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横扫三国的东方铁骑-第5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白费了那么多心思,没想到鲜卑人还有这手。”太史享转过身子,感叹地道。

970鲜卑铁骑
    第一次冲锋失败了,让华夏军倍感揪心,看到山下人山人海的,每个人的士兵的心里都清楚,若要再次从这里冲出去,只怕机会就很渺茫了。(_)
    鲜卑人也确实如同华夏军的将士所预料的一样,当即调兵遣将,加重了对于山口的守卫工作。
    太史享毕竟不是太史慈,虽然戟法得到太史慈的真传,但是从各个方面来,都只能算二流武将,根本没办法和太史慈相提并论,何况将士们都以太史慈马首是瞻,看到太史慈也败下阵来,就更加的灰心丧气了,反倒是弄巧成拙了。
    太史慈缓缓地睁开了眼睛,看着寂寥的天空,忍着自身的伤痛,缓缓地坐起了身子,环视一圈大帐内的情况,这才想起来自己被太史享给打昏了过去。他急忙从床上跳起,快步走出了大帐,看到行军主簿在外面,便问道:“战况如何了?”
    行军主簿见太史慈苏醒了过来,当即道:“大将军,你醒来了?”
    “回答我,战况如何?”太史慈阴郁着脸,冷声冷气地问道。
    “大将军,少将军率众冲锋,眼看就要冲出一条口子了,可是鲜卑人实在太多,而且下山的要道也太窄,我军又被逼退了回来。哦,大将军尽管放心,少将军一点事情都没有,正在前军呢。”
    太史慈听后,重重地叹了一口气,道:“首度冲锋失败,只怕再想突围,只是难上加难了……”
    他活动了一下自己的臂膀,试了一下自己可不可以动弹,可是左臂上的箭伤深入了骨髓,只要动一动,就会痛入心扉,让人难以忍受那钻心的疼。
    “你去传令,让各部准备撤退,本府要亲自率军突围……”太史慈强忍着那钻心的疼痛,缓缓地对行军主簿道。
    “大将军,你的伤……”
    “我不碍事,皮外之伤而已,给前军传令,随时听后调遣,本府要亲自出征,杀出一条血路,让弟兄们都能回去。”太史慈一边着,一边大踏步的向前跨了出去,整个人忍着身上五六处的伤痛,一步一个脚印的朝前走去。
    山前的要道上,太史享还在注视着周围的鲜卑人的一举一动,忽然听到太史慈来了,当即吃了一惊,转身看到太史慈面色苍白,目光无神,便急忙道:“父亲,您怎么……”
    太史慈抬起了手,示意太史享不要再下去了,而他则道:“宋宪、侯成听令!”
    宋宪、侯成二人当即抱拳道:“末将在!”
    “本府命你们保护好享儿,你们亲随在本府身后,本府在前杀出一条血路,送你们出去,让所有将士都做好准备,这是我们最后一次仅有的机会了,如果冲不出去,就只有坐以待毙了。”太史慈朗声道。
    宋宪、侯成抱拳道:“诺!”
    太史享则叫道:“父亲……”
    “闭嘴!你以下犯上,罪不容诛,念在你是保护本府的份上,且留你不死。从现在开始,削去你所有的军职,降为士兵,待回到华夏国后,在好好的悔改吧!”太史慈一边着,一边走到了太史享的面前,伸手将自己的风火勾天戟给抢夺了下来,同时勒令手下人将太史享身上的盔甲给脱下来。
    太史慈重新披挂上马,表面上一连的刚毅,丝毫没有疼痛之状,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那种疼痛到底有多大。可是为了自己的儿子,自己的部下,他必须这样做。
    “上马!”太史慈早已经点齐了部下仅有的五百骑兵,也是他最为仰仗的骑射兵,善于在远距离施行打击,一旦近战,其战斗力也丝毫不逊色于任何一支部队。
    “擂鼓助威!三通鼓后,所有将士全面进攻!冲出重围后,直奔云中府集合!”太史慈挥舞着风火勾天戟,大声地对部下喊道。
    将是兵胆,太史慈一经露面,所有的将士都无不欢呼雀跃,大声地呼喊着“威武威武”的话语,士气再一次被提升了起来。
    太史慈戴上头盔,横戟立马,一拽马缰,座下战马便立刻发出了“希律律”的一声长嘶,两只前蹄高高抬起,等到落地时,在地上砸出了一个大坑,然后健壮的四蹄便开始发力的向前奔跑,驮着太史慈向前冲锋去了。
    鲜卑的大单于远远地望去,但见华夏军又开始向下冲锋了,而且率领队伍的是真正的太史慈,当即心中一喜,急忙放下望远镜,大声地对左贤王道:“此次是太史慈亲自率军突围,不论如何,都不要让太史慈给跑了,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左贤王当即点头道:“大单于放心,太史慈跑不掉的。”
    鲜卑大单于叫轲悟能,乃是轲比能之弟,自从轲比能与鲜卑众多英豪死在雁门关里以后,轲悟能便率众远遁漠北,一连长达十年未曾和华夏国发生过冲突。可是轲悟能却始终不会忘记,他的兄长轲比能是死在了华夏国的手里,所以在暗中招兵买马,聚集了鲜卑人三十万的雄兵,正愁没有机会和华夏国一较高下,此次华夏国大军西征,也正好给了他一个反击的机会,借此机会,重创华夏国。
    “放出铁骑兵!”轲悟能看了一下战场,当即便下令道。
    命令一经下达,鲜卑人便立刻向后撤出,空出来了一大片的空地。
    太史慈正率军冲锋,突然见到鲜卑人这番举动,心中疑惑不解,暗暗地想道:“鲜卑人这是怎么了?”
