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让人头疼至极。
长孙无忌找上房玄龄和魏征联袂求见李二陛下,他们的意见很一致:此事万万不可啊!
李二陛下恼了; 李元婴给他画了河南道去新罗的地图,表示这段路贼近,暗礁少; 贼平稳; 且鲛鲨和大鱼都不怎么爱来; 杜荷他们平时就爱在这上头溜达来溜达去,时不时对着高丽那边来一次演习,吓得本来在海上乱来的海寇和走私商贩都缩起来了。所以,从这里去新罗很安全,很快速; 肯定不会有危险!
李二陛下也知道这种事没有“肯定不会”之说,但也认可了李元婴说的风险很小,有海师护卫定能保城阳平安。
李二陛下都答应李元婴了,现在长孙无忌他们都来反对,让他觉得很没面子。李二陛下开始耍无赖:城阳是我自己的女儿,我爱让她去,你们管不着。什么于礼不合,什么海上危险,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
李二陛下耍起无赖来是很气人的,魏征就被气得不轻,憋着气回了家。这天李元婴跑去慈恩寺玩耍完,路过魏征家附近,想着挺久没见这老魏了,很是想念,叫人去切了几斤鹿肉得儿得儿地骑着马儿去魏家拜访。
结果魏征要把他扫地出门。
李元婴纳闷了,自己最近好像挺乖的,没得罪老魏啊。他死皮赖脸挤进门,亲自把鹿肉拿去给裴氏料理,自己跑魏征身边献殷勤,问魏征为啥生气。
魏征拿他没辙,只能骂他怂恿李二陛下让城阳出使新罗。
李元婴道:“城阳和曼曼是同窗啊,同窗继位这种大喜事,城阳去看看怎么了?三侄子和四侄子他们也去过吐蕃高丽出使,城阳怎么就不能去了?难道您也觉得女孩子不该出去行走、女孩子不该开阔眼界、女孩子代表大唐出使有损大唐颜面?”李元婴觉得太奇怪了,“大家都是有爹有娘的,一样出生、一样长大,为什么男孩子能做,女孩子就不能做啊?就因为女孩子胯/下少长了一块肉吗?”
魏征被李元婴这番话说得气血翻涌。有他这么说话的吗?什么叫胯/下少长一块肉,简直粗俗不堪!
魏征骂道:“你才回长安几天就闹腾出这么多事来?!”
李元婴有些委屈了:“我没回长安也是这样的。”他在滕州还闹腾得更自在呢。要不是皇兄说明年搞完万国博览会许他到处玩耍,他才不要回来。
魏征拿李元婴没办法,也想不出可以怎么说服李元婴。
不得不说,李元婴的话听起来也有一定道理,李二陛下这个当耶耶的都舍得让女儿去,他们拦什么?
大唐公主亲自去观礼,说不定能让金胜曼的国主之位坐得更稳。李二陛下一直没放弃对高丽用兵,朝廷也对新罗多有扶持,若是金胜曼能迅速站稳脚跟,对大唐来说也是一桩大好事。
大唐能有敢于走出国门、以公主之尊为使者出使各国的公主,后世提起时说不定还会夸一夸大唐的开放和强盛。若非对自己的国力有足够的自信,谁敢让一介弱质女子当使者远行?
虽然李元婴说男孩女孩没区别,实际上还是有差的,至少体力上就有差距,女子的身体一般很难承受奔波之苦。
没想到从小到大看起来最省心的城阳公主,居然会是第一个迈出这一步的人。
魏征叹了口气,无奈地和李元婴一起吃了顿肥美可口的炖鹿脯。裴氏最擅整治鹿肉,这炖鹿脯酱汁香浓、肉质嫩美,好吃不费牙,让人吃了还想吃!
第二天,魏征就倒戈了,不仅支持让城阳出使,还进一步提出应该直接让城阳当正使,并有条有理地陈述了这一举措对经略辽东的重要战略意义。
李元婴这个始作俑者被拎来旁听,听得都呆住了,他只是想让城阳去玩玩而已,没想到魏征居然能琢磨出这么多东西来。
姜果然是老的辣啊,他还得好好学习!
李元婴臭不要脸地凑在李二陛下身边给魏征鼓掌叫好:“说得对,就是这样,皇兄您听听,就是这个理啊!”
