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上南下-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月光印入池中时,虫声四起,鸣叫声音如清泠的溪水,顺着夜色肆意流淌,从村南的水塘到村东头的黄土岗。这样的叫声,曾经陪伴他度过了美好的时光,象催眠曲一样,让向文的梦境又香又甜,可是此刻,却让他莫名地感到心烦。
    眼前这安静的夜啊,多像一个大布袋,装着人类神秘的来路、今天和归宿。
    向文仰望着夜空,慢慢踱着步。
    在学校,除了常规的功课外,向文读了很多进步的书籍,外国的,本国的,普希金,奥斯托洛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高尔基,鲁迅,郭沫若的、诗歌,他基本都反复阅读过。
    当然最喜欢的还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
    与主人公同悲泣,同兴奋,同沮丧,甚至于他能背出其间的许多段落。
    以高老太爷和克明为代表的那些卫道者,竭力奉持着礼教和家训,压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年为代价,使年轻人遭受巨大的痛若:梅的悒郁致死,瑞珏的惨痛命运,鸣凤的投湖悲剧,婉儿的被逼出嫁,都让向文看了几近窒息,忍无可忍,然而,代表社会进步和新生事物的觉慧,在新思潮的催动下,勇敢地打出了民主的大旗坚决反对大哥觉新的“作揖哲学”和“无抵抗主义”,他的信念很单纯,对旧势力“不顾忌,不害怕,不妥协”。他大声地喊出了那句朴素的真理:
    “这个家庭是无可挽救的了!”
    七月,那场抗日游行,终于让向文找到了感觉。
    记得那是卢沟桥事变爆发的第二天。
    夜半时分,上铺的同学高飞悄悄透露给了他一个消息,第二天济南几所学校部分师生组织反日游行,因为校方反对,所以只能偷偷跑出去,再重新集中,加入游行队伍。
    “向文,你去不去?”高飞问。
    “去!”他非常干脆,日寇欺人太甚,政府消极抵抗,这亡国的日子还会远吗?
    “好,人多力量大,那天亮我们分开出去,不要让老师知道。”高飞压低声音关照道。
    第二天,他们到达永和广场的时候,那里已经聚集了上千人,济南各个学校的都来了代表。
    四周很多群众围观,指指点点,更多的人在为学生们担心,国民政府一定会很快前来阻止镇压。
    带头的一个老师模样的人,引导大家排好了队伍。
    游行开始了。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反对华北特殊化!
    反对冀察政务委员会!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口号喊得人热血澎湃,大家挥着着拳头,表达着强烈的爱国热情。
    从趵突泉路到骊山路,就在快要走到省政府的时候,情况出现了。
    一百多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拦住了前行的道路。
    国民党济南市长得知学生举行抗日示威大游行,急忙调来大批军警,封锁了道路,既是迫于日本人的淫威,也是南京政府的要求。
    双方对峙着。
    激愤中,不知哪名同学拿了块石头,悄悄地砸了过去,一名士兵头上冒血,其余同学纷纷效仿,就地找到树枝石块,扔向荷枪实弹的士兵。
    啪地一声,面对冲上来的学生,紧张的士兵队伍中有人开了枪。
    为首一名学生倒下了。
    短暂的惊诧之后,游行队伍突然变得无所畏惧,大家义愤填膺地冲向了士兵的阵营。
    本来只是警告性的,没想到真的出了人命,再一看这种场面,如果真的开枪,将来追究责任谁敢承担呢。
    指挥官立即吩咐士兵们让路。
    这一场搏斗,大长了学生们的志气。同学们高呼口号,勇敢地冲出了包围圈。
    接着游行队伍继续出发。同学们边喊口号,边发抗日传单,一些同学还在人群多的地方,就地展开演讲。
    队伍到达北大街时,看到日本药店“东洋宝”,店面不大,店门上方挂着非常醒目的日本广告画,大家群情激奋,大喊着一窝蜂上去对着药店一顿猛砸,转眼间就把店面给砸了,招牌也被撕得粉碎,吓得日本老板屁滚尿流,从后门跑了。
    那场游行大快人心,那名受伤的同学只是被打中了手臂。
    仰望天穹,满天的星星远远地闪烁,想着那场游行,向文的心突然怦怦地加速跳动。
    不知怎么地,闻着浓浓的果香,看着亮晶晶的星星,脑子里突然跃过了一些名字,独眼将军刘伯承,锄奸高手陈赓,红军之鹰林biao,和尚将军许世友。
    这些人他都是听国文老师在课余讲起的,红军,朱毛,瑞金苏维埃,上海特科锄奸,翻雪山,过草地。。。
    每回听着,怀想着,向文都会热血澎湃。
    在这个难熬的深夜,一个念头突然冒了出来,并且再也压不下去。
    辛亥革命的枪声已经远去了那么多年,觉慧们早已投身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激流中,刘伯承们正在为布尔什维克理想浴血奋战,日寇的铁骑已经碾过了东北同胞的身躯,压向山东,河南,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多少妇女被蹂躏,多少儿童成了孤儿,多少国宝被掠夺。
    可是自己呢?