    还尚未来得及思量,便见鲜卑人的阵营里突然出现了一排排以铁链锁在一起的战马,每一匹战马都披着一层马甲,马背上还骑着一名骑士,也都各自穿着盔甲,武装到了牙齿,正迈着矫健的步伐向前冲锋。
    “这是……”太史慈绝对不是第一次见到这种用铁链锁在一起的连环马,因为这种作战的方法最先就源于华夏国,当年华夏国开国之时,这种被外人成为铁浮图的连环马阵,成为了华夏国一支压轴的骑兵队伍。
    不过,铁浮图的造价实在太高,而且保养费用也很浩大,每匹战马都是优良的品种,要有足够的耐力,所以华夏国至今还仍然是五千名铁浮图,只是因为机动力不够高,马匹的老化而被弃之不用,平时也只作为仪仗队伍来使用。
    可是,眼前出现的这支铁浮图,让太史慈等人都犯了难,他们以前只用过这种东西和敌人打仗,现在敌人却反过来用这种东西来对付自己,一下子让他们觉得压力重重。
    “希律律……”
    太史慈急忙勒住了马匹,看到铁浮图大批的压了过来,便立刻叫道:“后退!后退!全部后退!”
    鲜卑人中间放出铁骑,两边这以弓手逼近,趁着太史慈所部对于铁浮图的畏惧,开始步步紧逼,一时间箭矢如雨,华夏国的士兵损失千余。
    太史慈一仗未战,反而被鲜卑人的铁骑兵给逼退了回来,不禁觉得这是一种莫大的耻辱,虽然鲜卑人并不上山,但是又这样的一支部队陈列在下面,他们怎么也不可能突围出去。
    正在犹豫该要如何是好时,忽然宋宪指着鲜卑人背后,大声地喊道:“大将军快看!”
    太史慈急忙顺着宋宪手指的方向看去,但见鲜卑人的大营被大火烧着了,火势向外蔓延的很快,一股骑兵正在鲜卑人的背后猛烈的攻击,打的是华夏国的旗号。
    “援军来了?”太史慈一阵狐疑,当即叫喊了出来。
    “大将军,没错,是援军,是大将军王的旗号,你看那个麒麟的旗帜……”侯成兴奋地道。
    太史慈听后,当即大声喊道:“三军听令,援军抵达了,我军应该配合援军出击,狭路相逢勇者胜,是华夏国男儿的,都拿出你们的胆量来!”
    山上被围困的华夏国将士们因为援军的抵达而感到很是兴奋,因为他们看到了自己的生还,如果不拼杀出去,就会死,拼得话,还有一线生机。
    于是,太史慈在前,宋宪、侯成、太史享紧随其后,再后面就是各阶的将士们,六万多人,一股脑的全部朝山上冲去。
    轲悟能见到后方突然起火,便急忙用缴获来的望远镜远远地望去,但见高麟一马当先,手持方天画戟,胯下骑着一匹火红的大宛良马,正在鲜卑人中左右冲突,所有靠近的人尽皆身亡,其中还不乏有鲜卑的勇士。于是乎,轲悟能指着高麟便问道:“这个将是谁?”