李二陛下也相当满意。
对,是这样的,他不仅是在向新罗诸国展示大唐国力,还是在经略辽东。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都觉得魏征这事干得不地道:知道李元婴是你孙女婿,你也不用倒戈得这么快吧?你好歹也是铮铮谏臣,怎么也跟着不要脸起来了?!
由于反对阵营出了个叛徒,叛徒还口才一流、言辞毒辣,城阳和武媚出使新罗的事就此定了下来,只等使团带着国书前往滕州和她们会合就能出发。
李元婴回去和魏姝好生夸了魏征一通,说这个老魏很棒很厉害,他要多和老魏学习。今天城阳能去,明天就轮到他们去了,简直好极了!
相比李元婴的欢快,长孙无忌心情就不那么美妙了,回去后叫来儿子儿媳,让儿媳长乐公主给城阳写写信,劝劝这个嫡亲的妹妹,别让城阳跟着李元婴乱来。
长乐公主这才知道城阳要去新罗。她十二三岁出嫁,嫁入舅舅家,大家都待她很好,日子过得平顺又幸福。虽然身体有些弱,但这几年大有好转,太医说再调养调养应该很快会有孩子。
身为大唐公主,能有这样体贴懂疼人的夫婿、有这样平顺安宁的生活已经很不错了,长乐公主一直都挺满足。
她没想到她们之间最沉静少言的城阳不仅跟着李元婴去国子监念书、不仅靠自己的能力考了个女进士,现在还要代表大唐出使新罗。
长乐公主忽然想起好些年前李元婴来府里看她,老气横秋地劝她多出去走走,说女子也能过精彩又有趣的日子。那时她只觉得李元婴年纪小、想法天真,女子的一生能做好相夫教子已是不错,还能怎么精彩有趣法?
长乐公主回到住处拿起笔给城阳写信,她从小学的是温良贤淑那一套,也很擅长规劝人。
可沾了墨汁之后,长乐公主却久久没有下笔。
她曾在赏花宴上听女眷们聊起滕州的女子学院,许多人都认为那边的女子居然和男子一样去书院读书,实在不像样。
贫家女子也就算了,连不少官家女儿也为了逢迎李元婴被送了过去。女孩子怎么能和男孩子一样?男人女人生来就是不同的,女孩子不好好在家待嫁,学学怎么持家怎么相夫教子,天天往外跑算什么事?要全是好人家的女儿也就算了,就当是去结交点人,关键是里头还有不少是泥腿子出身的,和她们一起同进同出准会遭人笑话!
长乐公主搁下笔在案前静静坐了许久,再次拿起笔给城阳写了封信。
没过几日,城阳和武媚就接到了长安来的旨意。魏征叛变之后,长孙无忌和房玄龄都放弃挣扎了,闭着眼签了诏书,让城阳为正使、武媚为副使,由着他们胡来,出了事他们绝对不管!
城阳和武媚接了旨都有些不敢置信。
她们写信给李元婴时其实都不抱多少希望,哪怕成了也只是想混在使团里去观礼,没想到李元婴直接把她们弄成领头的了。
等看完李元婴死皮赖脸托传旨内侍一起带过来的信,她们才知道魏征在其中出了一份力。
武媚笑道:“看来我们还是沾了姝妹妹的光。”
李元婴想不通魏征为什么会突然倒戈,武媚却转眼间就想通其中关节:魏征是个倔老头没错,但他对魏姝这个孙女同样格外疼爱,破例这种事有一就有二,破着破着也就习惯了。
这次魏征给她们争取这次出使,其实也是在给魏姝争取,在给未来更多女孩子争取。
不管沾谁的光,反正这事算是定了下来。
城阳捧着诏书高兴地笑了起来,轻快地提起裙摆去找杜荷说起这事。杜荷经过这几年锻炼成熟了许多,他年少时就是个纨绔,没那么多古板的想法,见城阳难得笑得那么开怀,自然也跟着开心,拍着胸脯表示她什么都不用烦恼,一路上有他们护卫在侧,绝对不会有危险。
狄仁杰对此却有点不满,不甘不愿地和武媚抱怨:“你们倒是可以高高兴兴出去玩,事情可全压在我头上了。”他也想出海看看啊!
武媚看着他,露出浅浅的笑容:“对你来说又不是什么难事,有你坐镇滕州不会有问题的。”
狄仁杰耳朵红了红,强作镇定地说:“当然不会有问题。”说完他茶不吃了,话不说了,找了个由头跑了。
武媚看着狄仁杰落荒而逃的背影,忍不住笑得更开心。
这样的日子,以前谁会想得到呢?
