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正德五十年-第3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还未到辰时。北京城却已经活了过来。

    安定门往南的这条大街上已经很是有不少人在行走,挑大粪的推着车子挨家挨户的收净桶,有那早起准备去城外庄子巡视的大户人家的奴役,抄着袖子坐在马上,周围簇拥着不少人,个个趾高气扬。卖豆腐脑的、稀饭馒头的,推着小车离了家门,开始走家穿巷的叫卖,吆喝声声声不绝。早点摊子在街角街边扎了起来,炸油条的已经支上大锅。烧开了猛火。

    …;

    早点铺子和小茶馆儿也都卸了门板,小二拿着毛巾把子,站在门口殷勤的迎客。已经很是有不少衣冠讲究的客人被迎进去,然后就是一连串的吆喝上饭声。

    一个穿着青袍,官员打扮的年轻人在一个小摊儿上刺溜刺溜的喝了一碗豆腐脑,吃了两根儿油条。扔下几枚大钱掉头便走,走出去了十来步,又觉得不够,便回来让小二给乘了一碗豆浆。那小二地道,还往里头泡了半根凉油条,端给那官儿,笑眯眯道:“刑大人,您慢点儿喝!”

    “有劳了。”那刑大人少年得志,当了京官儿,没想到为人却还甚是谦和,说了一声,便古登古登的喝了下去。

    喝完了想要掏钱,动作却是凝滞在了那里,脸色也有些不好看,原来他本是出身寒门之家,寒窗苦读,一朝高中,金榜题名高居第一,乃是文曲星下凡,名满天下,一时无二。之后留在京中做了官,但是以他这等身份,任职的自然是大明朝清水衙门中的极品清水儿——翰林院,这等人才枢纽,乃是以后当阁老当部阁重臣的一个重要跳板,可以说没有在翰林院当官儿的经历,就绝对走不到大明朝文官儿的顶尖一层。翰林院,其地位当然是极为重要的,但是其清水也是足够清水儿的,大致就和后世的党史办或者是妇联差不多,就算是贪污捞好处,也只能是捞一些文具书本儿杂志的钱而已……

    就这位刑大人那一点儿微薄的俸禄,也就只够交个房租的,他可是湖广人士,在京城哪里有房子?更何况,大明朝的俸禄,还经常发的不及时或者是用其他的东西来抵债,其万恶行径,可比后世从来不会被拖欠的公务员工资要恶劣的多了。

    就好比说上个月吧,刑一葑刑大人的俸禄就是用胡椒来顶的,按理说,这些胡椒如果换成银子的话,能换不少钱,甚至比规定的俸禄还高点儿,但是问题是,去哪儿换成银子啊?京中清水一般的官儿们都发的是胡椒,京中的胡椒需求瞬间变成供远远大于求,以至于那些开店的奸商们纷纷压价。刑大人那些胡椒换来的钱,这会儿也快花光了。

    当阁老那是以后的事儿,眼下却是囊中羞涩。

    他张张嘴,想说自己没带钱,下次补上,但是却怎么都开不了口,他毕竟是文人,而且还是地位不低的文官儿,若真是这般做,那也是丢死人了。在刑大人尴尬的当口儿,所幸那老板却是个极为眉眼通挑的,看出了他的尴尬,这个大约三十来岁,一脸憨厚的粗壮汉子一张嘴就是一口山东腔:“哎呦,刑大人,你掏么(me,四声)钱啊!这碗豆浆是俺请你的,可别掏钱,您老每天上这儿来吃饭,可就是给咱们增光咧!以后等您当了阁老,给俺这儿写俩字儿就成了!”

    旁边那卖馒头的老板哈哈笑道:“王八头,你这主意大的可妙,以后刑大人当了阁老,一个字儿怕不得几千几万两银子,你这一碗豆浆就换来了?”

    那汉子憨憨一笑,认真的纠正道:“俺叫王霸,可不叫王八头。”

    “得了吧,王八头!”那卖馒头的老板得意的哈哈大笑。

    那刑大人得他解围,感激的看了他一眼,认真道:“王老板,以后若是我发达了,定给你题词!”

    “嘿嘿,您老抬举!”王霸笑道。

    刑一凤摆摆手,告了个罪,便提着衣襟跑了。

    今儿个是大朝会之期,若是误了,挨板子事小,可是要丢官儿的。

    …;

    看着那刑一凤小跑着向着紫禁城的方向跑去,王霸摇摇头,招呼小二把他刚才吃饭的那桌子上的油污擦了擦,紧了紧自己的皮袄,走进了店里。

    他这店不大,只有两间屋大小,却是收拾的很干净,窗明几亮,店里摆了五六张桌子,十来条长板凳,都擦得干净的很,拿手指头摸上去,连个油印儿都没有,不像是别的店,一摸一手的黑油!

