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想象得到,都是以泪洗面。
    高达和李庭芝很熟,扑过去抱着李庭芝泣道:“祥甫,祥甫,我们又见面了,我好高兴。  ”
    李庭芝的眼泪象断线的珍珠一般落下来,不住地点头。
    正在君臣哭得不可开交时,解晋来报:“启奏皇上,张珏将军求见。  ”
    张珏是南宋镇守四川的名将。  自从蒙哥推行大迂回战略以来,四川就遭到蒙古猛攻,大部分地区都丢失了,形势每况愈下。  余玠奉命守四川,提出“以山制骑,控点不控面”地战略,才使得四川形势一度好转。
    但是,四川因与临安相去太远,朝庭是自顾不暇,哪有余力来顾及四川,四川至今还在南宋手里,没有给蒙古人拿下,张珏这个四川守将地功劳至伟。
    李隽一听这话,忍不住大喜,抹了一把眼泪,道:“快,有请张将军。  ”脸上还挂着泪水,却是笑得嘴都合不拢了,要是个女人的话,肯定会是梨花带雨,都不知道他是在哭还是在笑。
    李隽话音一落,一员虎将,身材高大,带着四川一众将领大步而来,脚步沉重有力,踩在地上不断发出咚咚地响声,好象在打鼓。
    “好一员虎将,不愧虓将之称。  ”李隽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对张珏赞不绝口。  张珏号称“四川虓将”。
    据《宋史※#8226;张珏列传》记载,张珏“魁雄有谋,善用兵,出奇设伏,算无遗策……士卒必练,器械必精,御部曲有法,虽奴隶有功必优赏之,有过虽至亲必罚不贷,故人人用命。  ”这又是一员良将,他来了江南,自然是带来了援兵。  再者四川军队和蒙古军队打了几十年,始终不处下风,都是精锐之师,必然是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乍得如此力量,李隽想不高兴都不行。
    不仅李隽高兴得很,就是高达,廖胜功他们也是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
    “臣张珏参见皇上。  ”张珏向李隽行大礼,声若洪钟。
    李隽忙把他拉住,道:“君玉,快快免礼。  ”君玉是张珏的字。  李隽笑呵呵地看着这位进了《忠义传》的虎将,赵看越爱,越看越喜欢。
    张珏最后被俘,被押解到陕西,碰到一个朋友,数说他为南宋尽忠不值,张珏想不通,在茅厕里用弓弦把自己绞死了。
    如今,在李隽的率领下,李庭芝,张珏这些人的命运将与历史大不相同,他们的悲剧将不再会上演。
    李隽的目光从张珏,李庭芝,高达,廖胜功,张世杰,赵良淳,黄汉,郑静和,赵佥,柳河子,黄胜材等人脸上掠过,说不出的欣慰。  回想起一年前初来这个世界时,南宋面临的情况是何等的艰难,不要说蒙古大军兵临临安,就是人才方面也是凋弊不堪,无可用之臣,无可遣之将。  只能依靠张世杰,文天祥,赵佥,赵良淳,高达几人苦撑。  就是文天祥,还是自己要赵佥从蒙古军营中救回来的,至于高达更是急召回来的。
    现在的情况与此大不相同了,张珏,李庭芝,高达,廖胜功,张世杰,赵良淳,黄汉,郑静和,赵佥,柳河子,黄胜材,再加上远在临安的文天祥,身在广州的陈宜中,福州的陆秀夫等人,可以说济济一堂,群星闪耀!
    《诗》云“济济多士,爰成大功”,正此谓也!