又过了两天,长乐公主的信送到了城阳手上。城阳平时也会和长乐公主通信,尤其是邮局落成之后,她们姐妹之间更是会定时写信说说近来发生的事。
不过,她们上一次通信在上个月前,一个月都还没过去,这信倒是来得有点突然了。
长乐公主养在长孙皇后身边的日子是最久的,为人也最像长孙皇后,平时对她们这些妹妹多有规劝。
长安城内的消息肯定传得很快,城阳知道长乐公主可能是知道了她要出使新罗的事才突然写信过来,心里已经做好挨骂的准备。她展开信一看,却怔住了。
长乐公主并没有劝她不要去,只在信里叮咛了许多话:此去新罗你要好好准备,海上风大浪大,哪怕没有遇到危险,受了寒也够让人吃苦头的了。所以要是你想走出船舱去看看,一定要挑天气好的时候。衣服要穿够,千万不能受冻。我这一生生在长安长在长安,怕是没有机会去别的地方看看,难得你能出去,且好好看看海上是什么风光,新罗又是什么风光。你那些关于滕州的信就写得很好,我每次都会看好几遍,仿佛自己也亲眼看到了一样。
城阳看着看着,不知怎地竟簌簌地落下泪来。
作者有话要说:
小王爷:我真的只是想让大家都出去玩!
218、第 218 章
城阳和武媚她们要出使新罗; 李元婴却得闷在长安; 李元婴心情不是很美妙。
鸿胪寺的下属基本被他整服帖了; 李元婴又撺掇李承乾给鸿胪寺招点人,明年万国博览会开完了; 还得把各国使者送回去的。
咱是礼仪之邦; 怎么可以不好好把客人送回家?要是这些人回家路上或者回到家后遇到什么麻烦事; 咱送行使团也可以帮一把; 好让他们过两年还能高高兴兴来参加展会。
李承乾觉得这话没毛病; 过去有使者来长安,大唐也是先赠礼; 然后由鸿胪寺派人回去; 这次请的国家多,来的使者肯定也多,鸿胪寺人不能少啊。
叔侄俩凑一起一合计; 觉得招个四五万人勉勉强强差不多够了,要是来了一百个国家,四五万人分下去也就四五百人护送一队; 人多吗?不多啊!要不是觉得要太多人不好; 他觉得满打满算也得二三十万人才够!
听李元婴这么一分析; 李承乾也觉得不多,和李元婴一起拿着两个人讨论出来的结果去找李二陛下商量。
李二陛下听李元婴狮子开大口,一张口就要五万人,差点想叫人把李元婴扔出去。他知道守卫长安的禁军拢共只有多少人吗?
李二陛下看看李元婴,又看看李承乾; 决定叫长孙无忌他们过来痛骂这两个混账小子。他是懒得骂了,气生多了容易伤肝。
李元婴还以为李二陛下是叫人过来讨论的呢,结果很快被一群小老头儿喷得无力招教。他还是头一次见识到长孙无忌他们一起开火的战斗力,看李二陛下和李承乾都很习以为常的样子,心中十分钦佩。
眼看事情成不了了,李元婴不甘不愿地退让:“五万不行,两三万也可以啊,人再少,我们的万国博览会就没气势了。”他迎着炮火继续游说,“大不了,就当是从别处借来的好了,等他们锻炼出来了再归位,个个都是一个能顶十个的人才。我们滕州就有不少这样的人,他们都走过很远的路,见识过各地的风土人情,不管是处理公务还是待人接物都可厉害了。先把人分拨到鸿胪寺怎么就不行了,又不是让这些人一直归鸿胪寺管。”
双方经过一番激烈争论,最终李元婴很不高兴地带着只能借调一万人的结果走了。
长孙无忌被李元婴闹得有点疲惫,留下和李二陛下说起太子对李元婴过分信重了些,连张口要五万人的事都敢干!李元婴这横货,狮子开大口不说,不给他他还敢生气!
