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南朝下定决心抗战的话,轻兵冒进的后果就会显现出来,我朝大军会很危险,请皇上要早做准备。”
    郭夫人嗔道:“这都什么时间了,你还牵挂着国事。忠和,不要想太多,把药喝了,把身子养好,有的是时间给皇上出谋划策。”
    郭侃惨然一笑,道:“夫人,不用费心了,我的病我知道,不是药石所能治的。要治我的病,只有一个法子。”郭夫人忙问道:“忠和,什么法子?你快说,就是再难的法子,也有办法的。”
    “没用的,没用的,那是不可能出现的。”郭侃婉拒,接着往下说道:“夫人,你不要打断我的话。我这是先公后私,说完了公事,再说点私事。我们夫妻一场,这么多年,夫人贤德,能娶到夫人这样贤慧的女子为妻是我郭侃前世修来的福份,我很满足。我没有其他的想法,只求夫人每年来给我上一次香,让我在阴世间每年见你一次也就心满意足了。”
    郭夫人嗔道:“看你,尽瞎说,老说不吉利的话。这不是好好的嘛,说也给你说坏了。”
    郭侃咳嗽不已,好不容易停下来道:“我自己的病我自己知道,这不是瞎说,我的天年快尽了,你不用伤心的。我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南征的事,要是能亲眼看见,就好了。”
    郭夫人还没有说话,一个男子看上去四十上下,相貌堂堂,身高八尺,身材极是魁伟,威武不凡,臃容华贵之中带有一股帝王霸气,身着衮龙皇袍,正是忽必烈,大步进来,道:“忠和,忠和,你不能离朕而去。”
    郭夫人忙施礼道:“参见皇上。”
    忽必烈还了半礼道:“夫人请免礼。”他对郭侃极是赏识,两人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亦君亦臣,亦师亦友,只受了郭夫人的半礼。
    忽必烈坐到床边,把郭侃的头靠在怀里,看着一脸病容的郭侃,虎目中蕴含着泪花,道:“忠和,忠和,你一定要坚持住。朕已经派人去中东请医热病的名医,不日就会到京师。”按住就要起来行礼的郭侃道:“忠和,好好躺着。”
    “皇上,请恕臣有病在身,不能给你行礼了。皇上隆恩,臣无以为报,最后为皇上决一次疑虑。”郭侃喘息着道:“皇上,南征之事还顺利吗?”
    郭夫人知道君臣两人又要谈论国事了,识趣地退了出去。
    “顺利,非常顺利。”忽必烈想也没有想,道:“有忠和创议,伯颜实施,南朝**无能,只要天兵一到,立时殄灭。”
    “皇上,君无戏言呐,皇上可不能说假话。”郭侃意有所指地道。
    忽必烈浓眉一轩,道:“忠和说得是,君无戏言嘛,朕怎么能说假话?朕说的是真话,你不要多想。”
    郭侃呵呵一笑,道:“皇上明明说的是假话,不要以为臣病中不识君。皇上,是不是南征遇到麻烦了?”
    忽必烈仍是不承认,道:“哪有的事,哪有的事。南征一直很顺利,连象样的抵抗都没有遇到,忠和你是知道的。拿下临安也就是最近几天的事。”
    “皇上,你还真的点曹操嘴硬的风格啊。”郭侃看着忽必烈道:“皇上的双眉微锁,这明明是南征不顺,有事要臣决,却不想让臣为此分心故意如此。臣大胆臆断,伯颜大军到了临安城下,却遇到了顽强的抵抗,战事不顺,打得很不好。皇上,是不是这样?”
    “神人就是神人!”忽必烈在心里赞叹不已,他的雄材大略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很得后人称赞,哪会那么容易承认,继续演戏道:“伯颜之才你是知道的,能征善战,一点小麻烦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你是带惯兵的,你知道战争中遇到点小麻烦是很正常的。”
    郭侃呵呵一笑,道:“皇上,看你还能嘴硬到什么时间?在敌人的都城下遇到的麻烦往往是大麻烦,尤其是南朝,一旦临安久攻不下,勤王之师赶到,后果会非常不妙。”
    “忠和,你可错了,这次你失算了。”忽必烈笑言,道:“扬州的李庭芝给阿术拖住了,四川的张钰也给我们拖住了,就算他们想勤王也没有兵力,也无能为力。”
    “不好。”郭侃一下撑起来,看着忽必烈道:“皇上,阿术在扬州吃了败仗?”
