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天,李二陛下突然想起自己的弟弟们,就和旁边的人感慨了一段话:“朕历观前代拨乱创业之主,生长民间,皆识达情伪,罕至于败亡。逮乎继世守文之君,生而富贵,不知疾苦,动至夷灭。朕少小以来,经营多难,备知天下之事,犹恐有所不逮。至于荆王诸弟,生自深宫,识不及远,安能念此哉?朕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绩之辛苦,诸弟何能学朕乎?”
意思大概是,我年轻走南闯北啥都见识过,弟弟生在深宫见识短浅,哪里能和我比呢?
于是李二陛下就派一堆能干的人去辅佐弟弟们治理封地!
出自《贞观政要》,总感觉里头有些段子把李二陛下的不要脸体现得活灵活现!(不,那不是段子)
136、第 136 章
李元婴不知道朝会上因为他撕过一场; 他正跟着阎立德去考察太和宫。太和宫背靠终南山; 有山涧自山中潺潺而出; 早间云蒸霞蔚,好不漂亮。到日上中天; 山腰仍别着一根缥缈云带; 景色着实养眼。
阎立德于建筑设计上是老行家了; 在太和宫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倒不算什么难题; 所以他集中力量完成李元婴要求的高楼:楼必须高; 必须大,必须能一览太和宫全貌。要达成这个标准; 能选的建楼位置其实不多!
阎立德忙活了几天; 把选址敲定下来,又按照李元婴的要求绘制草图。
李元婴看了草图,跟着阎立德一起跑选址上眺望一番; 非常满意,又开始提要求,什么砖头上要画画、檐头上要雕花; 不拘花多少钱; 反正给弄上就好!
阎立德皱着眉说:“那样的话; 花费可就大了。”
李元婴道:“只这一栋楼弄,其他的慢慢再说,花费应该大不到哪里去。回头我去工部借点工匠,让手艺最好的人过来给鄠县的工匠们培训培训,他们能学一门好手艺; 不都说有一技傍身比什么都强吗?他们肯定愿意学的。花样和砖画,我可以交给一些家贫的士子去画,这样他们也能靠自己的双手养家糊口,不至于每天埋头苦读、毫无进项。”
阎立德听李元婴有自己的主意,便不再多言。
李元婴又兴致勃勃地和阎立德说起自己的计划:“我准备把这楼叫‘滕王阁’,是不是很气派!”
阎立德脸皮抽了抽,不知该不该发表自己的意见。
李元婴还觉得这样起名不足以惊吓到阎立德,又扔出另一个更具震撼性的想法:“我准备请鄠县的乡老们吃个饭,让他们回去问问有没有愿意认领其中行宫里头那些亭台楼阁的,若是他们愿意认领,我便把那些亭台楼阁的命名权送给他们,再把他们的家族和姓名标注在匾额旁。当然,名字起得不好,就是有钱我也不许他们认领的!”
阎立德都听呆了。
还能这么修行宫的吗?
他只花一栋楼的钱做个示范,余下的亭台楼阁全交给别人去翻修,那些人不上套还好,若是上套了,不得比照着李元婴的滕王阁来修?要是翻修的成果和滕王阁对比起来过于寒酸,那不仅没讨着好,还会让人觉得你压根没有用心!
李元婴见阎立德呆若木鸡,不由问:“怎么?我这想法不可行吗?”他哼了一声,“皇兄每天日理万机,忙得连轴转,他们难道连帮忙修栋楼都不愿意吗?皇兄真是白为他们操那么多心了!”
阎立德道:“没有的事,他们当然不会不愿意。既然如此,我也捐一栋楼好了。”
李元婴顿时喜笑颜开,很仗义地说道:“这怎么好意思?你每天跑来跑去已经出了力,断没有再叫你出钱的道理!大阎你放心,我会在滕王阁前立个碑,叫人好好写篇文章纪念你的功劳!”
阎立德也不知该感动还是该哭。看来这桩逼捐行宫的事儿他是抽不了身的了,只能看看李元婴是不是真有那心想事成、逢凶化吉的本领!
