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启大明-第5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个营里,又有许多朝鲜兵撑不下去,整肃下来,大抵两个营,朝鲜兵当真是没用的!咱们派到各团团部充任军官的老兄弟,都是那颜的好儿郎!全没一个垮的!”

丁一听着苦笑,派下去充任军官的老兄弟是什么底?不是荣一团老兵就是警卫团悍卒。

荣一团是大明第一师最精锐的龙骑兵营中的骨干;大明第二师本就从边镇调出来的精锐。先去云南边境,之后又转北上,再驻京师的青壮兵卒,而申请退役再编入荣一团。大都是大明第一师派去的教官、关外都音部落真正百战余的优秀骑兵。

警卫团就不必说了,两本新军之中,最强劲的两支特种大队扩编出来的。

这样的底子和素质。哪里是外籍兵团训练了三个月的新兵可以相比?

要不怎么说,这些派下去充任军官的老兵。在这个时代,绝对价值比跟他们同等重量的黄金还要贵重?

“京师那官儿。也是硬朗,虽说坐车,夜夜巫都干派七八个倭女去与他大战,这么些天下来,也不见就撑不住,看着萩城下来,那官儿高兴得不行,大叫些什么‘勒石’、‘铜柱’之类听不懂的话,一个劲鼓动着挥兵石见,巫都干说是不行,得让朝鲜兵憩一天,就派了我搭着船过来报信了。”

“我来之前,肥前、肥后、筑后、丰前、丰后、日向、大隈、萨摩八处,都有信使来报,除去日向、大隈、萨摩三地,尚末占据全境,其他五处,倭人全都晓以大义,决心与倭王和幕府划清界线了!”

丁一听着点了点头,却向这信使问道:“你还撑得住么?”

“我是那颜的好儿郎!只不过坐船送个信,便是要我上阵杀敌,便是不用火器只用刀弓,我也立时便能去得!那颜,我们在草原上就立了誓,要为您抢世上最美的女人,要为您打下最华丽的宫殿!长生天为证,我们遵从着这誓言,打下来的城,最好的宫殿,都不教人居住;最美的倭女,都不教人去碰!”

丁一不禁苦笑着摇了摇,只是向刘吉问道:“去巫都干军中,约束军纪,你可能行?难道一辈子,便只能做些宣传的事么?我是定要出海西征的了,两广不好留给你,你若不愿远行,也只能教你治理大员、吕宋、爪哇三地,那必定也是军事民皆要统筹。”

“弟子愿随先生前往美洲!”刘吉其实从圣旨下来,就开始在考虑这问题了,到了此时,早就考虑清楚,“弟子愿往巫都干军中,那外籍兵团,却是缺了宣传教导,才会如此兽性,弟子去了,当正本清源,与他们讲清道理,以免再铸大错。”

丁一点了点头道:“跟巫都干说,不要老是杀人,不要动不动就屠城,就算是倭人使诈,基本的人道主义还是要的。倭人确是可恶,祸害华夏海边,上来就杀死一村的百姓,但彼等是兽,我辈是人。可以除害,但不能仿效兽行,更不要无端祸及百姓,这点一定要讲清楚!”

“弟子记下了。”刘吉可能看多了厮杀,倒也没有在朝鲜打全罗道左水营时,那么怕死了,冲丁一行了礼,又领了文书印鉴等物,就带着一个班的卫兵,随那送信而来的使者上了船,往石见而去了。

但当刘吉一行辞了出去,丁一对着杨守随和李秉,却就郑重地叮嘱:“士兵死在沙场,那是军人的宿命。但要跟巫都干部那些朝鲜兵一样,这么被俘虏暗算弄死了,就不是道理了。前车之辄,后车之鉴,这节我不想再多说。”

杨守随和李秉起身应了,丁一便示意他们自去操持军务。

不过出了书房,李秉却就主动向杨守随说道:“维贞,巫都干部六个团,尚无陆战旅与舰队掠阵,九州已然征平,我等这边的战况,相较之下,却就不尽人意了。依老夫看来,不若取其精华而用之?”