    “哪有……神人就是神人!”忽必烈本想继续撒谎,看见郭侃眼里闪着智慧的光芒,知道郭侃已经推测出来了,想瞒也瞒不了,才改口为赞叹。好奇地问道:“忠和,你是怎么知道的?”郭侃自从卧病以来,和外界失去了联系,居然知道他刚刚从战报上知道的事情,雄材大略的忽必烈也不得不惊奇。
第二十九章 新的威胁(下)(1)
    “这并不难猜。”郭侃喘口气,道:“皇上雄材大略,就算临安有挫折,也不至于让皇上眉头深锁。皇上眉头锁得这么紧,在扬州之外还有不顺的事?不会淮西又出状况了?”
    忽必烈赞叹不已,道:“忠和就是忠和,料事无有不中。”把郭侃扶起,拉过被子捂好,道:“淮西之地本来已经准备投降我朝了,可是给张世杰赶到,稳定了局势不说,还给他轻兵疾行,千里驰援解了扬州之围。”
    郭侃并没有马上说话,沉思了一下,道:“淮东淮西已经连成一片了,成了犄角之势,可以相互呼应。李庭芝与张世杰联手的话,阿术的麻烦很大,皇上应该马上派援军增援阿术。淮东淮西一时难以攻下,也就不用急着攻下,派出一支军队骚扰牵制住就行了,这任务就由史天泽去执行最好。”
    忽必烈无奈地摇头道:“史天泽折损了好几万军队,连高邮都丢了,我们贮存在那里的粮食武器全没了。他要不是跑得快,都成了别人的俘虏了。”
    “有这等事?”郭侃有点难以置信,又撑起了一点,半躺半卧着道:“张世杰和李庭芝不日就要西进,直去蕲黄之地,想切断伯颜的补给基地。这不用怕,可以要阿术去郢汉间就行了。”
    忽必烈击掌赞道:“英雄所见皆同。阿术已经去了郢汉间。”
    “那就好,那就好。”郭侃赞同,思索着道:“皇上,江南是不是也出了麻烦?”
    忽必烈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忠和为什么这样想呢?”
    “这道理很简单。按照常理,我朝大军兵临临安城下,南朝应该收拢兵力勤王保住临安,若是临安不保,可以向南退却,福州广州都是很好的战略退却的依托,有兵有粮有银子,还可以一战。现在的情形与此相反,南朝不仅没有收缩战线,反而把战线扩大了,这就成了一盘大棋,策划这盘棋的人是个很厉害的人物,断不会不在江南这种重要的地方下上几手。”郭侃分析着说。
    忽必烈一下站起来,道:“忠和虽在病中,却明见万里,南方战事犹如亲见。江南之地麻烦很大,临安五百里方圆范围的老百姓给撤走了不说,还有不少老百姓拿起武器反抗,骚扰破坏伯颜的交通线,袭击他的后方。这势头要是不镇压下去的话,会越演越烈,终究不可收拾。”看了一眼郭侃,道:“这都是我给伯颜下的旨,要他收拾江南民心造成的。要是这事再这么发展下去,我也只好狠下心做极不愿意的事。”
    在伯颜大军出征时,忽必烈给伯颜严旨,就是要他约束众军,不得烧杀掳掠,更不得屠城,为的是收买江南民心。现在,江南老百姓在柳河子的组织下拿起武器开始反抗了,动静是越来越大,忽必烈是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他说的极不愿意做的事就是回到过去的老路上去,进行屠杀。
    “皇上,不可,万万不可。”郭侃忙道:“要是那样的话,我们的努力都将白费。”
    忽必烈问计:“忠和有什么妙策?”
    “臣以为,目前最重要的还是拿下临安。临安是南朝的政治中心,拿下了临安,也就失去了政治中心,那么抵抗将不复存在。”郭侃话锋一转,道:“皇上,可曾查明这一切是谁策划的?”
