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颖达他们的门生手底下挑。
李元婴在信里洋洋洒洒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三个人很是了得,像于志宁,骂人都能编成本《谏苑》,连载好几十卷;像张玄素,什么事都能喷一喷,明显是找茬专业户;还有孔颖达,现在孔颖达对他挺好,他就不说孔颖达坏话了。他们的年纪都大啦,不能让他们来回奔波,但是他们的一些学生太适合放出去了,最好让他们在吐蕃开班讲学,教化教化吐蕃人,先别那么快回来。
李二陛下看得眉头直跳。
很明显,李元婴这是在明捧暗损。李二陛下回忆了一下,过去给皇子们讲学的大多是孔颖达几人的门生,李元婴一天到晚和他们对着干,这是逮着机会想让别人吃点苦头了。
不过李元婴这虽然是明目张胆的打击报复,理由却找得实在好,李二陛下听了很有些意动。当年秦始皇统一各国后,做的头一件事便是“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若是能派人前往吐蕃开班授课,让吐蕃人学大唐人的文字,学大唐人的度量衡,言行举止皆以大唐为方向,买卖相同,往来自由,那吐蕃和大唐又有什么区别?
李二陛下拿定了主意,又叫来房玄龄他们进宫拟了另一份名单。全按李元婴说的范围来选人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是李元婴说的有一定道理,要选学问好的,大抵离不开孔颖达他们的门生!
就这样,皇家旅行团,哦不,皇家使团的规模一步步扩大,人员构成越来越复杂,主要人选分为相生相克的两拨人:一拨是专爱吃喝玩乐的宗室子和纨绔子,论起没事找事瞎闹腾他们敢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另一拨则是思维古板、半辈子都埋在书堆里的老学究,张口规矩闭口规矩,论起找茬他们是最擅长的。
李恪还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局面,到中秋时他正好回来过了个团圆节。
听李二陛下说要他去吐蕃,李恪懵了;再听李二陛下说要带着哪些人去,李恪更懵了。这是闹哪出啊!
这么个大团圆的日子,李元婴也从国子监回宫了,他拉着李恪表达了一番羡慕妒忌恨的心情,和李恪感叹:“皇兄怎么就不让我去呢?我可想去了!”
李恪没想到这事还和李元婴有关系,甚至可以说是李元婴出的主意。对李元婴这位幺叔,李恪还是挺敬重的,主要是,不敬重李元婴的下场,他们这些已经就藩的皇子都有所耳闻。
李泰够被他们父皇偏爱了吧?结果两个人一对上,他们父皇的选择是把李泰送到封地上去,连阎氏有孕都没能改变父皇这个决定!
他们这幺叔虽只是他们父皇同父异母的兄弟,却是从小在他们父皇跟前长大的,又特别能闹腾,于他们父皇而言自然是不一样的。现在看来,和他们这幺叔不对付的人,下场都挺惨,比方说以前教过李元婴的一些夫子这回也被塞进“皇家使团”里头,奉命去吐蕃开班讲学了。都是些埋首书堆半辈子的读书人,远行一趟不知得吃多少苦头啊!
李恪虽然遭了无妄之灾,但也知道这是因为自己排行最靠前,心态挺平和。他说道:“幺叔你还小,父皇舍不得你吃苦。”
李元婴道:“哪能说是吃苦?多好玩啊!”他兴冲冲地给李恪介绍自己看好的游玩路线,要李恪一定得去试玩一番,回来告诉他好不好玩。
李恪听完李元婴充满向往的话,明白了,李元婴是真的想去玩,而不是想坑谁。他答应下来,表示不仅会帮忙试玩,还会跟其他人集思广益开发各种新玩法。
李元婴听了非常高兴,跑去和李二陛下夸了李恪一通,说什么“知我者,三侄子也”。
李承乾也在旁边听着李元婴由衷的夸赞,他觉得李元婴心目中的天下第一好侄子又要换人了。不过这种“第一好”没什么可争的,反正有青雀垫底,他们总不会掉到最后去!
皇家使团的事算是定了下来,要去探望人家,自然得提前通知一声,使团还没出发,李二陛下便让人去信通知松赞干布那边。大唐的公主嫁了过去,家里人要去看一看,多名正言顺的事是不是?
