓得赵二虎不敢再骂娘,这时曹吉祥又宣读其他的任命,包括解散第二团,原第二团团部的老兵,由赵二虎带领,成立外籍兵团参谋部直属支队,直接向李秉负责。

而李秉下的第一个命令:“先前怯战者,全部就地正法。”二百几个士兵,就这么被赵二虎带人按在船舷边,宣读了罪状,二百多颗首级就这么齐刷刷地砍了下来。

看得第二团的士兵亡魂丧胆,但他们始终还低估了李秉的凶残程度,杀完逃兵之后,他又对赵二虎道:“方才正法人等,罪状已申明,全部按通敌论处。如今参谋部人手未全,责成由汝办理,行文汉城守备处,通报朝鲜国王。”

这就不是死的话题了,是死了还要连累家人。

此役之后,原第二团的朝鲜籍士兵,再无逃兵。

而丁一给一休那七天的时间,过得很快,第五天,就迎来了幕府将军的使者,并且带来一条丁一不敢置信的消息。(小说《重启大明》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第二章明敕星驰封宝剑(五)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重启大明》更多支持!

来觑见丁一的,不单有幕府将军足利义政的使者,还有细川胜元和宗全两派遣与同行的使臣。他们求见丁一的礼节倒是齐全的,大约是那对于日本来说,高大雄壮的舰队,已然有着先入为主的震撼。

不过细川胜元的使者却在等待接见时,低声对同伴说道:“明国大不如前,前见郑氏提督舰队,远胜于此哉!”郑和的船队,他认为从体积上,和配备的军士、场面上,要远远强大于丁一这支舰队。

甚至细川的使者还对幕府出使的评定众说道:“若如郑氏提督之军,则我大日本不可当其锐,如此之舰队,闻对马之战,明军也有损伤,尽起日本的全力,当能战而胜之,何必屈膝事人?”

比起四十四尺长、十八尺宽,也就是一百四十八米甲板长度,六十米宽的郑和宝船,丁某人的一级战列舰,真的就小了一圈;小了一圈不止,数量上也少,不过十二艘。郑和的船队可是单单一百四十八米甲板长的宝船,就六十六艘。

这个不说,这年代的华夏,是习惯性讲究排场的,县官出门,都要举着上书“肃静”、“回避”的木牌,别说提督那么一支庞大舰队的郑和,必定是各式的仪仗,少不了的,郑和自然也是蟒袍玉带。简单通俗的说:特别是接见下国,有多骚亮就弄多骚亮。有多光鲜就穿多光鲜了!

被丁某人改过又上奏了朝廷批准的火红军礼服,倒是很华丽的。基本都是抄袭了二战德军礼服的设计元素,又添加绶带和现代的军略章等等要素。但现时是作战,丁一这边外籍兵团是灰色作战服,荣一团和警卫团一律黑色作战服,连军衔标号那标识,都是几条小小的横杠,不知道的都看不出来那就是官阶军衔。

哪里能跟郑和那时的排场比?所以细川胜元派出的使者,所说的话倒是很受同伴的认可,就算派系不同。其他人听着,也是点头低声称道:“哟西!”

他们被安排去旗舰上见丁一的时候,叩了头之后,幕府派出的评定众,却就摆出了一副要和大明理论的架势:“上样驾临日本,为何挥兵屠杀日本军民,是何道理?”然后又说道,“建文三年,大日本上样于北山殿接见明使。跪接诏书,诏曰:‘尔日本国王源道义,心存王室,怀爱君之诚。逾越波涛,遣使来朝……’;永乐二年,郑氏提督奉大明天子之命。诏曰:‘谕其国王源道义……’,日本于明国并无不恭。何以上样举兵侵入对马……”

丁一听着笑了起来,没有等他说完。对曹吉祥说道:“彼貌类人,何生犬齿?”

曹吉祥是一点就透,立时躬身道:“少爷仁兹,不忍见着这等惨事,待老奴为其医治。”

医治,就是那评定众被再拖上来的时候,那嘴变得血肉迷糊,一口牙都被拔了出来,盛在瓷盘里,曹吉祥拍手对着其他日本使者说道:“这下好了,总算把他的病治好,好好的人,你们看,怎么生了一嘴狗牙?”