    “朕也想知道。”忽必烈双手一摊,道:“朕也惊奇,南朝什么时间出了这么一位了不起的人才?以前没有听说过,偏偏在临安快拿下的时候出来作梗,真让人头疼。忠和,你认为会不会是文天祥?”文天祥是南宋有名的名臣,才气不凡,忽必烈才以为是他。
    郭侃想都没想就否认了,道:“不会。履善才气不错,要想策划这盘大棋,他还做不到。能够策划这样的大棋,不仅仅是才气,还要有让赵祺推行的能力。而赵祺昏愦,刚好缺少的就是这种魄力。”
    “朕也是这么想。文天祥不是的话,就只有一个可能了,就是赵祺本人策划的。”忽必烈自我解嘲道:“这也太难以让人相信了吧。”
    宋度宗无能之极,要人相信他策划这一切,真的太难让人相信了。忽必烈当然不会知道,现在的宋度宗早就换人了。
    “皇上,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郭侃充分发挥了他的智慧。
    “特别的事情有是有一件,也不算太特别。在我朝大军推进时,赵祺好象是病了,昏睡了几个月,直到伯颜兵临皋亭山时才醒过来。然后嘛,贾似道就给他杀了,一切都变了。”忽必烈说到这里一下子呆住了,过了一会儿,才道:“是他,肯定是他,就是赵祺。这一切都是赵祺策划的,这也太难以让人相信了。”
    郭侃冲忽必烈微微颔首,意示赞同。
    不能怪忽必烈,一个明明无能之极的皇帝突然变得精明强干,任谁一时之间都难以相信。
    “皇上,我们的麻烦可不止这一点了。”郭侃再撑起一点,靠在床头上。
    一个精明的君主绝对比十个天才的臣子更可怕,原因没有其他的,在于他大权在握,可以更好地推行自己的主张。就算臣子再精明,要想把想法转变成行动,首先就得通过君主这一关,分岐就必然会产生。刘备那样信任诸葛亮,还有意见不合的时候,放弃联吴抗曹的战略为关羽报仇。要是这一切都是宋度宗所为的话,后果就太可怕了。
    忽必烈没有说话,微微颔首。
    郭侃看着忽必烈,道:“皇上,能不能具体说说?”
    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一条规律:再高的智慧也不可能推测到具体的细节。郭侃虽然拥有无上智慧,也不可能推测出伯颜在临安兵败的具体细节,更不用说还有好多东西是来自千年以后的现代社会,不要说郭侃,就是神仙恐怕也猜不到。
    忽必烈踱着圈子,道:“伯颜大军受挫的原因主要是南朝使用了先进的新式武器,我朝赖以作战的骑兵成了活靶子。一种是钢弩,一次可以发射十支箭矢,而且装填时间极短,射程远,穿透力极强,就是板甲都会给射穿。”
    “不难对付。一是用散兵队形突进,二是利用我朝骑兵的快速冲刺能力冲进身去近战,钢弩不仅发挥不了威力,还会给我们摧毁。”郭侃不愧是军事大家,一语切中要害。钢弩的火力是猛,就是有点笨重,一架五十六斤,移动不方便,最怕的就是游斗。
第二十九章 新的威胁(下)(2)
    忽必烈击掌赞道:“忠和所言极是,伯颜也是这样处理的,已经给他摧毁了不少。钢弩还不是最可怕的武器,可怕的是南朝把火yao打成包,外面包以石子,再捆扎起来,在我们骑兵阵里爆炸,一炸一大片,伤亡惨重。第一次会战,就损失了两万多骑兵。”
    “这是个好主意。”郭侃一下坐起来,赞叹不已。
    忽必烈说得正入神,没有发现郭侃的变化,接着道:“我们的骑兵都是轻骑兵,在密如雨点的打击面前成了活靶子,根本就没有逃生的可能。”
    郭侃稍一凝思道:“这倒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这问题要是不解决的话,我朝骑兵优势将不复存在。”心里想的是:“怪不得皇上如此焦虑,原来遇到这等棘手的事情了。”
    蒙古是以骑兵起家的,正是依靠骑兵的优势才建立了庞大的帝国,可以说骑兵是蒙古立国的根本,现在这个根本受到威胁了,问题是非常严重。
    “正是。”忽必烈不无忧心地道:“忠和可有良谋?”