李二陛下还表示,自己会派一批搞文教工作的读书人过去帮助吐蕃搞好教化,现在纸价降低了,他还赞助了一批经籍,让他们有机会学学四书五经,学学诗词歌赋,要是学得好了,欢迎来大唐留学,大唐甚至还能给留学生考科举的机会!
李元婴有机会读了这封信,觉得非常满意,要气度有气度,要内涵有内涵,很能显出大唐雄风!他还不死心地磨李二陛下:“明年让我去么?”
李二陛下瞥他一眼:“什么时候你能从国子监考出来了,我就让你去。”
李元婴道:“我想考的话,明年就能考出来!”
李二陛下慢悠悠应道:“等你考出来再说吧。”
李二陛下不给准备,李元婴也不纠结,又换了个主意:“早前我不是让人去挖龙骨,他们早挖齐了,我还让人照着它们拼起来的模样做出个大家伙,可大可大了,就放在水车对面!明儿没有大朝会,您要不要去葵园看看?”
作者有话要说:
小王爷:想去的人不能去,不想去的人非得去,大人的世界真复杂!(指指点点)
更新!
今天依然是勤快的甜甜春!
有小可爱说,专栏屏蔽了,我感觉是安卓app的bug!从文案页面戳进专栏取消收藏再重新收回去不知有没有效!我上次也遇到了,瞎摸索弄回来了(x)
最后,在微博上也哔哔过,在这里也哔哔一下!有小可爱觉得这篇和上篇画风太相似,看着腻味,要甜甜春换个画风。但是作者的画风怎么可能说换就换!又不是一键替换,想变什么风格就变什么风格,谁能切换自如呢。我感觉两篇文之间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如果有重叠的地方,那可能就是甜甜春脑洞有限,或者写着写着忘记自己写过了=。=有小伙伴和甜甜春分享过别人的留言,别人的读者安慰弃坑的作者说“我想看这类文才来找你的,想看别的文我就去找其他作者了啊”,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觉得这话挺有道理的!世上作者千千万,读者要看不同画风的文可简单了,天天换都不成问题。但是要一个作者改成别的风格,我觉着不容易!ovo
114、第 114 章
照李元婴的想法; 既然都有人拿他寻得龙骨做文章; 那他更要大张旗鼓地展示这块巨大的化石。
葵园现在陆陆续续修成了小县城规模; 光靠葵园产出虽也能支撑下去,但是算起来有点亏; 李元婴决定跟襄城宫一样对外开放; 每天接纳一些人过来游玩。当然; 人数得限定一下; 不能让人把他的葵园糟蹋了!
既然要向外人开放; 让人过来看“龙骨”,李元婴自然得到李二陛下面前过个明路。这不; 他积极地游说李二陛下一起去葵园玩; 只要李二陛下都看过了,就没有什么祥瑞不祥瑞之说了!
李元婴努力给李二陛下数去葵园玩的好处:“现在有不少玉米可以吃,我们看中哪根就让人掰哪根; 当场烤来吃,多棒!还有花生也可以拔了,刚□□的花生生吃都特别鲜甜; 煮熟也好吃!”
李元婴从李二陛下左耳念到李二陛下右耳; 终于把李二陛下说动了; 决定拖家带口去看看李元婴所说的“龙群”。
第二天一早,李元婴早早找齐小伙伴等着李二陛下忙完一起出发。
对这件事,魏征就有话要说了。
主要是李元婴这小子在国子监里读书还挺安分,一从里头出来就能闹出动静来,还总爱把李二陛下怂恿出宫玩。
皇帝出游问题多多; 耽误政务还是其次,安全才是大事!你那葵园还住了许多高昌人,谁知道里头会不会有对大唐把高昌变成安西都护府这件事怀恨在心的人?
魏征堵着李二陛下一行人劝谏一通,大意就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你咋能老听弟弟的怂恿往危险的地方跑?你要是出事,江山社稷怎么办,天下动荡谁负责?
李二陛下听得一阵头疼,觉得这趟大约是去不成了。
李元婴带着一串小萝卜头跟在李二陛下后头听魏征喷人,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也在被喷之列。
见李二陛下靠不住,葵园之行马上要泡汤,李元婴马上捋起袖子自己上场:“老魏你这么说就不对了,安西都护府已经是大唐的一部分,曾经的高昌人如今都是我们大唐的百姓,你又不认得他们,怎么能凭空猜测人家心怀怨愤?如果在天子脚下都能说是‘危墙’,那世上还有什么地方是皇兄能去的?”