刘吉得了丁一示意,站了出来对那些气得满眼血丝的日本使者说道:“彼曰,于北山殿接见明使,此其一;彼曰,日本于明国并无不恭,此其二。念其初犯,略施薄惩,汝等开口,须以此为鉴。”

这就是丁一说那使者生得一口狗牙的缘故了,日本是被大明天子赐日本国王金印的,不论如何,这就是上国和下国的区别,如果不接受,那就不应该接这印绶;非但如此,足利义满给大明的国书,也是称“臣源道义”的,可见在这时代,大明是宗主国,日本是藩属,这在法理上是合乎逻辑的事情。

那么,这评定众就应该和朝鲜国王一样,称“上国天使”而不是“明使”,更不能用“接见”,更不能称“明国”。这是不能含糊的事情,也是为什么在汉城景德宫,丁一最后留下朝鲜国王的原因,因为不论如何愤怒,哪怕动了手,下面军兵再怎么漫骂,国王在这方面的位置,仍摆得很正。

对于这个评定众的惩戒,并没有让那些其他的使者老实下来,宗全那一派的使者冷笑着道:“好大的威风!看来上样的记名弟子,便是被上样害死的!”他这话一出,细川胜元的使者就知不好,应该说,胜元这边的使者要机灵许多,什么话能在私底下说,什么话都拿出来说,什么话可以自己说,什么话只能煽动别人去说,他拿捏得很有分寸。

“臣下有罪,乞容臣下回奏家督,讨大内家督、筑前守护大内政弘之罪!”细川胜元的使者果断地向丁一磕头禀道。这让宗全派的使者对他怒目而视,但胜元的使者不等对方开口,已把事情向丁一抢先禀出,“上样贵徒于筑前与大内家的武士起了争执,伤重不治,尽是大内政弘的罪孽,望上样明鉴!”

大内政弘本就是细川胜元的政敌,李舜臣死在筑前,对于细川派来说,他们真的很乐意见着丁一与大内政弘的争执,这也是一种试探,看看明国的军队,实力到底如何。

到了这时,丁一和曹吉祥等方才明白,与一休和尚出使幕府的李舜臣,活着去,死了回来。

“教他致死的武士如何?”丁一微笑着问道。

细川的使者磕头道:“大内政弘已执了彼等五人,正在刑讯拷问。”

“看来你们已给出了答案,下去吧。”丁一对着来的使者挥了挥手,不容得他们再多话,便将其尽驱了去,下了旗舰,换他们来时的船只时,少不了不被朝鲜籍的士兵一番踢打。

李秉看着倒是和丁一说道:“先生,两国相交,不斩来使,这样是不是过了些?”

“不臣之藩,有与他讲什么礼义?”丁一叹息了一声,他没有料到,没死在战阵上的李舜臣,会死在出使这样看来绝对安全的事情上,“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祐之,拟檄讨倭。”

留了外籍兵团四个团在对马,由丁君玥领了警卫团一个连的老兵驻在严原;原来的第二团解散之后,被补充到了第一团,由着第一团经历了战阵的士兵充当基层军官,然后第二日上午就进攻伊岐,这一次跟对马岛的战斗有些不同。

丁一批准了二十发迫击炮弹给苏欸,只用了十发,一发标定,然后三门迫击炮,三发急速射,伊岐上面的军队就溃散了,外籍兵团第一团、第三团、第四团,总共三千余人,所做的就是服从命令,到处追巢残敌,到了日过中天之时,伊岐已定,半日而下。

在伊岐驻了一夜,第二日兵临筑前的时候,于下令第一团抢滩登陆之时,丁一命令东海舰队提督马文升,以两艘驱逐舰,提供火力支援。因为倭人不是待屠的羔羊,他们是狼崽子,九州地区的家督,已结成联军,他们得了使者的回报之后,知道明军肯定是会来筑前找大内家算帐的,所以不论是那一派,都抛开嫌隙,聚兵筑前。