李二陛下神色淡淡,看不出喜怒,由着长孙无忌说得口干舌燥才说:“人都给他了,且看看他怎么做吧。”他正当壮年,大权稳稳地抓在手里,李元婴真要傻到想撺掇太子拿这一万人做点什么,那和找死也没区别了,他不觉得李元婴会这么傻。
长孙无忌见李二陛下这么说,不再多劝。他能感觉出李二陛下的态度在变,却摸不清到底是怎么变法,只能静观其变了。
长孙无忌怀着种种思虑下衙回家,一进家门,就听人说李元婴过来了,正和驸马长孙冲说话。长乐公主成亲后没有另立公主府,而是住到了长孙府,侍奉公婆颇为用心,一直是长安女子的楷模。
长孙无忌知道李元婴过来了,心里咯噔一跳,感觉不太妙。他儿子他是知道的,没什么本领,凭着驸马身份混了个宗正少卿,平时虽没干什么混账事,却很爱呼朋唤友去喝酒,经常喝得酩酊大醉被人抬回来,他都担心哪天会听到儿子淹死在酒坛子里的消息。
长孙无忌总觉得两个人没孩子可能和儿子嗜酒有关,要不成亲这么多年,长乐身体再弱也该有了。李元婴突然跑来找他儿子是想做什么?
长孙无忌寻过去一看,只见李元婴正殷殷地拉着自己儿子的手说:“我觉得啊,当宗正少卿没前途,你还是来我们鸿胪寺吧。我今天琢磨了半天,这件事只有你来做最适合!”
长孙无忌听到这里,心里直冒火。宗正少卿再没前途,那也是管着皇族、外戚事务,正儿八经的从四品官,去鸿胪寺的话鸿胪寺卿已经被李元婴占了,剩下的只有鸿胪寺丞,那是六品官!身为驸马还越混越回去,说出去还不被人笑死?
可恨的是也不知李元婴和他儿子说了什么,他儿子竟还一脸心动。
长孙无忌听不下去了,迈步走进去,笑呵呵地打断他们的谈话:“不知殿下是要冲儿去做什么?”
李元婴睁圆了眼,开始跑题:“唉,阿冲都这么大个人了,你还叫他冲儿,听着怪怪的。您还是把阿冲当小孩啊,阿冲不小了,您应该让他去做他喜欢的事,不要事事管着他拘着他,该放手让他去试试。”
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真的很想把李元婴赶出去。
人家爹一看就要管儿子,杵在一边不肯走,李元婴只能从游说长孙冲改为游说长孙无忌。万国博览会肯定得展示点大唐的宝贝,比如大唐美酒什么的,他一琢磨,觉得这事长孙冲最适合。
要论爱喝酒,长安城里长孙冲称了第二,一准没人敢称第一。虽说太过嗜酒不是什么好事,可他爱都爱了,不如让他尽情发挥一下。
李元婴道:“到时我们的展会场地是从长安一直往洛阳方向延伸,这条道上水路陆路都很辩解,到时运输货物非常方便。现在陆陆续续有人把各国的参与意愿送回来了,我们正在分配场地,使团一到马上协助他们把展馆建起来。”
在李元婴的计划里,万国博览会的展馆都是慷慨大方的权贵和富户们自愿帮忙搭建的。他们出资把展馆建起来了,将来可以拥有优先于对应国家洽谈相关货物的贸易权,也可以优先在展会结束后花钱拍下这些颇具异域风情的展馆。
既然有异国展馆,自然也有大唐展馆,比如李元婴来找长孙冲商量的就是“酒文化”展馆,围绕酒这个主题搭建一个类似“酒街”的展馆,把所有和酒有关的东西都融合进去,什么饮酒历史、什么酒诗酒赋、什么佐酒歌舞全给展示出来。
长孙冲拜读完李元婴整理出来的初步规划,立刻心驰神往,感觉这对他来说简直是神仙地方。他迫不及待地和李元婴交流了半天,给李元婴大谈还有哪里可以改进,这才有了李元婴开口挖人的那一幕。
长孙无忌只知道李元婴拍着胸脯保证不用朝廷出钱,不知道李元婴还要搞这么多名堂。李元婴和李二陛下一脉相承,什么事都是往大里搞,有多气派搞多气派,这种“不管怎么样我就是要搞大事”的气势很能唬人,难怪他儿子会被李元婴忽悠得心向神往。
长孙无忌面上挂着笑,说道:“留在宗正寺阿冲也能负责这一块,鸿胪寺人已经够多了,何必再让阿冲过去?”
李元婴听长孙无忌这么说,顿时想起自己要五万人被长孙无忌他们砍成一万的事。
李元婴唉声叹气:“我与阿冲越聊越投契,很想他也到鸿胪寺来,这样我们没事的时候都可以聊聊。既然您都这么说了,那就让阿冲辛苦一下,两边的事都担着吧!”李元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