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闲唐-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秸秆这东西秋天到处都是,花不了多少钱,一个秋天够造许多秸秆纸了,杨六今年还在长安养大象,大不了用象粪和百姓换秸秆,象粪堆肥可比烧秸秆好用多了!

    秸秆纸虽然不适合写字,但却是做草纸的好材料!眼下没有人会用纸来擦屁股,那会被天下读书人骂死,富贵些的用绢帛,穷人用竹片,李元婴觉得若是能多产些草纸应该能造福许多人的屁股。

    至于要给读书人们的纸,李元婴让他们专注改进竹纸和苇纸,竹纸漫山遍野都能长,芦苇也是比比皆是,这些原料都便宜!如果可以的话,他希望尽快投入生产,这样他就可以尽情地帮孙思邈印《千金方》了!

    邓庆等人得了奖励,自是干劲十足地开工,力求尽快把这些纸张的造法摸索透。

    李元婴安排完造纸事宜,便听人说王师即将凯旋,全城可以预备迎接了!王师自然是侯君集与薛万均带领的军队,他们兵不刃血拿下高昌,又走了几个月,才带着高昌新国主麴智盛跋涉千里回到长安。

    李元婴一听,激动不已,不仅侯君集他们要回来,戴亭也要回来了啊!他的葡萄、美酒都要回来了!

    李元婴跑去和李二陛下打听好侯君集等人抵京的日子,算着时间骑着小马出城去接自己远行的小伙伴。

    李元婴出城后先看到的是长长的军队,侯君集、薛万均在前面领头。

    迎面看见李元婴,侯君集和薛万均都望向他。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李元婴总觉得他们看他的目光怪怪的,好像在说“怎么会有你这么无耻的人”。

    李元婴有点纳闷,但还是得儿得儿地骑着马过去和侯君集等人打招呼,问了句戴亭他们可随军回来了。

    听到戴亭二字,侯君集他们的脸色就更臭了。

    薛万均没好气地说:“在后头,你看看就知道了。”

    李元婴兴冲冲地骑着马越过长长长长的队伍,终于看见了缀在军队后面的戴亭一行人。

    出发的时候,戴亭不过带了百来人,可这会儿李元婴定睛一看,随行归来的人竟有近千人,每个人还都带着大包小包,甚至还有大车小车跟随!李元婴还看到了浩浩荡荡几百头驮着重物的骆驼。

    李元婴睁圆了眼。

    带回了这么多人、这么多东西啊!

    戴亭原也骑着马,远远见李元婴过来了,立即示意队伍停下,自己下马恭迎李元婴。比之出发之前,戴亭又老成了许多,脸上的面具上多了几道清晰的划痕,显示着他们此行也并非一帆风顺。

    李元婴兴致勃勃地问戴亭:“你怎么会带回这么多人?”

    戴亭简略地给李元婴解释了一番,简单来说,情况和李元婴预料的差不多,侯君集是个喜奢豪的,不费一兵一卒拿下高昌之后他兴奋不已,认为自己立下了大功,入城后便大肆掳掠美人和财物。

    戴亭是很挑的,他伺机与一些高昌豪强富户亮明身份,这些人不想被侯君集搜刮干净便答应带着家财与工匠伎人之类的投奔他们,由于戴亭眼光精准,一下子宝贝有了,葡萄有了,美酒有了,李元婴要的书籍与人才也有了。他们这百来人拿下的东西,比如侯君集手下士卒的无差别抢掠收获要丰厚多了!

    简单来说就是,全靠同行衬托。

    有侯君集带头抢掠了一番,不想被祸害的高昌人都投奔了他们!戴亭带去的准王府侍卫们也都寻机博得美人放心,成功抱得美人归!

    李元婴听完便明白侯君集他们为什么会用那样的眼神看他了。

    不过他全然不在意这些。

    他看向戴亭带回的那群国破家亡、离乡背井的高昌人。

    他皇兄认为四海一家,不管是哪里的人,只要愿意到大唐来、愿意为大唐效力那都算是大唐人!

    李元婴和戴亭嘀咕了两句,跟戴亭现学了句高昌话,迈步上前友善地望向那群面带惶然、略显无助的高昌来客,学着他皇兄平日里端出的姿态对他们说道:“欢迎你们到大唐来,大唐将会是你们未来的家园!”

    作者有话要说:

    小王爷:我捡的人才都超牛逼的!

    二更完成!