如果没有炮火支援的话,登陆抢滩的伤亡会很大。

不过有二十四门线膛火炮的轰击之下,港口的九州联军在火光和爆炸之下伤亡惨重,立即陷入混乱与崩溃之中,完全没有人去干扰第一团的抢滩行动。

而刘吉草拟的讨倭檄文,方才得派人送将出去。檄文列明了倭国罪状“不臣之心昭然,谋逆之举肆行”,又以丁一的口吻,对于孙太后和李舜臣的死,进行控诉,“先有弑母之仇,后有杀徒之恨”,所以“倭王无行,教化无方”,而檄文所提的要求,基本上,日本人是不可能答应的,不单要“永废天皇之位”,还要“源氏族诛”。

如果只是废天皇之位,老实说,现时的天皇,只不过是一个精神象征,只要倭人被打痛了,打怕了,也不是不能谈,但要源氏,也就是足利一族全都杀了,这就是要断幕府的根了,难道要足利义政自杀来求和?

所以接到这封檄文之后,细川胜元和大内政弘的人马,难得抛开所有的意见,坐到一起商量对策,当然,更为重要的是,那二十四门线膛火炮在码头的齐射,尽管只是二十四发炮弹,但黄*色装*药的高爆弹,对于密集阵的杀伤力,真的不是一般的恐怖。

但日本人也不是这样就束手就擒,细川那边的使者就出了主意:“引其入城,毁城而战!擒其军兵,以逼和谈!敌我纠结之中,彼之天雷,必不敢招!”就是引入巷战,然后近身肉搏,觉得这样,大炮就不敢轰下来。

虽说也是一条办法,但大内家的家老和臣子听着就不乐意了,敢情这筑前不是细川家的地盘是吧?这毁城而战,输赢不说,这筑前不就完了?不过没等他们起来谩骂,大内政弘就喝止了他们,提出另一方案:“假意依附,以歌舞盛宴迷其眼,擒其首领,明军必退!”(小说《重启大明》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第二章明敕星驰封宝剑(六)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重启大明》更多支持!

筑前国此时驻集了九州各地大名的许多军队,伊岐倒是没有军兵能逃得回来,不过肥前那边因为也要防止明军登陆抢滩,所以只派了五千多人;筑后和丰前、丰后是很清楚一旦筑前被陷,接下来就到他们了,所以派了数万人过来;日向、萨摩、大隈也各出了上万人马。

于是小小的筑前国,就有五千肥前军、二万大友亲繁的筑后军、二万菊池重朝的肥后军、一万岛津忠国的大偶军。这些是守护大名派出来的部队,另外还有九州的豪族,如名和氏所领的数千人;相良氏的二千足轻、土持氏的一千侍弓兵、伊东氏的二百武士等等。一时之间筑前米贵,倒是很让商家赚了一笔。

六、七万军队驻扎在这筑前,号称十万是必须的了,没称二十万都算收敛了,这个情况古代哪国都差不多,谁也别笑谁,于是乎,在各方头领商量对策的时候,他们就对丁一的檄文里提到的:“提虎贲四千、义士三万,踏平富士山缺!”那是极为不屑的,下意识就把这打了个对折,觉得说义士三万,最多一万;虎贲四千,最多一千。

所以他们得出个结论,所谓义士,就是民夫,也就是说丁一能打的兵,不过一千人上下,还有万把民夫手动辎重。安营扎寨。无论是几位守护大名,还是地方豪族的首领。听着都纷纷点头道:“哟西!”

这年头大家都这样啊,从罗马到大汉。从大食到大唐,谁不是这么整?

于是伊东氏的领军人物伊东浩二就挺直了腰,跪坐在那里,扶着案几说道:“若是这样,先前主公先说的,毁城而战,就不必要了!浩二身为国人,愿出城,一骑讨!”这个主公跟华夏的意思可不一样。只是对守护大名的称呼,其实上,守护大名对于地方武士,也就所谓国人的支配和控制,是很有限的。

要不然这伊东浩二怎么可能这样反驳先前几位大名讨论出来的结果?不过大内政弘和菊池重朝都没有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