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样锦-第1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着这些闲话中,容妃突然道:“六婶娘随着六叔去了辽东,果真见识非凡,想必崑弟得了这番际遇,也远胜寻常人家的孩子,四皇子知道崑弟自辽东回来,十分地羡慕,也很想问他些辽东的事情呢,不如让崑弟与四皇子一起读书吧。”
    云娘再不想,该来的也来了。
    这些年,她虽然在辽东,倒也不是对京城的事情一无所知。容妃算不上得宠,但也还好,皇上每个月总能招她一次两次的,她亦有福气,又生了一个儿子,如今已经五岁了,是唯一个有两个儿子的宫妃。
    所以容妃的心思,应该从来没有淡下去,现在见了云娘,竟直接说出要崑儿给四皇子伴读,就连等云娘单独来见她都等不及了。
    若说她蠢,固然也是蠢的,可是只用蠢来说她,却也不尽然。她这是急了,只怕皇后先将崑儿定下给太子陪读呢,那样她便抢不到了。
    太子读书,又与众皇子不同,就是书房和师傅也不是一样的。崑儿若是给太子陪读,见四皇子的次数便就少了,反之亦然。
    而且,容妃如是说,也不是没有理由,四皇子和崑儿毕竟是舅甥,有着很近的血缘关系。而血缘这东西,还真是斩也斩不断的。是以许多皇子选伴读,往往都是从外家选年纪差不多的孩子。
    但是,玉瀚在临行前,最用心向云娘交待的就是不要让两个孩子与皇子们交往过多,至于陪读,不论是太子还是哪一个皇子,都坚决不去!
    武定侯府先前的几代嫡长子,几乎都是给皇子陪读的,成也是陪读,败也是陪读,如今他们再不想孩子们进入这个圈子了!
    眼下,容妃第一个提出来,也不是坏事,总要比将来驳皇后娘娘的回要好,因此云娘便赶紧起身道:“辽东的趣事,四皇子有什么想问的,只管传了崑儿过去,虽说他年纪小也不懂什么,但总能用心应答。只是服侍皇子读书,侯爷在出征前特别叮嘱了臣妾,崑儿生性顽劣,又在辽东放纵惯了,要将他关在家中读书,只恐到外面生出事来,侯爷在西南也难以安心。”
    这话正是按玉瀚吩咐的,将他拿出来挡着,说得相当的重,但是如果不重,也不可能驳得回。毕竟是容妃,虽然还要叫自己六婶娘,可真论起国礼,自己都要给她叩头的,不说重了哪里能行?
    可就是如此,容妃也没有死心,笑道:“别处不好说,四皇子与崑弟是亲舅甥,纵是小孩子们不懂事,又能怎么样,难不成谁还往心里去?”
    云娘只是摇头,“不成,虽知容妃娘娘的好意,只是臣妾深知自家的儿子,在辽东野惯了,虽练了几年武,读书是不行的,并没有入宫伴读之才,这一次回京,臣夫妻早打算好了将他关在府里令他读书上进,再好好煞煞性子呢。”
    容妃还待再说些什么,皇后娘娘便拦住道:“既然是平南将军的意思,你也不要再勉强了,免得平南将军身在外,心里还要惦记着京城里的儿子。”她是听懂了的,云娘抬出平南将军来,便是有了决心,再不能改。
    就是皇上来了,也不好驳回。难道能为了一个孩子,竟让平南将军在西南心里不安?那样西南的战局又会如何?如今家国大事,唯有西南最为重要,万万轻忽不得的。
    容妃平日在宫中便时常借着武定侯府的势,因此也有几位宫妃对她深为不满,尤其是有儿子的,哪里愿意见到四皇子与将来的武定侯世子关系密切?因此大家都笑着应和皇后,“正是呢,平南将军既然有了话,就是皇上也不会驳回的。”
    云娘也笑道:“几位娘娘的话臣妾并不敢领,侯爷是担心犬子闯祸,皇上天纵英明,有什么不懂的,又体谅怜臣子的一片苦心,待臣子们仁厚而已。”
    正说着,就听殿外传来朗朗笑声,“武定侯夫人果真是诚心赞朕吗?”