    地上也干净,青砖铺的地面儿昨晚上那清水洗了,这会儿踩上去就让人觉得舒服。

    也因此,王霸王老板的店声音是这块儿最好的。

    这会儿也挺早,却是几张桌子都坐满了。

    除了油条豆浆豆腐脑儿之外,他这还兼卖驴肉火烧,山东有名的煎饼果子,煎鸡蛋加油饼,若是有客人手头儿上有三两个闲钱,想吃点儿荤的,也能切两个猪耳朵,腊牛肉之类的卤味儿,淋上麻油,细细的拌了,啧,吃一口,喷香!

    这会儿在这吃饭的,多半是家里有些闲钱的,衣着也颇为的考究,不过他们也只是普通的小市民阶层而已,比起城外那些农民来自然是有余,比起真正有身份的来,却是颇为的不足了。但越是这等中不溜儿的人,却偏偏是最爱显摆的,就像是后世的某个群体的人,虽然住在城里,但是却相当的穷,除了单位分的一套房子可说是什么都没有,偏偏瞧不起乡下人——人家其实比你有钱多了。

    因此他们说话都是很大声,生怕别人听不见一样,闹得屋子里面喧哗的很。

    王霸笑了笑,也不管,自顾走到柜台后面,那里摆了个肉案,上面放着一大块儿熏猪肉,只切了一小块儿,露出了暗红色的切面。走进里屋,那是厨房,里面有一口灶火,上面却是一个相当大的铁板,足有三尺长,两尺宽。旁边放了一个铁桶,里面是拌好了的粘稠的面,一边还有萝卜丝儿、切得细细的葱花,油条果子,黄豆酱等等东西,都用小碗儿乘了。

    他用勺子挖了一勺子面,在铁板上摊开了大约一尺半的直径,没一会儿,那薄薄的面饼上便是冒出了团团热气,表面也从白色开始转成淡黄色。

    他在做煎饼,这是山东很有名的特色美食,几百年不衰,后世也是风靡,对于小时候的王霸来说,煎饼是难得的美食,后来有些钱了,更是只要有条件,每顿早饭都要吃煎饼,这个习惯,已经有不少年了。

    这时候,外面忽然响起了一连串儿的声音。

    “哟?苏师爷来了?”

    “苏师爷,您过这边坐!”

    ……

    王霸也赶紧走出去,便看到一个大约五十来岁,头发胡子花白的老头儿正踱步进来。(未完待续)rq

四九七 大捷!又见大捷!

    这老头儿长的颇为的气派,脸瘦削,颧骨很高,虽然年岁不小了,但是一双眼睛却是炯炯有神,腰板儿也挺得笔直,显然是身体还不错,下颌上山羊胡子修剪的很齐整。衣着打扮也不俗,身上穿着一件儿青缎子长袍,带着一统帽,帽子上还镶着一块儿碧绿色的玉,脚底下穿着皂靴。

    他手里还捏着两个瓷球,骨溜溜的转的飞快,看得出来,他在这里头人头很熟,而且也颇有地位,一见他出来,都是纷纷打招呼,有的还起来欠身让座。不过这老头儿却是颇为的倨傲,只是微微点头而已。

    王霸也笑道:“苏老爷子,您来了?”

    “嗯!”苏老爷子照例是很有派头的嗯了一声,道:“切三两腊肉,麻油多些,再给烙一个煎饼,里头卷一根整葱!”

    “再给您上一碗豆浆,加两块儿方糖!”王霸已经是笑眯眯的接口道:“您老放心,煎饼这就好,知道您老这个点儿来,正备着呢!”