李元婴说干就干,正巧赶上丰泰楼分号在鄠县开业,李元婴便按照县里的规矩将各乡乡老、县中长者全请来吃酒,由于一次性请的人多,丰泰楼里里外外楼上楼下全摆得满满当当。
称心也过来了,这段时间丰泰楼在筹备鄠县分号,称心也在准备适合的节目当是开业献礼。李元婴还在音乐班子里看到个有点眼熟的少女,正回想着在哪里见过,那少女已经娉娉袅袅地朝他走来,十分得体地朝他行了一礼:“见过殿下。”
李元婴想起来了,这不是苏七娘吗?李元婴朝苏七娘笑了笑,问道:“在丰泰楼做事可还快活?”
苏七娘抿唇一笑,色若春花:“很快活。”她本就是个心气高的,自得了自由身更是想把控住自己的人生。苏大郎一家对她极好,但那种生活不是她想要的,她曾试着去接受、去适应,但最终还是想要更广阔的天地。苏七娘给了李元婴一个迟来的祝贺,“听说殿下定亲了,恭喜殿下。”
虽然得了媳妇几个月了,有人提起来李元婴还是很乐呵:“谢了谢了,等我成亲一定请你们来吃酒。”
苏七娘见过李元婴后便去和称心他们一起核对今天的节目单,李元婴也径自去寻魏姝她们问问还有没有需要准备的。到底是这么多人的宴会,不管是治安还是位次都要悉心安排,趁着武媚她们都在忙活,李元婴溜达到魏姝身边问她累不累,名单那么长,写起来手酸不酸,要不要他给揉揉!
魏姝道:“没个正经!”
李元婴理直气壮:“对我王妃,我要什么正经啊!”他说完了,又和魏姝说起见到苏七娘的事。他和苏七娘见面的次数不多,头回见面魏姝也是在场的,所以他说起来很是坦然。
魏姝听了问他:“她是不是更好看了?”
李元婴一听,他姝妹妹这话酸酸的啊。李元婴笑嘻嘻地道:“对,她更好看了,那眼睛啊,又黑又亮的!”
他话刚说完,手心就被魏姝轻轻掐了一下。
李元婴心道,他姝妹妹也就舍得轻轻掐这么一下!
他美滋滋地哄魏姝:“我骗你的,我都没仔细看。我可是有王妃的人,才不会看别人长得好不好看。从小到大,我就没看过不好看的人,有什么稀罕的!”
魏姝还只是个小女孩儿,没那么多弯弯绕绕的心思,听李元婴这么说便不在意了,还自我反省起来:“我不该拿人家说事。”他们两个人私底下说说没什么,要是传了出去岂不是会影响别人的声誉?
李元婴可不会想这么多,他还遗憾魏姝只酸那么一下下,应该多酸一会儿,他喜欢看!他姝妹妹酸起来都这么可爱!
李元婴和魏姝凑一起说了会话,便拉着魏姝出去面见各乡乡老。
眼下天下安定,不是乱世那种朝不保夕的年岁,所以各家小娘子抛头露面的少,瞧见李元婴带着个小娘子出来,众人都有些吃惊。只是李元婴态度太过自然,各乡乡老又都晓得县衙里现在有四个管着要紧事务的“娘子军”,所以很快接受了这不符合他们过往认知的事实。
称心他们准备的开场演出很精彩,看得一干年岁已高的乡老们都来了精神,摇头晃脑的摇头晃脑,跟着打拍子的跟着打拍子,个个都觉得这位滕王殿下果然名不虚传,瞧瞧这气派,瞧瞧这歌舞,哪样是他们平时能见识的?
很快地,一干乡老就发现不仅歌舞是他们没见识过的,更千年难得一见的是李元婴的脸皮。
李元婴待场子热起来了,便亲自上台发表讲话,先说他头一次到太和宫的痛惜之情,说恨自己生得晚,未能在自己耶耶身边多尽孝几年,如今一看,有的人连行宫的瓦片都偷走了,想重游他耶耶曾经去过的地方缅怀一番都不行。这是一个民风淳朴之地该有的风气吗?不该啊!都怪那些个坏蛋败坏我们鄠县的风气!
为了不让别人看低了我们鄠县,我们必须做点什么才行!李元婴表示自己冥思苦想,想出一个主意,他准备在太和宫中修一栋楼,名为滕王阁。滕王阁落成之后他将会邀请陛下过来登楼揽胜!
接着就是重头戏了,大伙想看到陛下吗?想在陛下心里留下好印象吗?想让陛下记住自己的名字、自己的家族吗?机会来了!你们只需要出点钱挑其中一些亭台楼阁修缮一番,到时候给这些地方重新命个名、挂个匾额,你的名字就能写到匾额边上!当然,起的名字要好听,不好听的不要;出钱出人要诚心,勉强的不要。
到时候统计出名单,统一做匾额,统一由李二陛下在滕王阁上主持挂牌,天底下谁能有这样的荣耀呢?没有的!心动不心动?心动就赶紧行动起来吧!