“迂斋先生拟个章程出来,学生也好观摩、学习一番,如何?”杨守随依然很温和,只不过主次位置摆得很正,再客气的说辞,那只是个性上的礼仪罢了,他压根就没有去表态,是否同意李秉的说法。

他是部队的主官,李秉是参谋长,后者有提案?那很好,拿出方案来,空口白舌想要主官表态支不支持?那是不可能的事。

李秉听着,才发觉自己这话略过了点:“如此甚好,老夫张罗好了,再请师座审阅。”

仆从军的事体,对于李秉来说,并没有多难,毕竟有朝鲜籍的外籍兵团在这里摆着。

不过他的方案里提出的训练,一拿出来就让杨守随否决掉了:“不妥,训练所需时日、粮草从何而出?虽然松江有粮,但我军这边六个外籍团,两个陆战旅,还有警卫团与荣一团,以及海军舰队官兵,若再担负起倭籍仆从军的粮草,暂时虽还应付得来,但却就窘迫了。”

李秉听着不服,粮草他是专门去查看过的,哪里会不够?七八个月的军粮是充足的!他还要再说下去,杨守随却就截住话头:“此节无须再议,驱其就食于敌便是,迂斋先生,莫要忘记巫都干所部,那些倭人如何多诈,若是授其军阵之法,何异授贼于柄?”

这回李秉算是听明白了,杨守随说军粮只是一个籍口,根本上,是他压根就不打算传授倭人正规的步兵操典之法。不过杨守随的说辞还是打动了他,的确巫都干那边,是前车可鉴的,而且杨守随接着说下去的话,让李秉放弃了争论:“此时巫都干部已挥师石见,时不我待!”

搞仆从军为什么?不就是觉得巫都干那边进度太快,这边还有陆战旅、舰队掠阵,推进得却要慢上许多么?别看陆战旅没上阵,最多就是两个旅的炊事班,帮忙做了两顿饭菜,有这么两个精锐的陆战旅摆在边上,对于指挥官来说,那差得太远了——要真的外籍兵团崩溃了,拼着被丁一训斥,陆战旅调两个营上来,迫击炮一架,随时可以不要脸啊!

更别说在舰队在的话,只要能撤上船,就绝对安全了。

“便依师座所言。”李秉没争下去,当取得松江城大捷之后,他发觉自己真的可以做,真的是未老冯唐!有那个能力,谁不渴望建功立业?他把另一份方案摆到杨守随面前,“请师座斧正。”

杨守随扫了一眼,真的被吓着了,压根不敢开口,冲着李秉一揖,然后便戴上军帽,取了那方案,匆匆往丁一书房而去。因为这不是他能斧正的事了,虽说没有超出他前线总指挥的责权,但这事太大,他只能直接禀报丁一来定夺。

第三章受降城下月如霜(十五)

便是丁一看着这份方案,也是脸面一凝,向着杨守随问道:“维贞又给迂斋吃了软钉子?”

“不曾有。”杨守随苦笑着回道,又加了一句解释,“弟子持甚恭,迂斋先生怕是有些热切了。依弟子看,恐也不是为了权柄,看来是想要做出一番功业,以报先生知遇之恩。特别是巫都干部的战绩,教得迂斋先生坐不下去。”

于是李秉这方案,提出一个极为大胆的设想,他要两个团,然后由舰队输送,直抵丹后、若狭!然后直插丹波,深入摄津、山城地区。他要干什么?那是不用看下去了,目标就是倭王所在的京都御所!

他是抢在巫都干之前,把倭王和幕府将军拿下。

丁一叹了一口气,这让他有些犯难,因为李秉有个心思,是好事。这说明他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想在丁一麾下挣出点声名,立下功劳。要是李秉一副什么都不在乎的腔调,那这人就用不得了。

谁会什么都不在乎?不要名声不要权柄?丁一嘛,丁一自己在大明不就这作派么?

封个郡王还封得泪流满面,感觉宗人府和朝廷大佬还得求着哄着,还得太后临死摆上一道,丁某人才觉得算了吧,不与彼等一般见识,想封就封。

李秉想要立功,想要实际的兵权,想要不受杨守随的约束,尽可能展现自己,这才是正常和良好的趋势啊,丁一不可能去劝阻他,尤其是拿下松江城。李秉绝对在临阵指挥上,有着不可抹杀的功绩。

“给他四个朝鲜团。从老曹那边调一个团,加强在魏文成旅。再从前指抽一个连,给他当贴身护卫,一旦战况不对,不要理会他意见,马上护着他撤上船。”丁一终于还是做出了决定。

“是。”杨守随应了,丁一做了决议,他自然是遵从。

丁一点了点头,又对杨守随吩咐道:“余下两个团就别交给老曹去折腾了,让他回来吧。你着手组建仆从军的事,迂斋都把章程都草拟出来了,他要去若狭,余下的事情,就得由你自己去办了。”