    “启禀大单于,他就是威震秦州、凉州和西域的大将军王高麟,是华夏国狗皇帝的第二个儿子,据勇冠三军,勇不可挡,堪比当年的吕布……”有知情人士当即禀告道。
    轲悟能见高麟带领的骑兵后面烟尘滚滚,黄沙曼舞,看上去没有数十万大军,不会有如此阵势,又见太史慈率领众人正在向下冲杀,不禁忍痛地喊道:“华夏国厉害,既然援军来了,我们便退走,传令下去,全军撤退,撤回升龙城。”h
    【……970鲜卑铁骑——……】@!!

971高麟求计
    鲜卑人虽然是在撤退,可是撤退的时候井然有序,华夏军没有任何可乘之机,尤其是那一支铁骑兵,更是肩负起了殿后的重任,横在那里,任你多少军马,也无法冲过。
    二十多万的大军,撤就撤,撤退时鲜卑人如同滚滚的江水,一簇一簇的向后退去,逐渐消失在了夕阳下。
    “穷寇莫追!”高麟见到鲜卑人撤退时一点也不慌乱,便立刻下令道。
    高麟的援军不过才四千人,却用疑兵之计使得黄沙滚滚,看上去像是有源源不断的大军在后奔驰一样,弄得鲜卑人都尽皆避其锋芒。
    鲜卑人撤走后,太史慈和高麟的兵马合兵一处,太史慈翻身下马,跪拜在高麟的面前,朗声道:“罪臣太史慈,叩见大将军王!”
    高麟从马背上跳了下来,亲自将太史慈扶起,关心地道:“如果太史将军有罪的话,那本王的罪就更大了。本王身为三军统帅,未能做好同一调度,使得太史将军身陷险境之中,本王救援来迟,还望太史将军海涵!”
    “王爷……”太史慈对于高麟的话深受感动,两只眼睛里已经浸满了泪水,只是紧紧地握住了高麟的手,不知道该什么好。
    高麟能够感受到太史慈的内心,当即道:“大将军功不可没,以十万之众,成功的牵制了鲜卑人的三十万之众,让本王和征西张将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一切都源自大将军,若没有大将军牵制住这三十万之众,西域又怎么可能会如此顺利的收服呢?客套的话,咱们不了,大将军快与我这鲜卑人的战斗力如何……”
    于是乎,众人原地休息,高麟的部下开始分一些干粮、水给士兵喝,虽然是杯水车薪,却也能解燃眉之急。
    高麟则与太史慈进行了一番详谈,从太史慈的口中得知了鲜卑人大约还有二十五万兵力,而且大单于是轲比能的弟弟轲悟能,还得知了鲜卑人有一支铁骑兵。所有的细节问题问完之后,高麟便咧嘴笑了笑,对太史慈道:“大将军,你伤势不轻,加上又用力过度,造成了伤上加上,恐怕没有一两个月的功夫,这伤势是好不了啦。这样吧,我派人送大将军回云中府疗伤,如何?”
    “不!我不能走,我还要参战呢!”太史慈倔强的道。
    高麟根本不给太史慈机会,当即冲帐外喊道:“来人,送大将军回云中府养伤。”
    太史慈还要些什么,却被高麟止住了,淡淡地道:“大将军,你不要再了,这件事就这样定下来了,一切后果由本王承担,明日一早,便送大将军去云中府。”
    太史慈见高麟意见坚定,也不再什么了,只是无奈地摇了摇头,淡淡地道:“王爷,犬子太史享尚在军中,武力也算不错,王爷若有用时,即使是上刀山下火海,只管差遣便是。”
    高麟点了点头,道:“太史将军,让你费心了。”
    话音落下,太史慈便被人抬走了。
    高麟则击鼓升帐,传所有校尉以上的战将,并且特地将太史享给召集了过来,当即发号施令,待明日出征。
    第二天一早,司马懿押运的粮草辎重都到了,当下便开始埋锅造饭,给高麟等六万多人饱饱的吃上了一顿。
    饱食之后,全军的士气都有了些许的高涨,高麟便让士兵原地休息片刻,趁着这个间歇的机会,将司马懿给唤到了身边来。
    司马懿穿着一袭墨色的长袍,俊朗的面容上显得有些儒雅,但是久在军中的他也颇习武术,所以看上去体格健壮,也不失为一个勇士。
    “叩见大将军王!”司马懿来到高麟的身边,当即拜道。
    “免礼。司马大人,很早以前,本王就久仰你的大名了,父皇一直很器重你,自然有器重你的理由。也许父皇很了解你的本事,所以才给了你那么高的官职,还封你为候。不过,对于本王来,你很陌生。”
    司马懿急忙道:“司马仲达能够得见赫赫有名的大将军王,真是三生有幸,我……”
    “够了!”高麟抬起手,打断了司马懿的话,道,“这种冠冕堂皇的话,还是不为妙。我知道你聪明绝顶,所以很想知道你是否真的如同传闻中的一样。鲜卑人大约还有二十五万,驻足在升龙城,离此大约八十里。而且,据本王所知,升龙城是鲜卑大单于的巢穴,你可有什么办法,以六万之众剿灭这伙贼人吗?”