    郭侃沉思了一下,道:“有了。可以组建我们的重骑兵,给马覆上厚甲,遮住背部头部,人就穿上重甲,如此一来,马腿仍是软肋,但是被攻击的部位少了许多,损失会减少很多。”
    郭侃真不愧为神人之称,一转眼功夫就想到了应对之策。
    “这办法不错。”忽必烈很是赞同,道:“如此一来,我朝骑兵的作战方式就要改变了。”
    郭侃发表自己的看法:“改变也是局部的,不是全部。臣以为,可以组建一部分重骑兵,再装备丈多长的骑枪,冲刺能力非常的可怕,特别适合于冲击敌人的坚固阵势。臣一直认为,我朝的轻骑兵轻便灵活,利于野战,机动性强,利于长途奔袭。一旦遇到敌人的坚固阵势,就缺少冲击敌阵的有力武器,只能边打边撤,利用骑射优势在运动中消耗敌人。
    “拔都元帅西征时就曾遇到敌人环结车阵阻挡我朝大军的事情,拔都元帅充分利我朝骑兵的机动性抄袭敌人的后方,占领敌人的重镇,迫使敌人投降。这虽是经典战例,也有迫于无奈的成份在里面。要是我们有重骑兵,可以冲乱敌人阵势的话,臣以为拔都元帅就不会选择迂回战术,会选择正面突阵。”
    (按:我个人认为,蒙古的第二次西征,也就是拔都西征采取的大迂回战术很多,这和蒙古缺少冲阵的利器有很大的关系。拔都西征时,蒙古骑兵是轻骑兵,非常不适合与有坚固阵势的敌人正面作战,拔都采取迂回战术也就成了必然。这仅仅是我个人的观点,或许不对,还请读者原谅。)
    “精辟!”忽必烈赞赏之极,道:“对于这一点,朕也有同感。我们太倚赖于轻骑兵了,没有重骑兵是不行的。我们就借这机会打造我们的重骑兵,有了重骑兵这把利器,我们就不用再害怕敌人厚重稳固的阵势了。”
    “皇上,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先组建一支重骑兵,派去江南,与伯颜在临安会合,全力拿下临安。”郭侃充分发挥了他的才智,道:“重骑兵的组建就在襄汉之间进行。一来襄汉之间可以作为出发基地,免去了由北而南调动的麻烦,节省了时间体力。二来,襄汉之间是汉地,是我朝科技发达的地区,制作厚甲方便。”
    (按:要是有人问蒙古人真正的软肋是什么?我个人认为蒙古人并不缺乏武勇精神,他们真正的软肋不是其他,而是没有高度发达的文明支撑的发达科技,这才是蒙古人衰落的真正的原因,至少在中国部分是如此。在元末农民战争中,汉人使用了很多火器,蒙古人就失去了原先的优势。
    这正如一个学者所说的那样,是先进的武器使可怕的游牧民族没落的。)
    蒙古人没有先进的科技,军备只好在拥有先进的汉地来制造了。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宋朝的科技高度发达,就是在军事上一蹋糊涂,让人感到气闷。襄汉之地先给金国抢占,后又落入蒙古人之手,成了蒙古大军南下的跳板,成了战略基地。
    忽必烈深表赞同道:“朕也是这样想的。忠和还不知道,大马士革刀已经不能再称为利器了,南朝有一支身穿黑色盔甲的军队手里的马刀每一把都是宝刀,可以一刀砍断大马士革刀。伯颜在攻打内城的第一波攻势就是给这支黑色军队阻止的,花鲁赤给人一刀劈成两段,鹰骑死伤惨重。”
    郭侃惊呼一声:“花鲁赤!”花鲁赤跟随他西征,是他手中的尖刀,是他的爱将,两人之间的交情相当深厚,乍闻花鲁赤的死讯,郭侃五内俱焚,嘴一张吐出一大口鲜血。在忽必烈的惊呼声中,黑色的血块一块接一块地吐出来,吐了一床都是。
    郭夫人闻声赶来,见了眼前情景,还以为郭侃完了,吓得粉颜失色,差点晕过去了,尖叫一声:“忠和!”
    一声长笑响起,郭侃长身而起,跳下床来,笑道:“夫人不用担心,我的病好了。”
    郭侃适才还是一副病容,随时都有可能断气,现在居然生龙活虎般,神采奕奕,任谁都难以置信,郭夫人和忽必烈吃惊之极地看着郭侃,惊讶得话都说不出来。
    郭侃向忽必烈施礼道:“臣郭侃参见皇上。”
    忽必烈一下把郭侃扶住,仍是不太相信地道:“忠和,你真的没事了?”
    郭侃点头道:“没事了,没事了。皇上给臣送来的不是恶讯,而是医治臣的一剂良药。夫人不用担心,有了赵祺这样的对手,郭侃就是想死也死不了。”
    这话说得平常,不过话里的意思再也明白不过了,就是:李隽的大麻烦来了!
    李隽得知这事后,不住地使劲敲自己的头,解嘲地道:“自古以来只有恶讯气死人的,没有恶讯能治病的,郭侃这病真够怪的,居然败仗能把他的病治好,真是奇了的怪了。一个伯颜就够让人难受的了,比伯颜更厉害的郭侃这个忽必烈的头号谋士也来了,一想到这事我的头就大了。”
    XXXXXXXXXXXXXXX
    十里长亭,忽必烈为郭侃和阿瓦老丁送行,道:“朕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