事实上丁一这边下了决心,执行起来是很高效的,一个是因为丁一集团现在明显是处在上升期,所有人都充满干劲,官僚的习性基本上还没有养成出来;一个是丁一的命令。对于他手下的部队或官员来说,绝对要比英宗的圣旨对士大夫阶层有效一百倍。

因为丁一不需要去跟谁博弈,他也完全没有谁来制衡,可以说他现在就是一种实质性的高度军事集权化的管理模式。很多时候。真是体制的问题了,高度集权的治理模式,如果金字塔最为顶尖的存在。能够很有远见地避免一些错误,那么集权绝对比民主体制高效许多。

但要是金字塔最上面那个人犯错了呢?唐明皇就是例子了。这个根本不用多说,安史之乱四个血淋淋的大字。就是注脚。不过就算秦王汉武,唐宗宋祖,重生此时,也绝对不能比丁一看得更远的,犯更少的错,因为丁一不是预测,他是真真知道几百年后的世界是怎么样的!

“这样长久的下去,我很担心。”丁一对张玉这么说道。

张玉在欣赏着倭人的歌舞,她本就喜好音乐,难得来到倭国,不用她去操心那许多的事体,她这些日子,倒是偷闲。莫蕾娜也很满意地依偎在丁一的身边,她很清楚,丁一可以这样陪着她们的时间,不会有很多。

“下去吧。”张玉淡然地开口,贴身的丫环便教倭人歌舞班子散了去。

“先生担心放下手中的刀柄?”她是他的知音,她自然知道他在说什么,除非,他说一些什么几百年后,随便一个平头百姓,也能千里传音之类的醉话,教得她着实不知所云。

丁一点了点头,他的手并没有握刀,他现时连长刀都不佩带了,很久以前,就已如此。

但他握着刀,大明乃至这个时代,最锋利的刀。

除了自然的伟力之外,只要他挥手,这把刀就将为他斩开一切的阻碍。

这把刀不止是军队,还有工业化的基础;还有十年之间渐渐成形的教育体系;还有已完成了土改的两广百姓,发自内心对他的拥戴……乃至他的名望,他战无不胜的风采,他那永不堕落的旗帜!

“三日,从征召仆从军到实质占据出云全境,只用了三日。”丁一半躺着,把头枕在莫蕾娜的腿上,“只因为我同意他这么做,他就做到了。又用了三日,他和巫都干所部就会师了。只因为我教他们尽快会师。”

张玉脸上泛起了笑意,曹吉祥沏好了茶,小心端了上来,她拈起茶杯饮了,方才徐徐开口:“先生若是放不下,何必放下?红粉馈佳人,宝刀赐壮士,只当先生这伟男儿,方才持得了这样的刀。”

丁一听着苦笑起来:“不放下?不放下,只不过是祸国秧民,害人害已罢了。你看这世上,自秦汉以来,何曾有千年的国度?刀柄现时在我手里,自然无碍,他日我老了,糊涂了,却怕就伤到自己了,便是我一世英明,后代又如何?”

“先生如何知道,那立宪之举,便能使国家富强?”

“我就是知道。”丁一说到这个问题,总是用这类赖皮的方式来结束对话。

张玉听着,也不以为意,只是掩嘴轻笑。

这时丁某人一收腹翻身坐起,却对曹吉祥说道:“老曹随我去走走。”

曹吉祥并没有因为丁一削了他兵权,而有什么不快意的。

他一点也不稀罕去领那些朝鲜兵,掌过团营的人,他的眼界不至于低到这程度。

向丁一证明,曹某人于军阵之上,是不怯他人的,也是知兵事的,便就足够了。

“你愿意留在广州府吗?”丁一问了这么一句,却就伸手拦下了要表良心的曹吉祥,“有事分派给你做的,不是教你在广州府欺男霸女,你别在那里偷乐。去年运了两船胶回来,硝化之后,蒸汽机开始堪用了。嗯,跟你说太细你也听不明白,回了广州府自己看看就知道,总之,就是我们得修铁路了,这是件大工程,不交给得力的人手来操办,我放心不下。”

谁知曹吉祥却一改平时那谄媚,居然眨了眨眼睛,很认真地问道:“少爷,听着这事,得费不少人力、钱力、物力?只怕还要得罪人?”

“那是必定的,铁路比公路难修,再说如果铁路要从那山上过,还得开山,得让周围人家把坟迁了,要是办得不好,会有许多百姓骂娘的。”丁一很高兴曹吉祥没有如平时那样,乱拍马屁,所以倒也是很仔细地和他分说开。

“那咱们修来做什么?咱们都要出海了,这两广的事,轮不着咱们操心啊!”