李元婴讲完,一干乡老鸦雀无声。
李元婴也不尴尬,笑眯眯地站在那等着众人回神。这时候混在人群里的托儿就起用处,不知谁先起的头,只听几声喝彩响起,各处便响起啪啪啪的掌声。气氛顿时热络起来,众人齐齐称赞殿下英明,竟能想出这样的好主意!
这种事也只有李元婴能许诺,要知道李二陛下可不是你想请来就能请来的,天底下大概只有李元婴敢夸这样的海口。李元婴都开口了,而且还说是为了给鄠县的豪强富户们着想,不这样干,可能鄠县父恶名在外!他没有逼迫大家的意思,单纯是为鄠县的好名声操碎了心!
到场的乡老们能说什么?他们只能表示自己一定会把这个意思转达给拿得出钱来的人。
李元婴听了很高兴,又给大伙说起自己的滕王阁准备建多大、建多高,并着重强调梁上要雕什么花、壁上要画什么画。然后李元婴还点了几家已经通过气的人,比如说殷家!
李元婴笑眯眯地说殷家也准备照这个标准还来搞,大家要是有难处不必勉强,把机会留给不觉得为难的人!
现在众人不觉得李元婴年纪小、长得过于可爱了,这哪是什么小王爷,简直是索债阎罗!那殷家也真够怂,自己家的隐田隐户被人搞了,现在还得笑呵呵地响应这位小王爷牵头的行宫改造计划!
李元婴当然知道不能只索取不付出,他见众乡老一副饭都吃不香的模样,便给他们留了个好处:“我近来得了一批瓜种,据说能长大比人的脑袋还大,里头的瓢红艳艳的,鲜甜又多汁,暂且还不知道到底是不是真的。劳烦诸位传话时再补上这桩事:等我把它们种出来了,会开一个赏瓜宴请出资修行宫的人来尝个鲜,到时优先给大家分些种子回去种。都说物以稀为贵,这瓜短时间内别家不会有,我觉得兴许也算是个稀罕物。”
众乡老听李元婴这么说,顿时又精神起来。
这位殿下可真是明白人,若是能搭上他的线,以后稀罕的东西还能少吗?要知道李元婴可是大方地培养了好几批种葡萄的人,把自己庄子上独有的种葡萄秘诀白白教给了鄠县百姓!对底下的百姓尚且如此大方,要是他们办好这桩事、与李元婴打好关系,往后李元婴有好事时难道会撇下他们?
远的不说,就说李元婴说的这种又大又圆的新鲜瓜果就是个香饽饽!若是独独鄠县有,别的地方都没有,李元婴再把它往御前一送,慕名而来的人就多了!
最重要的是,这事确实也能在李二陛下面前露个脸、讨个好啊!
思及此,所有人都情真意切地表示自己回去一定力劝乡里的人出资修行宫,要是有不肖子孙不愿出钱,看他们不打死他!
作者有话要说:
小王爷:千钧一发!!!!