魏征被李元婴噎了一下。
李元婴还继续噎他:“皇兄自登基以来勤勉为政,时刻想着的都是怎么把天下治理好,让百姓安居乐业,你却说皇兄长安边上的地方都不能去,那岂不是说皇兄连长安城都管不好?”
魏征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
他后悔了,后悔曾经教这小子《礼记》,教顺嘴了还传授他一些辩论经验。这下好了,教会徒弟逼死师父!
李二陛下见魏征脸都青了,心里乐得很。魏征劝谏起来一套一套的,他从来只能听着,不能分辨,李元婴不一样,李元婴可不是朝堂中人,他反驳起魏征来简直一点都不留情。
看魏征被堵得无话可说,李二陛下哈哈一笑,大方地邀请道:“魏卿你也一同去吧。”
魏征能说什么,魏征只能跟着加入出行队伍。
有魏征在,李元婴又堂而皇之地说想去接上魏姝兄妹俩。
魏征臭着脸答应。
一行人绕了个路把该接的人都接上,浩浩荡荡地出了城。
到葵园后,魏姝才逮着空问李元婴:“我祖父他脸色怎么那么难看?”
李元婴便把自己堵魏征的话给魏姝说了一遍,说她祖父可能是辨输了心情不好,这些大人就是好面子,说不赢人就不高兴。两个人嘀咕完,再往魏征那边看去,李元婴成功发现魏征脸色比刚才又黑了一重。
李元婴在心里感慨,这老魏真是喜怒无常啊!
李元婴决定小人不计大人过,热情地带他们去看龙骨化石。
穿过连片叶子已经开始泛黄的玉米田,绕过爬满葡萄藤的葡萄园,前头便是一条绿莹莹的河。河的对岸屋宅鳞次栉比地相依而建,最前头有个巨大水车,正源源不断地把水流输送到每一户人家的后院。
短短一两年,每家宅院都已经带上浓浓的生活气息,屋外挂着今年丰收的玉米,有的还带着籽粒,有的已经只剩下梗,但是瞧着都很喜庆。远远看去,每家由篱笆围成的院子内都晾着大大小小的衣物,虽不是什么绫罗绸缎,可也能看出所有人生活还挺富足,至少全家老小都置办了应季的衣裳。
再走近一些,远远能听到咯咯咯的鸡叫声,可能是葵园的佃户们散养的。李二陛下喜欢斗鸡,远远听着母鸡叫,挺想去看看有没有骁勇善战的公鸡可以捞一只回去。
可惜李二陛下转念一下,魏征是一起来的,没戏了!
李二陛下只能遗憾地问李元婴:“龙骨在哪里?”
李元婴指着水车方向。
石头还没见着,一个跟巨轮水车差不多高的木制模型先映入所有人眼帘。那“龙”比人高好几倍,脖子长,身躯庞大,正弯下脑袋做喝水状,虽说只做出了骨架,乍一看还挺像样!
李元婴还说:“本来我想叫人照着这副龙骨本来的大小弄的,可是那么高搭起来太危险,所以只能做现在这么大的。”
对于跟着过来的一群小萝卜头来说,这木制模型已经够大了,他们不能想象更大的“龙”到底有多大。
李小圆球和李象一左一右地跟在李元婴身边,另一只手又一人被一个姑姑牵着,齐齐迈开小短腿往龙骨模型那边走。等到了龙骨模型,每个人都扬起小脑袋看向那头“龙”俯下来的大脑袋。
李小圆球惊叹:“哇,好大。”
李象也说:“它的嘴巴好像能塞下好几个人!”
李元婴客观地评价:“可以塞下好几个你,但是塞不下好几个小圆球。”
李二陛下在后头抬手拍李元婴脑袋。
人家李小圆球招你惹你了?总说人家长得圆!
李小圆球一点都不觉得他家幺幺在埋汰他,还觉得挺骄傲的,挺着小胸脯说道:“塞不下!”
李象比划过自己和李小圆球的体型,不得不点头承认:“确实塞不下。”
李元婴转过头得意地朝李二陛下笑。
李二陛下懒得理他了。
恐龙化石就摆在木制模型不远处的开阔空地上。整副恐龙骸骨拼起来之后占了十几平米的地方,这还是董小乙命人把一些不带龙骨的边边角角裁掉的结果,要不然简直得把一小座山搬过来!