曹吉祥有着许多的不平:“少爷,您要觉得这铁路好,咱们去了美洲,您说要怎么修,老奴便是碎了身子,也无二话的。但两广这边,老奴却是做不来,您还是让别人来做这事吧,老奴还是跟在您身边安生。”

丁一听着愣了一下,不禁笑骂起来:“胡扯,难不成在美洲倒搞得繁花如锦,这华夏却是不去管他?这是咱们的根啊,老曹啊,你这见识,却是不堪。”但说到这里,丁一自己突然停了下来。

因为他看见了有十数名卫士狂奔而来,后面跟着一个丁某人不太熟悉的军官,身着黑色军常服,手持三道红边的牛皮纸袋,这是军中特急公文的标识。而且这名军官身边还跟着一副身着大明军将袍服的指挥使、一位头戴乌纱的五品文官。

卫士奔近了,向着丁一行了礼:“先生,这是刚刚到的船,他们是搭了天津守备处的船过来的,查对了一切印信公文无误,已搜了身,四奶奶教我等带他们过来见先生。”

张玉能开口叫卫兵带他们来寻丁一,可见她是觉得事态重大,一刻不能容缓的了。

那手持三道红边牛皮信封的军官,举手行了礼,把天津守备处发出的这份文件交给丁一,请丁一签收确认之后,再次行礼,然后便退到一边。那指挥使和文官却就撩起衣袍,跪了下去,恭恭敬敬地给丁一叩了头请安。

丁一搀了他们起来,文官不敢耽搁,不是从袖袋取出来的文书,是从贴身怀中取出。

不是公文,是一封私信,打开一看,除了抬头称谓之外,就只一句:

“西北有变,殿下仍督安西大都督府军民事,请暂缓就藩,昂顿首再拜!”

昂,就是现时在兵部视事的尚书马昂了。

西北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这位马尚书,要到这样的语气?

这时那名兵部职方清吏司郎中,在边上苦着脸道:“不单西北有变,下官离京之时,听着有西南六百里加急文书入师,只怕蜀地也是有变!殿下以苍生为重,还请推迟就藩之行啊!”

第三章受降城下月如霜(十六)

这当口听着西北有变,丁一也不可能无动于衷,尤其陈三就关外,所以他颇为关切,招手教边上警戒的士兵搬马扎过来,教这郎中和指挥使都坐下说话:“可是大明第三师那边告急?还是金帐汗国南下?”

郎中和那指挥使相视一眼,就苦笑起来,那指挥使硬着头皮向丁一禀道:“陈师座及大明第三师,师、旅、团各级的军将,上表请乞还骸骨,欲携家眷入关归田;另有第三师军士长三千余人,也递交了退役申请;厂卫探得,也先旧部啸聚于成吉思汗栓马处,以也先之妹,巴达玛为首,于呼伦湖畔盟誓,约定殿下就藩就日,就是彼等发动之时!”

丁一听着脸都黑了,这什么跟什么啊?陈三玩得这样就太过份,要是关外不管,丁某人先前在关外几番拼死拼活,不是白折腾了?不过他是个护短的人,当头一句却是训斥道:“彼等又不是军户,募兵要求退役,是情理之中,凡五年期满的,自然可以提出申请,总不能让人一辈子在关外呆着吧?”

“殿下说得是,只是这事体……”那郎中和指挥使,当然不敢跟丁一顶撞,想想兵部尚书马昂,公文都不敢下,只能用私信的方式来沟通,还要用上顿首再拜这样的姿态,他们脑袋里只要不全是水,怎么敢在这当口和丁一争执?

所以他们只是诉苦:“还请殿下周全才是,不然关外乱起,岂不是又来叩关?”

“没了张屠户。就得吃带毛猪?陈三乞归,便让这厮致仕好了。兵部人才济济,总不至于派个人到关外接手兵事都没有吧?”丁一黑着脸问道。陈三闹腾这出,虽然没跟他商量,不过若是陈三随他西行,丁一倒也喜欢,这是能任事,能独当一面的弟子。

“当年如玉出关,又有什么人手给她了?不也一样的密云前卫站住了脚!”

那指挥使就坐不住了,一下子跪倒在地给丁一磕起头来:“殿下啊!末将随着都督出了关的,可是第三师那些兵马。全然不知如何指派,那兵都是好兵,可末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