    他悄悄来到星竹的房间,小丫头已经睡下。
    他爱怜地看着妹妹,把小围巾放在了她的枕边。
    这一刻,他的心情矛盾至极,留在家里,意味着必须要服从父母的安排,与那个素不相识的颜家小姐结为夫妻,从此与革命、与社会理想错肩而过。
    离开呢,迎合了心底的激情和理想,却也意味着从此走上了一条叛逆而绝不平坦的路途,与陈家集、父母,尤其是眼前酣睡着的可爱的妹妹,从此相隔天涯。
    决定是痛苦的,抉择的过程更痛苦,更纠结。
    1937年的这个秋夜,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抉择,从此改变了二少爷乔向文的人生之路,让父子如隔天涯,让兄妹不得相见?美丽多情的颜小姐最终又会以怎样的方式与父母指定的未婚夫见面呢?()





第三章逃婚
第三章逃婚



    其实,乔家大院里,此刻不平静的,绝非向文一人。
    雕梁画柱,字画满壁。
    雕花大床的四根柱子上金龙盘绕,龙的眼睛镶嵌的是宝石,栩栩如生,床的门额、檐额、隔门上都雕着花,富丽堂皇。。
    这个晚上,做儿子的不平静,做老子的也同样不见得平静多少。
    躺在宽大的雕花红木大床上,三爷阴沉着脸。
    自从把夫人娶进门,两口子恩恩爱爱,大事自己做主,夫人从不违逆,日常家事完全托付给了她,自己也一百个放心,生意之外的事,自己很少操心。
    三个孩子,天赋都不错,两个儿子都英武高大,闺女贴心可人。
    小到陈家集,大到鲁南,提起乔家,几乎没有几个不知道的。
    鲁南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各种水果应有尽有,当然最有名的要数红山楂。
    山楂生意做得最大的,就数乔家了。
    和颜家的这门亲事,小处说,是一对小儿女的幸福。
    说大里,其实里面承载了乔老爷最新的一个梦。
    万顷良田,每到收获时日进万斗,按道理说,乔大富该满足了。
    其实不然。
    眼见得在自己的带动下,附近的乡民全都种起了山楂,靠山楂那么多人致了富,发了大小不等的财,这些倒没让乔老爷不乐意,本来嘛,店多成市,陈家集的山楂,眼下在山东,在全国都是响当当的牌子。
    他比别人想得更多的是,这山楂种起来不容易,价钱卖得固然还可以,但是,去几家加工厂看看,本来几块钱一斤的山楂,经他们一加工,一折腾,价钱立马翻了一倍甚至几倍。
    这里面的空间太大了。
    他私下和颜掌柜商量,二一添作五,各取所长,干一番实业。具体方案是两人合股,创办一家食品公司,专干山楂生意,从种植、生产、制作、销售,一条龙。
    乔老爷有的是山楂,原料紧足,颜掌柜实力雄厚,出资添置设备。
    一旦办起来,那可算得上是鲁南的第一大企业了,无论规模,产值,与目前的单纯种植自然不同同日而语了。
    这也是当时西风东渐,现代产业经济的发展给乔老爷的一大刺激。作为地主的乔老爷,通过各种途径,终于感受到了外面世界的变化,他要变一变自己的身份,不再单纯做一个土生土长的土财主。
    凭什么我种植得那么辛苦,大油水倒被你们捞了,他不时心里默算着。
    二儿子和颜小姐的亲事,却是眼下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了。
    亲事砸了,两家还怎么合作,公司还怎么开。。
    “他娘,你说向文怎么就让人那么操心呢?