    “你小子,有眼力见儿,我看,以后能成器。”苏老爷子露出矜持的微笑,伸手朝王霸点了点。

    本来店里已经没有座位了,不过他一来,都是纷纷让座,苏老爷子走到靠窗位置最好的一处,先伸出一根手指头揩了揩,见赶紧得很,才满意的点点头,坐了下来。

    他这么一坐下,众人便都众星捧月一般的看过来,方才的话题也都不说了。只是问这苏老爷子说话。

    但是苏老爷子谱儿大得很,众人问什么都是不言语,只是靠在椅子上,转着手里那俩瓷球儿,很是悠然。便有那和苏老爷子相熟的人已经是不耐烦的催促道:“王老板,饭菜快些给苏老爷子上来吧,要不然他老人家可不张口。”

    “得嘞!您那!”王霸笑眯眯的应了一声。便是转身进了屋,开始收拾那煎饼。他在煎饼上抹了自家做的黄豆酱,又在上面细细的叠了一层金黄登登的果子。又在上面刷了一层酱,在上面放上腌好切得极细的萝卜丝儿,放上几片儿腊肉。最后又是在上面放了一整根大葱,上面青翠下面白嫩,很是水灵。然后这么一裹,外面又用一层油纸给包了,放到盘子里端了出去。

    这苏老爷子,乃是附近这块儿的名人,颇有名望的,他从小开始就跟着人家学账房,当学徒,后来出了师。先后在不少商会都当过大掌柜的,攒下了很是丰厚的家资。后来年岁大了,经验也丰富了,为人更是油滑了,便被顺天府尹看重。去往顺天府当了师爷,这一当,就是十年。

    其中换了好几个顺天府尹,都是没有换他,不过后来到了知天命之年,也厌倦了这些东西。便辞了差事。在京城呆了这许多年,绍兴老家也不想回了,便在安定门里置办了宅子,当真是安定了下来。他这么些年其实攒下了不少家底儿,不过却是偏偏爱在街头小店里吃喝,因着王霸这店干净整洁,在周遭乃是最好的,所以苏老爷子便也常来,一来二去的,就和这里的这些食客们混熟了。

    他在衙门里头呆了那么多年,怎么地也有些很不错的老关系,消息灵通的紧,而且眼界高,眼光也毒辣,剖析起来头头是道,很是让人心服,大伙儿便都爱寻他说话。这若在后世,定然也是个粉丝几十万的微博爆料红人。

    王霸又切了腊肉,淋上麻油,给豆浆里加了方糖,拿筷子搅了搅,然后便端着托盘走了出去,一一放到苏老爷子的桌儿上,笑道:“您老慢用。”…;

    “嗯!”苏老爷子先喝了口豆浆,夹了筷子腊肉仔细嚼了两口,满意的点点头,掏出自己带的一块儿方巾来擦了擦嘴,道:“味儿正!”

    王霸笑道:“您老抬举。”

    众闲人便都眼巴巴的瞧着,等到苏老爷子吃的差不多了,这才开问,苏老爷子这会儿吃饱喝足,也很是闲适的靠在椅子上,也有心思说话了,众人问什么,他便说上一两句,却是切中要害,让人叹服。

    一个汉子忽然道:“听说,昨儿个九边大同镇又来了急报,说是鞑子又来犯边了!”

    “鞑子又来犯边了?”众人大惊,一个汉子貌似不信道:“李裤头儿,你咋知道的消息?怕不是蒙人吧!”

    “扯淡!”李裤头儿难得露一回脸,正是洋洋自得,陡然被人质疑,顿时挂不住面子,涨红了脸,怒道:“咱一亲戚,在兵部做事,昨儿个边关急报来的时候,就是他亲自接的,能不清楚?”

    又有人问苏师爷,道:“苏老爷子,您消息灵通,您说说,这消息是真是假啊?”

    “是真的。”苏老爷子捻着胡子慢道:“四天前,鞑靼坐墩台吉带一万五千人犯边,这会儿,怕是已经杀的够了,抢的够了,退回去了。”

    “退了呀!”

    “退了那咱们还说什么。”

    一听退了,众人脸色都是轻松起来。

    “一群蠢货!”苏老爷子却是冷笑一声。

    众人都是愕然,不知道这老头子却是因何出此言,但是也还知道他的性子,这个老头儿爱显摆,却是卖不住关子的,便是都安静下来,等待他的下文。

    王霸站在柜台后面,拨弄着算盘,似乎在算账,耳朵却是竖了起来。

    果然,就听苏师爷继续道:“前一阵子,两拨大军出征,一拨往西北,去讨伐那竟敢从咱们大明独立出去的哈密王,一拨往西南,去讨伐那屡教不改的安南土猴子,这些事儿,你们都知道吧!”

    “咱们知道啊!”

    “这我最清楚了,寿宁侯带兵出征的那天我还去瞅了来着。喝,那兵将,跟海一样。”

    众人七嘴八舌说道。

    苏师爷咬了口煎饼,鼓着腮帮子嚼了好一会儿方才咽了下去,歪着脸问道:“这两拨大军有多少人,你们知道么?”