    今天依然是大过年坚持二更的一天!

    难道不值得浇灌……(喂

 62、第 62 章

    李元婴大话说出去了; 面对这么多人却不知该如何安置; 只能先着戴亭带他们去葵园和附近几个庄子稍作休整; 回头再琢磨把他们安排到哪里去好。

    正好那边的玉米花生向日葵都收完了,瞧着空荡荡的; 多少人都塞得下。

    知晓王师凯旋、跑出来看热闹的人并不少; 本来他们觉得后边缀着的这一队是乖乖跟着回长安的高昌俘虏; 结果; 这些人居然在城外和大军分开了; 改为转向葵园放下,不由都有些发愣。随后有不少人认出了李元婴来; 暗自嘀咕:这位滕王难道也参与伐高昌了?

    李元婴瞧完热闹; 屁颠屁颠地回了宫,找李治他们商量如何安置这笔天降的横财以及近千个高昌能工巧匠、舞姬歌者和饱学之士。兕子她们还小,还不懂人才的用处; 倒是李治从小被李元婴洗脑教育,在这方面挺有自己的想法:“过了年我就十三了,要么出去开府; 要么去封地; 你多少分我点人。”

    李元婴对此没意见; 还给李治出主意:“我听说晋地蛮适合种葡萄的,回头分一批最会种葡萄和酿葡萄酒的人给你。照我说,你还是早点去封地好,晋州又不远,坐船来回老方便了。等你去了封地; 我们就有借口出去玩啦,就说去找你!”

    李治没说话,他舍不得离开长安,他是在长安长大的,认得的人都在长安。

    李治说道:“就算我想去,父皇也未必会肯放我去的。”

    李元婴嗤之以鼻:“就是你自己不想去,你自己去和他说想去,他肯定让你去。”

    李二陛下疼惜所出的孩子,承乾小时候不爱读书他惯着,李泰成年了不想离开长安他惯着,李治要是也学李泰赖着不走李二陛下肯定也不可能下令让李治去外头。都是自家孩子,谁不希望他们长伴身边?

    李治被李元婴戳穿了心思,面上有些困窘,他说道:“我舍不得你们。”他本来就不是一个有主意的人,不说他不想离开,就是他想,也不是很能亲口和李二陛下提出这样的请求。

    李元婴道:“看来你该娶个有主意的王妃,好叫她事事给你拿主意!”

    李治红着脸道:“我才十二岁!”

    李元婴说:“那差不多了,你看长乐十三岁就嫁到长孙家。”提到长乐,李元婴又和李治提了一句,“我从戴亭那得了单子,上头有许多补益身体的好东西,你回头给送一些去长乐那边。我上回给长乐把过脉,发现她身子有些虚,得好好调养才行。你劝劝她多休息、多出去散心,别总为一大家子操心这个操心那个,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李治一听胞姐体弱,自是紧张不已,一口答应这几天就跑一趟长孙府给他姐送好东西。

    李元婴又把单子上一些宝贝分拨给兕子几人,说是让她们当嫁妆用。

    城阳有些不好意思,高阳却拉着李元婴说:“幺叔,我不想嫁给那房二。”上回高阳和房遗爱在挽翠楼偶遇的事不知道被谁传扬开了,有人还和高阳打趣说他们当真是天生一对,气得高阳想冲上去打人。高阳不高兴地说:“我听人讲,房二喝醉酒时还跟人说我坏话!”

    李元婴也知道这些事,说到这个,李元婴就要替房遗爱讲句公道话了:“哪里说你坏话了?我听着都是大实话啊。”什么个性泼辣、胡作非为之类的,不都是实话实说吗?

    高阳被李元婴这话噎了一下,别过脸去不理李元婴了。

    李元婴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敢干,就不怕人说。”他给高阳保证,“别瞎担心,要是他当真不喜欢你这样的,你也不喜欢他那样的,我肯定帮你把事情搅黄!”

    高阳有些难过:“你不是要去封地吗?”藩王一旦去了封地,没有宣召是不能回长安的,李元婴每次兴致勃勃规划着要去封地大展拳脚,她们私底下就要难过好一阵子,觉得这幺叔一点都没有舍不得她们!到时候李治走了,幺叔也走了,再没有人带他们玩了。

    李元婴信心满满:“去了封地,我也能帮你搅黄的。”

    高阳道:“等你去封地了,连我们出嫁你都赶不回来。”

    这倒确实是个问题,藩王毕竟是藩王,封地是一种恩宠,也是一种限制,等闲不能让你乱跑。李元婴道:“你们出嫁的日子总不是临时定的,到时给我来个信,我一准说服皇兄让我回来给你们送嫁,想法子帮你们狠狠敲打驸马一顿,叫他们绝对不敢欺负你!”