由于年岁久远,这副骸骨还是丢失了几块,好在缺的部分正好有对称面,扫描进万界图书馆之后系统可以轻松把它补全。
没错,系统久违地给李元婴发放了一个任务:尽量收集齐这副恐龙骸骨。
董小乙命人把能找到的化石都搬回来之后,李元婴跑了葵园一趟,把这块化石扫描进万界图书馆里,又引来了久违的积分狂涨。没办法,化石这种东西是没一块少一块,再不可能凭空弄出来的,而大唐又是万界图书馆目前所能连接到最早的时代,哪怕前头有过“造假风波”,闻讯而来的专家学者还是数不胜数——他们可是专业的,化石真假他们难道还不能辨别吗?
最终李元婴顺利完成任务,得到了相应的恐龙模型图纸。
正因为有了这份图纸,李元婴才琢磨着吸引点人来葵园看“龙骨”。
来都来了,不得买点东西吗?到时他让葵园这边的木匠做些小模型卖给他们,人手一条龙,又能看又能玩,多棒!还有什么玉米花生葵瓜子,也能叫来游玩的客人们尝个鲜,毕竟李二陛下已经培育够足够多的种子往外种了,他再不能三颗三颗卖种子了!
李元婴对葵园接下来的发展计划信心满满,一点都不操心。他兴致勃勃地带着一群小萝卜头围到庞大的“龙骨”面前,给他们指出哪边是脑袋、哪边是尾巴,大致有多长多大!
一群小萝卜头听得哇哇直叫,只恨自己看不到它活着的样子。
哪怕是李二陛下,看到这样的庞然大物心中也十分震动。
李元婴带着李象他们看了一会,扭头和李二陛下讨论起来:“皇兄你觉得这样的大家伙为什么会消失啊?”
所有人都没见过这样的生物,自然无从探知它们为什么会消失。李二陛下绝对不会承认自己对这东西一无所知,他沉吟片刻,说出自己的看法:“有时候体型大也不一定很厉害,大象体格这么大,还不是要听人驱使或者被人杀掉取象牙?”
李元婴觉得李二陛下说得有道理,点头赞同:“对,它们长这么大,要是遇到对头,想躲都没地方躲!”
好奇的问题有了答案,甭管对不对,李元婴都不去纠结了,欢快地带着小萝卜头们到处玩耍。
半天下来,魏征担心的意外自然没有发生。回去的路上李元婴还凑到魏征身边说:“您看,什么事都没有对吧?皇兄也是人,怎么能老闷在宫中?换了您自己,您肯定也不高兴天天呆在一个地方的。古人都说,我们要以己度人,以心度心,以情度情!”
这话还是汉时韩婴所说的,原话是“圣人何以不可欺也曰:圣人以己度人者也,以心度心,以情度情,以类度类,古今一也。”
魏征总觉得好好的话被李元婴这么一用,听着就很不对味!
李二陛下前脚从葵园离开,董小乙后脚就紧锣密鼓地开始对外宣传,说葵园接受预约,欢迎大家过来举办聚会,最好是带着一家老小过来秋游。看过龙骨吗?没看过就对了,来葵园玩耍吧!不仅可以看到独一无二的龙骨,还可以把小龙模型带回家!圣人亲自来看过的,绝对没有犯禁嫌疑,老少咸宜,童叟无欺,恭候诸位驾临!
作者有话要说:
系统: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是一篇系统文。
二更√
今天的甜甜春更新如此之早!
字数如此之多!
难道不值得浇灌……【自动消音】
趁着在强推!再继续打广告!同类型接档文有《嬉闹三国》和《盘秦》,大家可以戳进甜甜春专栏去提前收藏!文案前面放过了,就不放了!晋江app有bug,直接点章节页面的“本文作者专栏”进不去专栏哦,要回到文案页面才能点进去!大家多戳一下!点进去还可以顺便收藏一下作者!一举两得!多么完美!(喂)
115、第 115 章
李元婴敢公然卖龙骨模型; 董小乙可不敢; 他对外宣称这是“恐龙”; 名字也是李元婴给的,李元婴解释说“恐怕是龙吧; 简称恐龙”。是不是龙不要紧; 要紧的是这大家伙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