    原来是皇上驾到,自皇后起,大家便都赶紧起身相跪迎。
    皇上身上还穿着朝服,想是方从前殿下来,大步走了进来,一手扶起了皇后,一手扶起了贵妃,瞧着云娘道:“今日散朝得早,听闻故人前来,所以便直接过来见上一面。”
    云娘再三拜道:“臣妾亦仰慕天颜,只是十分不敢。”
    
    第203章 嫁妆
    
    皇后娘娘亲手扶了云娘起来,“在皇上和本宫的心中,果真觉得武定侯和夫人是我们的故交,你也不必太过谦逊了。”说着拉她坐在自己身旁。
    原来皇上进来后自然坐到了正中的座子上,贵妃便像一只小鸟一般地依在他身边,皇后便让到了左侧,云娘在她的下手,而其余的宫妃皆在右侧。云娘看着大家的表情都很自然,便明白贵妃一向是如此。
    皇上来自然是有事情,坐下向云娘问道:“武定侯夫人,这几年江南对朕的新政反应如何啊?”
    云娘赶紧起身笑答:“皇上可是曾亲自去过江南的,臣妾这几年一直在辽东,哪里能有皇上清楚?”又悄悄打量皇上,她原就觉得皇后老了许多,现在再看皇上,其实比皇后衰老的还要明显,两鬓已经斑白了,其实他也不过四十余岁。
    “坐吧,不必多礼,”皇上听了武定侯的回话,便想到了当初他们相识之时,她似乎模样没变,性子也没大变,遂轻松地笑道:“朕是去过江南,还去了几处织厂,但也未必能有侯夫人不在江南的知道得多,朕就是想听侯夫人的回话。”
    还在皇上是四皇子时,云娘便就向他谏言过,也得到了当时四皇子的赞同。如今,云娘再次感觉到了那时的亲切之感,也知皇上相信自己,果然也放松了下来,“皇上推行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臣妾娘家是亏了的,就连臣妾的嫁妆收益也亏了不少。可是毕竟由此得益的人更多,只臣妾娘家村中便有九成的人家都比过去少交了税赋,这些人自然是开心的。”
    “至于盛泽镇上,多是织户和商家,他们多没有田地,还与过去一般的纳税,新政于他们也没有太多变化,依旧想法子多织锦,织新样子的锦赚钱。唯有镇上的举人之家,恐怕是受了些影响的,但也仅他一家而已。”
    “那你和你母亲家的人怨恨朕吗?”
    “臣妾得侯爷提点自然是明白皇上新政的好处,否则诺大的天|朝都要成空架子了,用兵救灾的银钱都没有可怎么办?少赚些并不算什么。”
    云娘不想说些假话,空话,只据实道:“臣妾娘家人亏了些银钱自然也会肉疼,但却是江陵府里有功名人家中第一个主动交赋税的,一则心里明白新政道理是对的,二则就是感念皇恩,身为御封的耕读人家,自然最是要带头奉公守法的,再不会怨恨。”
    皇上点了点头,又问:“听说又有许多贪利小民将田产挂在有功名的人家名下的,如今又闹出争执来,你们家可曾有?
    “先前我们村里果真也有亲友们想将地挂到我们一家名下的,只是我父亲从未答应过,只道种粮交税,天经地义,如此岂不无人交赋税?官府岂能不来过问?硬是将那些人都劝走了。”
    “哈哈,”皇上笑了笑,“可见升斗小民皆是感激皇恩的,倒是那些彪炳世代诗礼传家的名门见动了他们一点的利益,就整日嚷着斯文扫地,体面全无,其实暗地里瞒报田亩,做尽了丑事。其实他们从朕这里得的已经够多了。”
    云娘觉得皇上说着,眼角却在皇后身上扫了一下,再想到承恩侯府先前的种种所为,倒不觉得有什么稀奇,他们果真能做出那样的事。心里又替皇后不平,其实承恩公府的所作所为,皇后未必赞同的,只是管不了罢了。
    云娘看出皇上对皇后不满,正想法子欲替皇后开解一下,却听贵妃笑道,“皇上,既然那些人如此地坏,就应该狠狠地罚他们!让他们知道皇上的厉害!”
    皇上便也笑了,“朝政的事你哪里懂?不要乱说话。”虽是斥责她,语气中尽是宠溺,又转向云娘问了些辽东的细事。
    听云娘一一答了,却也吃惊皇上对于辽东的情况极是清楚,很多事情都问到了点子上,语气间十分赞同玉瀚在辽东所做的一些改变,尽管还是因为他对皇后的薄情而不喜他,但也知道玉瀚一直赞皇上是个勤劳有为的帝王总是不错的。
    说了一会儿话,皇上便起身道:“朕也该去看折子了。”
    贵妃笑道:“我送皇上过去。”说着也起身跟着去了。
    云娘便与大家一同躬身相送,却不想皇上又转身回来,立在云娘面前笑道:“如今朕给百官都加了俸禄,武定侯可能养得起家了?”