    高阳哼道:“本来就没人敢欺负我!”

    几个人嘀嘀咕咕地把这次的成果瓜分完了,还剩一些分不了的李元婴收起来去寻李承乾商量。

    当时,李元婴和李承乾还没那么好呢,没带李承乾一块玩耍,李承乾可不晓得他派了这么一批人跟在侯君集后面捡漏。

    李承乾得知李元婴大赚一笔,不得不佩服李元婴的胆大,连这种财都敢发!听李元婴说有些人安置不下,又夸口说戴亭眼光好,带回来的一准都是厉害人,李承乾便道:“这有什么难的,有用的人到哪里都有用,我给你拨点地方让人住进去。”

    李元婴欢喜地说:“那敢情好,等把人安置好了,听说高昌人跳舞很厉害,我们一起看看高昌的歌舞!”

    李承乾一口应下。

    时间不早了,李承乾已回了宫中,没第一时间见着大捷而归的侯君集,所以也不知道李元婴派去的一行人其实算是虎口夺食,特招人恨!

    这会儿李二陛下亲自见了享受完万众瞩目待遇的侯君集和薛万均。

    拿下高昌的过程在捷报里已经写过了,李二陛下没问得太细,只询问侯君集和薛万均如今的高昌可适合置安西都护府。

    侯君集两人自是赞同的,好歹是他们拿下来的地方,要是把它变成安西都护府,那就真正成了大唐的地方了,往后大家提起来都会记得他们的功绩!

    君臣聊着聊着,免不了聊到此次征高昌的所得,高昌有好酒、好歌舞,也有不少良种作物。

    提到这个,侯君集两人的表情都有些古怪。

    李二陛下见他们神色不对,问道:“怎么了?”

    侯君集就给李二陛下说道了一番。

    论美酒,他们得了挺多,都是上好的,全都进献上来了。不过,听人说,高昌最好的酒不在宫中,而在某个古老家族的窖藏之中。

    李二陛下虽不是嗜酒如命的人,可男人哪有不爱喝酒的?他当即追问:“那你们就没有去要来?”

    侯君集道:“去了,但晚了。”

    薛万均道:“是的,晚了,滕王他们的人把那酒窖搬空了。”

    李二陛下脸皮抽了抽。

    论歌姬舞姬,他们也带了一批回来,不过侯君集还是说,最好的被戴亭提前捞走了。

    那厮不仅捞好酒捞美人,还拐带了许多种葡萄的、酿酒的、编织的,反正高昌最顶尖的能工巧匠都被他们骗走了,林林总总带回了差不多一千高昌人!

    李二陛下本来觉得李元婴瞎胡闹,也就去捞点钱之类的,不曾想李元婴派去的人这么能干,居然轻轻松松赶在侯君集前面把好东西全弄走了!

    李二陛下奇道:“朕记得元婴派去的人都是临时从禁军里挑的,领头的还是个十来岁的内侍,怎地事事都赶在你们前面去了?”

    侯君集告了李元婴一状,心头稍稍气顺一些。他客观地说道:“那小内侍年纪小,手段却不简单,不知怎么笼络得手底下那百来人对他言听计从,走出去就很能唬人。那些高昌人没什么见识,听他们又是皇子又是公主的,自然就被他糊弄过去了。”

    李二陛下对李元婴身边的内侍没多大印象,只记得是个男生女相的少年,论长相是一等一的好,但话不多,从不出头,瞧不出有什么特别的能耐。

    没想到这样一个小内侍居然能跟着大军跋涉千万里,还把李元婴交待的事办得这么漂亮!

    李二陛下道:“那小子倒是会选人。”

    高昌国都拿下了,李二陛下没怎么计较几坛子美酒和几个美人,这些都是小事。接下来几天,李二陛下都在和朝臣们商议高昌置府事宜,许多人的意见是高昌离长安太远,管辖不易,给了教训继续让麴智盛管着就好,实在不必改州置府、派遣官员与将士去管理这个离得那么远的地方。

    李二陛下坚持要将高昌变为西州,置安西都护府,把高昌正式纳入大唐疆域之中。高昌乃是大唐与西域贸易通道上的要紧地方,只有把它牢牢地把控在大唐手中才能保证贸易通畅,不至于再发生使者与商队被人横截的事情!