    “大富,看样子,这孩子明天也不见得就会同意呢!”那么多年,夫人对三爷的称呼从未改变过,似乎,这也是他们之间的一种默契。
    “你说说,学生就是要好好读书,你瞧他,不安心读书,前段时间去参加什么游行,搞演讲,要不是上回找了老陈,还不早被校方给开除了。”三爷说的就是前面提到的那场游行,事后,学校对一批参加抗日游行的进步学生准备处理,家里知道后托人给学校领导送了厚礼,才算勉强平息。
    “听说集上商老板家的小儿子,跑山西去投奔了八路军,乡公所把商家给盯上了。”夫人侧过身,轻轻帮三爷揉起背。
    “蒋总统要是真的抗日,东三省哪里会被小日本鬼子那么容易占了,政府都不着急,你急什么急,听老严说,家华在部队和日本鬼子交过手,没有办法同人打,小鬼子别看人小,使的都是飞机大炮,子弹打起来也是一打一片倒,人家那家伙比家华他们**的好得太多了。”家华是村里东头严家的老三,家里穷,平时三爷对他们家也有所接济,出去当了兵后,往家里写点书信啥的,他爹一般都会和三爷唠咾。
    “是啊,你说这**吃国库,拿军饷,都打不过小鬼子,八路那些人行吗?”夫人毕竟是女人。
    “打仗是军队的事,怎么打,那是政府的事,这些娃子瞎操啥心,还上街喊口号,这不是添乱吗?”
    “大富,你说这日本人来了,咱们家的这些土地、财产、铺子,会被鬼子抢去吗?”
    是女人,考虑的东西比较现实。
    三爷叹了口气,日本人占了东三省和北平以后,烧杀抢掠的恶事他听到的绝不止一次。
    这担心,不可能没有,但有些担心可以和女人说,有些担心说出来,只会让女人更担心。
    东扯西扯,三爷还是把话题拉回到了自家的事情上。
    “上回听向武说,大媳妇快生了,大富你说咱是不是给她接回来,在家里住上一段时间?”老大去年结婚,媳妇是大学里的同学,属于自由恋爱,女方的家庭条件不错,按照乔氏夫妇私下的话说,也算门当户对。
    老大在城里做事,他们一心指望老二学业完成后,回到陈家集,接过家业,利用所学的东西,把乔家的生意做得更大些。
    说起颜家,那也算是县城里的头面人物,颜氏银号在鲁南响当当的,一子一女。小闺女颜青青,读着高中。
    由生意伙伴而成亲家,对双方都大有益处,何况,颜小姐看上去端庄漂亮,能诗善画,三爷和夫人一眼就相中了。
    没想到,被二小子一口给回绝了。
    “不行,心意虽好,但是你也去过省城,那里医院条件好,陈家集再好的医生,哪里有省城医院那么让人安心,这主意不妥。”三爷还是三爷,还是见过世面的,虽然在陈家集,哪怕鲁南,自己都是个人物,各方面的关照自不用说,但把乡里县里和省城的条件比比,他心里一本帐。
    “那你说咋办呢,要不,过段日子,我们去老大那里看看,看需要点啥。”毕竟是女人,心细。
    “行,这事情你看着办,俺现在只想着向文眼前这亲事。”三爷话锋一转,还是回到了老话题。
    毕竟,眼前乔家最大的事情,就是怎么风风光光地把儿媳妇给娶回来,凭颜家的实力、颜小姐的容貌和才学,和向文那真是叫郎才女貌。
    “按理说,颜家的姑娘知书达理,和向文应该也是门当户对,颜掌柜的对我们家,那你也知道,能照顾的照顾,不能照顾的那也一样照顾,那人家为的啥啊,不就是咱们是儿女亲家吗?”三爷是当家的,考虑自是周全。
    “大富,你说向文看都没看就一口回绝,是不是心里有其他女孩子了呢?”
    毕竟的做母亲的想得多些,沉默了一会,突然停下拍肩的拳头,对着三爷道。
    “不会吧?虽然他在省城读书,受了点新思想,但还不至于这样吧。。。即便有,也要他退了。”三爷的话说得很慢。
    一阵沉默。
    突然,乔夫人坐起身子,把脸探向三爷,一副商量的口气,但明显心意已决。
    “大富,我去和向文聊聊,听他说说,这样干耗着,不是回事!”