    百官的俸禄果真加了一倍,又加了养廉银,玉瀚有爵位,品级又高,得的自然也多,可是云娘却知道皇上并不是真想问俸禄,却偏坦荡荡地道:“如今加上夷人给我们的孝敬,也能勉强度日了。”
    皇上逾期多年,威严日盛,却也越发看惯了处处的奉承嘴脸,今日听了武定侯夫人觐见,便想起她一向肯说实话,又是故人,心里竟有几分想念。因此便过来了。说了这么些,倒也开心,却突然又想将武定侯夫人一回,与她玩笑。
    当年她可是在自己面前直言家里养不起妾室,将自己说得无言以对,现在看她再怎么辩解!可再不想武定侯夫人反把话又挡了回来。堂堂天子,自然既不能说武定侯收了夷人的孝敬对,更不好意思因此追究武定侯的错,便气得笑了,索性直问:“家里可能养起小妾了?”
    “不能,”云娘其实并不惧皇上,因此也不再装着笑了,板脸道:“岚儿的嫁妆还没攒够呢!”
    “看来武定侯府小姐的嫁妆一定十分丰厚啊!朕的几个公主也没有准备这么多年的嫁妆呢!”皇上叹了一声,便又笑,“不如朕下旨指给自家儿子吧。”
    说着便抬手道:“老大老二老三都成亲的成亲,定亲的定亲,下面还有老四老五老六年纪相仿,老七也差不许多……”
    云娘再不敢玩笑了,“我们家的女儿哪里配得上天皇贵胄呢,万万不成的。”
    皇上终于见武定侯夫人的神色变了,心里便愉悦起来,其实自家儿子与武定侯府大小姐的亲事自是要与武定侯商量的,眼下不过随口一说来吓武定侯夫人而已。因此便摇摇头笑道:“也就是武定侯夫人了,敢反驳朕的话。”
    云娘只得十分恭维,“正因皇上是圣明的君主,臣妾才敢如此呢。否则皇上也不必放着这许多大臣,却问臣妾事情了。”
    皇上哈哈大笑起来,“你们夫妻,可真有夫妻之相!”说着才真走了。
    有皇上来此搅了一会儿,几位宫妃似乎都有些恍惚,毕竟从没见皇上对谁能如此轻松自在的,也没见哪一家的命妇敢与皇上直接对着顶牛的,因此先前各自的几分意思倒都消了,不免萌生了退意,只一会儿就都走光了。
    四顾无人,皇后便向云娘垂泪道:“只为了我母亲家不成器的兄弟们,皇上便与我置了气,其实我自然愿他们都奉公守法,可我在深宫里怎么能约束?”
    云娘也只得开解,“我看皇上生气归生气,其实还是体谅皇后的,毕竟一点也没给承恩侯府没脸,而且皇上虽然宠着贵妃,但也还是敬重皇后。”
    皇后叹了声气,“我自然都明白,眼下也还好,只怕将来……”
    太子方才十岁,皇上正当盛年,将来的事情谁又好说呢?就如现在的东海王,嫡出的皇长子,当了几十年的太子还不是被废了?
    云娘便道:“我瞧太子少年老成,倒是极懂事,娘娘不必担心太过。”
    皇后想说什么,却掩住口,让云娘吃茶,自己也喝了两口,便笑道:“午时已经快到了,总该让人将他们叫回来进午膳。”
    云娘亦笑,“这个年龄的孩子们,如果不管他们,连饭都不想吃的,只玩个没够。”
    不想,几个孩子倒是不用找便回来了。云娘见他们个个脸上都见了汗,便知玩得开心,果然寿安公主第一个拉着岚儿的手跑进来,咯咯笑着,“岚儿姐姐的骑射果真是最好的!她还能在马上站立起来!”
    皇后娘娘哪里懂得,唬得赶紧道:“立在马上有多危险,若是一不小心掉下来可怎么办?可不许再这么着了!”
    岚儿便笑道:“娘娘,臣女练得多了,并不会有事的。”
    寿安也笑着帮岚儿分辩,“母后,你是没有亲眼看到,岚儿姐姐在马上还会蹬里藏身、铁板桥好多本事呢,再不会从马上掉下来的!”
    就连太子也道:“岚姐姐骑术果真好!”