第一卷 危局篇 第六十六 古刹梵声
    第一卷 危局篇 第六十六 古刹梵声
    “参见寿和圣福。  寿和圣福召滟儿来,不知有何事?”全皇后向谢道清施礼,她今天穿了一身淡绿色衫子,挽了一个宫髻,略施傅粉,气质高贵,让人不敢逼视,说不出的风情万种,盈盈一幅好象玉美人图画似的,好看到了极致。
    “滟儿,免了,免了。  你来得正好,陪母出去走走。  ”谢道清看着款款而入的全皇后好象久别之人见到亲人似的,很是高兴,道:“其他的大事啊也没有,伯母在宫中呆得太久了,身子骨也不太灵了,就想着出去走走,散散心,看看临安的风景。  滟儿啊,这都是皇上打下来的,要不是皇上,临安早就没了,伯母要是不去看看,这个心啊说什么也放不下。  ”一见面就是一通唠叨。
    全皇后万万没有想到,谢道清风急火燎地召她前来原是为了这事,心想她也怪能折腾人的,道:“寿和圣福,临安还是原来那样子,没有什么变化。  ”
    谢道清打断她的话道:“不不不,滟儿,临安的变化大着呢,现在的临安早就不是以前的临安了。  以前的临安暮气沉沉,没有生气,好象一个病得快死的人,现在的临安有精有神,好象一个年轻人。  伯母虽然好久没有出宫了,也知道这种变化。  滟儿,你要学会感觉,伯母这是感觉到的。  ”
    谁说谢道清糊涂?这不是挺明事理的吗?现在地临安和以前比起来是很不相同了,以前的临安官吏大员们横行不法。  京官拿这些官员没有办法,只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他们去欺负老百姓。  李隽对这些官员毫不手软,责令文天祥对他们不要客气,该杀就该,该关就关,该发配就发配。  一通整治下来,官员们再也不敢以身试法了。
    这都不是临安最大的变化。  以前的临安老是担心给蒙古人攻击,现在把蒙古人给打退了,取得了一个空前的大胜利不说,在李隽的安排之下老百姓早已重拾信心,再也不怕蒙古人打过来了,军队士气十足,老百姓扬眉吐气。  信心倍增,这是宋朝自从太祖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景象。
    这番变化正如一些人说地,一个富有朝气的皇帝,他身边地人都是朝气蓬勃,好象初升的太阳。  一个没有作为的皇帝,他身边的人都是死气沉沉,没有进取心,就连走路都是有气无路。  还要美其名叫“趋循有度”。
    谢道清没有出宫,从她身边人员不再是颤颤兢兢,老是担心蒙古人打过来,度日如年的变化中感觉出来了,着实不容易。
    全皇后说什么也想不到她居然说出这样的话,还真有点刮目相看的意思。  忙谢恩道:“伯母,滟儿记住了。  ”扶着谢道清道:“伯母,你就不要出去了,滟儿陪你在佛堂念经,好不好?”她这是要打消谢道清出宫地念头。  谢道清年纪大了,身子骨不够好,出去走走天知道以她一会儿一个主意的性格会干出什么事情来,要是不仅是走走,问题就大了。
    谢道清在额头上轻轻一拍道:“滟儿,亏你提醒。  伯母曾经在佛祖驾前许愿。  要去栖霞寺还愿,要不是你提醒还真给忘了。  滟儿。  走,陪伯母去还愿。  ”
    栖霞寺在栖霞山,距离更远,谢道清居然要折腾到那里去,比去看临安还要严重得多,全皇后恨不得抽自己两个嘴巴,忙劝道:“寿和圣福,你就不要去了,让滟儿代你去还愿。  心诚则灵,滟儿全心全愿皈依我佛,佛祖不会怪罪。  ”
    “好是好,不过,还是伯母自己去吧。  ”谢道清一副虔诚姿态,阻住还要劝说的全皇后道:“滟儿,你不要再说了。  你要是不放心,就跟伯母一起去吧。  ”也不容全皇后分说,道:“来人,准备准备,我们就出发。  准备好香烛纸钱,一样也不能少。  ”
    全皇后对谢道清极是了解,知道她一旦决定了就是十头牛也别想拉回来,只好道:“伯母,滟儿陪你一起去。  滟儿也想跟着伯母多学点佛。  ”
    最后这句话是为了讨谢道清的高兴才说的,谢道清听在耳里,还是挺喜欢,道:“嗯,好好好,伯母一定给你多说说法。  ”
    “谢寿和圣福!”全皇后心里对学佛没有兴趣,还不得不谢恩。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一提起杭州栖霞山,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岳飞墓,抗金名将岳飞被害后,狱卒隗顺偷偷把他的尸体偷运出来,埋在北山九曲丛祠。  宋孝宗即位后才以礼改葬,建有岳王庙。