    司马懿想了想,道:“恐怕微臣要让王爷失望了,臣暂时没有一点对付升龙城的有效方法,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围城!”
    “围城?”高麟冷笑了一声,道,“这样围下去能围到几时?万一西部的贵霜帝国出兵的的话,那我们就是两面受敌,而且根基未稳的西域也可能会反叛我国,届时失去的远远比得到的多。”
    司马懿不语,只是低着头,什么都不。
    高麟坐在那里,也不再吭声了,脑子里却在想着什么。良久,高麟终于开口了,道:“司马仲达,我知道你很有才华,如果没有才华的话,我的兄长高麒又怎么会拜你为师?我知道,你和皇兄走的很近,皇兄也嫉恨我,朝廷中的传言我也听了,但是不管父皇选谁做太子,都是为了我们华夏国好。鲜卑如果不尽快一战而定,战事就会越拖越久,也许会使得整个国家陷入战争的泥潭中而无法自拔。我高麟不才,自恃勇力,却无甚谋略,平时有恩师在我身边出谋划策,可是现在恩师不再我身边,遍观军中可用之人,也唯有你司马仲达一人。我与皇兄同父异母,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无论是谁,身体里流淌的都是父皇的血,请你看在父皇的面上,请为我献上一个完全之策,最好能够一战而定。”
    司马懿见高麟的如此恳诚,不禁也是心中一软,当即道:“王爷,司马仲达确实全文整理'没有什么妙计可以破敌,唯一可行的策略,只有围城而已。但是围城所需人力巨大,只有先在此处等待一两日,等到征西大将军率军赶来,我军再去与鲜卑人一决高下可也!”
    “啪!”
    一声巨响传了出来,高麟一掌便将面前的几案给拍烂了,几案上的东西都哗啦一声全部掉在了地上,有的被摔得粉碎。
    “司马仲达,本王已经给足了你面子,你别敬酒不吃吃罚酒。皇兄充其量不过是个候,我已经是王了,虽然父皇没有册封太子,但是这太子之位,迟早都是我的。你现在为我出谋划策,若能平定鲜卑人,日后我做了太子,自然少不了你的好处,你可别不识时务!”高麟怒道。
    司马懿朝着高麟拜了一拜,朗声道:“王爷息怒,司马仲达绝无半点虚言,要想一战而定,并且彻底的征服鲜卑人,唯有围城一策尔!王爷正在气头上,属下不便打扰,就此告辞!”
    “你……”高麟见司马懿转身就走,分明没给他什么面子,当即气的快七窍生烟了。
    高麒、高麟是高飞的长子和次子,两个人一文一武,出生时只差了那么一会儿。高飞为了培养自己的这两个儿子,很早便将高麒和高麟赶出了皇宫,高麒首先在司马懿的五味书屋里过了几年,之后便开始在徐州担任的官员,一步一个脚印的向上走,遍访名师,学习诗书礼仪、兵法等,先后参见乡试、会试、殿试,结果连中三元,成为了华夏国有史以来最为年轻的状元,也是绝无仅有的一次连中三元的人。
    因为华夏国的科举制度一次比一次完善,所以前几届没有乡试、会试,才子们都是进京赶考的。高麒文采丰富,先后历任知县、知府,现在已经是荆州知州荀攸的左膀右臂,还曾经多次出谋划策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了和吴国之间的争端。所以,高飞便让高麒留镇东南,主要负责外交事务。
    高麟则不一样了,高麟自幼天生神力,力大无穷,加上又跟随名师学习各种兵刃,对各种兵刃样样精通,当然,最厉害的还是他学到的吕布的方天画戟的戟法。自从五岁出宫之后,便从未回到过洛阳,一直在西北一带,十岁正式从军,屡次在对西羌、西域的战争中夺取功劳,最后一举荣升为西北主事,受封为大将军王。
    两个人的成长不同,所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