    三爷看看夫人,又看看窗外,“办法倒是个办法,做儿子的和娘要亲一点。”
    得到三爷的同意,夫人飞快地下床,走向门口。突然想起什么,又回头几步,把油灯捻得暗了些,“大富,你早点歇着吧,我去了。”
    放轻脚步,走向后院向文的房间,先是看到灯亮着,知道还没睡,就直接上前敲门。刚敲了一下,才发现门是虚掩着的。
    “这孩子,晚上怎么忘了关门?”,夫人有点自言自语,一边走向里面。
    定眼一看,房间里哪有儿子的身影?
    声音有点着急了,“向文,向文。。。”
    疾步走到院子里,叫儿子的名字时,声音便更大了“向文。。。”
    三爷隐隐听到了夫人的声音,有些急,赶忙下床披衣,疾步走了过来。
    “他娘,咋回事?”
    “向文不见了!”
    “啊?不会吧?”
    听到声音,几个长工、丫鬟都来到了院子里,悄声打听。
    夫妇俩顾不上,急急来到向文房间。
    柜子里一样东西不少,床上整整齐齐的。
    “他爹,你看!”
    “什么?”
    三爷急忙走到桌子边,一伸手,拿过夫人手中的纸张。
    原来,这是向文写给父母的一封信。
    父母大人尊鉴:
    恕儿不孝,不告而别,感谢二老养育之恩。所提亲事让儿十分为难,思来想去,实难从命。国难当头,儿此去为国尽忠,上报中华吾国,下报双亲厚恩。待有着落之时,容儿细细禀报。不孝儿向文叩拜。
    寥寥数语,却个个如雷击顶,三爷反复看了几遍,又气又急,眼前阵阵发昏。
    忽然觉得旁边有人摇摇晃晃,定睛一看,却是夫人站立不住。
    此刻,谁都没想到,这一别就是很多年。
    从八年抗日战争,到内战硝烟散去,全国解放,那么多年,父与子,母与子,相隔天涯。
    一个决定,改变了一个人一生的轨迹。
    一次出走,让乔家出了个不孝子,让乔老爷名誉扫地。
    一很长时间,乔老爷关门谢客,不见外人,乔夫人多次登上颜家的门,赔罪抱歉。
    原本期待中的才子佳人,郎才女貌,变成了鸡飞蛋打,冤冤相报。
    谁都没想到,这次逃婚的双方主角,有一天,竟然还会相逢,并且演出了一段出人意外,又令人心酸落泪的戏。
    乔向文究竟去了哪里,面对战火纷飞的乱世,满腔热血的他走了一条怎么样的不同寻常路?被“抛弃”的颜青青又是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惊变呢?()





第四章路见不平
第四章路见不平



    “快跑啊,小鬼子来了,飞机加大炮,**见了就跑。”
    “小鬼子专门强奸大姑娘,女孩子快躲起来”
    “小鬼子是妖精变得,专门挑婴儿的心生吃”
    。。。。。。
    郁闷吧,当年,咱父老乡亲就这样的,没文化,没见识,但朴素的民族感情,比现在的童鞋们强多了。
    说起“9·18”,那是中国人的国耻日,受领于蒋委员长的不抵抗政策,少帅张学良戴着当时国民革命军副总司令的头衔,只用了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把他老子苦心经营了几十年的东三省,拱手相让给了日本关东军,之后在全国人民的一片骂声和老蒋的软硬兼施之下,悻悻然远走欧美,名曰散心,实则躲避舆论的谴责。
    要不是后来把延安让给了无处觅身的红军,要不是和**一起关了老蒋,玩了个西安事变,历史,绝不会如此评价这个张家大少。
    面对外寇入侵,太不给力了,江湖看过各种资料,你还真的不要把所有责任都往老蒋身上推。
    日本方面继而双管齐下,一方面以武力对中华步步紧逼,一方面还开展所谓的“华北自治”。
    1935年7月6日,老蒋派何应钦与日本天津驻屯军的梅津美治郎签订了一个《丢死人的《何梅协定》,那内容太坑爹了:
    取消河北境内的国民党组织!
    撤出河北境内的中央军!
    取缔一切反日团体和反日活动!
    但仅有此,还远远不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