    森森古柏中还隐有一寺,就是栖霞寺,这寺就是明霞大师修持之地。
    谢道清和全皇后带着一众侍卫宫女来到栖霞寺,皇太后和皇后同时到来,虽然她们不想声张,但侍卫和宫女还是一大堆,主持和尚晓霞大师自然是给忙得够呛,忙前忙后地张罗着,要和尚们排成队迎接谢道清的大驾。
    谢道清是个虔诚地佛门弟子,生性俭约,李隽评论她说,要不是她嫁入帝王之家,而是嫁入平常百姓家,一定是个勤俭持家的贤惠妻子,只可惜嫁入帝王家,还是在乱世中,介入了她根本就不能胜任的国事,想不乱套都不行。  谢道清在全皇后的搀扶下下了轿,挥挥手道:“晓霞大师,叫他们都散了吧,老太婆今天来是个佛门弟子,不是什么皇太后,礼节全免了。  ”
    晓霞大师素知她是个虔诚的佛门弟子,没想到其心居然虔诚到这种程度,合什为礼道:“遵旨。  ”立即要和尚们退了下去。
    在全皇后的搀扶下,谢道清拄着拐杖向大雄宝殿走去。  对跟上来地晓霞大师道:“大师,你也去吧。  老太婆想清静清静,好好向佛祖还愿,就不劳动大师了。  ”
    有道是“伴君如伴虎”,是说皇帝喜怒无常,一个弄不好就要大祸临头。  其实皇宫中的人哪一个不是老虎,一个弄不好就会惹火上身。  明霞大师深知其中的厉害,听到她这话打从心里高兴。  施礼道:“贫僧告辞。  ”退走了。
    谢道清在大雄宝殿门口站住,道:“你们都在这里等着。  滟儿,我们进去。  ”在侍卫和宫女的答应声中进了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里供着一尊描金佛祖雕像,这佛祖雕像原本是泥塑的,自从谢道清皈依以后,不断地给栖霞寺捐赠金银不说,居然突然来了兴趣。  捐金子要求把佛祖像描金。  谢道清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很是节约,最节约的就是给将士们的赏赐了,总是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唯独对泥菩萨总是大方,如此举动施在是够奢侈了。  她大权在握,固执己见,谁也没法子,只好由得她了。
    还好,只是描金,不是全用黄金重铸金身。  算得上够克制了。  (按:佛家害人不?)
    看着自己地得意之作,谢道清突然之间红光满面,很是兴奋地道:“滟儿,你还记得吗?这是伯母前些年捐给佛祖的金身,佛祖一定高兴。  我要给佛祖多叩几个头。  ”她是说到做到之人,还没有等全皇后说话,就跪在蒲团上,双手合什道:“佛祖在上,弟子谢道清给你叩头了。  ”双手扶在蒲团上,代表着十二万分虔诚地一个头恭恭敬敬地磕了下去。
    为松柏掩映地栖霞寺格外地宁静。  全皇后一声惊呼“寿和圣福!”打破了古刹的宁静。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来来来。  再来点,再加点。  ”李隽看着给他盛饭地侍卫队长解晋有点不满地道:“你也真吝啬。  这又不是你家的,你用得着节约嘛。  ”
    解晋见李隽一脸的高兴,话语虽是有点满,其实挺高兴,大着胆子,道:“皇上,你今天真地好高兴?”
    “你这是什么话?高兴又不是罪!”李隽看着解晋笑言,接过饭碗,就着菜狠狠地扒起来,大口大口地吞咽着,好象大米饭是无上美味似的。
    解晋忍着笑,道:“皇上,臣不是那个意思。  臣的意思是皇上什么事让皇上这么高兴,皇上,是不是又有什么好消息?”
    李隽把饭碗放下,道:“你不提也就算了,你要是提,我还得多吃点,来盛饭。  ”指了指才给他扒了几下的饭碗,道:“来,这里,添上。  ”
    解晋再也忍不住了,卟哧一声笑出来,道:“皇上,你吃完了再添也不迟,饭在这里,没人和皇上抢。  ”
    李隽这人随和,待下有礼,解晋这个侍卫队长跟他久了,自然熟悉他的性格,才说起了笑话。
    “那倒是。  ”李隽端起饭碗,扒了一口道:“给你说我为什么这么高兴,其实你应该知道。  祥甫,张世杰,张珏他们从淮西淮东,四川赶来,带来了那么多的精锐部队,我一下子多出好几十万精锐的预备兵力,你说,郭侃还能过上好日子吗?”
    原来是为了这事,解晋恍然大悟,也是高兴道:“皇上,你是为这事高兴啊。  还真是的,这事着实让人高兴,臣一闭上眼睛就会想到要是把郭侃地战马缴获了,扩大我们的骑兵部队,到那时,臣也不干这侍卫队长了,向皇上讨一个差使,带着骑兵杀鞑子去。  ”
    李隽很是高兴,有意要考考他,道:“你说,要是我让你带骑兵,你会怎么打?”