    胳膊拧不过大腿,在李二陛下的坚持之下,高昌终归还是成了大唐的西州。李二陛下满意不已,精心挑了几个得力的人让他们回头护送麴智盛回西州,顺便建设并接管安西都护府!

    李二陛下心中快慰,准备在宫中设宴邀百官同乐。

    这个时候李二陛下才腾出空来收拾他那个和他几个儿女分战利品分得特别起劲的幺弟。

    李二陛下叫人把李元婴拎过来,睨着李元婴说:“听侯君集说最好的酒、最好的歌姬舞姬都被你抢了去?”

    李元婴据理力争:“这怎么能说我抢了去?是他们自愿带着酒、带着人跟戴亭回来的!”他还反咬侯君集一口,“这老侯带的可是大唐精锐之师,他居然好意思和您说好东西全被我们这百来人弄走了?真要这样,他也太没用了吧?他是不是不会当将军啊?看来,他拿下高昌就是运气好,比人老李差远了!”

    李二陛下瞪他。

    李元婴知道李二陛下特别无耻,也没咬死不肯把吃进去的东西吐出来,听李二陛下说要大宴群臣便提出到时把好酒和美人都带来让大伙品鉴品鉴是不是真的比侯君集他们带回来的好。反正,酒他尝过了,还是不太爱喝,留几坛尝尝鲜就好,回头他想喝的话可以叫人重新酿!

    兕子她们早拿着单子到李二陛下面前炫耀过,李二陛下知道李元婴没把好东西独吞,听李元婴这么上道也就决定对他大赚一笔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李元婴这边在李二陛下面前把自己得的东西过了明路,朝中却有一些人得知了侯君集在高昌的所作所为:高昌是开城门投降的,侯君集率军进城后却还是肆意抢夺财物、掳掠美人,这种把好好的仁义之师变成强盗土匪的做法叫很多人非常不齿,有看不过眼的人纷纷回去捋起袖子写折子,准备开喷!

    作者有话要说:

    小王爷:敢告我状,你完了!!!

    更新!!

    滕王是历史上有的人物,按排行是二十二,最小的儿子,所以大家都推算是李渊当太上皇时生下的。当时在挑唐穿穿哪个小纨绔好,我看来看去,觉得这小王爷最棒。他就是《滕王阁序》那句“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里的“阁中帝子”~他好敛财,李治当皇帝后过年赐他和另一个王爷一车绳子,说我觉着你们什么都不缺,就赐车绳子给你穿钱吧!刺激不刺激!

    然后一开始李二把他封到滕州,有了个第一个滕王阁,天天呼朋唤友吃喝玩乐;李治登基后看他不顺眼,把他贬到另一个地方,他又建了一个滕王阁;再贬,再建……反正,就过得特别开心,生了一堆孩子,愉快地活到了武皇登基!

    所以现在你会发现,这里一个滕王阁,那里一个滕王阁,地方好像和他一开始的封地对不上号!因为他走到哪建到哪,走到哪玩到哪!

    【以上纯属甜甜春戴上滤镜后的概括】

 63、第 63 章

    侯君集最近春风得意; 走路都是飘的。

    有谁能像他这样不费一兵一卒拿下一国?

    结果李二陛下还没正式大宴群臣; 雪花似的奏本就在朝会上齐齐砸向他; 这些奏本中心思想很一致:老侯这事干得不太地道,若是不正军风往后恐酿大祸!

    这还是客气的说辞; 有的则是直接指着侯君集鼻子破口大骂。武将在朝会上被文臣压着骂的情况不是一回两回; 毕竟在舞文弄墨、唇枪舌战方面武将天然就处于劣势。

    侯君集乍一听还觉得参他的人是在开玩笑; 他可是立下大功; 不替他请封赏就算了; 怎地还骂起他来了?结果越来越多人站出来喷他,侯君集才发现这些人是认真的。

    侯君集心中气愤不已。

    这些鸟文人; 打仗时没见他们拿过半个人头; 指手画脚起来倒是一套接一套地来!好的士兵都是拿命去拼军功的,又没搜刮你家家财、没抢你家女儿,城破后怎么就不能捞点好处了?你想要牛干活; 又不给牛吃草,能成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