    云娘瞧了一眼岚儿,正满脸的得意,心道玉瀚说的不错,岚儿的功夫都是花架子,专能哄外行的人,明明崑儿的骑射是玉瀚亲手教的,又不缀寒暑地练习,根基十分地扎实,马术高超,放箭向来例无虚发,却默默无闻,不得人夸奖。
    只是在这时候,她也不好揭岚儿的底细,只笑道:“这都是辽东小孩子们常玩的,算不了什么。”
    “但若练出来也是极不易的,”太子小大人般地又赞了一句,却又笑道:“崑弟的功夫应该是武定侯亲传的了,若不是年幼力气还稍弱,恐怕教吾的师傅都比不了。”
    云娘才知太子果真也是学了些武学,能看得懂这些便不简单了,不禁点了点头。
    皇后听了,也笑,“武定侯可是武探花出身,虎父无犬子,崑儿自然不差。”说着吩咐道:“天热,你们都换了衣裳再来吃饭。”
    云娘叫跟着的丫头将备好的衣裳送去,一时之间,午宴已经摆好,却不肯如常例令外眷去别殿,而是就留在坤宁宫里一处用了。
    临别时又拉了云娘的手,“你回来了,我心里竟舒畅了许多。”
    云娘便笑道:“那我便常来与娘娘说话,只娘娘不嫌烦就好。”
    “我只盼着你来还不够呢,哪里会烦。”皇后笑道:“想来你们府里的事情亦不少,你待忙过了便来。”
    
    
    第204章 本事
    
    皇后娘娘说的不错,云娘自回了武定侯府,颇是忙碌了些日子。
    辽东带来的和和东西都到了,总要安置整理收拾一番,再打点出送给各处的礼物;身为离京数年的武定侯夫人,与京中贵女们的应酬少不了;家里的事情自然也要重新接管下来,不一而足,难以事事详述。
    好在事情纵然多,却难不住她,毕竟做了好几年的辽东总兵夫人,有什么没遇见过的大事难事呢?这些又算得了什么?
    在云娘的心里,却将大半精神用于心岚儿和崑儿的教养,玉瀚和自己固然自他们小时便用心,但是他们毕竟在辽东长大的,对于京城里的风俗人情懂得还少。特别是岚儿,也该请个宫里出来的教养嬷嬷,纵是不能全按贵女培养,但总要知道些,特别是自己在这方面也十分欠缺……
    岚儿见母亲为她请了教养嬷嬷,十分地兴致勃勃,向云娘道:“母亲,你只瞧着我的吧!”将那嬷嬷请到自己院子,请嬷嬷讲了两日,然后就告诉母亲,“我已经将要学的都学会了!”
    云娘哭笑不得,“我虽然没在高门长大,可也听过人家的小姐都是在嬷嬷手下练上几年学那风度仪态呢,你这才两日,能学会了什么?”
    “我的风度仪态自然是好的,才学底蕴也是够的,这些都不需要学,我不过让嬷嬷讲讲她的见识而已。”岚儿说着就笑了,“母亲,前些日子我应下的那个诗会的一个贴子就是明日,你等着瞧我的吧!”
    因自家初入京城时的特别情况,许多人都知道岚儿在辽东长大,长于骑射。只是京城里的小姐们哪有几个骑过马的,是以除了在宫里与太子们玩了一回,就再没有机会,倒是诗会什么的贴子不少,岗儿挑挑拣拣地选了一个准备参加。前两天祖父知道了,还替岚儿担心,只怕她出丑。
    云娘却知道岚儿读书识字并不差,就连诗也能做几首。因此只帮她打理了衣裳首饰,安排了车辆侍女,最后嘱咐道:“这一次诗会请的都是各府的小姐,我便不好陪着过去,但是想来别的事也没有的,只是你以平常待之即可,我们家倒也不用你非要有什么名气才好。”
    “但是我也不必雪藏才华的吧?”
    以武定侯府如今的地位,根本不必顾及别人,云娘便笑了,“都随你心意了。”
    果然岚儿去了非但没有怯场,几首诗下来还得了些小小的声望;接着又有几次闺阁女子们的雅会,她亦在弹琴画画这些杂项上大出风头。原来更没有人比岚儿喜欢处处涉猎,因此每有机遇,露出一点便惊艳四方。
    一时之间,岚儿便颇为得意,大有将京城贵女都不放在眼中的意思。
    云娘自知岚儿也有骄傲的本事,而且她还有些能为并没有展现,若是到了时机,怕还是要引人瞩目的。
    就比如她岚儿还长于绣兰,绣品正是她书画的翻版,一块奇石,几茎疏叶,点缀两朵素雅的小花,旁边题了字。就连眼界颇高的云娘,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绣的兰亦不如岚儿的清雅疏朗。
    可是,自己的女儿自己最清楚,岚儿远不及崑儿肯用功刻苦,精益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