    解晋笑道:“皇上,这带兵臣也没有干过,要臣说还真说不上来。  不过,臣以为在华夏历史上把骑兵带得最好的要数骠骑将军了。  特别是他在打通河西走廊的战法臣觉得那是经典战例,他两次出征,总共才三万人次的精骑,居然打垮了匈奴在河西走廊上的二十四万大军。  那是个奇迹。  要是我们地骑兵多的话,可以集中使用,充分发挥骑兵机动性快,攻击力强的特别,可以进行大范围的穿插、迂回,长途奔袭,正如大将军千里奔袭打掉匈奴右贤王的指挥部一样。  ”
    顿了顿。  接着道:“臣想,要是在中原地区进行大规模穿插、迂回。  长途奔袭,甩掉鞑子的主力,专门找鞑子的弱点和要害点下手地话,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皇上,你怎么了?臣是不是说错了?”
    李隽现在地样子真地是很滑稽,左手端着饭碗,右手拿着筷子。  嘴里塞了一口白饭,直直地看着解晋,居然连眼睛都不知道转动了,要不是还在出气,还以为是一尊雕像。
    过了好一会儿,李隽把饭碗重重一放,在额头上重重一拍,道:“我居然没有发现。  在我身边还有一位天生地骑兵指挥官,居然让你给我当侍卫队长,真委屈你了。  我给你说,这侍卫队长你就不要当了,马上到高达那里去,去带骑兵。  先熟悉熟悉,等新的骑兵组建起来,就给你统领。  ”
    解晋万万想不到李隽说到做到,真难以相信,愣了好久才道:“皇上,这是真地?”
    “你看,我象是说着玩的吗?”李隽反问。
    解晋顿时来了精神,道:“皇上,臣这就去报到。  ”一拍脑门,道:“皇上。  要是臣走了。  谁来保护皇上?”
    “不是还有段干木吗?”李隽笑着道:“不过,你刚刚是以骠骑将军进行分析的。  你给我记住了,你要打出骠骑将军那样地威风。  要不然的话,我可不饶你。  ”
    解晋站得笔直,道:“皇上请放心,臣一定打好,绝不比骠骑将军差。  ”
    解晋以西汉名将霍去病两次出征河西走廊为例子进行点评,真可以说切中了要害。  霍去病在远征河西走廊时,两次才带了不到三万人次骑兵,却创造了一个打垮河西走廊上二十四万匈奴军队的奇迹,斩断了匈奴右臂。  在这一战中,霍去病没有后勤,没有辎重,没有补给,在河西走廊上仿佛一股狂飙席卷西去,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使用骑兵的经典战例,是中国历史上把骑兵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最高境界。  (按:我是这样认为的。  )
    他的话,李隽这位有过将军经历的历史学教授都没有想到,要李隽不惊奇都不行,自然是摆出了一副傻样子。
    解晋这个特别善于使用骑兵地将领是给李隽在饭桌子上发现的,因而他有一个外号“饭将军”。  在他统率下的大宋骑兵好象狂飙一样,今天在这里,明天在那里,总是让人找不到,他会攻击哪里,总是让人想象不到,就是足智多谋的廖胜功都是想象不到,因为他能根据战场情况进行最正确的判断。
    这点,和霍去病极为相似,因而他又有一个外号“小骠骑”。
    “皇上,那臣去了。  ”解晋很是高兴,向李隽施过礼,得到李隽的允准走了。  李隽看着他地背影消失了才把饭碗端起来,道:“我又得多吃两碗了。  ”发现了一个能征善战的骑兵指挥官,想不要人高兴都难。
    可惜的是,李隽的好胃口没有持续多久就给人打搅了。  解晋领着一个太监进来,道:“皇上,单公公求见。  ”
    单福是全皇后身边的人,平时很少出宫,他却突然出现在这里,肯定有很重要的事情,李隽忙把饭碗一放,问道:“单福,你有什么事?”
    “参见皇上。  ”单福向李隽行礼,道:“奴才奉皇后懿旨送东西。  ”
    全皇后这个人,李隽是一想起来就头疼,单福不说请旨之类的话,却说是送东西,李隽心想别送什么红头绳之类的订情之物,那可是头疼的事,念头还没有转完,单福已经把一个扎着朵很好看的珠花地小盒子拿出来,举在额头前。
    当此情形,李隽是不得不看了,硬着头皮接过,打开盒子,盒子里面有一个蜡丸,用火漆封好了地,把火漆去掉,捏碎蜡丸,取出里面的纸团,忐忑不安地看起来。
    对于赵祺这个风流皇帝喜欢与妃子搞点情调之类地事情,解晋是知道的,心想这肯定是全皇后想李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