137、第 137 章
按照地理位置来算; 太和宫不能算在鄠县境内; 也不能算在万年县境内; 它坐落于终南山脚,与长安遥遥对望; 有南北对峙的势。从鄠县县衙出发去太和宫; 跟长安城出发去太和宫的距离差不离; 不过这不影响李元婴打它的主意。
来都来了; 不如骑马到鄠县走走; 摘点葡萄,尝个西瓜; 不挺好吗?李元婴搞完动员; 对鄠县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兴致勃勃地拉着魏姝去看瓜。不想这个时候消失许久的系统却给他泼了个冷水,告诉他这瓜可能不会太甜; 也不会太红。
李元婴瞅着那没过几天就长得比拳头大,有点纳闷。不是说又大又甜又多汁吗?怎么就不甜了?怎么还不红了?系统给他介绍了一下这瓜的情况,这瓜因为是从西边传入的; 所以后来叫西瓜; 虽然经过一代代人工选育; 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比方说这个时代可能也有玉米,但是玉米粒可能又瘪又小,和普通野草没什么区别。
李元婴又问系统人工选育是怎么个选法。
系统给他介绍了一番,最普通的人工选育当然是每代挑好的留种; 你想要粒大的就挑粒大的,你想要汁多的就挑汁多的,你想要瓢红的就挑瓢红的;还有常见的嫁接之法,把一种果树的枝条嫁接到另一种果树上,比如说一种果子好吃但不易成活或者生长奇慢、容易害病,一种果子不好吃但生得健壮,那就可以把前者的枝条嫁接到后者上面,让它抗寒抗病;到后来,还出现了杂交之法,想法子把这株花的花粉人工授粉到另一株花上面,得出更多可供挑选的品种;再往后,甚至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随意地改造动植物。
至于怎么改造法,由于那些技术都离这个时代太遥远,系统并没有继续透露。
不过这已经足够了,李元婴琢磨了一下,把系统所讲的东西抄录抄录,叫人拿去给董小乙摸索着试试。李元婴还和系统打商量:“不是说搞研究都要有对照组吗?你给我弄点你说的又大又红的西瓜种子,我种些出来给他们比对着选育,好叫他们有个方向。”
系统听着觉得这话挺在理,实验可不就得有对照吗?既然玉米花生都弄来了,也不差西瓜一样,正巧上回恐龙化石的奖励它还没发,系统便给李元婴开了个兑换通道,让他自由兑换西瓜种子,甚至还能选品种。
李元婴看得眼花缭乱,对未来人的生活很是艳羡:“他们吃都能吃出这么多门道来啊!”光是西瓜就有有籽的、无籽的,瓢红的、瓢黄的,还有皮花的、皮黄的、皮绿的。再看看吃法,那也是榨汁匙挖两相宜,冰冻酿酒都可以!还有人闲得用西瓜来雕花!
因为暂时只能选一个品种,李元婴看了一圈,最后还是舍弃了没籽的,选了个有籽且皮薄汁多的兑换了一批,总要让董小乙那边能自己种出种子来,要不然总叫他自己兑换多费劲。他换出一批种子,叫来戴亭让他把种子拿去给董小乙,叫董小乙好生伺候,若是天气不对就挪进暖房养着,总之得把它给种出来。
戴亭看了眼,李元婴给的显然也是西瓜种子,只是长得有微小的不同。他点点头,没有多问。他现在有的自由、他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李元婴给的,李元婴好,他就好;李元婴遭难,他也讨不了好去。所以他永远不会质疑李元婴的话,更不会出卖李元婴的任何事,包括这些来历不明的东西。
戴亭领命而去,李元婴也没再多想,能动员的人都动员起来了,剩下的就看看大伙能不能一起发力。事实证明李元婴抛出的饵还是很香的,鄠县这地方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家底殷实的人还真不少。李元婴过来没几天就把县衙撸个底朝天,还把殷家的隐田隐户刮个干净,许多人都觉得这位小王爷不好惹,谁知道要是结果让他不满意他会不会故技重施?
很多人都抱着这样的心思捏着鼻子认了。
结果他们准备勉为其难地认个亭子阁子什么的,到了地方才发现小的建筑全被认领了,而且几乎都不是鄠县人认领的,而是邻县路过的商贾们认领的。这些外来的商贾得了消息,本着问一问的原则看看能不能凑自己一份,结果还真可以,县衙那边说,虽然是为了给鄠县人一个机会,但是大伙有这个心也不能不接纳,所以只能分他们一些小建筑,大头还是得留给鄠县人!
得了,这些他们要是不认领个大家伙,岂不是要说他们没这份心?!
偏那些个外地来的商贾还围在县衙前不走,纷纷表示要是鄠县人出不起钱,全给他们认领好了,他们不差这个钱。
是可忍孰不可忍!
真叫这些外乡人出了大头,他们往后在乡里面前怎么抬得起头?而且有人来抢了,他们才发现这确实是桩大好事,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所以前来登记认领亭台楼阁的仆从又匆匆回去请示家中意见,最终各家主事都亲自过来了,这次他们也不拘楼大楼小,先下手抢了再说,要不然等会他们可能抢不着了!
李元婴悄悄领着阎立德过来看各家争先认领的画面,怂恿阎立德画一幅画送回京去,让他皇兄知晓鄠县百姓的拳拳爱君之情。
阎立德坚定拒绝。
李元婴没法子,只能亲自操刀画了一幅《万民爱君图》,连着自己的请示折子送到长安去,和李二陛下夸赞起鄠县百姓一心向君的美好品质。这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