    “得二十万吧!”

    “二十万,那哪儿够啊!告诉你。这个数儿!整四十万!”

四九八 股掌之间

    (谁把谁玩弄于股掌之间?)

    让他们感到最为不可思议的,是那个字眼“荡平!”

    荡平是什么意思?若是用在建筑上,那是彻底的摧毁,不留一点儿痕迹,若是用在打仗上,那就是全歼,一场辉煌无比的胜利。而此刻,连子宁竟然在捷报中用了荡平这个词儿,这意味着什么?

    群臣和正德皇帝都是不会相信连子宁这么一个文字功底极深的大文豪,大诗人竟然会是用错措辞的。那这也就意味着:若是连子宁没说谎的话,那么,海西女真这个名词,就已经不复存在了!

    这个民族,已经是被连子宁给彻底的铲除了!

    这怎么可能?

    殿上群臣第一个反应就是不信,怎么可能么?

    国朝跟女真打了二十年的仗,怕是杀的女真加起来也没三万吧?

    怎么你就敢说三万?

    但是却也由不得他们不信,一个原因自然是连子宁从来不虚报战功的良好名声,第二个则是武毅军声名赫赫在外,要说有这等强悍的战绩,也不是不可能!

    而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则是,这战功,是做不了假的。

    大明朝的战功考核体系,可是非常完善并且精密的,并不是你说你打了多少胜仗砍了多少首级就是多少,朝廷是要验功的!这些首级都要运到京城来,然后有专人检验,程序也非常细密复杂,是兵部、都察院以及有经验的将领勋戚一同检验的,很不容易作假。而且女真的首级,也是最难做假的,甚至可以说,根本无法作假,因为他们从小就剃发,只在脑袋后面留下猪尾巴那么大的一点儿,所以所有首级后脑勺一个猪尾巴那是不能少的。而且他们剃发几十年,所以发茬子都已经发青,这是临时剃发所无法伪装出来的。

    更别说,女真人的面相和汉人截然不同。

    所以不可能做假。大伙儿相信。武毅伯爷也绝对不会蠢到这等程度。

    这也就意味着,武毅军,真的是一场斩首三万的大胜啊!

    殿上群臣们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被着个巨大的消息冲击,他们甚至已经忘了殿上应有的礼节,不少人都是开始交头接耳起来,听起来就是一群嗡嗡嗡的苍蝇在作响。就连殿上负责纠风的官员,一时间都是忘了自己的职责。

    不少人都是拿眼去看戴章浦,戴章浦心中也是极为的错愕,盖因连子宁这个想法,不过是临时起意,并未早先知会他。但是他自然不会表露出来,而是一副淡然的样子。

    正德心中也是一阵阵的难以平抑,他高声道:“快。宣那几位信使上殿!”

    马永成眼中光芒闪烁,拉长了声音,尖声叫道。

    门口的太监们和御前侍卫带刀官也是齐声叫道。声音一层层的传了出去。

    最后,守卫午门的锦衣卫大汉将军们齐声大喊:“宣武毅军信使觐见!”

    声震紫禁城。

    不过片刻之后,殿上众人便看到了几个穿着烂银板甲,大红披风的士卒在太监的带领下大步向着奉天大殿奔来。所有人的目光顿时都落在了他们的身上,有高兴,有疑虑,有兴奋,有不屑,甚而言之,更有痛恨。

    种种不一而足。

    这几人迈着大步蹬蹬蹬的走上台阶。在大殿外面便有御前侍卫带刀官上前,让他们卸下腰间武器来并搜身。…;

    正德远远的看见,招了招手,吩咐道:“告诉外面的,不用搜身了,允他们带刀见驾。武毅军的人,朕信得过!”

    群臣又是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

    这竟然是剑履入殿的规制啊!

    按照大明朝的祖制,或者说是这片中华大地上有史以来所有王朝的惯例,但凡是武将上朝,是绝对不能携带利刃的,这也是为何荆柯刺秦,图穷匕见的原因。而若是更按照古制的话,臣子上朝,是应该去掉佩剑,脱掉鞋子,诚惶诚恐的弯着腰迈着小碎步儿前进,反正是极尽谦恭之能事。而历朝以来,形容臣子荣宠极重的,便是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所谓参拜不名,指的乃是臣子朝拜帝王时,赞礼官不直呼其姓名,只称官职。乃是皇帝给予大臣的一种特殊礼遇,就拿伞过来说吧,假设礼官本来应该是高唱是“大丞相曹操求见”,有了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